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策略讲座.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23050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策略讲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策略讲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策略讲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策略讲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策略讲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策略讲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策略讲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策略讲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策略讲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策略讲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策略讲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策略讲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策略讲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策略讲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策略讲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策略讲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策略讲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策略讲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策略讲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策略讲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策略讲座.docx

《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策略讲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策略讲座.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策略讲座.docx

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策略讲座

精研课标明考向夯实基础抓规范

2017年,山东开始进行高考改革试验,2020年是新高考的第一年。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是我们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就像大海航行离不开灯塔,高考复习离不开课标。

(一)精研课标

2017版新课标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等各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理念上,与2003年版的课程标准相比,主要是将原来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目标要求,变为“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核心素养方面的要求。

在这四个方面中,后两个与原课标中的内涵及要求相差不多,而“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则是新增加的,内涵也较为丰富。

对于物理观念的理解,《课标》中明确指出“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与升华”,概念和规律是基础,把握住了概念和规律,就把握住了主体。

另外根据整个高中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分类,提炼而形成物理观念。

《课标》将物理观念分为“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以及“能量观念”,要落实物理观念的教学,除了要注意把握概念和规律教学的主体性,一定还要注意在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适时加以总结、提升,使得学生既对概念和规律有深刻的理解,同时又能形成统领这些概念和规律的大概念——物理观念。

只有在概念、规律的教学中注意将有关概念加以提升,才能使物理观念的教学得以水到渠成地建立起来。

在物理教学中,概念和规律的建立是基础,科学思维的培养是核心。

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起来了,就能够解决实际应用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重视科学思维的培养。

《课标》将科学思维分为“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和“质疑创新”四个要素。

“科学推理”与“科学论证”是逻辑推理与论证中的两个重要因素,含义比较清楚,而在“模型建构”这一要素的教学中,要注意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的学习,因为在建构模型时一定要将实际问题中的次要因素忽略,抽象出本质的属性并加以概括推广。

所以模型建构教学中一定涉及抽象和概括思维的教学。

“质疑与创新”指的是思维中的品质特性,也就是说思维培养中不仅要注意根据原有理论的逻辑推理,也应该注意质疑与创新。

“课程内容”中包括内容要求、活动建议、教学提示、学业要求。

为了便于比较新旧课标的变化,下面用表格的形式列出了各二级主题下具体内容的增、删、调整情况及原因分析。

(摘录于课程教材研究所彭前程所著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变化)

必修部分

主题

增加删除及调整

原因分析

 

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

将原来“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调整为“经历质点模型的建构过程,知道将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

能将特定实际情景中的物体抽象成质点。

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思维方式。

增加“体会科学思维中的抽象方法和物理问题研究中的极限方法”

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从“了解”调整为“理解”。

删去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增加通过实验认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结合物理学史的相关内容,认识物理实验与科学推理在物理学研究中的作用。

模型建构是科学思维中四个要素之一,对于质点模型的建构,要求具体、明确,有利于体会建模的思想和方法。

 

速度与加速度的建立,可以很好地体现极限的思想和抽象思维方法。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高中物理学中重要的规律之一,应提高要求。

数学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贯穿整个物理学,不必在某一处提及。

原来自由落体运动在例中体现。

没有充分体现其在中学物理中的地位,其中伽里略研究问题的方法没有得到应有的加强

 

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调整为“通过实验了解胡克定律”。

“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规律”调整为“知道滑动摩擦和静摩擦现象”。

力的合成和分解,从“理解”调整为“了解”。

“用力的合成和分解分析生活问题”调整“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分析生产生活问题”

胡克定律,比原要求要高。

因为后续学习要用到胡可定律。

如简谐运动,学生实验也增加了胡克定律,内容要求与实验相一致。

关于摩擦,说现象比规律准确。

摩擦力可以说规律。

降低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要求。

共点力平衡是核心知识,调整后的说法更准确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增加“定性了解弹性势能”

增加“体会守恒观念对认识物理规律的重要性”。

“关心常见机械功率的大小及意义”调整为“了解常见功率的大小及意义”。

删除“举例说明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

删除“通过实验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

补充对弹性势能的要求

加强守恒观念的教学

“关心”不是一个具体的认知要求,改为“了解”更准确。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在动能定理,重力势能的变化与做功的关系中均有体现,没有必要重复提出要求。

如果实验用类似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一是改变力质量来做实验,繁难,二是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与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雷同,此次没有把它列入学生实验,内容中也不要求。

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

增加“通过实验了解曲线运动,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增加“通过实验探究并认识平抛运动的规律”

将“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调整为“体会将复杂运动分解为简单运动的物理思想”

增加“探究并了解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

通过实验及分析了解曲线运动的条件,便于学生理解一般意义的力与运动的关系。

通过实验认识平抛运动的规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加强复杂运动分解为简单运动的思,

加强实验探究,会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向心加速度与各量关系的含义

牛顿力学的局限性与相对论初步

只保留“初步了解相对论,时空观和微观世界的量子特征”

删除“知道狭义相对论的实验基础基本原理”和“主要结论和初步了解广义相对论的几个主要观点以及主要观测证据”

课时所限,保留相对论量子化主要观点

删去具体内容的要求

部分量子初步的内容移至选择性必修3中

静电场

将“原子结构”改为“原子结构模型”,“点电荷改为点电荷模型”

增加“体会探究库仑定律过程中的科学思想和方法”

增加“体会用物理量之比定义新物理量的方法”

电场强度由“理解”调整为“了解”

电势差由“理解”调整为“了解”

了解生产生活中关于静电的利用与防护。

能分析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况,能解释相关的物理现象。

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

加强模型建构科学思维的学习。

库仑定律学习不能仅限于公式的学习,要强调其中科学方法的学习。

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学习。

降低电场强度及电势差的要求。

静电的利用与防护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加强应用是强调素养的一个方面。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是物理学习中重要的内容,后续学习也会用到。

加强实验的要求对学生理解内容非常必要

电路及其应用

增加“了解串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

删去“初步了解多用电表的原理”

增加“理解电功电功率”

焦耳定律由“知道”调整为“理解”

增加“能分析和解决家庭电路中的简单问题,将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删去“逻辑电路和集成电路的内容”

串并联电路电阻的定量关系,初中不要求高中应明确要求。

多用电表,只要求会使用,不要求原理。

而多用电表的使用已放在用多用电表测量电学中的物理量实验中,内容不再单独列出。

电功电功率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应该提出明确要求。

焦耳定律的要求应该与电功电功率的要求一致。

加强安全用电意识。

限于课题,删去部分过于技术的内容

电磁场与电磁波初步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由“理解”调整为“了解”

增加知道光的能量是不连续的。

初步了解微观世界的量子化特征。

知道什么条件下可以产生感应电流即可,降低再次分析过难复杂的问题。

加强能量,量子化现代物理思想的教学

高中物理学业质量是依据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责任与态度”四个方面及其水平,结合课程内容的要求,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而制定的。

根据问题、情景的复杂程度、知识和技能的结构化程度、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综合程度等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

一共分为五个水平,不同水平之间具有由低到高,逐渐递进的关系。

其中,学业水平4适用于高等院校招生录取的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命题依据,也就是高考考试的命题依据。

学业水平4的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理解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及其相互关系,能正确解释自然现象,综合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将实际问题中的对象和过程转换成所学的物理模型,能对综合性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获得结论并作出解释,能恰当使用证据证明物理结论,能对已有结论提出有依据的质疑,采用不同方式分析解决物理问题。

(3)能分析相关事实和结论,提出并准确表述可探究的物理问题,作出有依据的假设,能制定科学探究方案,选用合适的器材获得数据,能分析数据,发现其中规律,形成合理的结论,用已有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能撰写完整的实验报告,对科学探究过程与结果进行交流和反思。

(4)认识的物理研究是一种对自然现象进行抽象的创造性工作,有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内在动机,坚持事实求是,在合作中既能坚持观点又能修正错误。

能依据普遍接受的道德与规范,认识和评价物理研究与应用。

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从课标理念、目标、内容及学业质量的具体要求来看:

高考复习首先要夯实基础,同时注重学科素养的培养。

(二)夯实基础

物理学科每一章节,都离不开概念、规律、实验这些基础知识。

在一轮复习时,应该先将这些基础知识理解、记忆,再结合习题巩固。

  

⑴概念:

研究内涵  

高考复习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与运用,而且还要弄清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

学习物理概念,除了知道它的定义、单位、标矢性,还要知道它的物理意义,掌握其内涵和外延。

 另外,由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使得学生在高三能从新的角度去认识已有的知识。

如学习了极限便能更好地理解瞬时速度;导数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速度、加速度、磁通量的变化率这些概念;三角函数对掌握简谐运动的规律是非常有帮助的。

⑵规律:

知其所以然  

关于规律的学习主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规律是如何得出的;规律的适用范围(或条件)是什么。

学习物理规律除了掌握结论,还要知道结论是如何得出的。

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却有很多人不清楚是怎样得出的;知道自由下落的电梯内的物体和卫星上的物体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两种不同的运动都会完全失重;知道静电屏蔽时内部的场强为零却不知道怎样证明。

这些都是重结论、轻过程的结果。

导致有些学生在上课时尽管做了很多笔记,但对规律的得出过程并不清楚,造成不会做题。

学习物理规律时还要注意规律的适用范围,如动量定理必须在惯性系中才能使用,用动能定理解题时要选大地为参考系来计算动能和功。

  

⑶实验:

亲自操作  

实验题对学生在高考中是否能拿高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对于每一个实验,有条件情况下要亲自做一做。

要弄懂实验目的、原理,熟悉实验器材;特别注重基本的实验方法,能对实验的误差原因进行分析。

特别要重视课本上的实验,也包括每一个学生实验,重视实验涉及的原理、方法。

在近年的物理高考实验中,我们已经感受到高考实验不再是简单地照抄课本上的实验,而是利用教材中涉及的实验原理、方法去处理新的问题。

  

⑷教材:

精细阅读  

无论是概念、规律,还是实验方法,都在教材中有详细的论述,这是任何教学参考书都不能替代的,所以在每一章学习之前都要认真阅读本章的教材。

通过阅读教材加深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三)强化规范

(1)解题过程规范

①、研究对象的选取

解决物理问题应十分注重研究对象的选取,要善于灵活选取研究的对象,使解题过程更简便。

如力的平衡问题要求我们能灵活选取整体或单个物体为对象分析问题。

②、画图意识

解题的第一步是审题,审题的第一步是读题,并在读题的基础上选取研究对象,画出相应的示意图,如力学题要画好受力分析图、运动过程图,电路问题要画等效电路图,几何光学题要好画光路图,氢光谱问题要画能级图等等。

在平时训练中要养成画图意识,做到不画图不做题,过程不清不解题。

画图有一定的技巧:

如立体问题可画截面图,将三维空间问题转化为二维平面问题处理;力学中的多过程问题还可利用V-t图解题;子弹打木块模型是力学中最复杂的问题,可采用分层画图法,找准临界位置,画出运动过程图。

要养成规范作图的习惯,注意从图形中挖掘几何条件,找到有效信息。

③、过程意识

物理题的审题过程不仅要有画图意识,也要有过程意识,要弄清包括几个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找出不同物理过程的转折点、临界点,找出相应的临界条件。

复杂的物理过程可采用慢镜头分过程的方法进行研究,比如碰撞过程,应该分碰撞前、碰撞后两个过程进行研究。

解题时要注意灵活选取研究的过程,使解题更简便。

④、模型意识

高考试卷上的计算题是命题专家们精心设计的,这其中不可能出现学生们做过的陈题,但肯定是中学物理中大家熟悉的各种物理模型的有机组合(如力学中的滑块滑板模型、弹簧模型、轻绳模型、电磁感应中的双棒切割模型等),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积累物理模型,不断充实自己的模型库,注意比较各种物理模型的区别。

分析问题时,在画好示意图基础上,要与已有物理模型联系起来,构画出物理情景。

⑤、动量、能量意识

动量、能量守恒是物理学的主线,贯穿于中学物理教学的整个过程,高考十分重视对动量、能量守恒定律的考查,所以,学生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有意培养自己的动量、能量意识,善于用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的观点简化解题。

用守恒的观点思考问题是物理学一种重要的方法,学生们要注意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使之成为解决物理问题的首选工具。

⑥、题后回顾意识

在物理解题过程中和解题以后,应及时做好归纳总结,对自己解题活动加以回顾、分析与研究。

解题的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求得问题的结果,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解题能力,而这一目的主要是通过回顾解题过程来实现的。

回顾过程是解题的最后阶段,也是解题的“最高阶段”。

回顾时要做到“异中求同”,不同的习题加以比较、归纳,找出同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同时做到“同中求异”,把“形同质异”的问题加以比较,从中找出本质的区别。

通过回顾,能更好地发挥例题的迁移作用,收到“解一题,带一片”的效果。

(2)卷面规范

是人工阅卷。

所以卷面字迹应端正规范。

填空题:

数值、单位、方向和正负号都应填写全面

作图题:

函数图线应注明纵、横轴表示的物理量、单位、标度及坐标原点;对电学实物图,则电表量程、正负极性、安培表内、外接、变阻器接法、滑动头位置都应考虑周到;遇到新类型的实验题,要善于审题、联想,特别是设计性实验要符合原理正确、安全、简洁、低耗、可行等原则。

    

解答题:

必须完整规范,最好分步列式计算,按步骤做,下列过程不可少:

  

1研究对象、过程,画必要的图  

2依据重要规律、公式的原形(包括有些物理量的假设说明) 

3代入数据的过程  

4单位及必要的说明(如负号的含义,求矢量必须求方向)

[注]:

其他不必要的过程,为节约时间可不写。

不会做的题,看懂一步,写一个表达式。

(四)注重集体备课

⑴、加强集体备课,整合智慧资源,充分提升个体教学水平。

⑵、细化个人备课,规范教学行为,充分发挥个人教学潜能。

⑶、增强课型意识,优化教学设计,切实提高课堂复习效益。

具体操作:

1、认真备课,精心选择例习题,做到立足课本,针对学生实际,紧抓课本,细挖教材,扎实推进基础知识复习工作。

高考立足课本考基础,于变化中考能力。

2、课堂教学以学生实际掌握的质量作为标准,认真落实分类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坚持以中等生可接受为教学起点,面向全体学生,夯实基础。

做到低起点、小台阶,逐渐提高。

3、精留作业,严格要求。

作业设置针对性要强,作业时间在半小时左右。

对作业实行全批全改,督促学生独立、认真、保证质量完成作业,以保证当天内容得到消化和巩固,通过批改作业反馈学生情况,共性问题课上集体订正,个性问题通过面批面改和辅导解决。

4、搞好检测,对不过关的题目组织考后练习,保证考后练习的针对性。

对每个单元的考试情况做详尽分析,统计重点人各题得失分情况,找准出错原因,保留试卷和分析结果,为下一阶段复习工作提供依据。

5、坚持天天辅导,及时解决学生中的疑难问题,指导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通过辅导、谈心,摸清学生在各方面的情况,坚持在思想、方法、知识等各方面的全面推进。

6、学法指导:

第一,指导好学生听课方法,改变被动去听的做法,正确处理好听与记的关系。

第二,指导好学生作业训练方法,克服不良习惯,真正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

第三,指导好课堂记物理笔记,即典型题解题心得、解不出的原因和老师一再强调的物理解题方法和解题思维方法。

第四,指导好学生有一本错题本,每月进行典型错题检测。

(五)加强限时训练

1、每天一张规范化答题纸

2、滚动式复习,反复强化,逐渐提高

3、限时训练:

留作业限定时间,课堂训练限定时间,指导学生合理分配答题时间

4、利用周末时间每周一套综合题

(六)注重学习

利用市、区、校级公开课时间,积极听课加强学习,如有外出学习机会,多向其他学校学习。

 

2019、9、17

 

重基础研考纲

——浅谈一轮实验复习策略

 

实验是高考的重点,更是难点。

复习中总有一部分考生对高考物理的实验内容感到困难重重,检测时失分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对实验过程与方法缺乏理解,忽视实验操作与物理原理的联系,不能对实验进行分类分析。

高考物理的特点是"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既考查学生完成现有教材中实验的基本能力,又考查解决教材之外的拓展性、创新设计性实验问题的能力。

面对新高考我们高三物理组依据教学大纲制定以下复习策略

一、把握考纲

1.深入研究考纲,明确实验题的考查要求和考查特点

考纲变化:

旧考纲

新考纲

实验一: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二: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四: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六: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七: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八: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

实验九:

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十:

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十一: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实验十二:

传感器的简单使用

必修一

实验一:

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

实验二: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实验三: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实验四: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

必修二

实验五: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六:

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实验七:

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

必修三

实验八:

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

实验九:

长度的测量及其测量工具的选用

实验十: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

实验十一:

用多用电表测量电学中的物理量

实验十二: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选择性必修一

实验十三: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十四:

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实验十五:

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十六:

用双缝干涉实验测量光的波长

选择性必修二

实验十七:

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

实验十八:

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实验十九:

利用传感器制作简单的自动控制装置

选择性必修三

实验二十:

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

实验二十一:

探究等温情况下一定质量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删除探究动能定理,新加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测量玻璃的折射率、用双缝干涉实验测量光的波长、探究等温下一定质量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近几年的实验考查围绕一力一电,其特点是

(1)重视对基本仪器的使用和基本实验方法的考查

(2)重视通过试题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

(3)重视对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的考查

(4)创新意识比较强,与实际联系比较密切

2、抓住关键实验,深化原理拓展,注重方法迁移

我们的想法是:

(1)抓住关键,科学归类

电阻的测量是高考的热点,复习时一定要重视这一关键点,总结近几年的高考题的特点将其归类

A.按测量对象可分为:

①有关电阻的测量:

②有关电表内阻的测量:

③有关电源的测量

B.按测量的方法来分:

①有关电阻的测量可用伏安法、欧姆表测法,比较法(一理想电表和一定值电阻)、替代法(一非理想电表和一电阻箱)②有关电表内阻的量可用伏安法、半偏法(并联半偏法、串联半偏法),替代法;③有关电源的测量可用全电路欧姆定律法(两表一变阻法和一表两定阻法)、理想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动势法、两只非理想电压表结合测电源电动势等。

C.按实验器材归类:

例如以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为中心器材的实验有“测定金属的电阻率”、“测定电源的电功势和内阻”“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等,这类实验的关键是电路与器材选取、实物图的连接、数据采集与处理。

D.按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来分:

①限流式,②分压式

(2)注重实验原理的深化与方法的迁移、基本仪器的使用

强化学生对电路认识,将电路按其功能分类,深化对原理的认识,具体的说我们将电路按其功能分为①电源电路;②测量电路;③保护电路;④测量仪表四部分成,目前,考试的设问也就围绕这四部分设问。

3、注重挖掘非实验题中隐含的试验原理和设计方法

复习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习题的设计与实验的设计是相通的,实验的原理及设计方法都隐含在习题中,例如我们平时都做过求斜面或平面上的动摩擦因数的习题,其中的题干就是设计测动摩擦因数验的方法,再如物理课本中每一章的课后习题部分都有许多实验设计的题目。

如果能有意训的加强这一方面训练,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注重培养实验中的物理思维方式

在实验中常用的物理思想方法有等效法、累积法、控制变量法、留迹法、图像处理平均值法,这要学生能够领会和理解,并能在每个实验中找出到底用了什么物理思维方式,比如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就用了等效法(用位移代替速度)、累积法(重复打了许多点)、留迹法(用复写纸留下小球落地后的点)等物理思维方法,在实验复习中通过找各实验中的思维方法,能够让这些思维方法深入学生的脑海中并用于那些可能遇到的探索型、创新型高考物理实验题。

二、紧扣考点

1、近几年高考实验题知识点分布(力学)

知识点

命题次数

命题年份

长度测量读数

7

17-hn,15-hn,12-1,09-1,09-hn,08-2,08-hn

平抛模型、圆周运动

5

15-1,13-2,10-乙,09-2,07-1

匀变速直线运动(a)

5

19-1,17-1,17-2,16-hn,11-1,

机械能守恒定律

5

16-1,13-hn,11-hn,10-hn,08-1,

测摩擦系数

4

19-2,18-2,15-2,,13-1,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3

16-3,14-1,,07-hn,

弹簧(弹性势能)

3

16-2,13-2,12-hn,

弹簧(胡克定律)

2

18-1,14-2

自由落体(反应时间)

3

19-3,18-3,10-甲,

平行四边形定则

1

17-3

动量

1

07-1

单摆测g

1

07-2

规律:

读数、匀变速运动的规律、机械能守恒、弹簧秤、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考查较多。

高考实验题知识点分布(电学实验)

知识点

命题次数

命题年份

电表改装与校准

10

19-1,19-3,16-hn,15-1,13-hn,11-hn,10-乙,08-1,08-hn,07-2

伏安法测R

7

19-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