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胡总对中层干部会议录音.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13008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音》胡总对中层干部会议录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知音》胡总对中层干部会议录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知音》胡总对中层干部会议录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知音》胡总对中层干部会议录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知音》胡总对中层干部会议录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知音》胡总对中层干部会议录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知音》胡总对中层干部会议录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知音》胡总对中层干部会议录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知音》胡总对中层干部会议录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知音》胡总对中层干部会议录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知音》胡总对中层干部会议录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知音》胡总对中层干部会议录音.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知音》胡总对中层干部会议录音.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知音》胡总对中层干部会议录音.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知音》胡总对中层干部会议录音.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知音》胡总对中层干部会议录音.docx

《《知音》胡总对中层干部会议录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音》胡总对中层干部会议录音.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知音》胡总对中层干部会议录音.docx

《知音》胡总对中层干部会议录音

胡总在集团中层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2006年4月28日

雷:

现在开会了,今天的会议很重要。

前面的总结大会上有些事情没有展开讲,比如在如何加强管理、年终奖如何分配、怎么考核方面,特别是知音“十一五”发展的目标和思路要更好的讲一讲。

现在胡总召集中层干部重新开会讲讲知音“十一五”的精神,这个发展大计需要我们有一种作风,一种精神。

我们的硬环境已经达到了,但是我们的软环境,我们的管理水平,包括我们中层干部的基本素质还有不足,这都是很关键的,这些都是人的软环境,今天的主要会议精神就是讲讲这方面的一些想法和要求,希望大家认真听讲。

胡:

前天我在会上对2005年的工作作了简单的总结,对2006年的工作做了一个初步性的安排,因为那是一个比较大的场合讲得比较粗一些,但是我们要真正认真的讨论、思考如何落实我们的“十一五”目标,如何完成2006年的工作任务,有一些问题还应该讲得更透一些。

特别是要开好局,现在离春节还有几天,我们要抓紧落实明年的工作。

关键时候我们集团这个管理层是怎样思考的,有些想法,还是要和大家交换一下,首先我把我们的“十一五”规划说一下,有不少同志可能在接待领导的时候听我介绍过。

今天我希望大家更认真的听,一边听一边思考我们这个目标是不是切实可行,怎么去实现我们这个目标,我们今天既好好的重温一下,也要认真的进行思考。

我们“十一五”规划简单的归纳就是“一体两翼”,总的收入到15亿,利税到5亿,具体的进行分解就是三个方面,“一体”就是我们的核心产业——《知音》,两翼就是传媒产业群和多元产业群。

首先,我们实现“十一五”目标有没有可能,关键是我们的核心产业能不能达到我们的发展目标?

“知音”是我们的核心产业,简单的说就是发行量达到1000万,这个做不做得到,我想应该能做得到,从大的方面,中国期刊市场的发展潜力,中国本身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文化产业更是需要发展,这个发展的潜力很大。

尽管把一份杂志办起来也难,但是这是各个个体自己生命力的问题,从市场需求来看这种潜力是存在的,问题是我们能不能提供受读者欢迎的精神产品,我们这几年也有个例子,知音从2004年以来,发行量增长的比例比较大,从400万到600多万,如果我们实现了1000万的目标,那么在经济上将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效果,这个大家也猜得到,如果发行量到1000万,广告发行收入接近4个亿,利润可达到1.6亿。

这个拉动的幅度应该是很大的,但这个还只是它的直接效益,发行1000万对我们的其他产业,广告业、发行业、印刷业包括一些相关的产业的拉动是很大的。

我估计整个的效益在1亿,整个的收入不在2亿以下。

我刚才讲我们的优势,就是在全国的综合性期刊中,我们的“人情美、人性美”的刊物特色通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深入人心,从刊物特色上别人没办法比。

我们发展到今天一些产品很有特色,要发行到1000万,我们要做到八个字、两句话:

强化特色,抓好两手,强化特色就是我刚才说的,进一步发挥我们的独特优势,虽然现在的很多媒体,包括电视台、网站也意识到这一点,但是要做到我们这样一种收入、一种境界不是一天、两天能行的。

我们在发挥我们的特长,强化我们的特色这方面应该是做得到的,因为我们这两年对知音的质量提出了一个新的标准,“期期有重点,篇篇是美文”,现在我们看到了我们的目标,也知道我们现在的差距,关键是我们现在达到了600万,但我们提出的质量目标差距还比较大,问题是我们能否看到我们有什么问题、我们的路怎么走,现在我们看得很清楚,也知道怎么走,只要发挥自己的特色,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

抓好两手,就是一手抓质量,一手抓队伍,把这两个问题抓好,当然这两个问题合起来也是一个问题,把队伍抓好了,质量就上去了,不过是从不同层面提出来的,在工作当中我们一定要重视抓质量,但是抓质量的背后要抓好队伍。

第二个产业是知音系列产业群,现在知音《漫客》已经创刊了,我们共有8个子刊,要打造出两份百万大刊,我想这个是可以做得到的。

知音可以从400万到1000万,其他几个子刊怎么不能从几十万发展到100万。

这两者比较起来,后者应该容易得多,不应该有什么做不到。

再一个是子报,期发行量达到100万,这个目标是稍微大了点,但是这里面的潜力也是比较大的。

像那个《大家报》,现在发行量很快达到100万,根据我们目前周报发行情况来看,势头也是比较好的,目标可以定得高点,当然也不是说好象就做不到,关键是事在人为,像《特别关注》,《湖北日报》还不是办刊的,也做到了100万大刊,我们是办刊出身的,我们的综合资源好得很,为什么就不能做到呢,前面说的要达到两份百万大刊,其实周报很多方面和期刊是相同的,很多特性是交叉的,所以,要做到这个目标也是有可能的,再一个就是我们的知音网站,我们现在提出来了打造“中国第一情感门户网站”,从我们网站所突出的特点,以及它现在所具备的平面媒体的基础,要做到这一点也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现在很多网站要和我们合作,我们都没有合作,就是要留给我们自己。

我们这种号召力,在读者中的影响力,如果在网站做得好可以合二为一,当然不是说简单照搬,用我们办刊的精神、办刊的特色做我们的网站,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应该是领先的。

第三个产业就是多元产业群。

一个是我们的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投资的问题。

应该说早就是明确的,第一期已经完成了,第二期正在计划当中,物业公司也在快马加鞭的做准备,硬件无非就是个资金投入的问题,这个已经定下来了,没有问题了,接下来就是招生,去年我们招了1500人,现在省委领导也很支持,上一次有的同志也参加了会议,陈训秋书记说如果有指标问题,他和我一起去找教育部要指标,他对我们的希望是3万人,我们自己说1万人,每年3000多人,这个应该说是做得到的,因为我们的基础设施基本上第二期是翻一翻,硬件也翻一翻,招生能力已经具备了这个能力,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增加一些措施,增加力量,而且现在已经积累了很多很好的经验,一年3000多人,发展到1万人,应该说也是没有问题的。

再一个就是我们的印刷,目标定得比较保守,现在一年收入就可以从大约7000多万增加到1.5亿,因为今年我们已经上了一个印书的系统,马上还有从德国回来两台四色的海得宝,还要加一个印报纸的生产线,印刷能力大大增强,我估计到2亿是没有问题的。

有的目标定得高点,有的目标定得低点。

第三个就是我们的物业、房地产。

我们的房地产通过这几年的积累,主要是经验和人才的积累,应该是可以走向市场的,这两年我们自己的开发任务比较重,在两年或是三年以后成功的走向市场是有一定把握的。

而且我们在土地资源上有准备,比如我们收购东湖这块地就是为进军房地产打响第一炮,这里有71亩地,留下15、6亩做我们的办公楼,还有50多亩进行第一次房地产开发,有第一步了,再走第二步、第三步,上次陈书记在我们这里开现场办公会也表示要给我们大力支持。

第四个就是电视和动漫产业。

电视方面我们跟省电视台一直在谈,我想这个是迟早的问题。

动漫方面呢,我们的《漫客》杂志已经创刊了,而且市场影响力不错,武汉的江通动漫公司一直在和我们谈合作,基本上也达成了意向,这方面我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第五个方面,更是我们基础比较好的,第一步开发我们已经有了比较好基础的广告和发行业务,进一步增强市场开发能力,我们这个计划定得也是比较保守,广告方面已经基本上有个大体方案,就是对整个集团的广告进行整合,发挥整个资源的优势,现在方案已比较成熟,这个方案经历了一年多到两年的酝酿。

发行现在主要是从增强市场开发能力下功夫。

刚才说的我们跟江通公司的合作,主要是发行的合作,这个发行主要是靠我们自己去开发市场,现在这个资源和网络,特别是网络资源还非常少,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这第三个方面总收入要达到8个亿,如果核心产业真的到了1000万,它这个数字要超过,我们这个定得也是比较保守的,刚才说的这几个方面多数是比较保守的,少数是稍微高了点,总体上,我们这个计划是可行的。

某种意义上,我觉得我们这个计划从总体上还比较偏保守。

陈书记上次在我们这里开办公会,他提出来我们定的目标比较保守,因为他看到我们一些情况,陈书记提出的30亿、50亿的目标我们也许达不到,但是15亿的目标应该来说能够办得到。

雷主编也谈到过,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硬件,包括我们现在整个经营基础、品牌影响力、经济实力,有关的资源,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我今天给大家介绍我们的“十一五”规划,一方面是给大家加深印象,另一方面主要还是要引起大家的思考,就是我们怎么去实现我们的十一五目标。

刚才提到了我们的硬件没有问题,要说没有把握,这个实实在在的确实没有把握,主要是我们整个队伍的实力没有把握。

我们具不具备这种实力,比较直观的是人才力量跟不跟得上,每一个杂志要一个主编去办,每个公司要一个经理去办,这个骨干管理层、经营层有没有这种力量?

再放大点讲,光靠这批经理人(杂志的主编,各公司的经理统称为经理人)还不够,还有整个人才队伍的基础。

光一个主编、经理不行,还要属下的队伍要行,我们是集团化作战,还有配合的部门,这几个部门怎么样,能不能适宜我们这个集团化作战?

在后勤保障服务,包括我们的人才、财务等方面的服务跟不跟得上,这都是一个问题。

要说没有底,这是最大的一个方面。

那天在大会上,我也把我们整个队伍的状况,划分为三个层次,一个是跟我们整个集团共命运、共发展,把自己整个一生的命运和集团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实际行动上也和集团的事业共进退,整个全身心的投入到集团的事业中去,这是主流。

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共命运不共发展,他依靠集团,包括具体的这一生赖以生存的基础还是靠集团,但是,实际想的、做的不一定把自己整个身心都放到集团上来,这个大家看到的,可能比我还清楚。

还有一种情况是既不共命运也不共发展,他心里想也不一定跟知音集团绑在一起,虽然目前在集团拿薪水,但是心里可能还是有一定的情绪,但是不一定有情绪就是不和集团共命运,我觉得还不是这样,而是从心底的彻底的情绪,当然行动上也谈不上共发展,混一天算一天,该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该说点什么就说点什么,管他什么影响不影响。

这三个层次应该说是存在的,只不过是人的多少,比例的大小而已,当然,在任何单位从队伍的状况来看都可能有这三种情况。

但是,因为我们现在提出了发展目标,而且我们本身是一个发展比较快的集体,我们不能像一般的单位那样来要求,我们对大家有更高的要求。

我这说的是一个整体的精神状态的描述。

说到具体的一些思想干扰,我记得在保先教育动员会上我讲过,这里我也想重复一下,分析一些思想原因,基本上主要是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个方面是事业心和责任感的问题。

思想观念上比较陈旧、精神状态不是很振奋、工作标准不高。

图舒服、比待遇、讲享受,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意识。

心里不是想的工作、发展,而是想着玩乐,盲目攀比,不能正确看待他人,看待自己,总觉得自己吃了亏,站在个人立场上,满腹牢骚,不仅自己不能发挥积极作用,而且散布消极情绪,毒化环境,拖别人的后腿,拖发展的后腿,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就是工作作风不实。

图虚名、图表现、做表面文章、工作不精益求精、效率不高。

造成了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第三个方面,对自身要求不严、廉洁自律意识不强。

不能很好地坚持原则,如果有利益、讲情面,原则可以放弃。

现在很多看得比较清楚的,在各个方面都有一些表现,讨好同事、讨好下属,而不是坚持原则、坚持发展。

从思想原因上讲,当然我可能有些方面讲得比较严重,是按比较严重的形势来讲,但在我们不同同志身上不同程度的存在。

我刚才说的这三个层次从精神状态上来讲,不管是共命运共发展、共命运不共发展、不共命运也不共发展,每一个层次即使是第一个层次也是不同程度的存在。

这个情况有以上三个原因。

即使我本人身上,包括总经理办公会成员身上也不同程度的存在。

我也不是说我在这三个方面做得百分之百的好,这不可能。

但我之所以指出来,是要引起我们的思考,特别是表现得比较严重的同志要引起思考。

但是要解决问题,还是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事业心和责任感的问题、工作作风要扎实的问题、对自身要求要严的问题。

现在我们有些同志做得还是比较好的,该肯定的还是应该肯定。

比如我们现在的审计制度,省审计厅的同志也给予了充分肯定,大家也看到了我今年的身体要好一些,可以说审计部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我们审计部的历史还比较长,这方面还是比较先进的,我们设审计部至少有5、6年的时间,但是很难做起来,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我们有些同志思想观念有抵触情绪,审计工作不好搞,这是个客观事实;另外一方面,我们具体从事审计的同志能不能真正的坚持原则,为了把审计工作搞好,不怕得罪人,不怕不高兴,从发展出发、从工作入手。

还有,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拿原则做交易、讨好同事。

做审计怎么能讨好同事呢?

一天到晚做得罪人的工作。

但是我相信多数同事是能够理解的,尽管在发生一些碰撞的时候、发生一些冲突的时候,会有一些情绪,甚至有一些语言上的冲突,但是最后都是能够理解的。

一个人要真想做到威信,我想还是要公正无私,只要公正无私才能有效益,你才有威信。

我在知音这么多年,包括雷主编在知音这一块,他也是坚持公正无私,但是个别人有意见是难免的,或者一时有意见,但是绝大多数人不可能在心里把我们雷主编恨得不得了。

我这么多年对一些同志也有批评,我相信这些同志不会恨我,当然少数同志也难说,这个东西不能一概而论。

但总体上来说,如果你不负责任把一个单位搞垮了,把一份杂志搞垮了,最后的结果是多数人看不起你,造成于事业无益、于国家无益、于我们的职工无益,同时对自己也无益。

这个道理,我想不用多讲。

但是现在我们缺的就是这么一种对工作负责的精神,在这一点上,我们有些同志可能有些这样那样的想法、有些顾虑,总之,怕说多了出问题,这就涉及到我刚才说的,作风要实的问题。

你做工作究竟是图表现、做表面文章,还是为集团争取最大限度的效益?

我们集团很多同志还是不错的,这里我也可以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张志夏同志已经连续几年获得标兵,这个标兵称号可是实实在在的、大家都公认的。

最近陈总反映的有个事,我们都有感慨,现在学校放假了,张志夏组织人把化粪池掏了,一方面化粪池掏了更好用,另一方面,我们种了那么多树,掏出来可以做肥料。

集团没有安排这个事,我们也没有想到。

现在放寒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池子不好用了去掏,会毒化环境,而且现在也是给树施肥的时候。

能够主动这么去想、去做,我们要的就是这样的精神。

讲求工作实效,不是说非要领导表扬。

再说到工作高标准的问题,我们队伍状况问题除了前面两个问题外这也是很严重的问题。

讲到工作标准,我刚才说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说得比较多一些,但是反映在个人身上程度不同,究竟怎样才是质量好,质量标准,跟前面有些问题如敢于负责,都是联系在一起的。

这里,我又举几个反面的例子,这里我先申明,一个部门的工作不能说我这里批评了好象是这几个部门工作没搞好,也许恰恰相反这几个部门的工作担子更重,做的工作更多,之所以举这么一个例子,是为了大家今后能举一反三。

这就是近一两天发生的事情,我希望大家从中得到启示。

首先说到的是《漫客》杂志的福利问题,搞得我们李主编心里很不好想,他底下的编辑,后来的几个有福利,他以及先来的一个同志没有福利,就发那个票,别人说:

“你没有发”,此情此景任何人在这种场合,即使是我在这种场合都难免产生一些想法,这涉及到对一个人的尊重问题。

当然发生这种情况是有原因的,也不完全是某些部门自己定的,制度上有些不明确,因为我们现在体制上在创新,报社包括《漫客》杂志都采取的一种先进管理模式,确实是有这个问题,但是碰到这种事情,我们负责这方面工作的同志都应该想到你这样做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后果。

可以报告嘛,首先应该拿出一个比较好的方案,如果不能进行就应该上报,这是一个例子。

第二个例子,是涉及到学院招生兑现的事。

这个问题确实很紧急,涉及到明年招生,我们上次开会的时候学院的同志也提到,集团也很重视,昨天,许院长专门来汇报,为了进一步督促总编室,督促审计部,但是今天一看,发现他们可能是没有汇报,当然我是今天才知道,有一个学生不在册,也作为领奖的指标,这一个人就是上千块钱了,这就是吃空享受,当然他们全部兑了也不是蛮多,就是这一个有问题,这就说明一些问题,因为我们原来就说,学院像这种情况,他们应该有个相互控制的体系,首先学生在不在册?

财务收没收费?

这应该是相互联系的,通过审查是可以发现的,有几道关口嘛,有学生处掌握学生名册,这个应该是清楚的,再一个财务收费没有?

上次专门为这个事研究过,要以财务为准,什么都以财务收没收费为准,怎么还出现这种情况?

现在集团很多事都是这种情况,我很急啊,这要快啊。

这个急和快大家都是从工作出发,也不是从个人,愿望都是好的,但是工作一定要做到位,你多吃点苦,把工作做到位了,到了上面审核、审查就很快,后来我专门抽时间和柯秘书长、李劲一起就学生招生奖励兑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我等会把各刊、各公司的经济效益、发行量详细的情况给大家公布一下,今天我们关门开部门副职以上负责人的会议,也相当于生活会,有些情况我们都可以打开说。

还有件事,涉及到我们海外版统计数字的问题,他们对这个数字比较重视,海外版来了个报告说财务部的数字是不是有出入,财务部给各刊通气、把数字告诉他们,透明度高,这是应该的。

但是这里一些问题要搞清楚,海外版提出,今年出的迎春号算不算去年的经营效益。

结果财务部的负责同志跟我汇报说这个事要领导定,我就奇怪了,我说你财务部首先应该有个意见。

这种事情怎么由领导定呢,财务的东西应该有个客观标准,不是说由哪个定的,要敢于负责任,当然这就有些得罪人了,《海外版》肯定想算,如果算了去年的效益就高些,不算效益就低些,财务部同志可能很为难,这个是算还是不算呢?

由领导定吧。

什么事都找领导,领导有多少精力啊?

当时我就说,我定也可以,我定也要有个标准。

一般来说增刊是跟着主刊走,它是今年一期以前出的还是一期以后出的呢?

这个财务部又说不上,不知道,这就说明像这类事情压根不想去想,不想把它搞清楚。

碰到这样的事情,你就是要把它搞清楚,领导定也好,你们定也好,别人定也好,任何事总有个客观标准,要把这个客观标准、把这个情况搞清楚。

搞清楚后这怎么能算呢,迎春号是在今年一期以后出的,不能说一期算今年效益,后来的增刊算去年效益,这在当时就可以搞定了。

工作怎么做到位?

我就举这么几个例子,我开头说了,这并不是指出来了这么几个同志的工作就差些,像财务工作近两年比过去有很大进步,有很多方面有重大改观,再一个在经营这方面,有些要求也不是很清楚。

不能是做得越多,错得越多,受批评越多,不然就给大家一个印象,我的工作不该做多。

我这提出来是对这种现象的批评,而不是对某个同志批评,这种现象在其他部门可能更多,包括学院,学院的工作应该说也是可以充分肯定的,学院这么大一个摊子,我们老廖身体不行,他跟我谈心,我说你别看我对你批评比较多,感觉是对你工作的否定,我深知当一个单位的一把手非常难,这是在谈心时说的,这是交心啊,平时我对老廖很不客气,动不动批一顿,毕竟在郊区联系也不方便,所以难免会经常出错。

其他的像人事方面的工作,就像出现《漫客》福利这种情况,我们人事部门做的工作也不是比其他部门少,我们在座的有些同志比他们做得更少。

我把这几个事情举出来,是为了举一反三,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还有些问题比这更严重,所以我们现在感到忧郁,感到焦心就在这里。

我们暂不说实现“十一五”目标,那只是具备了这样一种条件把我们的优势看得比较多一些,不等于我们可以全部实现、或者部分实现“十一五”目标,某种程度上整个保持现有的势头都可能有困难。

现在我们都来思考我们的关键问题、要害问题、或是瓶颈问题,就是提高我们整个队伍的素质。

今天也是和大家谈心,在有一些观念上,我们想有大的突破的时候,后来不得不把它放下来,没有办法。

因为我们整个队伍的现状上不去。

平时大家可能还怨我们杂志社比别人管得紧一些,大家感到不舒服。

但是我们在抓工作的时候,有时候还想再冲一步,但是一想到一些问题,也只能叹一声气,比方说,我们的编辑方面,应该是可以对我们的编辑包括我们的执行主编要求更严一些,他们还可以做得更好一些,步子可以迈得更快一些。

但是我经常在内心里觉得这些同志已经不错了,步子再大了他们可能受不了,这受不了的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他们经常和其他部门比、和一些同志比,那些同志稳稳当当的每个月拿几千,比他们编辑高,你还要《知音》的执行主编、编辑怎么样呢?

这种事情不是某个时候而是经常碰到的,有些时候不得不比较。

我想大家可能记得,在保先教育的时候,反映得最多的问题各支部都已经反馈回去了,就是我上面指的这个问题。

当时大家指集团公司工作没有做好就是在考核上出问题,觉得我们的考核方式、工资奖金分配方式、竞岗方式奖惩不明,能干的和不能干的、愿意干的和不愿意干的没有多大区别,这个是当时反映最强烈的。

虽然现在有这样一些问题,但是要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哪怕是部分实现,我们也要下决心去解决这些问题。

前一阶段主要侧重在产业发展,这两年我们比较注重《知音》质量的提高,有一些问题已经解决得差不多了,包括编辑的管理,今年经过了几次大的动作也到位了。

下一步,整个总经理办公会抽取一定的精力来解决这个问题。

从这个目的出发,一两个月前,我们已经做了安排,就是怎么制定新的考核措施。

这次考核的方式和内容,在会上,我已经讲了。

这里就不重复。

这次考核的方式,我觉得不是走过场,应该是比较全面的。

听取了多方面的意见后,看来我们很多东西跟社会上做得好的公司是一样的,像昨天申银万国武汉地区的老总过来,他说前阵子没有到知音来,主要是因为总部把他派到各个地方去考核,我们这次考核的方式也是一样的,不能光自己考核自己,要相互考核。

等会,我把一些具体的安排再讲一下。

考核的时候,有些东西是要参考的,比如2005年的工作绩效、工作效益。

我现在把经济效益和发行量做个比较。

这是财务提供的数据,应该是比较权威的,也认真核对了的,少数的遗漏也难免,但是大的方面应该是差不多的。

《知音》2004年的利润是5868万,2005年是7194万,增长了1325万,增长的比例是22.58%,这是我们的核心产业。

其次是广告公司,广告公司2004年是946万,2005年是1083万,增长了136万,增长比例是14.44%,这个列第二位,增长的比例也比较大。

增长得比较高点的是印务公司,2004年是476.9万,2005年是552万,增加了75万,增长比例是15.8%。

再一个是《打工》,2004年360万,2005年是372万,增长了12万,增长比例是3.42%。

《好日子》包括《知音女孩》2004年是40.18万,2005年是44.02万,增长了3.84万,增长比例是9.56%。

其他的就是与去年比利润减少的。

发行公司2004年是228万,2005年是184万,减少了44万减少的比例是19%。

《海外版》2004年是360万,2005年是314万,减少了46万,减少的比例是12.7%,海外版减少额排在发行公司之后。

这些是赢利的,但是比去年的赢利减少。

还有一部分是亏损的,虽然都实现了减亏,但是减亏的速度不是很快,《良友》2004年亏损10.82万,2005年亏损9.38万,减亏1.44万,减亏的比例是13%。

《商界名家》2004年亏损113万,2005年亏损94万,减亏19万,减亏的比例16.7%。

因为《智慧》的数字比较少,这里就不公布了。

这是我们去年整个的经营情况,总体上看,我们今年的利润比去年增长了,主要还是因为《知音》的增长比较大,因为它的基数大,增长比例是22%。

集团去年实行抓大促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我们大的战略目标。

抓大抓住了,促小,虽然效果差了点,但是比2004年还是有些进步。

再一个就是发行量的情况。

《知音》2004年上、下半月版总的发行量是5393万、2005年是5768万,增长375万;平均发行量2004年是449万,2005年是480万,月均增加31万;1月的发行量2004年是427万,2005年是492万;12月的发行量2004年是503万,2005年是510万,这是《知音》发行量的情况。

《知音》增刊今年的增长比例比较大,总的发行量2004年是419万,2005年是750万,增长330万,增长比例78%,平均月发行量2004年是41万,2005年是62万,增长20万。

2004年1月的发行量是20万,2005年是64万。

2004年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