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金顶的导游词_峨眉山景点导游词(共13页)81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0192323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峨眉山金顶的导游词_峨眉山景点导游词(共13页)81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峨眉山金顶的导游词_峨眉山景点导游词(共13页)81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峨眉山金顶的导游词_峨眉山景点导游词(共13页)81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峨眉山金顶的导游词_峨眉山景点导游词(共13页)81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峨眉山金顶的导游词_峨眉山景点导游词(共13页)81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峨眉山金顶的导游词_峨眉山景点导游词(共13页)81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峨眉山金顶的导游词_峨眉山景点导游词(共13页)81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峨眉山金顶的导游词_峨眉山景点导游词(共13页)81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峨眉山金顶的导游词_峨眉山景点导游词(共13页)810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峨眉山金顶的导游词_峨眉山景点导游词(共13页)8100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峨眉山金顶的导游词_峨眉山景点导游词(共13页)8100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峨眉山金顶的导游词_峨眉山景点导游词(共13页)8100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峨眉山金顶的导游词_峨眉山景点导游词(共13页)8100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峨眉山金顶的导游词_峨眉山景点导游词(共13页)8100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峨眉山金顶的导游词_峨眉山景点导游词(共13页)8100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峨眉山金顶的导游词_峨眉山景点导游词(共13页)8100字.docx

《峨眉山金顶的导游词_峨眉山景点导游词(共13页)81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峨眉山金顶的导游词_峨眉山景点导游词(共13页)8100字.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峨眉山金顶的导游词_峨眉山景点导游词(共13页)8100字.docx

峨眉山金顶的导游词_峨眉山景点导游词

  峨眉山金顶导游词篇一

  金顶高出云表,站在山头,顿感万象排空,视野无垠,胸襟开阔,惊叹天下竟有如此磅礴之景:

若是晴日,头上悠悠蓝天,身下霭霭白云,俯视是千里田园,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似带萦绕;远望则众山拱伏,西岭雪山、瓦屋山矗立其间,更有贡嘎山横亘天际,似乎西方极乐世界就在那里。

若遇阴雨天气,则雾气蒸腾,茫茫空阔,远山近树时隐时现,佛堂屋宇叵有若无,恍若身临太虚仙境,体会到&;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意境。

  金顶的&;四大奇观&;就是日出、云海、佛光、对灯四景。

许多游人都没能将四种奇观一次尽览。

在此,我将四种奇观为大家简介一个。

  日出呢,大家都不陌生了,但峨眉山日出自有其独特的魅力。

在峨眉山金顶,每当朝阳跳出黄澄澄的天河,千山万岭金色一片。

那时,满天的彩霞,殷红的朝阳,西边白玉般的贡嘎雪山,珊瑚般金顶,构成一幅极为壮丽的画卷。

  云海。

站在金顶,绵绵的白云从山下冉冉升腾,瞬息间茫茫一片,云朵汇聚成浩瀚的海洋,一直延展到无穷无尽的天边,时隐时现的峰峦飘浮在云的海洋之上。

  最奇妙和还是&;佛光&;了,佛教界称之为&;随缘应化&;。

每不雨雪初霁,红日西照,云朵平铺成毯。

太阳的余辉斜射在射身岩下的云毯之上,你会看到一个红色在外,紫色在内,中心部分像一面发亮的乳色玻璃的彩色光环。

你的人影映入光环之中,身影分明,人动影随。

而最有趣的是两人交臂而立也互不相见。

佛光的成因是透过较厚的云层时,会受到云层深部水滴或冰晶的反射,反射光再穿出云雾表面时,在微小的水滴边缘就会产生衍射现象。

有一部分光将会偏离原方向,其偏离的角度与水滴直径成反比,而与各色光的波长成正比,于是不同波长的单色扩散开来,人们眼前就会出现一个彩色光环。

为什么只能看见自己的身影呢?

因为只有位于某个&;光锥&;面的单色光,才能为人们所见,此&;光锥&;的视夹角只有9度左右,所以人们各自看到的光环,只是以各自的眼睛为顶点的那&;光锥&;面上的水滴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各自有一面镜子,自然照见的只是自影了。

  第四奇观乃圣灯。

在没有月光的金顶之夜,漆黑一片的摄身岩下,忽见一光如豆,冉冉而动,渐渐成了数点,渐至万各。

明明灭灭,忽上忽下,时而腾空像繁星点点,时而附地又像万家灯火。

佛教界人士称之为&;万盏圣灯朝普贤&;。

圣灯实际上是一种附生在树枝上的&;密环菌&;形成的。

在空气中的湿度含量达100%以上时,密环菌得到充分的水分,和空气中的氧元素磨擦而发光,干燥后即消失。

&;圣灯&;光度不高,所以白天很难看见。

  好了。

各位朋友,今天我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

我们峨眉山四季可游,春可看杜鹃,夏可享清凉,秋可观红叶,冬可赏雪景。

峨眉山眉山的冬季是很有特色的。

灌丛如银色珊瑚,松杉尽碧树银花。

中山以上更是一片银白,满目晶莹,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更有一种闩得让人炫目的感觉。

它同北方的雪景大不相同。

不信,各位到时可再来看看。

  峨眉山金顶导游词篇二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来到高出五岳、秀甲天下,山势雄伟,景色秀丽,气象万千的中国佛教文化名山&;峨眉山。

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因其&;雄、秀、神、奇、幽&;,获得了&;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仙山佛国&;、&;天下峨眉秀&;等赞誉。

  峨眉山为普贤菩萨道场,是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

相传佛教于公元1世纪即传入峨眉山。

近XXXX年的佛教发展历程,给峨眉山留下了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造就了许多高僧大德,使峨眉山逐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影响甚深的佛教圣地。

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峨眉山第二高峰&;金顶,海拔XXXX年米,在这里,导游将为各位介绍的是金顶四大奇观:

  第一:

日出

  早上五、六点钟,站在舍身岩上远望东方,只见天边一脉镶上金边灰色云层缓缓浮动,金边映射周围厚厚的云层灼灼闪光。

慢慢地,灰云裂开了一条缝,缝中透出橙黄的光芒,云缝越来越大,颜色也逐渐与周围云层变为橙黄,稍顷,红日露出一点弧形的金边,弧形越来越大,云层也为它闪开一条道路,当橙红色的旭日冉冉上升,露出大半个脑袋时,速度突然增快,象一颗打足气的皮球,猛地一刹那,跳出地平线,光芒四射,稳稳当当地嵌在地平线上。

人们的脸上被涂上了一层酒后的红晕,金顶也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彩衣。

这时你会忘记了山顶寒气袭人的晨雾,不停地跳跃欢呼,久久不愿离去。

  第二:

云海

  峨眉金顶观云海,是一种欣赏,是一种享受。

天气晴朗日子,站在舍身岩前,浩瀚无际的白云在岩下翻涌,山峰犹如座座孤岛,只现出青葱的峰巅。

云海瞬息万变,时而平铺絮绵,称作&;云毯&;;时而波涛漫卷,称作&;云涛&;;时而簇拥如山,称作&;云峰&;;时而聚结蓬堆,称为&;云团&;;时而分割如窟,称作&;云洞&;。

随着风势,云层缥缈多变,神奇莫测,如骑龙跨凤,车舆队仗,飞禽走兽。

金顶云海,古称&;兜罗绵云&;或&;兜罗绵世界&;。

兜罗是梵语,一种树名。

&;兜罗绵&;意指此树绽放的花絮,纷纷扬扬。

  第三:

佛光

  佛光,古称&;光相&;,是日光成一定角度照射在云层上产生的衍射现象。

又称&;金顶祥光&;,是&;峨眉山十景&;之一。

每当雨雪初歇,午后晴明之时,阳光朗照,光映云海,游人立于睹光台上,可见自己身影被云面一轮七色光环笼罩,举手投足,影随身动,即是两人并肩而立,也各自只能看到自己的影子,绝无双影,故又名:

&;摄身光&;。

佛光大小、色彩、形状不同,也有不同的名称。

白色无红晕的,称&;水光&;,大如簸箕的,称&;辟支光&;,小如铙钹形的,称&;童子光&;,光稍上映,直东斜移的,称&;仙人首&;或&;仙人掌光&;,光环如虹的,称&;金桥&;,佛光出现往往依云而出,若无云出现,称为&;清现&;,最难得。

还有一种称作&;反现&;的,即早上,光环出现在金顶西面,此种现象极难见到。

  第四:

圣灯

  峨眉山金顶晴天的夜晚,舍身岩下峡谷林莽中,忽见一点两点,如豆的星光,渐次千点万点,飘曳腾涌,忽高忽低,仿佛银河繁星坠落岩谷,&;时而散舞,星星点点;时而相聚,网网团团,令人眼花缭乱,心动神摇。

&;此种现象,自古称作&;万盏明灯朝普贤。

&;

  &;圣灯&;现象极为奇特,其成因,有人说是磷火,有人说是萤火虫,有人说是附在树枝上的&;密环菌&;遇到空气中的湿度含量在100%以上时发的光亮。

  观圣灯由来已久,古人留下不少题咏,唐代诗人薛能上峨眉山时,即写下《峨眉圣灯》一首:

  &;莽莽空中稍稍灯,坐看迷浊变清澄。

须知火尽烟无尽,一夜栏边说向僧。

&;

  各位游客,了解完金顶四大奇观之后,请大家随我参观华藏寺。

  峨眉山金顶导游词篇三

  过了九岗子,即步入金顶景区。

金顶景区为峨眉山高山区,海拔XXXX年-XXXX年米,覆盖着古老的玄武岩层,那是大约两亿多年前喷出地面的岩浆冷凝而成。

这里气候寒冷,四时如冬,人文和自然景观奇妙,明代高僧梦鉴有诗云:

&;峨眉高,高插天,百二十里烟云连。

盘空鸟道千万折,奇峰朵朵开青莲。

&;大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势。

  本区景点主要包括洗象池、雷洞坪、接引殿、太子坪、卧云庵、华藏寺等。

  1.洗象池

  从九岗子出发,约走2.5公里,即到洗象池,途中要经过钻天坡。

钻天坡道路陡险,石磴若齿,抬头仰望,直通苍穹,人行坡上,宛如登天,险有&;鹁鸽钻天&;之说,故名&;钻天坡&;。

这里海拔XXXX年米,是针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的过渡地带。

每到秋季,林相呈现红、黄、绿、褐的斑斓色彩,另是一番美丽的景象。

  由钻天坡转左折右,历石磴陡上,即到洗象池。

洗象池原名为初喜亭,意思说从九岗子越钻天坡,见地势开朗,游人为之一喜,因此地名叫&;初欢喜&;,可是出了洗象池,还有罗汉坡、连望坡,真是累人,故又名&;错欢喜&;。

  明末这里只是一小庵,僧人在这里只烧茶水以待游客。

清代康熙年间行能大师扩建为&;天花禅院&;,因寺内有一石砌六方水池,相传普贤菩萨乘白象过此,必先浴象,以后即改名洗象。

  进入山门,即弥勒殿,供弥勒佛像一尊,两耳垂肩。

袒胸凸肚,庄重慈祥,笑口常开。

  弥勒佛后,即是韦驮站像。

过弥勒殿即是大雄宝殿。

  殿内供普贤坐像和三尊坐佛像,殿后供泥塑&;西方三圣&;,殿内两侧为十八罗汉。

殿门这副联语,就是对这里的赞颂:

  &;妙相庄严花雨曼陀纷桔彩;

  峨眉耸翠香焚宝篆霭慈云。

&;

  最后一殿为观音殿,系近年新建。

  洗象池海拔XXXX年米,四周白云缥缈,古木参天,若清秋朗月高照,万籁俱寂,清光无限,仰望星际,飘飘欲仙。

所以,&;象池夜月&;为&;峨眉山十景&;之一。

洗象池岩下,栖息着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藏酋猴(俗称短尾猴)。

这里周围常可见猴群出没,进入殿堂,见人不惊,伸&;手&;索食,尽享口福。

洗象池的月台上,是戏猴的好地方,逗猴要有善意,不能伤害它们,猴群会奉献给你无穷的乐趣,若起歹心,你就要吃亏,千万记住!

  洗象池附近有左慈洞、罗汉洞、寺右为狮子岩。

  2.雷洞坪

  由洗象池到雷洞坪3.5公里。

途中经滑石沟即达原大乘寺旧址,大乘寺古称木皮殿,因殿屋顶用木皮覆盖之故,寺右数十米有化城寺故址,相传有姓施姓王的二人来此,遇白猿献果,食后羽化登仙。

寺左行里许直上闫王匾,昔有印度僧人架木铺石,方便行人,称为胡僧梯,又名凌云梯,右为梅子坡,登山劳累,可望梅止渴,过胡僧梯下坡转左,约行半里,白云冉冉弥漫山谷,旧有白云寺。

由白云寺向左,陡上2里许,经连望坡即到雷洞坪。

  雷洞坪侧旧竖有禁声铁碑一通,禁止游人大声喧哗,否则迅雷惊电,风雨暴作。

相传岩下有七十二洞,有龙神和雷神居住,遇天旱,乡民来这里求雨,往岩下投死猪死狗或妇人衣裤鞋袜,往往雷雨交作。

清康熙帝曾赐御书&;灵觉&;二字。

  雷洞坪,古名雷神殿,据载为汉时开建。

清乾隆年间重修,道光年间僧心量移基重建,同治年间,僧觉园迁建于此,后毁坍,XXXX年,峨眉山佛协再建。

一楼正中供弥勒像一尊,造型古朴庄重。

寺右有一亭,亭前石埤,篆书刻&;雷洞亭&;三字。

  寺右悬岩绝壁间,相传有女娲炼石的&;飞来剑洞&;(又名仙人剑)、伏羲悟道的&;伏羲洞&;、鬼谷子著书的&;鬼谷洞&;&;&;等,云遮雾绕,人迹罕到。

  从雷洞坪到接引殿一带,可见名贵花木--杜鹃。

初夏时节一树千花,五彩缤纷成片成林,耀眼夺目。

据专家考察,峨眉山杜鹃花有29种,雷洞坪就有12种,均为中国或峨眉山的特有种。

我们眼前所见到的有美容杜鹃、芒刺杜鹃、山光杜鹃、海棉杜鹃、皱皮杜鹃等,花繁似锦,十分艳丽,具有重要的观赏和研究价值。

为了加强保护,景区管理部门设置了面积为70公顷的杜鹃花保护区。

  杜鹃花,古称桫椤花,古人将它喻为佛花,清人彭之吉写诗道:

  &;桫椤原是佛前花,开遍峨山灿若霞。

  不信佛身常住世,见花如见佛无差。

&;

  其实桫椤是一种蕨类植物,又称&;树蕨&;。

  3.接引殿

  由雷洞坪到接引殿1.5公里,有两条路可走。

一为右行大路,可通汽车直达;一为左行山径,曲折迂回,俗名&;八十四盘&;。

  接引殿宋名新店,明为接引庵,明末殿宇毁坍,佛像倒卧荒草丛中,清顺治年间,河北一80余岁老人朝山至此,其心不忍,发誓七日不食,露坐雪中,向游人募化。

老僧已饿六日,恰遇川人赵翊凰登山,大为感动,回成都劝说总督李卓捐金修复,由闻达和尚办理。

寺建成后多次失火,现仅存一小庙。

庙内有接引殿,供阿弥陀佛塑像,大雄宝殿供释迦牟尼塑像,两旁供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

现在峨眉山佛教协会正在抓紧恢复此庙。

  接引殿侧,即为XXXX年新建的直达金顶的客运索道。

全长XXXX年米,它由海拔XXXX年米的接引殿直达海拔XXXX年米的卧云庵,人坐索道车厢中,俯看众山烟云缥渺,翠岚重叠,幻化奇纱。

金顶索道是目前我国海拔最高、单跨最长、坡度最大、设备好、安全舒适的客运索道之一。

  4.太子坪

  从接引殿沿登山路行,约3.5公里即到太子坪。

  上太子坪的道路俗称七里坡,超左右藤蔓中有一巨石如刀砍斧劈,石上有苔藓天然长成的&;第一山&;三个大字,随阴睛变化,时隐时现,有时三字皆现,有时只现一、二字,传说三字皆现,当年定是五谷丰登,充满神幻色彩,故名&;一山兆瑞&;。

  上坡不远,还有一观音岩,岩上巨石很像一座方台。

传说万历皇帝的母亲朝山至此,见金顶将到,心中大喜,便在这里梳妆打扮,整洁衣冠,故名&;梳妆台&;,每当朗月高照妆台,清辉遍洒林间,给人遐想神思,所以又叫&;梳妆留月&;,是这里的一大景致。

  太子坪原名万行庵,明代古智禅师开建,清顺治中闻达禅师重建。

传说寺因供奉明神宗朱翊钧之子常洛塑像,故名太子坪。

寺前岩下,有石如象,名&;象王石&;,传说是普贤坐像的化身。

  太子像早已不在,如今供的是释迦牟尼佛像。

  由太子坪往上即达天门石,两石对立,如刀中劈,也仅两扇石门封锁道路。

再上即达七天桥,因道家称峨眉山为第七洞天。

过了七天桥不远,即达金顶。

  5.卧云庵

  卧云庵为明嘉靖时性天和尚开建,后被火焚毁,清初可闻禅师重修。

庵旁为井络泉,从前泉水可供千人饮用,后干涸,据说僧人为之诵经后,泉水又流淌出来。

清代有位德坚和尚曾写有《井络泉》一诗:

  &;蒙蒙雨润空山夕,浩浩泉声走白石。

  流向人间大有功,从教万物沾膏泽。

&;

  进入山门,即观音殿,步过观音殿,即是玉佛殿。

殿内有玉佛一尊,高约1.2米,XXXX年7月缅甸佛教徒赠送。

  6.金顶华藏寺

  金顶是峨眉山第二高峰,海拔XXXX年米,这里附近为亚高山针叶林植被,主要是冷杉,林下除峨眉蔷薇、冷箭竹、杜鹃等外,还有独生草、延龄草、大叶柳等古老珍稀植物。

为保护好这一大片自然植被。

景区管理部门建立了面积为400公顷的冷杉及独叶草、延龄草保护区。

  这里是个较大的建筑群,过去包括锡瓦殿、铜瓦殿、金顶(金殿)、光相寺、祖殿&;&;等。

  最早的建筑传为东汉时的普光殿,唐、宋时改为光相寺,明洪武时宝昙和尚重修,为铁瓦殿。

锡瓦、铜瓦两殿为明时别传和尚创建。

金顶金殿为明万历年间妙峰禅师创建的铜殿,万历皇帝朱翊钧题名&;永明华藏寺&;。

金顶的得名,即来源于&;金殿&;。

据有关资料记载,金殿高二丈四尺五寸,广一丈三尺五寸,深一丈三尺五寸,瓦柱门窗四壁全为渗了金的青铜铸造,中供普贤菩萨像,旁列万尊小佛,门壁上雕刻全蜀山川道路图,工艺精湛,叹为观止。

当早晨朝阳照射山顶时,金殿迎着阳光闪烁,耀眼夺目,十分壮观,故人们

  称之为&;金顶&;。

可惜在清代道光年间,一次大火,烧坍了金殿,留存下来的只有一通铜碑,一面是王毓宗撰并集王羲之字的《大峨山永明华藏寺新建铜殿记》,一面是傅光宅撰并集褚遂良字的《峨眉山普贤金殿记》,现存华藏寺中,另有几扇原金殿窗门也存在华藏寺。

从这几件遗物中

  ,我们可以想见当年金殿是何等的辉煌壮观。

  铜殿被毁后,光绪年间心启和尚在原址建以砖殿。

XXXX年4月8日又不幸失火,整个华藏寺再次化为灰烬。

XXXX年,国家拨款260万元,重建华藏寺,XXXX年9月11日落成。

  现今华藏寺比原先华藏寺规模大,建筑质量高,飞阁流丹,崇宏壮丽,殿宇轩昂,高耸入云。

  寺门金字横匾书&;华藏寺&;三字,系XXXX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

第一殿为弥勒殿,殿内供弥勒铜佛像一尊。

殿门有遍能法师所书对联一副:

  &;华藏尊严普贤行愿;

  峨眉耸翠伯仲昆仑。

&;

  弥勒像侧,即为原金殿铜碑。

  第二殿是大雄宝殿。

  殿内供释迦牟尼&;三身&;佛像。

三身佛后,有铜铸大象一只,铜铸普贤像一尊,皆为XXXX年金顶火灾劫后遗物。

  第三殿是普贤殿。

  殿正中高悬&;金顶&;横匾,是集唐大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

  殿额悬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所书藏文横匾,意为&;普贤愿王&;、&;普贤菩萨&;,是全山唯一用藏文书写的横匾。

  殿内供普贤像一尊。

  殿外台基上,竖有四通大石碑:

  一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隆莲法师撰书《峨眉山华藏寺重建志庆》诗:

  &;西南一柱峙神州,苍翠浮空静不流。

  双展黛痕天地秀,半轮玉魄古今秋。

  至人大愿恒无尽,游子归心志必酬。

  华藏庄严恢净土,天龙万稷护金瓯。

&;

  一刻中国佛协常务理事遍能法师撰书《和赵朴老四游峨眉山初登金顶华藏寺》诗:

  &;金绳界道巧安排,更喜慈云覆玉阶。

  无尽重重华藏界,层层不二法门开。

&;

  一刻当代著名佛教学者贾题韬撰书《金顶华藏寺重建落成喜赋》诗:

  &;百城烟水此登峰,人境交参入画中。

  无尽华藏云不隔,眼前声色自重重。

&;

  一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撰写《乘缆车上峨眉金顶有感》词二阕:

  &;金绳道上,上界俯层云。

四上峨眉初到顶,群峦围绕一峰尊,待放大光明。

&;

  &;华藏寺,金顶喜重兴。

安得普贤行愿力,咸兴平等大悲心,世界永和平。

&;

  站在金顶极目四望,四周景色,尽收眼底。

东面,三江如带,一派平川;南面岷山万重,若隐若现;西面,瓦屋、贡嘎、琼峰晃耀;北面,青城、玉垒、或拱或揖。

苏东坡诗中有&;北望成都如井底&;句,把站在峨眉山远眺四方的壮阔情景描写得多么真切啊!

  每年十月这里便开始下雪,要到次年三月才能完全溶化。

银装素裹,皑皑一片。

冷杉、箭竹和岩石上,全是冰层、冰柱,恰似&;玉树琼花&;。

故冬游峨眉别有一番情趣。

  请注意,前面就是&;舍身岩&;。

万丈深渊,失脚下去定会粉身碎骨。

不过这里却有人敢跳下去。

你们都知道&;峨眉武术&;,峨眉武术源远流长,与少林、武当并列为中华武术三大流派。

过去庙中武僧就有从这里跳下去,又从下面爬上来的,那功夫真了不起。

游客们,你们可不能试啊!

  好了,请回过头来,给你们介绍金顶四大奇观:

  7.日出

  早上五、六点钟,站在舍身岩上远望东方,只见天边一脉镶上金边的灰色云层缓缓浮动,金边映射周围厚厚的云层灼灼闪光。

慢慢地,灰云裂开了一条缝,缝中透出橙黄的光芒,云缝越来越大,颜色也逐渐与周围云层变为橙黄,稍顷,红日露出一点弧形的金边,弧形越来越大,云层也为它闪开一条道路,当橙红色的旭日冉冉上升,露出大半个脑袋

  时,速度突然增快,象一颗打足气的皮球,猛地一刹那,跳出地平线,光芒四射,稳稳当当地嵌在地平线上。

人们的脸上被涂上了一层酒后的红晕,金顶也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彩衣。

这时你会忘记了山顶寒气袭人的晨雾,不停地跳跃欢呼,久久不愿离去。

  8.云海

  峨眉金顶观云海,是一种欣赏,是一种享受。

天气晴朗日子,站在舍身岩前,浩瀚无际的白云在岩下翻涌,山峰犹如座座孤岛,只现出青葱的峰巅。

云海瞬息万变,时而平铺絮绵,

  称作&;云毯&;;时而波涛漫卷,称作&;云涛&;;时而簇拥如山,称作&;云峰&;;时而聚结蓬堆,称为&;云团&;;时而分割如窟,称作&;云洞&;。

随着风势,云层缥缈多变,神奇莫测,如骑龙跨凤,车舆队仗,飞禽走兽。

金顶云海,古称&;兜罗绵云&;或&;兜罗绵世界&;。

兜罗是梵语,一种树名。

&;兜罗绵&;意指此树绽放的花絮,纷纷扬扬,如丝如

  9.佛光

  佛光,古称&;光相&;,是日光成一定角度照射在云层上产生的衍射现象。

又称&;金顶祥光&;,是&;峨眉山十景&;之一。

每当雨雪初歇,午后晴明之时,阳光朗照,光映云海,游人立于睹光台上,可见自己身影被云面一轮七色光环笼罩,举手投足,影随身动,即是两人并肩而立,也各自只能看到自己的影子,绝无双影,故又名:

&;摄身光&;。

  佛光大小、色彩、形状不同,也有不同的名称。

白色无红晕的,称&;水光&;,大如簸箕的,称&;辟支光&;,小如铙钹形的,称&;童子光&;,光稍上映,直东斜移的,称&;仙人首&;或&;仙人掌光&;,光环如虹的,称&;金桥&;,佛光出现往往依云而出,若无云出现,称为&;清现&;,最难得。

还有一种称作&;反现&;的,即早上,光环出现在金顶西面,此种现象极难见到。

  10.圣灯

  峨眉山金顶晴天的夜晚,舍身岩下峡谷林莽中,忽见一点两点,如豆的星光,渐次千点万点,飘曳腾涌,忽高忽低,仿佛银河繁星坠落岩谷,&;时而散舞,星星点点;时而相聚,网网团团,令人眼花缭乱,心动神摇。

&;此种现象,自古称作&;万盏明灯朝普贤。

&;

  &;圣灯&;现象极为奇特,其成因,有人说是磷火,有人说是萤火虫,有人说是附在树枝上的&;密环菌&;遇到空气中的湿度含量在100%以上时发的光亮。

  观圣灯由来已久,古人留下不少题咏,唐代诗人薛能上峨眉山时,即写下《峨眉圣灯》一首:

  &;莽莽空中稍稍灯,坐看迷浊变清澄。

  须知火尽烟无尽,一夜栏边说向僧。

&;

  先生们,女士们,峨眉山太美了,白昼、黑夜你都能观赏到神奇的景观。

但愿峨眉山的雄、秀、神、奇,能永远留在你们的记忆之中。

祝你们平安下山,一路顺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