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降低10KV配电线路跳闸次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09810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QC降低10KV配电线路跳闸次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QC降低10KV配电线路跳闸次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QC降低10KV配电线路跳闸次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QC降低10KV配电线路跳闸次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QC降低10KV配电线路跳闸次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QC降低10KV配电线路跳闸次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QC降低10KV配电线路跳闸次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QC降低10KV配电线路跳闸次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QC降低10KV配电线路跳闸次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QC降低10KV配电线路跳闸次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QC降低10KV配电线路跳闸次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QC降低10KV配电线路跳闸次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QC降低10KV配电线路跳闸次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QC降低10KV配电线路跳闸次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QC降低10KV配电线路跳闸次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QC降低10KV配电线路跳闸次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QC降低10KV配电线路跳闸次数.docx

《QC降低10KV配电线路跳闸次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C降低10KV配电线路跳闸次数.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QC降低10KV配电线路跳闸次数.docx

QC降低10KV配电线路跳闸次数

降低10KV配电线路的跳闸次数

-----崔坝供电所QC小组

1小组情况

 

项目分工

姓名

性别

年龄

文化程度

职务工种

原创

侯继武

27

本科

副所长

组长

成员

贺德发

48

初中

技术专责

 

 

10KV配网是供电企业生产销售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安全经济运行直接关系到用户和供电企业的切身利益。

10KV配电线路异常跳闸反应出设备不健康的运行状况。

10KV配电线路频繁的跳闸既影响到用户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又加大了巡线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加了供电企业的人工成本,降低了供电企业的供电可靠性,从而影响到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指标的完成。

2010年初公司给崔坝供电所下达的10KV配电线路年度跳闸控制目标为15次,截止2010年底,全所10KV配电线路累计跳闸14次,虽然较好的完成了全年的控制目标,但统计数据显示在供电所管辖的5条10KV配电线路中,仅崔坝供电所所管辖的崔108斑竹园、崔109公龙线2条10KV配电线路全年累计跳闸次数高达10次,占到整个全所2010年累计跳闸次数的71.43%。

本小组决定把这2条10KV配电线路作为“目标线路”,把“降低目标线路的跳闸次数”作为今年QC活动的课题。

本小组以《2010年崔坝供电所10KV线路跳闸报表》为统计依据,得出统计图表如下。

由表3-1和图3-3可见,2010年目标线路2跳闸次数占到全所10KV线路跳闸次数的比率高达71.43%,是影响我所10KV线路跳闸指标的重要因素。

表3-12010年目标线路跳闸次数统计表

图3-22010年目标线路跳闸次数与全所跳闸次数对照图

表3-32010年目标线路跳闸原因及保护动作统计表

图3-42010年目标线路跳闸原因及保护动作分析图

图3-52010年目标线路跳闸原因排列图

由表3-3、图3-4和图3-5可见,影响目标线路跳闸次数多的最大因素是雷击、树障和台区故障。

三、活动目标

本次QC活动目标:

把目标线路的跳闸次数从2010年累计10次下降到2011累计4次(图3-1)。

图4-1QC活动目标图

制定目标的依据:

2010年供电公司按9次/百公里﹒年的计算标准,计划将目标线路总跳闸次数控制为14次/年(表4-1)。

但2010年目标线路累计跳闸已达到10次,为了完成2011全年的指标值,预计2011年可将目标线路的跳闸次数控制在4次/年,从而将百公里﹒年的跳闸次数降至4次,达到并优于公司的考核标准。

序号

线路名称

线路长度

(KM)

2010年度计划

跳闸控制次数

1

公龙线

35.668

4

2

中村线

34.145

3

3

斑竹园线

37.017

4

4

姚湾河线

18.204

2

小计

125.034

14

表3-12007年**供电公司10KV配电线路跳闸控制次数分解表(部分)

四、要因分析

 

图5-1引发目标线路跳闸次数多的因果关系图

为了尽快的查找到目标线路跳闸次数居高不下的原因,QC活动小组在生产副总的大力支持下,发动机关部室和供电所人员,于2011年6月下旬,对目标线路进行了一次为期5天的全面巡查。

根据巡查情况绘制因果关系图如上(图5-1)

通过到气象局查阅资料汇制出**市雷区分布示意图如下(图4-2),目标线路的地理位置刚好为于雷区。

图4-2**市雷区分布示意图

全体组员对各末端原因进行集中讨论和分析,一致通过以下几个末端原因为要因。

1.雷区、龙卷风多发区

2.10KV线路设计缺陷

3.避雷器和接地装置不规范

4.熔断器不规范

5.低压出线不规范

6、巡视不力

 

五、制定对策

针对以上六大要因,制定了对策表(表5-1)。

序号

要因

现状调查

目标

措施

执行人

完成时间

1

雷区、龙卷风多发区

新河线部分悬瓷瓶有雷击放电痕迹,新湖线、红卫线低值瓷瓶较多,部分台区10KV避雷器有雷击放电痕迹。

且龙卷风易引起倒杆断线灾害。

加大设备的绝缘强度

更换低值瓷瓶,拉加防雷设施。

 ***

2007-7-30

2

10KV线路设计缺陷

红庙线与新河线057#-062#同杆架设,测得上下层横担间距0.6米,低于标准值0.8米的要求。

杆塔刚好位于河堤,鸟害引起线路跳闸时有发生。

同杆线路横担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0.8米

变更设计方案。

更换直线横担12根。

安装驱鸟器。

**

2007-7-15

3

避雷器和接地装置不规范

部分台区10KV避雷器接地不规范。

部分台区低压配电柜(箱)无低压避雷器或低压避雷器接地不规范。

避雷器和接地装置未定期测试。

避雷器和接地装置安装规范且定期进行测试

加强避雷器和接地装置的管理,定期进行避雷器试验和接地电阻摇测。

**

2007-7-20

4

熔断器不规范

部分台区10KV熔断器用铝丝代替。

部分台区10KV熔断器和低压熔断器未按标准配置。

按配变的容量配置

按标准配置和安装高低压熔断器。

 **

2007-7-10

5

低压出线不规范

部分台区低压出线无任何保护,采用直通方式。

所有低压出线设置过流和漏电保护

加装配电柜(箱)及低压出线保护装置

 **

2007-7-15

6

巡视不力

部分高、低压线路有树障。

部分台区爬藤已接近10KV避雷器和穿墙套管,甚至伸进台区高压室。

部分杆塔爬藤顺拉线已接近导线。

部分变压器严重缺油。

目标线路零树障,无爬藤。

变压器油位正常

对目标线路进行一次彻底的清障。

对所有配变油位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

2007-7-5

表5-1要因对策表

六、对策实施

对策一:

目标线路位于雷区,加之“避雷器和接地装置不规范”加大了雷击跳闸的几率。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投入了19200元,更换了新湖主线、线卫主线和新河线600片低值和零值瓷瓶。

投入了15300元更换了部分10KV避雷器及低压避雷器,并规范了所有避雷器的接地,所有接地装置均达到了“三位一体”的接地规范。

同时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接地电阻摇测,对不合格的接地装置进行了更换。

以上措施大大提高了设备的绝缘水平和防雷能力。

对策二:

“10KV线路设计缺陷”是鸟害频发的主要因素。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对红庙线与新河线同杆架设的058#-061#杆进行重新设计,投入了5250元更换了横担12根,使同杆线路横担之间的最小距离达到规程的要求,同时在鸟害频发地段安装了5台风能驱鸟器。

对策三:

“熔断器不规范”、“低压出线不规范”、“巡视不力”直接导致台区故障引发10KV配电线路跳闸。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投入了7800元对所有配置不合理的10KV熔断器和低压熔断器进行了更换。

投入了3100元对台区10KV下火线进行改造,更换为绝缘线。

投入了25600元对低压出线“直通式”的台区进行了改造,增加了配电柜(箱)和保护装置。

针对树障和爬藤引发的安全隐患,我们于7月上旬组织供电所人员,开展了一次为期10天的“全面清障”活动,清除树障385棵,消灭了所有设备上的爬藤,对35台缺油配变补充了变压器油。

同时我们还修改完善了设备巡视制度,加大了对巡视人员的考核力度。

七、效果检查

2007年7月实施了“要因对策”后,线路跳闸次数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2007年下半年目标线路的跳闸统计表(表7-1)及2007年目标线路跳闸次数占全公司10KV线路跳闸次数比率的分月对比图(图7-1)如下。

表7-12007年下半年目标线路跳闸次数统计表

图7-12007年目标线路占全公司10KV线路跳闸次数比率分月对比图

由表7-1和图7-1可见,QC活动后目标线路跳闸次数占全公司10KV线路跳闸次数的比率明显降低(剔除11月份外力破坏因素的影响),目标线路累计跳闸次数占全公司10KV线路累计跳闸次数的比率从上半年的21.74%下降到下半年的7.27%,下降了14.47个百分点,目标线路的跳闸次数也由上半年累计10次下降到下半年累计4次。

图7-22007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目标线路跳闸原因对比图

由图7-2可见,QC活动后目标线路因雷击、鸟害和台区故障引起跳闸的次数明显减少。

图7-3QC效果对比图

由图7-3可见,正因为本次QC活动运用了科学的活动方法,从众多“末端原因”中找到了真正的“要因”,然后进行了深入的“要因分析”,制定了正确的“要因对策”,最后通过扎实的“对策实施”取得了QC活动的预期效果。

效益分析

在经济效益方面:

1、QC活动后,目标线路的跳闸次数大幅减少,刘格供电营业所的供电可靠性由上半年累计值99.4522提升到下半年累计值99.7754。

根据供电可靠性同比计算,目标线路少损电量3.35万KWH,增收1.54万元。

2、大大减少了巡线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比降低供电企业的人工成本2124元。

3、避免了因频繁跳闸导致用户生产中断或原料报废而引发的理赔纠纷。

在社会效益方面:

1、供电企业在广大电力客户中树立了优质服务的良好形象。

2、维护了社会正常的用电秩序和良好用电环境。

八、巩固措施

1、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大对雷区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对雷击多发点考虑加装放电间隙和避雷器。

2、加强10KV避雷器和接地装置的管理,在雷雨季节前安排计划对10KV避雷器和接地电阻进行测试。

同时,低压避雷器的管理也不容忽视,它对设备防雷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有配电柜(箱)的低压避雷器均要正确投入,纳入管理的范围。

3、采用技术手段防止鸟害。

鸟类活动引起线路相间短路跳闸,鸟巢和鸟粪也有可能导致绝缘子绝缘下降而引起线路接地和跳闸。

4、加强台区设备巡视管理,避免台区管理员因责任不清而对设备隐患视而不见现象的发生。

5、对其它“非要因”的末端原因也要进一步的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努力把10KV配电线路的跳闸次数降到最低。

九、活动体会

QC活动激发了广大职工参加企业管理、改进设备运行质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2008年我公司全面开展“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