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各章节重点整理后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047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美术史各章节重点整理后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国美术史各章节重点整理后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国美术史各章节重点整理后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国美术史各章节重点整理后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国美术史各章节重点整理后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中国美术史各章节重点整理后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中国美术史各章节重点整理后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中国美术史各章节重点整理后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中国美术史各章节重点整理后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中国美术史各章节重点整理后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中国美术史各章节重点整理后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中国美术史各章节重点整理后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中国美术史各章节重点整理后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中国美术史各章节重点整理后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中国美术史各章节重点整理后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中国美术史各章节重点整理后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中国美术史各章节重点整理后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中国美术史各章节重点整理后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中国美术史各章节重点整理后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中国美术史各章节重点整理后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美术史各章节重点整理后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国美术史各章节重点整理后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美术史各章节重点整理后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美术史各章节重点整理后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小小水盆成了平静的池塘,池边欢乐的人群映在池水之上,舞蹈的韵味让人心醉。

6.简述原始时代雕塑的主要内容和代表性作品的艺术特点

原始时代的雕塑作品所表现的题材内容,除了与人类的物质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动物形象外,就是人们所崇敬或喜爱的氏族成员形象,体现着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形体、面貌、力量的初步认识和艺术的再现能力。

河南密县莪沟北岗遗址、半坡遗址稚拙粗放

陕西华县柳枝镇稚气娇媚、甘肃秦安大地湾

 

7.我国有哪些主要的原始岩画,其表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原始岩画被称为古代先民们记录在石头上形象的史书。

主要的原始岩画:

内蒙阴山岩画、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广西花山崖岩画、云南沧源岩画、四川珙县岩画、新疆天山岩画等。

在这些古拙、简朴的画面上,记录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宗教信仰,留下了作者按照自己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创作的独特的图像,其中不乏原始审美观念和奇异的想象力。

第二章奴隶制时代的美术

1.奴隶制时代青铜器有哪几种主要类型?

青铜“礼器”的用途及艺术精神是什么?

主要类型:

武器和工具;

乐器;

生活用品。

青铜“礼器”在各种礼仪场合用,主要在祭祀活动中使用。

青铜礼器在祭祀活动中成为连接凡界和天神的媒介。

青铜礼器使用数量的多寡和规模的大小,就是奴隶主等级与地位的标志。

三代青铜器的“礼器”性质,决定了它的特殊地位和艺术精神,决定了它把人鬼神化,把人置于鬼怪威严之下,极端地贬低人性的基础上高扬“神性”。

青铜艺术的特殊风格——“狞历美”。

2.青铜纹样的种类及装饰手法?

何为饕餮纹?

青铜纹样有饕餮、夔龙、夔凤纹样和云纹、雷纹、乳钉纹最多,蝉纹次之,此外,还有蚕纹、鱼纹、象纹等。

装饰手法:

纹样的造型、结构是与铸造工艺密切结合的;

适应器物的形体构造特点,划分为若干不同的装饰面或装饰周区。

所谓饕餮纹也称兽面纹,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者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

3.青铜艺术大致可分为几个时期?

各期有何艺术特色和重要的代表作品?

4.

时期

艺术特色

代表作品

初期(相当于殷商前期,滥觞期)

器型幼稚而古朴,简率而凝重,尚未脱离原始的风味

1972,河南偃师二里头,青铜爵,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容器;

1974,郑州《兽面乳钉纹方鼎》,湖北黄陂盘龙城《兽面纹鼎》,最具代表性

盛期(大致为商后期至西周初期,最具价值)

是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青铜艺术的成熟期,鲜明地体现出“礼器”的性质,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政治宗教意义,造型特别庄严、典重、古朴,绝无轻率之倾向。

纹饰层次分明,强烈夺目,给人以狰狞,神秘之感,具有震颤人心的精神力度。

《司母戊大方鼎》、《人面》(迄今所见青铜器中颇具特色的一件,实用与审美的统一)

转折期(大致为西周晚期到春秋)

形制较前期简便,纹饰自由朴素,典雅和谐

《颂壶》、《毛公鼎》

衰落期(大致为春秋晚期至战国始)

呈现出世俗化的精巧的气象,器制轻便适用而多样,质薄形巧,花纹多,全身施饰

《立鹤方壶》、《龙纹扁形园壶》

5.三代绘画在表现的内容和形式上有何主要特色?

奴隶社会阶段的绘画与当时的宗教、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

绘画内容从表现鬼怪神兽,大力宣扬“天命观”到宣扬“治乱、善恶”带有人物情节绘画的出现,都是艺术作为“礼治”、“教化”的工具,这表明早期中国绘画对“成教化,助人伦”功能重视的特点。

就表现形式来看,线是塑造形象,构成画面节奏韵律的主要媒介,同时表明,中国绘画以线造型的特点在中国早期社会已经形成。

第三章战国秦汉美术

1.简述封建制形成初期美术发展的概括。

战国:

以老庄和儒家美学思想为主体的先秦美学显示了中国古典美学的早熟性和其他系列不同于西方美学思想的特点,埋下了以后美学和艺术思想发展的因子。

纷繁的现实社会,人的现实生活和梦幻与理想都成为艺术表现的主题,写实手法逐渐占据上风。

绘画和雕塑这两种造型艺术的主要形式都开始脱离工艺装饰的地位,各自以独立的美术形式发挥功能。

青铜工艺不仅出现镂刻、金银错、镶嵌和先腊法等技术,而且青铜纹饰也趋于写实。

秦朝:

秦代的艺术有帝家风度:

在秦代,艺术多被用来宣扬政治统一的工具、骊山阿房宫和秦陵兵马俑,都是宣扬统一威力的艺术佳作。

秦代的工艺美术体现出“铺锦列秀,雕绩满眼”的美学风格。

汉代:

汉代的美术,其主要功能是要充分体现“上者不美不饰,不足以一民”的思想,或发挥“恶以戒世,善以示后”的教化作用;

汉代的工艺美术显示出蓬勃的生动。

美术家队伍出现了不同层次,但民间画工仍是艺术创作的主要力量,大量的墓室壁画,建筑壁画,画像石(砖)都出自他们的手,宫廷画工是随统治者重视艺术的宣教作用和奢侈生活的需要而出现的。

2.《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的主题是什么?

有何艺术特色?

主题

人物龙凤帛画

表现这一贵妇祈祷飞腾的龙凤引导她的灵魂登天升仙。

此画主要采用黑线勾描的表现手法,线条运转有节奏韵律感,用色单纯。

黑白快的对比,点、线、面的结合,使形象有一定的重量感而生意盎然。

人物御龙帛画

驾驭飞龙“升天”,画中虚幻的灵魂借助于死者生前的血肉之躯来体现,观众感受到的是现实人物的形貌仪容,呈现的是一个不死的楚国大夫。

以单线勾描,设色平涂,兼施渲染,画中人物加彩,而龙、鹤及华盖基本上用白描。

线型属“高古游丝描”,用笔因物象的形体、质地和运动而有粗细,刚柔等多种变化。

3.战国时期青铜器纹饰的主要内容和艺术形式有何新特点?

主要内容:

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复杂的情节场面、政治、历史,英雄业绩。

艺术形式:

构图上基本上都是采取横式构图,不受透视的限制,以连续的手法把宏大的场面,不同的时空的情节表现出来。

在当时观察、表现能力和镶嵌技术的限制下,利用“剪影”式的构图和形象处理方法,给人以简练浑厚古朴的艺术感受。

4.西汉马王堆“T”形帛画有何艺术特色?

此画体现了西汉时期塑造形象和肖像画水平。

它通过具有装饰意味的龙及动物把画面分成天、地、人的三部分,各部分间有着有机的联系,显得和谐而有变化。

以墓主人为中心的写实部分居中,四周描绘衬托幻想的境界。

有装饰的效果,又有写实的表现。

画面中的仙人、侍者、游龙、飞兽等的刻画无不细致生动,充满了奇异的想象。

其中最突出地也是作者着力描绘的是女墓主人的形象。

他肥硕而高大的身躯,华丽的服饰及拄杖而立的神态,表现出她的身份和精神特征。

此画在表现技法用线均匀有力,飞游腾跃,设色以石色为主,厚重沉稳,绚丽鲜明而又协调。

5.为什么汉代墓室艺术极为兴盛?

墓室绘画表现的主要题材内容是什么?

原因:

除了经济的发达外,更主要的是和当时社会上盛兴的厚葬风气有关。

厚葬作为一种社会风气的兴起是汉武帝当政以后。

汉武帝时代由推崇黄老思想而转变为“独尊儒术”。

所谓独尊儒术,主要是尊崇儒家的道德伦理观念,提倡“行孝”,“行孝”的主要形式是“厚葬”。

墓室艺术正是厚葬风气中运用而生。

主要题材内容:

1,原始神话、神仙世界——超时空的图式;

2.历史故事、古圣先贤——时间上的回顾;

3.世俗生活和自然环境的描绘——空间上的展开。

6.简述重要的汉墓室壁画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

在不事细节的夸张姿态和大型动作中,在以粗轮廓的整体形象的飞扬流动中,表现出力量、运动、速度以及由之形成的气势的美;

形象的笨拙古老,姿态不合常情,长短不和比例,直角、方形又是那样突出,缺乏柔和,这一切构成了汉代艺术特有的古典美。

“气势”和“古拙”是这一时期艺术的基本特征和美学风格。

它体现了基于封建社会上升时期大一统帝国国力强盛和民族自尊心之上的生气勃勃的时代精神,它标志着中国艺术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趣味世界和伟大的传统。

7.代表性地区画像石(砖)表现的内容及技法特色。

内容

技法特色

山东

(古朴深厚)

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宣扬儒家教义为主

多采用剔地凸像的“薄肉雕”,以阴线表示面部和衣纹,人物形象多为正侧面角度,只见大略外形,具有剪纸般的装饰效果

南阳

(泼辣豪放)

除了历史故事之外,多取材于墓主人生前豪华生活场面,奇禽异兽和神话传说以及天文星象等。

除阴刻线和平底浅浮雕之外,最有特色的是斜横纹衬底浅浮雕。

办法是剔地并施以横斜衬纹,使主题凸出,再用简练的阴线条,刻画出形象的细部。

四川

(清新明朗)

绝大多数都是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

阴线刻画,以浅浮雕结合凸线阳纹表现

8.略谈秦陵兵马俑的艺术风格。

为了体现秦王朝无坚不摧的军事力量和严整的军容,使那帝国江山万代的梦想永不破灭,兵马俑的塑造手法是非常写实的,将士、战马和真人、真马相当,服饰、装束都很逼真。

容貌神情各不相同。

从头部基本形上分,有“由”、“国”、“风”等字型的区别,从五官上分,有眼、眉、须、胡、嘴等各不相同的塑造。

军吏形象威武刚强,指挥若定,普通士兵勇敢机智、坚忍不拔,都展示出发自内心的信心。

不同的容貌神情又是统一在全军威武雄壮的气势之中,无数直立静止的重复,给人以整齐一律之感,构成了秦俑丰富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之中有统一的美学特点。

9.请你谈对霍去病墓石雕的认识

汉代石雕中最具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的应首推霍去病墓前石雕,它是西汉纪念碑群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典范,是雕塑艺术在塑造形象方面打破旧的程式,取得进一步发展的里程式。

艺术家以英雄的乘骑和各种野兽以及英雄威名远震的祁连山来象征英雄的业绩和体现战斗在边陲的英雄所处的特定的地理环境。

这批石雕之所以具有巨大的感染力,除了作者环绕所纪念的英雄及其业绩,进行课轻巧的设计与创作外,还在于它体现了汉代艺术特有的古拙美。

雕刻手法采用“因材施雕”,即在无数的自然石料中选择,因石得形,顺势雕凿,在顽石中掘出活跃的生命。

刀法简洁洗练,造型朴拙粗放。

在整体的团块结构中,采用浮雕的线刻表现细部,圆浑中露出明确的转折,给人的感觉不浮华、不繁琐、也不矫揉造作,浑朴深沉的思想,勃发豪放的精神蕴藉于单纯而自然地外部形式中,造成了艺术内在的惊心动魄的气势感和运动感。

(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

10.汉代绘画有哪些主要艺术特征

1.构图多采用平列式,填充式手法,构图饱满完整,章法布局既有变化而又紧密统一;

2.所描绘的形象无不具有活泼的生命力,即注重传神,达到形神兼备(以身体的姿态传情,注重大的动势刻画)

3.具有强烈的运动感;

4.用流动的线条和块面的结合塑造形象构成画面;

5.设色鲜明,强烈而又沉着和谐。

11.战国秦汉时期有哪些重要的雕塑和铜雕作品?

雕塑:

秦陵兵马俑、霍去病墓前石雕

铜雕:

《长信宫灯》、《铜奔马(马踏飞燕)》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

1.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发展的新特点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独尊儒术的局面有所改变,汉时就传达室入我国的佛教有了较大的发展,魏正始以后,士族文人大多崇尚老庄,追求纵欲放达的生活超然物外的精神,清谈‘玄理’之风弥漫。

2.魏晋时期在审美风俗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从美学的角度看,自卫协之后一段时间内,绘画从汉代古拙、雄壮、阳刚之美转化为巧密、婉约、阴柔之美,这正是时代精神、人们审美心理和审美态度转化的外化形态。

(曹不兴:

最早以佛画知名的画家,其所画佛像被称为‘曹家样’其特点在于‘画衣纹稠叠’胡有‘曹衣出水’之说,其用线缜密、细柔和衣纹的秩序与汉画简朴、遒劲、飞扬流动的线条是有所区别的。

卫协:

巧密与粗思)

3.略谈顾恺之在艺术理论和实践上的成就。

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继承发展了卫协精思巧密的艺术风格,把中国绘画的生要手段线描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其在艺术上最大的成就在于塑造人物不单纯满足外表的肖似和姿态动作的生动、自然,而是提出了塑造人物形象的最高新要求:

传神写照,并加以实践。

在他看来,只要抓住眼神的刻画、四肢形体的准确与否对‘传神’并无紧要,同时还注意如外貌、生理特征、人物环境、人与人之间的组合关系等对表现人物性格和神情的特征,‘形具而神生’传神必须先写形,写形是手段,传神是目的。

在绘画过程中,艺术家(审美主体)必须通过客体的外在形体的描写而把握其内在的精神实质,做到‘神仪在心’才能塑造出高于外在形体美的内在精神美的神象,才能达到传神的目的。

(‘迁想’:

指画家艺术构思过程中的想像活动把主观情思‘迁入’客对对象之中,掌握对象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牲以及与外形的关系,取得世态感受。

‘妙得’:

为迁想的结果,即通过艺术家的情感活动、审美观照使客观之神与主观之神融合为‘传神’的完美的艺术形象。

他还认为具有生命力和思想感情,处于变化运动中的对象为画家在形神的掌握上增加了难度,同时也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的余地,因而易使画家‘迁想妙得‘,此理论是对包括了人物、山水、动物在内的绘画审美活动和艺术构思特点的最早概括,成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审美原则,也是指导其自身艺术实践的准则。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4.“六法论”的内容及意义是什么?

内容:

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形、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意义:

基本奠定了中国绘画正确的美学原则和独特的表现法则

5.试谈山水画兴起的原因。

1.审美意识地发展,绘画题材的扩大,使山水成为画家们表现的对象;

2.江南秀丽的山川,激发了艺术家山水画创作的热情;

3.玄学的兴起,是山水画形成的最根本的原因。

6.中国早期佛教美术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我国有哪些主要的石窟?

佛教自西汉末传入我国,三国两晋南北朝兴盛起来其原因有:

第一,社会动荡不安,长期的战乱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为佛教流行提供了土壤,人民容易接受宗教信仰。

第二,佛教本身有很大的欺骗性,佛教所宣传的“秉死、轮回”、“因果报应”的思想,把人们从眼前的苦难现实转移到无法验证的来世幸福上,很容易欺骗和麻痹广大劳动人民。

第三,统治阶级的提倡。

7.简述莫高窟早期壁画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何为本生故事?

莫高窟壁画据不同性质大体可分为:

1)佛像画,是以佛为主题的说法图,供人们供养礼拜的形象;

2)民族传统神话题材,如西王母、女娲、伏羲等;

3)装饰图案;

4)故事画a.佛传故事b因缘故事c本生故事。

本生故事是豆画中最主要的内容,是指释迦前生包括他做王子以前若干世的故事,其故事内容多是早就在民间流传的美丽寓言和传说。

8.简述我国早期佛教雕塑风格的演变。

大致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以北魏时代的云冈石窟造像为代表,佛和菩萨的神态庄严而祥和、超然二静穆。

佛的衣服既有入毛质厚衣料凸起的的衣纹式样,也有薄衣贴体的细密平行衣纹线条。

第二阶段以洛阳龙门的宾阳洞造像为代表,面向清秀、眉目开朗,褒衣博带,身材飘逸的造像。

第三阶段以北齐石刻造像为代表。

佛像的身体较为膨胀,外以找着饱满的身躯,佛像的衣着不再显得自由松懈,逐渐变成圆筒式造型,注意表现佛像的立体感。

第五章隋唐美术

1.唐代绘画在哪些方面有新的发展?

1.人物画和道释壁画继先代之长而加以发扬;

2.山水画在晋以来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开始划分青绿山水和水墨、疏体和密体);

3.花鸟画脱颖而出,继山水画之后以独立的姿态登上画坛,开花鸟画兴旺之先河;

4.石窟陵墓壁画到初唐、盛唐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呈现了崭新气象,蔚然画坛奇观。

5.唐代的绘画实践现实了唐代美学的实绩。

唐代的画论,画史著作则显示了唐代美学理论的深度。

2.简述阎立本人物画的表现内容和艺术特点。

阎立本一直追随唐太宗李世民,他的绘画创作密切适应着唐初巩固政权的需要,成为初唐政治事业的颂歌(描绘重大历史题材:

《步辇图》、《职贡图》)。

他的艺术继承并发展了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所奠定的“以线描画”、“以形写神”的美学基础。

他用线劲坚实,工笔重设色,用笔沉着清俊,在人物形象塑造,精神刻画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3.试谈吴道子的艺术成就。

何为“吴带当风”?

吴道子创造了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物象的份量感和立体感,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固有“吴带当风”之称。

吴道子的画以线条为主,略加渲染来协助线,使形象有立体感。

在张僧繇的基础上,肯定和发扬了民族传统中具有特色和优秀的部分,而又适当地吸收外来的营养,是线条和色彩相互映衬。

到此,崭新的民族化的宗教画,以致整个人物画,已经完全成熟。

4.张萱和周昉在侍女人物画的内容和形式方面有何异同?

各自有何代表作?

张萱多描绘盛唐贵族妇女的欢乐情趣。

他画贵族妇女“以朱色晕染耳根”,描写环境“为花蹊竹榭点缀皆极妍巧”。

代表作:

《国夫人游春图》、《武后行从图》

周昉多描绘妇女在封建束缚下精神上的苦闷和空虚。

他的“绮罗人物”在张萱晕染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所画仕女具有“衣纹劲简,色彩柔丽”,“以丰厚为体”的特点。

《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

5.展子虔《游春图》有何艺术特色?

(唐画之祖)山的描绘以单线勾勒,填以青绿,山脚用泥金,金碧富丽;

近处的树勾出树干,作上叉如鹿角的树枝,松身不画鳞,直接以赭石填染,松枝不画细针,只有石绿沉点;

人物用笔点成后,加重色于上,勾线分出衣折。

全面树木排列尚少穿插变化。

这些都表现了山水画从南北朝到唐代的过渡情况。

6.李思训父子在山水画方面有何贡献?

李思训继承并发展可展子虔的画法,用笔工致严整,傅色浓烈沉稳,画面格局宏伟,堂皇华丽,装饰性强,确立了山水画“青绿金碧”一派的风格面貌。

李昭道:

首创海景山水;

李思训:

“北宗”,青绿山水画派之祖

7.略谈王维山水画的艺术特色?

(“南宗”之祖)最重要的特色是诗和画的有机结合,创造了诗情画意的境界。

王维笃行佛学神理,首创了中国山水画中优美独特的“禅境”表现。

他的画一变钩为渲淡渐近自然,意境幽深接近天趣,在山水画,山水诗中,真正实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天人和一”的审美境界。

8.“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含义是什么?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师造化”不是单纯模仿自然,必须同时“得心源”,即有所思,有所寄意;

反之,“得心源”也不凭空而得,一味以意为之,而是建立在“师造化”的基础上,二者协调,便会产生好的作品。

9.简述唐代花鸟画发展的基本概况。

1.花鸟形象作为绘画体裁形式出现;

2.与当时的宫殿、屋宇、陵墓及寺观壁画的装饰需要有关

3.在表现技法上多位工笔重彩,勾线精细,设色浓妍,在造型上严谨写实,重形与神的刻画。

布局多取个体形象,即所谓的“折枝花”的形式,总的给人以精细,巧丽的美感。

为后世的花鸟画,特别是院体(或宫廷)花鸟画建构了基本的模式。

10.唐代有哪些画马画牛名家及代表作?

曹霸

韩干:

《牧马图》、《照夜白图》

韩滉:

《五牛图》

11.唐代佛教壁画从内容和形式有什么新的变化?

外来艺术民俗化,宗教艺术世俗化:

魏隋时代的本生故事和说法图大大减少,代之以“经变”故事愈来愈多的“供养人”形象。

欢快明亮的气氛,代替了阴森沉郁的情调;

喜乐升平的极乐世界,代替了阴森血腥的场面,还穿差了许多生活现象的场景。

12.唐代有哪些著名的佛教雕塑和陵墓雕塑?

洛阳龙门石窟卢舍那佛坐像

山西天龙山石窟

唐太宗的“昭陵六骏”浮雕

第六章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1.简述五代两宋绘画发展的基本概况

山水画方面,画家们师法大自然,根据不同地区的山川状貌、气候特点,创造了多种风格的山水画,并发展了水墨山水画的特殊表现形式——、擦、点、染的技巧。

花鸟画方面,彻底摆脱了唐代作为装饰艺术的要求,写实风格大大加强,形成了以徐熙和黄荃为主的两大画派。

五代的宗教画相应地衰落了。

人物画承唐遗风,细润清雅的格调占上风。

描写贵族生活的人物画,通过真实的形象和生动的情节,能深刻地揭示社会本质,代表了五代人物画的新水平和时代风格。

“院体画”是北宋绘画的主流。

水墨写意的人物画,在技法和理论上都初具规模,为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丰富了传统绘画的民族特色。

描写城市生活的风俗画大量涌现。

“山花烂漫,风盛神衰”

2.何为“徐黄异体”

徐、黄异体,实则为两种美学风格。

徐熙和黄荃的花鸟画艺术风格迥异,相映生辉:

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黄荃

徐熙

师承关系

师承“正统派”

师法自然和体验生活

题材

宫廷的珍禽瑞鸟、名花奇石

自然中的禽鸟、花竹草虫、蔬果

表现技法

妙在赋色,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谓之写生

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隐映也

格调

追求形象的真实与画面的生趣

追求生动活泼的笔墨趣味和朴实淡雅的格调

3.五代南北山水画派在构图和表现技法上各有什么特点?

北派全景式高远布局,并且以叫硬朗的细碎多变皴法来表现北方山水的大气磅礴和巍峨耸立。

南派多用散景式平远构图,表现南方山水的水汽朦胧和暮霭迷茫,多用松散而苍润繁复的披麻皴来表现。

4.简述《韩熙载夜宴图》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韩熙载夜宴图》是一幅描写当时的现实生活,反映真人真事,能揭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具有深刻主题思想和较高艺术性的作品。

描绘了韩熙载与宾客门生的夜宴活动。

在艺术处理上,作者采取了传统的构图方式,打破时间概念,把不同时间中进行的活动组织在同一画面上,而每一段又以屏风隔开使其具有独立性,但全画组织连贯流畅。

5.简述宋代画院的性质及考试、等级制度。

宋代画院是一种完整的制度,既是创作机构,也是培养人才的任务。

宋代画院按职位设画学正、艺学、侍诏、袛候、供奉及画学生等名目。

画家大多数通过考试录取。

后来,赵认为考试而来的画家,有的尚不合自己的胃口,于是决定自己亲手培养,因而设立了“画学”专业。

学生成分按其家庭出身分为“士流”和“杂流”,并有不同的待遇,士流可以做别的行政官,杂流则不能。

画院在艺术上的取士标准是:

以不仿前人,而物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笔韵高洁为工;

夫以画学之取人,取其意思超拔为上。

6.你怎么评价北宋院体花鸟画风格。

北宋院体花鸟画风格特征是精深完备,“高洁为工”。

北宋院体花鸟画风格“萎靡柔媚之处当舍,周密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