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18705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基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基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基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基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基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基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基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基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基金.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基金.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基金.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基金.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基金.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基金.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基金.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基金.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基金.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基金.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基金.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金.docx

《基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金.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金.docx

基金

 

 

美国共同基金的历史与发展

及对中国的启示

题目:

美国共同基金的历史与发展

及对中国的启示

学院:

经济学院

专业:

金融专硕

姓名:

牛军

指导教师:

王亚玲

2015年4月23日

摘要

美国共同基金经过上百年的迅猛发展已成为世界基金业的领头羊,对其演进历史与发展动因加以回顾和分析,能够为正处于幼年期的中国基金业带来重要的启示。

本文首先回顾美国共同基金演进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其次运用翔实的数据从总量与结构两方面说明了美国共同基金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美国基金业迅猛发展的动力所在与成功经验。

最后分析我国基金业未来的发展和创新趋势,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揭示了了美国共同基金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

共同基金历史发展趋势

Abstract

Mutualfundsoverhundredsofyearsofrapiddevelopmenthasbecometheindustryleaderintheworld,itsevolutionhistoryanddevelopmentmotivationisreviewedandanalyzed.ItcanhaveimportantimplicationsforChina'sfundindustry.Thispaperfirstreviewstheevolutionofmutualfundsinthehistoryofmajorevents,followedbyuseofdetaileddatafromtwoaspectsoftotalamountandstructureofmutualfundoftheUnitedStatesdevelopmentpresentsituation,analyzesthedynamicsoftherapiddevelopmentoftheindustryandthesuccessfulexperience.Finally,futuretrendofChina'sfundindustryisanalysed.WepointsouttheexistingproblemsandrevealtheenlightenmentofAmericanmutualfundforourcountry.

Keywords:

mutualfund;history;evolution

目录

一,共同基金的含义4

二,美国共同基金的历史5

三,美国共同基金的发展现状6

(一)共同基金的总体趋势6

(二)基金产品的结构变动趋势8

三、美国共同基金的发展动因10

(一)数十年经济的高增长与低通胀为美国基金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10

(二)加强监管为美国基金业的发展创造了规范、透明、有序的内部环境10

(三)投资者长期保持对基金的强劲需求是基金行业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10

(四)基金公司为提高竞争实力而进行的创新与自我完善是基金行业大力发展的根基11

四,美国基金业发展的成功经验12

五,我国基金业的未来发展和创新趋势13

六,我国基金业存在的问题15

七、美国基金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16

八,结语18

参考文献20

一,共同基金的含义

对共同基金的具体定义主流的观点认为“共同基金”是把由不确定多数投资者不等额出资汇集成的资金(主要是通过向投资者发行股份或受益凭证方式募集)交由专业性投资机构管理,投资机构根据与客户商定的最佳收益目标和最小风险,把集中的资金再适当分散投资于各种有价证券和金融商品,获得收益后由原投资者按出资比例分享,而投资机构本身则作为资金管理者获得一笔服务费用。

毫无疑问,美国投资基金的典型形式就是共同基金。

美国投资公司协会根据基金投资对象的期限不同,将投资基金分为长期基金。

即资本市场基金,和短期基金即货币市场基金两种基本类型。

长期基金又可以划分为股票基金、债券和收入基金两种。

短期基金也可进一步划分为纳税货币市场基金和免税货币市场基金两种。

但由于分类标准不同,投资基金的品种分类中仍有交叉重复的内容。

如下表所示:

按组织形式划分

按交易方式划分

按投资风险收益目标划分

按投资对象划分

按投资计划可变更性划分

按其他标准划分

公司型

契约型

封闭型

开放型

积极成长型

成长型

成长及收入型

收入型

平衡型

…….

股票型

债券型

混合型

货币市场型

期货型

期权型

指数型

……

固定型

半固定型

融通型

国内基金

国外基金

海外基金

地域基金

……

美元基金

日元基金

……

收费基金

不收费基金

……

二,美国共同基金的历史

美国共同基金的历史最早的共同基金雏形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英国。

1868年在伦敦设立的外国与殖民政府信托向投资者承诺:

通过分散投资于各种不同的股票使普通投资者能够获得与拥有巨额资本投资者相同的优势。

这类早期的英美投资公司的运作方式类似于今天所谓的封闭式基金。

它们销售固定数量的股份,且每股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

1924年3月设立的马萨诸塞州投资者信托是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开放式基金,其初始资产为5万美元,投资组合中的股票数为45只。

它引入了革命性的投资制度安排:

向投资者持续地提供按照基金资产当前价值定价的、随时允许投资人赎回的基金份额。

但是,直到20世纪20年代,投资证券市场仍被视为“富人的游戏”。

大多数中产阶级的美国人还是习惯于将资金存入银行。

1929年的股市崩盘以及随后而来的经济大萧条使得早期的共同基金业遭受重创。

这促使议会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与规范证券市场的发展,包括《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和《投资公司法》等。

20世纪40、50年代共同基金开始发展壮大。

1940年不足80只基金管理着5亿美元的资产;而20年后有160只基金管理着170亿的资产。

随着美国老龄化社会趋势的形成,居民和企业对养老保险日趋重视,从而积累的巨额养老资产投资管理需求则成为美国共同基金市场重要的资金来源,进而促使美国共同基金行业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美国共同基金的发展现状

美国共同基金的资产规模由1940年的4.5亿美元扩张至2004年底的63915.7亿美元,增长了14266.9倍,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1.67%。

1980年共同基金资产首次超过100亿美元,1990年共同基金资产则超过1000亿美元。

1999年共同基金所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68463.4亿美,首次超过商业银行而跃升为当时美国最大的金融机构。

自20世纪90年代持有基金的家庭数量保持强劲增长,持有基金的家庭占美国家庭总数的比例由1989年的25%升至1999年的47.4%。

机构投资者对共同基金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截至2004年底机构投资者持有共同基金资产达29855亿,占共同基金总资产的46.71%。

1990年~2004年美国机构投资者持有共同基金的资产规模以年均20.15%的速度增长。

(一)共同基金的总体趋势

1.能够长期保持优秀投资业绩的基金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投资业绩始终是共同基金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表现好的基金赢得投资者的货币“选票”,同时理性的投资者也十分关注优秀业绩的持续性,因而他们对基金的通常考核标准都是10年期年化收益率,这样可以防止基金的行为短期化。

投资者对持续高收益的追逐,使得基金业的资产都集中于那些能够长期保持超额业绩的基金公司,而这一市场趋势也促进了基金追求长期业绩的良好竞争环境的逐步形成。

2.基金业资产向费率低的基金相对集中。

ICI的报告指出共同基金的投资者多数投资于低费率的基金。

正是基金投资者以“用脚投票”方式对共同基金业施加的巨大压力,共同基金费率自1980年以来就一直呈下降趋势。

在价格战中,小规模基金明显在成本上存在先天的劣势,经营成本占资产净值的比例要高于大规模基金,小规模基金为了吸引投资者,有很高比例的基金通过降低费率,以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但是收取的管理费用却不足以弥补经营成本,而且规模越小的基金越容易发生价格战,这一趋势也刺激了大量的小型基金进行合并,扩大自身规模来实现规模效益。

3..基金数量大增、品种日益创新。

投资者对共同基金的强劲需求引发共同基金数量的攀升。

1984年,各类共同基金共计1243只,而2004年则猛增至8256只,基金数目的年均增长率高达11.33%。

其中,股票型基金由4459只增至44756只,年均增长率为14.07%;混合型基金由89只增至475只,增长率为10.23%;债券型基金由270只增至2036只,增长率为12.94%;缴税货币市场基金由329只增至679只,增长率为4.18%;免税货币市场基金由96只增至310只,年平均增长率为7.01%。

在基金数量迅速增加的同时,为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投资需求,基金种类也在不断创新。

新兴市场基金与国外地区基金主要投资于国外股票;特种基金或部门基金集中投资于特定市场或部门的股票;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指数型基金(IndexFund),则以某一特定指数为投资对象以求获得与该指数相同的收益水平;基金型基金是指以其他基金为投资对象的基金。

1990年有16只基金型基金管理着14亿美元的资产,1999年其数量增加为213只,其资产规模扩大为480亿美元。

基金型基金中70%是在《1996年国家证券市场改善法》(theNationalSecuritiesMarketsImprovementActof1996,NSMIA)通过以后设立的。

4.基金销售渠道拓宽。

20世纪90年代随着共同基金需求的增加,基金公司开发出更多的基金销售渠道。

1980年以前,大部分基金主要采取两种销售渠道:

一是通过经纪人向基金投资者销售单一结构的基金份额。

经纪人为基金购买者提供建议和服务,同时投资者则为此支付一定的费用。

通常费用是在投资者购买基金时以前端费用的形式支付。

二是基金公司直接向投资者销售基金份额。

基金公司无需为投资者提供建议,投资者也无需支付服务费用。

1980年以后,基金销售渠道得以扩展,目前主要包括五种:

直销、顾问、基金超市、退休计划和机构投资者。

前四种渠道主要服务于个人投资者。

直销指投资者通过电话、互联网、客户服务中心直接从基金公司购买基金;顾问指基金购买者通过银行、证券公司、保险代理人和财务计划公司的财务顾问申购和赎回基金;基金超市指折扣经纪人集中向基金投资者提供大量基金以供选择;退休计划指由发起缴费确定型退休计划的雇主提供有限数量的基金以供其雇员选择投资。

这四种主要服务于个人投资者的销售渠道中,只有直销方式需要基金投资者与基金公司直接接触,而其他三种方式都是第三方或中介与基金投资者发生关系,而基金投资者与基金公司不直接发生联系。

第五种销售渠道主要服务于盈利、非营利组织和金融机构等机构投资者。

5.基金投资成本削减。

投资者在购买并持有基金时所需支付的各项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托管费和运营费用。

销售费用是投资者在购买或赎回基金单位时向为其提供专业化投资建议与服务的销售机构支付的补偿,如前端费用和后端费用;管理费是按照基金管理人所管理基金资产的一定比例向管理人支付的报酬。

管理费从基金资产中直接扣除,无需投资者另行支付;托管费是按照基金托管人所托管基金资产的一定比例向托管人支付的报酬。

托管费是从基金资产中直接扣除,无需投资者另行支付;运营费用是指对基金资产进行投资管理时所需支付的各种费用,如交易费用、投资者服务费用等。

在投资者对共同基金需求迅速增加、基金公司向投资者提供更多基金品种与更完善服务的同时,基金的投资成本却大幅下降,这主要得益于新基金大量涌入、竞争压力和规模经济。

各类基金的投资成本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1980年股票型基金的投资成本为2.26%,即投资100美元的基金所消耗的成本为2.26美元;而到2003年底,投资成本则降至1.28%,降幅达43.36%;在同一时期,债券基金的投资成本由1.53%下降至0.9%,降幅为41.18%;而货币市场基金由0.55%降至0.36%,降幅为34.55%。

6.基金市场集中度趋于稳定。

尽管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美国基金业出现了大量的并购,但由于缺乏大规模基金公司间的并购以及存在大量的、持续的新进入者,使得基金行业的资产集中度并未发生太大波动。

1990年资产规模排名前五位的基金公司持有基金业全部资产的37%,前十位持有56%,前二十五位则持有76%;而2004年前五位持有整个基金业资产的33%,前十位则持有46%,而前二十五位基金公司的市场份额几乎保持不变。

(二)基金产品的结构变动趋势

1.股票型基金的资金流人情况与股市走势密切相关。

得益于全球性的流动性充足,世界各地的股票市场从02年开始进入牛市,因而股票型基金近几年了获得大量的资金流人。

2005年,美国股票市场的相对低迷的表现则造成了资金流人情况相差悬殊。

2.债券型基金的资金流入情况主要受到利率的影响。

2001至2003年间不断调低的利率使得债券基金获得了较高收益,但是04年开始进入加息周期后,利率的提高降低了债券的收益,引发了资金从债券基金中流出。

3.混合型基金遇冷、混合组合基金受到欢迎。

由于基金经理往往不能同时精于收益风险结构完全不同的股票和债券投资,因而混合型基金中股票和债券这两个组成部分通常是一强一弱,这导致混合型基金的业绩一直差强人意。

而理性的投资者更加倾向于分别投资于表现最佳的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形成自己的混合型投资组合。

根据这一情况,市场创新了混合组合基金,通过直接投资于混合组合基金,减少了投资者自己进行资产配置的繁琐,因而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市场对于混合组合基金的欢迎程度是混合型基金远不能及的,2005年资产增长了710亿美元。

4.货币市场基金。

货币市场基金,根据投资者可分为零售货币市场基金和机构货币市场基金两种类型。

零售货币市场基金的资金流动反映了短期利率的变化,受益于利率的提高,05年资金净流人20亿美元,结束了从2002年开始的大规模流出的局面。

机构货币市场基金主要作为企业的现金管理工具,美国企业的短期资金的19%都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由于利率的上调,05年机构货币市场基金增加了610亿美元。

5.ETF基金的增长迅速。

ETF基金作为一项市场创新,至今只有12年的历史,但是由于具有实时以市价交易、投资费用低于指数基金、跟踪目标指数的偏离度小等特点,受到市场的欢迎。

ETF基金的快速增长也与指数化投资需求的日渐兴盛密不可分。

6.封闭式基金在新世纪有所增长。

虽然90年代正是共同基金快速增长的黄金时期,但是由于ETF的快速增长吸引了市场的大部分注意力和资金,封闭式基金数量和资产净值非但没有大幅增长,而且有所下降。

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封闭式基金又重新为市场所青睐,资产净值和基金数量都有了可观的增长.

7.养老基金成为共同基金的重要来源。

目前美国退休养老基金制度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为联邦社会保证金计划,这是一个由政府统一管理、由雇主和雇员共同出资的强制性计划,类似于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第二层为雇主发起的退休计划(Employer-sponsoredPlan),主要由收益确定型计划(Defined-benefitPlan,DBPlan)和缴费确定型计划(Defined-contributionPlan,DCPlan)构成,类似于我国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其中,DB计划指雇主承诺对雇员支付一定的收益,并投资一定资金支持该承诺;DC计划指雇主按期为雇员缴纳固定金额的养老保险金,但不对雇员最终的收益做出承诺;第三层为个人退休账户(IndividualRetirementAccount,IRA)和各类年金(VariableAnnuity)。

其中,IRA实质上是一种自愿性的个人储蓄,类似我国的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年金产品由保险公司提供。

1990年美国整个退休市场的资产规模为3.978万亿美元,而2004年美国整个退休市场的资产规模增长为10.15万亿美元,其中IRA为2.333万亿,占退休市场总资产的23%;DC计划为2.183万亿,占总资产的22%;DB计划为4.458万亿,占44%;其他年金为1.175万亿,占12%。

1990年~2002年,美国退休市场资产总规模以8.42%的年增长率扩张。

其中,IRA的资产年增长率为11.95%,DC计划为9.76%,DB计划为6.86%,年金为7.15%在美国退休市场总资产不断扩大的同时,退休市场投资于共同基金的资产规模也随之增长,退休市场投资于共同基金的资产占退休市场总资产的比例以及退休市场投资于共同基金的资产占共同基金总资产的比例也相应上升。

1990年资产规模2070亿美元,占退休市场总资产的比例为5.2%,占共同基金总资产的比例为19.44%。

1990年~2004年期间,上述比例的年增长率分别为22.79%、12.63%和4.6%。

三、美国共同基金的发展动因

通过对美国基金市场发展现状的分析,可以总结出美国基金行业强劲增长的内在动力:

(一)数十年经济的高增长与低通胀为美国基金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20世纪90年代持续十年的经济增长产生了2000多万个就业机会并使得失业率降至30年以来的低点。

同时,强劲的经济增长并未引发通货膨胀。

相反,通货膨胀率降至60年代以来的最低。

温和的通货膨胀率有助于利率保持稳定,公司利润成倍增长进而引发股价上涨。

另外,持续的高增长使美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长,形成了可用于金融投资的巨额闲置资产存量。

(二)加强监管为美国基金业的发展创造了规范、透明、有序的内部环境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基金的发行、信息披露、定价、内部治理结构、管理人交易行为等多个方面制定了严格的规定,确保了基金公司的规范运作并有效地保护了基金投资人的权益,从而为基金业长期保持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三)投资者长期保持对基金的强劲需求是基金行业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1.家庭必须为其大量的闲置资产寻找保值增值的途径。

鉴于公司股票和其他金融资产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家庭将其资产配置的重点由房地产和其他有形资产转变为金融资产。

由于与直接投资于证券相比,共同基金具有资产投资多样化、专业资金管理、资产流动性、投资信息与建议和账户报告等优势,加之这些服务的成本通常低于投资者直接投资所产生的费用,因此当家庭转投金融资产时,更倾向于通过共同基金间接投资股票和债券。

2.由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更多雇主提供了缴费确定型退休计划且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一代人开始为退休做准备。

这一代人通过缴费确定型退休金计划、个人退休账户以及各类年金所形成的巨额养老市场的资金存量迅速膨胀。

由于共同基金具有其它金融产品不具备的功能,如每日报价、流动性强、24小时查账等,便于投资者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和实时掌握个人账户的投资收益状况,因此养老基金越来越青睐于共同基金为其管理资产,而逐渐减少传统的金融中介、保险公司、银行等提供的金融服务。

3.一些家庭寻求海外投资的机会。

20世纪80年代美国居民对国外证券年平均净买入为30亿美元,到90年代提高至520亿美元。

考虑到直接购买无法在美国证券市场流通的国外证券的难度、风险与高成本,许多投资者通过购买国际股票基金、全球股票基金、地区股票基金和新兴市场股票基金而间接投资国外证券。

4.20世纪90年代货币市场基金与存款储蓄之间长期的收益差使得投资者将其短期资产的一大部分转换为货币市场基金。

1994年以后,投资者投资货币市场基金获得超过储蓄存款230个基点的收益。

5.公司对货币市场基金的需求增加。

公司逐渐通过购买货币市场基金以进行现金管理。

非金融类公司持有的货币市场基金由1990年初的160亿美元增加至1999年的2000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为28%。

(四)基金公司为提高竞争实力而进行的创新与自我完善是基金行业大力发展的根基

面对基金投资者日益膨胀的、多样化的投资需求,不断有新的基金公司加入这个行业,加之现有基金公司间频繁地进行兼并收购,导致基金公司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为提高并保持自身的竞争地位与市场份额,基金公司在努力提高管理绩效的同时,不断创新推出差异性的基金品种与服务,增加更多的销售渠道,在降低基金总体投资成本的基础上设计出多层次的费用结构。

不断提高的管理水平、日益创新的基金品种与日趋完善的服务使得共同基金成为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参与证券市场的首选。

四,美国基金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回顾美国基金业发展的历史,可以总结出美国基金业发展的几个显著特点及重要的成功经验。

1.与时俱进的有效监管。

纵观美国基金业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美国基金业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发展到政府监管的规范化发展阶段,而且美国基金业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时期都能看到政府监管的身影和作用:

1929年~1933年的大崩溃使投资者普遍损失惨重,在此背景下,国会相继通过了《1933年证券法》等一系列法律,从而构建了一套完备的基金法律体系。

同期,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投资公司协会(ICI)相继成立并在基金行业监管和自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为了应对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美国国会迅速通过了《金融改革法》,设立了投资者保护局,并赋予众多监管机构更大的保护投资者的权力。

与时俱进的有效监管,对于促进基金业的规范、健康发展以及保护投资者利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实,美国基金业监管的核心就在于投资者利益保护。

正如ICI报告(1999)所指出的,保护投资者利益也是美国基金业多年来得以持续、快速发展的最根本原因。

2.持续不断的创新。

美国基金业持续不断的创新首先表现在基金种类和品种的创新。

1972年世界上第一只货币市场基金在美国建立。

此后,美国基金业迎来一个产品创新的高潮,市政债券基金、选择权-收入型基金、免税货币基金等新品种先后出现。

此外,美国还有不少为特定投资者群体设立的不同基金,例如,斯特因罗年轻投资者基金只投资于主要对儿童有意义的公司(Lee,2006)。

这些不同种类的基金的存在,满足了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和偏好,极大地促进了整个基金业的繁荣发展。

美国基金业持续不断的创新还表现在基金发行策略的创新。

随着基金业的兴旺和基金供给的增加,基金市场逐渐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

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基金管理公司开始采用包括“孵化”和“选择性关照”在内的一系列创新性基金发行策略,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投资公司协会(ICI)的正确引导及行业自律。

在美国基金业发展过程中,投资公司协会这个行业组织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具体体现在:

第一,该协会会员具有普遍性。

发展到今天,基本上美国每个封闭式基金、共同基金、单位投资信托、交易所交易基金以及它们的发起者都已成为该协会的会员。

此外,该协会的会员还包括了几乎所有类型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银行以及一些实业公司和外国企业。

第二,该协会立足长远,长期以来一直为了投资者利益而支持政府对基金行业的监管。

投资公司协会一方面成功和持续地与监管者进行对话,另一方面对会员单位及从业者进行有效协调和正确引导,因此不仅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同时也保障了整个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该协会制定了一系列符合行业发展特点的最优实践准则,建立了很高的自愿标准并为大多数会员所自觉遵守(Matthew,2010)。

五,我国基金业的未来发展和创新趋势

自1998年我国首只封闭式基金宣告成立之后,尤其在证监会“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政策的引导下,我国基金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姚颐等,2011;姚颐等,2012)。

无论是行业总体规模、单个基金公司规模还是单只基金规模,都迅速扩大,越来越多的基金品种被逐渐推向市场。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短短十几年发展取得的成就已经相当于美国基金业近百年所走过的历程。

受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