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及其当代启示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2211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及其当代启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及其当代启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及其当代启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及其当代启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及其当代启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及其当代启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及其当代启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及其当代启示Word文件下载.docx

《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及其当代启示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及其当代启示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及其当代启示Word文件下载.docx

  一、马克思对自由观的理论探索历程

  马克思出生并成长在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制度上升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资产阶级在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方面显示出远远优于封建地主阶级的先进性,牢牢确立了其物质经济领域的统治地位,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观念也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而,随着从夺权到掌权,资产阶级由革命阶级变成了保守阶级,资本主义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工人运动一浪高过一浪,资本主义国家越来越暴露出本来面目:

自由民主不过是它的外衣,实质上是资产阶级统治无产阶级的暴力机器。

资产阶级对自由平等的承诺与资本主义异化和非人道的社会现实的巨大反差促使人们批判资本主义及其意识形态。

无产阶级要摆脱压迫和奴役、实现自由解放,必须创立属于自己的世界观、自由观。

  马克思的出生地德国相对于英法等国还比较落后,但是资本主义经济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得到了一定的传播。

中学时代的马克思接受了那个时代基本的社会观念,同时接触到圣西门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并表现出对人类自由解放的极大热情。

在大学时代,他在学习研究法律的过程中发现了现有和应有的巨大矛盾并试图用黑格尔唯心主义主客统一论加以解决,他的博士论文也显示出他对自由、自我意识的兴趣。

大学毕业后马克思从事撰稿和办报的实践活动,在抨击普鲁士政府的书报检查制度时直接捍卫言论和出版自由,在客观报道摩塞尔区农民的悲惨处境时维护贫苦农民的物质经济利益,在一系列辩论中不断深化对自由、国家、市民社会、经济利益等之间复杂关系的认识。

后来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他从资本主义经济事实出发,以异化劳动理论为核心,运用人本主义逻辑论证了扬弃人的自我异化的共产主义社会,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后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自由观,并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等经典著作中进一步丰富完善,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争取自由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二、马克思对资产阶级自由观的解构

  在一些人看来,马克思对自由的论述充满了矛盾。

一方面他对自由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另一方面他坚信人类必将实现自由解放的社会理想。

实际上,二者不存在矛盾。

“自由在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中既具有终极目标性质,同时又是贯穿始终的基本价值追求。

”[2]他所批判的是资产阶级的自由观,认为资产阶级的所谓自由是形式的、抽象的、虚假的自由,而他所追求的是无产阶级和人类彻底解放的自由。

  首先,马克思批判了资产阶级自由观的形式性、虚假性。

马克思最初投身社会政治活动,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上积极争取和捍卫自由权利,“自由确实是人的本质,因此就连自由的反对者在反对自由的现实的同时也实现着自由”[3]p176。

在林木盗窃法的讨论中,他尖锐地指出,林木盗窃法根本不是在保护人的自由,其基本原则就是要保证林木占有者的利益,即使因此毁灭了法和自由的世界也在所不惜。

这促使他反思观念和现实、政治自由和物质经济利益的关系。

当从传统的意识形态中挣脱出来,创立历史唯物主义之后,他就运用自己的世界观解构资产阶级自由观念的物质经济基础、自然性、虚假性。

资产阶级的自由观是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政治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

在《关于自由贸易问题的演说》中,马克思说:

“在现在的社会条件下,到底什么是自由贸易呢?

这就是资本的自由。

排除一些阻碍着资本前进的民族障碍,只不过是让资本能充分地自由活动罢了。

”“这是谁的自由呢?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个人在对待另一个人的关系上的自由。

这是资本压榨劳动者的自由。

”[4]p227换言之,所谓的自由是资产阶级的自由,绝不是无产者的自由。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指出:

“在现今的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范围内,所谓自由就是自由贸易,自由买卖。

但是,买卖一消失,自由买卖也就会消失。

”[4]p288“信仰自由和宗教自由的思想,不过表明自由竞争在信仰领域里占统治地位罢了。

”[4]p292这些论述充分揭示了自由的意识形态是商品交换自由在政治和思想领域的表现。

资产阶级宣扬和鼓吹的自由,是资本的自由、私有财产的自由、异化的自由。

资产阶级要巩固和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必然把自由泛化,扩展到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进一步抽象化。

“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4]p292。

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资产阶级自由表现在道德、政治和法的意识形态领域,被规定为绝对的、永恒的、不可挑战的原则,成为占主导和统治地位的观念。

“在现存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总体上,商品表现为价格以及商品的流通等等,只是表面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的背后,在深处,进行的完全是不同的另一些过程,在这些过程中个人之间这种表面上的平等和自由就消失了。

”[5]p202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资产阶级自由观带有资产阶级的偏见,隐藏在背后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其次,马克思肯定了资产阶级自由观的历史价值。

马克思不但深刻剖析资产阶级自由观的历史前提、阶级性、虚假性,而且科学评价了其历史作用,从而为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革命纲领和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在资本的自我增值本性驱使下,资本不断消灭时间和空间,由此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打破了传统专制社会封闭僵化的自然状态,实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重大进步,推动了人的自由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批判了德国“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的反动性,肯定了争取资产阶级自由的必要性。

由于德国经济社会相对落后,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还未完成。

与资产阶级相比,小资产阶级作为落后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体现者,囿于其阶级状况和历史地位,他们力图保持德国现存的封建专制制度,反对资产阶级的经济关系和自由平等的意识形态,也反对无产阶级追求自身利益和解放的斗争,反对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因此,随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发展,以小资产阶级为阶级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真正的”社会主义必然成为封建统治者镇压资产者和工人的武器而越来越反动。

共产党人应引导工人群众支持和参加资产阶级革命,埋葬专制制度,争得资产阶级的自由;

同时,“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以便德国工人能够立刻利用资产阶级统治所必然带来的社会和政治的条件作为反对资产阶级的武器”[4]p306。

马克思也在加速无产阶级革命的意义上支持资产阶级的自由贸易政策。

  3.自由不是消灭个性,而是个人个性的充分发展和主体能力的实现。

人不是被动的物质,而是自己实践活动的产物,人的自由与人的个性和本质力量的发展密切相关。

马克思谈论自由,总是把自由与个性、独立性相联系。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指出,资产者批评共产党人要消灭构成个人的一切自由、活动和独立的基础的财产,而实际上,“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4]p287。

无产阶级要消灭的是资产的个性、独立性和自由,而不是作为生产者的个性、独立性和自由。

扬弃资产阶级社会的将是自由个性得到充分张扬的社会而不是无个性的社会。

在现实的历史发展中,最初作为个体的个人生活于自然形成的共同体中,表现为类存在物,从属于部落、群体。

由于分工和私有制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必然独立化,个人力量转化为物的力量控制和支配着个人,个人体现为阶级的个人,这时他们的个性是由非常明确的阶级关系决定的,这既是个性的实现,也是个性的异化。

到了资产阶级社会,摆脱了自然联系束缚的人们又陷入了人们创造的客观经济力量和社会关系的控制,资本对利润的追逐导致社会关系永恒的变动,一切都变成了历史性、暂时性了,无产者的个性与整个现代生活条件陷入了尖锐的矛盾。

无产者,为了实现自己的个性,就应当消灭他们迄今面临的生存条件,消灭异化劳动,推翻这个冒充的共同体。

我们看到,在历史上由于生产力和经济社会条件的原因,“‘人’类的才能的这种发展,虽然在开始时要靠牺牲多数的个人,甚至靠牺牲整个阶级,但最终会克服这种反抗,而同每个人的发展相一致;

因此,个性的比较高度的发展,只有以牺牲个人的历史过程为代价”[11]p124―125。

虽然作为整体的人类的发展要以牺牲个人为代价,但人类的异化及异化的扬弃是历史的辩证法。

正如伊格尔顿所说的:

“社会主义并非简单地排斥热衷个人主义的自由社会。

社会主义是在自由社会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

”[12]p90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资本与雇佣劳动占主导的社会关系,创造更好的社会经济条件,必将促使人的个性和能力的多方面发展。

而在真正的共同体中,人的各种物质和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各种能力得到发展,人开始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四、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现实启示

  总体而言,马克思运用历史的逻辑和辩证的逻辑深刻批判了资产阶级自由观,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自由观。

深刻理解马克思自由观的认识和实践价值,对于推动社会主义自由的实现、搞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高举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旗帜,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和扩大个人自由创造有利的经济和社会条件。

自由的本义在于消除外界对人的束缚,使人能够在思想、行动上自主自决。

人的自由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历史的不断发展的。

“权利决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

”[6]p305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为个人自由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个人自由可以自动实现。

与马克思当年的设想不同,现实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文化都相对落后,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自身还存在不少缺点。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都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这就需要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推进社会关系合理化,让人们享有充分的经济自由、政治自由、文化和社会自由。

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培育践行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社会的个人自由理应高于资本主义以私有财产为基础的个人自由。

只有坚守马克思主义实现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价值追求与社会理想,夯实个人自由的物质经济基础,借鉴吸纳资本主义国家在保障个人自由方面的某些合理之处,不断深化各领域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才能推动社会和个人的自由发展。

  其次,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

意识形态的生产是现实生活的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总体上决定了社会主义自由观的发展和自由的实现程度,但是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由并不会自动获得人们的认同和接受。

从历史上看,资产阶级兴起以后,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与封建地主阶级进行了长期的意识形态较量,逐步夺取了意识形态领导权,有力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进程。

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后,更是采用法律、教育、文化等多种手段宣扬自由民主平等等资产阶级价值观,始终不忘维护和巩固意识形态领导权。

当代,随着信息技术为基础形成的弹性生产时代和消费社会的来临,后现代主义、消费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在全球广泛传播。

一方面,从理论上看,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资产阶级自由观等旧的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社会仍然还会有残余存在;

另一方面,从实践来看,在资本主义作为一个世界性的政治经济体系远未瓦解和国内非公有制经济普遍存在的历史时期,资本与劳动的社会关系仍然是经济和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人们面对的现实时,资产阶级自由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影响将是长期的、复杂的,不能想象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自动退场,不能想当然地判定无产阶级阶级意识与资产阶级阶级意识对立和斗争的消失。

在这个意义上说,学习群众和教育群众是同等重要的。

工人阶级一刻也不能忘记与资产阶级的对立。

只有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洞穿当代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阶级性、虚假性,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才能以此为基础,在当前和未来的斗争中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制定正确的纲领和策略。

我们应根据社会主义物质经济发展状况,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和彻底的辩证法,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自觉划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界限,搞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生产、传播等各项建设。

  参考文献:

  [1]高放.论社会主义与自由[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

(1).

  [2]韦定广.马克思社会主义的自由本义及其实践困惑[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7(3).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

  [7]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0.

  [8]郁建兴.马克思自由观的“自由王国”范畴探本――兼与欧力同先生商榷[J].学术月刊,1995(12).

  [9]孔明安.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新思潮研究――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到后马克思主义[M].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

  [11]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第2册)[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5.

  [12]特里?

伊格尔顿.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M].北京:

新星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张荣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