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19年中考科学一轮第三篇 第2课时 质量与密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357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19年中考科学一轮第三篇 第2课时 质量与密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教版19年中考科学一轮第三篇 第2课时 质量与密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教版19年中考科学一轮第三篇 第2课时 质量与密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浙教版19年中考科学一轮第三篇 第2课时 质量与密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浙教版19年中考科学一轮第三篇 第2课时 质量与密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浙教版19年中考科学一轮第三篇 第2课时 质量与密度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浙教版19年中考科学一轮第三篇 第2课时 质量与密度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浙教版19年中考科学一轮第三篇 第2课时 质量与密度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浙教版19年中考科学一轮第三篇 第2课时 质量与密度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浙教版19年中考科学一轮第三篇 第2课时 质量与密度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浙教版19年中考科学一轮第三篇 第2课时 质量与密度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浙教版19年中考科学一轮第三篇 第2课时 质量与密度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19年中考科学一轮第三篇 第2课时 质量与密度Word下载.docx

《浙教版19年中考科学一轮第三篇 第2课时 质量与密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19年中考科学一轮第三篇 第2课时 质量与密度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教版19年中考科学一轮第三篇 第2课时 质量与密度Word下载.docx

密度计算公式:

__ρ=m/V__。

单位:

__kg/m3__或g/cm3。

1g/cm3=__1×

103__kg/m3。

2.记住下列物质的密度有助于分析问题(在0℃、标准大气压下):

物质

密度(kg/m3)

8.9×

103

水银

13.6×

7.9×

1.0×

2.7×

酒精

0.8×

0.9×

空气

1.29

3.应用ρ=m/V进行简单的计算。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的多少、体积的大小无关,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相同。

三、密度的测量(b)

1.原理:

ρ=m/V。

2.主要器材:

天平、量筒、烧杯等。

3.固体密度的测量步骤:

用天平称质量;

测体积(不规则物体可用排水法测体积);

计算。

4.液体密度的测量方法:

“差值法”。

①把液体倒入烧杯中测得总质量为M;

②把部分液体倒入量筒测得体积为V;

③测得剩余部分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

④计算倒出部分液体的质量为__M-m__;

⑤计算液体的密度:

ρ=__(M-m)/V__。

测量过程中要尽量减小误差,测量液体密度用“差值法”就是为了减小误差。

类型一 质量

典例[2018·

枣庄]决定一个物体质量大小的因素是( A )

A.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B.物体的形状

C.物质的状态

D.物体所在的空间位置

【解析】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由此可见一个物体质量大小决定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大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都无关。

跟踪训练[2018·

衡阳]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 )

A.一个乒乓球的质量约为3g

B.人的步行速度约为5m/s

C.初中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2mm

D.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37℃

【解析】人的步行速度约1.3m/s;

初中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0.1mm;

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7℃,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2℃。

类型二 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

典例某托盘天平的全部砝码及标尺如图,此天平的称量是__210__g,最小刻度是__0.1__g。

若将此天平调节平衡后测一物体的质量,物体应放在__左__盘。

当加入一定量的砝码后,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再加入最小的砝码,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这时应该__取下最小砝码,向右移动游码__,直至天平平衡。

图2-1

跟踪训练理解使用天平的方法,知道称量过程中的有关注意事项,才能正确称取物体的质量。

请完成下列各题:

(1)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先把天平放在__水平桌面__上,然后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的左侧零位。

这时发现天平指针位置偏向左侧,则他应该将__平衡螺母__向__右__侧调节。

(2)调节天平平衡后,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右盘逐渐添加砝码,但他最后觉得需要移动游码才能使天平再次平衡,这时移动游码的作用其实相当于__C__。

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C.往右盘里增加砝码

D.从右盘里减去砝码

类型三 密度

龙东]一块质量为20g的冰化成水,质量将__不变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化成水后,水的体积为__20__cm3。

【解析】冰化成水,状态改变,物质多少不变,所以质量不变;

因为ρ=

,所以水的体积为V水=

=20cm3。

跟踪训练[黔东南州中考]小明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D )

0℃、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kg/m3)

煤油

干松木

0.5×

A.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

B.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C.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的密度大

D.相同质量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

类型四 密度的测量

典例[台州中考]小晨设计了一个实验,用排水法测某实心金属块的密度。

实验器材有小空筒、溢水杯、烧杯、量筒和水。

实验步骤如下:

①让小空筒漂浮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如图甲;

②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测得溢出水的体积为20mL,如图乙;

③将烧杯中20mL水倒掉,从水中取出金属块,如图丙;

④将金属块放入小空筒,小空筒仍漂浮在水面,测得此时溢出水的体积为44mL,如图丁。

图2-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被测金属块的密度是__3.2__g/cm3。

(2)在实验步骤③和④中,将沾有水的金属块放入小空筒,测出的金属块密度将__不变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解析】

(1)金属块的体积:

V=V排水=20cm3,因为将金属块放入小空筒,小空筒漂浮在水面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小空筒与金属块的重力之和,而小空筒浮在水面上时水未溢出,所以小空筒和金属块排出水的体积:

V′排水=20mL+44mL=64mL,水的重力即为金属块对小空筒的压力,等于金属块的重力,所以金属块的重力:

G=F浮=ρ水gV′排水=1×

103kg/m3×

10N/kg×

64×

10-6m3=0.64N,金属块的质量:

m=

=0.064kg,则被测金属块的密度:

ρ=

=3.2×

103kg/m3=3.2g/cm3。

(2)在实验步骤①和②中测得的金属块的体积一定,在实验步骤③和④中,将沾有水的金属块放入小空筒,相当于减少了小空筒排开水的重力,增加了小空筒和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而且其减少量等于增加量,故步骤④中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所受浮力不变,则其重力、质量不变,所以根据ρ=

计算出的金属块密度不变。

跟踪训练小明去某古镇旅游时发现,米酒是当地的一种特产。

小店卖米酒和卖酱油都用竹筒状的容器来量取,但量取相同质量的米酒时所用的器具比量取酱油的要大一点,如图所示。

图2-3

(1)请你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对这种现象作出解释。

(2)小明在古镇买了一瓶米酒。

回家后,按图所示A→B→C的顺序进行了实验,测出了米酒的密度。

由图所示数据求得米酒的密度是多少?

(精确到0.01×

103kg/m3)

图2-4

(3)按照小明的实验方案测出的米酒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

如何改进他的实验方案可使测出的米酒密度更准确?

【答案】

(1)米酒与酱油密度不同,米酒的密度小于酱油的密度,质量相等的米酒的体积就要大于酱油的体积,所以量取相同质量的米酒时所用的器具比量取酱油的要大一点。

(2)由图中天平和量筒读出质量m=(70g+2g)-(10g+4g)=58g=0.058kg,体积V=60cm3=60×

10-6m3,所以米酒的密度ρ=m/V=0.058kg/(60×

10-6)m3≈0.97×

103kg/m3。

(3)这种测量方法使测得的液体体积偏小了,因为有一部分液体滞留在烧杯中,测得密度就偏大了。

可按B→C→A的顺序进行实验。

1.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B.密度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无关

C.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D.密度与物体的温度无关

【解析】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同一物体状态改变时,密度会有较大变化;

由于物体会发生热胀冷缩,所以温度改变时,密度也会发生变化。

2.一只钢瓶内储有压缩气体,气体的密度为ρ,若从瓶子放出一半质量气体,则瓶内余下气体的密度将( B )

A.仍为ρB.变为ρ/2

C.变为2ρD.变为ρ/4

【解析】一只储有压缩气体的钢瓶,无论内部气体多少,钢瓶体积不变。

从瓶子放出一半质量气体,密度变成原来的一半。

3.[烟台中考]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表,根据数据绘出的图像如图所示。

则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是( A )

溶液与量杯的质量m(g)

40

60

80

100

溶液的体积V(cm3)

20

图2-5

A.20g 1.0×

103kg/m3B.60g 0.8×

103kg/m3

C.60g 1.0×

103kg/m3D.20g 0.8×

【解析】从图像中可知当液体体积为0时,量杯净质量为20g,在计算液体密度时应注意减去量杯的质量。

图2-6

4.[2018·

淄博]两个完全相同的瓶子装有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如图所示。

则甲瓶液体质量__等于__乙瓶液体质量,甲瓶液体密度__小于__乙瓶液体密度(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解析】图中游码在零刻度线处,天平平衡,所以两个瓶子中液体的质量相同;

甲瓶中的液体体积大一些,由ρ=m/V可知甲瓶液体密度小于乙瓶液体密度。

5.[2018·

自贡]学习质量时,小李同学对“物体的质量不随物态的变化而改变”产生质疑,请你利用冰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物体的质量与物态无关。

(1)证明时,你选用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是__托盘天平__。

(2)简述你的证明方法:

__首先,将冰块放入小烧杯,用天平测出冰块和烧杯的总质量,接着,在大烧杯中加入少量水,把盛冰的小烧杯放入水中,使冰熔化,再用天平测出小烧杯和冰熔化后水的总质量,最后比较两次质量的大小,如果质量相同,则证明物体的质量与物态无关__。

6.[2018·

潍坊]用天平和量筒等器材测量食用油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图2-7

(1)天平调好后,将盛有食用油的烧杯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右盘中添加砝码并拨动游码,天平平衡时,游码位置和所加砝码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是__73.4__g。

(2)将烧杯中食用油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倒出的食用油体积为__40__mL。

(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质量为41.0g,则该食用油的密度ρ=__0.81×

(4)若将食用油倒入量筒时,量筒壁上沾上了少量食用油,则食用油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__大__(选填“大”“小”或“不变”。

【解析】

(1)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

m1=50g+20g+3.4g=73.4g。

(2)如图乙所示,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为V=40mL=40cm3。

(3)倒出的食用油的质量:

m=m1-m2=73.4g-41.0g=32.4g;

该食用油的密度:

=0.81g/cm3=0.81×

(4)由实验步骤可知,所测量的油的质量m是准确的;

若将食用油倒入量筒时,量筒壁上沾上了少量食用油,导致所测食用油体积V偏小;

由ρ=

可知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

7.[杭州上城区模拟]某学生发现在学校的水池中有一形状不规则且不吸水的小固体漂浮物,为了测定该物体密度,同小组的几个同学找来了弹簧测力计、滑轮、塑料吸盘、细线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

图2-8

(1)如图甲所示,擦干该物体,静止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

(2)将滑轮通过吸盘固定在烧杯底部,如图乙所示。

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将该物体放入水中后,如图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继续拉,直至该物体__完全浸没到水中__为止,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则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__F1+F2__。

(3)通过分析计算,该物体的密度ρ=__F1ρ水/(F1+F2)__。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忽略绳重与摩擦,用字母表示物体的密度)

【解析】图丙,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使物体浸没在水中并静止时,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拉力作用保持平衡,所以F浮=F1+F2。

石块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由阿基米德原理得,ρ水gV=F1+F2,所以V=

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测得物体的重力G=F1=mg,所以物体的质量为m=

物体的密度为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