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一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会员独享.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21932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沙一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会员独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湖南省长沙一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会员独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湖南省长沙一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会员独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湖南省长沙一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会员独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湖南省长沙一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会员独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湖南省长沙一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会员独享.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湖南省长沙一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会员独享.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湖南省长沙一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会员独享.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湖南省长沙一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会员独享.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湖南省长沙一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会员独享.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湖南省长沙一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会员独享.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湖南省长沙一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会员独享.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湖南省长沙一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会员独享.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湖南省长沙一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会员独享.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湖南省长沙一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会员独享.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湖南省长沙一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会员独享.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湖南省长沙一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会员独享.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湖南省长沙一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会员独享.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湖南省长沙一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会员独享.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一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会员独享.docx

《湖南省长沙一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会员独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长沙一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会员独享.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长沙一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会员独享.docx

湖南省长沙一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会员独享

湖南长沙市一中2022年下期高二期末考试生物

时量:

85分钟总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1.以下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红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B.内环境的稳态只依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来维持

C.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D.血红蛋白、神经递质、激素、葡萄糖和C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2.右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①A、B、C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②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B中

③D中混悬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④正常情况下,ABC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A.①②③B.②③

C.①④D.②③④

3.实验组用含某种药物的饲料饲喂动物,对照组用普通饲料饲喂动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

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A.增强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B.提高血浆蛋白的含量

C.增加红细胞的生成数量D.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

4.乙酰胆碱是兴奋型的神经递质,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直接或间接调节细胞膜上离子通道,进而改变细胞膜电位。

假设某一神经递质使该细胞膜上的氯离子通道开启,氯离子〔Cl-〕进入细胞内,正确的判断是

A.形成局部电流B.细胞膜两侧电位差保持不变

C.抑制细胞兴奋D.使细胞膜内电位由正变负

5.将灵敏电流计连接到图1神经纤维和图2突触结构的外表,分别在a、b、c、d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a点离左右两个接点距离相等),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分别刺激a、d点时,指针都偏转1次

B.分别刺激b、c点时,指针都偏转2次

C.神经递质在释放过程中会消耗能量

D.分别刺激a、b、c、d处,指针偏转1次的现象只发生在刺激d点时

6.切除健康狗的胰脏,2天后狗出现糖尿病的一切病症。

随后连续给其注射一定量溶于某种溶剂的胰岛素,发现其血糖含量恢复正常。

由此推测:

胰岛素能降低血糖的含量。

为了证明这一推论。

你认为以下最适宜作为对照组的是

A.既不切除健康狗的胰脏,又不注射胰岛素

B.用溶解于另一种溶剂的胰岛素溶液进行注射

C.切除健康狗体内的胰脏2天后,只注射用于该试验的溶剂

D.将健康狗体内摘除的胰脏制成提取液,注射给因切除胰脏的狗

7.以下图为人体内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解。

以下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A.人在饥饿〔餐后4~5小时〕时,4过程将会加强

B.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促进4过程

C.假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减弱,C液将会减少

D.假设某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那么此人可能会出现C液含有葡萄糖的现象

8.右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假设③为骨骼肌细胞,饭后5小时⑤处的

血糖浓度低于①处

B.假设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低于①处,

而CO2的浓度刚好相反

C.假设③为组织细胞,其生活的具体内环境中的

水可来自于③和①

D.假设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

9.如图是下丘脑及其直接或间接支配的有关腺体之间关系示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有关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a产生的某种物质会影响动物的性行为

B.b与a的某种分泌物在某些生理效应上表现为协同作用

C.c不仅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而且有分泌功能

D.a、b、c中,c对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影响最小

10.右图是人体某项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该调节方式的特点是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

B.如果分泌物是胰岛素,那么靶细胞可以为肝细胞

C.如果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那么靶细胞是肾小管、集合管细胞

D.如果靶细胞为垂体细胞,那么分泌细胞可以为甲状腺细胞

11.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是接种流感疫苗,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当向人体注入流感灭活疫苗后,机体发生细胞免疫

B.接种过流感疫苗的健康人不会再患流感

C.从免疫学角度考虑,流感患者可以通过输入淋巴因子进行治疗

D.流感患者可以通过输入流感病毒疫苗进行治疗

12.以下关于人体免疫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效应T细胞能直接吞噬侵入细胞的病原体

B.体液免疫中每个浆细胞能产生多种特定抗体

C.艾滋病和类风湿关节炎都属于免疫系统疾病

D.某病原体初次感染人体,人体会产生相应的过敏反响

13.以下有关免疫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机体接受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浆细胞全部由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B.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但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C.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活动增强,从而导致细胞周期会变长

D.T细胞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只有前者可以识别抗原

14.乙酰胆碱是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递质,某病人血清中含有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该病人所患疾病及表现为

A.自身免疫病、肌无力B.免疫缺陷病、痉挛

C.免疫缺陷病、肌无力D.过敏反响、痉挛

15.一个处于安静状态的人,在不同气温中,皮肤血管血液的相对流量如右图。

以下分析不正确的选项是

A.皮肤血流量的变化受下丘脑的调节

B.在AB段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C.在CD段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加强

D.在D段以后需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

16.以下三种生物学现象:

①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休克②当细菌进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繁殖③小猪听到主人“噜噜〞叫声就奔向主人

产生的机理依次属于

A.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反射B.反射、细胞免疫、激素调节

C.体液调节、过敏反响、反射D.反射、自身免疫、体液调节

17.据以下图,以下关于生长素调节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说明:

图3中黑点代表生长素的分布〕

 

A.图1和图2均表达了植物的向光性,而图3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B.图1中C、D都不弯曲,其原理不相同

C.图2中放M的胚芽鞘弯向一侧,而放N的不弯曲〔M、N均放在胚芽鞘的正中央〕

D.图3茎卷须中生长素含量外侧比内侧少

18.某科研小组在研究植物顶端优势现象时,将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为①②③三组,分别进行如下处理:

①摘除顶芽;②保存顶芽,用2mg/L的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③保存顶芽。

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根据曲线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A.细胞分裂素只作用于侧芽

B.细胞分裂素能抑制侧芽的生长

C.细胞分裂素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顶端优势

D.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作用相同

19.甲、乙、丙及NAA等四种植物激素的作用模式如右图,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甲、乙、丙皆为微量有机物

B.甲、乙皆可促进果实成熟

C.乙、丙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D.甲、乙之间具有拮抗作用

20.某种植物种子经低温处理一段时间后,能够提早萌发。

在低温处理过程中,种子内的激素含量变化如右图所示。

据图分析,以下有关推断错误的选项是

A.脱落酸对种子的萌发起抑制作用

B.喷洒细胞分裂素溶液有利于种子储藏

C.脱落酸与赤霉素是互相拮抗的关系 

D.植物生命活动在多种激素相互协调下进行

21.某同学在对一块面积为5000m2的野生草坪进行调查时,选取了5个样方,每个样方4m2,发现5个样方中某种草药的株数依次为12、15、14、17、12株。

可估算出这块草坪中这种草药株数为

A.15000B.16250C.17500D.70000

22.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条件下,假设某动物种群数量在2022年是20只,2022年开展到40只,2022年开展到80只,那么2022年该动物的种群数量是

A.640B.1280C.2560D.5120

23.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形增长曲线。

根据预测的实验结果从理论上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试管号

I

培养液体积(mL)

10

5

10

5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10

5

5

10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在K/2时增长最快

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到达K值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24.右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在维持可持续开展的前提下,捕获该鱼的最正确时期为

B.在

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C.在

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D.假设在

时种群数量为K,那么在

时种群数量为K/2

25.右图显示了蝌蚪的生长速率随种群密度增加的变化情况〔在同样的空间里,个数由5增加到160〕,图中曲线可以说明

A.食物短缺降低了蝌蚪存活率

B.每只蝌蚪变态所需时间与种群密度成负相关

C.一定范围内,蝌蚪生长速率与种群密度成正相关

D.高种群密度下,能够变态为青蛙的可能性减小

26.为了研究某降水丰沛、气温较高的山区群落演替的规律,生态学家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作同一群落在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研究了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等4个群落的相关特征,结果如下表〔叶面积指数是指每单位土地面积上叶片总面积〕

灌草丛

针阔叶混交林

常绿阔叶林

针叶林

生产者固定有机物的量(t/hm2/a)

17.43

116.61

150.81

55.50

总呼吸量(t/hm2/a)

15.93

92.73

124.81

40.98

叶面积指数

2.48

11.28

17.76

6.63

植被干物质的量(t/hm2)

6.65

377.52

398.57

184.74

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其叶面积指数逐渐减小

B.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前期植被的干物质量增长迅速,后期增长缓慢

C.四个群落中灌草丛和常绿阔叶林有垂直结构,其余两个群落那么没有

D.植被干物质的量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

27.右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

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

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相同

D.假设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

28.以下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B.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C.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D.沙丘、火山岩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农田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29.在山清水秀的神农架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生活着猴、蛇、鹿、熊等动物,还有珙桐、蜣螂、细菌、真菌等生物,关于它们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①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②它们中的猴、蛇、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

③它们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④它们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

A.①④B.①②C.③④D.②③

30.右图是一个陆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

以下各项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不止一个

B.辛从食物链甲→丙→乙→丁→辛获得的能量最少

C.假设丙种群数量下降10%,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D.既存在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的只有丁和辛

31.右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局部表示生态系统功能的作用范围。

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来状态所需要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y值大小可作为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

B.在遭到干扰时,x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无关

C.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值和x值之间呈负相关

D.T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大

32.假假设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m4。

以下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

A.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B.在一段时间内,假设b种群数量增加,那么a种群数量下降,d种群数量增加

C.假设m1<5m2,那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D.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c个体所含的有机物质量少

33.以下不属于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大气的途径是

A.生物的呼吸作用B.某些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

C.分解者的分解作用D.森林火灾

34.以下判断,错误的选项是

A.适当放牧,由于动物植食作用,可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B.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那么生物数量关系肯定会构成倒金字塔形

C.食物链和食物网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D.“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

35.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①气候、食物、天敌和传染病都将影响到大熊猫的种群密度②在弃耕农田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群落丰富度有所增加③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要高于森林生态系统④与北极苔原相比,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6.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某种植物根系有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

以上三个实例分别表达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

A.物理、化学、行为信息   B.物理、行为、化学信息

C.行为、物理、化学信息   D.化学、行为、物理信息

37.取分别编号的锥形瓶4个,并做如下处理〔不同锥形瓶所加的相同物质是等量的〕

瓶号

1

2

3

4

内容物

清水、金鱼

清水、金鱼、金鱼藻

清水、金鱼、金鱼藻、河泥

清水、金鱼、金鱼藻、河泥

条件

见光封闭

见光密闭

见光密闭

黑暗密闭

请分析哪一个锥形瓶中的金鱼生存时间最长

A.1号B.2号C.3号D.4号

38.狼依据兔子留下的气味进行捕食,兔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

这个事实最能说明

A.生命活动必须依靠信息的传递   

B.所有生物都有信息传递

C.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信息传递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39.以下有关生态学原理或规律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

A.在果园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C.水稻田内不规那么分布的杂草,属于群落水平结构上的差异

D.森林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表达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40.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数据显示伴随着工业的开展,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增加,大自然已经展开对人类的报复。

人类在生产活动中,要防止大自然的惩罚,应具有的观点和正确做法是

①要树立保护环境的法制观念②只有讲究生态效益,才能有稳定的经济效益③优先考虑经济效益,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④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⑤保护并大量开展对人类有利的物种,消灭对人类不利的种群⑥保护森林资源的最正确方案是禁止采伐树木⑦要保护池塘生态系统,应禁止捕鱼⑧加强动物资源保护,首先要禁止任意捕杀动物,再就是要保护好动物生活所需要的自然环境⑨进行自然保护的唯一手段是建立自然保护区⑩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有效手段

A.①③④⑤⑦B.①②④⑧⑩C.①⑤⑥⑦⑨D.①②⑤⑦⑨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9分〕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

图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

请答复:

〔1〕图中a线段表示〔静息、动作〕电位;b点膜两侧的电位差为mV,此时Na+〔内、外〕流。

〔2〕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但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总是由细胞体传向。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快、慢〕。

〔3〕某药物能阻断突触传递,如果它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结合。

假设突触小体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抑制。

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该种递质前、突触后膜接受该种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兴奋的传导方向的图示是。

 

〔4〕在人体体温的神经—体液调节中,下丘脑是,调节产热活动的激素是。

42.〔每空2分,共8分〕请根据以下实验答复以下问题:

【实验目的】1.验证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与生长素有关。

2.确定某种植物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范围。

【材料用具】萝卜、水稻、油菜等种子假设干;试管、移液管、培养皿、滤纸、生长素溶液〔浓度分别为:

100mg·L-1,10mgL-1,1g·L-1,0.1mg·L-1,0.01g·L-1,,〕

【实验步骤】

1.取5个试管,编号。

在1—5号试管中,分别参加5mL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2.在5个试管中各放入2粒某种子,浸泡24小时。

3.取5个培养皿编号〔1—5号〕,每个皿内事先都垫上蒸馏水浸湿的滤纸,将从1—5号试管中取出的种子,分别放入与之对应的1—5号皿中,在湿滤纸上均匀摆放。

盖上培养皿盖〔假设氧气充足〕。

4.一段时间后,观察种子的萌发及生长情况。

〔1〕上述实验步骤中,有三处不够严谨,请指出:

①;

②;

③。

〔2〕为使实验结果真实和具有普遍性,需要。

43.〔9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

在15℃至35℃温度范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

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是多少,他们设置了5组实验,每隔24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观察7天。

下表是他们进行相关探究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单位:

×106个/mL〕。

温度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0h

24h

48h

72h

96h

120h

144h

168h

15℃

1.2

3.0

3.8

4.6

4.0

3.2

2.8

2.5

20℃

1.2

5.0

5.3

4.2

2.1

1.2

0.8

0.6

25℃

1.2

5.2

5.6

4.6

2.9

1.0

0.6

0.2

30℃

1.2

4.9

5.5

4.8

2.2

1.3

0.7

0.5

35℃

1.2

1.5

1.8

2.0

2.2

1.3

0.8

0.6

请据表分析答复以下问题:

〔1〕实验过程中,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屡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密度,这种方法称为法。

〔2〕据表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

在上述实验条件下,不同温度下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相同规律是

〔2分〕

〔3〕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坐标中,画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到达K值时的柱形图。

〔2分〕

〔4〕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需要严格控制实验中的等无关变量。

同一温度条件下,假设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那么该组别中酵母菌到达K值的时间将〔选填“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假设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那么该组别的K值将〔选填“增加〞、“减小〞或“保持不变〞〕。

44.〔6分〕以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请据图分析答复:

 

〔1〕该生态系统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

〔2〕如果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平均为10%,那么,假设第一营养级的同化能量为2×107kJ,那么鹰最终获得的最大能量值是________。

〔3〕鹰处于第五营养级的食物链有________条。

〔4〕蛇和鹰的关系是________。

〔5〕要使该生态系统完整,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_______和__。

45.〔8分〕2022年,中国政府作出了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承诺,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方式引人关注。

根据以下图答复以下问题。

〔1〕实现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可将无法回收的有机废物进行发酵处理,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