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统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01739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00 大小:20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系统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免疫系统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免疫系统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免疫系统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免疫系统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免疫系统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0页
免疫系统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0页
免疫系统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0页
免疫系统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0页
免疫系统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0页
免疫系统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0页
免疫系统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0页
免疫系统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0页
免疫系统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0页
免疫系统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0页
免疫系统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0页
免疫系统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0页
免疫系统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0页
免疫系统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0页
免疫系统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免疫系统全.docx

《免疫系统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系统全.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免疫系统全.docx

免疫系统全

 绪论

  考试大纲

  

(1)预防医学的概述:

定义、内容、特点、意义

  

(2)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当代健康观、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健康决定因素生态学模型

  (3)三级预防策略:

疾病自然史与预防机会;三级预防策略:

第一级预防、第二级预防、第三级预防

  

(一)预防医学概念

  1.预防医学的定义

  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

其工作模式是“环境-人群-健康”。

这是一个“健康生态模型”,它强调环境与人群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协调发展,并以人群健康为目的.

  2.预防医学的内容包括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医学、社会医学、行为科学与健康促进、卫生管理学(包括卫生系统功能、卫生决策和资源配置、筹集资金和健康措施评价等),以及在临床医学中运用三级预防措施。

要求所有医生应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学会如何了解健康和疾病问题在人群的分布情况,分析物质与社会环境和人的行为及生物遗传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作用的规律,找出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的主要致病因素,以制定防制对策;并通过临床预防服务和社区预防服务,达到促进个体和群体健康、预防疾病、防制伤残和早逝的目的。

  3.特点

  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

  ①预防医学的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确定的群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

  ②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但更侧重于影响:

健康的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③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预防作用,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二)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1.传统的健康观:

“无病、无残、无伤”。

  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定义:

“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幸福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渥太华宪章》中对健康的定义进一步延伸,指出:

“健康是日常生活的资源,而不是生活的目标。

健康是一个积极的概念,它不仅是个人身体素质的体现,也是社会和个人的资源。

  2.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1)社会经济环境

  

(2)物质环境

  (3)个人因素

  (4)卫生服务

  3.健康决定因素的生态学模型

  健康生态学模型

  (三)三级预防策略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健康决定因素的特点,把预防策略按等级分类,称为三级预防策略

  

(1)第一级预防(primaryprevention):

是针对病因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它既包括针对健康个体的措施也包括针对整个公众的社会措施。

在第一级预防中,如果在疾病的因子还没有进入环境之前就采取预防性措施,则称为根本性预防。

  

(2)第二级预防(secondaryprevention):

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对于传染病,除了“三早”,尚需做到疫情早报告及患者早隔离,即“五早”。

  (3)第三级预防(tertiaryprevention)

  对已患某些病者,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措施,使患者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三级预防措施的落实,可根据干预对象是群体或个体,分为社区预防服务和临床预防服务。

社区预防服务是以社区为范围,以群体为对象开展的预防工作。

临床预防服务是在临床场所,以个体为对象实施个体的预防干预措施。

  预防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A.人群的健康状况

  B.环境因素的生物学效应

  C.人群中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

  D.人类疾病的预防措施

  E.改善生活、生产环境,增进人群健康

  

[答疑编号700325010101]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该题目属于记忆性题目。

预防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人群中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

  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A.环境因素

  B.有害行为、不良生活方式

  C.卫生服务

  D.遗传因素

  E.以上都是

  

[答疑编号700325010102]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影响健康的因素涉及方方面面的很多因素,包括内因,如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等;外因,如环境因素,卫生服务等。

因此本题应选E。

  医学史上第一次卫生革命的标志是

  A.疾病从单纯治疗向群体预防发展

  B.个体预防向群体预防发展

  C.个体治疗向治疗与预防相结合发展

  D.群体预防向社会医学发展

  E.疾病从单纯治疗向治疗与预防相结合发展

  

[答疑编号700325010103]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医学史上第一次卫生革命的标志是个体预防向群体预防发展故此题选B

  预防医学以下列哪一项为主线

  A.环境-人类

  B.环境-生物

  C.环境-健康

  D.环境-生物-健康

  E.环境-人群-健康

  

[答疑编号700325010104]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预防医学以环境-人群-健康为主线。

选E

  以下哪项既属于第一级预防,也属于第二级预防

  A.控烟

  B.体力活动促进

  C.高血压管理

  D.环境有害因素的整治

  E.脑卒中病人的功能锻炼

  

[答疑编号700325010105]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第一级预防是针对致病因子(或危险因素)采取的措施,如采用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作为高血压的一级预防。

第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如早检查发现高血压。

第三级预防主要为对症治疗,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如防止高血压引起的肺心病。

综合以上,高血压的管理属于1、2和3级预防都包括,因此题干问既属于第一级预防,也属于第二级预防很明显就选C

  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工作属于

  A.第一级预防

  B.第二级预防

  C.第三级预防

  D.第四级预防

  E.综合预防

  

[答疑编号700325010106]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选C

  三级预防措施的落实,可根据干预对象是群体或个体,分为社区预防服务和临床预防服务。

社区预防服务是以社区为范围,以群体为对象开展的预防工作。

临床预防服务是在临床场所,以个体为对象实施个体的预防干预措施

  被称为第一次预防医学革命的是

  A.环境卫生阶段

  B.个体预防阶段

  C.群体预防阶段

  D.社会预防阶段

  E.社区预防阶段

  

[答疑编号700325010107]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群体预防阶段是预防医学上的第一次革命,或称卫生保健上的第一次革命,其主要目标是防治急、慢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医学统计学方法

  基本概念和基本步骤

  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1.总体与样本

  2.同质与变异

  3.变量的类型:

定性变量、定量变量

  4.参数与统计量

  5.误差:

系统误差、过失误差、抽样误差

  6.概率

  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1.设计

  2.搜集资料

  3.整理资料

  4.分析资料

  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集中趋势指标

  1.算术均数

  

(1)直接法

  

  

(2)频数表法

  

  2.几何均数

  

(1)直接法

  

  

(2)加权法

  

  3.中位数

  n为奇数时

  

  n为偶数时

  

  频数表法

  

  4.百分位数

  

  离散趋势指标

  1.极差

  2.四分位数间距

  3.方差和标准差

  4.变异系数

  

  正态分布的特点与面积分布规律

  

  

  

  

  定量资料的统计推断

  均数的抽样误差和标准误

  

  总体均数可信区间及其估计方法

  1.t分布

  

  2.总体均数可信区间及其估计方法

  

(1)σ已知时,按Z分布的原理估计总体均数μ的可信区间。

  95%的总体均数可信区间

  

  99%的总体均数可信区间

  

  

(2)σ未知,但n足够大时,t分布逼近Z分布,用Z分布原理估计可信区间。

  95%的总体均数可信区间

  

  99%的总体均数可信区间

  

  (3)σ未知,且n小时(n≤50)按t分布的原理估计总体均数μ的可信区间。

  95%的总体均数可信区间

  

  99%的总体均数可信区间

  

  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1.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1)μ=μ0:

即检验假设,常称无效假设或零/原假设。

用H0表示。

  

(2)μ>μ0或μ<μ0或μ≠μ0:

即备择假设,常称对立假设。

用H1表示。

  2.计算检验统计量

  

  3.确定P值,作出推断结论

  Z检验与t检验

  1.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Z检验、t检验)

  2.配对设计的两样本均数比较

  3.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的比较(Z检验、t检验)

  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及注意事项

  1.两类错误:

α、β

  2.假设检验中的注意事项

  

(1)检验方法与适用条件

  

(2)样本含量一定时α与β的关系

  (3)结论不能绝对化

  方差分析

  1.单因素方差分析

  SS总=SS组间+SS组内

  MS组间=SS组间/υ组间

  MS组内=SS组内/υ组内

  F=MS组间/MS组内

  2.多个样本均数间两两比较的q检验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

  相对数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1.率

  

  2.构成比

  

  3.相对比

  

  相对数应用注意事项

  1.计算相对数应有足够数量

  2.分析时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

  3.正确计算合计率

  4.注意资料的可比性

  5.对样本率(或构成比)的比较要作假设检验

  分类资料的统计推断

  率的抽样误差、总体率的可信区间及其估计方法

  1.率的抽样误差与标准误

  

  总体率的可信区间及其估计方法

  1.正态近似法:

当n较大,p和1-p均不太小时,如np与n(1-p)均大于5时

  

  2.查表法:

在样本例数较小(n≤50),特别是样本率接近1或0时,即阳性事件发生率很高或很低时。

  Z检验和x2检验

  1.率的Z检验

  

(1)样本率与总体率的比较

  

  

(2)两样本率的比较

  两组流感发病率比较

组别

观察人数

发病人数

发病率(%)

用药组

100

14

14

对照组

120

30

25

合计

220

44

20

  

  00:

12:

01

  2.x2检验

  

(1)x2检验的基本思想

  

(2)四格表资料的x2检验

  (3)配对四格表资料x2检验

  (4)行×列表资料x2检验

  两法治疗前列腺癌的3年生存率比较

处理

生存

死亡

合计

生存率(%)

甲疗法

52(46.9)a

34(39.91)b

86

60.47

乙疗法

45(50.91)c

50(44.09)d

95

47.37

合计

97

84

181

53.59

  

  四格表资料x2检验的专用公式

  

  四格表资料x2检验的校正公式

  

  配对四格表资料的x2检验

  

  两种检验方法检验结果比较

甲法

乙法

合计

+

-

+

80(a)

10(b)

90

-

31(c)

11(d)

42

合计

111

21

132

  

  行×列表资料的x2检验

  

(1)专用公式

  

  

(2)行×列表资料x2检验的注意事项

  ①一般认为,行×列表资料中各格的理论频数不应小于1,并且1≤T<5的格子数不宜超过格子总数的1/5。

  ②多个样本率比较,若所得统计推断为拒绝H0,接受H1时,只能认为各总体率之间总的来说有差别,但不能说明任两个总体率之间均有差别。

  秩和检验

  1.非参数检验的概念

  2.秩和检验的适用范围

  3.秩和检验的优缺点

  配对资料的符号秩和检验

  首先按差值的绝对值从小到大编秩次,再让秩次保持原差值正负号(即符号秩)。

  编秩时:

  ①舍去差值为0的对子数,同时样本例数相应减少;

  ②遇绝对值相等差值符号不同则取平均秩次,符号相同可顺序编秩,也可计算平均秩次。

  两法测定硫酸盐含量的比较

水样

A法

B法

差值

秩次

1

6.07

6.07

0.00

 

2

18.71

18.63

0.08

4

3

17.70

17.77

-0.07

-3

4

11.33

11.70

-0.37

-8

5

8.40

8.23

0.17

5

6

3.03

2.98

0.05

2

7

3.13

3.09

0.04

1

8

34.30

34.59

-0.29

-6

9

41.41

41.72

-0.31

-7

 

 

 

 

T+=12,T-=24

  两样本比较秩和检验

  1.两组连续性变量资料的秩和检验

  2.两组有序分类变量资料的秩和检验

  两种药物治疗某病的疗效比较

疗效

A药物

B药物

合计

治愈

119

109

228

显效

9

8

17

好转

1

9

10

无效

4

3

7

合计

133

129

262

  多样本比较秩和检验

  1.多组连续变量资料的秩和检验

  

  2.多组有序变量资料的秩和检验

  直线回归和相关

  直线回归分析的作用,回归系数及其意义

  1.直线回归分析的作用

  2.直线回归方程、回归系数及其计算

  

  

  直线回归分析的步骤

  1.根据原始数据绘制散点图;

  2.计算基本数据;

  3.求回归系数b和截距a;

  4.列出回归方程;

  5.绘出回归直线;

  6.样本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

  回归方程的应用

  1.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

  2.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

  3.利用回归方程进行控制。

  直线相关分析的用途,线性相关系数及其意义

  1.直线相关分析的用途

  2.线性相关系数及其意义

  

  

  直线回归与相关应用的注意事项

  1.进行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之前绘制散点图;

  2.相关分析的应用条件:

随机、二元正态分布;

  3.出现异常值时慎用相关;

  4.相关关系不一定是因果关系。

  Logistic回归分析

  基本概念

  二分类因变量或多分类因变量与一组自变量的关系,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

  适用条件

  1.Logistic回归用途

  

(1)校正混杂因素

  

(2)筛选危险因素

  (3)预测与判别

  2.Logistic回归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个体间的独立性

  

(2)应有足够的样本量

  (3)变量的赋值

  (4)模型的评价

  (5)标准化的回归系数

  生存分析

  基本概念

  将终点事件的出现与否和到达终点所经历的时间结合起来分析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生存分析的适用条件

  1.生存曲线估计:

寿命表法、Kaplan-Meier法

  2.生存曲线比较:

Log-rank检验

  3.影响因素分析和生存预测:

Cox模型

  统计表和统计图

  统计表的基本结构和要求

  1.表号及标题

  2.标目

  3.线条

  4.数字

  5.备注

  统计图形的类型、选择及制图通则

  1.常用的统计图

  直方图、累计频率分布图、厢式图、直条图、百分条图、圆图、线图、半对数线图、散点图和统计地图等。

  2.图形选择:

  

(1)表示连续性资料的发展变化或一事物随另一事物变迁的情况用线图。

  

(2)比较事物动态变化的速度用半对数图。

  (3)表示连续性资料的频数分布用直方图。

  (4)表示相互独立的各指标的大小用直条图。

  (5)表示全体中各部分的比重用百分直条图或圆形图。

  (6)表示两事物的相关关系用散点图。

  (7)表示某现象的数量在地域上的分布用统计地图。

  3.制图通则

  

(1)标题和图号:

简练、确切地说明图的内容,必要时注明时间、地点,一般置于图的下方,左侧加图形的编号。

  

(2)标目:

有纵轴和横轴为坐标的图形,纵轴的左侧和横轴的下方分别置放纵标目和横标目,并指明指标和单位。

  (3)尺度:

纵横两轴应有刻度,常用算术尺度和对数尺度,刻度值一般标于纵轴的外侧和横轴的上侧。

纵轴尺度自下而上,横轴尺度自左而右,数量由小到大,等距标明。

直方图、累计频率分布图和直条图纵坐标要从0开始,而横轴刻度只需表示出观测值的实际范围。

纵横坐标长度的比例一般为7:

10。

  (4)图例:

对较复杂的统计图,在同一图内比较几个不同的事物时,常用图例来说明图中不同线条和颜色所表达的内容。

图例一般放在横标目的下方,也可放在图域中、图内或图形的下方,位置要与图体协调。

 

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

 

  人群健康研究中的流行病学

  原理与方法

  流行病学概论

  

(一)流行病学定义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概括起来有以下四层意思:

  ①研究对象是人群;

  ②关注的事件包括疾病与健康状况;

  ③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评价效果;

  ④目的是防治疾病、促进健康。

  

(二)流行病学的原理、基本原则和方法

  1.流行病学基本原理

  

(1)分布论:

分析疾病或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

  

(2)病因论:

探讨人群中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各种原因。

  (3)健康-疾病连续带理论:

机体由健康到疾病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4)预防控制理论:

根据疾病发生、发展和健康状况的变化规律,疾病预防控制可以采取三级预防措施。

  (5)数理模型

  2.流行病学的基本原则

  

(1)群体原则

  

(2)现场原则

  (3)对比原则

  (4)代表性原则

  3.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1)描述流行病学:

主要是揭示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现象。

  

(2)分析流行病学:

主要是找出影响分布的决定因素。

  (3)实验流行病学:

主要是研究并评价疾病防治和健康促进中的预防干预措施及其效果。

  (4)理论流行病学:

是通过对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与影响因素之间内在关系的深入研究,建立数学模型以描述疾病流行规律、预测疾病流行趋势、检验疾病防治效果。

  (三)流行病学的用途

  1.描述疾病及健康状况的分布。

  2.探讨疾病的病因。

  3.研究疾病自然史。

  4.疾病的预防控制及其效果评价。

  疾病的分布与影响因素

  健康相关资料的来源:

  1.常规的工作记录。

  2.各种统计报表。

  3.专题科学研究工作所获得的现场调查资料或实验研究资料。

  疾病的分布(distributionofdisease)是指疾病在时间、空间和人间的存在方式及其发生、发展规律,又称疾病的三间分布。

  

(一)疾病分布常用的测量指标

  1.发病率(incidencerate,morbidity)指在一定期间内(一般为1年)、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分子是一定期间内的某病新发生的病例数。

分母是暴露人口,指有可能发生该病的人群,对那些不可能患该病的人,如传染病的非易感者(曾患某病的人)、有效接种疫苗者,不能算作暴露人口。

  2.罹患率(attackrate)与发病率一样,也是测量人群新病例发生频率的指标;与发病率相比,罹患率适用于小范围、短时间内疾病频率的测量。

  3.患病率(prevalencerate)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现患某病者(包括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的分子包括调查期间被观察人群中所有的病例,分母为被观察人群的总人数或该人群的平均人口数。

  4.续发率(secondaryattackrate)又称二代发病率,指某传染病易感接触者中,在最短潜伏期与最长潜伏期之间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5.感染率(infectionrate)指在某个时间内被检查的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

  6.病残率(disabilityrate)指在一定的期间内,某人群中实际存在病残人数的比例。

  7.死亡率(mortalityrate)指在一定期间(通常为1年)内,某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

其分子为死亡人数,分母为可能发生死亡事件的总人口数(通常为年中人口数)。

  8.病死率(fatalityrate)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患者中因该病死亡者所占的比例。

  9.存活率(survivalrate)又称生存率,指随访期终止时仍存活的病例数与随访期满的全部病例数之比。

  

(二)疾病流行强度

  疾病的流行强度是指某疾病在某地区、某人群中,一定时期内发病数量的变化及各病例间联系的程度。

  1.散发(sporadic)某病发病率维持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无明显的时、空联系和相互传播关系,表现为散在发生,数量不多,这样的流行强度称为散发。

  2.流行(epidemic)指某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的发病率水平。

疾病流行时,各病例间有明显的时空联系,发病率高于当地散发发病水平的3~10倍。

  3.大流行(pandemic)当疾病迅速蔓延,涉及地域广,短时间内可跨越省界、国界或洲界.发病率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称为大流行。

  4.暴发(outbreak)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量相同患者的现象。

  (三)疾病三间分布的特征

  1.地区分布疾病地方性的种类有自然疫源性、自然地方性、统计地方性。

判断疾病地方性的依据是:

  ①该病在当地居住的各人群组中发病率均高,并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②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的人群组中,该病的发病率均低,甚至不发病;

  ③外来的健康人,到达当地一定时间后发病,其发病率逐渐与当地居民接近;

  ④迁出该地区的居民,该病的发病率下降,患者症状减轻或呈自愈趋向;

  ⑤当地对该病易感的动物也可能发生类似的疾病。

  2.时间分布疾病分布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变化,这种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同时间疾病分布的不同,不仅反映了致病因素的动态变化,也反映了人群特征的变化。

疾病的时间分布特征有:

  

(1)短期波动

  

(2)季节性

  (3)周期性

  (4)长期变异

  3.人群分布人群分布的特征有年龄、性别、职业、家庭、民族、行为、收入等。

  (四)疾病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