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重组卷》大一轮复习精练浙江专用含答案解析浙江新高考选考科目模拟试题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178680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7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重组卷》大一轮复习精练浙江专用含答案解析浙江新高考选考科目模拟试题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优化重组卷》大一轮复习精练浙江专用含答案解析浙江新高考选考科目模拟试题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优化重组卷》大一轮复习精练浙江专用含答案解析浙江新高考选考科目模拟试题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优化重组卷》大一轮复习精练浙江专用含答案解析浙江新高考选考科目模拟试题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优化重组卷》大一轮复习精练浙江专用含答案解析浙江新高考选考科目模拟试题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优化重组卷》大一轮复习精练浙江专用含答案解析浙江新高考选考科目模拟试题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优化重组卷》大一轮复习精练浙江专用含答案解析浙江新高考选考科目模拟试题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优化重组卷》大一轮复习精练浙江专用含答案解析浙江新高考选考科目模拟试题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优化重组卷》大一轮复习精练浙江专用含答案解析浙江新高考选考科目模拟试题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优化重组卷》大一轮复习精练浙江专用含答案解析浙江新高考选考科目模拟试题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优化重组卷》大一轮复习精练浙江专用含答案解析浙江新高考选考科目模拟试题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优化重组卷》大一轮复习精练浙江专用含答案解析浙江新高考选考科目模拟试题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优化重组卷》大一轮复习精练浙江专用含答案解析浙江新高考选考科目模拟试题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优化重组卷》大一轮复习精练浙江专用含答案解析浙江新高考选考科目模拟试题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优化重组卷》大一轮复习精练浙江专用含答案解析浙江新高考选考科目模拟试题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优化重组卷》大一轮复习精练浙江专用含答案解析浙江新高考选考科目模拟试题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优化重组卷》大一轮复习精练浙江专用含答案解析浙江新高考选考科目模拟试题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优化重组卷》大一轮复习精练浙江专用含答案解析浙江新高考选考科目模拟试题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优化重组卷》大一轮复习精练浙江专用含答案解析浙江新高考选考科目模拟试题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优化重组卷》大一轮复习精练浙江专用含答案解析浙江新高考选考科目模拟试题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化重组卷》大一轮复习精练浙江专用含答案解析浙江新高考选考科目模拟试题三.docx

《《优化重组卷》大一轮复习精练浙江专用含答案解析浙江新高考选考科目模拟试题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重组卷》大一轮复习精练浙江专用含答案解析浙江新高考选考科目模拟试题三.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优化重组卷》大一轮复习精练浙江专用含答案解析浙江新高考选考科目模拟试题三.docx

《优化重组卷》大一轮复习精练浙江专用含答案解析浙江新高考选考科目模拟试题三

浙江高考选考科目模拟试题(三)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i—28 S—32 Ca—40 Fe—56 Cu—64 Zn—65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16·金华十校高一调研)下列用品的主要成分及用途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用品

干冰

铁红

纯碱

主要

成分

CO2

Fe2O3

NaHCO3

Si

用途

做制冷剂

做红色涂料

除油污

太阳能电池

2.(2016·温州十校高一调研)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最小的是(  )

A.KCl溶液B.Fe(OH)3胶体

C.牛奶D.石灰乳

3.(2016·金华十校高一调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摩尔是用来衡量微观粒子多少的一种物理量

B.碳的摩尔质量为12g

C.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

D.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1

4.(2015·浙江1月学考,24)下列除去杂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FeCl3溶液(FeCl2):

通入适量Cl2

B.CO(CO2):

通过NaOH溶液洗气后干燥

C.MnO2(KCl):

加水溶解后过滤、洗涤、烘干

D.SO2(HCl):

通过饱和Na2CO3溶液洗气后干燥

5.(2016·云南省学考模拟)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B.乙烯的结构简式:

CH2CH2

C.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

D.乙酸乙酯的分子式:

C4H8O2

6.(2015·浙江1月学考,6)下列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NaOH+HCl===NaCl+H2O

B.2Al+Fe2O3

Al2O3+2Fe

C.SO3+H2O===H2SO4

D.NH4HCO3

NH3↑+H2O+CO2↑

7.(2014·浙江1月学考,2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H2和O2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的分子数为NA

B.21.6gX单质与Cl2完全反应,生成106.8gXCl3,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

C.浓度均为0.10mol·L-1的醋酸和醋酸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

c(CH3COO-)-c(CH3COOH)=2[c(H+)-c(OH-)]

D.500mL0.10mol·L-1FeSO4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10mol·L-1

8.(2015·浙江慈溪、余姚联考,2)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聚乙烯食品包装袋、食物保鲜膜都是无毒的高分子化合物

B.煤经过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变化,可变为清洁能源

C.高温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构成病毒的蛋白质受热变性

D.太阳能电池板中的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交界位置

9.(2015·杭州市重点中学高一期中)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它是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下列有关青蒿素(化学式:

C15H22O5)叙述正确的是(  )

A.青蒿素的摩尔质量为282

B.6.02×1023个青蒿素分子的质量约为282g

C.1mol青蒿素的质量为282g·mol-1

D.282g青蒿素中含有15个碳原子

10.(2015·孝感高中模拟)LED(LightEmittingDiode)即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固态半导体器件。

如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用化学电源使LED灯发光的装置。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中存在“化学能→电能→光能”的转化

B.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H2↑

C.如果将稀硫酸换成柠檬汁,则导线中不会有电子流动

D.如果将锌片换成铁片,则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不变

11.(2014·浙江金华十校联考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分馏和煤的液化均为物理变化

B.石油裂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和质量

C.石油分馏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插入石油中但不能碰到瓶壁

D.煤干馏得到的煤焦油中可以分离出苯、甲苯等有机物

12.(创新)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H+、Mg2+、OH-B.Na+、NO

、Cl-

C.K+、H+、HCO

D.Ba2+、SO

、CO

13.(2015·乐清一中月考)含H-的化合物跟氨反应:

H-+NH3===NH

+H2,根据该反应事实,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NH3具有还原性

B.含H-的化合物是强氧化剂

C.H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14.(2014·江山实验中学质检)下列物质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锌与稀硫酸:

Zn+2H+===Zn2++H2↑

B.氢氧化钾与氯化镁两溶液混合:

2OH-+Mg2+===Mg(OH)2↓

C.钠跟水反应:

Na+2H2O===Na++2OH-+H2↑

D.大理石与稀硝酸:

CaCO3+2H+===Ca2++CO2↑+H2O

15.(2015·杭州高一期中)下列溶液一定显酸性的是(  )

A.溶液中c(OH-)<c(H+)

B.含H+的溶液

C.溶液中c(H+)=1×10-6mol·L-1

D.pH<7的溶液

16.(2016·云南省学考模拟)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用量筒量取25mL蒸馏水

B.用分液漏斗分离乙醇和水

C.用烧杯溶解FeCl3试样

D.用托盘天平称量NaCl固体5.8g

17.(2015·北京会考)甲烷和乙烯是两种重要的有机物,区分它们的正确方法是(  )

A.观察两者的颜色B.观察两者的状态

C.通入氢氧化钠溶液D.通入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18.(2016·云南学考模拟)把一定量铁粉放入氯化铁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Fe2+和Fe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2,则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B.1∶2C.1∶3D.2∶3

19.(2015·深圳中学调研)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一定能说明反应X(g)+3Y(g)

2Z(g)+2W(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Y的浓度不随时间而发生变化

B.反应体系的总压强不变

C.c(X)∶c(Y)=1∶3

D.每生成3molY的同时生成1molX

20.(2015·厦门一中调研)下列反应中,光照对反应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

A.氯气与氢气反应B.次氯酸分解

C.甲烷与氯气反应D.甲烷与氧气反应

21.(2015·北京春季会考)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

A.NaB.AlC.SD.Cl

22.(2014·江苏单科,13)在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氯水的颜色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

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

C.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

D.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

23.(2014·浙江6月学考,15)下列有关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工业上通过电解氯化钠溶液制取金属钠

B.高压钠灯常用于道路和广场的照明

C.钠钾合金可在快中子反应堆中作热交换剂

D.钠可用于从钛、铌等金属的氯化物中置换出金属单质

24.(2014·浙江1月学考,12)下列关于SO2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SO2是酸性氧化物

B.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C.SO2与水反应生成H2SO4

D.高温下SO2可被催化氧化生成SO3

25.(2015·浙江仙居中学月考)短周期元素X和Y,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次外层电子数为b;元素Y原子的M层电子数为(a-b),L层电子数为(a+b),则X、Y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和水反应B.和硫酸反应

C.和氢氧化钠反应D.和氯气反应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50分)

26.(2015·浙江温州联考)(6分)已知:

①A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成分,A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②2CH3CHO+O2

2CH3COOH。

现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乙酸乙酯,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D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④________。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2015·浙江绍兴月考)(4分)A、B、C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常温下甲、乙两种化合物分别是黑色的固体和无色液体,这些化合物和单质间有如下关系。

据此判断:

(1)单质A的组成元素有可变化合价,则单质A是________,化合物甲是________。

(2)高温下①甲+C→A+乙、②A+乙→甲+C,欲使反应②顺利进行,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还能与另一种常见金属在一定温度下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2016·云南会考模拟卷)(6分)下列是关于Cl2的制备和性质的系列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是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氯气,发生装置如图所示。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还原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红热的铁丝插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把点燃氢气的导管缓缓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氢气安静地燃烧,火焰呈苍白色。

(3)如果把干燥的氯气通入干燥的有色布条中,布条________褪色,

(4)氯气的水溶液称为氯水。

将氯化亚铁溶液滴入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l2有毒,该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多余的氯气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2015·江山实验中学质检)(4分)足量MnO2与200mL11mol/L的浓盐酸反应,当所得溶液中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7mol/L(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时,

(1)生成氯气的体积为________(标准状况)。

(2)溶解的MnO2的质量是________。

30.(加试题)(2014·山东理综,29)(10分)研究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

2NO2(g)+NaCl(s)

NaNO3(s)+ClNO(g) K1 ΔH1<0 (Ⅰ)

2NO(g)+Cl2(g)

2ClNO(g) K2 ΔH2<0 (Ⅱ)

(1)4NO2(g)+2NaCl(s)

2NaNO3(s)+2NO(g)+Cl2(g)的平衡常数K=________(用K1、K2表示)。

(2)为研究不同条件对反应(Ⅱ)的影响,在恒温条件下,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0.2molNO和0.1molCl2,10min时反应(Ⅱ)达到平衡。

测得10min内v(ClNO)=7.5×10-3mol·L-1·min-1,则平衡后n(Cl2)=________mol,NO的转化率α1=________。

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反应(Ⅱ)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平衡时NO的转化率α2________α1(填“>”“<”或“=”),平衡常数K2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若要使K2减小,可采用的措施是________。

(3)实验室可用NaOH溶液吸收NO2,反应为2NO2+2NaOH===NaNO3+NaNO2+H2O。

含0.2molNaOH的水溶液与0.2molNO2恰好完全反应得1L溶液A,溶液B为0.1mol·L-1的CH3COONa溶液,则两溶液中c(NO

)、c(NO

)和c(CH3COO-)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

(已知HNO2的电离常数Ka=7.1×10-4mol·L-1,CH3COOH的电离常数Ka=1.7×10-5mol·L-1),可使溶液A和溶液B的pH相等的方法是________。

a.向溶液A中加适量水

b.向溶液A中加适量NaOH

c.向溶液B中加适量水

d.向溶液B中加适量NaOH

31.(加试题)(2015·浙江北仑中学一模,26)(10分)一位同学在复习时遇到这样一道习题:

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H+、OH-、Na+、NO

,加入铝粉后,只产生H2,问该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存在哪几种离子。

(1)加入铝粉产生H2,说明铝具有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2)该同学假设:

若H+大量存在,则NO

就不能大量存在。

设计实验证实如下:

装置

现象

ⅰ.实验初始,未见明显现象

ⅱ.过一会儿,出现气泡,液面上方气体呈浅棕色

ⅲ.试管变热,溶液沸腾

①盐酸溶解Al2O3薄膜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现象ⅱ,推测溶液中产生了NO,为进一步确认,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

内容

现象

实验1

将湿润KI淀粉试纸置于空气中

未变蓝

实验2

用湿润KI淀粉试纸检验浅棕色气体

试纸变蓝

a.浅棕色气体是________。

b.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实验1、2说明反应生成了NO,将生成NO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

Al+

NO

__________===

Al3++

NO↑+

__________

(3)再假设:

若OH-大量存在,NO

也可能不能大量存在。

重新设计实验证实如下:

装置

现象

ⅰ.实验初始,未见明显现象

ⅱ.过一会儿,出现气泡,有刺激性气味

为确认“刺激性气味”气体,进行了如下实验:

用湿润KI淀粉试纸检验,未变蓝;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

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________。

②产生该气体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NaOH溶液中加入铝粉,结果只检验出有H2生成,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果证实:

NO

在酸、碱性环境中都有一定的氧化性,能氧化铝单质,产生含氮化合物。

习题中的无色溶液一定能大量存在的是Na+和OH-。

32.(加试题)(2015·山东理综,34)(10分)菠萝酯F是一种具有菠萝香味的赋香剂,其合成路线如下: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A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

(2)由A生成B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E的某同分异构体只有一种相同化学环境的氢,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3)写出D和E反应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题给信息,以溴乙烷和环氧乙烷为原料制备1丁醇,设计合成路线(其他试剂任选)。

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

CH3CH2Cl

CH3CH2OH

CH3COOCH2CH3

浙江高考选考科目模拟试题(三)

1.C [纯碱的化学式为Na2CO3不是NaHCO3,C项不正确。

符合题意。

]

2.A [溶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胶体的分散质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浊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符合题意的为A。

]

3.C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不是物理量,A项说法错误;碳的摩尔质量为12g/mol,B项说法错误;气体摩尔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L·mol-1,D项说法错误;只有C项符合题意。

]

4.D [因H2SO3的酸性比H2CO3强,SO2与Na2CO3溶液会发生反应,故不能用Na2CO3溶液除去SO2中的HCl杂质,应换用饱和NaHSO3溶液。

]

5.D [四氯化碳是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应为

,A项错误;乙烯的结构简式应为CH2===CH2,B项错误;C项是丙烷的球棍模型,而不是比例模型,C项错误;乙酸乙酯分子中含有4个C原子、8个H原子、2个O原子,D正确。

]

6.C [A中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B中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中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中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

7.D [A选项,n(H2)+n(O2)=1mol,且标准状况下H2与O2不反应,故A正确;B选项,2X+3Cl2===2XCl3,n(Cl2)=

=1.2mol,n(X)=

n(Cl2)=0.8mol,故M(X)=

=27g/mol,X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摩尔质量的数值相等,B正确;C选项,混合溶液的电荷守恒式为:

c(Na+)+c(H+)=c(CH3COO-)+c(OH-)……①,物料守恒式为:

c(CH3COO-)+c(CH3COOH)=2c(Na+)……②,①式×2+②式可得:

2c(H+)+c(CH3COOH)=c(CH3COO-)+2c(OH-),移项整理即得c(CH3COO-)-c(CH3COOH)=2[c(H+)-c(OH-)],C正确;D选项,考虑Fe2+水解,c(Fe2+)<0.10mol·L-1,D错误。

]

8.B [煤的气化、液化都是化学变化,B错误。

]

9.B [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即青蒿素的摩尔质量为282g/mol,故A错误;6.02×1023个青蒿素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其质量m=nM=282g/mol×1mol=282g,故B正确;质量的单位为g,即1mol青蒿素的质量为282g,故C错误;282g青蒿素的物质的量n=

=1mol,而青蒿素中含15个碳原子,故1mol青蒿素中含15mol碳原子即15NA个,故D错误。

]

10.C [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LED灯把电能转化为光能,即装置中存在“化学能→电能→光能”的转化,A项正确;锌的活泼性强于铜,锌是负极,铜是正极,溶液中的氢离子在正极上放电,即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H2↑,B项正确;如果将稀硫酸换成柠檬汁,仍然可以构成原电池,因此导线中会有电子流动,C项错误;如果将锌片换成铁片,仍然是铜作正极,而铁作负极,故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不变,D项正确。

]

11.D [煤的液化(生成甲醇)为化学变化,而石油的分馏(与沸点有关)为物理变化,故A错误;石油裂化是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特别是汽油的产量和质量,裂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乙烯的产量,故B错误;实验室进行石油的分馏实验时,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分离混合物,所以温度计测量馏分的温度,水银球位于支管口处,故C错误;煤的干馏是指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生成焦炭(或半焦)、煤焦油、粗苯、煤气等产物的过程,煤的干馏能制得苯及其同系物,故D正确。

]

12.B [因Mg2+与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氢氧化镁,H+与OH-结合生成水,则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因该组离子不发生反应,则能够大量共存;因H+与HCO

结合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则不能大量共存;因Ba2+与SO

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Ba2+与CO

结合生成碳酸钡沉淀,则不能大量共存。

]

13.C [氨气中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NH3有氧化性,故A错误;反应中H元素化合价升高,则H-是很强的还原剂,故B错误;该反应中只有H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氢气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故C正确;反应物中没有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

14.C [锌和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Zn+2H+===Zn2++H2↑,故A正确;氢氧化钾与氯化镁两溶液混和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Mg2+===Mg(OH)2↓,故B正确;钠跟水反应离子方程式电荷不守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为:

2Na+2H2O===2Na++2OH-+H2↑,故C错误;大理石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钙,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为:

CaCO3+2H+===Ca2++CO2↑+H2O,故D正确;故选C。

]

15.A [无论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都含有H+,也都含有OH-,判断溶液酸碱性的关键是看c(H+)和c(OH-)的相对大小,若c(H+)>c(OH-),溶液呈酸性;若c(H+)<c(OH-),溶液呈碱性,而pH<7或c(H+)>1×10-7mol·L-1,仅适用于常温时,若温度不确定,就不能用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

16.B [乙醇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乙醇和水,B项错误。

]

17.D [A.甲烷和乙烯都是无色气体,不能鉴别,故A错误;B.常温下都为气体,不能鉴别,故B错误;C.甲烷和乙烯与氢氧化钠都不反应,不能鉴别,故C错误;D.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故选D。

]

18.C [把一定量铁粉放入氯化铁溶液中,发生反应2Fe3++Fe===3Fe2+,若设所得溶液中的Fe2+物质的量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