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秋水读后感_1篇(共4页)25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0228835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庄子秋水读后感_1篇(共4页)25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庄子秋水读后感_1篇(共4页)25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庄子秋水读后感_1篇(共4页)25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庄子秋水读后感_1篇(共4页)25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庄子秋水读后感_1篇(共4页)2500字.docx

《庄子秋水读后感_1篇(共4页)25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庄子秋水读后感_1篇(共4页)2500字.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庄子秋水读后感_1篇(共4页)2500字.docx

庄子秋水读后感

  庄子秋水读后感

  庄子的《秋水》乃是庄子外篇中的巨制,洋洋三千余字。

在那个刀雕竹刻的时代可算是非常长篇的东西。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这句话引起了全文。

河伯的自大也是有道理的,毕竟&;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了嘛,他有他骄傲的本钱。

  但是,很快,这个河伯就知道自己错了。

因为他看见了大海,看见了不见水端的北海,他被吓坏了。

于是,河伯这个孺子开始接受教育。

若便是他的老师。

  其实,作为一个职业上接触教育的人,我深深被若的态度所折服。

现在的老师,往往是站在制高点上对学生灌输各种的结论和观点。

其实,你的那些东西,学生未必就买账。

要是学生不买账而被迫地接受。

这样的教育我看存在很大问题。

我看,假如可以像若那样,让自己的学生将自己的劣根性全部展示出来、暴露出来,这个时候适时地给学生看一点真理的外观,让他们被真理的宏大所折服。

让他们自己产生探索真理的冲动和欲望的时候,这个时候,老师才开始教育。

我想,这样的教育一定会效率更高。

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对于规模化的教育,这个成与不成,我不好说。

  接下来,他们开始进入到虚与时的关系的论述上。

夏虫不可以语冰,是因为冰雪对于它们来说太虚妄了。

井中的青蛙也不要和它谈论天地,对于井蛙而言,天大也太过于虚妄了。

其实,对于教育,尤其是德语教育来说,这样的虚妄的东西在我们身边还真是太多了。

于是,就要怪呀学生会说一套做一套了。

不要怪呀学生不遵守包括交通规则在内的许多规则了。

  我们再往下读。

他们已经开始关于大小的讨论了。

天地算是大的,然后比起宇宙来真是沧海一粟。

牛尾算是小的,然后比起更细微的东西来说它可算是高山大丘。

这样的论证很有意思。

教师对于学生在学问上算是天地了吧,然而相比大师,教师又逊色很多。

学生就像是牛尾吧,但是相比婴幼儿,他们知之甚多。

然而大师却要学习婴幼儿,学习他们最接近天堂的纯真和无邪。

比如教育心理学就是从学习婴儿开始的。

儒家的争论比如人之初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也是从婴儿开始的。

所以,老师也没有可以骄傲于学生的东西。

自然,学生因为理论知识的缺乏也更没有可以骄傲于老师的本钱。

于是,教师和学生的相互提携,共同进步就不是一句虚言了。

我坚信一句话,好的学生是自己学好的。

而好的老师都是学生养成的。

如此说来,老师更加依赖学生的。

也就是大的更加依赖小的。

我想太阳虽然大,一个个微不足道的离子都剥离掉了,大概也就只会剩下一个空壳的概念吧?

  接着,他们又对贵贱、为与不为、道天人等等观点进行了论述。

洋洋洒洒,我想不想多滴感慨了。

前人已经说了很多,我也不打算在这里多费言语。

总之,老庄式的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观点在这里横行其中。

然而,《秋水》文笔抑扬、气势汹汹,让人目不暇接,还是让人非常手不忍释卷的。

然而,最让我最让我感悟的还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

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这段。

  这段话当属全文的精华。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由无数相互隔阂的个体构成的,我不可能是你,于是我就不知道你的痛苦和快乐。

我以为你的痛苦和快乐其实是我臆想的。

比如,我看见你皱眉,以为你很不快,其实很难说你不是在沉思。

看见你笑,也许以为你在快乐,其实可能你在伪装。

  虽然&;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然而我会融入你的身心,就像水,紧紧包裹住鱼儿,就会产生&;我在你的心里,你在我们的梦中&;的境界了。

这样的交流和融通,就算自己不是鱼,也能够知道鱼的苦乐的。

  固然,《秋水》的这一段是精华,然而是反面的精华,是庄子小国寡民相互隔绝的精华。

我们这个世界就要交流、就要沟通,就要&;我非鱼,也当知鱼之乐。

&;。

作为教师,就更得如此了。

不如此,教育的职能是不可能发挥正常的。

  秋水读后感XXXX年字

  庄子是道家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文章写得出色,善于用寓言来说明一个道理,《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所着,我读了《庄子&;外篇》中的《秋水》,深有感触。

  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

秋雨应时而来,百川流入黄河,黄河主流加宽,两岸和河中沙洲之间,辨不清对岸是牛是马,于是河伯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之壮美尽在于此了。

河伯顺流东行,到达北海,向东望去,看不见水的尽头。

于是河伯改变了沾沾自喜的面容,对海神感叹道:

&;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过上百种道理,便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的话,说的正是我埃而且我曾听说有人认为孔子学问少,还看轻伯夷的义行,起初我不信,如今我目睹了这无边无际的大海,我若不来,那可就危险了,我将贻笑大方埃&;

  河伯少见多怪,知识浅保后来,看到了烟波浩淼,水天相接的大海,才自知不足,认识到自己的渺孝知识浅陋。

  河伯是仙,都会因为小有成就而沾沾自喜,何况我们是普普通通的人呢?

宇宙无穷,而我们只懂得了很少的知识,知道了极其有限的道理,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去探索,去发现,去了解。

世界如此之大,我们却如此渺校因此,我们不能坐井观天,不能因其环境所困,不能因其所受教育束缚。

河伯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海,才望洋兴叹,而我们则要向远处看,走更长的路,长更多的见识,千万不可以满足于现状。

  可是,许多人因不明白这个道理而因小失大。

  比如说明末的李自成起义,起义军杀敌勇猛,于公元XXXX年农历三月十八日攻进北京城。

明朝灭亡了,但是李自成和起义军被这胜利冲昏了头脑,将士们不再像以前那么守纪了,整天吃喝玩乐,听歌赏舞,他们好像忘记了他们的对手&;&;一直想打进山海关的清军。

后来,吴三桂联合清军向起义军发起进攻,竟没有一位将士肯应战,李自成只好亲自出马,仓促应战,最终以失败告终。

前前后后,李自成只在北京住了四十二天。

短短的时间内,就使这支强大的队伍失去了战斗力,原因在于起义军和李自成自以为已经胜利,有了荣华富贵,不用再担心什么,只管享乐,放松了警惕,最终败在清军手里。

  从古至今,骄傲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功的,这是真理。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所以,我们在做成功一件事后,应该记住如何成功的经验,不可以轻视比你差的人,也许有一天他会跟上你,甚至超过你。

还要向比你更优秀的人学习,在他们眼中,你的成功只是九牛一毛,所以我们要学无止境。

做到了这些,那么你才会取得丰硕的成果,才能成为一个知识渊博、懂得大道理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