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操作规程 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17853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5.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操作规程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操作规程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操作规程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操作规程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操作规程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操作规程 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操作规程 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操作规程 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操作规程 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操作规程 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操作规程 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操作规程 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操作规程 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操作规程 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操作规程 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操作规程 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操作规程 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操作规程 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操作规程 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操作规程 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操作规程 1.docx

《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操作规程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操作规程 1.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操作规程 1.docx

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操作规程1

第一章水泥………………………………………………………..1

一、水泥细度的测定(筛析法)……………………………...3

二、水泥胶砂强度的测定………………………………………3

三、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的测定……..4

四、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4

五水泥比表面积测定…………………………………………..4

六、水泥密度测定方法…………………………………………….6.

七、水泥烧失量的测定……………………………………………7.

第二章砂浆………………………………………………………….7

一、砂的筛分析试验………………………………………….7

二、砂含泥量测定(淘洗法)………………………………8

三、砂泥块含量测定………………………………………….....8

四、砂含水率、含石测定…………………………………….9

五、砂的表观密度试验(标准法)……………………………9

六、砂的表观密度试验(简易法)………………………………10

七、砂子的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的测定………………………..10

八、砂的吸水率试验………………………………………………10

九、人工砂及混合砂中石粉含量试验(亚甲蓝法)………….11

十、人工砂压碎值指标试验……………………………………..12

十一、砂的坚固性试验……………………………………………..14

第三章卵石和碎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15

一、卵石或碎石的筛分析试验………………………………….15.

二、卵石或碎石的含泥量的测定………………………………16

三、卵石或碎石的泥块含量的测定……………………………16

四、卵石或碎石的压碎指标的测定……………………………17

五、碎石或卵石含水率试验……………………………………17

六、碎石或卵石中针状和片状颗粒的总含量试验……………18

七、碎石或卵石的表观密度试验(标准法)………………..19

八、碎石或卵石的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试验……………………19

九、碎石或卵石的坚固性试验……………………………………20

十、岩石的抗压强度试验………………………………………….22

第四章粉煤灰……………………………………………………22

一、粉煤灰细度的测定:

筛析法…………………………..22

二、粉煤灰需水量比的测定………………………………….23

三、粉煤灰水泥胶砂28天抗压强度比试验方法……………..23

第五章矿粉………………………………………………………24.

一、矿粉细度的测定…………………………………………..24

二、矿粉活性指数及流动度比测定…………………………..24

第六章外加剂…………………………………………………….25

一、水泥净浆流动度的测定(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25

二、水泥砂浆工作性……………………………………………..26

三、减水率的测定……………………………………………….26

四、凝固时间差测定……………………………………………..26

第七章混凝土………………………………………………………..27

一.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测定…………………………..27

二、稠度试验……………………………………………………….27

三、凝结时间试验………………………………………………..29

四、泌水与压力泌水试验………………………………………..31

五、含气量试验………………………………………………..34

六、表观密度试验………………………………………………37

七、配合比分析试验…………………………………………..39

八、

第一章水泥

一、水泥细度检验方法(负压筛析法)

1、方法原理

本方法采用45um(试验时,称取10g样品)方孔筛和80um(称取25g样品)方孔筛进行筛析试验,用筛上筛余物质量百分数来表示水泥样品的细度。

2、试验步骤

取试样10g(25g)精确0.01g,置于45um(80um)筛中,筛析2min,调节负压4000pa~6000pa范围内,筛毕,用天平称取筛上筛余物。

3、结果计算与处理

水泥试样筛余百分数:

80μm方孔筛筛余按式F=G1/G×100计算:

式中:

80μm方孔筛筛余,%;G1─筛余物的质量,g;G─称取试样的质量,g;结果计算至0.1%;

4、技术要求:

(80um方孔筛筛余)细度不小于10%(45um方孔筛筛余)细度不大于30%

二、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

1、方法原理

a)本法为40mm×40mm×160mm棱柱试体的水泥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测定。

b)根据ISO法测定:

水泥:

标准砂:

水=1:

3:

0.5测定3天、28天时抗折强度、抗压强度;

2、试验步骤

1)、称取水泥450g,标准砂1350g,水225ml,置于胶砂搅拌机中进行搅拌(水—水泥)

2)、固定振实台,振实60次,第一层装2/3,在装第二层,用直尺刮去超试模的胶砂。

3)、置于恒温恒湿养护箱养护,24小时后拆模。

4)、将脱模后试件置于试模盒中,进行水中养护。

温度保持在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

5)、将到龄期试件分别进行抗折抗压龄期从加水搅拌开始试验算起。

3、试验结果确定:

a)、抗折强度测定:

抗折强度Rf以牛顿每平方毫米(MPa)表示,

按式Rf=1.5×Ff×L/b³进行计算:

式中:

Ff─折断时施加于棱柱体中部的荷载,N;

L─支撑圆柱之间的距离,mm;(100)

B─棱柱体正方形截面的边长,mm。

(40)

b)、抗压强度的测定:

①抗压强度试验通过试验机,在半截注体的侧面上进行。

②半截柱体中心与压力机压板受压中心差应在±0.5mm内,棱柱体露在压板外的部分约有10mm。

③在整个加荷过程中以2400N/s±200N/s的速率均匀地加荷直至破坏。

④抗压强度Rc以牛顿每平方毫米(MPa)为单位,

按式Rc=Fc/A进行计算:

式中:

Fc─破坏时的最大荷载,N;A─受压部分面积,mm²(40mm×40mm=1600mm²)。

4、技术要求:

普通水泥各龄期强度

强度等级

抗压强度(MPa)

抗折强度(MPa)

3d

28d

3d

28d

32.5

11.0

32.5

2.5

5.5

32.5R

16.0

32.5

3.5

5.5

42.5

17.0

42.5

3.5

6.5

42.5R

22.0

42.5

4.5

6.5

52.5

22.0

52.5

4.0

7.0

52.5R

26.0

52.5

5.0

7.0

三、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试验方法

1、方法原理

1)、水泥标准稠度净浆对标准试杆的沉入具有一定阻力,通过试验不同含水量水泥净浆的穿透性,以确定水泥标准稠度净浆中所需加入的水量。

2)、凝结时间以试针沉入水泥标准稠度净浆至一定深度所需的时间表示。

3)、安定性:

试饼法

2、试验步骤:

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

(标准法)

a)、称取500g水泥加入水中,(试验前先将水泥净浆搅拌锅用湿布擦拭一遍),进行拌合。

b)、拌合后,立即将拌制好的水泥净浆装入已置于玻璃板试模中,用小刀插捣,刮去多余净浆,抹平后移入维卡仪上,并将其中心定在试杆下,降低试杆直至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突然放松,使试杆垂直沉入水泥净浆中,使试杆停止沉入或释放试杆30s时记录试杆距底板之间的距离,升起试杆后,立即擦净。

c)、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mm±1mm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合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

2)、凝结时间的测定:

a)、以标准稠度用水量制成标准稠度净浆一次装入试模,振动数次刮平,立即放入湿气养护箱中,记录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时间作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

b)、初凝时间的测定:

试件在湿气养护箱中养护至加水后30min时第一次测定。

取出试模放在试针下,当试针沉至距底板4mm±1mm时,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

C)、终凝时间的测定:

完成初凝时间测定后,将试模连同浆体以平移的方式从玻璃板取下,翻转180°当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试体上留下痕迹时,为水泥达到终凝状态。

3)、安定性的测定:

(试饼法)

将制好的标准稠度净浆取出一部分分成两等份,使之成球形,放在预先准备好的玻璃板上,轻轻振动玻璃板并用湿布擦过的小刀由边缘向中央抹,长70mm—80mm,中间厚10mm,接着养护24h±2h脱去玻璃板,放在沸煮箱篦板上,然后沸煮3—4h。

四、水泥胶砂流动度的测定

1、方法原理

通过测量一定配比的水泥胶砂在规定振动状态下的扩展范围来衡量其流动性。

2、试验方法

a)、称取450g水泥,胶砂1350g,水225ml,置于搅拌锅进行搅拌。

b)、在制备胶砂的同时,用潮湿棉布擦拭跳桌台面,试模内壁捣棒以及与胶砂接触的用具,将试模放在跳桌台面中央并用潮湿棉布覆盖。

c)、将拌好的胶砂分两层迅速装入试模,第一层装至截锥圆模高度约三分之二处,用小刀在相互垂直两个方向各划5次,用捣棒由边缘至中心均匀捣压15次。

第二次用捣棒由边缘至中心均匀捣压10次。

d)、捣压完毕,取下模套,将小刀倾斜,从中间边缘分两次以进水平的角度抹去高出截锥圆模的胶砂,并擦去落在桌面上的胶砂。

将截锥圆模垂直向上轻轻提起。

五水泥比表面积测定

1试料层体积的测定

a)用水银排代法 将二片滤纸沿圆筒壁放入透气圆筒内,用一直径比透气圆筒略

小一细长棒往下按,直到滤纸平整放在金属的空孔板上。

然后装满水银,用一小块薄玻璃板

轻压水银表面,使水银面与圆筒口平齐,并须保证在玻璃板和水银表面之间没有气泡或空洞

存在。

从圆筒中倒出水银,称量,精确至0.05g。

重复几次测定,到数值基本不变为止。

然后

从圆筒中取出一片滤纸,试用约3.3g的水泥,按照5.3条要求压实水泥层[注]。

再在圆筒上部

空间注入水银,同上述方法除去气泡、压平、倒出水银称量,重复几次,直到水银称量值相差

小于50mg为止。

   注:

应制备坚实的水泥层。

如太松或水泥不能压到要求体积时,应调整水泥的试用量。

圆筒内试料层体积V按式

(1)计算。

精确到0.005cm[3]。

V=(P1-P2)/ρ水银……

(1)

式中:

V──试料层体积,cm[3];P1──未装水泥时,充满圆筒的水银质量,g;

     P2──装水泥后,充满圆筒的水银质量,g;ρ水银──试验温度下水银的密度,g/cm[3](见附录A表A1)。

b) 试料层体积的测定,至少应进行二次。

每次应单独压实,取二次数值相差不超过0.005cm[3]的平均值,并记录测定过程中圆筒附近的温度。

每隔一季度至半年应重新校正试料层体积。

2试验步骤

a)试样准备

1.1 将110±5℃下烘干并在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的标准试样,倒入100ml的密闭

瓶内,用力摇动2min,将结块成团的试样振碎,使试样松散。

静置2min后,打开瓶盖,轻轻搅拌,使在松散过程中落到表面的细粉,分布到整个试样中。

1.2 水泥试样,应先通过0.9mm方孔筛,再在110±5℃下烘干,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b)确定试样量

    校正试验用的标准试样量和被测定水泥的质量,应达到在制备的试料层中空隙率为

0.500±0.005,计算式为:

 W=ρV-(1-ε)……(2

式中:

W──需要的试样量,g;ρ──试样密度,g/cm[3];

     V──按第4.2条测定的试料层体积,cm[3];

     ε──试料层空隙率[注]。

   注:

空隙率是指试料层中孔的容积与试料层总的容积之比,一般水泥采用0.500±0.005。

如有些粉料按上式算出的试样量在圆筒的有效体积中容纳不下或经捣实后未能?

渎餐驳挠行寤蛟市硎实钡?

改变空隙率。

c)试料层制备将穿孔板放入透气圆筒的突缘上,用一根直径比圆筒略小的细棒把一片滤纸[注]送到穿孔板上,边缘压紧。

称取按第5.2条确定的水泥量,精确到0.001g,倒入圆筒。

轻敲圆筒的边,使水泥层表面平元旦。

再放入一片滤纸,用捣器均匀捣实试料直至捣器的支持环紧紧接触圆筒顶边并旋转二周,慢慢取出捣器。

 注:

穿孔板上的滤纸,应是与圆筒内径相同、边缘光滑的圆片。

穿孔板上滤纸片如比圆筒内径小时,会有部分试样粘于圆筒内壁高出圆板上部;当滤纸直径大于圆筒内径时会引起滤纸片皱起使结果不准。

每次测定需用新的滤纸片。

d)透气试验

2.1 把装有试料层的透气圆筒连接到压力计上,要保证紧密连接不臻漏气[注],并不振动所制备的试料层。

 注:

为避免漏气,可先在圆筒下锥面涂一薄层活塞油脂,然后把它插入压力计顶端锥形磨口处,旋转二周。

2.2 打开微型电磁泵慢慢从压力计一臂中抽出空气,直到压力计内液面上升到扩大部下端时关闭阀门。

当压力计内液体的凹月面下降到第一个刻线时开始计时,当液体的凹月面下降到第二条刻线时停止计时,记录液面从第一条刻度线到第二条刻度线所需的时间。

以秒记录,并记下试验时的温度(℃)。

e) 计算

3.1 当被测物料的密度、试料层中空隙率与标准试样相同,试验时温差≤3℃时,可按式(3)计算:

                      SsT[1/2]

                 S=───────…………………………………(3)

                       Ts[1/2]

如试验时温差大于±3℃时,则按式(4)计算:

                       SsT[1/2]ηs[1/2]  

                  S=──────────………………………………(4)

                         Ts[1/2]η[1/2]

式中:

S──被测试样的比表面积,cm[2]/g;Ss──标准试样的比表面积,cm[2]/g;

     T──被测试样试验时,压力计中液面降落测得的时间,s;  

     η──被测试样试验温度下的空气粘度Pa·s;ηs──标准试样试验温度下的空气粘度Pa·s。

3.2 当被测试样的试料层中空隙率与标准试样试料层中空隙率不同,试验时温差≤±、

3℃时,可按式(5)计算:

                    SsT[1/2](1-εs)ε[3][1/2]

               S=───────────────……………………………(5)

                    Ts[1/2](1-ε)ε[3]s[1/2]

如试验时温差大于±3℃时,则按式(6)计算:

                     SsT[1/2](1-εs)ε[3][1/2]ηs[1/2]     

                S=──────────────────……………………………(6)

                      Ts[1/2](1-ε)ε[3]s[1/2]η[1/2]

式中:

ε──被测试样试料层中的空隙率;εs──标准试样试料层中的空隙率。

3.3 当被测试样的密度和空隙率均与标准试样不同,试验时温差≤±3℃时,可按式(7)计算:

                     SsT[1/2](1-εs)ε[3][1/2]ρs          

                S=────────────────……………………………(7)

                      Ts[1/2](1-ε)ε[3]s[1/2]ρ     

如试验时温度相差大于±3℃时,则按式(8)计算:

                     SsT[1/2](1-εs)ε[3][1/2]ρsηs[1/2]     

                S=──────────────────……………………………(8)

                      Ts[1/2](1-ε)ε[3]s[1/2]ρη[1/2]

式中:

ρ──被测试样的密度,g/cm[3];ρs──标准试样的密度,g/cm[3]。

3.4 水泥比表面积应由二次透气试验结果的平均值确定。

如二次试验结果相差2%以上时,应重新试验。

计算应精确至10cm[2]/g,10cm[2]/g以下的数值按四舍五入计。

3.5 以cm[2]/g为单位算得的比表面积值算为m[2]/kg单位时,需乘以系数0.1。

六水泥密度测定方法

1、试验步骤

2结果计算

七、水泥烧失量试验

第二章砂浆

一、砂的筛分析试验

1、方法原理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普通混凝土用天然砂的颗粒级配及细度模数

2、试验步骤

a)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大孔在上,小孔在下)顺序排列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即5mm筛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内固紧,筛分时间为10min左右,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再清洁的浅盘上

逐个进行手筛,直到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个筛,并和下一个筛中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顺序进行,直到每个筛全部筛完为止。

b)称取各筛筛余试样的重量(精确至1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

3结果计算

a)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

b)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筛的各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总和),精确至1.0%,筛分后,如每号筛的筛余量与筛底的剩余量之和同原试样之差超过1%时,须重新试验。

c)砂的细度模数按式

(2)βs=(m2+m3+m4+m5+m6)﹣5×m1计算精确至0.01/(100﹣m1)式中:

βs—细度模数;

m1、m2、m3、m4、m5、m6—分别为5.00mm、2.5mm、1.25mm、630μm、315μm、160μm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d)累计筛余百分率取两次实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细度模数

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如两次实验的细度模数之差超过0.20时,须重新试验。

4、技术要求

砂的粗细程度按细度模数(uf)分为粗、中、细三级,其范围应符合以下规定:

粗砂:

uf=3.7—3.1中砂:

uf=3.0—2.3细砂:

uf=2.2—1.6特细砂uf=1.5~0.7

二、砂的含泥量的测定

1、仪器设备

1)、鼓风烘箱:

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2)、天平:

称量1000g,感量1g;

3)、方孔筛:

孔径为80μm及1.25mm的筛各一只;

4)、容器:

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深度大于250mm);5)、搪瓷盘、毛刷等。

2、试验步骤

1)、取样:

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

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从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等量的砂8份,组成一组样品。

2)、将试样缩分至约1100g,放在烘箱中于(150±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3)、称取试样400g,精确至0.1g。

将试样倒入淘洗容器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于试样面约150mm,充分搅拌均匀后,浸泡3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沙粒分离,把浑水缓缓倒入1.25mm及80μm的套筛上(1.25mm筛放在80μm筛上面),滤去小于80μm的颗粒。

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润湿,在整个过程中应小心防止沙粒流失。

4)、再向容器中注入请水,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容器内的水目测清澈为止。

5)、用水淋洗剩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80μm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中沙粒的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掉小于80μm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的筛余颗粒和清洗容器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倒入瓷盘,放在烘箱中于(150±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称出其质量,精确至0.1g。

3、结果计算

含泥量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g:

Qa=(G0﹣G1)/G0×100(%)

式中:

Qa─含泥量,%;G0─试验前烘干试样的质量,g;G1─试验后烘干试样的质量,g;

注:

含泥量取两个试样的实验结果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两次结果的差值超过0.5%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4、技术要求

含泥量(按质量计)%:

Ⅰ类:

<1.0Ⅱ类:

<3.0Ⅲ类:

<5.0

三、砂的泥块含量测定

1、仪器设备

1)、鼓风烘箱:

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2)、天平:

称量1000g,感量0.1g;

3)、方孔筛:

孔径为630μm及1.25mm的筛各一只;

4)、容器:

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深度大于250mm);5)、搪瓷盘、毛刷等。

2、试验步骤

1)、取样:

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

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从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等量的砂8份,组成一组样品。

2)、将试样缩分至约5000g,放在烘箱中于(150±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小于1.25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3)、称取试样200g,精确至0.1g。

将试样倒入淘洗容器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于试样面约150mm,充分搅拌均匀后,浸泡24h,然后用手在水中碾碎泥块,再把试样放在0.63mm的筛上,用水淘洗,直至容器内的水目测清澈为止。

4)、保留下来的式样小心地从筛中取出,装入浅盘后,放在烘箱中于(150±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称出其质量,精确至0.1g。

3、结果计算

泥块含量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Qb=(G1-G2)/G1×100

式中:

Qb─泥块含量,%;G1─1.25mm筛筛余试样的质量,g;G2─试验后烘干试样的质量,g;

泥块含量取两个试样的实验结果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至0.1%。

4、技术要求

泥块含量(按质量计)%:

Ⅰ类:

<0Ⅱ类:

<1.0Ⅲ类:

<2.0

四(1—1)、砂的含水率测定

1、仪器设备

1)鼓风烘箱:

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2)天平:

称量1000g,感量0.1g;

3)吹风机(手提式):

450W;4)饱和面干试模及重约340g的捣棒;

5)干燥器、吸管、搪瓷盘、小勺、毛刷等。

2、试验步骤

1)、取样:

将自然潮湿状态下的试样用四分法缩分至约1100g,拌匀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2)、称取试样500g,精确至0.1g。

将试样倒入已知质量的烧杯中,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3—4h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再称出其质量,精确至0.1g。

3、结果计算

含水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Z=(G1﹣G2)/G2×100%

式中:

Z─含水率,%;G1─烘干前的试样质量,g;G2─烘干后的试样质量,g;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各次试验前来样应予密封,以防水分散失。

四(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