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33864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天津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天津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天津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天津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天津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天津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天津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天津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天津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天津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天津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天津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天津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天津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天津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天津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天津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天津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天津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

《天津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津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

天津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3月14日天津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综合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0.8分,共48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在答题纸上作答)

1.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

A.同学关系B.师生关系

C.学校家庭关系D.同事关系

2.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A.调整阅读速度B.自我检查

C.小组学习D.监控领会

3.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A.新观点B.认知结构

C.策略系统D.价值体系

4.根据心理辅导的两个目标,心理辅导可分为调适性辅导和()。

A.矫正性辅导B.发展性辅导

C.改善性辅导D.成长性辅导

5.教师不能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因为学生具有()。

A.人格尊严权B.人身自由权

C.身心健康权D.隐私权

6.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中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阐述。

A.《教学与发展》B.《爱弥儿》

C.《普通教育学》D.《大教学论》

7.划分课的类型的主要标准是()。

A.教学内容B.教学原则

C.教学任务D.教学目的

8.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人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B.阶段性

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

9.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指()。

A.运用知识B.感知教材

C.理解教材D.巩固知识

10.人的心理成熟以具有独立自主的()为标志。

A.自我意识B.创造能力

C.预见能力D.选择能力

11.张老师在教授学生学习电脑打字时发现,学生练习电脑打字半个月以后,成绩一度停顿下来,虽有练习但成绩不见提高。

这一现象证明了技能形成中的()。

A.抑制现象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D.消退现象

12.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A.审美能力B.实践能力

C.优秀智力D.高尚品德

13.在汉语中,最早将“教”和“育”连起来使用的教育家是()。

A.孔子B.荀子

C.孟子D.老子

14.()是一种最简单的学习,是各种复杂学习的基础。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D.词汇学习

15.“固执己见”“我行我素”是和意志的()品质相反的表现。

A.自觉性B.果断性

C.坚韧性D.自制力

16.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最本质的区别是()。

A.教育方法B.教育形式

C.教育内容D.教育理念

17.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同时也是手段。

认识是发展,在认识中追求与实现着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与完全人格的养成。

说明学生的认识具有()。

A.教育性B.间接性

C.交往性D.引导性

18.上课了,李老师一边讲解,一边做演示,一边关注学生的表现,这要求老师具备()心理品质。

A.注意广度B.注意分配

C.注意转移D.注意稳定性

19.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显著标志是()。

A.清正廉洁B.敬业爱岗

C.为人师表D.团结协作

20.学生集体的特征首先是要有()。

A.集体舆论B.共同目标

C.干部队伍D.班风

21.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读书法

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

22.“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的教育理想。

A.非制度化B.前制度化

C.制度化D.义务教育

23.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B.文化

C.政治制度D.科学技术

24.下面哪一特征属于性格的意志特征?

()

A.爱国B.勤劳

C.自信D.勇敢

25.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责任人依法追究()。

A.行政责任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D.一般责任

26.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获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叫测验的()。

A.区分度B.效度

C.信度D.难度

27.“强、均衡、灵活”的神经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

()

A.多血质B.胆汁质

C.黏液质D.抑郁质

28.“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复杂性B.示范性

C.创造性D.个体性

29.展示学校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A.校本课程B.地方课程

C.国家课程D.学科课程

30.“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运用了()教育方法。

A.品德评价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D.陶冶教育

31.综合课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

A.组织教学B.讲授新教材

C.检查复习D.巩固新教材

32.学校管理的目标和评价尺度是()。

A.经济收入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D.政治影响

33.“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相隔离。

A.教育与生活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生产劳动D.教育与政治

34.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予以否定的现代教育特征是()。

A.教育的民主化B.教育的多元化

C.教育的终身化D.教育的全民化

35.教师在班会上对一个同学的不诚实行为进行批评,这对其他同学而言是一种()。

A.直接强化B.惩罚性强化

C.替代性强化D.间接强化

36.妈妈带小明去了“儿童活动中心”,小明就能画出“儿童活动中心”的路线布局图了,这说明小明的认知发展达到了()。

A.形式运算阶段B.感知运动阶段

C.后运算阶段D.具体运算阶段

37.认为学生是教育和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个性等方面出发安排教育教学活动,这种观点属于()。

A.教师中心论

B.学生中心论

C.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论

D.双主体论

38.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经常的工作是()。

A.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B.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C.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D.与科任教师经常沟通

39.下列现象中能够称之为问题解决的是()。

A.漫无目的的幻想

B.骑自行车

C.丛林探险

D.跑步晨练

40.道德情感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的是()。

A.义务感、责任感、羞耻感

B.事业感、使命感、自尊感

C.事业感、责任感、义务感

D.自尊感、羞耻感、使命感

41.小红很想利用周末去学弹电子琴,但又怕耽误学习而影响成绩,这种冲突是()。

A.趋避冲突B.双趋冲突

C.双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

42.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是()。

A.外铄论B.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C.环境决定论D.内发论

43.学生在学习资料的过程中使用的想象、口述、做笔记、类比、总结等策略,属于学习策略分类中的()。

A.资源管理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

C.辅助性策略D.基本策略

44.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过程,学习者通过借助一定的文化支持参与某个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活动来内化有关的知识,掌握有关的工具。

这一思想是()理论的基本观点。

A.集体建构主义B.社会建构主义

C.文化建构主义D.个人建构主义

45.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A.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B.谁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C.什么人应接受教育

D.教育为谁服务

46.《天津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坚持把人才培养和质量提高摆在首位,把()作为核心理念。

A.“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B.“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C.“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

D.“提高学生素质,实现科教兴市”

47.以下选项中,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的教师人格特征之一是()。

A.思维的逻辑化B.耐心和进取心

C.热心和同情心D.开放性和自信心

48.缺乏对他人的同情与关心,缺乏羞耻心与罪恶感,这种心理问题属于()。

A.人格缺陷

B.依赖型人格障碍

C.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D.恐怖症

49.专家型教师采用()的调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A.声音、表情及气质B.气质、动作及步伐

C.气质、表情及动作D.声音、动作及步伐

50.在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创造性思维训练方法的是()。

A.发散思维训练B.启发式法训练

C.自我设计训练D.头脑风暴训练

51.在教学任务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C.培养学生的能力

D.形成学生科学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52.衡量教师是否成熟,最重要的标志是()。

A.关注自身生存适应

B.关注教学情境

C.关注自身教学能力

D.自觉关注学生

53.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

A.将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品德

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D.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54.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类,可将记忆分为()。

A.形象记忆、逻辑记忆、动作记忆

B.形象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

C.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抽象记忆

D.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55.下列关于“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课程就是教材,包括教科书和教学指导用书

B.“课程”一词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

C.课程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

D.狭义的课程是指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语文课程

56.关于我国的新课程理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研究或探究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活动

B.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C.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是:

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D.小学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57.以下选项情景描述的技能不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A.张琳的写作技能完全符合录用要求

B.李红的撑杆跳成绩突飞猛进

C.刘明的珠算水平在全年级学生中是最棒的

D.小李在全市象棋比赛中获得季军

58.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A.知识、技能、态度和方法

B.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情感和品德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9.课程目标与几个相关概念正确的层次顺序是()。

A.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B.培养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C.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课程目标

D.培养目标——教育目的——教学目标——课程目标

60.老李和他老伴年轻时都曾是大学生,结果他们的子女学习都很好,也都考上了大学,其原因在于()。

A.遗传、文化、家庭教育、主观能动性的共同作用

B.遗传、文化、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共同作用

C.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主观能动性的共同作用

D.遗传、环境、家庭教育、主观能动性的共同作用

二、判断题(每题0.4分,共8分,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

61.德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

()

62.心理发展是指人的一生中心理各方面所经历的各种变化。

()

63.学校文化和学校中的人际关系是课程。

()

64.虽然加涅和奥苏伯尔强调的学习顺序不同,但他们所说的教材知识的层次组织是相同的。

()

65.在学校生活中,学生的权利就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

()

66.心理咨询的发展模式主要受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

67.启发式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

68.艾宾浩斯对记忆的研究发现,遗忘是由记忆衰退引起的,衰退随时间推移自动发生。

复习多遍之后就不再遗忘。

()

69.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应用。

()

70.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问题的重要方法是道德两难故事。

()

71.教育的规模、速度与生产力水平同步发展。

()

72.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与国家的教育无关。

()

73.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是取得我国教师资格的基本条件。

()

74.国家通过对课程标准、教材的审定,体现了社会政治经济制度通过国家的权力机构直接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

75.心理过程是在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影响着个性心理特征的完善与发展。

()

76.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外化和表现。

()

77.“狼孩儿”在7岁时才被发现并获救,虽经培养和训练,但再也达不到正常的语言发展水平,这体现了发展的不可逆性。

()

78.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既是家庭的义务也是学校和政府的义务。

()

79.后面学习的内容对前面学习内容的干扰作用称为后摄抑制。

()

80.备课就是钻研教材和教学设计。

()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请在答题纸上作答)

1.什么是学习迁移?

简要说明影响迁移的因素及教学中如何促进正迁移。

2.简要说明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

3.简要说明对“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理解。

四、案例分析题(第1小题14分,第2小题15分,共29分。

请在答题纸上作答)

第1题

某学校初三班主任李老师上课时发现学生王某总是精力不集中,经多次观察,李老师发现王某总是低头看课桌里的一本书。

李老师请学生王某把看的书交给老师,王某不给,结果李老师一把将书抢了过来,看到书名不禁勃然大怒,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吼道:

“小小年纪就看《金瓶梅》啊!

书是哪儿来的?

”学生王某和李老师对峙了很久后迫于压力说:

“是我家里的。

”结果李老师又借题发挥对王某的家长冷嘲热讽。

次日,王某在家里留下一张纸条说明此事,离家出走。

王某家长找到学校理论并要求学校和李老师找回王某。

而李老师对此解释说:

“我作为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对他批评是对他的爱护,他的离家出走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跟学校没有关系。

问题:

(1)班主任李老师在课堂上的做法、在事后的说法是否正确?

做出判断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2)结合案例背景分析老师应该如何做到依法执教。

第2题

针对学生学习动机发展与学习习惯养成状况,某教研部门收集、整理了一些情况和问题:

(1)有一定数量的家长反映,由于家庭生活条件好,孩子缺乏学习的目标和动力。

有的学生成绩考好了就找家长要“奖金”或“奖品”,家长不给就不高兴。

(2)学生中存在“偏科”现象。

对不喜欢的学科,既不愿意听,也不愿意练。

有些学生觉得自己缺乏学习某一学科的能力,有畏难情绪,不愿意在上面花太多的时间。

遇到自己不会解的题目,也不好意思去问老师和同学,害怕被人笑话。

有的学生表态说自己将来不愿从事某一学科相关的职业。

(3)有超过60%的学生做作业时存在“一心二用”或“一心多用”现象。

如,一边写作业一边看电视,或一边写作业一边上QQ,同时又关注着手机微信。

有将近30%的学生写家庭作业时有拖拉现象。

如,对于暑假或寒假作业,前松后紧,得等到快开学时赶写作业。

问题:

(1)请应用学习动机、学习习惯的基本原理简要分析上述情况。

(2)请结合上述有关问题,分析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习惯。

2015年3月14日天津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考试

教育综合知识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2.【答案】C。

解析:

学习策略的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A项为调节策略,B、D项为监控策略,C项为资源管理策略。

3.【答案】D。

解析:

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4.【答案】B。

解析:

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会调试,它是基本目标;二是寻求发展,为高级目标。

在这两个目标中,以学会调试为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以寻求发展为目标的心理辅导称为发展性辅导。

5.【答案】A。

解析:

学生的人格尊严权是指学校和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尊严,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6.【答案】D。

解析: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首次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论述,奠定了理论基础。

7.【答案】C。

解析:

教学任务是划分课的类型的主要标准。

8.【答案】C。

解析: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表现有两个方面。

第一,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

第二,不同方面所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同的。

9.【答案】C。

解析:

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包括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其中理解教材为中心。

10.【答案】A。

解析:

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生殖能力为标志,人的心理成熟以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为标志。

11.【答案】C。

解析:

高原现象是指练习的进步是先快后慢的,到中期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即练习成绩保持一定的水平不再上升甚至呈下降的趋势。

12.【答案】B。

解析: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13.【答案】C。

解析: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孟子曰:

“得天下英才教育之,三乐也。

14.【答案】A。

解析:

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可将知识的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最简单的学习是符号学习。

15.【答案】A。

解析:

与意志的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易受暗示性与独断性,独断性的人一意孤行,固执己见,故选A。

16.【答案】D。

解析:

非制度化教育相对制度化教育而言,改变的不仅是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

17.【答案】A。

解析:

认识的教育性指的是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同时也是手段,在认识中追求与实现着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与完全人格的养成。

18.【答案】B。

解析:

注意的分配指的是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

19.【答案】C。

解析: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它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对教师的特殊规范,它有自己独具的特征。

20.【答案】B。

解析:

学生集体的特征首先是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除此之外还有班干部团队、班规、丰富的活动、集体舆论和班风。

21.【答案】D。

解析:

题干所述为行动研究法的定义。

22.【答案】A。

解析:

非制度化教育提倡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23.【答案】C。

解析: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

第一,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第二,决定受教育者的权利;第三,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

24.【答案】D。

解析:

A、B、C选项都属于性格的态度特征,D选项为性格的意志特征,指人在调节自己行为时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25.【答案】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6.【答案】C。

解析:

题干所述为信度的定义。

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

效度是指测验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

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的难易程度。

27.【答案】A。

解析:

多血质对应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为“强、平衡、灵活”;胆汁质对应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为“强、不平衡”;黏液质对应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为“强、平衡、不灵活”;抑郁质对应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为“弱”。

28.【答案】B。

解析: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29.【答案】A。

解析:

校本课程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选用的课程。

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30.【答案】D。

解析:

“让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运用的是陶冶教育法。

31.【答案】B。

解析:

讲授新教材是综合课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32.【答案】C。

解析:

学校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学校绩效是指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33.【答案】C。

解析: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古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和对立的特点。

34.【答案】A。

解析:

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

35.【答案】C。

解析:

替代性强化是指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36.【答案】D。

解析:

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已经具备抽象概念,能进行逻辑推理,但在进行思维时需要借助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

小明去过“儿童活动中心”,获得了表象,画出布局图是在此基础上完成的,故处于具体运算阶段。

37.【答案】B。

解析:

学生中心论的代表人物为杜威,认为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个性等方面出发安排教育教学活动。

38.【答案】A。

解析:

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最经常的工作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39.【答案】C。

解析:

问题解决有三个特点:

第一,目的性;第二,序列性;第三,认知性。

A选项无目的,B、D选项无一系列的认知活动参与,故选C。

40.【答案】A。

解析:

义务感、责任感、羞辱感对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

41.【答案】A。

解析:

趋避冲突指的是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

42.【答案】D。

解析:

内发论强调人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来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43.【答案】B。

解析:

精细加工策略包括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等方法,题干所述为精细加工策略的方法。

44.【答案】B。

解析: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过程,学习者通过借助一定的文化支持参与某个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活动来内化有关的知识,掌握有关的工具。

45.【答案】A。

解析: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

46.【答案】B。

解析:

《天津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坚持把人才培养和质量提高摆在首位,把“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作为核心理念。

47.【答案】C。

解析:

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的特征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