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推荐学习河北专版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六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备用题库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14175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K12推荐学习河北专版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六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备用题库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K12推荐学习河北专版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六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备用题库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K12推荐学习河北专版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六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备用题库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K12推荐学习河北专版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六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备用题库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K12推荐学习河北专版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六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备用题库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K12推荐学习河北专版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六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备用题库模拟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K12推荐学习河北专版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六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备用题库模拟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K12推荐学习河北专版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六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备用题库模拟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K12推荐学习河北专版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六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备用题库模拟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K12推荐学习河北专版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六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备用题库模拟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K12推荐学习河北专版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六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备用题库模拟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K12推荐学习河北专版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六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备用题库模拟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K12推荐学习河北专版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六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备用题库模拟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K12推荐学习河北专版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六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备用题库模拟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K12推荐学习河北专版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六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备用题库模拟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K12推荐学习河北专版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六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备用题库模拟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K12推荐学习河北专版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六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备用题库模拟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K12推荐学习河北专版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六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备用题库模拟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K12推荐学习河北专版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六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备用题库模拟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K12推荐学习河北专版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六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备用题库模拟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12推荐学习河北专版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六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备用题库模拟试题.docx

《K12推荐学习河北专版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六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备用题库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推荐学习河北专版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六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备用题库模拟试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K12推荐学习河北专版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六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备用题库模拟试题.docx

K12推荐学习河北专版版中考历史总复习主题六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备用题库模拟试题

主题六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题组一 局部抗战和西安事变

1.(2018重庆A,9,1分)1936年12月,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由此带来的影响是(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C.基本结束了国共十年内战

D.揭开了中华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答案 C 依据所学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故C符合题意。

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七七事变揭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故A、B、D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2.(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8,1分)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史称“西安事变”。

下列因西安事变促成的“变化”是(  )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由抗日反蒋变为一致抗日

C.张学良、杨虎城停止进攻红军,逼蒋抗日

D.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答案 D 解答本题需要注意题干的落脚点“因西安事变促成的‘变化’”。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因此D项正确。

A、B两项属于西安事变的背景;C项属于西安事变的经过。

3.(2018湖南长沙,17,3分)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时间,史学界有三种说法:

1931年说、1937年说、1939年说。

提出“1931年说”的主要依据是(  )

A.1931年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B.1931年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开始全民族抗战

C.1931年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

D.1931年日军占领南京

答案 A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这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故选A项。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开始全民族抗战;1937年9月,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

B、C、D三项均错误。

4.(2017广东,11,3分)20世纪30年代初,一群东北作家流亡到内地,他们创作了一批描写东北遭到异族蹂躏的作品并迅速流行。

这批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

                        

A.列强掀起瓜分狂潮B.东北沦陷局部抗战

C.全国性的抗战爆发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答案 B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20世纪30年代初”“东北作家流亡到内地”“东北遭到异族蹂躏”。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随后东北三省全部沦陷,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故选B项。

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性抗战爆发;D项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

故A、C、D三项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5.(2017江西,3,2分)结合数轴上的时间,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  )

A.明治维新:

效仿中国隋唐封建制度

B.甲午中日战争:

签订《辛丑条约》

C.九一八事变:

中国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D.日本投降: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

答案 C 明治维新学习西方先进制度、文化;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新中国的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

故C项正确。

6.(2017云南,10,2分)与下图信息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D.台儿庄战役

答案 A 本题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观察、理解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通过图片中的有效信息“沈阳”“北大营”“日军”“柳条湖”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故意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

故选择A项。

7.(2017安徽,5,2分)九一八事变后,《生活画报》刊载了《东北义勇军喋血苦战情形》和《沦亡一年后东北情况》等图片,真实记录了日军的侵华暴行和东北军民的英勇抗战。

这反映了(  )

A.日军侵华蓄谋已久

B.日本是最早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国家

C.全面抗战已经开始

D.中国是最早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

答案 D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比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反法西斯斗争都要早。

故D项符合题意。

题干信息反映不出日军侵华蓄谋已久,A项错误;意大利是最早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国家,B项与史实不符;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战开始于1937年七七事变,C项错误。

8.(2017福建,14,2分)1937年,冼星海在家书中写道:

“六年前的三千万流民的印象,当我还没有忘记的时候,如今又遭到更大的浩劫。

”“六年前的三千万流民”产生的起因是(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D.南京大屠杀

答案 B 材料关键信息是“1937年”“六年前的三千万流民”。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仅四个多月的时间,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故选B项。

A项发生于1900年;C项发生于1937年;D项发生于1937年12月。

9.(2017重庆A,5,1分)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受中国共产党派遣,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是(  )

答案 A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故选A。

10.(2017广东,12,3分)1937年2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三中全会,讨论调整对中共和对日政策,确定了停止内战,与共产党重新合作的方针。

直接促成这一政策调整的事件是(  )

A.红军长征胜利会师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台儿庄战役的胜利D.国民政府西迁重庆

答案 B 本题关键信息是“1937年2月”“停止内战,与共产党重新合作”。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直接促成了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转变,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B项正确。

红军长征发生于西安事变之前,当时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A项;C项发生于1938年;D项发生于1937年12月,当时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C、D两项发生于题干中的会议之后,可直接排除。

11.(2016福建龙岩,10,2分)某同学想了解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的史实。

以下可供参考的资料是(  )

A.电影《火烧圆明园》

B.纪录片《北洋水师》

C.《九一八事变图志》

D.《南京大屠杀史料集》

答案 C “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九一八事变,所以C项符合题意。

12.(2016河南,5,1分)“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召集各党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国方针”。

促成上述协议达成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中共七大的举行

D.重庆谈判的成功

答案 B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

重庆谈判是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

只有B符合题意。

13.(2016湖南长沙,17,3分)“以下犯上,促成民族团结。

”这句话适合评价下列哪一事件(  )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B.南昌起义

C.西安事变D.七七事变

答案 C “以下犯上”指的是这一事件的方式;“促成民族团结”指的是这一事件的意义。

依据所学可知,1936年12月12日,作为部下的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了当时的国民党最高领导人蒋介石,符合“以下犯上”;西安事变最终得到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符合“促成民族团结”。

14.(2016山东临沂,12,2分)下图中“历史在这里拐弯”是指从此(  )

A.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B.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了全国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垮台

答案 C 由图中“西安事变始末”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历史因此而“拐弯”。

故选C。

15.(2016山东青岛,20,1分)1936年12月《桂林日报》:

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

材料中的“陕变”指(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 B 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1936年12月、汉卿(张学良的字)、“兵谏”,由此断定“陕变”为1936年的西安事变,即双十二事变。

A项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C、D两项均发生在1937年。

16.(2015重庆,12,1分)揭示历史的内在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列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遵义会议的召开——红军长征取得胜利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答案 C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遵义会议的召开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使开放的中国逐步走向世界。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战新局面的到来,但与1945年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故选C。

17.(2015内蒙古呼和浩特,6,1分)右图是1936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报》对西安事变的报道,从标题看该报道的观点应该是(  )

A.肯定张杨的行动

B.批评张杨的主张

C.反对国民政府

D.保持中立立场

答案 A 依据报道中的“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通电全国发表救国主张八项”等,可知该报道认为张杨是为争取中华民族生存而发动“兵谏”,肯定了张杨的行动。

故选A。

18.(2015河南,4,1分)下列对20世纪20年代中期中外形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

国共首次合作,国民大革命风暴骤起

B.日本:

深陷经济危机,发动九一八事变

C.苏联:

斯大林开始领导社会主义建设

D.欧美:

资本主义世界基本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答案 B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本题选B。

19.(2016贵州安顺,9,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甲:

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老是失败,像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次,抗日战争可是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乙:

日本不仅侵略中国,还发动太平洋战争,侵略了亚洲许多国家,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支援了他们的反侵略战争。

丙:

抗日战争的胜利来得不容易呀!

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一共伤亡三千五百多万人,直接财产损失达一千亿美元……

(1)具体列举两例战役用以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来得不容易”(举例即可)。

(2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抗日战争胜利在国际上的历史意义。

(3分)

(3)请谈谈你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感悟。

(3分)

答案 

(1)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长沙会战。

(2分,任写一个得1分)

(2)中国的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3分)

(3)如:

抗战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人民抗战的结果;抗战的胜利,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合作抗战的结果;抗战的胜利,是坚持长期抗战的结果;等。

(3分,只要答出上述任一层意思给1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列举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战役即可。

(2)注意题目问的是其国际意义。

中国的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3)从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等方面回答皆可。

注意不要从一个角度长篇大论,要从多个角度概括。

20.(2015陕西,20,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哪怕日本强盗凶,我们的兄弟打起仗来真英勇。

哪怕敌人枪炮狠,找不到我们人和影。

让敌人乱冲撞,我们的阵地建在敌人侧后方,

敌人战线越延长,我们的队伍愈扩张。

不分穷,不分富,四万万同胞齐武装,

不论党,不论派,大家都来抵抗。

我们越打越坚强,日本的强盗自己走向灭亡,

看最后胜利日,世界和平现曙光。

——贺绿汀《游击队歌》

(1)从材料一地图中归纳这场战争的特点,并评价李鸿章的言论。

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有何反应?

(4分)

(2)材料二所指的战争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战役的意义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从力量和地位两方面归纳中国抗击日本的这场战争的特点。

(4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当前形势,从抗击日本侵略的两次战争中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1分)

答案 

(1)特点:

由日军首先挑起战争,战争在朝鲜境内爆发;战线由朝鲜向国内推移,在海上和陆上进行;战事多发生在清朝统治中心。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评价:

认识不全面。

武器的优劣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因素,他没有认识到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

(1分)反应:

宣传维新思想,发动戊戌变法;倡导“实业救国”,发展民族工业;宣传民主思想,进行辛亥革命。

(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

(2)意义:

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2分)

特点:

力量: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民族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与支持。

(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

地位:

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

(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要注意观察战线的推进、主要战役的地点等;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评价;第三小问要注意时间和群体的限定,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

(2)问,第一小问考查了百团大战的地位和意义;第二小问,要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视角去分析。

第(3)问可从如何面对这段历史,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还要结合当前日本动向来谈。

题组二 全民族抗战

1.(2018江苏苏州,10,1分)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党的历程”主题宣传活动,组员们收集了下列图片用于布置展板。

这些图片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A.④①③②B.④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①③②④

答案 A 本题考查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重大事件的掌握。

井冈山会师发生在1928年;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中共“一大”召开于1921年。

故选A项。

2.(2018山东青岛,24,1分)《一寸河山一寸血》写道:

“当年七月七日,日军在这里借故寻衅,点燃了中日两国全面战争的战火……由于这场仗是扭转中国人民命运的一场民族战争,因此,卢沟桥和宛平城响亮的名字便得以永志青史。

”“当年”是指(  )

A.1894年B.1931年

C.1937年D.1941年

答案 C 题干提供的关键信息是“七月七日”和“点燃了中日两国全面战争的战火”,据此可以确定描述的是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3.(2018山东青岛,25,1分)毛泽东在1938年5月写成的《论持久战》中指出:

“在他们(日本侵略者)面前表示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不可屈服的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力,这就是给以歼灭战的打击。

在作战上讲,十个月的经验证明歼灭是可能的。

”“十个月的经验证明歼灭是可能的”史实依据是(  )

①平型关大捷②西安事变

③百团大战④台儿庄战役

A.②④B.①③④

C.②③D.①④

答案 D 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信息:

时间为“1938年5月”,所选史实应发生在此时间之前,且给予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平型关大捷发生于1937年9月,这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台儿庄战役于1938年3月打响,这一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西安事变”与题意无关;“百团大战”于1940年发动,故应排除。

4.(2018江苏南京,10,1分)1937年12月15日的《芝加哥每日新闻报》刊出了《日军杀人盈万》的新闻报道。

这一报道揭露的暴行是(  )

A.割占香港岛

B.火烧圆明园

C.旅顺大屠杀

D.南京大屠杀

答案 D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之后日军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故选D项。

鸦片战争后,英国割占香港岛;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占领旅顺后,疯狂屠杀当地居民。

A、B、C三项应排除。

5.(2017山东青岛,25,1分)太平天国在这里留下印记,中华民国的历史从这里开始,日军的暴行在这里警钟长鸣。

“这里”是指(  )

A.武汉B.上海

C.沈阳D.南京

答案 D 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对当地军民进行了野蛮的屠杀。

故答案为D。

6.(2017新疆,3,2分)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

此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答案 D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动了百团大战,故选D。

淞沪会战和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军队组织的,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一一五师在林彪的指挥下进行的,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7.(2016内蒙古呼和浩特,6,1分)根据下图判断八路军的主要攻击目标是(  )

百团大战形势示意图

A.毁坏日伪据点交通线B.夺取沦陷区的大城市

C.在正面战场与敌对峙D.消灭国民党有生力量

答案 A 据图片名称“百团大战形势示意图”及题干中的限定信息“八路军的主要攻击目标”,联系所学可知,百团大战的主要攻击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故选A。

8.(2016山东聊城,14,2分)下图为中华民国三十二年晋察冀边区银行印制的货币。

该货币最有助于研究哪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  )

A.北伐战争时期B.红军长征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C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宣告成立。

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中华民国三十二年为1943年。

1931年到1945年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

故选C。

9.(2016山东泰安,10,1分)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道:

“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

……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被李宗仁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指的是1938年的(  )

A.台儿庄战役B.百团大战

C.平型关大捷D.淞沪会战

答案 A 1938年,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因此,答案为A。

10.(2016湖北孝感,12,1分)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在这一阶段爆发的一次重大战役(会战)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

“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帅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必须瞩目。

”这次战役(会战)是指(  )

A.淞沪会战B.台儿庄战役

C.湘西会战D.百团大战

答案 D 由题干可知,这次战役发生在抗战相持阶段,即1938年10月至1944年,据此排除A(发生在1937年8—11月)、B(发生在1938年春)、C(发生在1945年4月战略反攻阶段)。

1940年秋,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动了百团大战,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故选D。

11.(2016山东临沂,10,2分)1942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延安对党旗式样作出决定:

“中共党旗式样,宽阔为三与二之比,左角上有斧头镰刀,无五角星,委托中央办公厅制一批标准党旗,分发各主要机关。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党旗的统一式样形成于(  )

A.中共“一大”召开B.红军长征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中共八大召开

答案 C 解答本题只需要抓住时间信息“1942年”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942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故选C。

12.(2015山东泰安,15,1分)“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描述了中国守军与侵华日军激战的情形。

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是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C.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

D.全国性内战的开始

答案 C 题干叙述的事件是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这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故选C。

13.(2015湖北孝感,13,2分)有学者说“我们正处在有史以来最大的转折关头……第一次全民一心一意地在瓦砾和血泊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时代”。

这位学者述说的历史事件应为(  )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C.刘邓挺进大别山

D.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答案 B “第一次全民一心一意……奋争”指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指引下,全体中华儿女团结一致抗日,故选B。

14.(2014江苏苏州,8,1分)今年86岁的杨老先生少年时的习作“不要放鞭炮”写道:

新年到,放鞭炮,蹦硼蹦硼虽热闹,金钱耗去太无聊!

如今国仇还未报,不如省钱买枪炮……这篇习作写于(  )

A.北伐战争时期

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C 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本题提供的主要信息有两个,一是“今年86岁的杨老先生”,另一个是“如今国仇还未报”。

2014-86=1928,再结合题干中“少年时”可确定这篇习作写于抗日战争时期。

北伐战争时期和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杨老先生均未出生,故排除;解放战争发生在1946—1949年,属于国内战争,与题干中的“国仇”不符,故排除。

15.(2014湖南衡阳,11,2分)著名戏剧家田汉在1938年中国军队取得某战役的重大胜利后,写下了这样的祝捷歌词:

“将士的喊声,震动了南部山东,榴弹掷处血光红,敌人如鼠我如龙。

”这一战役是(  )

A.贺胜桥战役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

答案 C 台儿庄战役发生于1938年春,符合题干中的时间信息。

A项发生于1926年,B项发生于1937年,D项发生于1940年。

16.(2014江苏镇江,7,2分)某同学想了解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性事件,应向他推荐下列哪一部作品(  )

答案 A 日本开始全面侵华的标志是七七事变,故本题选A。

17.(2017云南昆明,28,13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年3月,在日本广岛马关春帆楼,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