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科学备课7.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32262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科学备课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三科学备课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三科学备课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三科学备课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三科学备课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三科学备课7.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三科学备课7.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三科学备课7.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三科学备课7.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三科学备课7.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三科学备课7.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三科学备课7.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三科学备课7.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三科学备课7.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三科学备课7.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科学备课7.docx

《三科学备课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科学备课7.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科学备课7.docx

三科学备课7

教学内容

3、水结冰了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知道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能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3、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难点:

明白水为什么会结成冰。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学习目标

1、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

活动一:

冰的观察

1、师:

同学们一定见过冰吧,能说一说冰是什么样子的吗?

2、师:

每个小组桌上放着冰,这是老师昨天把水在冰箱的冷冻槽中,今天取出来的一些冰,今天我们就来观察一下冰是怎么样的和水为什么结成冰了。

板书:

水结冰了

3、师:

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的观察冰,及时把冰的特点记录在P48的维恩图中,同时要注意手小心被冰冻坏。

4、学生观察后汇报交流。

(预设:

冰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比较硬、很光滑、温度低、易融化、冰块会浮在水上面、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等。

5、水是我们上学期所探究过的,它的特点肯定还记得,我们把水和冰做一个比较,及时把结果记录在维恩图中。

6、学生比较后汇报。

(预设:

水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会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等;水和冰的共同点:

都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

7、师:

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维恩图,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都展现在这里,水是液体,那么冰呢?

(学生发表意见,并请他们阐述原因。

通过争论得出结论:

(1)冰是固体,因为冰具有固体的特点。

(2)水结成冰以后,形态发生了改变,从液体变成固体。

活动二:

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1、师:

我们知道了把冰放在冰箱冷冻槽内里水会结冰,但水到底是在什么温度的时候会结冰呢?

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2、指导学生阅读书P49,然后请学生讲讲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做?

(预设:

(1)在细而短的试管里加入大约8毫升左右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

(2)拿一只塑料杯(在外面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

用温度计观试管里的水温的变化。

(3)在碎冰里加入很多食盐(加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

(4)如果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3、师:

清楚怎么做了吗?

请组长来领器材,同时主意轻声交流,仔细观察。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4、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师:

现在你能回答水在什么温度时会结冰了吗?

是什么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预设:

水在0℃时会结冰。

温度的变化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5、师:

能解释冰箱里的水为什么会结冰了吗?

(预设:

冰箱中的低温使水向周围放热,温度降低,降到0℃时,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结成了固态的冰。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4、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4、冰融化了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知道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冰。

1、会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

观测并记录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

1、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经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现象的观察。

难点:

探究促进冰融化的因素。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学习目标

1、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

活动一:

观察冰的融化

1、师:

上节课我们探究后得出了液态的水在0℃以下就会凝固成冰,那么固态的冰能够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

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变成水呢?

2、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做出预测。

3、师:

你们亲眼看到过冰的这个融化过程吗?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亲自来看一看。

板书:

冰融化了

师:

我们要怎么来观察呢?

请大家一起看书P50

4、学生介绍观察方法,师生共同补充。

(预设:

(1)把冰块放入烧杯内,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

(2)让冰块自行融化。

在冰块融化的过程,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

(3)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

5、师:

方法知道了之后,我们就来测量一下吧,同时记录冰块融化时的温度和周围空气的温度,每隔1分钟测一次,把数据记录在P50的表格中(可增加一个测量空气温度的表格)。

冰块融化时的温度记录时间1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

冰融化时周围空气的温度记录表时间1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

盛放烧杯内空气温度

紧靠烧杯外壁空气温度

远离冰块处空气温度

6、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然后根据这些现象总结。

(预设可以得出的结论:

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0℃时,就可促使冰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0℃,但紧靠冰块的空气温度下降了(冰块融化过程要不断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待冰块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还会继续上升。

活动二:

加快冰的融化

1、师:

我们刚才观察了冰的融化过程,你有办法让冰融化的更快一点吗?

2、学生预测方法。

(预设:

把冰块放到温度更高的地方;把冰块放在太阳、灯光等下面;用手把冰块焐热。

……允许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3、师:

接下来我们就来一个融化冰的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融化冰的水平最高,每个小组先讨论下你们打算用哪种方法。

4、师:

方法都讨论好了吧,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块大小一样的冰,放在同一种透明的塑料袋中,要求塑料袋的袋口一定要保持密封。

一般只能改变一个变量,记录下冰完全融化的时间。

在比赛的过程中各小组也可以相互观察和监督。

5、学生实验后汇报交流。

(预设:

在冰融化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塑料袋的外壁上有很多小水珠。

6、师: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说说是什么使冰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预设:

热量是使物质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三、总结拓展

1、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

冰(固态)水(液态)

2、师:

在冰融化的过程中有什么新的问题出现吗?

(如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5、水珠从哪里来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2、观察到盛有冰块的玻璃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思考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并尝试做出自己的解释。

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判断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来源。

3、初步认识到证据对验证假设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经历水珠从哪里来的假设——分析——再假设的探究过程.

难点:

探究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学习目标

1、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

活动一:

水珠是从冰化成的水吗

1、师: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发现在玻璃杯和塑料袋的外壁都出现了水珠。

(出示一个装好冰的玻璃杯,再现上节课的情景。

)这些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

板书:

水珠从哪里来

2、学生预测,解释只要符合逻辑,鼓励越多越好

(预设:

可能是从被子里渗出来的;冰化成水后从杯口满出来的;有可能是加冰的时候,冰块碰到了杯沿化成水流下来了;……)

3、师:

我们的生活中见到过类似的现象吗?

你能根据生活经验对这些解释分析一下吗?

师生共同分析所有提到的这些合理的解释。

(预设:

不可能是从杯壁渗出来的,因为玻璃杯是不渗水的;冰融化时杯子中的水还没有满,不可能满出来;加冰的时候一般都是小心的加入杯内的。

通过这些分析和讨论,要引导学生认识到:

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

活动二:

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

1、师:

通过我们刚才的讨论和分析,觉得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水。

那么,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

你能设计实验证明一下吗?

2、学生讨论后形成共识:

做一组对比实验:

(出示:

三只同样的玻璃杯,其中一只杯里加满自来水,一只杯里什么也不加,另一只上加冰,静静地放在桌上。

隔几分钟观察两个玻璃杯外壁有没有出现水珠。

3、学生观察

师:

有什么发现吗?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预设:

这两只玻璃杯的外壁上都没有形成小水珠。

加满自来水的玻璃杯外壁没有出现小水珠,说明玻璃杯壁不渗水;空玻璃杯的外壁没有出现小水珠;而装满冰的玻璃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说明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与杯内的冰是有关系的。

4、师:

那么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与杯内的冰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猜测(预设:

水蒸气遇冷形成;可能涉及水蒸气、凝结、水汽等,这时也可以提问:

空气中有水蒸气吗?

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

水蒸气能变成水吗?

是什么使水蒸气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等等)

5、师:

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课后去查找一下资料,看看能否证明你自己的猜测,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三、课堂总结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6、水和水蒸气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知道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2、会观察浅盘子中的水在阳光照射下会发生什么变化,同时结合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经验,讨论水的蒸发。

3、观察把一个大的玻璃杯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4、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探究固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难点:

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学习目标

1、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

活动一:

水到哪里去了

1、师:

下雨之后我们常常都能看到地面上有些积水。

天晴了,这些积水就会很快干掉的,那么这些水到哪里去了呢?

2、学生推测。

(预设:

可能到泥土里去了;可能被太阳晒干了,也许学生会说水蒸发了,那教师也可以问一句:

如果验证你的说法呢?

师:

这些水去哪了呢?

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探究一下吧,如何做呢?

学生思考后汇报。

师:

在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3、学生实验观察

师:

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

浅碟子中的水减少一部分;碟子外没有水漏出来。

师:

水既没有流出去,也没有渗入碟子中,它怎么会减少了呢?

指导学生看书P54看漫画和文字。

蒸发

板书:

水(液态)水蒸气(气态)

4、师:

现在你能解释水洼里的水是怎么样干掉的吗?

试试用图画的方式把你的解释展示出来。

(学生画后投影交流。

活动二:

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

1、师:

我们已经知道了水能够蒸发变成水蒸气,那你们有什么新的想了解的吗?

师:

对于其中的两个:

水在什么条件下会蒸发变成水蒸气?

什么情况下蒸发的更快些?

你有什么想法吗?

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预测(预设:

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空气越干燥,水越容易蒸发;有风吹,水蒸发得越快。

师:

我们今天先来研究其中的一个,水蒸发得快慢与周围的温度有关吗?

可以怎么研究呢?

小组讨论一下(可适当参考P55)。

学生讨论后汇报

师:

实验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

1、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还要注意避免烫伤身体——不要用皮肤直接接触加热过的勺子;2、远离水沸腾后产生的蒸气。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

观察到什么现象吗?

师:

从我们看到的现象里你有什么发现吗?

小结:

水蒸发的快慢与水吸收热的多少是有关系的,水在受热的情况下蒸发会加快。

活动三:

空气中的水

1、师:

水会蒸发,在阳光照射下,河流和大海中的水一直在蒸发,因而空气中有很多看不见的水蒸气,那么如果不断的蒸发,河流和海里的水岂不是越来越少了啊,最终会没有,是这样的吗?

那是怎么回事呢?

(预设:

天上经常要下雨的,河流和海里的水又会多起来的)

师:

也就是说你们认为水蒸发到空气中之后又会通过下雨变成水,是这样吗?

你能证明一下吗?

学生讨论后汇报

师:

有什么发现吗?

师:

你能解释吗?

板书:

凝结

师:

现在你能解释上节课的问题了吗?

装满冰块的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板书:

水蒸气(气态)水(液态)

三、课堂总结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7、水的三态变化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知道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2、回忆或观察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讨论它们之间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分析水的各种状态之间变化的过程,整理概括水的三态变化规律。

3、认识到观测数据(证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2、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变。

难点:

对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做出解释。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学习目标

1、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

活动一:

水的各种形态

1、师:

在将近一个星期的学习以来,我们一直在学习水,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吗?

师生交流

师:

刚才的交流中提到水在自然界中有多种状态,大家一起先来看几张图片和一些视频。

(课件展示)

2、师:

刚才的图片是水在自然界存在的几种形式。

你能根据生活经验说说你所知道的云、雾、雨、露、霜、雪、冰吗,可以小组讨论一下,试着把P57的表格填好。

3、学生讨论交流。

(基本答案如下:

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水的形态变化的过程变化的条件

霜水蒸气(气体)冰晶(固体)温度降到0℃以下

雪水蒸气(气体)冰晶(固体)温度降到0℃以下

冰水(液体)冰晶(固体)温度降到0℃以下

露水蒸气(气体)水(液体)温度降到0℃以上

云水蒸气(气体)水(液体)温度降到0℃以上

雾水蒸气(气体)水(液体)温度降到0℃以上

(这些条件也许很多学生想不到,特别是霜和雪,答不出来的也可以先不填,在学了下一个环节之后再回过来回答也可以。

活动二:

水的三态循环

1、小结:

我们刚才通过的讨论和前面几课的实验和观察,发现了液态的水能凝固成固态的冰,固态的冰会融化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会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又会凝结成液态的水。

师:

你能用图来表示上面三者之间的转化吗?

(学生画)

(预设:

(1)如果前面学生没有讨论出霜和雪的变化过程,这里可以再问一句:

师:

那么固态的冰和气态的水蒸气之间能互相转化吗?

霜和雪是从水的什么状态变化而来的?

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

如果学生还是不理解可以教师演示一个实验:

在一只干燥的玻璃烧杯里装满小冰块,并往碎冰里加入大量的食盐,过几分钟后可以看到玻璃杯外壁上有固态的冰晶出现。

然后请学生解释现象: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了冷的玻璃杯壁(低于0℃),从而凝华成了冰晶。

(2)如果刚才讨论出了就可以在上面的总结中直接总结完整。

热量的变化引起了水的三态变化。

2、师:

我们学了这么多之后,现在你能解释为什么海洋中的总不会溢出,河流中的水一直流不完吗?

请同学们结合P58的图,讨论一下。

3、交流。

三、课堂总结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知识点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它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表示。

要比较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可以借助于温度计进行测量。

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我知道的温度计有水温计、室温计、体温计、高温计、数字温度计等,水烧开时的温度大致是100℃;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

3.体温计的刻度一般在35℃--42℃之间,每一摄氏度细分成10个小格,所以温度计上的每一刻度表示0.1℃.人的正常体温平均在36℃--37℃之间,超过这个温度就是发热。

4、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大,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下,读数时要从上往下数,写温度时前面加“—”,表示零下。

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小,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上,读数时从下往上数。

5、测量水温的方法: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体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6、跟水相比,冰的特点是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坚硬。

冰和水都无色、无味、透明、有一定体积。

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可以制造更低的温度。

7、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8、水在自然界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

当环境温度低于0摄氏度,水的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当环境温度高于0摄氏度,冰的温度升至0摄氏度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冰水混合在一起,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摄氏度,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9、为何盛冰的玻璃杯外壁有水珠:

因为玻璃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杯壁,凝结成看得见得小水滴。

10、水的三种状态(液态、固态和气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无法看见。

(温度越高,空气越干燥,有风吹时,水蒸发得越快。

)。

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冰的温度上升变成水的过程叫融化。

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一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