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教材习题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16597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77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教材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教材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教材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教材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教材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教材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教材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教材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教材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教材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教材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教材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教材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教材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教材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教材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教材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教材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教材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教材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教材习题参考答案.docx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教材习题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教材习题参考答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教材习题参考答案.docx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教材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1参考答案

1.6、计算题,解:

假设某机器指令系统按指令周期长短分为4种,t1=10ns,t2=15ns,t3=16ns,t4=20ns,这4种指令在程序中出现的概率分别为ƒ1=20%,ƒ2=16%,ƒ3=40%,ƒ4=24%,计算出平均运算速度是多少MIPS?

解:

由式(1.1)先计算出Tm。

=

=10×0.2+15×0.16+16×0.4+20×0.24=15.6ns

由式(1.2)求得平均运算速度为

Vm=1/Tm=1/(15.6×10-9)=64.10(MIPS)

习题2参考答案

2、11010111,327,D7

3、12.5,28.875,205.4375

4、原码:

-127~+127;补码:

-128~+127;反码:

-127~+127。

7、0.1110,1.00101,1.01110

8、0.1101,-0.0001,-0.1111

9、10101101,00010011

10、[x]补=a0.a1a2…a6

   解法一、

 

(1)若a0=0,则x>0,满足x>-0.5,此时a1…a6可任意

 

(2)若a0=1,则x<=0,要满足x>-0.5,需a1=1

      即a0=1,a1=1,a2…a6有一个不为0

  解法二、

-0.5=-0.1

(2)=-0.100000=1,100000

  

(1)若x>=0,则a0=0,a1…a6任意即可

       [x]补=x=a0.a1a2…a6

 

(2)若x<0,则x>-0.5

      只需-x<0.5,-x>0

      [x]补=-x,[0.5]补=01000000

      即[-x]补<01000000

      

      

      

      即a0a1=11,a2…a6不全为0或至少有一个为1(但不是“其余取0”)

11.字长32位浮点数,阶码10位,用移码表示,尾数22位,用补码表示,基为2,

(1)最大的二进制数表示

    E=111111111

    Ms=0,M=11…1(全1)

表示为:

11…1011…1

10个21个

即:

(2)最小的二进制数

   E=111111111

   Ms=1,M=00…0(全0)(注意:

用10….0来表示尾数-1)

   表示为:

11…1100…0

10个21个

   即:

(3)规格化范围

    正数最大E=11…1,M=11…1,Ms=0

10个21个

   即:

正数最小E=00…0,M=100…0,Ms=0

10个20个

即:

负数最大E=00…0,M=011…1,Ms=1

10个20个

(最接近0的负数)即:

   负数最小E=11…1,M=00…0,Ms=1,即:

10个21个

规格化所表示的范围用集合表示为:

   [

]

[

]

(4)最接近于0的正规格化数、负规格化数(由上题可得出)

   正规格化数E=00…0,M=100…0,Ms=0,即

10个20个

      负规格化数E=00…0,M=011…1,Ms=1,即

                    10个20个

   12、假设浮点数格式如下:

(1)

阶码补码:

111

尾数补码:

011011000

机器数:

111011011000

(2)

阶码补码:

111

尾数补码:

100101000

机器数:

111000101000

13、

(1)1

(2)0

14、需5个检验位。

应放在从低到高的第1、2、4、8、16位上。

15、1001001010

习题3参考答案

3.2解:

-127的二进制表示为-01111111

[X]原=11111111;[X]反=10000000;[X]补=10000001;[X]移=00000001

3.3解:

[X]补=1.10001,[-X]补=0.01111,[Y]补=0.11001,[-Y]补=1.00111

[X+Y]补=[X]补+[Y]补[X-Y]补=[X]补+[-Y]补即

11.1000111.10001

+00.11001+11.00111

00.0101010.11000

X+Y=+0.01010X-Y结果发生溢出,因为两位符号位不相同

3.4解:

为了便于直观理解,假设两数均以补码表示,阶码采用双符号位,尾数采用单符号位,则它们的浮点表示分别为:

[X]浮=00010,0.11011011[Y]浮=00100,1.01010100

(1)求阶差并对阶:

ΔE=Ex–Ey=[Ex]补+[-Ey]补=00010+11100=11110

即ΔE为–2,x的阶码小,应使Mx右移2位,Ex加2,

[X]浮=00100,0.00110110(11)

其中(11)表示Mx右移2位后移出的最低两位数。

(2)尾数和

1.

+

00110110(11)

2.

01010100

1.10001010(11)

(3)规格化处理

尾数运算结果的符号位与最高数值位为同值,应执行左规处理,结果为1.0001010(11),阶码为00011。

(4)舍入处理

采用0舍1入法处理,则有

1.00010101

+1

1.

00010110

(5)判溢出

阶码符号位为00,不溢出,故得最终结果为

x+y=2011×(-0.11101010)

3.5解:

因为X+Y=2Ex×(Sx+Sy)(Ex=Ey),所以求X+Y要经过对阶、尾数求和及规格化等步骤。

(1)对阶:

△J=Ex-EY=(-10)2-(+10)2=(-100)2所以Ex

SX右移四位后SX=0.00001001,经过舍入SX=0001,经过对阶、舍入后,X=210×(0.0001)2

(2)尾数求和:

SX+SY

1.0001(SX)

+0.1011(SY)

0.1100(SX+SY)

(3)结果为规格化数。

所以:

X+Y=210×(SX+SY)=210×(0.1100)2=(11.00)

3.6解:

(1)原码阵列x=0.11011,y=-0.11111

   符号位:

x0⊕y0=0⊕1=1,[x]原=11011,[y]原=11111

   [x×y]原=1,1101000101

   直接补码阵列

   [x]补=(0)11011,[y]补=

(1)00001

[x×y]补=1,0010111011

带求补器的补码阵列

   [x]补=011011,[y]补=100001

   乘积符号位单独运算0⊕1=1

   尾数部分算前求补输出│X│=11011,│y│=11111

   X×Y=-0.1101000101

(2)原码阵列   x=-0.11111,y=-0.11011

   符号位:

x0⊕y0=1⊕1=0

    [x]补=11111,[y]补=11011

[x×y]补=0,1101000101

    直接补码阵列

    [x]补=

(1)00001,[y]补=

(1)00101

[x×y]补=0,11010,00101

    带求补器的补码阵列

    [x]补=100001,[y]补=100101

    乘积符号位单独运算1⊕1=0

    尾数部分算前求补输出│X│=11111,│y│=11011

    X×Y=0.1101000101

3.7

(1)符号位Sf=0⊕1=1

去掉符号位后:

[y’]补=00.11111,[-y’]补=11.00001,[x’]补=00.11000

     

    

(2)符号位Sf=1⊕0=1

去掉符号位后:

[y’]补=00.11001,[-y’]补=11.00111,[x’]补=00.01011

3.8解:

   4位加法器如上图,

   

(1)串行进位方式

   C1=G1+P1C0其中:

G1=A1B1P1=A1⊕B1(A1+B1也对)

   C2=G2+P2C1G2=A2B2P2=A2⊕B2

   C3=G3+P3C2G3=A3B3P3=A3⊕B3

   C4=G4+P4C3G4=A4B4P4=A4⊕B4

(2)并行进位方式

C1=G1+P1C0

C2=G2+P2G1+P2P1C0

C3=G3+P3G2+P3P2G1+P3P2P1C0

C4=G4+P4G3+P4P3G2+P4P3P2G1+P4P3P2P1C0

3.9解:

(1)组成最低四位的74181进位输出为:

C4=Cn+4=G+PCn=G+PC0,C0为向第0位进位

   其中,G=y3+y2x3+y1x2x3+y0x1x2x3,P=x0x1x2x3,所以

C5=y4+x4C4

C6=y5+x5C5=y5+x5y4+x5x4C4

(2)设标准门延迟时间为T,“与或非”门延迟时间为1.5T,则进位信号C0,由最低位传送至C6需经一个反相器、两级“与或非”门,故产生C6的最长延迟时间为

T+2*1.5T=4T

(3)最长求和时间应从施加操作数到ALU算起:

第一片74181有3级“与或非”门(产生控制参数x0,y0,Cn+4),第二、三片74181共2级反相器和2级“与或非”门(进位链),第四片74181求和逻辑(1级与或非门和1级半加器,设其延迟时间为3T),故总的加法时间为:

t0=3*1.5T+2T+2*1.5T+1.5T+3T=14T

3.10解:

BCD码加法器电路如下:

习题4参考答案

4.5计算题

(1)30,31

(2)a、99%,b、46.55ns,c、96.7%

4.6、设计题,解:

(1)存储器的总容量为:

512K×16位(SRAM)+128K×16位(EPROM)=640K×16位。

数据寄存器16位。

(2)因为220=1024K>640K,所以地址寄存器20位。

(3)所需EPROM芯片数为(128K×2B)/(64K×2B)=2(片)(4)设存储器地址空间分配如下:

128KEPROM

512KSRAM

4.7解:

SRAM的地址:

000000H-7FFFFFHDRAM的地址:

800000H-FFFFFFH

4.8解:

存储器地址空间分布如图2所示,分三组,每组8K×16位。

由此可得存储器方案要点如下:

(1)组内地址:

A12——A0(A0为低位);

(2)组号译码使用2:

4译码器;

(3)RAM1,RAM2各用两片SRAM芯片位进行并联连接,其中一片组成高8位,另一片组成低8位。

(4)

用MREQ作为2:

4译码器使能控制端,该信号低电平(有效)时,译码器工作。

(5)

CPU的R/W信号与SRAM的WE端连接,当R/W=1时存储器执行读操作,当R/W=0时,存储器执行写操作。

如图3

图2

CPU

图3

4.9解:

信息总量:

q=64位×8=512位

顺序存储器和交叉存储器读出4个字的时间分别是:

t2=mT=8×200ns=1.6×10–7(s)

t1=T+(m–1)τ=200+3×50=5.5×10–7(s)

顺序存储器带宽是:

W1=q/t2=32×107(位/S)

交叉存储器带宽是:

W2=q/t1=93×107(位/S)

4.10解:

刷新存储器容量=分辨率×每个像素点颜色深度

=1024×1024×3B=3MB

刷新存储器带宽=刷新存储器容量×刷新速率=3MB×72/S=216MB/S

刷新存储器的总带宽应为216MB/S×100/60=360MB/S

4.11解:

根据图1中已知,ROM1的空间地址为0000H——3FFFH,ROM2的地址空间地址为4000H——7FFFH,RAM1的地址空间为C000H——DFFFH,RAM2的地址空间为E000H——FFFFH。

对应上述空间,地址码最高4位A15——A12状态如下:

0000——0011ROM1

0100——0111ROM2

1100——1101RAM1

1110——1111RAM2

2:

4译码器对A15A14两位进行译码,产生四路输出,其中:

y0=00对应ROM1,y1=01对应ROM2,y3=11对应RAM1和RAM2。

然后用A13区分是RAM1(A13=0)

还是RAM2(A13=1),此处采用部分译码。

由此,两组端子的连接方法如下:

1——6,2——5,3——7,8——12,11——14,9———13

4.12解:

因为:

ta=tc/e所以:

tc=ta×e=60×0.85=510ns(cache存取周期)

tm=tc×r=510×4=204ns(主存存取周期)

因为:

e=1/[r+(1–r)H]

所以:

H=2.4/2.55=0.94

4.13解:

写入存贮器时时序信号必须同步。

通常,当R/

线加负脉冲时,地址和数据线的电平必须是稳定的。

当R/

线一达到逻辑0电平时,数据立即被存贮。

因此,当R/

线处于低态时,如果数据线改变了数值,那么存贮器将存贮新的数据⑤。

同样,当R/

处于低态时地址线发生了变化,那么同样的数据将存贮到新的地址(②或③)。

正确的写入如下图

 

习题5参考答案(习题解答不全—黄金文)

四、综合题

6解:

1.立即

2.寄存器

3.直接

4.基址

5.基址+偏移量

6.比例娈址+偏移量

7.基址+变址+偏移量

8.基址+比例变址+偏移量

9.相对

习题6参考答案

6.5,解:

1.列出机器的全部控制信号一览表题中已给出,见表6.5。

2.写出指令操作流程及时序划分题中已写出指令操作流程和时序划分。

3.确立微指令格式

题中已要求采用直接编码方式,操作控制字段取23位,下址字段取4位。

4.编写微指令代码微指令字长共27位,编写微指令代码如题6.5表,其中操作控制字段23位,各位的位号及表示的微命令控制信号与表5中的序号及微命令控制信号相对应,表中空格中“0”缺省。

题6.5表加法指令对应的微指令代码

地址

微指令二进制代码

控制字段

下址字段

1

2

3

4

5

6

7

8

9

1

0

1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2

0

2

1

2

2

2

3

2

4

2

5

2

6

2

7

M1

T1

00H

1

1

T2

01H

1

1

1

1

T3

02H

1

1

1

1

M2

T1

03H

1

1

1

1

T2

04H

1

1

1

T3

05H

1

1

1

M3

T1

06H

1

1

1

1

T2

07H

1

1

1

1

T3

08H

1

1

1

M4

T1

09H

1

1

1

1

1

T2

0AH

1

1

1

1

T3

0BH

1

6.9解:

C1=M2•T4•I3

C2=M2•T4•I4

C3=M2•T1•I5

C4=M1•(T2+T3)+M2•(T2+T3)•(I1+I3+I4)

6.10解:

为了压缩指令字的长度,必须设法把一个微指令周期中的互斥性微命令信号组合在一个小组中,进行分组译码。

经分析,(e,f,h)和(b,i,j)可分别组成两个小组或两个字段,然后进行译码,可得六个微命令信号,剩下的a,c,d,g四个微命令信号可进行直接控制,其整个控制字段组成如下:

01 e01b

直接控制10 f10 i

acdg11 h11 j

4位2位2位

6.11解:

(1)a为数据缓冲寄存器DR,b为指令寄存器IR,c为主存地址寄存器,d为程序计数器PC。

(2)主存M→缓冲寄存器DR→指令寄存器IR→操作控制器。

(3)存储器读:

M→DR→ALU→AC存储器写:

AC→DR→M

6.12解:

1)n条指令进入流水线的时空图如下:

2)从流程图可以看出,用k个时钟周期完成第1条指令,其余n-1完成个时钟周期完成n-1条指令,n条指令所需的总时间Tk为:

Tk=(k+n-1)×Δt

P=

=

6.13解:

节拍脉冲T1,T2,T3的宽度实际等于时钟脉冲的周期或是它的倍数,此时T1=T2=200ns,T3=400ns,所以主脉冲源的频率应为f=1/T1=5MHZ为了消除节拍脉冲上的毛刺,环型脉冲发生器采用移位寄存器形式。

题6.13图画出了题目要求的逻辑电路图和时序信号关系。

根据关系,节拍脉冲T1,T2,T3的逻辑表达式如下:

T1=C1×C2,T2=C2,T3=C1

题6.13图

6.14解:

(1)假设判别测试字段中每一位为一个判别标志,那么由于有4个转移条件,故该字段为4位,(如采用字段译码只需3位),下地址字段为9位,因为控制容量为512单元,微命令字段是(48–4-9)=35位。

(2)对应上述微指令格式的微程序控制器逻辑框图所示:

其中微地址寄存器对应下地址字段,P字段即为判别测试字段,控制字段即为微命令子段,后两部分组成微指令寄存器。

地址转移逻辑的输入是指令寄存器OP码,各状态条件以及判别测试字段所给的判别标志(某一位为1),其输出修改微地址寄存器的适当位数,从而实现微程序的分支转移。

6.15解:

(1)时间重叠——是指在并行性概念中引入时间因素,让多个处理过程在时间上相互错开,轮流重叠地使用同一套硬件设备的各个部分,以加快硬件周转而赢得速度。

(2)资源重复——是指在并行性概念中引入空间因素,通过重复设置硬件资源来提高可靠性或性能。

(3)资源共享——是指利用软件的方法让多个任务按一定时间顺序轮流地使用同一套资源,以提高其利用率,这样相应地也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

习题7参考答案

7.5解:

(1)60×(34-20)/2=420

(2)800×3.14×20×420×(10×2-2)=45MB

(3)800×3.14×20×2400=14MB/mim

7.6解:

解:

(1)失效的虚页号为1,3,5,7

虚页号实页号

装入位

03

1

11

0

22

1

33

0

41

1

52

0

60

1

70

0

(2)由虚地址计算主存实地址的情况如下所示

虚地址

虚页号页内移位

装入位

实页号页内移位

实地址

0

00

1

30

1536

1864

3324

0

页面失效

511

0511

1

3511

2047

512

10

0

页面失效

1028

24

1

24

1028

3900

7316

0

页面失效

2048

40

1

10

512

3400

6328

1

0328

328

7.7解:

(1)每道记录信息容量=12288字节

每个记录面信息容量=275×12288字节

共有4个记录面,所以磁盘存储器总容量为:

4×275×12288字节=13516800字节

(2)最高位密度D1按最小磁道半径R1计算(R1=115mm):

D1=12288字节/2πR1=17字节/mm

最低位密度D2按最大磁道半径R2计算:

R2=R1+(275÷5)=115+55=170mm

D2=12288字节/2πR2=11.5字节/mm

(3)磁盘传输率C=r·N

r=3000/60=50周/秒

N=12288字节(信道信息容量)

C=r·N=50×12288=614400字节/秒

(4)平均等待时间=1/2r=1/(2×50)=10毫秒

(5)磁盘存贮器假定只有一台,所以可不考虑台号地址。

有4个记录面,每个记录面有275个磁道。

假定每个扇区记录1024个字节,则需要12288÷1024字节=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