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方剂学30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1989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方剂学30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方剂学30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方剂学30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方剂学30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方剂学30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方剂学30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方剂学30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方剂学30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方剂学30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方剂学30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方剂学30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方剂学30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方剂学30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方剂学30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方剂学30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方剂学30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方剂学30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方剂学30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方剂学30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方剂学30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方剂学30Word文档格式.docx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方剂学30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方剂学30Word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方剂学30Word文档格式.docx

无桃仁

无赤芍

特征药

麝香、老葱

柴胡、枳壳、桔梗

香附、赤芍、乌药

官桂、干姜、小茴香

羌活、秦艽、地龙

辛香通窍,重在活血通窍

宣通胸胁气滞,引血下行,重在活血祛瘀

行气止痛作用好,偏于通瘀破结

温经止痛作用好,偏于温经止痛

通络宣痹,止痛力强,重在祛瘀通络

病位

头面

胸中

上腹(膈下)

少腹

躯干四肢

4.白头翁汤与芍药汤的鉴别?

相同点:

白头翁汤与芍药汤同具清热解毒燥湿之功,为治热痢之方。

不同点:

白头翁汤以苦寒之品组方,功擅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主治热毒血痢,症见下痢赤多白少、肛门灼热、渴欲饮水者。

芍药汤以苦寒清热,配以行气活血之品组方,功善清热燥湿,调气和血,主治湿热痢疾,气血失和而见下痢、赤白相兼、腹痛里急、肛门灼热者。

5.定喘汤与苏子降气汤的鉴别?

二者均为降气平喘之剂。

定喘汤用宣肺之麻黄,与敛肺之白果相伍,配以清热化痰,降气平喘之品,而成宣降肺气,清热化痰之剂,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之哮喘。

苏子降气汤以降气消痰之苏子为主,配以下气祛痰,温肾纳气之品,主治上实下虚,而以上实为主之喘咳。

6.五苓散和猪苓汤的鉴别?

五苓散与猪苓汤均含泽泻、猪苓、茯苓三药,为利水渗湿的常用方剂,可治疗水湿内停之小便不利、身热口渴。

五苓散主治蓄水证,因太阳之表未解,故配伍桂枝解散风寒而温阳化气,白术健脾燥湿,共成温阳化气利水之剂。

猪苓汤证乃因邪气入里化热,水热互结,灼伤阴津,而成里热阴虚、水湿停蓄之证,故配伍滑石清热利湿,阿胶滋阴润燥,共成利水清热养阴之方。

7.清胃散与玉女煎的鉴别?

两方均治牙痛。

不同点:

清胃散主治胃火牙痛,症见牙痛喜寒恶热,牙宣出血,牙龈红肿溃烂,唇口颊腮肿痛,口气热臭,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胃凉血;

药用黄连为君,直泻胃火,升麻为臣,清胃泻火解毒,生地凉血滋阴,当归养血和血,并能引血归经,丹皮清热凉血,共达清胃凉血之效。

玉女煎则主治胃热阴虚牙痛(少阴不足,阳明有余),症见牙痛齿衄,烦热干渴,舌红而干,脉浮洪滑大,治宜清胃滋阴;

方以石膏泻胃火为君,熟地滋肾水为臣,知母泻火滋阴,麦冬清热养阴,牛膝补肾并引血下行,共奏清胃养阴之效。

8.逍遥散与柴胡疏肝散的鉴别?

二者都能疏肝解郁,治疗肝郁气滞。

柴胡疏肝散是由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组成,具有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功,主治肝气郁滞证。

主要表现为胁肋疼痛,或寒热往来,嗳气太息,脘腹胀满,脉弦。

逍遥散由甘草、当归、茯苓、芍药、白术、柴胡组成,具有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之功,主治肝郁脾虚血瘀证,主要表现为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往来寒热,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

9.天王补心丹与酸枣仁汤的鉴别?

均具养血安神之效,治阴血不足,虚热扰心所致之心烦失眠。

酸枣仁汤重用酸枣仁养肝血,并配伍调气疏肝之川芎,养血调肝之力优,宜于肝血不足所致虚烦不眠,头目眩晕,脉弦细等证。

天王补心丹重用生地黄滋心肾之阴,并配伍滋阴清热之二冬,玄参等,宜于心肾阴亏血少所致心悸失眠,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

10.真武汤和实脾散的鉴别?

皆用附子、茯苓、白术,具有温补脾肾,利水渗湿之功,主治脾肾阳虚之水肿证。

真武汤以附子为君,辅以芍药、生姜,故偏于温肾,兼可敛阴缓急,柔肝止痛,宜于阳虚水肿伴有腹痛或身瞤动者;

实脾散以附子、干姜共为君药,故偏于暖脾,且佐入草果、木香、厚朴、槟榔等行气除满之品,宜于阳虚水肿,兼有胸腹胀满者。

11.麻黄汤与桂枝汤的鉴别?

桂枝汤

麻黄汤

风寒表证

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汗出恶风,发热,脉浮缓)

外感风寒表实证(无汗而喘,恶寒发热,脉浮紧)

病机

风寒束表,营弱卫强

风寒束表,卫闭营郁,肺气失宣

桂枝为君,芍药为臣,佐以生姜大枣,使以炙甘草

麻黄为君,桂枝为臣,佐以杏仁,使以炙甘草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发汗力弱,为辛温解表之和剂

发汗力强,又能宣肺平喘,为辛温发汗之重剂

12.贝母瓜蒌散、桑杏汤、清燥救肺汤的鉴别?

三者皆能润肺止咳,治疗燥证。

贝母瓜蒌散主治燥痰之咳嗽,病位在肺,痰咳为主,故重在清润祛痰,润燥与化痰两相兼顾,令痰浊化而燥咳止;

后两方重在清润宣散,均为温燥而设。

桑杏汤适用于温燥外袭,肺燥津伤之轻证,其宣散之力大,而清润化痰之力小;

清燥救肺汤由清肺燥与养气阴的药物组成,重在养阴润肺,故适于温燥伤肺,气阴两伤之重证。

13.“凉开三宝”鉴别?

“凉开三宝”是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

安宫牛黄丸:

长于清热解毒,尤宜于邪热偏盛,高热神昏者;

紫雪:

使用了大量金石重镇之品,长于熄风止痉,尤宜于热盛动风,高热惊厥者;

至宝丹中芳香化浊之品较多,长于芳香开窍,尤宜于神昏身热,痰盛气粗者。

二、主治证与临床表现(前5为重点)

1.理中丸的主治证及临床表现?

 

脾胃虚寒证。

1)中焦虚寒之脘腹疼痛:

喜温欲按,手足不温,舌淡苔白,脉沉迟;

2)脾胃虚寒之下利溏薄:

畏寒喜热,呕恶不食,口不渴,脉沉迟,以及霍乱吐泻;

3)阳虚失血:

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血色黯淡,脘腹胀痛,手足不温;

4)小儿慢惊:

病后喜唾,以及胸痹等,由中焦虚寒所致者。

2.龙胆泻肝汤的主治证及临床表现?

1)肝胆实火上炎证:

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2)肝经湿热下注证:

阴肿,阴痒,阴汗,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3.补中益气汤的主治证及临床表现?

1)脾胃气虚重证:

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语声低微,面色晃白,便溏,舌淡脉弱;

2)气虚发热证:

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而胖,脉大无力;

3)气虚下陷证:

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伴气短乏力,纳差便溏,舌淡脉虚软。

4.五苓散的主治证及临床表现?

1)蓄水证:

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舌苔白,脉浮;

2)水湿内停证:

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霍乱等;

3)痰饮:

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

5.消风散主治证及临床表现?

风疹、湿疹:

皮肤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瘙痒,抓破后渗出津水,苔白或黄,脉浮数。

6.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酸枣仁汤、归脾汤在病机、主治证与临床表现上有何不同?

天王补心丹:

心经阴血不足,虚热内扰,心失所养——阴虚血少,神志不安——心悸失眠,虚烦神疲,梦遗健忘,手足心热,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数;

朱砂安神丸:

心火亢盛,灼伤阴血,心神失养——心火偏亢,阴血不足证——失眠多梦,惊悸怔忡,心烦神乱,舌红脉细数;

酸枣仁汤:

肝血不足,虚热内扰,心神失养——虚劳、虚烦不眠证——心悸,盗汗,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舌红,脉细弦;

归脾汤:

(心脾气血两虚——)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气短乏力,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7.槐花散、黄土汤、理中丸、归脾汤在病机、主治证与临床表现上有何不同?

槐花散:

风热或湿热壅遏肠道——肠风脏毒下血——血色鲜红或暗淡,舌红苔黄脉数;

黄土汤:

脾阳不足,脾不统血——阳虚便血——血色黯淡,四肢不温,神倦无力,口淡不渴,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理中丸:

脾胃虚寒,阳虚失血——血色黯淡,质清稀,面色晃白,气短神疲,脉沉细或虚大无力;

脾不统血,皮下紫癜——血色黯淡,舌淡脉细弱。

8.少阳证(小柴胡汤证)的临床表现?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

9.阳明经证(白虎汤证)的临床表现?

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

10.清营汤的主治证及临床表现?

热入营分证。

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不渴,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细数。

11.玉真散的主治证为破伤风。

三、配伍含义(前7是重点)

1.麻杏甘石汤中麻黄与石膏的配伍比例及配伍含义?

石膏:

麻黄=2:

1。

石膏用量为麻黄之二倍,使麻黄走表之性减,而偏入肺,重在宣肺;

二者配伍,一宣一清,即“火郁发之”之意,麻黄虽辛温,然在石膏二倍的作用下,而不至助热,二者宣肺平喘,清肺泻热,而不留邪。

2.济川煎中枳壳与升麻的配伍含义?

枳壳理气宽肠,以助大肠之运化,升麻升发清阳之气,枳壳升麻相伍,二者一升一降,调和气机,使升者升,降者降,升降有序,大便自调,切有“欲降先升”之妙,升清降浊。

3.竹叶石膏汤中麦冬与半夏的配伍比例及半夏的配伍含义?

麦冬:

半夏=2:

半夏降逆止呕1)和胃降逆止呕,半夏虽温,但配于清热生津药中则温燥之性去而降逆之用存;

2)防补药之滞,使补而不壅。

4.清胃散中黄连与升麻的配伍含义?

黄连清胃泻火。

升麻1)清热解毒,助黄连之力;

2)升而能散,可宣达郁遏之火;

3)引药上行。

黄连与升麻相配,有升有降,可宣透胃经郁遏之伏火,黄连得升麻,则泻火而无凉遏之弊;

升麻得黄连,则散火而无升焰之虞。

5.桃核承气汤中桂枝的配伍含义?

1)通行血脉,助桃仁破血祛瘀;

2)防止大黄、芒硝寒凉凝血之弊。

6.麦门冬汤中麦冬与半夏的配伍比例及配伍含义?

半夏=7:

麦冬养阴生津,滋液润燥,并清虚热,半夏降逆化痰,开胃行金,防止滋腻,大量麦冬与半夏配伍,可制约半夏温燥之性,独取其降逆之功。

7.二陈汤中乌梅的配伍含义?

1)敛肺气,与半夏相配,有散有收,恰似肺性,调和肺气;

2)“欲劫之而先聚之”之意。

8.清营汤中金银花和连翘的配伍含义?

1)清热解毒;

2)取其轻清外达之功“透热(营)转气”。

9.参苓白术散中桔梗的配伍含义?

1)配砂仁调畅气机,治胸脘痞闷;

2)开提肺气以通调水道;

3)为舟楫之药,载药上行,使全方兼有脾肺双补之功。

体现了“提壶揭盖”法和“培土生金”法。

10.青蒿鳖甲汤中鳖甲与青蒿的配伍含义?

鳖甲滋阴退热,直入阴分,青蒿芳香,清热透邪,二药相伍,鳖甲专入阴分滋阴,青蒿可出阳分透热,使养阴而不恋邪,透热而不伤正,有相得益彰之妙。

体现了“先入后出(※)”的治法。

11.九味羌活汤中生地与黄芩的配伍含义?

防大队辛温燥烈之品及里热伤津;

清兼证之里热。

12.银翘散中荆芥穗与淡豆豉的配伍含义?

辛温发散以助解表之力,二者在大队辛凉药的作用下,避其辛温之性,独取其解表之功,且二者虽属辛温之品,然辛而不烈,温而不燥,属药力缓者。

13.败毒散中人参的配伍含义?

补益人体正气;

扶正以祛邪,祛邪而不伤正。

14.桂枝与芍药的配伍含义及比例?

1:

桂枝辛甘温,辛可发散,甘可调和,温可祛寒,既可入气分,又可入血分;

既可走表,又可入里。

芍药酸苦微寒,收敛阴气,补养营阴。

桂枝与芍药相配,一散一收,散则去邪,收则和营。

桂枝辛散而不伤正,白芍敛阴而不碍邪,其于解表中寓敛汗养阴之意,和营中有调卫散邪之功。

15.四逆散中柴胡和芍药的配伍含义?

柴胡升发阳气,透邪外出,疏肝解郁,芍药养血敛阴,柔肝,二者相伍,疏肝解郁而不伤阴血,养血敛阴以条达肝气。

16.痛泻要方中防风的配伍含义?

1)在白术作用下,鼓舞脾胃清阳;

2)在白芍作用下,散瘀以助疏肝;

3)祛风以助去湿,风能胜湿;

4)为脾经引经药。

17.十枣汤中大枣的配伍含义?

1)解甘遂、大戟、芫花三药之毒;

2)补脾之虚,补脾以制水;

3)防止攻下伤脾;

4)延缓药力。

18.普济消毒饮中柴胡、升麻、桔梗的配伍含义?

1)引药上行,直达头面;

2)升阳散火,疏散风热。

芩连得升柴之引,直达病所,升柴有芩连之苦降,又不致发散太过,一升一降,相反相成。

19.龙胆泻肝汤中生地当归的配伍含义?

滋阴养血。

1)滋养肝血,以涵肝之体;

2)防止苦寒渗利伤阴之弊。

20.左金丸中黄连与吴茱萸的配伍比例及吴茱萸的配伍含义?

黄连:

吴茱萸=6:

1)直入肝经,引黄连入肝经而清肝火;

2)降逆止呕;

3)疏肝;

4)反佐,取其辛热之性,防止黄连苦寒伤胃。

21.芍药汤中肉桂的含义?

1)防止苦寒伤中;

2)防止寒凉之品冰伏湿热之邪;

3)配当归芍药以行气血。

22.四逆汤中炙甘草的含义?

取其甘缓之性。

1)防姜附辛散太过,而致虚阳暴亡;

2)延缓姜附之效;

3)镇守中州,使已补之阳不致复亡。

23.玉屏风散中防风的配伍含义?

1)走表而去风邪,黄芪得防风,则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则祛邪而不伤正;

2)配白术升发脾胃清阳;

3)黄芪畏防风,二者相反相成,可激发黄芪固表之力。

24.一贯煎中川楝子的配伍含义?

疏肝泄热,理气止痛,遂肝木条达之性,与大队甘寒滋阴养血药物配伍,可避其苦燥伤阴之弊。

25.天台乌药散中川楝子的炮制方法及配伍含义?

川楝子用巴豆和麦麸炒,可行气散结。

川楝子理气止痛,其性苦寒,与辛热之巴豆同炒,去巴豆而用川楝,巴豆可去川楝子苦寒之性,又能增其行气散结之力。

26.十灰散中栀子与大黄的配伍含义?

清热泻火。

栀子导气分之热从小便而去;

大黄导血分之热从大便而去,二药不仅增强凉血清热力量,其开热邪下行之路,可直折上逆之火势,使气火降而血止。

27.槐花散中荆芥穗的配伍含义?

辛散疏风散邪,与君臣药相配,疏风理血,散瘀消肿。

28.槐花散中枳壳的配伍含义?

宽肠行气,与荆芥一升一降,有利于邪毒的分消。

29.黄土汤中阿胶、生地、黄芩的配伍含义?

阿胶、生地滋阴养血止血,黄芩清热止血,与生地、阿胶相伍,以制白术、附子之温燥。

30.五苓散中桂枝的配伍含义?

既能温化膀胱之气而利小便,又能疏表散邪,以解除太阳之表证。

31.防己黄芪汤中防己与黄芪的配伍含义?

防己祛风利水,除湿止痛,黄芪益气固表以扶正,利水消肿以祛邪。

二者一补气一利水,一扶正一祛邪,邪正兼顾,使利水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

32.真武汤中芍药的配伍含义?

1)利小便而行水气;

2)益阴柔肝,缓急止痛;

3)敛阴舒筋,以止筋惕肉瞤;

4)防附子燥热以伤阴。

33.完带汤中陈皮、柴胡、黑芥穗的配伍含义?

陈皮健脾燥湿,长于理气;

柴胡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黑芥穗配术、参升发脾阳,配芍疏肝解郁。

炒黑又具收涩之性,有止带之功。

34.镇肝熄风汤中茵陈、麦芽、川楝子的配伍含义?

清泄肝阳之有余,条达肝气之郁滞。

35.当归补血汤中黄芪与当归的配伍比例?

黄芪:

当归=5:

36.补中益气汤中升麻和柴胡的配伍含义为升阳举陷。

37.肾气丸中桂枝和附子的含义为助命门以温阳化气。

38.保和丸中连翘的配伍含义为清热散结。

四、治法(前3是重点)

1.黄连解毒汤体现的治法——“苦寒直折”法。

2.“逆流挽舟法”的代表方剂及含义?

代表方剂为败毒散。

外邪从表陷里,湿滞不化而导致的痢疾,用此方外能疏散表邪,内能理气健脾化湿,使表气疏通,风寒外散,湿邪得以分消,内陷之邪从表而解,其痢自止。

此种治法称为“逆流挽舟”法。

3.“以泻代清”法的代表方剂及含义?

凉膈散。

全方既有连翘、黄芩、栀子、薄荷、竹叶疏解胸膈邪热于上,更用调胃承气汤通便导滞,荡热于中,使上焦之热得以清解,中焦之实由下而去,清上与泻下并行,但泻下是为清泄胸膈郁热而设,故称为“以泻代清”。

4.大承气汤的体现的治法?

峻下热结(急下存阴,釜底抽薪,通因通用,寒阴寒用)。

5.“增水行舟法”代表方剂——增液汤

6.半夏泻心汤体现的治法——辛开苦降,寒热平调

7.百合固金汤体现的治法——“金水相生”法。

8.清燥救肺汤体现的五大治法——宣、清、润、肃、补。

1.炙甘草汤的君药——生地

2.小蓟饮子的君药——生地

3.百合固金汤的君药——生地、熟地

4.连朴饮的君药——芦根

5.枳实导滞丸的君药——大黄

6.大定风珠中“三甲”——龟板,鳖甲,牡蛎(※)

7.六味地黄丸中“三补”——熟地黄(补肾填精)、山萸肉(补肝肾固精)、干山药(补脾益肾,养阴)

8.六味地黄丸中“三泻”——茯苓(健脾利湿)、泽泻(补肾利湿)、牡丹皮(降相火)

9.天王补心丹中“三参”——人参、玄参、丹参

10.三仁汤中“三仁”——杏仁、白蔻仁、薏苡仁

11.三仁汤的“三禁”——禁汗、禁下、禁润

12.三子养亲汤的“三子”——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

13.乌梅丸也可以治疗久泻久痢。

1.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

《五十二病方》

2.最早将理、法、方、药融为一体的方书:

《伤寒杂病论》

3.由国家颁布的第一部方典:

《太平圣惠方》

4.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政府编制颁行的成药药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5.历史上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的专著:

金·

成无己《伤寒明理药方论》

6.我国现存古籍中载方量最多的方书:

明·

朱橚《普济方》

7.八法:

汗、吐、下、和、清、温、消、补

8.方剂的组成变化:

药味加减;

药量加减;

剂型更换。

9.臣药:

药力小于君药

(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

(2)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10.佐药:

药力小于君臣药

(1)佐助药:

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症的药物;

(2)佐制药:

制约君臣药的峻烈之性或减轻或消除君臣药毒性的药物;

(3)反佐药:

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伍少量与君药性味或作用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11.消法与下法的鉴别:

消法与下法均可治疗有形实邪。

下法所治病证大抵病势急迫,形证俱实,邪在肠胃,必须速除,且可从下窍而出者;

消法所治,主要是邪在脏腑、经络、肌肉之间渐积而成,且多虚实夹杂,尤其是气血积聚而成之癥瘕痞块、痰核瘰疬等,难以迅即消除,必须渐消缓散。

12.桂枝汤的用法?

微火煮取;

药后啜热稀粥——助发汗,滋汗源;

温覆取微汗;

服药不可太过不及,以“遍身微似有汗为佳”;

服药禁忌。

13.十枣汤的用法?

1)甘遂、大戟、芫花三药为散,大枣煎汤送服;

2)从小剂量开始,体壮者2~3克,较弱1~1.5克,下少,次日加量1克;

3)凌晨空腹服药;

4)得快利后,止后服,糜粥自养。

14.越鞠丸中为何不加去痰郁的药物?

痰郁多因气滞湿聚而生,又与火郁食积密切相关,气机流畅,湿祛火清,五郁得解,则痰郁自消,故不另加祛痰药。

(以上根据2015.7.1方剂课老师所说的重点修改)

解表剂——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发表清里此方良

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桂芍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发汗祛湿效力宏。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

止嗽散:

止嗽散桔草白前,紫菀荆陈百部研,镇咳化痰兼解表,姜汤调服不必煎。

辛凉解表剂

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

(咳加杏贝渴花粉,热甚栀芩次第施。

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杏甘石伤寒方,汗出而喘法度良,辛凉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柴葛解肌汤:

柴葛解肌陶氏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升麻葛根汤:

局方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扶正解表剂

败毒散: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谙。

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葱白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泻下剂——寒下剂

※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

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一克效力强,擅治热实结胸证,泻热逐水效专长。

温下剂

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细辛汤,散寒通便止痛良,寒积里实服此方,邪去正安腹通畅。

温脾汤:

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用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三物备急丸:

三物备急巴豆研,干姜大黄炼蜜丸,猝然腹痛因寒积,速投此方急救先。

润下剂

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小承气,杏芍麻仁治便秘,胃热津亏解便难,润肠通便脾约济。

五仁丸:

五仁柏子杏仁桃,松子陈皮郁李饶,炼蜜为丸米饮下,润肠通便效力高。

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肾虚精亏肠中燥,寓通于补法堪宗。

逐水剂

十枣汤:

十枣逐水力量大,大戟甘遂与芫花,悬饮水留胸胁痛,水肿胀满实证佳。

禹功散:

儒门事亲禹功散,牵牛茴香一同研,行气逐水又通便,姜汁调下阳水痊。

攻补兼施剂

黄龙汤:

黄龙枳朴并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和解剂——和解少阳剂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蒿芩清胆汤:

俞氏蒿芩清胆汤,陈皮半夏竹茹襄,赤苓枳壳兼碧玉,湿热轻宣此法良。

调和肝脾剂

四逆散:

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郁成厥逆,疏肝理脾奏效齐。

※逍遥散: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甘草姜薄,疏肝养血兼理脾,调经八味丹栀着。

痛泻要方:

痛泻要方陈皮芍,防风白术煎丸酌,补泻并用理肝脾,若作食伤医便错。

调和寒热剂

※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与人参,大枣和之治虚痞,辛开苦降效如神。

清热剂——清气分热剂

白虎汤:

白虎汤用石膏偎,知母甘草粳米陪,亦有加入人参者,燥烦热渴舌生苔。

 

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临,再加粳米同煎服,暑烦热渴脉虚寻。

清营凉血剂

※清营汤:

清营汤治热传营,脉数舌绛辨分明,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

犀角地黄汤:

犀角地黄芍药丹,血升胃热火邪干,斑黄阳毒皆堪治,或益柴芩总伐肝。

清热解毒剂

黄连解毒汤:

黄连解毒汤四味,黄芩黄柏栀子备,躁狂大热呕不眠,吐衄斑黄皆可为。

凉膈散:

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竹叶蜜煎疗膈上,中焦躁实服之消。

普济消毒饮:

普济消毒芩连鼠,玄参甘桔蓝根侣,升麻马勃连翘陈,僵蚕薄荷为末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