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1761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docx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docx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创建于1999年(1999.9—2005.7为旅游与酒店管理,酒店管理方向;2005.7后改为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两个专业),同年招收该专业专科生,该专业自创建之日起,就面向基层,面向安徽及长三角地区,按照“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教学目标,培养酒店企业第一线的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服务人才。

2003年,我们在2001级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行“2+1”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

目前,该专业已有4届毕业生,共606人,经过6年多的建设,该专业已成为院级的重点、特色专业,在安徽省及长三角地区内同专业中享有一定的影响。

一、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背景和依据

1、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社会背景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背景,主要是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

改革开放以后酒店业迅速发展、竞争加剧引起的人才需求和高等教育改革深化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任务和要求。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江泽民同志寓意深刻的讲话,从战略高度指出了教育在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指明了教育(包括高等教育)的任务和发展要求。

通过“深化教育改革”,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要求大力改革包括高职高专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也意味着将要把我国高等教育推进到大众化时期。

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专门人才的培养中处于重要地位,特别是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中,它们将处于主体地位,发挥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很短,高等职业教育又一直处于本科教育的附庸地位,既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也缺乏完备的实践体系,很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和摸索,再加上社会环境的因素,使高职教育存在不少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就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如何对培养目标准确定位,如何建立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应用性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改善教学条件、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等,这些都急需解决。

这样就把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问题提到我们面前,也就是说,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不仅是社会的需要,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决定高等职业教育命运的最重要因素,在于它满足社会对高等应用性人才需要的程度。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引起的人才需求,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直接动力。

酒店管理专业从设置到当前的教学改革,都清楚地表现出社会人才需求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

198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黄山提出大力发展我国旅游业的要求,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各省、各地区开始重视旅游业,纷纷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行业——酒店业更得到迅速发展,始终走在旅游业发展的前列,酒店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酒店业由政府政策扶持和外资投资为主导,表现为“友谊第一”,主要用来“改善国家形象”,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酒店业由政府部门资金和国有企业资金为主导,表现为“楼堂馆所热”,主要用来“服务投资环境”,第三阶段是21世纪开始,是由民营企业和非业内投资主体为主导,表现为“高档酒店热”,主要用来“产业投资”,经过这三个阶段的发展,再加上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知名饭店集团纷纷进入中国市场,截止2003年,我国旅游涉外星级饭店已由1978年的203家发展至9751家,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出现了酒店业人才需求旺盛的局面,因此各院校培养的高质量的酒店业人才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酒店业是经济产业,也是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和纽带,对服务、管理的要求很高,因此酒店人才的培养质量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但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我国旅游业还处在迅速的外延扩张时期时,酒店人才的质量需求也就基本上为数量需求所淹没,技能条件成为酒店企业用人的主要标准。

这样,人才培养定位问题没有引起各类学校的充分重视,以至出现不同层次的教育机构却培养相同层次人才的现象。

但随着21世纪酒店业经济向深度发展,人才质量问题很快引起了酒店企业的重视。

2003年我们在实行“2+1”教学改革时,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酒店方向)曾以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和对高校毕业生素质要求为中心对实习基地进行过咨询调查。

这次调查一方面反映安徽及长三角地区今后对酒店人才的数量需求仍然存在很大的空间,对大专以上毕业生的需求将会成倍增长,但是,由于对酒店人才的多渠道供给,同时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酒店企业对人才的素质需求显得更为紧迫,而不是象前几年那样,突出对毕业生的技能要求,把立即可以进入操作岗位作为选择人才的重要条件。

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酒店方向)所进行的调查表明,酒店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已不仅是具有职业技能,而是由突出技能条件向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方面转变。

人才需求调查使我们感到,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重新设计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我们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将“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具体化为酒店企业第一线的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服务人才,并对实现人才培养的途径进行了一些摸索。

为此,我们在学习国内外等地高职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启动了2001级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酒店方向)的教学改革,在学习了教育部有关教学改革的文件后,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改革的方向,开始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中心,逐步加大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力度,并在2004年承担了教育厅的调研课题“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模式研究—安徽省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模式的调研”,此调研课题已于2005年6月结项,2005年9月院级教学课题“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立项。

2、酒店管理专业社会人才需求的预测和分析

作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主要是为了满足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安徽省及长三角地区的酒店业发展对酒店人才所提出的数量和质量要求,是我们进行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设计、开展酒店教学改革的基本立足点。

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建设和教改过程中,我们对安徽及长三角地区酒店人才需求曾进行过基本的预测和分析。

首先,安徽省及长三角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品位高、特色强,在国内外均享有盛誉,特别是邓小平同志提出“打出黄山牌”之后,以黄山为代表的安徽旅游资源对国内外旅游者的吸引力更大,来安徽及长三角地区的旅游者越来越多,促进了安徽及长三角地区酒店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由于长三角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商务客人来往交流频繁,促进了酒店业的进一步发展,这就意味着安徽及长三角地区的酒店业对人才的需求空间十分广阔。

安徽大旅游业发展的宏观情况表明,“十五”及其以后的一个长期间,仍然是旅游教育发展的良机。

但是,酒店人才需求在结构上将发生变化,对仅具操作技能的一般服务人员的需求量虽然仍然很大,但对具有酒店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涉外工作能力和高级服务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更紧迫,培养这一类人才正是高职教育的优势,而本科院校存在着“船大难调头”的问题,难以及时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以培养酒店企业所急需的高等应用性人才。

因此,只要坚持高职教育特点,增强主动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的意识,进一步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酒店管理专业的前景将是乐观的。

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指导思想

高等职业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的应用性技术性高等专门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衡量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和依据,也是专业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根据这一认识,酒店管理专业确定了以下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酒店企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需要为依据,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以就业为导向,推动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改进教学方法的、改善教学条件,带动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设施和实习基地建设,形成针对性、应用性鲜明的专业特色和高职特色,形成确保酒店业所需的高等应用性技术性专门人才(旅游饭店第一线经营管理人员、高级服务人员)质量的培养机制。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是:

1、完成适应从事酒店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和高级服务工作所需要的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研究和设计;

2、建立服务于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并相互渗透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3、拓宽校企合作范围和深度,完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立科学的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

4、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酒店管理专业具体的做法如下:

1、在现在的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再建2-3个校外五星级实习基地,以满足学生见习和实习的需要,并将校企合作向人才培养计划的共同制订和实施方面深化,旅游与资源系与实习基地的合作不断深入,准备从2005级、2006级酒店管理专业开始设立一个或几个以企业命名的班级,实行订单式培养,将校企合作推向深入;

2、审定主要课程教学计划,根据“实际、实用、实践”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组,形成以理论知识够用、完善职业技术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的课程体系,编写修订教学大纲(此项工作将结合“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模式研究—安徽省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模式的调研”课题研究成果进行);

3、完善和规范实践教学的内容、要求和环节,扩充第二课堂,逐步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包括语言(含汉语)、交际等一般能力培养、基本技能(操作性技能)实训、专业技能(服务技能和酒店管理实务等)培训、综合能力培养等环节的实践教学模块(此项工作将结合院级课题“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进行);

4、增聘2-3名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在酒店管理方面培养2-3名研究生,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5、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在加强模拟教学、课堂讨论的同时,根据教学需要,运用包括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内的各种音像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

使用Powerpoint制作部分课程的教学课件,以应教学的急需(目前已制作旅游学概论、酒店管理、前厅与客房、餐饮服务与管理等教学课件),同时开展运用Authorware和Premiere制作课件的研究,以提高课件制作水平,做到主干课程教学课件均可上网浏览。

为适应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化的需要,旅游与资源系在院统一规划下,与电子商务专业共建了一个酒店信息系统管理机房。

学校专家楼建成后,即拟作为校内教学实习基地,在淡季(假期)时间,组织学生交互进行角色扮演式(交互扮演服务管理人员和客人)的模拟实习。

三、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为了保证酒店管理专业改革和建设的实现,在院、系两级的重视下,结合省级调研课题“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模式研究—安徽省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模式的调研”的研究成果,本专业明晰、凝练的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思路主要有:

1、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

高等教育应该告别仅仅重视书本知识、理论知识传授和封闭教学的学院式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尤其应该办出特色、保证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自2001级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酒店方向)起,我们就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的“分别规划,合理分工,稳定层次,办出特色”的精神和《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从以下方面突出酒店管理专业的高职教育特色:

酒店管理专业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改进理论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高等职业教育是属于高等层次的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应体现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

这种特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应具有的主要特点:

它应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实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必须适应社会的需求,并根据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定位于“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立足于安徽省及长三角地区的酒店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设计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培养具有必备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知识面较宽,实践能力强、素质高的酒店专门人才,使毕业生能够满足酒店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要。

2、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建立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

和素质结构

根据我们对酒店企业人才需求的调查,我们认为,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如下:

(1)知识要求:

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②必备的法律知识;③必要的人文社会知识;④适用的专业知识;等。

(2)能力要求:

①较好的语言交际和公关能力,通过英语应用能力A级或B级考试,普通话达到二级乙等以上;②较强的专业应用技能,通过中级操作证书考试并能进行餐饮、客房和其它高级服务工作;③一定的组织能力;④基本的经营管理能力;⑤具有适应涉外旅游酒店需要的外语会话能力、中外文函电阅读写作能力以及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机文化基础及Foxpro达2级,并能应用专业计算机管理软件),熟练操作酒店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等。

(3)素质要求:

①良好的道德品质;②敬业爱岗;③善于与人合作和具有团队精神;④较强的创新意识;⑤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等。

以上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构成了酒店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也是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出发点。

其中,专业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主线。

素质教育一定意义上讲是一种养成教育。

因此,不仅需要进行思想品德、社会人文知识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等,同时需要进行行为规范的培养。

为此,旅游与资源系在酒店管理专业进行了服务技能大赛,开展了形象先生和形象小姐的评比活动等,同时制定了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在全系实行。

3、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

(1)完善课程体系

根据以市场需求(并考虑适当超前)为导向的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设置准则,我们认为高职教育比本科教育更灵活、更具备应用、技术型;比职高、中专教育层次更高,专业理论教育更强,符合21世纪经济社会对复合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同时实行“职业能力+素质的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由此,改变我国以前的“三段式”结构,构建“能力本位教育”课程观,即由核心课程、相关课程和交叉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以核心课程为中心,更好的适应了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

酒店管理专业在教学内容上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作指导,以“必须、够用”为原则,从分析酒店业岗位或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入手,按照酒店业职业岗位的要求设计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在制定课程标准时,要对教学内容、课时分配、教学方法和手段作相应的规定,操作性强的课程,必须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列出标准。

作为高等职业教育,酒店专业课程设置必须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理论、职业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

在职业基础理论课和职业技能的安排比重上,应明确职业基础课为职业技能课服务,适当增大实践教学课时数的比例。

如瑞典教育部提出高等成人职业教育内容应讲究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他们确定3年或4年的理论学科,其中职业技能课占30%-40%,普通理论课占60%-70%。

我们应吸取和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经验来确定合适的课程设置和安排,使学生既有基本理论知识,又有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

同时要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融入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跃、人才竞争激烈和酒店业的高速发展,酒店管理专业应有计划地为学生设计竞争的舞台和竞争环境,训练学生对竞争的适应力,从而塑造出身体健康、道德健康、心理健康的合格人才,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成长。

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特点,设置教学模块,按课程内容、性质将各门课程归类到相应的教学模块,实行模块教学,优化课程结构,探索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实施。

通识教育模块要淡化酒店管理与服务理论的推导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对理论成果的应用能力,注意教学内容的精选和更新。

专业课模块要体现针对性,真正使学生掌握酒店业职业岗位必需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

特色课模块要突出酒店管理专业侧重点和安徽及长三角地区的地方特色,对学生加强对侧重专业的教育,同时培养具有安徽及长三角地区的地方特色的人才。

酒店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上长期处于摸索过程中。

99级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酒店方向)曾按照专业方向、人文素质及综合知识、语言及技能、讲座等系列设置课程。

2002年改为基本理论、社会人文知识、专业基础知识、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等课程系列,2003年实行教改后,酒店管理专业改为公共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素质课等课程系列。

在教材建设上我们将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及时跟踪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方式的发展,积极推进更加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积极推行学分制,改革学籍管理办法,同时加快三年制向两年制过渡改革的试点。

(2)构建“双师型”队伍

采取多种形式加快专业教师的成长,一方面鼓励教师去酒店企业挂职锻炼和实习,提高实践能力,使理论实践融于一体,另一方面,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知名酒店企业聘请富有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实践指导教师,补充在职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和数量不足的弱点,同时聘请酒店业界专家和酒店企业老总为兼职教师,来校作系列讲座,拓宽教师和学生的知识面。

同时,采取一系列激励措施和资金支持,鼓励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历或考取学位。

(3)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根据调研课题组的调研,用人企业认为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创新能力等职业综合能力有所欠缺,因此,我们加强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育厅在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下,与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积极协商,在高职院校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建立高职学生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便捷机制。

因此,酒店管理专业将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为学生获得餐饮和客房中级职业技能证书提供方便,使多数毕业生不仅有学历证书,还至少有一种职业培训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4)定单式教学

在酒店管理专业的设置与调整、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修改、教学的实施、实训直至学生就业等方面充分发挥酒店企业和用人单位的作用,把社会积淀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充分吸收到高职高专教育中。

关键就是探索和建立产学结合的长效机制,倡导开展“订单式”培养。

所谓的“订单式”培养就是高等学校提供场地、教师、生源,企业提供一部分师资、实训基地、用人需求,双方结合起来培养人才。

这种方法供需对口,效率最高。

(5)教产一体

在实行校企合作办学方面,我们可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等这样一些办学模式,这样就可以使酒店管理专业的办学与旅游行业、与酒店企业、与社会结合得更为紧密,一方面使得酒店管理专业能够按照社会的行业和酒店企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培养学生,从而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也吸纳了酒店企业领导、旅游行业专家和学术带头人来共同参与办学,从而增强了酒店管理专业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卖力。

安徽因经济发展落后,可采取校企股份合作模式。

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董事会领导下校企合作委员会的办学机制,定期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和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决策,确立高职院校的教学与人才培养方向和学校与企业在人才上的相互聘任机制。

我们可借鉴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选择本地区内的合作,合作的双方在地缘上相互接近,如东北财经大学酒店管理学院与大连渤海饭店集团的合作成立渤海酒店管理学院。

在联合办学的方式上可采用三步走的方式,第一步高职院校独立为企业解决生产管理技术难题或培训人员,企业则为高职院校安排学生的实习或见习等;第二步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生产管理技术改造等方面进行广泛的合作,通过合同或协议的形式明确双方义务与责任,并使双方获得相应的回报,从而实现校企双方的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谋发展的合作目标;第三步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在一些合作领域或项目上共同投入、共担风险、共同分享成果与利益的。

为了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委员会的作用,在其权利和义务中,应明确规定校企合作委员会除了定期听取学校的工作报告,评议学校的工作外,还应对学校的工作提出积极的建议,为学校建设、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供指导性的决策意见,井积极争取社会对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关心与支持。

酒店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对酒店管理专业进行指导、咨询、审议和协助,沟通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与酒店企事业运作的“桥梁”或“接口”,它的基本职能是根据目前安徽及长三角地区酒店业人才市场现状与变化,提出酒店管理专业的设置与调整;根据酒店企业的岗位职能变化,提出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及岗位能力结构、知识结构标准、技能训练要求;根据以能力为中心的职教思想,制定审核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技能训练大纲、知识与技能的考核标准与方法等。

通过校企合作机制的运作,解决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对院校投入的不足,增强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融资,改善高职院校的办学和科研条件,培养适应现代酒店业业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同时现代酒店企业一方面吸收采纳高职院校的教学研究成果和接受高职院校的人才,另一方面坚决屏弃落后的观念,加强改革的力度,改变现代酒店业目前管理思想、体制和员工知识结构层次,提高员工的素质,树立“顾客至上,员工第一”的人本主义管理理念,实行人性化管理和个性化经营。

通过以上校企合作,实现学校和酒店企业的“双赢”,期望取得以下四方面的效果:

培养一批既懂课堂教学又懂管理实践的“双师型”专业骨干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培训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现代服务业管理人才;形成以市场需求为目标的教学研究方向,建立巩固的实训就业基地;促进安徽现代酒店业的发展,建立标准化制度化和个性化相结合的服务质量体系,融入“长三角”的经济圈;使校企结合更加紧密,形成良性循环。

4、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在高职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实践教学的直接目的就在于此。

酒店管理专业虽然对实践教学给予了很大的重视,但在这方面同样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问题是:

第一,实践教学的内容偏重于技能;第二,实践教学过分地依赖理论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附庸;第三,实践教学缺少总体目标和总体设计,以至于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各自为政,缺少有机的联系,等等。

这都表明,距实践教学体系的形成还很远,还要做大量工作。

因此,实践教学设计要体现多层次、多方位的训练,使学生毕业时达到酒店业基层管理人员和高级服务人员的水平。

为了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酒店管理专业设计了并执行了以下实践教学模块:

1、认知性实践,包括参观、社会调查,课堂讨论等;

2、仿真性实践,包括分别培养专业技能和专业能力的模拟教学、课程实验、技能实训等;

3、综合应用性实践,如我院自2001级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酒店方向)开始至今实行的在旅游涉外高星级酒店长达7个月的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

以上三个实践教学系列,是通过课程实验、实践课和实践活动来完成的,这仍会造成目标上的分散和割裂。

为此,拟制定实践教学的整体方案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

这个问题将结合院级课题“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加以解决。

在实践教学的教改中,一方面,高职院校应积极争取国家的项目建设经费和省市的支持,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广泛筹集资金,重点解决实习实训设备和实习实训工位短缺问题,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求;另一方面,合肥市酒店行业和高职院校相对集中,酒店管理专业可采取校际合作的方式,建立公用的实习实训基地,承担区域内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师的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等,如以合肥通用职业技术学院为主,联合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水利水电职院、安徽电气工程职院共建国家级高职高专合肥工程实训基地,成绩显著;第三,酒店管理专业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在酒店企业建立实习就业基地,通过基地向外辐射,形成品牌效应,如我院的酒店管理专业,自从2003年实行“2+1”教学改革以来,在江浙、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建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