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强化训练40阅读理解型问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01212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后强化训练40阅读理解型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课后强化训练40阅读理解型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课后强化训练40阅读理解型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课后强化训练40阅读理解型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课后强化训练40阅读理解型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课后强化训练40阅读理解型问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课后强化训练40阅读理解型问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课后强化训练40阅读理解型问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课后强化训练40阅读理解型问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课后强化训练40阅读理解型问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课后强化训练40阅读理解型问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课后强化训练40阅读理解型问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课后强化训练40阅读理解型问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课后强化训练40阅读理解型问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课后强化训练40阅读理解型问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课后强化训练40阅读理解型问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课后强化训练40阅读理解型问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课后强化训练40阅读理解型问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后强化训练40阅读理解型问题.docx

《课后强化训练40阅读理解型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后强化训练40阅读理解型问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后强化训练40阅读理解型问题.docx

课后强化训练40阅读理解型问题

课后强化训练40 阅读理解型问题

             

基础训练

1.某班有20位同学参加围棋、象棋比赛,甲说:

“只参加一项的人数大于14人.”乙说:

“两项都参加的人数小于5人.”对于甲、乙两人的说法,有下列四个命题,其中真命题的是(B)

A.若甲对,则乙对  B.若乙对,则甲对

C.若乙错,则甲错  D.若甲错,则乙对

解:

若甲对,即只参加一项的人数大于14人,不妨假设只参加一项的人数是15人,则两项都参加的人数为5人,故乙错;若乙对,即两项都参加的人数小于5人,则两项都参加的人数至多为4人,此时只参加一项的人数至少为16人,故甲对.故选B.

2.若将代数式中的任意两个字母交换,代数式不变,则称这个代数式为完全对称式.下列三个代数式:

①(a-b)2;②ab+bc+ca;③a2b+b2c+c2a.

其中是完全对称式的是(A)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解:

①中(a-b)2=(b-a)2,故正确;②是一个轮换式,故正确;③不是一个完全对称式,如a2b+b2c+c2a≠b2a+a2c+c2b.

故选A.

3.如果三角形满足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倍,那么我们称这个三角形为“智慧三角形”.下列各组数据中,能作为一个智慧三角形三边长的一组是(D)

A.1,2,3   B.1,1,

C.1,1,   D.1,2,

解:

A.∵1+2=3,不能构成三角形,故选项错误;

B.∵12+12=()2,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选项错误;

C.底边上的高是=,可知是顶角120°、底角30°的等腰三角形,故选项错误;

D.解直角三角形可知是三个角分别是90°,60°,30°的直角三角形,其中90°÷30°=3,符合“智慧三角形”的定义,故选项正确.

故选D.

4.为了求1+2+22+23+…+22008的值,可令S=1+2+22+23+…+22008,则2S=2+22+23+24+…+22009,因此2S-S=22009-1,所以1+2+22+23+…+22008=22009-1.仿照以上推理计算出1+5+52+53+…+52019的值是(D)

A.52019-1 B.52019-1

C.52019+1 D.

解:

可令S=1+5+52+53+…+52019,则5S=5+52+53+…+52019+52019,因此5S-S=52019-1,即S=.

故选D.

5.将4个数a,b,c,d排成2行、2列,两边各加一条竖直线记成,定义=ad-bc,上述记号就叫做2阶行列式.若=8,则x=__2__.

解:

根据题意化简=8,得(x+1)2-(1-x)2=8,

整理得x2+2x+1-(1-2x+x2)-8=0,即4x=8,

解得x=2.

故答案为2.

(第6题图)

6.阅读材料,解答问题.利用图象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x2-2x-3>0.

解:

设y=x2-2x-3,则y是x的二次函数.

∵a=1>0,

∴抛物线开口向上.

又∵当y=0时,x2-2x-3=0,解得x1=-1,x2=3,

∴由此得抛物线y=x2-2x-3的大致图象如图所示.

观察函数图象可知:

当x<-1或x>3时,y>0.

∴x2-2x-3>0的解集是:

x<-1或x>3.

观察图象,直接写出一元二次不等式:

x2-2x-3<0的解集是-1

解:

根据图象可知,在x轴的下方时,y<0,而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是x1=-1,x2=3,所以一元二次不等式:

x2-2x-3<0的解集是-1

7.如下表,从左到右在每个小格中都填入一个整数,使得任意三个相邻格子所填整数之和都相等,则第2019个格子中的整数是__-2__.

-4

a

b

c

6

b

-2

解:

∵任意三个相邻格子中所填整数之和都相等,

∴-4+a+b=a+b+c,

解得c=-4,

a+b+c=b+c+6,

解得a=6,

∴数据从左到右依次为-4,6,b,-4,6,b,

第9个数与第三个数相同,即b=-2,

∴每3个数“-4,6,-2”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

∵2019÷3=671,

∴第2019个格子中的整数与第3个格子中的数相同,为-2.

故答案为-2.

8.阅读下列材料:

解答“已知x-y=2,且x>1,y<0,试确定x+y的取值范围”有如下解法:

解:

∵x-y=2,∴x=y+2.

又∵x>1,∴y+2>1.

∴y>-1.

又∵y<0,∴-1

同理,由y=x-2,可得1

①+②,得-1+1

∴x+y的取值范围是0

请按照上述方法,完成下列问题:

(1)已知x-y=3,且x>2,y<1,则x+y的取值范围是__1<x+y<5__.

(2)已知x<-1,y>1,若x-y=a成立,求x+y的取值范围(结果用含a的式子表示).

解:

(1)∵x-y=3,∴x=y+3.

又∵x>2,∴y+3>2,

∴y>-1.

又∵y<1,

∴-1<y<1.①

同理,得2<x<4.②

①+②,得-1+2<y+x<1+4.

∴x+y的取值范围是1<x+y<5.

(2)∵x-y=a,∴x=y+a.

又∵x<-1,∴y+a<-1,

∴y<-a-1.

又∵y>1,

∴1<y<-a-1.①

同理,得a+1<x<-1.②

①+②,1+a+1<y+x<-a-1+(-1),

∴x+y的取值范围是a+2<x+y<-a-2.

拓展提高

9.已知:

顺次连结矩形各边的中点,得到一个菱形,如图①;再顺次连结菱形各边的中点,得到一个新的矩形,如图②;然后顺次连结新的矩形各边的中点,得到一个新的菱形,如图③;如此反复操作下去,则第2019个图形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有(B)

(第9题图)

A.8064个  B.4032个

C.2019个  D.1008个

解:

第1个图形有4个直角三角形,

第2个图形有4个直角三角形,

第3个图形有8个直角三角形,

第4个图形有8个直角三角形,

……

依次类推,当n为奇数时,三角形的个数是2(n+1),当n为偶数时,三角形的个数是2n个,

∴第2019个图形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是2×2019=4032.

故选B.

10.在直角坐标平面内的机器人接受指令“[α,A]”(α≥0,0°

在原地顺时针旋转A后,再向正前方沿直线行走α个单位长度.若机器人的位置在原点,正前方为y轴的负半轴,则它完成一次指令[2,60°]后位置的坐标为(C)

A.(-1,) B.(-1,-)

C.(-,-1) D.(-,1)

(第10题图解)

解:

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解图所示,机器人由原点位置按指令到达点M的位置,作MN⊥y轴于点N,由题意可知∠MON=60°,OM=2,所以ON=OM·cos60°=1,MN=OM·sin60°=,由于点M在第三象限,所以该点的坐标为(-,-1).

故选C.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点P(x,y),我们把点P′(-y+1,x+1)叫做点P的伴随点,已知点A1的伴随点为A2,点A2的伴随点为A3,点A3的伴随点为A4,…,这样依次得到点A1,A2,A3,…,An.若点A1的坐标为(3,1),则点A3的坐标为(-3,1),点A2019的坐标为__(0,4)__;若点A1的坐标为(a,b),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点An均在x轴上方,则a,b应满足的条件为-1<a<1且0<b<2_.

解:

∵点A1的坐标为(3,1),

∴点A2(0,4),A3(-3,1),A4(0,-2),A5(3,1),

…,

依此类推,每4个点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

∵2019÷4=503……2,

∴点A2019的坐标与点A2的坐标相同,为(0,4).

∵点A1的坐标为(a,b),

∴点A2(-b+1,a+1),A3(-a,-b+2),A4(b-1,-a+1),A5(a,b),

…,

依此类推,每4个点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

∵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点An均在x轴上方,

解得-1<a<1,0<b<2.

故答案依次填:

(-3,1);(0,4);-1<a<1且0<b<2.

12.提出问题:

(1)如图①,在正方形ABCD中,点E,H分别在BC,AB上,若AE⊥DH于点O,求证:

AE=DH.

类比探究:

(2)如图②,在正方形ABCD中,点H,E,G,F分别在AB,BC,CD,DA上,若EF⊥HG于点O,探究线段EF与HG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综合运用:

(3)在

(2)问条件下,HF∥GE,如图③所示,已知BE=EC=2,EO=2FO,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第12题图)

解:

(1)证明: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DA,∠ABE=90°=∠DAH,

∴∠HAO+∠OAD=90°.

∵AE⊥DH,

∴∠ADO+∠OAD=90°,

∴∠HAO=∠ADO.

∴△ABE≌△DAH(ASA).

∴AE=DH.

(第12题图解①)

(2)EF=HG.

证法一:

过点F作FM⊥BC于点M,过点G作GN⊥AB于点N,如解图①,

则四边形ABMF,ANGD都是矩形,

∴FM=GN,∠EMF=∠HNG.

∵EF⊥GH,∠B=90°,

∴∠OEM+∠OHB=180°.

又∵∠NHG+∠OHB=180°,

∴∠OEM=∠NHG,

∴△EMF≌△HNG(AAS).

∴EF=GH.

(第12题图解②)

证法二:

如解图②,将FE平移到AM处,则AM∥EF,AM=EF.

将GH平移到DN处,则DN∥GH,DN=GH

∵EF⊥GH,∴AM⊥DN,

根据

(1)的结论得AM=DN,

∴EF=GH.

(3)∵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CD,∴∠AHO=∠CGO.

∵FH∥EG,

∴∠FHO=∠EGO,∴∠AHF=∠CGE,

(第12题图解③)

∴△AHF∽△CGE,

∴===.

∵EC=BC=2,∴AF=1.

过点F作FP⊥BC于点P,如解图③,根据勾股定理,得EF=.

∵FH∥EG,∴=.

根据

(2)①知:

EF=GH,∴FO=HO

∴S△FOH=FO2=×=,

S△EOG=EO2=×=.

∴阴影部分面积为+=.

13.若两个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都相同,则称这两个二次函数为“同簇二次函数”.

(1)请写出两个为“同簇二次函数”的函数.

(2)已知关于x的二次函数y1=2x2-4mx+2m2+1和y2=ax2+bx+5,其中y1的图象经过点A(1,1),若y1+y2与y1为“同簇二次函数”,求函数y2的表达式,并求出当0≤x≤3时,y2的最大值.

解:

(1)设顶点为(h,k)的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a(x-h)2+k.

当a=2,h=3,k=4时,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2(x-3)2+4.∵2>0,∴该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向上.

当a=3,h=3,k=4时,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3(x-3)2+4.∵3>0,∴该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向上.

∵函数y=2(x-3)2+4与y=3(x-3)2+4的图象的顶点相同,开口都向上,

∴函数y=2(x-3)2+4与y=3(x-3)2+4是“同簇二次函数”.

∴符合要求的两个“同簇二次函数”可以为y=2(x-3)2+4与y=3(x-3)2+4(不唯一).

(2)∵y1的图象经过点A(1,1),

∴2×12-4×m×1+2m2+1=1.

整理,得m2-2m+1=0.解得m1=m2=1.

∴y1=2x2-4x+3=2(x-1)2+1.∴y1+y2=2x2-4x+3+ax2+bx+5=(a+2)x2+(b-4)x+8.

∵y1+y2与y1为“同簇二次函数”,

∴y1+y2=(a+2)(x-1)2+1=(a+2)x2-2(a+2)x+(a+2)+1,其中a+2>0,即a>-2.

∴解得

∴函数y2的表达式为y2=5x2-10x+5.

∴y2=5x2-10x+5=5(x-1)2.

∴函数y2的图象的对称轴为x=1.∵5>0,∴函数y2的图象开口向上.

①当0≤x≤1时,∵函数y2的图象开口向上,∴y2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0时,y2取最大值,最大值为5(0-1)2=5.

②当1<x≤3时,∵函数y2的图象开口向上,∴y2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3时,y2取最大值,最大值为5(3-1)2=20.

综上所述,当0≤x≤3时,y2的最大值为20.

14.阅读材料

例:

说明代数式+的几何意义,并求它的最小值.

解:

+=+,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点P(x,0)是x轴上一点,则可以看成点P与点A(0,1)的距离,可以看成点P与点B(3,2)的距离,所以原代数式的值可以看成线段PA与PB长度之和,它的最小值就是PA+PB的最小值.

(第14题图)

设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A′,则PA=PA′,因此,求PA+PB的最小值,只需求PA′+PB的最小值,而点A′,B间的直线段距离最短,所以PA′+PB的最小值为线段A′B的长度.为此,构造直角三角形A′CB,因为A′C=3,CB=3,所以A′B=3,即原式的最小值为3.

根据以上阅读材料,解答下列问题:

(1)代数式+的值可以看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x,0)与点A(1,1),点B__(2,3)__的距离之和(填写点B的坐标).

(2)代数式+的最小值为多少?

解:

(1)∵原式化为+的形式,

∴代数式+的值可以看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x,0)与点A(1,1),B(2,3)的距离之和.

故答案为(2,3).

(2)∵原式化为+的形式,

∴所求代数式的值可以看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x,0)与点A(0,7)、点B(6,1)的距离之和,

(第14题图解)

如解图所示:

设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A′,则PA=PA′,

∴PA+PB的最小值,只需求PA′+PB的最小值,而点A′、B间的直线段距离最短,

∴PA′+PB的最小值为线段A′B的长度.

∵点A(0,7),B(6,1),

∴点A′(0,-7),A′C=6,BC=8,

∴A′B===10.

故答案为10.

15.研究几何图形时,我们往往先给出这类图形的定义,再研究它的性质和判定.

定义:

六个内角相等的六边形叫等角六边形.

(1)研究性质:

①如图①,等角六边形ABCDEF中,三组正对边AB与DE,BC与EF,CD与AF分别有什么位置关系?

证明你的结论.

②如图②,等角六边形ABCDEF中,如果有AB=DE,则其余两组正对边BC与EF,CD与AF相等吗?

证明你的结论.

③如图③,等角六边形ABCDEF中,如果三条正对角线AD,BE,CF交于一点O,那么三组正对边AB与DE,BC与EF,CD与AF分别有什么数量关系?

证明你的结论.

(2)探索判定:

三组正对边分别平行的六边形,至少需要几个内角为120°,才能保证该六边形一定是等角六边形?

(第15题图)

解:

(1)①结论:

三组正对边分别平行.

证明:

如解图①,延长AB,DC交于点G.

∵六边形ABCDEF是等角六边形,

∴∠D=∠ABC=∠BCD=120°,

∴∠CBG=∠BCG=∠G=60°,∴∠D+∠G=180°,

∴AB∥DE.

同理可证:

BC∥EF,CD∥AF.

②相等.证明如下:

如解图②,连结AE,BD,由

(1)知,AB∥DE.

又∵AB=DE,

∴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

∴AE=BD,∠AED=∠ABD.

∵∠FED=∠ABC=120°,

∴∠FED-∠AED=∠ABC-∠ABD,即∠FEA=∠CBD.

又∵∠F=∠C,AE=DB,

∴△AEF≌△DBC.∴FE=CB,AF=CD.

(第15题图解)

③三组正对边分别对应相等.

证明:

如解图③,∵ED∥AB,∴=.

由EF∥CB,可得=.

∴=.

同理,由ED∥AB,CD∥FA,可得=.

由BC∥EF,DC∥FA,可得=.∴=.

∴=,∴c=c.

∵c1>0,c2>0,∴c1=c2.

同理可证a1=a2,b1=b2.

即AB=DE,BC=EF,CD=AF.

(2)至少有三个内角为120°.

16.阅读下面材料:

小腾遇到这样一个问题:

如图①,在△ABC中,点D在线段BC上,∠BAD=75°,∠CAD=30°,AD=2,BD=2DC,求AC的长.

小腾发现,过点C作CE∥AB,交AD的延长线于点E,通过构造△ACE,经过推理和计算能够使问题得到解决(如图②).

(1)∠ACE的度数为__75°__,AC的长为__3__.

(2)参考小腾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

如图③,在四边形ABCD中,∠BAC=90°,∠CAD=30°,∠ADC=75°,AC与BD交于点E,AE=2,BE=2ED,求BC的长.

(第16题图)

解:

(1)∠ACE=75°,AC的长为3.

(2)过点D作DF⊥AC于点F,如解图.

∵∠BAC=90°=∠DFA,

∴AB∥DF,

∴△ABE∽△FDE,∴===2,

∴EF=1,AB=2DF.

(第16题图解)

在△ACD中,∵∠CAD=30°,∠ADC=75°,

∴∠ACD=75°,AC=AD.

∵DF⊥AC,

∴∠AFD=90°,

在Rt△AFD中,∵AF=2+1=3,∠FAD=30°,

∴DF=AF·tan30°=,AD=2DF=2.

∴AC=AD=2,AB=2DF=2.

∴BC==2.

(第17题图)

17.合作学习

如图,矩形ABOD的两边OB,OD都在坐标轴的正半轴上,OD=3,另两边与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分别交于点E,F,且DE=2,过点E作EH⊥x轴于点H,过点F作FG⊥EH于点G.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是什么?

②当四边形AEGF为正方形时,点F的坐标是多少?

(1)阅读“合作学习”的内容,请解答其中的问题.

(2)小亮进一步研究四边形AEGF的特征后提出问题:

“当AE>EG时,矩形AEGF与矩形DOHE能否全等?

能否相似?

针对小亮提出的问题,请你判断这两个矩形能否全等(直接写出结论即可)?

这两个矩形能否相似?

若能相似,求出相似比;若不能相似,试说明理由.

解:

(1)①∵四边形ABOD为矩形,EH⊥x轴,OD=3,DE=2,

∴点E的坐标为(2,3),

∴k=2×3=6,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x>0).

②设正方形AEGF的边长为a,

∴点B的坐标为(2+a,0),点A的坐标为(2+a,3),

∴点F的坐标为(2+a,3-a),

把点F(2+a,3-a)的坐标代入y=,得(2+a)(3-a)=6,解得a1=1,a2=0(舍去),

∴点F的坐标为(3,2).

(2)当AE>EG时,矩形AEGF与矩形DOHE不能全等.理由如下:

假设矩形AEGF与矩形DOHE全等,则AE=OD=3,AF=DE=2,

∴点A的坐标为(5,3),

∴点F的坐标为(3,3),

而3×3=9≠6,

∴点F不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

∴矩形AEGF与矩形DOHE不能全等.

当AE>EG时,矩形AEGF与矩形DOHE能相似.

∵矩形AEGF与矩形DOHE能相似,

∴AE∶OD=AF∶DE,

∴==.

设AE=3t,则AF=2t,

∴点A的坐标为(2+3t,3),

∴点F的坐标为(2+3t,3-2t),

把点F(2+3t,3-2t)的坐标代入y=,得(2+3t)(3-2t)=6,解得t1=0(舍去),t2=,

∴AE=3t=,∴相似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