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2262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4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一年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一年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

《人教版小学一年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一年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一年音乐上册教案全册.docx

人教版小学一年音乐上册教案全册

 

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

 

教者:

 

 

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教学

指导

思想

贯彻落实新课标新课改精神,培养学生一定的音乐技能,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认谱识谱的能力。

更要使一部分的学生转变思想(认为学习音乐无用,认为音乐课时副课),切切实实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教

 

 

 

本册教材由六个单元组成。

学习《有趣的声音世界》感受并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

感受人声和乐器不同的音色。

能够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声音。

《我爱家乡,我爱祖国》这一单元通过听唱一组歌颂祖国、国旗与多民族题材的歌曲,教育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尊敬国旗。

.逐步培养儿童听音乐的习惯和兴趣。

学习第三单元认识三角铁、双响筒、铃鼓,初步掌握三角铁的使用。

通过学习新疆,蒙古等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为歌曲作表演,培养学生热爱集体互相合作的精神,增进学生表现音乐的欲望和能力,培养学生珍视兄弟民族友谊的感情。

第四单元通过游戏、模仿、歌唱、表演、绘画等艺术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关爱,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第五单元通过有节奏地朗读歌谣,随音乐按节奏走步,分组进行歌谣卡农、做游戏等,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和学习音乐。

新|课|标|第|一|网

第六单元是本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应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过唱歌、欣赏与歌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象;体验新春来临的欢快情绪;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及创造力。

 

本学期学生开始正式系统化的学习音乐,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使学生爱学、愿学。

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

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

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

学生年龄小,生性活泼,我会在这一点下功夫。

重点发展舞蹈、律动的学习。

增强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让学生可以渐渐增强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

 

一、发声练习:

培养练声的兴趣;歌唱姿势要正确;发声要自然,用中等音量或轻声歌唱;按教师的手势,整齐地歌唱;用正确的口形,唱好u、o韵母。

二、视唱、知识、练耳部分:

1、读谱知识:

知道音有高低;知道音有长短;知道音有强弱。

2、视唱部分:

能用听唱法模唱歌曲

3、练耳部分:

听辩音的高低(比较不同乐器、人声及同一乐器的不同音区音的高低;比较同一音组内构成大、小三度、纯四、纯五度旋律音程的两个音的高低。

听辩音的长短,比较各种时值音的长短。

听辩并说明音的强弱差别。

三、欣赏部分:

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良好的欣赏习惯。

在欣赏中感受音乐的优美、悦耳,产生愉快的感觉。

逐步体会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区、音色等表现手段在音乐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歌唱姿势要正确;发声要自然,用中等音量或轻声歌唱;按教师的手势,整齐地歌唱;能用听唱法模唱歌曲;在欣赏中感受音乐的优美、悦耳,产生愉快的感觉。

 

教学难点

听辩音的高低。

逐步体会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区、音色等表现手段在音乐中的作用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

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

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班级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

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情境模拟音乐游戏竞赛音乐欣赏

角色扮演交流会

 

主要导学方法

听唱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发现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进度计划

周次

起止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数

1

8.25-8.26

寻找生活中的声音大鱼和小鱼

2

2

8.29-9.2

布谷声音的强弱

2

3

9.5-9.9

大鼓小鼓青蛙音乐会

2

4

9.12-9.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旗国旗真美丽

2

5

9.19-9.23

响板和哑铃我爱北京天安门

2

6

9.26-9.30

草原就是我的家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2

7

10.3-10.7

娃哈哈找朋友

2

8

10.10-10.14

好朋友两只小象

2

9

10.17-10.21

三角铁和铃鼓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

10

10.24-10.28

期中复习与检测

11

10.31-11.4

拍手唱歌笑呵呵小青蛙找家

2

12

11.7-11.11

野蜂飞舞声音的长短

2

13

11.14-11.18

引子与狮王进行曲水族馆

2

14

11.21-11.25

小蜻蜓丰富多彩的动画人物

2

15

11.28-12.2

一个师傅三个徒弟唐僧骑马咚得咚

2

16

12.5-12.9

快乐的小熊猫三只小猪

2

17

12.12-12.16

新年好祝你圣诞节快乐

2

18

12.19-12.23

龙咚锵新春乐

2

19

12.26-12.30

狮子舞绣球

1

20

1.2-1.6

期末检测

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课题:

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第课时(总第1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内容

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教学目标

1.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2.能够准确朗读歌词。

3.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4.能创造几种声音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一)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设计目的:

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2.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倾听”生活中的声音进行简单分类,再分别播放教材中城市、森林、乡村的声音,学生、模仿并简单说明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

(设计目的:

丰富学生的知识。

3、想一想,说说生活中还有那些声音。

(二)歌曲《大雨和小雨》

1.雨是一种自然现象。

有大雨也有小雨。

下面我们来学唱一首关于鱼的歌曲《大雨和小雨》。

2.由教师范唱或听录音。

(设计目的:

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跟着教师学唱《大雨和小雨》。

4.讨论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三)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1、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都是生活中的声音。

2.能不能自己创造一些与教材中不同的声音呢?

(设计目的: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3.用几种声音连在一起表现一定的内容。

教学

反思

 

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课题:

歌曲《大雨和小雨》

第课时(总第2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内容

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过程与方法:

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情感与价值:

生活中能创造几种声音。

重点难点

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2.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谜面:

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得见,相互难见面。

谜底:

耳朵)。

2.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倾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模仿这些声音。

3.教师将学生所倾听到的声音进行简单分类,再分别播放教材中城市、森林、乡村的声音,学生分辨、模仿并简单说明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

4.想一想,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

(二)歌曲《大雨和小雨》

1.雨是一种自然现象。

有大雨也有小雨。

下面我们来学唱一首关于雨的歌曲——《大雨和小雨》。

2.由教师范唱或听录音。

3.跟着教师学唱《大雨和小雨》。

4.讨论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三)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1.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都是生活中的声音。

我们能不能创造一些声音呢?

按教材提示创造出声音。

2.能不能自己创造一些与教材中不同的声音呢?

3.用几种声音连在一起表现一定的内容。

教学评价:

1.能积极参与声音的探索,听辨出两种以上的声音。

2.会唱《大雨和小雨》。

3.能创造两种以上不同的声音。

教学

反思

 

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课题:

欣赏歌曲《布谷》

第课时(总第3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布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学习三拍子歌曲,并用自然、柔和的声音跟唱歌曲。

2、过程与方法:

在欣赏活动的过程中模仿声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感受、表现歌曲的能力。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感受、表现歌曲的能力。

教具准备

一、组织教学:

 复习巩固上学期所学的歌曲,为新学期的音乐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调动学生学音乐的兴趣。

  二、激趣导入

  师:

刚才同学们演唱了几首上学期学过的歌曲,再次体验了歌曲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有一位小朋友听到你们的歌声飞了进来-----演示投影。

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新朋友。

(生介绍,师做补充)你们愿意学一学布谷鸟的飞行动作吗?

  1、师生模仿。

教师选出与三拍子吻合的动作带大家一起做。

  2、师放录音,生听歌曲,听后回答。

(布谷鸟的叫声)

师:

同学们听得非常准确,布谷鸟的叫声告诉人们春天到了,它的叫声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因此人们以它的名字为题编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布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

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节拍。

加强对音乐的感受。

以布谷的叫声引出歌名学生容易接受。

  三、感受歌曲:

  1、师放范唱录音,生感受歌曲情绪。

  2、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欢快地;愉快地等。

  3、复听录音,生听歌曲内容,听后复述。

  4.师放范唱录音,生用律动来感受歌曲的情绪。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布谷》,感受了布谷鸟的美妙叫声,同时也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美丽,希望同学们到大自然中去亲身体验,你会被美丽的景色所陶醉的。

  听音乐唱着歌曲律动出教室

教学

反思

 

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课题:

声音的强弱

第课时(总第4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

2.学唱歌曲《小动物唱歌》,并创编歌词进行歌表演

教学目标

感受声音的强弱,并能够正确运用到歌曲演唱中。

2.通过创编歌词和歌表演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重点难点

感受声音的强弱,并能够正确运用到歌曲演唱中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投影仪、教学课件、大歌单等

一、音乐活动:

声音的强弱

1.师生问好。

2.听辨声音的强弱。

师:

“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的耳朵有什么作用吗?

”“今天老师想看看哪个小朋友的耳朵最灵。

请大家闭上眼睛,用你的耳朵仔细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播放课件:

出现消防车的声音。

3.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和动作

二、学唱歌曲

1.律动

使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

学生:

随着音乐节拍与老师一起律动。

2.一边律动一边按节奏读歌词

三、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

四、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并进行歌表演。

五、课堂小结

教学

反思

 

 

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课题:

《大鼓和小鼓》

第课时(总第5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在音乐厅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几种乐器的名称,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过程与方法:

会唱《布娃娃弹琴》《大鼓和小鼓》。

情感与价值:

是学生体验音乐的乐趣。

重点难点

会敲击一种打击乐器。

会唱《布娃娃弹琴》和《大鼓和小鼓》中的一首。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在音乐厅里

1.教师播放音乐厅里合唱和管弦乐队的录像。

提问:

除了生活中的声音还有什么声音呢(唱歌的声音和乐器的声音)?

2.请你在教材图中找一找,你认识哪些乐器呢?

学生说出一种乐器,教师就可以出示这种乐器的图片并播放声音,如有学生会演奏,可在课上为同学们演奏,最后教师再介绍其它的乐器。

3.有打击乐器的可让学生敲击一下,感受这些乐器的音色。

4.还知道其他的乐器吗?

(二)学唱《布娃娃弹琴》

1.你们知道木琴是什么形状,它发出的是怎样的声音吗?

教师可出示木琴的图片并播放一首木琴曲(如《草原小骑兵》片断)。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首新歌《布娃娃弹琴》。

2.教师范唱或放录音。

3.跟着老师学唱《布娃娃弹琴》。

4.边唱歌曲边做律动。

(三)学唱《大鼓和小鼓》

1.播放少先队鼓号队的录像,提问:

队伍中有什么打击乐器呢(大鼓和小鼓等)?

2.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有什么不同(高低、强弱、音色不同等等)?

3.学唱《大鼓和小鼓》。

4.边走步边唱《大鼓和小鼓》并模仿打鼓的姿势。

(以上两首歌曲也可以选择一首学唱)。

教学评价:

1.能认识一种以上的乐器并说出它的名称。

2.会敲击一种打击乐器。

3.会唱《布娃娃弹琴》和《大鼓和小鼓》中的一首。

 

教学

反思

 

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课题:

青蛙音乐会

第课时(总第6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聆听《青蛙音乐会》,感受音乐所表达的生动鲜明的青蛙形象。

2、愿意用肢体动作和演唱等形式来表现青蛙的模样。

3、喜欢并乐意参加音乐会。

重点难点

学习歌曲《青蛙音乐会》,能用强弱对比的手法来边唱边表演歌曲

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多媒体音乐、头饰、青蛙相关动画等

一、唱歌的青蛙来了。

1、引用《动物说话》伴奏音乐唱几遍,“青蛙唱歌咕咕儿呱(拍手),青蛙唱歌咕咕儿呱(拍手),咕咕儿呱(耸肩)咕儿呱咕儿呱咕咕儿呱”并出示唱歌的青蛙形象。

2、播放《青蛙音乐会》开头部分,跟音乐模拟青蛙唱歌。

“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学生根据音乐节奏、情绪用嘴型有表情地演唱。

二、跳舞的青蛙来了。

播放《青蛙音乐会》慢板的片段,教师戴上头饰用典型的三拍子舞步跟着音乐邀请小朋友参加跳舞,没受邀请的小朋友在座位上跟着老师动身体。

结束后出示跳舞的青蛙形象。

三、演奏的青蛙来了。

1、可用你们的音乐书、笔、课桌等东西编创一些简单的节奏模拟流水声、鸟叫声、鼓声等加入到音乐中来,看谁最厉害。

2、小组讨论创编。

3、合着音乐展示。

出示演奏的青蛙。

四、青蛙指挥家也来了,举行青蛙音乐会咯。

1、夏季暮色中的池塘里,来了一群会唱会跳会奏的青蛙们,看,他们多热闹啊!

(出示课件)

2、播放完整的《青蛙音乐会》,青蛙指挥家(老师扮演)领着这帮青蛙们开始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

3、学生自由选角色,在音乐中跟着指挥表演了。

演后选出最出色的歌手,舞手,奏手,并给予奖励。

五、动物音乐会。

教学

反思

 

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课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第课时(总第7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内容

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感受人声和器乐不同的音色。

过程与方法:

通过老师领唱,学生齐唱等方法学习。

情感与价值态度:

能安静地聆听音乐,并知道在什么场合下要唱、奏国歌。

重点难点

能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唱歌。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听赏《国歌》

1.引入新课。

教师简单介绍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歌。

国歌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尊严,反映该国家人民的精神风貌。

因此,在唱、奏国歌时一定要起立。

面部表情要庄重、肃穆,身体不能乱动。

介绍完后,请学生起立,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录音,让学生完整地听赏一遍。

2.可向学生提问:

在什么场合、情景下唱、奏国歌?

然后播放有关唱、奏国歌的VCD、录像带或幻灯片及有关图片,再请一至两位学生补充。

3.介绍国歌的来历,并听齐唱和铜管乐演奏的国歌,使学生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4.教师启发学生简单谈谈,用乐器演奏和人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给他们的不同感受。

5.播放奏国歌、升国旗的画面,让学生知道奏国歌、升国旗的联系。

(二)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教学

反思

 

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课题:

《国旗国旗真美丽》

第课时(总第8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教学目标

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能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唱歌。

过程与方法:

通过老师领唱,学生齐唱等方法学习。

情感与价值态度:

能安静地聆听音乐,并知道在什么场合下要唱、奏国歌

重点难点

感受人声和器乐不同的音色

教具准备

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1.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谈一谈,国旗的形状、颜色、五星的排列、象征意义等国旗知识。

2.教师播放歌曲录音或范唱一遍,以引起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

3.教师带领学生将歌词按语言节奏朗读一遍。

4.学生跟着教师分句模唱歌曲数遍。

5.教师引导学生,以接唱方式熟唱歌曲,如教师唱“国旗国旗”,学生接唱“真美丽”……

教学评价:

1.是否能安静地听音乐。

2.是否知道在什么场合下,唱、奏国歌。

3.是否能用自然的声音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而不喊唱。

教学

反思

 

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课题:

认识乐器碰铃和响板

第课时(总第9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

2.学唱歌曲《小动物唱歌》,并创编歌词进行歌表演。

教学目标

感受声音的强弱,并能够正确运用到歌曲演唱中。

2.通过创编歌词和歌表演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重点难点

感受声音的强弱,并能够正确运用到歌曲演唱中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投影仪、教学课件、大歌单等

教学过程:

1.教师向学生展示乐器实物,演示基本的演奏方式,并让学生识别两种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2.教师将乐器发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正确的敲击方法。

如乐器数量不够,可轮换进行。

3.教师出示卡片

碰铃dangdangdangdang

dadadadadadadada

响板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统习演奏。

可分组交换练习,每两人为一组作乐器交换。

4、用碰铃和响板为以前学习过的歌曲伴奏

教学

反思

 

 

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课题:

我爱北京天安门

第课时(总第10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感知乐曲的欢快情绪。

2.学习看指挥演奏,掌握××|××|×一|×一|×一|一一|节奏。

重点难点

在活动中欣赏、学唱此歌曲,并能随乐曲节奏做简单的身体动作

教具准备

铃鼓、小铃、圆舞板等。

过程:

  1.律动:

《我爱北京天安门》。

  2.复习歌曲:

《勤快人与懒惰人》。

  3.学习打击乐:

《我爱北京天安门》。

  ●看图谱拍节奏。

  ●讨论:

《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乐曲可以用哪些乐器来演奏?

为什么?

  ●师生共同确定,并记录在图谱上。

  如第一句用铃鼓演奏、齐奏时,第一、二句用小铃、圆舞板演奏等。

(教师带领幼儿做动作,启发幼儿用铃鼓演奏)

  ●看指挥(教师),小朋友空手练习。

  ●教师指挥分部做两次。

  ●拿乐器合奏。

  4.学习当指挥。

  ●请1~2名幼儿看图谱指挥演奏。

  ●小结。

  以后的复习活动中可增加难度,每句的末尾小结处加入大鼓,或让大多数幼儿都有机会担当小指挥,指挥演奏。

.增加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提高自信心。

教学

反思

 

 

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课题:

草原就是我的家

第课时(总第11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内容

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挤奶舞》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歌曲和民族风情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草原深深的挚爱之情。

2、学习用舒展的音色演唱《草原就是我的家》。

3、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挤奶舞》,了解蒙古舞蹈,并能用简单动作表现。

重点难点

通过听、唱、跳来体验蒙古音乐,感受音乐美。

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多媒体

一、创设情境,组织教学

师:

同学们你们骑过马吗?

谁来模仿一下骑马的动作?

(简单介绍骑马的动作)

师:

今天,让我们骑着马儿去一个好地方,好吗?

那就出发吧!

(播放《草原就是我的家》)

(听《草原就是我的家》旋律)

师:

这次啊,由老师骑着马儿带着你们,你们呢,用耳朵认真听,听一听歌曲中哪两个音变化最大,你可以在下面哼唱一下!

师;非常好,那你觉得这个动作象在干什么啊?

(挥动鞭儿唱起歌)

师:

老师来弹旋律,请轻轻地把这句歌词代进去!

师:

让我们继续往前吗?

(指导学生边做动作边唱难句)(唱完两边后直接点击图片看蒙古包)

三、看蒙古包,学念儿歌

师:

你们看,绿色的草原上坐落有秩的蒙古包,这就是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的蒙古小朋友的家。

他们为了迎接我们到来,特地送给我们一首蒙古儿歌!

1、念儿歌一遍

2、学生学念能为这首儿歌配上蒙古动作。

(学生自己考虑自编动作)

四、学唱歌曲

a)欣赏《草原就是我的家》

b)学唱歌曲(接龙唱,分组唱,个别唱)

c)完整的演唱。

(一遍跟琴唱,一遍跟录音)

d)听范唱师:

你们有信心比他们唱的好吗?

e)跟伴奏唱。

教学

反思

 

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课题:

《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第课时(总第12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内容

认识常用课堂打击乐器碰铃、响板。

听赏歌曲《吹芦笙》。

教学目标

1、认识碰铃与响板,并知道正确的演奏方法。

2通过打击乐器等方法来学习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3能有兴趣地听喜乐,并知道《吹芦笙》是表现哪个民族的儿童歌曲。

重点难点

区别碰铃与响板的音色,并能正确演奏。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学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1.教师挂出中国地图和长江、黄河风景图,介绍长江、黄河,并请学生指出长江和黄河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2.教师将歌曲范唱一遍,或播放童声独唱录音。

使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歌词、节奏和情感。

3.跟着教师有表情地分句轻声学唱。

4.请几级学生集体演唱,并评出有表情且音色较美的小组进行表扬。

(二)听赏《吹芦笙》

1.教师播放歌曲《吹芦笙》,引导学生欣赏,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2.教师简单介绍侗族及其吹奏乐器芦笠的主要特点。

3.引导学生在听赏时接唱歌曲中的衬词。

4.在听赏几遍以后,可让学生跟随录音轻声哼唱。

(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