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徐州市丰县学年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17899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徐州市丰县学年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徐州市丰县学年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徐州市丰县学年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徐州市丰县学年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徐州市丰县学年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徐州市丰县学年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徐州市丰县学年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徐州市丰县学年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徐州市丰县学年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徐州市丰县学年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徐州市丰县学年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徐州市丰县学年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徐州市丰县学年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徐州市丰县学年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徐州市丰县学年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徐州市丰县学年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徐州市丰县学年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徐州市丰县学年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徐州市丰县学年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徐州市丰县学年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徐州市丰县学年高三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三年级第一次学情检测

语文Ⅰ试题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包括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名句名篇默写、现代文阅读(第一~第六题,共90分)和作文(第七题,70分)两部分。

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本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60分。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监考老师。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考试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并将考试证号用2B铅笔正确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非选择题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作答。

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对上上下下四面八方以学术文化或文学为名的哄闹,复旦大学郜元宝教授有所▲。

在他看来,当今的文化和书籍崇拜是商业垄断和精神规训合力制造的偶像崇拜。

表面上读书做学问▲,其实全民抱着电视收看文化节目的现象乃是▲的文化奴役,确切地说是被人为制造的应景文化、快餐文化、伪经典、伪高雅、伪博学、伪文化所奴役。

A.质疑  风靡一时  名副其实B.质疑  蔚然成风  货真价实

C.置疑  风靡一时  货真价实D.置疑  蔚然成风  名副其实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随着雾霾频发,油品质量对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有测试表明,一些城市空气中PM2.5的20%左右来自机动车尾气。

B.在围棋人机大战中,机器人“阿尔法狗”以4:

1大胜韩国名将李世石九段,这让很多人担心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否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C.梁金辉临危受命,成为古井集团的掌舵者。

他注重市场需求,拒绝盲目跟风,以独特的产品设计与创新的营销方式盘活了销售困境。

D.李克强总理要求相关部门彻查“问题疫苗”的流向和使用情况,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相关失职渎职行为严肃问责,绝不姑息。

3.根据语境,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3分)(▲)

所谓“文的自觉”,是一个美学概念,非单指文学而已。

▲。

▲。

谢赫总结的“六法”,“气韵生动”之后便是“骨法用笔”,这可说是自觉地总结了中国造型艺术的线的功能和传统。

▲。

应该说,中国古代相当懂得这一点,▲。

▲。

①康德曾说,线条比色彩更具审美性质

②书法是把这种“线的艺术”高度集中化纯粹化的艺术,为中国所独有

③它们同样展现为讲究、研讨、注意自身创造规律和审美形式

④其他艺术,特别是绘画与书法,同样从魏晋起,表现着这个自觉

⑤线的艺术正如抒情文学一样,是中国文艺最为发达和最富民族特征的,它们同是中国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的表现

A.①②④⑤③B.④②①⑤③C.②③④①⑤D.④③①⑤②

4.情境不同,“月”在古人笔下承载的情感也不尽相同。

下列诗句中,不是借“月”抒发“思妇怀人”之情的一项是(3分)(▲)

A.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B.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C.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秦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D.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5.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偏远之何伤。

”中国历史上,从来就不乏像屈原这样置个人成败利钝于不顾,执着一念,勇往直前的志士仁人。

B.“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在时代的召唤前,青葱少年当志存千里,自强不息,为开创美好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发展之基。

C.“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人生在世,惟得之淡然,失之坦然,你才能真正拥抱一份随缘自适、泰然自得的洒脱与从容。

D.“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俗世红尘中的我们与其喟叹年华匆匆,不如珍惜现有的光阴,把握属于自己的那份美好。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赵瞻云传

(明)陈继儒

①瞻云子者,姓赵,名淮,字源长,太仓人。

七龄而丧父,又七龄而丧母,遂自号曰瞻云子,志思也。

三娶三失偶。

性喜孤伴,好苦吟诵。

②顾独为琅玡兄弟及太原父子所知①。

琅玡殁,王文肃公②解相印归,与公日益昵。

所居去文肃南园不数武。

文肃巾车过园,辄物色赵翁在否。

在则相与把臂入林,分兰艺菊,举觞斗棋,率抵暮以为常。

而他若单赤贫,委苍庳屋,必侧身趋视之,去亦不复问报谢。

浮屠老子之宫,每有胜游,而公赴必人先,归必人后。

酒酣耳热,曼为长讴,四座辟易,即群少年竹肉满堂,噤无敢发声音。

性慷慨,重然诺。

人以缓急告,虽酣极燕笑时,辄愀然舍去。

凡为人经营劝导,宛转词色间,不啻身当之。

贫者炊,暴者葬,具得公力居多。

③公父事兄,母事嫂,待孀姊存殁皆有恩礼。

与人交,坦直无他肠,所谈皆道义风雅节侠,未尝以俗务经怀。

独不耐龊市人态,甚则内呕,至义形于色。

虽富贵人,富家翁,折行就之,而心不服也。

当文肃鼎盛时,坐无公不欢。

公抗言无忌讳,退亦罕所干请。

文肃每叹曰:

“吾阅人多矣,若口无佞舌,腰无媚骨者,其邻叟瞻子乎!

④及文肃父子相继捐宾客,物情炎冷,邅几百变,而公以一布衣,始终慰存太原家如故。

文肃存不加腴,亡不加瘠,衡门吟咏,老而不衰,其感报知,勃勃须发胸抱间,则又古高渐离、侯生之流何亚也。

惜里中知公者鲜,故于七十有五时,为作《瞻云子传》。

(有删减)

【注】①琅玡兄弟、太原父子:

琅玡兄弟指明代文学家王世贞、王世懋兄弟二人,太原父子指王锡爵及其子王衡。

②王文肃公:

王锡爵,卒谥文肃,有《王文肃集》。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辄物色赵翁在否物色:

访寻

B.分兰艺菊艺:

欣赏

C.人以缓急告缓急:

困厄

D.退亦罕所干请干:

请托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锡爵赏识赵瞻云,甚至到了坐席上没有赵瞻云就不快乐的地步;罢相归田后,他与赵瞻云的关系更加亲密。

B.赵瞻云虽生性喜欢独处,但在酒酣耳热之际,也会一展歌喉,凭借着他那曼妙婉转的歌声征服所有在场的人。

C.赵瞻云古道热肠,乐于助人,劝导别人能设身处地为人着想,常做帮助贫穷的人、安葬暴亡的人这样的善事。

D.赵瞻云懂得感恩,他感报琅玡兄弟、王锡爵父子的情意,与古代高渐离、侯生之类的人物相比丝毫也不逊色。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⑴浮屠老子之宫,每有胜游,而公赴必人先,归必人后。

(4分)

▲▲

⑵吾阅人多矣,若口无佞舌,腰无媚骨者,其邻叟瞻子乎!

(4分)

▲▲

9.根据文章第三段的内容,概括赵瞻云的品格特点。

(4分)

▲▲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金人捧露盘

庚寅岁春,奉使过京师【注】,感怀作

(南宋)曾觌

记神京、繁华地,旧游踪。

正御沟、春水溶溶。

平康巷陌,绣鞍金勒跃青骢。

解衣沽酒醉弦管,柳绿花红。

到如今、馀霜鬓,嗟往事、梦魂中。

但寒烟、满目飞蓬。

雕栏玉砌,空锁三十六离宫。

塞笳惊起暮天雁,寂寞东风。

【注】据《续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一载:

庚寅年(公元1170年)春,宋孝宗任命曾觌为贺金正旦副使,出使金国,执行和谈任务。

京师:

即词作中的“神京”(今河南开封),北宋定都于此。

⑴从全词看,作者“感怀”的原因有哪些?

请简要概括。

(3分)

▲▲

⑵词的上、下两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请简要分析。

(4分)

▲▲

⑶请简要赏析全词的结句(“塞笳惊起暮天雁,寂寞东风”)。

(4分)

▲▲

四、名篇名句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曾子曰:

“▲,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第八》)

⑵孟子曰:

“▲,仁之端也。

”(《孟子·公孙丑上》)

⑶▲,纫秋兰以为佩。

(屈原《离骚》)

⑷▲,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

⑸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⑺丛菊两开他日泪,▲。

(杜甫《秋兴八首》)

⑻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苏轼《赤壁赋》)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大地

毕飞宇

①在我的老家,唯一的地貌就是平原,广阔的无垠的平整的平原。

每一块土地都一样高,没有洼陷,没有隆起的地方,没有石头。

你的视线永远也没有阻隔,如果你看不到更远的地方了,那只能说,你的肉眼到了极限。

②我想我很小就了解了什么是大。

大是迷人的,却折磨人。

这个大不是沙漠的大,也不是瀚海的大,沙漠和瀚海的大只不过是你需要跨过的距离。

平原的大却不一样了,它是你劳作的对象。

每一尺、每一寸都要经过你的手。

这是何等的艰辛!

有些事情你可以干一辈子,但不能想,一想就会胆怯,甚至于不寒而栗。

③有一年的大年初一,我的父亲突然问我,如果把现在的你送回到那个时代,让你在村子里做农民,你会怎么办?

我想了很长时间,最后说:

“我想我会死在我的壮年。

”父亲不再说话,整整一个下午。

我说的是我的真实感受,但是,我冒失了,我忘记了说话的对象是父亲。

父亲是那个时代活下来的人,我的回答无疑戳到了他的疼处。

我还是要说,父亲活下来了,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壮举。

④庄稼人在艰辛地劳作,他们的劳作不停地改变大地上的色彩。

最为壮观的一种颜色是鹅黄——那是新秧苗的颜色。

秧苗和任何一种庄稼都不一样,它要经过你的手,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插下去。

在天空与大地之间,无边无垠的鹅黄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大地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庄稼人的指纹。

鹅黄其实是明媚的,甚至是娇嫩的。

因为辽阔,因为来自手工,它壮观了。

我想告诉所有的画家,在我的老家,鹅黄实在是悲壮的。

⑤大地是色彩,也是声音。

这声音很奇怪——你不能听,你一听它就没了,你不听它又来了。

泥土在开裂,庄稼在抽穗,流水在浇灌,这些都是声音,像呢喃,像交头接耳,鬼鬼祟祟又坦坦荡荡,它们是枕边的耳语。

麦浪和水稻的汹涌则是另一种音调,无数的、细碎的摩擦,叶对叶,芒对芒,秆对秆。

无数的、细碎的摩擦汇聚起来了,波谷在流淌,从天的这一头一直滚到天的那一头,是啸聚。

声音真的不算大,但是,架不住它的厚实与不绝,它成巨响的尾音,不绝如缕。

尾音是尾音之后的尾音,恢宏是恢宏中间的恢宏。

⑥还有气味。

作为乡下人,我喜欢乡下人莫言。

他的鼻子是一个天才。

我喜欢莫言所有的关于气味的描述,每一次看到莫言的气味描写,我就知道了,我的鼻子是空的,有两个洞,从我的书房一直闻到莫言的书房,从我的故乡一直闻到莫言的故乡。

⑦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里说过:

“大自然充满诗意的感染,往往靠作家给我们。

”这句话说得好。

不管是大自然还是大地,它的诗意和感染力是作家提供出来的。

无论是作为一个读者还是作为一个作者,我都要感谢福楼拜的谦卑和骄傲。

⑧大地在那儿,还在那儿,一直在那儿,永远在那儿。

这是泪流满面的事实。

(选自《散文选刊》2014年第2期,有删改)

12.请简要分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6分)

▲▲

13.第④段说“鹅黄实在是悲壮的”,请结合文本阐述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4分)

▲▲

14.请简要赏析第⑤段画线句的表达特色。

(4分)

▲▲

15.有人说:

“毕飞宇的作品大都扎根在民间和大地,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醒目的厚重感。

”请结合文本,探究本文的“厚重感”体现在何处。

(6分)

▲▲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书法闲话

雷抒雁

①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举世闻名。

不说别的,且说汉字;也不说汉字象形的美好,只说汉字书写的“奇妙”。

②汉字的书写,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

书写,使汉字有了真、草、隶、篆诸体;又因各体的书写,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家。

③市场经济,利益是一把酵母,把一切沉睡的普通面粉都能唤醒,让它蓬蓬勃勃膨胀起来。

书写也不例外,动辄挥毫的书法家,自晋、隋、唐、宋、明、清以来,于斯为盛。

只要有文人聚会,便有纸张笔砚侍候,会写不会写,都来挥洒几笔。

只要有上级领导视察,便有留写“墨宝”一项,是宝不是宝,都要装裱供奉起来。

如果说,只是一乐,当作雅事,也还罢了,最多不过是附庸风雅;但一旦沾上铜臭,便不能不令人作呕。

④每每游览书画店,常见有熟人的“墨宝”在卖;看那字,不过刚过涂鸦,标价却不菲。

一问,道是价因名列,说那是“名人字”,卖的就是那名。

⑤但是凭写字出名不易。

你得下那童子功,三日一点,五日一捺;门前先得有一池水,预备洗笔;屋后也得有一块地,留作笔冢。

可是,今日之人谁又下得那苦心,耐得那寂寞。

如此练来,要等到能上市卖艺,大约先已饿成菜色。

⑥没有童子功,怎么办?

当代人长于编故事,要成名,先得有一套奇异履历。

速成的书法家,也会编故事,说自幼家学濡染,三岁学颜柳,五岁习二王;年长之后,又是某某书法家入室弟子,得了真传;之后,再编些何处发表,何处展览,某馆收藏之类。

未见其字,先吓你一个跟头。

其实,现今说是喜爱收藏书法的,究有几人真懂其奥妙?

大多是跟风扬尘的。

先前,嘲笑写诗之人比读诗的多,每片树叶上都有一个诗人。

近些年,我倒看见每片树叶上都站着两个书法家。

⑦“书法”作品完成较快,一幅字,慢写,十多分钟;快写,三五分钟。

如以时间论值,其单位时间创值仅次于西方拳坛的拳击手。

时下,有作家以写字代替写作,说是写字之润笔,高于快于写作之稿费,可以为证。

⑧字写得不甚好,被某人收了私藏,见仁见智,或生或死,也还罢了。

可恨的是一些风景名胜地,将那“鸦”作“涂”到山石之上,污人眼目。

山石何辜,蒙此羞辱!

无论是何等领导人,要想将字刻进石里,先去练好再写;依仗权势,将自己涂鸦之作,勒石于公共景区,就有侵害公共利益之嫌。

⑨毛笔书写,虽已过时,退出了普通书写的行列,但作为一门艺术当会长远存留下去。

越来越多的人拿起毛笔,练习书法,用以陶冶性情,应是好事,自应鼓励。

但一拿毛笔,便自诩书法家;一写字,便想到卖钱,令人忧心。

⑩我偶得作家沈从文先生一幅字。

章草抄写着几首宋人诗词。

先生那时已七十又四岁,笔力遒劲,用心专一。

让我震撼的是先生于落款处写着的一段话:

“七十逾四书尚不及格也。

”这一段话,或可做注,洞见他的为人。

⑾练练书法,可以;若卖字数钱,得先运运气,摸摸胸口。

(有删改)

16.请简要概述文章第③段的论述层次。

(6分)

▲▲

17.汉字书写的“奇妙”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6分)

▲▲

18.文章第⑩段以沈从文先生为例,有何作用?

(6分)

▲▲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

“生命当如灿烂的夏日之花,不凋不败,妖冶如火。

中国诗人汪国真说:

“生命可以没有灿烂,不能失去的是平凡。

 

2017-2018学年高三年级第一次学情检测

语文Ⅱ(附加题)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40分,考试用时30分钟,由选考历史方向的考生完成。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需交答题卡。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

(10分)

昔吾友王昆绳目震川文为肤庸,而张彝叹则曰:

“是直破八家之樊,而据司马氏之奥矣。

”二君皆知言者,盖各有见,而特未尽也。

震川之文,乡曲应酬者十六七而又徇请者之意袭常缀琐虽欲大远于俗其道无由。

其发于亲旧及人微而语无忌者,盖多近古之文;至事关天属,其尤善者,不俟修饰,而情辞并得,使览者恻然,其气韵盖得之子长,故能取法于欧、曾而少更其形貌耳。

(选自方苞《书〈归震川文集〉后》)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4处)(4分)

21.文中的“子长”是谁?

作为清代“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之一的方苞,与哪两位合称“桐城三祖”?

(3分)

22.根据上文内容,概括作者对归震川文章的看法。

(3分)

▲▲

二、名著阅读题(30分)

23.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甄士隐是贾雨村的恩人,贾雨村本有机会报答甄士隐,但他却为一己之私胡乱断案,不仅让凶手逍遥法外,而且将英莲断给凶手。

B.宝钗生病,黛玉前去探望,与先她而到梨花院看望宝钗的宝玉不期而遇。

黛玉心生不悦,借雪雁给她送手炉一事,当面奚落宝玉。

C.秦可卿暴亡,尤氏因犯病而请凤姐协理丧事。

针对宁国府的种种弊端,凤姐杀伐决断,大展其敏锐干练、雷厉风行的办事才能。

D.刘姥姥带着板儿以及瓜果蔬菜,二进大观园。

因在酒席上多喝了几杯,以致在大观园中迷了路,误入蘅芜苑,醉卧在宝钗的床上。

E.妙玉“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因从小多病,不得已皈依佛门,带发修行。

她的孤芳自赏以及清高洁癖常常让宝玉引为知己。

24.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宝钗追扑蝴蝶,来到滴翠亭,无意间听到小红的隐私,为免“生事”和“没趣”,她灵机一动,使出“金蝉脱壳”之计,全身而退。

B.初秋季节,探春忽然雅兴大发,致信李纨提议结社作诗;恰在此时,贾芸给宝玉送来了两盆白海棠,于是,海棠诗社应运而生。

C.听到金钏投井而死的消息,袭人“不觉流下泪来”,宝玉“在王夫人旁边坐着垂泪”。

一样是流泪,但泪中包孕的情感却不尽相同。

D.为达到收鸳鸯为妾的目的,贾赦利用邢夫人、鸳鸯家人对鸳鸯极尽威逼利诱之能事,可鸳鸯宁死不从,当着贾母的面剪发明誓。

E.宝玉在经历了黛玉之死、误娶宝钗、抄家等一系列人生变故后,又遭遇了科场失利的打击,终于心灰意冷,斩断尘缘削发为僧。

25.简答题。

(20分)

⑴傻大姐在《红楼梦》中仅出现过两次,但她的每次出现都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请简述。

(4分)

▲▲

⑵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上面这段判词预示了《红楼梦》中哪个人物的命运归宿?

她在抄检大观园的风波中有怎样的表现?

反映了她什么样的个性特点?

(6分)

▲▲

⑶宝玉忙笑道:

“你说,哪几件?

我都依你。

好姐姐,好亲姐姐,别说两三件,就是两三百件,我也依。

”(《红楼梦》第十九回)

上面选段中,这个让宝玉满口应承的“你”是谁?

她让宝玉应承了哪三点?

宝玉因为什么而应承她的要求?

(5分)

▲▲

⑷宝玉向晴雯道:

“你也不用生气,我也猜着你的心事了。

我回老太太去,你也大了,打发你出去好不好?

”晴雯听了这话,不觉又伤心起来,含泪说道:

“为什么我出去?

要嫌我,变着法儿打发我出去,也不能够。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

宝玉为什么扬言要赶走晴雯?

后来他们是怎样和好如初的?

请简述。

(5分)

▲▲

 

2017-2018学年高三年级第一次学情检测

语文Ⅰ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分)B

2.(3分)A(B.“担心……是否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不合逻辑。

C.“盘活……困境”,搭配不当。

D.成分残缺,应在“相关……”前补上“对”。

3.(3分)D

4.(3分)B(借“月”抒发的是“游子思乡”之情。

5.(3分)C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6.(3分)B(艺:

栽种,种植。

7.(3分)D(赵瞻云如何感报琅玡兄弟知遇之恩的,文中未述及。

8.⑴(4分)佛寺道观,每次有引人快意游览的活动,赵公一定在他人之前去(去得一定比他人早),一定在他人之后回(回来得一定比他人迟)。

(一句1分。

若整句译文不通顺,在分句赋分基础上,扣1分。

⑵(4分)我见识过的(结识的)人多了,像这样口中没有花言巧语,腰间没有谄媚之骨的人,大概只有与我比邻而居的老翁赵瞻子了吧!

(一句1分。

若整句译文不通顺,在分句赋分基础上,扣1分。

9.(4分)①孝悌仁爱;②坦荡高雅;③敢于直言。

(答对一点,1分;三点全答对,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⑴(3分)①执行媾和的屈辱使命,途经京师;②国土沦陷,故国衰败;③自己年事已高。

(每点1分)

⑵(4分)将神京昔日的繁华与现在的荒凉进行对比(1分),将自己当年目睹身践的欢乐与而今两鬓飞霜、徒留嗟叹进行对比(1分),突出了国破家亡之痛、人生迟暮之悲(2分)。

⑶(4分)通过描写苍茫暮色中,东风吹拂,胡笳悲吟,大雁惊飞的场景,运用“借景抒情”“移情入景”的手法,进一步渲染了凄迷、衰飒的气氛,委婉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深沉悲酸。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四、名篇名句默写(8分)

11.(8分)⑴士不可以不弘毅⑵恻隐之心⑶扈江离与辟芷兮⑷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⑸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⑹周公吐哺⑺孤舟一系故园心⑻歌窈窕之章

评分建议:

一空1分。

若该空默写中出现错字、别字、漏字、多字或字迹模糊不清等现象之一,则该空不得分。

【友情提醒】批阅时,请特别留意句中加点加粗字的书写是否正确无误。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12.(6分)①侧面表现平原乡村生活的艰辛,体现父子两代在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差异;②将我对一辈子耕作于大地的认识与父亲的表现进行对比,表达了对父亲坚毅、顽强的生命意志的钦敬、赞叹之情。

③承接上文,进一步揭示了我“胆怯”“不寒而栗”的原因;为下文进一步写庄稼人艰辛劳作、不停改变着大地色彩的悲壮做铺垫。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3.(4分)①鹅黄是新秧苗的颜色;②鹅黄布满我老家的大地,构成了一幅辽阔而壮观的景象;③鹅黄来自手工,承载着农民劳作的艰辛。

(每点1分;答对三点,4分;顺序不论。

14.(4分)始终围绕“大地的声音”这一描写主体,笔墨集中;综合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语言形象生动,描写细腻入微;行文整散结合,富有节奏感。

(每点1分,三点4分。

15.(6分)①对象厚重:

作者选取了农民、土地、自然这些对象作为描写的载体。

②体验厚重:

作者对大地特点的出色描写,体现了他真实而丰富的生活体验。

③情感厚重:

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故乡、对亲人、对大地由衷的崇敬、热爱、感激、怀念等复杂情感。

(每点2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16.(6分)首先指出当今盛行挥毫,接着列举挥毫的现象,最后阐明自己的态度。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7.(6分)①汉字书写衍生出了多种字体,成就了一代又一代书法家;(2分)②练习书法,可以陶冶性情;(1分)③书写汉字可以附庸风雅,沽名钓誉,获取金钱。

(3分)

18.(6分)表现了沈从文先生为人的谦逊;与上文没有真才实学却一味自诩、铜臭味十足的书法家形成鲜明的对比;表明自己对沈从文先生的敬重,对所谓书法家的反感,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七、作文(70分)

19.参照2017-2018学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分细则分等赋分。

具体细则另订。

语文Ⅱ(附加题)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

(10分)

20.(4分)乡曲应酬者十六七/而又徇请者之意/袭常缀琐/虽欲大远于俗/其道无由。

评分建议:

断对一处得1分;多断一处,倒扣1分,扣到0分为止。

21.(3分)司马迁(1分),姚鼐、刘大櫆(2分;姓名写对一个,1分。

22.(3分)既承认其“肤庸”(肤浅平庸)的应酬文很多,也赞美其“气韵”高迈的文章。

(答对一点,2分;两点,3分。

意思对即可。

二、名著阅读题(30分)

23.(5分)C、D(C.“请凤姐协理丧事”的不是“尤氏”,而是“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