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必备 《教育学基础》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10266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基础必备 《教育学基础》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学基础必备 《教育学基础》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学基础必备 《教育学基础》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育学基础必备 《教育学基础》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育学基础必备 《教育学基础》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教育学基础必备 《教育学基础》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教育学基础必备 《教育学基础》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教育学基础必备 《教育学基础》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基础必备 《教育学基础》一.docx

《教育学基础必备 《教育学基础》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基础必备 《教育学基础》一.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学基础必备 《教育学基础》一.docx

教育学基础必备《教育学基础》一

教育学基础必备[《教育学基础》

(一)]

《教育学基础》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一般性B.特殊性C.主观性D.客观性2.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该观点属于( )。

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D.白板说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1985年B.1986年C.1987年D.1988年4.清政府颁布的第一个学制是()。

A.壬寅学制B.壬戌学制C.癸卯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5.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要规定所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二是要规定所培养的人的()。

A.质量规格  B.价值取向  C.发展方向  D.发展速度6.1970年,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其出版的著作中提出了()思想。

A.最优化教学  B.范例教学  C.发展教育  D.终身教育7.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教育思想家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昆体良  D.苏格拉底8.提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思想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凯洛夫9.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A.布鲁纳B.赞可夫C.舒尔茨D.皮亚杰10.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政治制度B.生产关系C.生产力D.生活方式11.“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12.某市教委在教师中随机调查,问“您热爱学生吗?

”90%以上的教师都回答“是”。

而当转而对他们所教的学生问“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

”时,回答“体会到”的学生仅占10%这说明()。

A.教师还没有掌握高超的沟通与表达技巧B.教师尚不具有崇高的道德境界C.教师缺乏信心D.教师缺乏爱心13.从教师个体职业良心形成的角度看,教师的职业良心首先会受到()。

A.社会生活和群体的影响B.教育对象的影响C.教育法规的影响D.教育原则的影响14.中国人有句俗语说,“师生如父子”,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是()。

A.师生关系就是父子关系B.师生关系基本等同于父子关系C.教师对学生既有像父母一样的关爱,又有像父母对自己子女一样的偏爱D.教师对学生既有像父母一样的关爱,却没有像父母对自己子女一样的偏爱15.()是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的重要条件。

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材D.课程表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教育(狭义)2.讲授法3.情感陶冶法三、辨析题(辨析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强制性是义务教育的最基本的特点。

2.人的品德一旦形成就不再改变。

3.教育发展受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发展教育。

4.学校有专职教师,有各种设备,所以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必定无疑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影响人的发展因素有哪些?

它们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2.什么是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的特征有哪些?

3.课程的类型有哪些?

4.什么是教学原则?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5.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有哪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1.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为什么要坚持说服教育?

试举例加以说明。

六、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材料一:

一位小学生在期末考试中数学得了85分,觉得很不理想,数学老师给他列了几个式子,帮他分析学习情况。

(1)期末考试成绩85分,上次考试成绩80分。

(2)期末考试成绩85分,全班学生平均成绩83分,上次考试全班平均87分。

(3)期末考试成绩85分,老师预期的教学目标是90分。

最后,老师一致认为:

成绩提高了,学习进步了,但还没有达到老师预期的教学目标,学习与教学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仍需继续努力。

材料二:

魏书生对刚接任的一个班级进行摸底测验,满分l00分的试卷,有个学生在语文只考了8分。

魏老师找他谈话。

谈话中,魏老师开门见山地说:

“我听语文老师说,你上课根本就不听讲,是吗?

”学生答:

“是。

”“听你父母说,你在家也不写作业,是吗?

”学生回答:

“是,我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想做。

”魏老师说:

“你根本不听讲、不学习,还能考8分,说明你挺聪明的,要是你稍微努力一下,肯定会比这次考得好。

”魏老师把他叫到自己跟前打开试卷,帮他分析每一题,哪些只要去学习记忆就可以掌握的,哪些是需要努力就可以完成的。

在以后的日子里,魏老师允许这个学生上课不听讲,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学习;

在期中考试时他考了40多分。

之后魏老师继续帮他检查学习的效果,帮他确定学习内容,不断地督促。

检查他的学习落实情况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他已经可以考到70多分了,就这样魏老师转化了一个语文成绩很差的学生。

问题:

根据材料,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教学评价的认识及今后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

2.班主任王老师在晚自习时发现教室地面上纸屑很多,便让劳动委员打扫,自己就去另一个班上课了。

劳动委员见老师走后停止了打扫,心想放学后就该值日生值日了。

不料,一会儿检查工作的校领导发现了班里卫生极差,给班级以严厉的批评。

第二天有班会课,王老师决定以“让一切劳动都爆起火花”作为班训,同时结合“扫屋风波”,以此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为养成“爱学习、讲文明、守纪律、爱劳动”的良好班风奠定思想基础。

第二天,王老师抓紧一切时间,找班干部谈话,分析得失,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下午,班会如期举行。

教室墙上贴上了火红的“班训”:

让一切劳动都爆起火花。

同学们感受到了一种强烈氛围.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劳动委员和其他班委成员、同学们纷纷上台发了言,他们个个神情严肃,认为以前没有形成很好的配合,自身存在一些问题等,纷纷表示不会让“扫屋风波”在班级中.重演。

同学们很快有了认同感,他们认识到自己属于这个集体,这个集体需要每个成员共同建设。

大家一同制定了班级卫生责任制。

劳动委员也打消了“引咎辞职”的念头,化内疚为动力,勤奋工作。

此后,这个班的班级卫生一直在学校保持先进,其他各方面也都有起色。

他们很快就获得了学校“先进班集体”的称号。

问题:

(1)结合案例谈谈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标准是什么。

(3分)

(2)作为一个班主任,应如何管理班级?

(4分)《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答案解析】1.B2.A3.B4.C5.B6.D7.B8.C9.C10.A11.B12.A13.A14.A15.D二、名词解释1.

【答案解析】狭义的教育,其外延是指学校教育,其内涵是:

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2.

【答案解析】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技能的方法。

它主要是通过循序渐进的讲述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引导推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分析推理,并促进智力与品德的发展。

讲授法的具体形式又可分为三种:

讲述式、讲解式、讲演式。

3.

【答案解析】情感陶冶法。

情感陶冶法,是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受教育者在思想和道德情感方面受到感染和熏陶的方法。

三、辨析题1.

【答案解析】正确。

解析:

强制性又叫义务性。

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

谁违反这个义务,谁就要受到法律的规范。

家长不送学生上学,家长要承担责任;

学校不接受适龄儿童、少年上学,学校要承担责任;

学校不提供相应的条件,也要受到法律的规范。

2.

【答案解析】错误。

解析:

学生的品德是在其品德内部矛盾斗争中形成发展的,它是长期积累和发展的结果。

任何良好品德的形成和不良品德的克服,都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或矫正训练的过程;

人的品德是在它的结构相对稳定性和不断的变动性的矛盾运动中形成发展的。

随着人的发展,社会对他的要求也就不断提高,社会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原有的与社会要求相适应的品德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又有进一步发展提高的必要。

3.

【答案解析】错误。

解析:

教育固然手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但是由于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平衡性具有新的形式,不能理解为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发展教育,而是要使教育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先与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要发展,教育须先行”。

所以上述说法是错误的。

4.

【答案解析】错。

解析: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

这些条件既包括外部条件也包括内部条件。

教育的内部条件主要是指教育本身的特点和优势的充分发挥,以及受教育者个体的主体能动性的积极参与。

教育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社会和家庭的影响。

所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四、简答题1.

【答案解析】

(1)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主要指环境的影响(教育)、人的遗传素质、过去经验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等。

(1分)

(2)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前提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

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年龄特征;

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1分)(3)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

环境从总体上制约着人的发展状态。

(1分)(4)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同时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有效发挥的条件。

(1分)(5)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分)2.

【答案解析】所谓义务教育,就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

(2分)义务教育具有:

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

(3分)3.

【答案解析】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把课程分为不同的类型。

(1)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1分)

(2)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1分)(3)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1分)(4)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1分)(5)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1分)4.

【答案解析】

(1)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1分)

(2)它是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对教学规律的反映,受教学目的的制约。

教学原则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1分)(3)教学中应遵循的教学原则有:

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量力性原则。

(3分)5.

【答案解析】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4)协调和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5)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与总结。

(每点1分,共5分)五、论述题1.

【答案解析】

(1)说服教育的涵义及特点;

(2分)

(2)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进行说服教育的必要性:

①一个人政治观点的确立,思想觉悟的提高和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他们在具体的活动中接受说服教育的结果,而不是靠空洞的说教。

(2分)②由于青少年尚未形成固定的世界观,在思想道德等方面存在着一些缺点和错误,这些缺点和错误属于思想认识问题,是可以通过耐心的说服疏导加以改正的。

(2分)③采用训斥、责骂、体罚等粗暴的、侮辱人格的办法对待青少年危害极大,是不可取的,应当制止。

(2分)举例。

(2分)六、材料分析题1、

【参考解析】:

(1)“期末考试成绩85分,上次考试成绩80分”,这体现了个体内差异评价;

“期末考试成绩85分,全班学生平均成绩83分,上次考试成绩全班平均87分”,这体现了相对评价;

“期末考试成绩85分,老师预期教学目标是90分”,这体现了发展性评价理念。

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看到该数学老师利用多种评价方式对这种学生进行评价。

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它基于评价对象的过去,重视评价对象的现在,更着眼于评价对象的未来。

(2分)

(2)从整个教学进程来看,材料二中“在期中考试时他考了40多分……”“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他已经可以考到70多分了……”这也是形成性评价的一种体现。

这种评价是监控学生学习进展最重要的手段,也是进一步教学的基础。

对于那些在形成性评价中持续出现困难的学生,教师必须找准导致学习障碍的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帮救措施,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有价值的建议。

(2分)(3)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3分)2、

【参考解析】:

(1)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基本标准如下:

①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②形成分工明确、互相配合的学生干部队伍;

③建立了共同准则,形成了良好的舆论与班风。

这次班级有了班训,有了一个奋斗目标,并建立了班级卫生责任制来给予保障。

班委会成员也通过这次“扫屋风波”,认识到了自身的问题,在分工明确的前提下,更加相互配合,班委会具有了更强的战斗力和号召力,使班级很快扭转了局面,成为学校“先进班集体”。

(3分)

(2)①班主任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组织好班级活动;

②班主任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事:

第一,建立班级常规制度;

第二,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日常的班级活动上,这会产生一种真正强有力的、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三,班主任要负起协调各种教育力量的责任,等等。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