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打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35733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题打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试题打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试题打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试题打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试题打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试题打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试题打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试题打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试题打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题打印.docx

《试题打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题打印.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试题打印.docx

试题打印

           高二政治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分值:

100分  时间:

70分钟)

一、选择题(共30×2分=60分)

1、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关系说法表述正确的是()

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②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

A①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③④

2.著名画家葛庆友认为,画画和其他任何艺术形式一样,都需要哲学思辨。

“黑与白,直线与斜线,点与画……绘画中蕴含了很多对比和冲突;不懂辩证法的画家,是创作不出好的作品的。

”这是因为()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促进实践的发展②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③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④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

A.①③B.①②C.①④D.②④

3、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是()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②思维能否产生理论③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④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世界是一团燃烧的‘活火’,它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下列与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天地之变,阴阳之化B物是观念的集合

C存在即被感知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5.对下列四种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世界上形形色色不同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由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造成的②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建立在经验之上,而且归根结底来源于经验③盖言心言性、言天言理,俱必在气上说,若无气处,则俱无④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和概括出来的

A.①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B.②认为经验是世界的本原,犯了客观唯心主义错误

C.③把物质归结为具体形态,因而该题观点本质上是错误的

D.④把哲学中物质的概念看成具体物质形态的简单机械相加

6.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群众路线。

官僚主义则相反,其显著特征是主观和客观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

这反映了(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

C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区别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区别

7、战国时期,各国社会矛盾异常复杂,不同阶级和阶层在是否建立、如何建立封建制度等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形成了儒、道、墨、法诸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的局面()

①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②哲学的内容是客观的③哲学的内容虽是虚幻的东西,但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④哲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面对全球的金融危机,西方出现了一股“《资本论》”热;马克思的著作重新成为世界上许多有识之士的阅读热点。

这说明()

A认识是哲学发展的动力

B认识是社会变革的基础

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科学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9、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

A具体的物质形态B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

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D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存在

10、《列子.天瑞》记述了杞人忧天的故事。

这个杞人的错误在于()

A否认了世界是物质的B否认了物质世界的运动

C否认了物质世界运动是有规律的D否认了物质世界运动的绝对性

11、恩格斯说: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下列能够充分说明这一论述的是()

①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③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④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2.最近几年自然灾害的频发再次向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依据是  ()           

A.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B.要制定正确的环保计划

C.自然界的规律是客观的,人们无法利用 

D.人只能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

13.爱因斯坦说:

“相信有一个离开知觉主体而独立的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人的知觉

B.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前提

C.人们应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D.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14.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

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

这表明   ( )

①运动是相对的                ②静止是绝对的

③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15.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存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

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

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毛泽东有诗曰: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句诗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A.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

B.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D.相对静止是不存在的

17.科幻小说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想象、预见。

下列对科幻小说认识正确的是()

①人的认识能力有限,对未来的预见只能是幻想②科幻小说中的真理性认识往往包含着谬误的成分③科幻小说的创造离不开对规律的深刻认识④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是科幻小说创作的源泉

A.①②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8.心理专家提醒:

家长不要给孩子过分施加压力.应该把过高的期望降低到符合孩子实际水平的位置。

这说明()

A.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应尊重客观规律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虽然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利用规律

D.人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19.昔日“风卷黄沙弥漫天,荒沙万里无人烟”,如今,“麦草方格”改写了“沙进人退”的历史,人们还开始向沙漠要地。

这一事实佐证了()

①客观规律是可以被利用和改造的 ②社会实践具有历史性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改变和征服自然 ④人不仅能认识世界还能改造世界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

20.近日,网友就“吃桃子削不削皮”掀起吃法大论战。

支持不削皮的网友认为:

“不削皮的桃子吃起来才有嚼头。

”支持削皮的网友表示:

“削皮是因为桃子上有毛,吃起来怪怪的。

”产生争论的原因是()

①意识是人脑的产物②人的意识具有自觉的选择性

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加工的结果④正确意识才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21.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裴端卿博士和潘光锦博士领导的研究组,近期通过对人的不同组织来源的三个细胞状态的免疫原性的研究,发现细胞的免疫原性在编程及分化后仍然具有一定的遗传记忆。

表明()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③人的意识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④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22.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使19世纪法国作家埃勒∙凡尔纳在其小说中描述很多的科学幻想成为现实,如电视机、直升飞机、潜水艇和人类登月等,很多发明家承认他们从凡尔纳的科学幻想中受到启发,甚至有人说:

“现代科学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语言付诸实践的过程而已”,作为人类意识花朵的科学幻想的付诸实现,表明()

①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能够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②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成为实践的先导

③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意识怎样幻想世界,世界就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2012年12月21日是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21日的黑夜降临以后,22日的黎明永远不会到来。

虽然大多数人都知道“世界末日”在科学上根本站不住脚,但“末日”论还是引起了一些混乱,各地的科学家、专家也纷纷发言辟谣。

回答题。

23.一位社会学教授指出,虚化的末日想象所反映的是一种真实的生存焦虑。

小到小孩上学、老人看病和城市买房,大到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我们距离家人、朋友和自我的内心越来越远,这让现代人感到无助、焦虑甚至恐惧,加剧了“末日感”。

从哲学上,这反映了()

A.意识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C.错误意识生成不以客观存在为原材料

D.世界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4.面对“末日”论,有些老人和文盲忙于抢购蜡烛以应对黑暗的来临,专家学者们忙于科普宣传,而年轻的网民们则“将错就错”,创意迭出,使“世界末日”成为网友的狂欢节。

这表明()

A.利益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

B.知识结构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

C.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可能相同

D.认识能力和水平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

25.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

“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

”这位企业家回答说:

“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A.普遍有效性  B.客观规律性  C.直接现实性  D.主观能动性

26.“辽宁号”交付海军后继续进行相关科研实验和军事训练。

我国航母继续海试再一次证明了()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之一②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③④

27.“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这句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有()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意识的产生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D人的认识受实践水平的限制

28.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准确率甚至可达85%,但如果要预测未来一周以上的天气,那就困难多了。

这是因为()

①人类的认识能力在总体上是有限的②人的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

③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受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④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9.“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时,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这说明()

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

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0、地球外存在着智慧生命是人类很早就提出的一个假说,可至今也没有得到证实。

美国科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发射了携带着地球人多种信息的宇宙飞船,期望有朝一日能被太阳系之外可能存在的智慧生命收到并发回音讯。

可据专家们估计,飞船要飞到距太阳系最近的恒星体系,需要八万年的时间。

这说明()

A.科学有时能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B.由于实践的局限性,人类不具有彻底认识世界的能力

C.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类的认识具有有限性

D.有些认识不能依靠实践检验,只能依靠逻辑推导证实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40分)

31、“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众多新词里特别闪亮的一个。

报告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在“美丽中国”的愿景下,文化建设更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艺术素养,把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寄予每个自觉的个体,真正带来文化的多元和丰富生态,让中华文化的魅力绽放“美丽中国”。

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评析“只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一定能够建设美丽中国”。

(20分) 

 

32、2012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成为了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本土作家。

面对国内外记者的采访,莫言如是说:

“我要感谢高密这片土地给了我创作灵感,感谢这里父老乡亲的经历给予我创作的源泉,我还会继续学习,不断创新,实现真正的个性追求,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莫言的感言中反映出的哲学道理。

(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2、简答题

31.

 

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