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182760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7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试题含答案.docx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试题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试题含答案.docx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试题含答案

宁波市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科学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题卷Ⅰ、试题卷Ⅱ和答题卷。

试题卷共8页,有4个大题,3个小题。

满分为18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请将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的规定位置上。

3.答题时,把试题卷Ⅰ的答案在答题卷Ⅰ上对应的选项位置用2B铅笔涂黑、涂满.将试题卷Ⅱ

答案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答案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各题目规定区域内作答,做在试题卷上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无效。

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C1:

2O:

16Na:

23S:

32C:

35.5Fe:

56Cu:

64

试题卷I

二、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第1~10小题,每小题4分,第11-15小题,每小题3分,共55分。

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均不给分)

1.“关爱生命,健康生活”。

下列行为不利于健康的是

A.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B.拒绝吸烟、酗酒、吸毒

C.参加体育锻炼D.沉网终游戏

2.下列实验操作需要纠正的是

A.检查气密性B.向试管中加固体C.倾倒液体D.收集氧气

3.

2020年6月21日(夏至),我国部分地区可以看到日环食奇观,当天中国邮政发行一套《天文现象》特种邮票,如图是其中的日环食邮票。

关于这一天的描述错误的是

A.日环食发生时,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

B.这一天的月相是新月

C.2020年,这一天宁波白昼最短

D.2020年,宁波正午太阳高度角这一天最大

4.健身者在没有其它辅助的情况下,下列姿势不可能在水平地面上保持的是

5.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不断探索了解地球。

下列说法不符合人类对地球现有认知的是

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地球内部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

D.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6.下列四幅图片都来自于课本,对它们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A.甲图实验中随着瓶内空气被抽出,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弱

B.乙图可以表示四冲程汽油机中的压缩冲程

C.丙图实验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产生条件

D.丁图可以表示至今所建造的核电站里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

7.某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示意图及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由碳原子和氢原子直接构成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

1D.x+y+z=233

8.如图是一款变色眼镜,它的镜片内含有溴化银和氧化铜。

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分解成单质溴和银,镜片颜色变深;当光线变暗时,溴和银在氧化铜催化作用下,又立即化合成溴化银,镜片颜色变浅。

有关该眼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A.塑料是高分子合成材料料套

B.铜螺丝久置在潮湿的空气中会产生铜锈

C.溴化银分解后,银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D.溴和银化合成溴化银前后,氧化铜化学性质不变

9.下列实验中,实验用品的选择及使用目的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名称

实验用品

使用目的

A

观察和解剖玉米种子

显微镜

观察胚乳

B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碘液

增加酶的活性

C

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淀粉

酒精

溶解叶绿素

D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生理盐水

维持细胞形态

10.

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光屏是用表面涂有白漆的铁板制成。

小科把“F”发光物置于离凸透镜13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

小科看到光屏上像的形状和大小分别是

A.

、放大B.

、放大C.

、缩小D.

、缩小

11.如图为气温上升时,人体的体温调节示意图。

以下关于人体各效应与其产生的主要结果,判断错误的是

A.效应①可使散热增加B.效应②可使产热减少

C.效应③可使产热减少D.效应④可使产热减少

12.

某熨烫机电路主要由发热体、熔丝、控制开关盒等组成,其连接如图所示,其中控制开关盒内有开关、指示灯和分压保护电阻等元件。

当该熨烫机接入家庭电路后,闭合开关,指示灯发光,发热体工作。

现由于某种原因熔丝熔断,发热体不工作,但指示灯仍发光。

下列控制开关盒内元件的连接方式符合要求的是

13.

如图为一种自热火锅的构件图。

该自热火锅的发热包内有铁粉、铝粉、炭粉、生石灰等物质,将发热包放到水中,会放出大量的热。

有关该自热火锅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

B.设计出气孔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使用时盒内气压过高

C.遇水能放出热量的物质都能作为发热包的内容物

D.使用过的发热包即使干燥后也不能重复使用

14.

某锥形瓶内盛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锥形瓶内溶液质量m1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m2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至A点时,所加NaOH溶液的质量为40g

B.反应至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CuCl2和NaCl

C.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的质量为280.4g

D.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23.4g

15.

现有一根形变不计、长为L的铁条AB和两根横截面积相同、长度分别为La、Lb的铝条a、b。

将铝条a叠在铁条AB上,并使它们的右端对齐,然后把它们放置在三角形支架O上,AB水平平衡,此时OB的距离恰好为La,如图所示。

取下铝条a后,将铝条b按上述操作方法使铁条AB再次水平平衡,此时OB的距离为Lx。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La

成立B.若La

成立

C.若Lb

成立

试题卷Ⅱ

三、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6分)

1.

2020年初,世界多地遭受蝗灾。

(1)蝗虫掠食性强、繁殖速度快。

蝗虫的这些性状都是山_______决定的。

(2)蝗虫生长发育有如图所示的三个阶段,这种发育类型称为_______________(填“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发育。

(3)我国有非常成功的防治蝗灾经验。

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是常用的防治方法。

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相对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点)

2.

如图所示是一位小朋友在照镜子(平面镜)。

(1)小朋友看不到被镜子遮住的物品,是因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_______传播

(2)小朋友通过镜面所成的像在______________。

(填“镜面前”“镜面上”或“镜面后”)

3.自然正在向人类发出“警报”。

【材料】2020年2月9日,巴西科学家在南极西摩岛测得高达20.75℃的气温,再次刷新了南极大陆气象观测记录温度的最高值。

【材料二】2020年2月底,南极地区又有新消息:

气候变化引起南极地区藻类大量繁殖,导致出现了“红雪”、“绿雪”现象,而且雪地表面颜色的改变进一步加速了积雪的熔化。

【材料三】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以前在海拔5000m以上植物很难生存。

但研究人员发现,近年来珠穆朗玛峰附近,海拔5000m至5500m范围内的植被显著增加。

(1)材料二中,积雪加速熔化的主要原因是:

物体表面颜色越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述材料中可以判断,_______是植物得以生存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填字母)

A.海拔B.纬度C.温度

4.

如图是某科学老师设计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

(1)在B装置的液面下降到安全线之前,不能加热氧化铁,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结束后停止加热,继续通CO,此时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科学进步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科学技术也在影响我们的生活。

(1)电能的广泛采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要注意用电安全。

如果我们发现有人发生触电事故,应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报警和施救。

(2)

电磁继电器能实现用低电压控制高电压、弱电流控制强电流。

如图所示的电路,a、b处接电动机或指示灯。

当低压控制电路断开时,指示灯亮:

当低压控制电路闭合时,电动机工作。

则a处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线上学习时,同学们注视屏幕,眨眼频率降低,这时泪液会过度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使眼睑与眼球之间的摩擦増大,眼睛会有干涩和异物感。

如果连续学习时间过长,睫状肌会疲劳。

为了保护眼睛,课间要休息或远眺。

6.

科学上通常用“功”和“热量”来量度物体能量的变化。

(1)在“使用动滑轮”活动中,小科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用竖直向上的大小为10N的拉力F使物体A匀速提升了0.1m。

如果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70%,则这一过程中,克服物体A的重力所做的功为________J,这个值也是物体A增加的机械能。

(2)把质量为2kg,温度为25℃的水加热到100C,至少需要完全燃烧__________g的酒精。

上述过程中,水的内能增加是通过___________(填“做功”或“热传递”)的途径实现的。

【已知: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酒精的热值为3.0×107J/kg】

7.铁的化合物有广泛用途,如碳酸亚铁(FeCO3)可作补血剂。

某硫酸厂产生的炉渣中除了有Fe2O3、

FeO,还有一定量的SiO2。

兴趣小组利用炉渣尝试制备FeCO3,其流程如下:

【已知:

Fe+Fe2(SO4)3=3FeSO4;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溶液A中的溶质除H2SO4外,还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流程中生成固体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3分,共39分)

1.小科发现,校园内的绣球与公园里同一品种绣球的花色不同。

针对这一发现,小科思考:

同品种绣球的花色是否与土壤条件有关?

小科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猜想】绣球花色可能与土壤溶液的酸碱性有关。

【实验过程】

选择30株品种相同,栽种于相同条件下,生长状况相近,均处于花蕾期的绣球,随机均分为三组。

在花开之前,用等量的不同酸碱性的溶液浇灌,每周一次,直至花开(其他种植条件相同)。

花开后观察并记录花色,如下表:

编号

溶液

每株每次浇灌量/mL

绣球花色

1

0.1%的醋酸溶液

200

全部蓝色

2

0.1%的碳酸钠溶液

200

全部红色

3

清水

200

全部紫色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浇灌的溶液浓度过高会使根毛细胞________(填“吸水”或“失水”),而造成绣球植

株损伤甚至死亡。

(2)实验中,除控制土壤溶液酸碱性不同,其他种植条件要保持相同,例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两个)

(3)确定绣球花色与土壤溶液的酸碱性有关后,小科思考:

实验中的花色变异是否可以遗传?

了继续探究这一问题,他用扦插的方法获得实验样本,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_(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2.在做“研究相同电压下不同导体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时,电源电压恒为3V,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0Ω1.0A”,还有多个阻值不小于5Ω的定值电阻可供选择。

(1)实验电路如图所示,小科检查电路时发现有一个元件连接错误(其它元件连接正确),该元件

和错误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改正错误后,正确操作,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定值电阻/Ω

5

10

电流表示数/A

0.40

0.20

0.10

表中“★”处所选用定值电阻的阻值是_________Ω。

(3)小科用更多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滑动变阻器的功率P变与其电阻值R变的关系绘制图像。

该图像最接近于下列图像中的_________。

3.在不打破鸡蛋的前提下,如何有效判断自然状态下保存的未知产出日期的鸡蛋新鲜度?

小科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刚产出的鸡蛋密度相近,冷却后里面内容物收缩,会在蛋的一端形成气室。

一般的鸡蛋一端大(称为钝端)、一端小(称为尖端)。

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表面有很多微小气孔,以便于蛋内外的气体交换,同时蛋内水分可通过气孔排出。

【实验过程】

任选自然状态下保存的、大小相近的同一批适龄健康的母鸡于不同日期产出的鸡蛋20枚,将它们轻放在水中,观察静止后状态。

【实验现象】

(1)4枚鸡蛋漂浮在水面上,其余16枚鸡蛋沉于水底。

(2)沉于水底鸡蛋的钝端与尖端的连线与水平底面之间有一个夹角,记为θ。

16枚鸡蛋的θ大小不一,但尖端基本上比钝端更靠近底面,如图所示是其中3枚鸡蛋在水中静止时的状态。

【思考与分析】

鸡蛋的新鲜度会影响它的气室大小、密度大小和θ大小

(3)从实验现象可知:

鸡蛋的气室位置在鸡蛋的______(填“钝端”或“尖端”)附近。

(4)θ大小与气室占整个鸡蛋的体积比有关,图中3枚鸡蛋气室占整个鸡蛋的体积比从高到低排

序为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以从θ大小初步判断鸡蛋的新鲜度。

(5)自然状态下,随着鸡蛋存放时问变长,鸡蛋的_________会变小从而使鸡蛋的密度变小。

可以判断,实验中漂浮在水面上的鸡蛋存放时间较久。

4.在“探究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实验中,小科发现镁带与稀盐酸反应后的试管内出现了灰白沉淀。

【提出问题】

灰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提出猜想】

小科在老师指导下,猜想灰白色沉淀是下列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

①镁;②氯化镁;③氢氧化镁;④碱式氯化镁[Mg(OH)Cl]。

老师肯定了小科的猜想,并鼓励他继续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步骤一:

将上述镁带与稀盐酸反应后试管内的物质过滤,得到滤液和灰白色滤渣。

步骤二:

取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镁粉末,粉末全部溶解。

步骤三:

取少量灰白色滤渣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无其他现象。

步骤四:

将剩余滤渣用蒸馏水充分洗涤。

取洗涤后的滤渣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硝酸,滤渣全部溶解,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实验反思及结论】

(1)从步骤二可知,灰白色沉淀不可能是氯化镁,因为滤液是氯化镁的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从步骤三可知,该沉淀中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四中将滤渣用蒸馏水充分洗涤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探究可知,该反应产生的灰白色沉淀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第27、28、30小题各6分,第29小题5分,第31小题10分,第32小题9分,第33小题8分,共50分)

1.

覆盆子果实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少量水杨酸以及钙、钾等元素,有“黄金水果”的美誉。

其中的水杨酸常温下稳定,加热易分解,微溶于水,其水溶液呈酸性。

(1)覆盆子果实中的钙、钾等元素是以______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的形态存在。

(2)水杨酸(C7H6O3)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3)水杨酸的上述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__________。

2.

鲸落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是科学家研究深海生态系统演化的重要依据。

2020年4月2日,中科院“探索一号”科考船在南海深海处首次发现一个长约3米的鯨落(如图)。

从鯨死亡,尸体开始下沉到鯨落形成是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移动清道夫阶段:

在鲸尸下沉至海底过程中,鲨鱼等生物以鲸尸中的上皮组织、________组织、部分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为食。

(2)机会主义者阶段:

一些无脊椎动物以海底的鲸尸作为栖居地,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繁殖,同时这些梄居者也在啃食残余鯨尸,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________。

(3)化能自养阶段:

大量厌氧细菌进入鲸骨,分解其中的有机物,产生硫化氢。

化能自养细菌利用硫化氢中的化学能进行生长繁殖,而与化能自养细菌共生的生物也因此有了能量补充。

(4)礁岩阶段:

当残余鲸骨中的有机物质被消耗殆尽后,鲸骨的矿物遗骸会化为礁岩,居于其上的所有生物和__________构成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

3.

1852年,法拉第经过深入的思考和大量的尝试,建立了“力线”的概念。

他认为在磁极周围充满了力线,依靠力线将磁极间的作用联系起来。

他还利用细铁屑把这种所谓的“力线”形象地呈现出来。

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在玻璃板上均匀地撒上一层薄薄的细铁屑。

②把玻璃板放在条形磁铁上,观察细铁屑的分布情况。

③轻敲玻璃板,再观察细铁屑的分布情况。

请回答:

(1)如图所示为实验步骤③得到的细铁屑分布情况。

请你在答题卷对应的位置上画出经过A点的磁感线。

(2)实验步骤②中未敲玻璃板“力线”未能通过细铁屑呈现出来,而步驟③中轻敲玻璃板“力线”能通过细铁屑呈现出来。

上述原因分别是什么?

4.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球,对人类造成巨大危害。

(1)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而新型冠状病毒不具有该结构。

(2)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有飞沫和空气传播。

按传播途径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____________传染病

(3)经过一系列科学的防疫措施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我国得到有效控制,请举一例你熟知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如图所示,一个内底面积为100cm2的柱形容器中盛有深度为60cm的水,水底有一块底面积为50cm2,高6cm的长方体铝块。

现用一电动机以恒定不变的输出功率把铝块提出水面并继续提升一段距离。

已知铝块浸没在水中时上升速度恒为0.27m/s。

铝的密度为2.7×103kg/m3,g取10N/kg,铝块提升过程中受到的阻力、绳子自重和摩擦等都不计。

求:

(1)铝块的重力。

(2)把铝块提升到上表面与水面相平所需的时间。

(3)电动机输出功率的大小。

(4)铝块露出水面后匀速上升的速度。

(5)铝块从浸没于水中到完全露出水面,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减小值。

6.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取8.5g铁,放到含少量硫酸的硫酸铜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最终得到9.2g固体。

为测定所得固体中各成分的含量,同学们将62.5g稀盐酸分五次加入到该固体中,得到数据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5

加入盐酸溶液质量/g

12.5

12.5

12.5

12.5

12.5

剩余固体质量/g

8.5

7.8

a

6.4

6.4

请分析计算:

(1)表中a的值是___________。

(2)9.2g固体中铁的质量是____________g。

(3)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4)与硫酸铜反应的铁的质量是多少?

7.现有一个粗细均匀的金属圆环,它是由一段铜丝和一段同种材料制成的电阻丝连接而成的。

为了研究它的导电性,小科把它接入到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

实验时,小科先将触点M与圆环上的A点连接,再移动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P移至最右端后,闭合开关S,将触点N从A开始沿逆时针方向滑动一周,在触点N滑动的过程中,触点M、N之间的电阻等效于一个变化的电阻,记为RMN。

设滑过弧MN的长为x,电流表示数I与x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已知电源电压恒为4.5V,铜丝的阻值不计,触点接触良好。

粗细均匀、同种材料制成的电阻丝阻值与其长度成正比。

(1)由图乙可知,该金属圆环中铜丝的长度是__________cm。

(2)在触点N滑动过程中,RMN的最大值是多少?

(3)每lcm电阻丝的阻值是_________Ω。

(提示:

图甲中M、N之间的电阻等效于M、N之间两段弧形金属丝并联后的总电阻)

(4)如图内所示,把M、N接到圆环其中一条直径的两端,将滑片P移到最左端后闭合开关S,通电lmin,电路消耗的电能为W。

求W的最大值。

(计算过程中不需要说明取最大值的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