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0451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4.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分析.docx

《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分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分析.docx

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分析

2011年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典型案例分析

  背景资料(09考点)

  某大型施工单位承接53km四车道高速公路路面及交通丁程施工,路面单幅宽10.5m,自下而上路面结构层为:

底基层为18cm厚4%水泥稳定碎石:

基层为36cm厚6%水泥稳定碎石(分两层摊铺):

面层为7cm厚AC-20、6cm厚AC-16、5cm厚SBS改性SMA沥青混合料,全线有4个互通式立交连接地方道路,其中设有4个匝道收费站、一个监控、收费及通信分中心,该分中心集中管理本路段监控系统、收费系统和通信系统,施工单位承担了包括安全设施、监控系统、收费系统、通信系统等施)。

  施工单位将路段中间K25+000右侧的齐土场硬化后,作为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场地,并配置了一套4000型间歇式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

该设备主要指标如下:

每拌制一份料的重量Gi=4000kg,每份料的加料时间t1=15秒,每份料的扦料时间t2=20秒,每份成品料卸料时间t3=13秒,时间利用系数KB=0.85.施工单位同时配置了两台11m宽的超大型摊铺机,4台YZC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及两台16T的xP胶轮压路机。

  路面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对上面层的压实十分重视,确定了质量控制关键点,并就压实工序做出如下书面要求:

  ①初压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静压1-2遍,初压开始温度不低于140℃:

  ②复压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振压4遍,复压初始温度不低于130℃;

  ⑧终压采用胶轮压路机静压1~2遍,终压结束温度不低于120‘C:

  ④相邻碾压重叠宽度应大于30cm

  ⑤为保证沥青混合料碍压过程中不粘轮,应采用洒水车及时向混合料洒水。

  改性SMA路面试验路段施工中,发现大量油斑。

施工单位技术员分析后认为产生油斑的原因可能是:

运输距离较远,SMA混合料中骨料与沥青产生离析;拌和时间太短,导致拌和不够充分:

拌合料(特别是纤维掺加剂)及路表含有一定的水份等,经采取措施处理后,路面施工正常进行.

  路面工程全部完工并验收后,施工单位进行了文通工程收费系统的施工,两周后,收费站出口车道的自动栏杆、通行信号灯等单机(体)设备安验及配线施工完毕。

  收费系统全部施工完毕交付使用后,某收费站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

收费亭内收费员由于要核对某车辆信息,需与收费站监控值班员直接通话.

  事件二:

某日深夜,有歹徒袭击收费亭,收费员遭遇人身威胁。

  问题

  1.事件一中,收费员和监控值班员的直接通话应使用哪个收费子系统?

事件二中,收费员应使用哪个收费子系统向收费站内的值班员报告情况?

  参考答案:

  1、事件一中,收费员和监控值班员的直接通话应使用内部对讲系统。

事件二中,收费员应使用安全报警子系统向收费站内的值班员报告情况。

  背景资料(06考点)

  某施工单位中标承包AB路段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交通工程的施工。

该路段全长105km,设计速度100km/h,有8个互通式立交,采用封闭式收费,使用非接触式IC卡,全线设8个匝道收费站,收费站监控室有人值守进行收费管理,设一个监控、收费及通信分中心,并且在监控中心值班大厅进行收费和监控的集中监视和控制。

  收费站(包括车道计算机等)、收费分中心、监控分中心计算机系统都是独立的局域网,并相互连接组成广域网。

  该工程在实施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

在施工准备阶段,项目部积极组织人员编写了施工组织设计。

针对交通工程的特点,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重点考虑1土建、管道、房建施工进度安排,以及施工顺序及工艺的内容。

  事件2:

为了争取施工时间,当监控分中心的大屏幕投影机到货后,施工人员马上在现场开箱,并对其规格、数量进行了检查,随即进行了安装。

  事件3:

在施工中,业主要求承包商完成-个合同中没有的基础施工项目,业主、监理、施工单位三方拟就此协商计价。

  事件4:

在监控、收费、通信系统的安装和单体测试完成后,随即准备进行系统调试和交工。

  问题

  1.针对交通工程的特点,补充事件1中的施工组织设计还应重点考虑的内容。

  参考答案:

  交通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还应重点考虑:

机电设备的测试(1分)、各(子)系统的调试及联动调试(1分)、缺陷责任期内的服务计划(1分)。

(一)背景资料(09考点)

  某高速公路全长120km,设计行车速度100km/h,双向四车道。

其中有一座分离式隧道,隧道左线起讫桩号为ZK2+815~ZK3+880。

全长1065m;右线起讫桩号为YK2+840~YK3+750,全长910m.隧道最大埋深400m,隧道沿纵向方向设人字坡,坡度1%。

隧道进门段为浅埋段,设40m长的明洞。

洞身围岩为II~IV级,岩层含少量地下水,

  洞身掘进采用光面爆破,在爆破方案中有如下描述:

在开挖面上适当部位掏出小型槽口(炮眼),并沿隧道设计轮廓线布置另一种炮眼。

  隧道施工实行安全责任目标管理,项目部决定由专职安全员对隧道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

爆破施工前,项目部招聘了6名员工,并立即由专职安全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安排从事爆破作业。

同时严格实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和上下班交接制度,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隧道明洞施工工序为:

①明洞路堑土石方开挖:

②边、仰坡开挖及加固;⑧修筑坡顶排水系统:

④修筑明洞;⑤回填。

  问题

  1.按地质条件和按地形划分,背景中所述的隧道分别属于哪种隧道?

按长度划分,左右隧道分别属于哪种隧道?

  2.该隧道宜采用何种排水方式?

说明理由.

  3.指出明洞施工工序中应放在首位的工序,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按地质条件和按地形划分,背景中所述的隧道分别属于岩石隧道;按长度划分,左隧道属于长隧道,右隧道属于中隧道。

  2、应采用顺坡排水,其坡度应与线路坡度一致。

因为隧道沿纵向方向设人字坡,可做到顺坡排水。

  3、明洞施工工序中,“明洞路堑土石方开挖”应放在首位,因为明洞一般用明挖法施工。

  背景资料(07考点)

  某施工单位中标承担了某路段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的施工,该路段设计车速为100km/h,有8处互通立交,其中2处互通立交连接其它高速公路,其余6处连接地方道路。

全线设一个监控、通信、收费分中心,6个收费站,采用封闭式半自动收费方式,并且纳入全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

  收费车道计算机系统具有按车道操作流程正确工作、对车道设备的管理与控制、设备状态自检并将故障信号实时上传等功能。

设计文件要求货车不称重而按载重吨位分型收费,但是在招标文件中要求收费应用软件应满足货车计重收费的需要。

签订合同10天后,业主正式书面告知施工单位,本路段要增加货车计重收费系统,并且提供了原设计单位收费系统变更的相应图纸和说明,其涉及的变更未超过批准的建设规模。

业主请施工单位组织实施。

  问题

  1、施工企业应具备何各企业资质才能承担该收费系统的施工任务?

  2、收费车道计算机系统除背景资料中提及的功能外,还有哪些功能?

  3、说明本工程新增货车收费系统的变更依据和变更确认过程。

  4、项目变更为采用货车计重收费方式时,出口车道应增加哪些设备?

  参考答案:

  1.应具备通信、监控、收费综合系统工程分项承包或收费系统工程分项承包资质。

(4分)

  2.收费车道计算机系统的功能还有:

  

(1)将收费原始数据上传收费站(计算机系统);

  

(2)接收收费站下传的收费运行参数(费率表、黑白名单、同步时钟、免费车、系统设置参数等);

  (3)可保存一定时间段收费原始数据,但不丢失数据;

  (4)通信中断时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可降级伸用;

  (5)为车辆提供控制及收费信息;

  (6)将各种违章报警信号实时上传给收费站。

(每条1分,最多5分)

  3.变更依据:

  

(1)工程变更对项目目标的影响;(2分)

  

(2)有关合同条款、会议和通信记录。

(2分)

  确认过程:

  

(1)首先应由一方提出工程变更;(1分)

  

(2)初步确定处理变更所需的费用、时间范围和质量要求;(1分)

  (3)双方协商一致签署补充协议后确认变更。

(1分)

  4.出口车道轴(称)重检测系统要增设:

称重仪、轮胎识别器、红外线车辆分离器、称重数据(采集)处理器。

(每条1分,共4分)

  

  背景资料(06考点)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北方沿海地区某高速公路B合同段施工任务,该段有一座36×40m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桥,合同工期为十五个月;采用长度为40~50m、直径为Ф1.5m的桩基础,桥位处地层土质为亚粘土;下部结构为圆柱式墩、直径为Ф1.3m,柱顶设置盖粱,墩柱高度为4~12m,桥台为重力式U型桥台。

  项目部为了降低成本,制定了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项目部的预制场和混凝土搅拌站布置示意图如下:

  桩基础采用旋挖钻机成孔;墩柱钢筋骨架现场整体制作、吊装就位;墩柱施工采用钢模板,整体拼装完成后一次吊装就位;再在顶部钢筋四周插入木楔,让钢筋骨架居中,使钢筋保护层厚度得到有效控制。

  项目部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提出了水泥、钢材、碎石和砂等几项大宗材料的采购计划,并邀请了几家材料供应商参加竞标。

项目部组织了评标小组,为节约成本,评标的唯一标准就是价格,项目部最终选择了一家报价最低的材料供应商。

  问题

  1.说明背景材料中的预制场和搅拌站布置方式的优点。

  2.背景材料中采用的墩柱钢筋保护层控制方法是否可行?

说明理由。

  3.项目部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应主要考虑哪四个方面的内容?

  参考答案;

  1.(本小题共4分)

  

(1)可以减少临时用地面积;(2分)

  

(2)可以降低场内运输费用(2分)

  2.(本小题共3分)

  不行。

(1分)墩柱较高、钢筋骨架可能变形,应在钢筋骨架四周,从下到上的均匀设置垫块。

(2分)

  3.(本小题共4分)

  

(1)施工方法的确定(1分)

  

(2)施工机具的选择(1分)

  (3)施工顺序的安排(1分)

  (4)流水施工的组织(1分)

  1.背景

  某公路路面工程,里程桩号为K5+000~K29+000,总长度为24kin.路面结构层分为级配砾石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面层(单层)。

建设单位(业主)希望施工单位尽可能用最短时间完成该路面工程施工。

施工单位根据自己的能力准备组织2个路面施工队平行施工以完成该路面工程。

每个路面施工队的施工能力相同各完成12kin.根据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底基层专业队组(班组)施工进度(速度)200m/d(已经包含各种影响,下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专业队组施工进度150m/d,养生时间至少d,所需工作面的最小长度为1000m;沥青面层专业队组施工进度为160m/d,所需最小工作面长度1200m.要求施工单位用最快方式,根据上述给定条件组织路面工程线性流水施工并绘制横道图和网络图。

  2.问题

  

(1)评价采用2个路面施工队平行施工这种施工组织方式的前提条件和实际效果。

  

(2)计算各结构层工作的持续时间。

  (3)分析和计算底基层与基层之间的搭接类型和搭接时距。

  (4)分析和计算基层与面层之间的搭接类型和搭接时距。

  (5)绘制路面工程线性流水施工横道图。

  3.分析与答案

  

(1)平行施工(作业)方式的主要特点是进度快,所需的资源量大。

采用2个路面施工队的前提条件是该施工单位要有足够的专业设备和人员(即足够资源量)。

从背景材料的描述,该施工单位具备此条件。

采用平行施工方式能达到缩短工期的要求,2个路面施工队平行施工的组织方式能达到预期效果。

  

(2)各结构层工作的持续时间计算为底基层=12000/200=60d,基层=12000/150=80d,面层=12000/160=75d.

  (3)因为底基层的速度快于基层,应选择STS(开始到开始)搭接关系,搭接时距计算结果为1000/200=5d.

  (4)因为面层速度快于基层应选择FTF(完成到完成)搭接关系。

搭接时距计算应该除以两者中较快的速度,时距=1200/160=7.5d,应该取8d(只入不舍)。

考虑到养生至少7d,所以FTF=8+7=15d.工程工期=5+80+15=100d.

  (5)绘制路面工程线性流水施工横道图如下:

  见教材第131页。

  (如何理解搭间类型,可用前后两个人走路必须至少保持一定距离100m来理解。

  前快后慢时,前面的人走了100m,后面的人马上开始走是越拉越大,所以是STS的搭接类型。

  前慢后快时,前面的人尽可能走远些,后面的人估计差不多了才开始走,越走距离是越来越小,最理想的状态是,当前面的人走到终点时,还与后面对人距离100m.受以来是FTF的搭接类型。

  不论是STS还是FTF,这100m都是“速度快”的人所走的路,所以,工作面的长度应该除以“快的速度”换算成时间。

  背景资料(04考点)

  某施工单位,承包了一条21.7km的二级公路,路面面层为沥青混凝土,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

其中K22+300~K22+700路段,地面横坡陡于1:

5,填方平均高度为12m左右。

施工单位填筑前,对地基原状土进行了检测,土的强度符合要求,然后对地基进行了压实处理。

由于前后路段开挖后,可调运利用的填料主要是石方,为节约用地,降低建设成本,在请示建设单位后,施工单位将填土路基变更为填石路基,边坡为1:

1.5.为了加快施工进度,采用了倾填的方式进行施工,在路床底面下1.0m范围内改为分层填筑并压实。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对石方路基进行了质量检验。

路堤填筑完毕后不久,该路段出现了部分边坡坍塌。

经处理后,该项目通过验收,评定为合格工程。

  问题:

  1.施工单位对石方路基的质量检验,应该实测哪些项目指标?

  参考答案:

  1、压实度、纵断高程、中线偏位、宽度、平整度、横坡、边坡坡度和边坡平顺度。

  背景资料(04考点)

  某高速公路项目,路面面层为沥青混凝土,基层为级配碎石,项目经理部决心精心组织、科学施工,搞好现场技术质量管理,做了包括如下环节的工作:

  --项目经理部由总工程师组织进行了技术交底;

  --为真正落实公司的现场技术管理制度制定了执行细则,其中,为避免放样偏位,特别强调了落实测量双检制;

  --将以下a)、b)、c)三项作为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质量控制关键点:

  a)基层强度、平整度、高程的检查与控制

  b)沥青材料的检查与试验

  c)集料的级配、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试验

  --铺筑了沥青混凝土试验段;

  --在底面层施工前,进行了测量放样和基层清扫;

  --加强质量检查控制,如开工前检查、工序检查和工序交接检查等。

  问题:

  1.对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还应设置哪些质量控制关键点?

  2.铺筑沥青混凝土试验段的目的是什么?

  3.底面层施工前,除测量放样和清扫基层外,还要进行什么重要工序?

  4.请列出其他现场质量检查控制手段。

  参考答案:

  1、质量控制关键点:

  1)路面施工机械设备配置与组合

  2)沥青砼的运输与摊铺温度控制

  3)沥青砼摊铺厚度控制和摊铺中的离析控制

  4)沥青砼的碾压与接缝控制

  2、确定松铺系数、施工工艺、机械配备、人员组织、压实遍数,并检查压实度、沥青含量、矿料级配、沥青混合料马歇尔各项技术指标。

  3、还有准备下承层。

  4、隐蔽工程检查;停工后复工前检查;分项、分部工程完工后的检查;成品、材料、机械设备等的检查;巡视检查。

  背景资料(07考点)

  某高速公路M合同段(K17+300~K27+300),主要为路基土石方工程,本地区岩层构成为泥岩、砂岩互层,抗压强度20Mpa左右,地表土覆盖层较薄。

在招标文件中,工程量清单列有挖方2400000M3(土石比例为6:

4),填方2490000M3,填方路段填料由挖方路段调运,考虑到部分工程量无法准确确定,因此采用单价合同,由监理工程师与承包人共同计量,土石开挖综合单价为16元/M3.施工过程部分事件摘要如下:

  事件1:

施工单位开挖路基后,发现挖方土石比例与设计文件出入较大,施工单位以书面形式提出设计变更,后经业主、监理、设计与施工单位现场勘察、洽商,设计单位将土石比例高速为3.4:

6.6,变更后的土石方开挖综合单价调整为19元/M3.经测算,变更后的项目总价未超过初步设计批准的概算。

  事件2:

在填筑路堤时,施工单位采用土石混合分层铺筑,局部路段因地形复杂而采用竖向填筑法施工,并用平地机整平每一层,最大层厚40cm,填至接近路床底面标高时,改用土方填筑。

  事件3:

该路堤施工中,严格质量检验,实测了压实度、弯沉值、纵断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边坡。

  问题:

  1、指出事件3中路堤质量检验实测项目哪个不正确?

还需补充哪个实测项目?

  2、针对该路段选择的填料,在填筑时,对石块的最大料径应有何要求?

  参考答案:

  1.不应该实测弯沉法。

(2分)还应实测平整度、边坡坡度和边坡平顺度。

(2分)

  2.土石混合料中石料强度大于20Mpa时,石块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的2/3,超过的石料应清除或打碎。

(2分)

  背景材料:

  某高速公路的监控系统设备已运抵施工现场,等待检测后进行安装调试。

  问题:

  

(1)说明监控系统的主要检测项目

  

(2)视频监视系统的主要设备包括哪些设备?

  答案:

1、对供配电、照明系统主要检测的项目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设备及材料的质量和规格的检测。

  2)设备的性能、功能的检测

  3)监控子系统检测

  4)监控系统检测

  

(2)主要指单体设备,如摄像机、数字图像叠加器、视频切换控制矩阵、数字录像设备等。

  背景材料

  1997年10月7日,某市某桥梁工程在拆除引桥支架施工过程中,发生一起高处坠落事故,造成一人死亡。

事故发生经过如下:

某市大桥在主体工程基本完成以后,开始进行南引桥下部板梁支架的拆除工作。

1997年10月7日下午3时,该项目部领导安排部分作业人员进行拆除作业。

杨某(木工)被安排上支架拆除万能杆件,杨某在用割枪割断连接弦杆的钢筋后,就用左手往下推被割断的一根弦杆(弦杆长1.7m,重80kg),弦杆在下落的过程中,其上端的焊刺将杨某的左手套挂住(帆布手套),杨某被下坠的弦杆拉扯着从18m的高处坠落,头部着地,当即死亡。

  2.问题

  从技术和管理方面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

  参考答案:

(1)事故原因分析如下:

  1)技术方面

  ①进行高处拆除作业前,没有编制支架拆除方案,也未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加之人员少,就安排从未进行过拆除作业的木工冒险爬上支架进行拆除工作,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②作业人员杨某安全意识淡薄,对进行高处拆除作业的自我安全防护漠然置之,不系安全带就爬上支架,擅自用割枪割断连接钢筋后图省事用手往下推扔弦杆,被挂坠地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2)管理方面:

  ①进行高处拆除作业,必须有人监护,但施工现场却无人进行检查和监护工作,对违章作业无人制止,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②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混乱,“三违”现象严重,隐患得不到及时整改。

  ③对作业人员未进行培训和教育,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盲目蛮干,管理失控。

  背景资料(08二级考点)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山区二级公路4.5km的路基路面施工任务。

合同段有一段长450m的两车道隧道和一座长20m的简支梁桥。

隧道位于软弱围岩地段,桥梁采用重力式u型桥台,整个合同段均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在隧道施工方案中有如下要求:

  

(1)在隧道施工期间,由专职安全员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隧道施工安全生产全面负责:

  

(2)隧道的钻爆作业,必须由具有经过专业培训且持有钻孔操作合格证的专业人员作业;

  (3)在隧道施工中,坚持“长进尺、强爆破、早喷锚、勤量测”的原则;

  (4)采用干式凿岩机凿岩。

  桥台基础采用明挖基础,开挖深度为2.5m,地下水位位于基底以下,土质为黏性土,为了方便开挖出的土方回填原处,民工队在开挖后的基坑南边距坑顶边缘lm内堆土(堆土高度1.0m),在北边基坑顶边缘1.0~3.0范围内堆土(堆土高度2.0m)。

  由于天气炎热,为防止太阳辐射,民工戴草帽在坑内作业。

  为了满足施工需要,招聘了一批工人。

在进行体检时,发现:

2人患有轻度脂肪肝、2人患有皮肤病、3人患有乙肝、1人患有心脏病、1人患有高血压。

  问题:

  1.指出隧道施工方案中存在的错误,并予以改正.

  2.背景中的桥梁基础施工宜采用哪种排水方法排除基坑内的积水?

说明理由.

  3.指出并改正基坑施工过程中民工队的错误作法.背景中的桥台基础开挖是否属于高处作业?

说明理由.

  4.在招聘的工人中,患哪些病的人不宜从事沥青作业?

患哪些病的人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你的答案:

  参考答案:

1、施工方案中第1条错误,应改为:

项目经理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第3条错误,应改为:

在隧道施工中,坚持“短进尺、弱爆破、早喷锚、勤量测”的原则;

  第4条错误,应改为:

采用湿式凿岩机凿岩

  2、采用集水坑排水法。

因为背景资料中土质为黏性土,该方法除严重流砂外,一般情况下均可使用。

  3、

(1)民工队在开挖后的基坑南边距坑顶边缘lm内堆土(堆土高度1.0m),在北边基坑顶边缘1.0~3.0范围内堆土(堆土高度2.0m)错误,应改为:

在开挖后的基坑南边距坑顶边缘lm内不许堆土或堆放物料;在北边基坑顶边缘1.0~3.0范围内堆土高度不得超过1.5m.

  民工戴草帽在坑内作业错误,应戴安全帽;

  背景中的桥台基础开挖属于高处作业,因为开挖深度超过2m.

  4、患皮肤病的人不宜从事沥青作业;患高血压、心脏病的人不宜从事高处作业。

  背景资料(09二级考点)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南方一座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施工,隧道穿越的地层有:

石灰岩、页岩、泥灰岩,局部夹有煤层,该隧道穿越一向斜构造。

隧道进出口围岩为V级,洞内Ⅲ级和Ⅳ级呈间隔分布,局部为V级。

其中左线隧道进口桩号为K15+27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隧道出口桩号为K16+05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

  施工单位结合该隧道的特点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其中:

  

(1)采用新奥法施工,尤其是在围岩软弱地段,按照“短进尺,弱爆破,紧封闭”的原则稳步推进。

  

(2)为防止地表水危及隧道施工安全,进洞50m左右后,开始做洞口工程,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拟定为10m.

  (3)若遇不良地质情况,必须进行超前地质预报,以便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问题:

  1.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第一条中,还应补充哪些基本原则?

  2.改正施工组织设计中第二条的错误做法。

  3.本隧道可能遇到的不良地质情况及危害有哪些?

  你的答案:

  参考答案:

1、应补充“早喷锚、勤量测”。

  2、1)“进洞50m左右后,开始做洞口工程”错误,应改为:

掘进前首先做好洞口工程。

2)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拟定为10m错误,应改为:

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一般不得超过4m.

  3、可能遇到的不良地质情况及危害有溶洞、涌水和瓦斯。

  背景资料(09考点)

  某高速公路全长120km,设计行车速度l00km/h,双向四车道。

其中有一座分离式隧道,隧道左线起讫桩号为ZK2+815~ZK3+880。

全长1065m;右线起讫桩号为YK2+840~YK3+750,全长910m.隧道最大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