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尔雅《古典诗词导读》模拟考试198题含标准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180006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尔雅《古典诗词导读》模拟考试198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精选尔雅《古典诗词导读》模拟考试198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精选尔雅《古典诗词导读》模拟考试198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精选尔雅《古典诗词导读》模拟考试198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精选尔雅《古典诗词导读》模拟考试198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精选尔雅《古典诗词导读》模拟考试198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精选尔雅《古典诗词导读》模拟考试198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精选尔雅《古典诗词导读》模拟考试198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精选尔雅《古典诗词导读》模拟考试198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精选尔雅《古典诗词导读》模拟考试198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精选尔雅《古典诗词导读》模拟考试198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精选尔雅《古典诗词导读》模拟考试198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精选尔雅《古典诗词导读》模拟考试198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精选尔雅《古典诗词导读》模拟考试198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精选尔雅《古典诗词导读》模拟考试198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精选尔雅《古典诗词导读》模拟考试198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精选尔雅《古典诗词导读》模拟考试198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精选尔雅《古典诗词导读》模拟考试198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精选尔雅《古典诗词导读》模拟考试198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精选尔雅《古典诗词导读》模拟考试198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尔雅《古典诗词导读》模拟考试198题含标准答案.docx

《精选尔雅《古典诗词导读》模拟考试198题含标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尔雅《古典诗词导读》模拟考试198题含标准答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尔雅《古典诗词导读》模拟考试198题含标准答案.docx

精选尔雅《古典诗词导读》模拟考试198题含标准答案

2020尔雅《古典诗词导读》测试198题(含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但使龙城飞将在”中的“但”(表D)的意思。

A、转折

B、祈使

C、感叹

D、假设

2.(B)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中起到了叙事点题的作用。

A、漫卷诗书喜欲狂

B、剑外忽传收蓟北

C、初闻涕泪满衣裳

D、白日放歌须纵酒

3.《登高》一诗总共有(D)个对句。

A、一

B、二

C、三

D、四

4.《过故人庄》一诗将(A)三者很好地融合起来。

A、景、情、理

B、情、景、物

C、景、事、情

D、人、景、事

5.“故人具鸡黍”中“具”的意思(是B)。

A、有

B、准备

C、酒席

D、饭食

6.五律诗在整首诗结束时会有一个向外的延展性,这是五律的(C)特点。

A、语言

B、意境

C、结构

D、格律

7.五言律诗的中间必须有(A)对仗。

A、两联

B、四联

C、奇句

D、偶句

8.从五律的结构上来说,“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属于事件的(D)。

A、结果

B、高潮

C、延伸

D、经过

9.“诗的内容都不在字面上”是(C)的最大特点。

A、七言古诗

B、七言律诗

C、五言绝句

D、五言律诗

10.《寻隐者不遇》是唐代(D)贾岛的作品。

A、诗仙

B、诗圣

C、诗鬼

D、诗僧

11.相较于魏晋时代,唐代的诗歌作品更注重(C)。

A、韵律美

B、简洁性

C、结构美

D、华丽性

1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在整首诗中主要是(B)。

A、推动情绪

B、渲染气氛

C、交代人物、时间

D、写景

13.李商隐的文学创作追求的是一种(B)的艺术效果。

A、禅宗

B、隐晦

C、缥缈

D、玄学

14.王翰的《凉州词》是一首典型的(C)诗。

A、思乡

B、送别

C、边塞

D、哲理

15.七言绝句一般是由(A)句诗构成。

A、四

B、六

C、八

D、十

16.“为我吹行云使西来”中的“行云”是指(B)。

A、思妇

B、游子

C、白云

D、无实意

17.《春江花月夜》中(D)是由抽象的哲理转向人的具体生活环境的过渡句。

A、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B、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C、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D、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18.诗体分化的根本原因是(A)。

A、为了表达不同的情感

B、为了丰富史诗

C、地域的局限性

D、统治阶级的倡导

19.近体诗歌中标准的律诗应该是有(C)诗。

A、四句

B、六句

C、八句

D、十句

2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声律变化是(D)。

A、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B、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C、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D、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1.中国散文文体在古文运动之后的变化是(C)。

A、以散体为主

B、以骈偶句为主

C、骈散交织

D、脱离骈、散的自由写作方式

22.晏几道的词作重点是(B)。

A、描绘女子的柔媚

B、借词表现自己的放荡高傲

C、借词表现家道中落的无奈

D、借词再现当时的奢靡生活

23.《客中行》创作于(C)时期。

A、初唐

B、中唐

C、盛唐

D、晚唐

24.“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是(A)对李煜的评价。

A、王国维

B、叶嘉莹

C、唐圭璋

D、钱穆

25.“见羞容敛翠”中的“翠”意思(是C)。

A、绿裳

B、青玉

C、眉毛

D、纤手

26.“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采用的是(C)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借代

C、拟人

D、夸张

27.“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中“侵”意思是(B)。

A、逐渐

B、渐近

C、止息

D、进入

28.下列词人,(C)与姜夔并不是同一时代的。

A、张炎

B、范成大

C、何逊

D、杨万里

29.《暗香》是一首(B)词。

A、咏柳

B、咏梅

C、咏菊

D、咏湖

30.《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作者身处今天的(C)所作。

A、洛阳

B、西安

C、南京

D、开封

31.“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中的刘郎是指(B)。

A、刘邦

B、刘备

C、刘向

D、刘秀

32.《念奴娇·赤壁怀古》是结合(C)来抒情。

A、虚景、实景

B、写景、咏物

C、写景、怀古

D、咏物、怀古

33.下列关于苏轼的注解,不正确的是(B)。

A、号东坡居士

B、字永叔

C、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D、豪放词派代表

3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体现诗人惊喜的最高峰是(D)。

A、首联

B、颔联

C、颈联

D、尾联

35.下列文人中,多创作市井词作的的是(C)。

A、冯延巳

B、欧阳修

C、柳永

D、晏殊

36.“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是引用(C)的写作手法。

A、联想

B、借代

C、典故

D、象征

37.宋代文人关于诗词素有(C)之称。

A、诗严词艳

B、诗散词律

C、诗庄词媚

D、诗尊词美

38.《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从题材上来说,是一首(B)。

A、咏怀词

B、闺怨词

C、言志词

D、宫怨词

39.“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描写的季节是(A)。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40.“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几句是重在(C)。

A、伤今

B、叙事

C、思昔

D、析理

41.《生查子·春山烟欲收》是一首写于(B)时期的词作。

A、初唐

B、五代

C、中唐

D、北宋

42.中国古代第一个大量写作词的文人是(A)。

A、温庭筠

B、李商隐

C、刘禹锡

D、韦庄

43.“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一句运用了(B)的写作手法。

A、埋伏笔

B、反衬

C、象征

D、讽喻

44.关于诗与词的区别,说法有误的是(D)。

A、词比诗关注的更日常

B、词的语言更华美

C、词的情感层次更多通过细节来表现

D、词在取名定题目时更灵活自由

45.曲牌是传统填词制谱用的曲调调名的统称,俗称(B)。

A、曲子

B、牌子

C、调子

D、谱子

46.“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中“景”的意思是(B)。

A、景色

B、时间

C、太阳

D、景象

47.《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一首(C)词。

A、表达对亡国的痛心

B、表达对庭院生活不满

C、表达对丈夫思念

D、表达青春易逝的感伤

48.以“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为手段的表现手法是(C)。

A、风

B、雅

C、赋

D、比

49.《诗经》和《楚辞》存在地域性的区别,《楚辞》更多地表现是(C)的文化。

A、黄河流域

B、华夏

C、长江流域

D、中原

50.下列关于《诗经》和《楚辞》的区别,说法正确的是(A)。

A、篇幅前者较短,后者较长

B、前者语言华丽,后者朴素

C、前者用于吟诵,后者用于歌唱

D、前者较之后者,感情更浓烈

51.“且以喜乐,且以水日”中的“且”用来表示(D)。

A、感叹

B、并列

C、假设

D、强调

52.“子有钟鼓,弗鼓弗考。

”一句中“考”的意思是(C)。

A、舞

B、挂

C、敲

D、看

53.“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中“迩”的意思是(B)。

A、浅

B、近

C、亲

D、疏

54.考虑到文化的系统性、完整性等因素,回溯中国文化传统最早的时期是(C)。

A、夏代

B、商代

C、周代

D、汉代

55.诗的建构性多是通过(D)来表现。

A、格律

B、词语

C、情感

D、意境

56.“君子于役”中的“君子”是(指C)。

A、贵族

B、德高望重之人

C、丈夫

D、泛指男子

57.“无使尨也吠”中“尨”是(C指)。

A、猫

B、鸟

C、狗

D、猪

58.(B)是中国古典诗歌声律化的转折时期。

A、陆机

B、永明体

C、声谱

D、宫体

59.“窈窕淑女,寤寐求之”中“寤”意思是(B)。

A、睡着

B、醒着

C、假装

D、思考

60.“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体现了一种(D)的写作手法。

A、象征

B、铺垫

C、讽刺

D、对比

61.《关雎》是《诗经》(A)中的一首诗歌。

A、《国风》

B、《小雅》

C、《周颂》

D、《大雅》

62.元典反映了一个民族文化的(A)。

A、特质

B、象征

C、源头

D、内涵

63.《“关雎》,后妃之德也”是(D)的一种解释。

A、先秦道家

B、法家君学

C、儒家心学

D、汉代经学

64.《陌上桑》是(A)时期的一首作品。

A、汉代

B、隋代

C、唐代

D、宋代

65.理解语言的趣味,在授课老师看来是读诗的第(B)个阶段。

A、一

B、二

C、三

D、四

66.“飞扬跋扈为谁雄”该句诗中描述的主人公是(D)。

A、杜甫

B、白居易

C、王维

D、李白

67.《忏悔录》是(C)启蒙思想家的一部作品。

A、英国

B、意大利

C、法国

D、希腊

68.“仁者,其言也訒”出自(B)。

A、《论语·雍也》

B、《论语·颜渊》

C、《论语·先进》

D、《论语·里仁》

69.《论语》的核心概念是(A)。

A、仁

B、义

C、礼

D、德

70.古代文学的主题有女子怀春,还有(C)。

A、男子伤春

B、少女悲秋

C、男子悲秋

D、老人忆古

71.汉乐府诗较多的是关注(B)。

A、贵族生活的奢华

B、底层生活的苦难

C、官僚阶级的淫奢

D、男女之间的欢爱

72.“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中运用了(C)的写作手法。

A、比喻

B、夸张

C、联想

D、借代

73.“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中“孟夏”是指(B)。

A、农历三月

B、农历四月

C、农历六月

D、农历七月

74.中国早期的山水诗在(C)出现之后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

A、王维

B、孟浩然

C、陶渊明、谢灵运

D、谢朓、王勃

7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中的“悠然”修饰的是(C)。

A、作者

B、南山

C、作者或南山

D、作者或菊花

76.下列关于陶渊明的介绍,有误的是(A)。

A、朝廷追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B、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C、是一位辞赋家

D、东晋时期的诗人

77.《赤壁》一诗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胸中的(A)。

A、抑郁不平之气

B、对英雄也风流的蔑视

C、孤独和无助

D、对连年战争的反感

78.从阮籍的作品隐射出魏晋时代的诗歌开始渗入(C)的色彩。

A、晦暗

B、个人

C、哲理

D、社会

79.“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

”的“写”意思是(A)。

A、倾吐

B、放置

C、输送

D、书写

80.“人们在历史的意义中存在的价值”是人类生活在语言构拟的意义世界中(B)的体现。

A、历史意义

B、个人意义

C、社会意义

D、自我意义

81.《诗经》收录的作品,起止时间是(D)。

A、西周到战国

B、春秋战国

C、西周

D、西周到春秋

82.“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中的“物化”是出自(D)的概念。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庄子

83.“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描绘了一个主人公(D)的场景。

A、喜悦

B、凄惨

C、唯美

D、孤独

84.“但坐观罗敷”的“坐”是什么意?

思(B)

A、坐着

B、因为

C、对着

D、无故

85.对“使君谢罗敷”的“谢”字,解释正确的是(C)。

A、感谢

B、认错

C、询问

D、推辞

86.《秋胡戏妻》的故事在(D)中是有记载的。

A、《女儿经》

B、《刘向传》

C、《东观汉记》

D、《列女传》

87.“赖得贤主人,览取为吾绽”中“绽”的意思是(D)。

A、编织

B、破裂

C、花费

D、缝补

88.“从乞求与孤儿买饵”中“饵”的意思是(B)。

A、鱼食

B、食物

C、药饵

D、鱼饵

89.《诗经》体现出的是一种(C)的情调。

A、平民

B、质朴

C、贵族

D、奢华

90.“且为客豪”中“豪”的意思(是D)。

A、自豪

B、做豪衣

C、奔走呼号

D、嚎哭

91.“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表现出了刘邦的一种(C)。

A、豪迈

B、意气风发

C、内心不安

D、王霸之气

92.“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出自(C)。

A、刘邦

B、项羽

C、毛泽东

D、斯大林

93.坚信上帝的全德是信仰的根本性的(C)。

A、宗旨

B、标准

C、基点

D、内涵

94.“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一句表现出的主题与(B)是相同的。

A、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B、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二、多选题

95.孔子认为读《诗经》,可以学会(ABCD)。

A、认识更多的草木鸟兽

B、教你如何高雅的说话

C、孝敬长辈

D、侍奉君主

96.诗经“六艺”中的三种表现手法分别是(ACD)。

A、赋

B、颂

C、比

D、兴

97.下列关于《古诗十九首》一诗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ABC)。

A、语言清新自然

B、有明显歌谣性特点

C、诗歌语言修辞度高

D、诗歌辞藻华丽、精致

98.《古诗十九首》中体现出克服生命短暂、焦虑的途径主要是(ABCD)。

A、亲情

B、及时享乐

C、友情

D、追求荣名

99.下列关于谢灵运的介绍,正确的是(ABCD)。

A、中国山水诗派的开创者

B、因“叛逆罪”被杀害

C、南北朝时杰出的诗人

D、曾在永嘉作过太守

100.《登江中孤屿》是谢灵运的一首(CD)。

A、五言绝句

B、叙事诗

C、五言古诗

D、写景诗

101.诗歌最后一部分写思归之情是借用了(CD)来烘托。

A、落花

B、白云

C、流水

D、残月

102.《久别离》一诗侧面反映出李白(ABC)的性格特征。

A、多情

B、自由

C、轻快

D、忧伤

103.五绝诗比较难写的原因在于(ABD)。

A、篇幅短小

B、字数有限

C、格律要求高

D、很难表达出意境

104.下列(ABCD)属于《过故人庄》的特征。

A、修辞美

B、有意境

C、体现事件的过程

D、有哲理性

105.下列诗人在中唐时期开始写词的有(BCD)。

A、李商隐

B、白居易

C、刘禹锡

D、张志和

106.《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采用了(AB)的艺术手法。

A、虚实结合

B、白描叙述

C、托物言志

D、欲扬先抑

三、判断题

107.“天寒白屋贫”中的“白屋”是指白雪覆盖的屋子。

我的答案:

×

108.“谁家今夜扁舟子?

”中的“子”是指游子()。

我的答案:

109.李商隐和唐代诗人杜牧合称“小李杜”。

()

我的答案:

110.《锦瑟》是李商隐少有的一首咏物诗。

()

我的答案:

×

111.“涕泪满衣裳”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

()

我的答案:

112.杜甫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尊为“诗圣”。

()

我的答案:

113.《登高》这首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有“七律之冠”的赞誉。

()

我的答案:

114.一首标准的七言律诗,总共有五十六个字。

()

我的答案:

115.李白和杜甫都比较擅长写格律诗。

()

我的答案:

×

116.《过故人庄》是一首五律田园诗。

()

我的答案:

117.宋代文化较之唐文化更文雅、更丰富。

()

我的答案:

×

118.《春晓》这首诗描写的是主人公睡梦中的一种心理活动。

()

我的答案:

×

119.“处处怜芳草”中的“怜”意思是怜惜。

()

我的答案:

120.“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体现出一种微妙的动感,耐人寻味。

()

我的答案:

121.“闲坐说玄宗”用一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引入一段历史。

()

我的答案:

122.《客中行》表现出的是诗人一种他乡作客之愁。

()

我的答案:

×

123.“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该句描述的场景均属虚构。

()

我的答案:

124.七绝通常叙述的是一个事件的完整过程,而五律只是写某一事件的片段。

()

我的答案:

×

125.“况有锦字书,开缄使人嗟”道出的是主人公的失落感。

()

我的答案:

126.《将进酒》这首诗整体的节奏是自由变化的。

()

我的答案:

127.《春江花月夜》一诗最大的要点在于它的连绵与转折。

()

我的答案:

128.晏几道是晏殊之子,尤擅长作小令。

()

我的答案:

 

129.五律诗包含了近体诗的一切最基本要素。

()

我的答案:

130.柳永作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对宋词的发展影响深远。

()

我的答案:

131.《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是一首先虚后实的怀人之作。

()

我的答案:

×

132.“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可以看出词作的背景时间是秋天。

()

我的答案:

133.《鹊桥仙·纤云弄巧》可以看作是一曲纯情的爱情颂歌。

()

我的答案:

134.《醉蓬莱·见羞容敛翠》一词充满了市井感、媚俗感,有悖宋代词风。

()

我的答案:

×

135.欧阳修的诗风与其散文近似,通常呈现的是庄重、严肃感。

()

我的答案:

136.周邦彦既是一位文学家,也是一位音乐家。

()

我的答案:

137.《暗香》一词的最后一句既有对往昔的回忆,也有对当下的惆怅。

()

我的答案:

138.姜夔精通音律,表现在他的词作中有一种很强的音乐性。

()

我的答案:

139.辛弃疾的词中经常透着一种激愤之情。

()

我的答案:

140.词是诗歌的一种变体,这只是一种狭义上的说法。

()

我的答案:

×

141.李清照有词“别是一家”之说。

()

我的答案:

142.唐代写七律诗能与杜甫媲美的诗人只有李商隐,由此二人合称“小李杜”。

()

我的答案:

×

143.苏东坡评价李清照的词是“以诗为词”。

()

我的答案:

×

144.欧阳修,晚唐文学家,被列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

我的答案:

×

145.李煜的词多是自己生命经历的浓缩,而非单纯的情景构拟。

()

我的答案:

146.李煜后期的词多是反映亡国之痛,哀婉凄凉,意境深远。

()

我的答案:

147.《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蝶恋花”。

()

我的答案:

148.相比宋诗,唐诗更有激情。

()

我的答案:

149.晏殊既是一位文学家,又是一位政治家。

()

我的答案:

150.南唐时期的词多是描写家国情仇的作品。

()

我的答案:

×

151.南唐李后主是当时出色词作家的代表之一。

()

我的答案:

152.“雄姿英发”中的“英发”意思是头发黑亮。

()

我的答案:

×

153.在古代诗歌中,一般用“叔”指代女子的丈夫。

()

我的答案:

×

154.《春江花月夜》是一首揭示人世永恒对应的写景诗。

()

我的答案:

×

155.刘邦是为数不多的一位平民出身的开国皇帝。

()

我的答案:

156.《史记·高祖本纪》是司马迁对项羽的历史记载。

()

我的答案:

×

157.“子慕予兮善窈窕”的“予”是指山鬼本人。

()

我的答案:

158.《聊斋志异》中有一种具有确实社会身份的人物,他们并非是文本虚构出来的。

()

我的答案:

×

159.屈原在《楚辞·九歌》中采用的是祭神乐歌的一种文学形式。

()

我的答案:

160.要想足够地理解《离骚》不能只从政治立场上出发,还要考虑当时的历史条件。

()

我的答案:

×

161.战国末期秦国的辞赋家宋玉是《楚辞》的作者之一。

()

我的答案:

×

162.“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采用的是比的手法。

()

我的答案:

×

163.文学的功能之一是对生活、对人的一种发现。

()

我的答案:

164.汉代儒生对《诗经》的解释是既有赞美的部分,又有批评的部分。

()

我的答案:

165.乐府诗的叙事性较强,因其更多的是关注事件本身,而非细节之处体现的人物情感。

()

我的答案:

×

166.《卫风·伯兮》是一首写妻子思念丈夫远行出征的诗。

()

我的答案:

167.《召南·野有死麕》是《国风》中的一篇诗。

()

我的答案:

168.孔子的学生子贡在当时家境是比较富有的。

()

我的答案:

169.《诗经》强调人和自然是一个整体性的存在。

()

我的答案:

170.《诗经》中收录的作品,主要是出现在西周晚期的文人所作。

()

我的答案:

×

171.《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类所属集部。

()

我的答案:

×

172.诗歌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特质体现得最透彻的状态。

()

我的答案:

173.冈村繁先生认为李白和陶渊明皆是潇洒之人,与庸俗的普通人不同。

()

我的答案:

×

174.阮籍是三国时期蜀国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