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177648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99 大小:28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9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9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9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9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9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9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9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9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9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9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9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9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9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9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9页
亲,该文档总共9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docx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docx(9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docx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

第一节隋代文学

隋(581——618)

立国37年,诗歌成就不高。

隋代文学的作者主要有两部分:

1、北齐、北周旧臣,有薛道衡、卢思道、杨素等,他们是北朝诗风的代表;

2、由梁、陈入隋的文人,有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等,他们把南朝诗风带入隋朝。

所以,隋代可以看作是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过渡的最初阶段。

薛道衡:

《夕夕盐》:

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人日思归》: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卢思道《从军行》

杨素《出塞》

薛道衡(540—609)

字玄卿,河东汾阴人,官至内史侍郎,后转襄州总管、番州刺史。

他在与杨素唱和时,写过朴实爽俊的《出塞》诗,也留下了“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人日思归》)等名句。

其成名作《夕夕盐》虽也言及边塞征夫,但诗中所写乃南朝常见的闺怨题材,辞清句丽,委婉细腻,情调和趣味偏于齐梁风格,是北方文人学习南朝文学表现手法时诗风转变的代表:

“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复齐。

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

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

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

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

盘龙随镜隐,彩凤逐帷低。

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

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

一去无消息,那能惜马蹄。

卢思道(535—586)

字子行,范阳人,入隋曾任丞相。

南朝歌行体的《从军行》是其代表作:

朔方峰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里。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返,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流水本自断人肠,旧冰归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

将军何处觅功名?

隋炀帝杨广

所作诗歌,大多带有齐梁艳曲余风,即位后所作的一些乐歌,也能称上清丽明快。

如《春江花月夜二首》其一:

“暮江平不动。

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动静结合,意境壮阔明朗,虽无精深隽永的情韵耐人寻味,然其白描语言清明而不淫丽绮靡。

炀帝虽有文才,却没有政治才能,也缺乏文学远见,常以文才自负,以文学领袖自居,沿袭梁、陈贵族以诗自娱的生活方式,使诗歌创作转向咏物和咏宫廷琐事,很快使文学走向了贵族文学的末路。

无名氏的《送别诗》

相传作于隋炀帝大业末年,被沈德潜《古诗源》誉为“竟似唐人手笔”:

“杨柳青青江水平,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确实,这首诗气象已似唐诗,音律和谐,格律是近体,宛然是一首成熟了的唐人七绝。

诗歌以鲜明的暮春恼人景色起兴,写春天已尽,柳枝折尽而远行人仍未归来的怨恨。

总观隋朝,南北文学的合流仅限于诗风的相互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合而不同的过渡性质。

到隋代末年《送别诗》的出现,则代表着思想和艺术均健康发展的诗歌新潮流,预示着南北诗风合流的新趋势和由齐、梁诗风向唐诗转变的广阔前景。

第二节 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

一、贞观诗风及上官仪:

1、宫廷诗人与宫体诗

上官仪是贞观后期的重要诗人。

他的五言诗,“绮错婉媚”,讲究对仗,追求诗歌的声辞之美,体物图貌,笔法精细,时人谓之“上官体”。

特点:

细致体察、情思婉转、笔法精细、对偶工整。

上官仪对诗歌体制的创新,主要在体物图貌的细腻、精巧方面。

他以高度纯熟的技巧,冲淡了齐梁诗风的浮艳雕琢;但诗的题材内容还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气。

由于宫廷诗人大多功成名就,志得意满,生活接触面也比较狭窄,所以诗歌的变革只能由处于社会中下层的一般士人来承担。

2、王绩与初唐四杰

王绩在初唐诗人中是较为独特的一位,他的诗歌,以平淡自然的话语表现自己的生活情趣,创造出一种宁静淡泊而又纯朴疏野的意境。

以平淡自然的话语表现自己的生活情感,写得相当真切,有一种不施脂粉的朴素美。

诗当作于隋亡之后,写山野秋晚田家归来之景,闲逸中带有无所倚赖的苦闷和惘然。

但这种平淡自然的隐逸诗风,是易代之际大都会有的,并不构成初唐诗发展的一个环节。

“初唐四杰”

《旧唐书·文苑传·杨炯传》:

“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四杰生活在高宗、武后朝,才俊志雄而仕途淹蹇,是他们身世的共同点。

闻一多说他们“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

四杰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的题材、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

“四杰”的创作情况

“初唐四杰”有着相近的审美追求。

1、他们都反对绮靡的文风,追求刚健的骨气,矛头直指风靡当时的“绮错婉媚”的“上官体”;

2、他们在理论上都强调文学的经世教化作用。

而他们的创作实践,却更侧重于文学的抒情感发作用,追求壮美的境界。

初唐四杰能真正反映社会中、下层一般人士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

“四杰”的诗歌题材大致有四个方面:

(1)边塞诗其悲壮苍凉的风格,开了边塞诗派的先河。

(2)羁旅赠别诗这类事体验既深,情意又浓,吟咏自能真切感人。

(3)感怀述志诗

(4)咏史、咏物诗

创作上的共同特点

1.四人的创作个性是不同的,所长也异,其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律诗。

2.他们自负很高,名高而位卑。

3.他们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

4.都有一种明确的审美追求:

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初唐四杰诗歌的创作特点

一.重视抒发情怀和不平之气,面向市井,写个人生活情怀,也写沧海桑田的感慨,思索人生的哲理。

二.四杰往往用七言歌行来铺叙抒情,夹以议论,篇幅可长可段,句式参差错落,工丽整练中显示出流宕和气势。

三.当时渐趋于成熟的五言律,对偶的整齐、声律谐调,表现感情具有稳定性,而四杰的五言律也透露出非常自负的雄杰之气和慷慨情怀。

四.四杰诗风并没有完全摆脱当时流行的宫廷诗风的影响,他们的一些作品,不免有雕琢繁缛之病。

“四杰”的贡献

(1)对诗歌题材的开拓

闻一多:

“正如宫体诗在卢骆的手中从宫廷走向市井;五律到王、杨的时代是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

”(《唐诗杂论·四杰》)

(2)转变了初唐诗风

明·王世贞称四杰的诗歌“词旨华靡,固沿陈隋之遗;意象翩翩,老境超然胜之”(《艺苑卮言》卷四)

(3)完善律绝,发展歌行

杜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对五律的定型起了重要作用。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是一首著名的送别诗。

它一反传统赠别之作的低沉情调,表现出一种爽朗的气概和豪迈的情怀。

艺术特色:

(1)意境开阔,音调爽朗

(2)章法结构上,形成了律诗起承转合的格局,显得层次波澜起伏,与文情顿挫跌宕相应。

(3)格律上的合律与创新。

杨炯《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首诗借乐府旧题描写书生投笔从戎、赴边参战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慷慨从军、安定边防、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

艺术特色:

1、高度的概括力

2、跳跃性的结构这种跳跃式的结构,有力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风貌。

3、诗的中间两联对仗工整,笔法精炼,平仄合律,音韵铿锵,节奏感强,是初唐诗坛较为成熟的五律之作。

骆宾王《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这首五言律诗咏物抒怀,通过咏蝉,抒写了诗人无罪被诬,身陷囹圄的忧郁、愤懑、哀怨之情。

诗中深蕴着诗人在坎坷人生中体会到的生命的沉重感,艰难感,孤独感,以及洁身守志的情怀。

也表达了昭雪沉冤的愿望。

这首诗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在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卢照邻《长安古意》

借对古都长安的描写,慨世道之变迁而伤一己之湮滞,感情充沛,力量雄厚:

该诗在转意换景处多用连珠格,如:

“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帏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着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

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

或前分后总的复沓层递句式,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

”,“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

”,形成一气到底缠绵往复的旋律,成为七古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

第三节 杜审言与宋之问、沈佺期

“文章四友”:

高宗、武后时期齐名的四位诗人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

其作品多是应制、咏物、赠答之作,主要成绩在诗律、诗艺的研练上,都是律诗高手。

以杜审言诗名最著。

杜审言

胡应麟《诗薮》:

“初唐无七言律,五律亦未超然。

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倡。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杜审言这首和诗是用原唱同题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

沈佺期和宋之问

高宗、武则天时期的宫庭诗人。

沈佺期《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为七律的样板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宋之问《度大庾岭》为成熟的五律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其主要贡献:

总结了六朝以来的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进一步将趋于成熟的律诗形式固定下来,最终确立律诗的形式。

第四节陈子昂与张若虚

陈子昂的生平和思想:

(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庶族地主家庭。

按照陈子昂的生平经历和思想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立志磨炼时期(684年进士及第以前)。

(2)尽心从政时期(684—691)。

(3)归蜀守丧时期(691—693)。

(4)孤愤退隐时期(694—700)。

思想

陈子昂的思想比较复杂,兼有儒、道、释等多种成分。

但是,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关心现实、忧国忧民的精神,始终是他思想的主导方面。

这是他从事文学革新的动力和思想基础。

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主张:

陈子昂称赞东方虬的《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正是诗人对诗歌创作提出的基本原则和诗美理想。

就是要求诗歌创作在思想上和艺术上达到完美统一,即诗歌必须同时具有内容的美,语言的美和声律的美。

反对“彩丽竞繁,兴寄都绝”、只重形式的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

“风雅”:

《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

“风雅”精神。

“兴寄”:

兴,指比兴的表现手法;寄,指内容上要有寄托。

合起来用,是指以“托物起兴”、“因物喻志”的表现方法,抒发作者的情思,使诗歌寓有深刻含义也就是说,重视的是诗里寓有的“兴寄”(比兴)之义。

“风骨”:

风是指内容之充实,纯正和感染力。

骨指文辞之准确、精炼、道劲和表现力。

陈子昂诗歌的风骨兴寄及其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他的诗歌创作表现有明显的复古倾向,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

一.提倡风骨和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兴寄的作品。

二.提出诗美理想。

即创造了一种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的采美相结合的健康文学。

三.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唐代,他提倡的风骨兴寄和诗美理想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这被后来唐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盛唐诗歌的繁荣所证实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

陈子昂的诗今仅存120多首。

这些作品具有丰富深刻的现实内容、昂扬激越的思想感情、雄浑质朴的艺术风格,完全摆脱了齐梁以来绮艳诗风的影响,在端正当时诗歌的发展方向方面起了重大作用。

代表作有:

《感遇》三十八首、《蓟丘览古》七首和《登幽州台歌》。

《感遇》组诗(38首)

这组诗并非写于一时一地,多为因时因事而作,或有感于身世,抒发理想;或面对现实,讽刺时弊;或感慨悲怀,倾诉忧愤,从不同方面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和广阔胸怀,尤为重要。

《感遇诗》(其二)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竞何成?

该诗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以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来抒发华年易逝的悲伤与怀才不遇的愤懑。

这种手法直接渊源于楚辞的文学传统,并接受了阮籍《咏怀》的影响

《感遇》的思想内容

初唐诗人,对唐诗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他的诗歌内容有:

一.他是一个政治色彩很浓的诗人,借《感遇》来恢复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使诗歌创作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

二.一部分诗歌抒怀言志之作,将匡时济世的人生抱负化为慷慨悲歌的情思,具有昂扬壮大的感情气势。

陈子昂诗歌的风格特征

陈子昂诗歌的风格并不是单一的,但有一个总的特征,即遒劲爽朗、刚健质朴,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

他的诗毫无浮艳靡丽之习,雕镂造作之迹,往往以质朴、明快、精要、简练、犀利、劲健的语言,把思想感情表现得鲜明爽朗,因而具有了建安风骨的特征。

有些诗虽多用比兴手法,深沉蕴藉,但并无晦涩、暗昧之蔽。

张若虚的生平及创作简介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两《唐书》均无传。

据《旧唐书·贺知章传》,可知他是扬州人,做过兖州(今属山东)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并称为“吴中四士”,驰名京都。

张若虚今存诗两首,一首是五言排律《代答闺梦还》,抒写闺中少妇春思之情,尚未脱尽齐梁诗的脂粉气息。

从立意到遣词,都缺少创新。

而另一首《春江花月夜》七言歌行却是千载传颂的杰作,并奠定了他唐诗大家的地位。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为古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本是吴地民歌。

据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引《晋书·乐志》所云,此曲后被引入陈朝宫廷,成为陈隋以来宫体诗的诗题之一。

 

形式、主题和格调的创新

张若虚以前的五首,属于宫体诗,且皆为五言四句或六句的短章。

这一首,却改五言为七言,变短章为长篇歌行,成了一首不入乐的徒诗,这就跳出了“吴声曲”那种歌靡靡之音的窠臼。

诗中抒写游子思妇离别相思之情,纯真而深沉,完全消除了宫体诗那种“猎艳”的低级趣味,表现出一种净美、纯洁的格调(闻一多:

“替宫体诗赎了百年的罪”)。

同时,诗人又把这种男女之情同对人生真谛、宇宙奥秘的探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富于哲理意味。

诗中对于自然美景、青春爱情的期待和向往,对于永恒的歌颂,表现出一种夐(xiong4)绝的宇宙意识。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诗的前八句为第一层,紧扣春、江、花、月、夜五个字,写春江夜月照耀花林之美景,创造出一个明月高悬、月光盈盈的幽美、恬静、朦胧的意境。

次八句为第二层,写面对江月,探寻人生的哲理和宇宙的奥秘,并由此产生感慨。

逐渐将诗情推向高潮。

最后为第三层,写思妇对游子的怀念和游子对思妇的怀念、对家乡的思念。

诗人通过对春江月夜美景的描写,面对浩荡壮丽的自然、宇宙,探讨人生哲理和宇宙奥秘,并展示了现实人生中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表示了对人生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青春年华的珍惜。

全诗以“月”为中心写景抒情,月光触处生辉,给全诗笼罩上一层空明而迷幻的色调,展现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神奇图景,创造了一个美丽幽邃、澄清渺远的迷人意境。

艺术特色:

(1)景、情、理的水乳交融

多视角写景,且以“月”为中心;多层次抒情……

(2)章法井然有序,句式变化多样

或复叠咏叹,或偶句反复,或蝉联而下,或前后呼应,结构浑然一体。

(3)语言清丽优美,韵律宛转悠扬

刘希夷(651—680),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

唐高宗、武后时期著名文学家。

10岁应神童举及第,待制经文馆。

高宗上元三年(676)又应制举及第,补秘书省校书郎。

曾为盈川(今浙江省衢县附近)县令,卒于任上,年仅40余。

《代悲白头翁》是一首拟古乐府:

从女子写到老翁,咏叹青春易逝、富贵无常。

其构思独创,抒情宛转,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艺术性较高,在初唐即受推崇,历来传为名篇。

诗的前半写洛阳女子感伤落花,抒发人生短促、红颜易老的感慨;后半写白头老翁遭遇沦落,抒发世事变迁、富贵无常的感慨。

全诗笼罩在一种消极感伤的情绪之中。

  

张若虚和刘希夷在诗歌意境创造上取得的进展,如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美的兴象、诗情与画意相结合、浓烈的情思氛围、空明纯美的诗境,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为盛唐诗的到来作了艺术上的充分准备。

兴象玲珑、不可凑泊的盛唐诗的随之出现,也就是十分自然的了。

《代悲白头翁》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儿女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第二章盛唐的诗人们

第一节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人

山水田园诗兴盛的原因

1、从初唐到盛唐近百年来社会基本安定,经济繁荣,为文人提供了漫游山水和隐居田园的物质条件。

2、唐代取士比较重视声名,对那些求仕困难的文人,由隐而仕,往往是一条“终南捷径”,而对那些有高官厚禄的文人来说,由仕而隐,边仕边隐,既不影响生计,又能避免政治上的祸难,达到名利双收。

3、佛、道思想的兴盛,也造成了隐逸风气的流行。

4、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

王维

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字摩诘,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能诗,精通书画和音乐。

二十一岁中进士,作大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贬为济州司库参军,后得到张九龄的提拔,又得以高升。

安史乱中,为安禄山所获,强迫做伪官,后又因此事贬官,不久又得到重用,官至尚书右丞,因此人称王右丞。

《辋川集》

一.《辋川集二十首》,是盛唐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辋川别业写的一组小诗。

二.诗人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表露得极为透彻,在明秀的诗境中,让人感受到一片完全摆脱尘世之累的宁静心境,似乎一切情绪的波动和思虑都被净化掉了,只有寂以通感的直觉印象,难以言说的自然之美。

创作概况

王维的一生以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罢相为分界,前期有政治热情,诗多慷慨英发之气,风格雄浑博大,后期则消极避世,隐逸山林,多山水田园诗,风格幽邃空静,多禅趣。

王维的诗歌现存有四百多首。

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较丰富,按其题材划分,可大致分为四类:

(1)意趣豪迈、慷慨激昂的游侠、边塞诗

这类诗意境雄浑,笔力刚健,境界阔大,体现出一种阳刚之美。

如游侠诗《少年行》: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趣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其一)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其二)

王维的边塞诗反映盛唐时代精神,比游侠诗更加丰富深刻。

如:

《使至塞上》、《观猎》。

(2)赠别、思亲、怀友的抒情诗

这类诗也颇多名作。

他擅长用绝句短小的形式,抒发悠长的情思,且各具机杼。

都有语浅情深的特点和有余不尽的韵致。

如:

《送元二使安西》、《送沈之福之江东》、《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3)政治感遇诗

有《寓言》其一、《偶然作》其五等。

(4)描写旅游和隐居生活、表现自然美的山水、田园诗

王维在盛唐诗坛享有盛誉,成为与李白、杜甫差可比肩的一代诗宗,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主要在于他的山水、田园诗。

名作有《山居秋暝》、《终南山》、《渭川田家》、《鹿柴》、《竹里馆》、《辛夷坞》、《鸟鸣涧》等。

王维的山水诗描绘了缤纷多彩的大自然,具有丰富多样的意境和风格。

其中一部分作品从大处落笔,写出了对自然山水的总体印象和感受,气魄宏大,笔力劲健,意境壮阔(《终南山》、《华岳》、《汉江临泛》等);更多的作品,则或以轻灵的笔触和匀润的色泽渲染溪山一角的幽景、或细致地表现景物在瞬间的声息动态的微妙变化(《辋川集》二十首、《山居即事》等)。

均能做到情景交融、形神兼备,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美有着非常敏锐、精细、独到、深刻的感受力与表现力。

王维的田园诗主要描写农村的幽美风光和隐居生活的乐趣,曲折表达了对混浊官场的厌恶,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对丑恶现实的不满。

如《山居秋暝》、《渭川田家》等。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1)“诗中有画”

唐人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评王维诗:

“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着壁成绘。

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更明确地指出: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色彩美:

王维善于运用色彩的浓淡、光线的明暗等绘画语言来抒情达意。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中》)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作》)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辋川别业》)

线条美:

王维还成功吸取了绘画线条勾勒的技法入诗。

如:

《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构图美:

王维又将绘画中“经营位置”之法运用于诗,将空间并列的各种景物按照远近、高低、大小加以巧妙的布置,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如《新晴野望》中的“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田野、白水、近山、远峰,组成了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景深的画面。

又如《终南山》一诗中运用中国山水画独特的移动视点透视法,从仰视、俯瞰、回望、入看等不同的视角,分别描绘终南山山峰的高峻、山势的延绵、山域的阔大深远,以及山间岚霭变幻的景象。

显示了“诗中有画”的独到之处。

音乐美:

王维又是一位音乐家,对声音的感觉敏锐而精细,这在他的诗中也有表现。

他善于捕捉一般人难以觉察的大自然的音响、声息,来刻画景物,创造意境。

如: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秋夜独坐》)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冬晚对雪忆胡居家》)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

(2)诗中有禅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不仅具有诗情、画意、音乐美,而且还富有禅趣。

王维诗中的禅意,集中表现为追求寂静的境界。

如: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终南别业》

王维的诗歌语言

正如明人李东阳所谓:

“丰缛而不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