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年广东省生物联赛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13754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5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710年广东省生物联赛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0710年广东省生物联赛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0710年广东省生物联赛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0710年广东省生物联赛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0710年广东省生物联赛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0710年广东省生物联赛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0710年广东省生物联赛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0710年广东省生物联赛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0710年广东省生物联赛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0710年广东省生物联赛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0710年广东省生物联赛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0710年广东省生物联赛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0710年广东省生物联赛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0710年广东省生物联赛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0710年广东省生物联赛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0710年广东省生物联赛试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0710年广东省生物联赛试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0710年广东省生物联赛试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0710年广东省生物联赛试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0710年广东省生物联赛试题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710年广东省生物联赛试题含答案.docx

《0710年广东省生物联赛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710年广东省生物联赛试题含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710年广东省生物联赛试题含答案.docx

0710年广东省生物联赛试题含答案

07-10年生态环境专题

2007年广东省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0分。

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写在题右侧的括号中和答题卡上)

8.某生态农业示范村设计的食物链中,有一个环节是:

利用作物秸杆培养草菇,这个环节中能量从上一营养级流向草菇这一级时,主要发生下列哪一项的大分子物质变化?

()

A.淀粉分解成麦芽糖B.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C.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D.核酸分解成核苷酸

31.测得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折合为葡萄糖约有1.4×106Kg/公顷/y,则该系统每年固定的二氧化碳量每公顷为()。

A.0.7×106kgB.2.05×106kgC.5.6×105kgD.6.687×106kg

32.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假如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生物数量关系肯定会构成倒金字塔形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之后,仍可能从分解者身体再流向消费者体内

C.两个无人为干扰的天然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能量输入和输出的比值越大,分解者的数最越少

D.适当放牧的草原生态系统的植物的竞争激烈程度不及没有放牧的草原

33.一个海岛因火山喷发而完全被岩石覆盖。

一段时间之后,光裸的岩地逐渐出现地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是群落初生演替的第一阶段

B.地衣能够分泌有机酸,这是地衣能够在光裸岩地生长的原因

C.漫长的年代之后,苔藓将继地衣之后出现,原因是地衣进化

D.假如该海岛最终出现森林,那么,地衣将不复存在于该海岛上

34.生态学家高斯(Gause)在0.5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在培养第5天之后大草履虫的数量基本维持在375个左右,将此数值定为K值。

关于K值的描述,正确的是()。

A.高斯实验得到的K值仅仅适用于该物种在该培养环境条件下

B.根据实验的可重复性,在其他培养条件下,大草履虫的K值是相同的

C.不同的物种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K值是相同或近似的

D.相同的物种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K值有可能不同

66.可作为大气污染的检测指示植物是(  )

A.衣藻  B.地衣  C.木耳  D.颤藻

71.关于生态系的描述,下列何者是正确的?

(  )

A.能量在不同营养级间流动时,均有耗损B.是一个能量与养分封闭的系统

C.组成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部分D.阳光是唯一的能量来源

81.用英文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用箭头表示食性关系,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下列哪种食物链或食物网中a种群较为稳定(  )

82.下面4个金字塔哪一数量金字塔与“小麦一一粘虫―病毒”这一食物链有关( )。

84.选出下列正确的答案()

A.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开放的生态系统

B.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封闭的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在早期是开放的生态系统,成熟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

D.湖泊生态系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

85.在大西洋的马尾藻海,夏季阳光辐射强,但浮游植物的产量低,而在冬季(11月一次年4月)其初级生产量却高于夏季,最可能导致冬季初级生产量高的原因是()。

A.冬季表层水温和下层水温一致B.冬季表层水温高于夏季表层水温

C.冬季表层水含营养物量大于夏季D.冬季表层水含CO2量高

94.一般而言,在一个有四个营养层的生态系中,最高(最上)营养层在一年中所获取的能量大约是最基层(最下层)营养级净生产能量的(  )

A.10-20%  B.80一90%  C.10-3D.104

100.最近科学家在水深约3200米的太平洋底部的一副鲸的骨架上,发现了两种新型蠕虫。

这些蠕虫没有消化器官,它们通过附肢里的细菌摄取营养。

像树根一样的附肢可深入到死鲸的骨髓里“挖掘”营养,其中的细菌就将骨中的脂肪转化为糖供给蠕虫进行生命活动。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这些蠕虫与细菌都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B.蠕虫与细菌的关系在生物学中属于互利共生

C.这种细菌在繁殖时不可能发生有丝分裂

D.可创造一个富含有机物和O2的人工环境培养这种细菌

二、多重判断每题2分,当全部答案都正确时才熊得分。

39.三种动物之个体生存曲线如下图,试问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

A.第Ⅰ型有可能是人类            

B.第Ⅱ型有可能是珊瑚

C.3种类型的动物都采行以子代众多取胜的生存策略

D.仅第Ⅲ型动物采行以子代众多取胜的生存策略

46.下列何者属于生态学研究的范围()

A.生物种类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B.两种生物的相互关系

C.生物种类在世界的分布

D.一种生物的外部形态与内部构造

47.依照能量金字塔绘制原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下列指标有可能构成倒金字塔形的是()。

A.某热带雨林中的全部生物个体数目B.城市中全部生物个体数目

C.天然湖泊中的全部生物个体数目D.人工养殖池塘中的全部生物个体数目

50.下列有关生长在热带雨林下的植物之构造与功能的叙述,何者错误?

(  )

A.树木大多高大,其木材具有明显的年轮。

B.附生植物多,其根部发达以利于延伸吸收水分的表面积。

C.蔓藤植物的维管束形成层产生的木质部少,然而其导管口径大,利于水分的运送。

D.生长在容易淹水处的植物,多有特化的呼吸根,以避免根部浸水过久而缺氧。

2007年广东省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8.C.31.B.32.A.33.A.34.A.66.B.71.A.81.D.82.D.84.A.85.C.94.C.100.D.

二、多重判断

39.A.D.46.A.B.C.47.B.D.50.A.B.

2008年广东生物联赛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0分。

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写在题右侧的括号中和答题卡上)

54.适宜用于测定水域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指标是()。

A.矿物质B.02C.糖类D.C02

55.下列自然水体生态系统中,生产力最高的是()。

A.浅河口湾B.池塘C.湖泊D.水库

58.生长在高山上的木本植物都较矮小,其影响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A.温度低B.光辐射强C.C02浓度低D.02浓度低

65.关于异株克生现象,不正确的说法是()。

A.异株克生不利于物种生存B.释放异株克生化合物的可以是植株6种器官中的任何一种

C.异株克生化合物多为次生物质D.异株克生属于物种竞争形式之一

生态学家研究了美国Mendota湖的能量流动。

得数据如下表(单位:

卡/cm2.y)。

浮游植物

其他植物

入射日光能

生物量

呼吸

生物量

呼吸

动物摄食量

分解者分解量

118.872

299

100

22

7

42

10

据表回答以下2题

66.以下是根据表中数据所得的该生态系统的比率,其中最准确的是()。

A.太阳能利用率约0.4%B.散热量约159卡/cm2.y

C.第一营养级能量有大约13%流向第二营养级D.湖底有机物沉积量是269卡/cm2.y

67.以下是获得表中数据的某些测定方法:

黑白瓶法:

取水样分2等份,密封在可透光瓶子内。

1份遮光,1份透光。

将样本放回取样处水层中。

一定时间后,测其O2和CO2含量的变化,以数据推算样本中生物的光合和呼吸作用量。

叶绿素测定法:

取一定体积水样,过滤获得浮游生物。

用丙酮提取其中叶绿素。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绿素浓度,以此计算得浮游植物生物量。

在获取表中数据时,以下做法能得到准确数据的是()。

A.黑白瓶法测各水层光合和呼吸作用量,据此推算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呼吸量

B.叶绿素测定法直接测得各水层浮游植物生物量,取其平均值为浮游植物生物量

C.两法合用测得各水层光合作用量和植物生物量,据此推算动物摄食量

D.黑白瓶法测得CO2产生量,据此推算分解者分解量

79.在群落演替中,如果群落发育至盛期()。

A.就不会有新物种入侵B.群落内环境将变得不利于原物种生存

C.群落结构就已经定型D.物种数量将不会改变

80.生态优势种的显著特征是()。

A.个体数量最多B.生物量最大C.生物个体最大D.生物营养级最高

8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时候,不可能具有下列哪项特征()。

A.从受刺激点开始传导后逐渐衰减B.绝缘性传导

C.从受刺激点双向传导D.可连续传导而不发生疲劳

85.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最好是选用细菌群体生长繁殖的哪个时期()?

A.迟缓期B.稳定期C.对数期D.衰亡期

86.以单位面积计算,热带雨林中的残枝落叶比温带森林多,而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

A.热带雨林多B.温带森林多c.无法比较D.相同

88.鸟类迂徙的刺激因素一般是()。

A.光周期B.温周期C.食物D.敌害

二、多重判断(共50题,共100分)每题2分,当全部答案都正确时才能得分。

]

120.自养生物()

A.除少数特化出部分异养功能的种类外,一般只从无机界吸收无机小分子物质

B.除少数寄生种类外,一般都可以利用太阳能

C.在任何类型的食物链中都处于第一环节

D.在任何类型的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中都处于基部

126.某些热带雨林中的一些有毒两栖类,其皮肤有剧毒,同时还具有鲜艳的颜色。

据此做出的以下分析,正确的有()。

A.这类动物的体态叫做拟态B.这类动物的体色叫做警戒色

C.这类动物一般不具有攻击性D.这类动物的行动一般不特别敏捷

135.下列农业生产模式中属于生态农业范畴的是()。

A.养鱼塘的分层养殖B.农田的间作套种

C.海洋的网箱养殖D.稻田养鱼或养鸭

140.热带雨林里的动物具有的生态特征有()。

A.生态位很窄,食性特化B.活动性相对低,少有季节性迁移

C.生态位重叠种类多D.边缘物种多

143.下图表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某些途径。

据图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能进行a过程的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生产者

B.某些生物进行b活动会降低土壤肥力

C.某些植物可以进行c过程,例如豆科植物

D.能进行c途径的微生物,在实验室中培养时,其培养基不需要添加氮元素

50.依照能量金字塔绘制原理,下列哪些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有可能构成倒金宇塔形?

()

A.城市B.天然湖泊C.沼泽D.人工养殖池塘

2008年广东省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0分。

54.B.55.A.58.B.65.A.66.A.67.B.79.C.80.B.81.A.85.C.86.B.88.A.

二、多重判断(共50题,共100分)

120.A.D126.B.C.D. 135.A.B.D 140.A、B143.B.D. 150.A、D

2009年广东省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0分。

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写答题卡上)

38.将a、b两种草履虫分别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在成分和温度等条件完全相同的培养液中,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根据培养产生的结果可以推断()。

A.在绝大多数自然条件下,有b存在,a就不能生存

B.在绝大多数自然条件下,a和b能够共存,但b的数目肯定多于a

C.在该实验培养条件下,b的生存能力肯定强于a

D.在该实验培养条件下,a和b的生存关系变得相互依赖

59.黄麻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春天播种的一年生植物,开花需要较短的日照。

种植黄麻是为了收获茎秆,剥取纤维用于编织麻袋等。

如果将黄麻北移在山东地区种植,它将()。

A.提早开花结实,产量提高B.开花推迟或不开花,产量提高

c.提早开花结实,产量降低D.开花推迟或不开花,产量降低

68.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生物的部分代谢过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能进行①或者③过程的生物肯定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能进行②或者④过程的生物肯定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C.分解者不能进行①过程D.分解者都可以进行②或者④过程

74.下列现象不属于拟态的是()。

A.枯叶蝶停在树枝上模样像枯叶B.某些无毒蛇也具有酷似毒蛇的鲜艳色彩和斑纹

C.某种昆虫的体色与树干、树叶的色彩相似D.西藏野牛休息时与岩石状态相似

89.在一个100平方公里的草原中,猎豹种群密度是0.1头/km2,鬣狗种群密度是10头/km2,蝗虫种群密度是10000只/km2,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能量从鬣狗流向猎豹的效率为1%B.猎豹和鬣狗属于同一营养级,猎豹体型大于鬣狗

C.蝗虫属于第一营养级,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含能最多

D.猎豹与鬣狗存在捕食关系,所以两种生物种群密度不同

90.下图表示的是硅藻和一些非生物因子季节的变化,数据来自北温带海洋的上层。

以下哪一项对图的解释是正确的?

()

A.提高光照强度破坏硅藻B.硅藻数量增加会降低硝酸盐的量

C.提高光照强度增加了营养物质上涌到海面,有利硅藻生长

D.光照强度提高增加了分解者的活力,其结果是养分降低

91.如图所示,小方格代表不同的环境因子(空间、温度等)4个不规则的图形代表甲、乙、丙、丁4种生物生态位中环境因子的情况。

如果资源是有限的,哪一种生物可能最先被淘汰?

()

A.甲B.乙C.丙D.丁

二、多重判断(共50题,共100分)

【注:

请对本题的每一个答案进行判断,每题的正确答案可能1个,也可能多个。

将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字母答题卡上。

每题2分,当全部答案都正确时才能得分。

118.马尾松选作荒山植树造林常用树种的原因包括()。

A.在所有树种中其生存竞争能力最强

B.能延缓木材用林的群落演替,维持松林生产效率

C.耐贫瘠和干旱,容易在杂草丛中成活D.成材后有较高经济价值

121.如图表示两种不同植物在一天中的气孔张开面积变化。

下列对这两种植物的判断,正确的有()。

A.植物I可以生活在沙漠

B.植物II不能生活在沙漠

C.两种植物的固碳途径不相同

D.两种植物根部的吸水能力相似

122.在生态系统固定的太阳能沿着营养结构流动过程中,总有一部分能量未被生物利用而较长时间存在于生态系统中,这部分能量的存在形式可能是()。

A.热能B.光能C.动植物遗体D.化石燃料

124.图中所示为一个简化的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示意图,据图对图中箭头的含义进行表中所列项目的分类,正确的有()。

A.①——

(2)(3)(5)B.②——(5),③——

(1)

C.④——

(2)(3)(5),⑤——

(2)D.⑥——(4)(5),⑦——

(1)

127.下图是根据最适觅食策略的理论,预测一种捕食者在被提供低、中、高三种食物量的状态下,取食L、M、S三种食物取食量的情形。

依照此图的内容推测,错误的是()。

A.L食物是最被喜爱的食物种类

B.在食物较为缺乏时,该捕食者宁愿捕食M而不愿捕食S

C.S种食物量的多寡会影响捕食者选择食物的种类

D.在食物较为充足时,这三种食物都被该捕食者所选择

130.下列两表为光与温度对某植物茎生长的实验结果,以下分析正确的有()。

A.光质影响细胞伸张生长B.光质是影响茎节形成的重要因素

C.昼夜温差越大,越有利于茎的长长D.温度影响细胞代谢速率

143.下图表示一个牧场生态系统中的两种类型食物链(A至D和E至G),以及它们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

A的能量分配是:

20%流向B,80%流向E,据图所作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E从A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是分解

B.E—F和F—E是该生态系统所特有的一种捕食关系

C.C是该生态系统的一种分解者

D.减少B中不属于被饲养的牲畜的成分能有效提高牧场产量

2009年广东省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0分。

38.C.59.B.68.B.74.C.89.B.90.B.91.A.

二、多重判断(共50题,共100分)

118.C.D.121.A.C.D.122.C.D.124.B.D.127.C.D.130.A.D.143.A.D.

2010年广东省中学生生物学联赛

3、人类很多活动都对地球生物化学循环产生影响。

下列活动不会加速地球氮库游离的是()。

A.陆地耕地开垦B.湿地耕地开垦C.工业化生产氮肥D.作物秸秆燃烧

15、抗生素的滥用使其药效更快地下降而病原体抗药性更快地增强。

病原体的这种变化是()的结果。

A.适应B.协同进化C.趋异进化D.辐射适应

11、青霉素具有消炎的药效,与下列哪一项直接相关?

()

A.细菌有细胞壁B.病毒有蛋白质外壳

C.人体淋巴细胞有受体D.浆细胞能合成相关抗体

12、下列与间歇灭菌原理不相符的是()。

A.细菌芽孢在100℃高温蒸汽下不会死亡

B.细菌繁殖体在100℃高温蒸汽下死亡

C.细菌芽孢在37℃湿润条件下萌发成繁殖体

D.细菌芽孢在100℃和37℃之间的剧烈变化温度下死亡

13、各种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菌落特征(如大小、形状、边缘、表面、质地、颜色等)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是衡量菌种纯度、辨认和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

菌落特征与微生物的菌体形态结构特征密切相关。

固体培养基上的一个菌落与下列哪一项最相似?

()

A.组织B.器官C.个体D.种群

15、抗生素的滥用使其药效更快地下降而病原体抗药性更快地增强。

病原体的这种变化是()的结果。

A.适应B.协同进化C.趋异进化D.辐射适应

16、农田作物缺硼会严重影响产量,但作物需硼量很少。

硼是农田作物生长的()。

A.综合因素B.微量因素C.限制因素D.替代因素

17、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不包括()。

A.生物变异是随机产生的,是可以遗传的

B.各种生物的数量一般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其原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接近的

C.各种生物的基因库的组成在生存斗争中发生变化

D.能生存下来的生物都具有适应性,而适应性在自然选择中被积累

40、可以说明两个物种之间有亲缘关系的是()。

A.枫树与槭树的叶片形状相似B.狗的毛和毛虫的毛相像

C.人的血和摇蚊幼虫(红虫)的血中均有血红素D.蝗虫和蟑螂翅脉基本上相似

48、生物圈中90%种类的光合色素存在干()。

A.被子植物中B.热带雨林中C.藻类植物中D.光合细菌中

50、某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如图所示。

据图分

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清水出口”处流出的清水有机污染物基

本清除,但仍含较多无机盐,所以不宜饮用

B.“污泥排泄”口排出的活性污泥可以循环

再利用,但应当定期更新

C.“曝气池”翼轮搅动污水的作用是促进污

染物的生物分解

 D.“沉淀池”的净化处理主要是物理性的,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不明显

56、检测水中大肠杆菌的意义是()。

A.检查水质是否被粪便污染B.检查水质是否适宜鱼类生存

C.验证水体是否富营养化D.检验水体氧溶解度

60、动物为保证食物等生存资源而占据并积极保卫的、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入的空间叫领域(或叫领地)。

下图表示各种鸟类的领域面积与体重、食性的关系:

据图分析:

两种鸟类相比较,体重大者()。

A.占据较大的领域B.能飞得更远

C.不一定占据大的领域D.领域行为表现更强烈

61、(接第60题)比较图中2条回归线的斜率,可以说明(   )

A.肉食性鸟类体重与领域面积的正比关系较大

B.植食性鸟类体重与领域面积的相关性比较不明显

C.体型影响鸟的领域大小

D.食物种类影响鸟的领域大小

62、(接第60题)如果两种鸟的体重大小差别很小,而领域面积差别很大,那么,以下推断最准确的是()。

A.它们的领域行为强烈程度差别很大B.它们的食物种类差别很大

C.它们消耗的能量差别不大     D.它们的繁殖能力差别不大

72、某池塘每年春夏可见大量水绵漂浮在水面,秋冬季则见不到此现象。

最合理的是()。

A.春夏大量外来孢子进入池塘萌发成丝状体B.秋冬水绵以休眠体形式沉入水底

C.春夏水绵呼吸强烈放出二氧化碳使丝状体浮出水面

D.秋冬水绵光合作用很弱产生氧气很少不能浮出水面

76、下列关于动物攻击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某些攻击行为具有利他性

B.从攻击行为的原因考虑,所有攻击行为都具有适应性

C.攻击行为不一定有身体接触

D.从生物之间的关系考虑,攻击行为一般只发生在种间

92、下列关于青蛙冬眠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青蛙冬眠前大量捕食昆虫,昆虫蛋白可在体内转化成脂肪贮存

B.冬眠时青蛙新陈代谢减慢,主要原因是酶的活性降低

C.冬眠过程中,贮存的脂肪被消耗,或转变为糖,所以青蛙的肝细胞活动加强

D.冬眠过程中,青蛙对外界刺激没有反应,主要原因是不能形成突触中的递质

97、节律行为产生的原因在于()。

A.生物种类的突变而形成的新的行为B.环境周期性变化,行为随之变化

C.动物进化到一定阶段后开始能适应各种条件变化

D.长期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

99、现代生物进化论以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并进行了重要修正。

其中最重要的修正是()。

A.摈弃了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

B.以“基因传递的相对差异”解释适应与选择

C.以快速进化和进化停滞观点修正匀速、渐变进化的观点

D.解释了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

二、多重判断(共50题,共100分)

101、某种螳螂褐体色对绿体色显性;在某地区释放一群人工饲养的螳螂,这群螳螂中,褐体色约占90%,而其中杂合子的比例为77%;第二年在该地区对该种螳螂进行调查,发现褐体色下降至80%;第三和第四年的调查结果都与上一年相似。

以下分析正确的有()。

A.被释放的群体中,显性基因频率约55%

B.第二年褐体色比例下降的原因是原野生螳螂种群隐性基因频率很高

C.该地区绿体色较褐体色更有利于螳螂生存

D.连续两年的调查,初步证明体色的显性和隐性基因频率相对稳定不变

103、任何一种新型抗生素,都会随投入使用时间越长而药效逐渐下降。

原因是()

A.药物对病原体的作用具有不稳定性

B.药物本身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分解

C.病原体产生抗药性,但抗药性的产生与药物存在与否无关

D.药物只对非抗药病原体有效,对抗药病原体无效

104、分别将一种短日植物和一种长日植物置于短光周期中,但在长暗期中间给予一次瞬间光照,结果短日植物不开花,长日植物开花;再将这两种植物置于长光周期中,但在长光期中间插入一次短时黑暗,结果短日植物仍不开花,长日植物开花。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短日植物和长日植物分别指开花需要短日照条件和长日照条件

B.短光周期的长暗期中给予短瞬间光照,长日植物开花,因为光照总时满足其要求

C.长光周期长光期中间插入短时黑暗,短日植物不开花,因为黑暗时长不能满足其要求

D.植物对光照和黑暗的反应叫光周期现象

10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