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1767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习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习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习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习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习题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习题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习题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习题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习题Word格式.docx

《习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习题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习题Word格式.docx

5、“时时有矛盾,处处有矛盾”说的是矛盾的( 

①普遍性 

②特殊性 

③斗争性 

④同一性

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句话所包含的哲理主要是(  )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③质变体现和巩固了量变的成果 

④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7、事物中的肯定因素(肯定方面)是指(  )

①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②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③事物中的积极因素      ④事物中的消极因素

8、实践的最基本的形式是(  )

①阶级斗争 ②生产实践 ③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④科学实验

9、对不可知论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 

①权威  ②雄辩  ③事实  ④实践

10、从本质上看,社会意识( 

①是人的头脑中本来固有的  

②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是对政治上层建筑的反映  

④来自于神灵的启示

11、生产关系中最主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是(  )

①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②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

③产品的分配关系和消费关系 ④人们之间的政治关系和法律关系

12、在农业生产中,用来耕地的耕牛属于生产力中的(  )

①劳动者  ②劳动资料  ③劳动对象  ④科学技术

1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是生产商品的( 

①个别劳动时间 ②最长的劳动时间③最短的劳动时间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4、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①文化上的矛盾 

②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

③种族矛盾 

④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15、把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最早设想和论述了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马克思主义者是( 

①马克思和恩格斯 

②列宁和斯大林 

③毛泽东 

④邓小平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到五个正确答案,将其号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 

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③科学社会主义

④马克思主义法学 

⑤马克思主义军事学

2、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变化中的作用是(        )

①内因是发展变化的第一位的、主要的原因

②内因是发展变化的根据  ③外因是发展变化的根据 

④外因是发展变化的条件 

⑤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3、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因为:

(        )

①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⑤认识对实践毫无作用

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①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②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③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⑤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5、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理论认为(        )

①雇佣工人的所有劳动都是剩余价值的来源

②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来源

③资本的积累就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④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⑤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工人的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根据列宁的物质定义,幻觉应该是物质。

”这话对吗?

为什么?

2、举例说明什么是辩证的否定。

3、简述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涵义和关系。

4、根据邓小平的观点,简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五、论述题(在下列两道试题中选做一道试题,若两道试题全做了,由阅卷教师任阅一道试题,16分)

A题:

儒家主张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凡符合孔孟之道的理论就是正确理论,凡不符合孔孟之道的理论就是错误理论。

胡人所说的话不符合孔孟之道,是“胡说”。

儒家实际上把孔孟之道当成了检验真理的标准。

运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分析说明为什么孔孟之道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B题:

[材料]①经验主义:

轻视理论,夸大感性经验,把局部经验误当成普遍真理。

②某些人的口头禅:

“你听我的没错,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

”③盲人摸象:

几个盲人摸大象,摸到大象的腿的盲人说大象像柱子,摸到大象的耳朵的盲人说大象像扇子。

运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联系实际,分析说明经验主义的错误和危害。

附:

参考答案

1、无产;

2、理论化;

3、人脑;

4、普遍、特殊;

5、度;

6、改造;

7、感觉;

8、生产方式;

9、抽象劳动;

10、雇佣工人

1、③;

2、①;

3、②;

4、①;

5①;

、6、②;

7、①;

8、②;

9、④;

10、②;

11、①;

12、②;

13、④;

14、④;

15、①

1、①②③;

2、①②④⑤;

3、①②③④;

4、①②③④;

5、②③④

此话不对。

列宁的物质定义是: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幻觉不符合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存在于我们的感觉之外;

而幻觉只存在于主观世界之中,它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它不是客观实在,而是主观存在,不属于物质而属于意识。

(6分)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辩证法认为,否定和肯定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唯物辩证法对否定的看法是建立在对肯定和否定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的理解基础之上的。

第一,辩证的否定是由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自我否定。

第二,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新事物以旧事物为基础,是从旧事物转化而来的,它利用、继承和保留了旧事物的积极因素;

辩证的否定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第三,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既批判又继承。

(举例要恰当)(6分)

马克思、恩格斯把人类社会比作一座建筑物,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社会的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对立统一关系的关系。

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相互作用的。

一方面,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存在。

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变化的基础。

第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

第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变化。

经济基础发生了重大的发展变化,上层建筑也会发生变化,而且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变化的方向。

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对上层建筑起推动作用;

反之,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对上层建筑起阻碍或者破坏作用。

上层建筑通过影响经济基础间接地影响着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实践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特征进行了探讨。

邓小平从目标层次上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概括: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分)

……运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分析说明为什么孔孟之道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真理的本性是主观符合客观,检验某种认识是否是真理,就是检验它是否符合客观实际,这就要求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能够比较主观是否符合客观。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等特点,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能够比较主观是否符合客观,能够满足真理本性的要求。

理论、离开实践的客观事物都不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不能比较主观是否符合客观,不能够满足真理本性的要求。

(8分)

孔孟之道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以孔孟之道为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被检验的理论和作为检验标准的孔孟之道都属于主观理论,因而,只能比较一种理论是否符合另一种理论,而不能检验主观是否符合客观、理论是否符合实际。

符合孔孟之道的,不一定符合实际,不一定是真理;

不符合孔孟之道的,却不一定不符合实际,却不一定不是真理。

此外,孔孟之道不一定正确;

孔孟之道本身靠什么来检验也成问题;

用有限的孔孟之道去检验无限发展的人类认识,必然会出现无法检验或者限制认识发展的现象。

……运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联系实际,分析说明经验主义的错误和危害。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对立统一关系。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或初级阶段,是对事物现象和表面特征的反映,其特点是直接性、形象性,它的三种基本形式是感觉、知觉、表象。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其特点是间接性、抽象性,它包括三种基本形式:

概念、判断和推理。

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是认识对实践的依赖的体现,认识的源泉是实践,理性认识通过感性认识间接地来源于实践。

离开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木之林。

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

认识的目的是实践,只有从感性材料中概括出对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才能有效地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

感性认识之中包含着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也包含着感性认识。

(8分)经验主义轻视理论,夸大感性经验,把局部经验误当成普遍真理。

它具有片面性,它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它否认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它把相对性的、局部的、片面的、暂时的个别经验夸大为绝对的、不变的、永恒的真理。

它安于对个别事物的现象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甚了解。

它常常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拒绝接受新事物、新观念。

在实际工作中,它常常千篇一律、脱离实际,误把个别当成一般,作表面文章,它常常导致实践活动失败。

《马原》模拟试题

(二) 

1、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理论的科学体系,其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的关系问题。

3、静止是       的特殊状态。

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5、对立统一规律认为,       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

6、矛盾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既对立又  

  的关系。

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    

  是认识的基础,它决定认识。

8、实践有三种基本形式,其中最基本的形式是     

   。

9、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指同 

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10、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格围绕着商品的 

自发波动,这是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表现形式。

1、空间的特点是(  )

2、世界统一于( 

①物质 

②运动 

③矛盾 

④精神

3、“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只要能想到,一定能做到。

”这一观点属于( 

)的观点。

①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②主观唯心主义③客观唯心主义④二元论

4、人的鬼神观念是(  )

①人脑对鬼神的正确反映  ②人脑凭空主观自生的

③对做梦现象的科学说明  ④人脑对客观事物歪曲的、虚幻的反映

5、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的根本错误在于,割裂了( 

①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②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③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关系 

④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6、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和外国的东西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种正确态度的哲学理论根据主要是(  )

①质量互变规律 ②曲折前进原理 ③辩证的否定观 ④形而上学否定观

7、由一定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做( 

①真象 

②假象 

③原因 

④结果

8、对不可知论以及其它一切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  )

①雄辩  ②事实  ③权威  ④实践

9、真理的本性是(  )

①主观和客观不符合 

②主观符合客观 

③客观符合主观 

④主观来源于客观

10、两种对立的社会历史观是(  )

①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②一元论和二元论

③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④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11、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  )

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②地理环境  ③人口因素  ④方针政策

12、在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

①劳动工具  ②动力系统  ③能源系统  ④运输工具

13、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的根本任务是(  )

①缓和各种社会矛盾②维持社会的稳定③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④与国际接轨

14、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来源于( 

①所投资的机器设备 ②资本家的劳动 ③国家投资 ④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15、在马克思所预示的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 

①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②平均分配  

③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④按劳动力的价格分配 

1、列宁的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在物质观上( 

①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②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

③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 

④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⑤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

2、矛盾的同一性的基本含义是矛盾双方(       )

①相互依存 ②相互滲透 ③相互转化 ④相互对立 ⑤相互排斥

3、下列哪些实践活动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

①工人做工 ②农民务农 ③警察执勤 ④天文观察 ⑤军事侦察

4、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②阶级矛盾

③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④家庭矛盾

⑤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

5、根据邓小平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 

①解放生产力 

②发展生产力 

③消灭剥削 

④消除两极分化 

⑤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基本观点及其意义。

2、举例说明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3、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4、简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材料]邓小平说:

“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

试运用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实际,分析说明我国为什么既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材料]“唯物辩证法之所以为普遍真理,在于经过无论什么人的实践都不能逃出它的范围。

人类认识的历史告诉我们,许多理论的真理性是不完全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了它们的不完全性。

”“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

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毛泽东:

《实践论》

运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原理,结合实际,分析说明应该如何正确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哲学;

2、思维和存在;

3、运动;

4、对立统一规律;

5、矛盾;

6、统一;

7、实践;

8、生产实践;

9、生产力;

10、价值

4、④;

5、①;

6、③;

7、④;

8、④;

9、②;

10、①;

12、①;

13、③;

15、③

1、①②③④⑤;

2、①②③;

3、①②;

4、①③;

5、①②③④⑤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意识的起源理论认为,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

关于意识的本质理论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

这说明,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

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为党的思想路线提供了理论基础,它要求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必要从主观愿望出发。

量变和质变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没有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量变达不到一定程度就不会引起质变。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必然引起质变。

第三,质变体现和巩固了量变的结果,并且进一步引起新的量变。

此外,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其中主要是指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对立统一关系。

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发展变化。

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前提条件下,社会意识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社会意识和经济的发展水平完全不同步。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二者的发展程度大体是一致的,但又不完全平衡。

第二,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社会意识既反映当时的社会存在,又有历史继承性。

但其继承性要受当时的社会存在的制约。

第三,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第四,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合理的、适合的、积极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反之,落后的、不合理的、不适合的、消极的社会意识起着阻碍作用。

商品的价值是人类劳动创造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价值的量是由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格围绕着价值自发波动。

…试运用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实际,分析说明我国为什么既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事物内部各部分、各要素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它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因。

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是事物的外部矛盾,它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外因。

内因和外因是对立统一关系。

第一,内因是发展变化的第一位的、主要的原因,内因是发展变化的根据。

事物的发展变化既要有内因又要有外因,但主要依靠内因;

内因决定着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趋势。

第二,外因是发展变化的条件。

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不可缺少的条件;

外因可以影响事物的性质和状态,使事物具有这样那样的特点和偏差;

好的外部因素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不良的外部因素可以阻碍事物的发展。

第三,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此外,内因和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就是要坚持国家主权独立,不允许外来干涉和侵犯,自己做主处理国家内部事务和对外关系,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本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等。

由于内因是发展变化的第一位的、主要的原因和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主要依靠内因,内因决定着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趋势,我国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主要依靠中国人民的努力,必须发挥中国国内的人力、物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