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一)》Word下载.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02139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9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史(一)》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古代文学史(一)》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古代文学史(一)》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古代文学史(一)》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古代文学史(一)》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古代文学史(一)》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0页
《古代文学史(一)》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0页
《古代文学史(一)》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0页
《古代文学史(一)》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0页
《古代文学史(一)》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0页
《古代文学史(一)》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0页
《古代文学史(一)》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0页
《古代文学史(一)》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0页
《古代文学史(一)》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0页
《古代文学史(一)》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0页
《古代文学史(一)》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0页
《古代文学史(一)》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0页
《古代文学史(一)》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0页
《古代文学史(一)》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0页
《古代文学史(一)》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史(一)》Word下载.docx

《《古代文学史(一)》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史(一)》Word下载.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文学史(一)》Word下载.docx

鲁人申培,齐人辕固,燕人韩婴,赵人毛苌。

或取其国名,或取其姓氏,而称为鲁、齐、韩、毛四家诗。

今天我们看到的《诗经》是毛诗。

【12】《诗经》可分为社会政治诗、情爱诗、史诗和农事诗。

【13】简析社会政治诗。

(1)下层人民挟击政治的诗。

①揭露宫闱丑行的诗,如《邶风·

新台》

②对于贵族统治者的荒淫无耻,予以严厉批判的诗,如《鄘风·

相鼠》

③反映当时繁重的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的诗,如《邶风·

击鼓》

④直接描写征夫对徭役的痛苦体验。

《豳bin风·

东山》

⑤对剥削现象表示不满的诗,如《魏风·

伐檀》。

(2)官吏对政治表示不满的诗。

①从自身的体会入笔,抱怨劳逸不均。

如《邶风·

北门》。

②发抒忧国忧民的心情或直斥高层统治者的错庸无道,如《小雅》中的《正月》。

(3)抒发生活郁闷和人生忧伤的诗。

①宣泄对于人生的感慨和郁结的情怀。

②表达了“士”的人生悲哀,如《魏风·

园有桃》。

(4)称颂执政者的诗。

赞美尽瘁为公的执政者,如《召南·

甘棠》

【14】简析情爱诗。

一、歌唱爱情和婚姻。

(1)一些爱情诗表白男女的悦慕,直率、大胆而浪漫。

如《召南·

摽有梅》。

(2)一些诗作的表现风格呈现为温文典雅。

静女》。

二、反映与爱情婚姻相关社会问题。

(1)反映婚姻生活幸福美满的诗。

如《郑风。

女曰鸡鸣》。

(2)写女子的恋爱遭到家人的反对,如《》

(3)被丈夫无情抛弃的妇女的咏唱。

如《邶风》中《日月》。

【15】《诗经》中最著名的是周人的五篇史诗:

《大雅》中的《公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公刘》和《绵》各自记录了周民的一次大迁徙。

【16】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

(1)《大雅》的五篇史诗,叙友谊赛了周人自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灭商的一些史迹和传说。

(2)歌颂周先王领导人民兴建周邦的历史功绩,是五篇史诗的主要内容。

(3)总结历史教训,提出治国思想,也是周人史诗的主要内容。

【17】《七月》的内容梗概。

《诗经》中的农事诗以《七月》最为著名。

这首诗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无止的新时期劳作。

全诗八章,大体依照春耕、蚕桑、收割、打猎、修缮房屋和年关祭祀的次第,按月歌唱,平铺直叙一年四季适应不同节修的各种劳作,也反映了农夫在衣、食、住等方面的情况,有较大的史料价值。

【18】《农事诗》的艺术特点。

农事诗中艺术水平较高的当属《芣》和《十亩之间》,是劳动者唱和的歌谣。

是妇女在采集车前子时的歌唱。

这首诗,以简练浅白的词语反复咏唱,各章之间只是更换了几个近义词,而能够引发丰富的联想,情韵悠长。

清人方玉润对《芣苢》有一段著名的评赏:

“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

【19】简析《诗经》抒情与写实相统一的特点。

真实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点。

首先,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

其次,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

(1)表达相思,就直说“求之不行,寤寐思服。

(2)抒发爱恋,则径言“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3)有了情感磨擦,就直抒胸臆:

“子我不思,岂无他人。

(4)爱情遇到阴碍,则呼天唤地。

(5)抒发夫妻间的相思,便直言“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再次,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感情。

【20】简述《诗经》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首先是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

一是字词虽变而意义相同。

二是改变字词后使诗章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

其次,《诗经》以四言为基本句式。

再次,《诗经》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

《诗经》的语言也很特色。

一是词汇丰富。

二是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不但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更细腻地传达出诗人曲折细微的情感和物象的活泼情状。

【21】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1抒情与定实的统一。

70

2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法。

(1)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

可以直接叙事,如大部分《诗经》都是直接刻画描写,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大部分社会政治诗都是如此。

(2)比,一般说就是比喻。

如著名的《卫风·

硕人》接连以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这样的“比”法在《诗经》中运用很多。

另一种情形是整首诗用比,如《魏风·

硕鼠》。

(3)兴,就是起兴。

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氛围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

与诗歌情思没有意义相关时,则往往是起到起韵的作用。

3形式和语言方面的几个特点:

(1)首先是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

(2)其次,《诗经》以四言为基本句式。

(3)再次,《诗经》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

(4)《诗经》的语言也很特色。

二是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不但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更细腻地传达出诗人曲折细微的情感和物象的活泼情状。

【2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散文繁荣的原因。

1经济原因:

周平王东迁后,由于生产工具的进步,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手工业、商业的发达。

各诸候国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兵强国富。

2政治方面:

东迁之后,内忧外患,王朝日益衰微,天子已逐渐失去对诸候的控制,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3文化方面:

“天子失宫,学在四夷”。

一直为贵族王官所垄断的文化,此时下移,与“官学”对立的“私学”纷纷而起。

4一些有责任心的读书人,纷纷游说,著述,“百家争鸣”的文化环境,促成了诸子散文的繁荣。

【23】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是《尚书》,是以记言为主的古史。

今文《尚书》二十九篇,古文《尚书》在汉武帝时出现。

伪《古文尚书》《逸周书》向来被视为《尚书》的余篇或逸篇。

【24】《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孔子修订,始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

【25】《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古文春秋左氏传》。

是配合《春来》的编年史,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比《春秋》多出十三年。

相传作者是左丘明。

《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

“《春秋》三传”。

《左传》为古文,《公》《谷》为今文。

【26】《左传》的文学特色:

1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

2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

3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4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27】《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

全书二十一卷,分别记载周王朝及鲁、齐、晋、郑、楚、吴、越各国的史实。

起于周穆王,止于鲁悼公。

以记言为主,故称《国语》。

相传作者也是左丘明,后人称《左传》为春秋内传,称

《国语》为春秋外传。

【28】《战国策》杂记东周、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经西汉刘向整理编订,成三十三篇,定为现名。

【29】《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1铺张辨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如《触龙说赵太后》。

3摹绘人物,形貌毕肖。

4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比喻如“狡兔三窟”“唇亡齿寒”“抱薪救火”,寓言如“狐假虎威”“画蛇添足”

“南辕北辙”。

【30】先秦诸子散文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1春秋末至战国初,有《老子》《论语》和《墨子》。

《老子》简篇短幅,《论语》也多为简短的语录,但都辞约义富。

《墨子》始有论说文的基本规模,但质朴无文。

2战国中期,有《孟子》《庄子》。

往往是长篇大论,说理畅达,文辞富赡,很多篇章形象生动,比喻、寓言叠出,有较浓厚的文学色彩。

3战国后期,有《荀子》和《韩非子》。

它们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是先秦说理文的高峰。

总起来看,先秦散文的发展趋向,是由简而繁,由疏而密,理发和逻辑不断增强。

【31】老子及《老子》简况。

老子比孔子同时而稍早。

《老子》是道家学派开山的理论著作,篇幅简短,文学价值不高,有两点可介绍:

(1)形象化的说理。

(2)语句上的韵散结合。

【32】孔子及《论语》简况。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主“仁”倡“礼”,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论语》主要记录了孔子的言行,兼记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论集。

《论语》编篡成书最早也在春秋战国之际。

在汉代,《论语》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本子:

《齐论语》《鲁论语》和《古论语》。

我们今天看到的是《鲁论语》。

【33】墨子及《墨子》简况

墨子名翟,是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家在先秦时与儒家并称“显学”。

墨子大约生于孔子之后,孟子之前,《汉书。

艺文志》著录《墨子》七十一篇,今存五十三篇。

兼爱和非攻是墨子思想的核心。

《墨子》文章的特点:

(1)由小及大,连类比臂,逐层推理,如《非攻》上篇。

(2)质朴无华,造句遣辞口语化,如《兼爱》。

【34】孟子生产及思想:

孟子,名轲,邹人。

作《孟子》七篇,而《汉书。

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所多之四篇,被称为《外书》。

孟子主张行“王道”,施“仁政”。

后世往往以孔子为“圣人”,以孟子为“亚圣”,“孔孟”并称。

【35】孟子文章的特点:

1它的雄辩色彩。

一是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引导对方不知不觉地投入到自己设置的机彀中来,便对方心悦诚服。

二是气势平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入机彀,便铺张扬厉,纵横恣肆,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辨驳的机会。

如《滕文公上》

2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1)典型事例,如《齐桓晋文之事章》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实。

(2)比喻的例子更多,如《齐桓晋文之事章》中“为长者折枝”。

(3)寓言故事,如“五十步笑百步”“揠苗助长”“楚人学齐语”。

【36】庄子:

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人。

庄子“崇尚自然,但否定一切事物的存在,齐同万物的差别。

【37】《庄子》简况:

《汉书。

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今存三十三篇。

现在通行的《庄子》是郭象注本,包括《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自作,《外篇》和《杂篇》则基本是其弟子和后学所作。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

【38】《庄子》的文学特色,即《庄子》的寓言特色。

1奇幻谲诡的想象。

如鲲可以自由变幻体貌,由鱼而鸟。

2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

《庄子》塑造了众多形形色色的艺术形象,往往能用很少笔墨写出人物鲜明的形神特征。

3细腻逼真的描写。

《庄子》在阐释义理时,虚构了许多光怪陆离的艺术形象,又有非常细腻逼真的“工笔”。

4谐趣和讥刺横生。

如:

“得腐鼠”讥刺惠施怕人与他争夺相位的俗态。

【39】荀子生平及《荀子》简况:

荀子,名况,战国后期赵国人,是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

荀子隆礼重法。

艺文志》著录《孙卿子》(即《荀子》)三十三篇,今存三十二篇,多为荀子自著。

【40】《荀子》说理文特色。

1先秦说理文发展到荀子,已经成熟。

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辟。

如《劝学》。

2从文学观点看,荀子说理文值得注意的则是它长于比喻而少用寓言的特点。

【41】韩非生平及《韩非子》简况。

韩非,战国末期韩国公子,《汉书。

艺文志》著录《韩子》五十五篇。

韩非子说理文的特色:

明切犀利、冷峻峭拔而极善分析,条理严密,议论透彻。

【42】韩非子寓言的特点:

1韩非散文最具文学色彩的是它的寓言。

《韩非子》是先秦诸子著作中使用寓言最多的,共有三百多则。

2韩非的寓言,往往是彩历史故事的形式,阐明道理,表达思想。

【43】“楚辞”名称源流。

“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在夫屈原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楚辞”这个名称西汉时始出现。

所谓“楚辞”,当时专指先秦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

成帝时,刘向始编屈、宋等人的作品,又把西汉贾谊等人的骚体辞章收纳进来,辑为十六卷,命名《楚辞》,至东汉,王逸加入自己一篇作品,成十七卷,并为全书作注,名为《楚辞章句》。

【44】楚辞与赋的区别。

1从体式说,楚辞依“兮”而咏,语句参差错落,长短不拘;

赋则很少虚字,句式铺排偕偶,比较整齐。

2从性质说,楚辞以抒情、议论、描绘为主,主观抒发意味特别浓重;

赋则以客观的咏物、摹画、夸饰为主,缺少主观感的抒发。

【45】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1楚辞首先是楚文化的产物。

(1)首先,楚辞的产生,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

楚国民歌一般在单句末尾加一“兮”字,这成为楚辞的主要句法形式。

(2)其次,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紧密。

①《九歌》就是在民间神乐的基本上加上而成的。

②祭神仪式中,巫师装成不同神祗,载歌载舞,神秘浪漫而有故事性,对楚辞的构思和表现都有影响。

③民间祭神巫歌,富有神奇的想象和幻想,孕育着丰富的神话故事,这些都成为楚辞的养料和特征。

(3)楚辞中充满着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着道地的楚地方言等。

2楚辞的产生还受到北方文化的影响。

总之,楚辞是在南北文化交流的新的时代环境下,诞生于楚国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新诗体。

【46】楚辞的文体特点:

典型的楚辞体,在诗风、体式、语言上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

1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

2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3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

“兮”字“些”字极其频繁地写入楚辞,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47】屈原的作品:

《史记》本传提到名目或著录全文的有《离骚》《天问》《招魂》《哀郢》和《怀沙》五篇。

对于屈原的作品看法大体一致的是:

《离骚》《天问》《九章》是屈原自作,《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国民间祭神歌曲加工润色而成。

《招魂》一篇《史记》本传明确说它是屈原的作品。

可以确定为屈原的作品有:

《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共23篇。

【48】《离骚》题义辨析:

1《史记·

屈原列传》说:

“离骚者,犹离忧也。

”班固《离骚赞序》说:

“离,犹遭也;

骚,忧也。

明己遭忧作辞也。

“王逸《楚辞章句·

离骚经序》说:

”离,别也;

骚,愁也。

“司马迁之所谓”离骚“可能涵盖”遭遇忧愁“和”离愁别绪“二义。

班固解为”遭忧“,王逸解为”别愁,是分而言。

2游国恩,认为,“离骚”就是《楚辞·

大招》里提到的楚国古曲“劳商”。

《离骚》可能本是楚国一种歌曲的名称,其意义则与“牢骚”二字相同。

这个说法,从音乐和意义两方面提示《离骚》题义,较前人显然更为深入,但在释义方面,似不如马、班之说更为古直而切合作品旨意。

【49】《离骚》的主题、《离骚》的思想内容:

《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他的情感和思想都熔铸在其中。

因为评价《离骚》与评价屈原是分不开的。

《离骚》中,屈原的峻洁人格,与他的“美政”理想、爱国感情、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质,纠结一处。

1“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

屈原洞晓当时形势,提出“美政”理想,但遭歼人排挤打击,楚王又不信任他。

他的诗中,以死殉国,集中、鲜明地体现着屈原深厚真挚的爱国情感。

这是《离骚》最令人感佩的主题之一。

2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对于“美政”理想,屈原求索不已,九死不悔;

对于奸佞小人,他痛加指斥。

表现屈原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对奸佞小人的批判蔑视,是《离骚》的一个主要内容。

屈原对理想热烈追求,对群小严厉斥责,这种爱憎鲜明的精神品格,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50】《离骚》的艺术特点:

1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

2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3比兴手法的拓展。

不仅运用了更其丰富的喻象,而且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熔铸浑融的艺术境界,使之具有了象征的意义。

4结构、语言方面的特点。

(1)既采用了民歌的形式,也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成为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文学表现形式。

(2)设为主客问答,铺排描写,对后来汉赋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

(3)语言丰富多姿,双声叠韵比比皆是。

(4)吸收方言入诗,增强了楚辞的地域特色。

【51】《九歌》篇目。

《九歌》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

《国殇》《礼魂》,共11篇作品。

除《礼魂》为组曲通用的送神曲外,每首歌曲都主祭一神。

【52】《九歌》内容。

《九歌》所祭之神包括主司天、地、人的各路神灵,司天之神如东皇太一神、云神、日神;

司地之神如湘水神、河神、山神;

司人之神如命运之神等。

【53】《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1《九歌》以奇异深浓的情感、凄清幽渺的境界,曼妙清新的描写结合在一起,造就了奇特瑰丽、色彩斑斓的艺术境界。

2整个诗篇清新凄艳,幽渺情深,体现着《九歌》的基本风格。

【54】《九章》篇目。

《九章》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和《悲回风》九篇诗歌。

《九章》之名,最早见于西汉刘向《九叹。

忧苦》。

《橘颂》最早。

【55】《九章》的风格:

平实素朴,直抒胸臆,多用白描。

【56】《天问》:

《天问》是屈原作品中最为奇特的诗歌,是仅次于《离骚》的长诗。

它对自然现象、神话传说和历史现实提出了170多个问题,体现了诗人的见识广博、思想深刻以及勇于怀疑和批判的精神。

【57】《招魂》的艺术特色:

1结构精密完美2长于铺排描摹。

【58】宋玉:

是屈原之后的一位楚辞作家,作品《九辩》。

【59】《九辩》:

是由多个乐章组成的乐曲,从创意看是“惆怅兮而私自怜”的自悲生平之作。

【60】《九辩》的艺术特色及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1思想上宋玉缺少屈原那种激切的情思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面对不平际遇,他采取退守保身的态度。

2从艺术表现看,《九辩》不失为楚辞中一篇精品。

首先,它长于铺排描摹,并在描绘中创造较为圆融的意境。

其次,是细致入微的刻画描写。

再次,《九辩》的造语用词也很可称道。

韵散相间,长短不拘,参差错落,双声叠韵字和重叠词的大量使用,更增强了诗歌的文字美和韵律美。

【61】汉代散文:

所谓“汉代散文”是指政论文及抒情、叙事文,汉代散文创作的主流,就文体说是政论文,就文风说,是切中时事,朴厚无华。

【62】《吕氏春秋》及其说理方式。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组织其门客集体编撰,成书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39年前后,被视为杂家著作。

《吕氏春秋》文章一般都较短小,以事实说理,平实畅达,不求华丽,如《贵公》。

从文学角度看,《吕氏春秋》最大的成就是它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

它在阐述某个道理和思想时,往往采用一组寓言故事,从不同侧面予以说明。

【63】秦刻石文的特点:

1其形式四言为句,三句为韵,较独特。

2铺叙颂夸,气度宏伟,韵律谐和。

3限于刻石体制,文采不足。

【64】《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这篇《谏逐客书》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

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以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

其次胪述秦始皇看重外国的玩好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最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

文章罗列众多事实,极力铺陈。

《狱中上书》作者李斯。

【65】贾谊生平:

西汉初期重要的散文作家,今存《新书》。

晁错:

与贾谊同时而稍后。

《汉书·

艺文志》录晁错文31篇,《上书言兵事》和《说文帝令民入粟受爵》

(即《论贵粟疏》)是其政论散文的代表作。

【66】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1)贾谊散文往往据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

《论积贮疏》是贾谊散文中的名篇,体现着贾谊文章气盛而情浓的特点。

它首先说明蓄积的重要,继而指出当世生聚者少而糜费者多的堪忧状况,最后提出劝农的对策。

(2)文章紧凑严密,说理透辟。

(3)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的风神。

如《过秦论》是贾谊最负盛名的史论散文。

【67】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晁错散文的代表作是《上书言兵事》和《论贵粟疏》。

(1)切实中肯,论精识深,擅长分析,言之凿凿。

如《论贵粟疏》以有力的论据,说明轻赋役以劝农功,贵粟而贱金玉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

(2)晁错散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家风气,辞藻谐偶,句式铺排,如《上书言兵事》论“得地形”。

【68】董仲舒,是《春秋》公羊学派的大师,景帝博士。

主要散文作品有《春秋繁露》《天人三策》。

【69】刘向:

字子政,初名更生,出身皇族,一生曾三度入狱。

刘向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和目录学家。

刘向奏疏文的行文有一个特点:

结构平整,逻辑清晰,往往先以正论开篇,继之以反证,然后总结观点,最后落脚在针对的时事之上。

刘向写了《战国策叙录》。

【70】桓宽的《盐铁论》:

以史为鉴,真切时事和政策,全书全用对话体,简洁犀利,文风质直平实,缺少汉初政论文的气势,个别章段情浓气盛。

【71】《新序》、《说苑》的文学价值:

《新序》十卷和《说苑》二十卷是刘向散文的代表作。

两书都是采集群书中的逸闻锁事编撰而成,寓含劝戒训教之意。

其中很多篇章类于后来的志人小说,在刘向散文中最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