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线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45698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09 大小:74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业线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营业线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营业线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营业线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营业线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营业线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9页
营业线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9页
营业线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9页
营业线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9页
营业线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9页
营业线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9页
营业线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9页
营业线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9页
营业线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9页
营业线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9页
营业线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9页
营业线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9页
营业线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9页
营业线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9页
营业线施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9页
亲,该文档总共10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营业线施工方案.docx

《营业线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业线施工方案.docx(10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营业线施工方案.docx

营业线施工方案

营业线施工方案

(K1223+749.445~K1227+000段)

1、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新建武汉至黄石城际铁路大花岭货场施工图》及大花岭站站场改造工程图及相关文件;

(2)大花岭货场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武汉铁路局站场工程建设指挥部对大花岭货场营业线施工相关工程的总体安排;

(3)本单位现有的技术装备力量、机械设备状况、管理水平、工法、科技成果和多年积累的工程施工经验;

(4)铁路有关规范、武汉铁路局有关“营业线施工有关管理办法”、安全规则等。

1.2编制原则

(1)尽量减少施工对运营的影响;

(2)优化施工方案,提高经济效益;

(3)确保工期按期完工;

(4)确保安全和施工质量的原则。

2、工程概况

大花岭货场营业线施工内容包括营业线施工及临近营业线施工两部分,营业线施工涉及内容为大花岭站站场改造轨道工程、跨京广铁路T构转体施工两部分;临近营业线涉内容为:

营业线路基帮宽、既有涵洞接长、一号路中桥接长施工、下行疏解线特大桥0#~30#墩施工四部分。

2.1地形地貌

工程所在地主要为长江冲湖积平原区,为垄岗夹冲积洼地,货场西部为剥蚀残丘区。

区内的小型冲沟、湖塘等灌溉水系较发育,多为种植的农田、经济林与水塘。

地面高程在20.0~52.0m之间,起伏较大,通常相对高差在35m以内。

2.2气象特征

大花岭货场所在地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夏季酷热、冬季较冷的特点。

一般年均气温15.8℃-17.5℃,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0.4℃;7、8月平均气温最高,28.7℃,夏季极长达135天。

由于地处北纬30度,居于内陆、距海洋远,周围地形如盆地、集热容易散热难,河湖多、晚上水汽多,加上城市热岛效应和伏旱时副高控制,因而城区气温最高可以达到42℃,十分闷热。

极端气温最高44.5℃,初夏梅雨季节雨量较集中,年降水量为1100毫米左右。

2.3施工及影响范围

大花岭货场工程营业线施工影响范围K1223+749.445~K1227+100,各部分施工里程为:

大花岭站场改造施工里程为K1223+749~K1225+381、一号路中桥中心里程为GXSJDK0+537.82(京广线里程K1225+358~K1225+458)。

下行疏解线特大桥0#~30#墩、下行疏解线特大桥30#~31#墩上跨京广铁路2*48m转体T构(京广线里程K1226+900~K1227+100)。

2.4主要工程量

大花岭站站场改造主要工程量如下:

其它各部分施工内容工程量详见各部分施工方案。

2.2.1工务部分

大花岭站位于京广铁路K1224+300,站房位于线路东侧。

大花岭站为京广线上的中间站,车站北邻武昌南编组站,南接京广线乌龙泉站。

南湖至大花岭货车疏解线从车站北端引入。

既有车站设到发线6股(Ⅰ、Ⅱ、3、4、6、8道),到发线有效长为850m,存车线1股(10道)、机走线1股(12道)、牵出线1股。

车站西侧有省棉花、省粮食、902库、市粮专、337库、省五金等专用线接轨,配有基本站台一座。

货场下行疏解线从大花岭站3道引出,占用了大花岭站到发线,本次设计在站同侧赔建到发线1条。

设计中充分利用该站拆除站台后线间距较宽的有利条件,将既有3道与I道间间距调整为6.5m,在3道外侧(站同侧)增加到发线1条,有效长850m,与改移Ⅲ道线间距为5m。

站改里程G4DK1223+749.445~G4DK1225+371.236,3道向Ⅰ道侧拨移1.1m,新铺轨1.65km,拆除道岔4组(44#、38#、36#、17#),插铺道岔3组即(8#、30#、4#),新铺6组(23#、33#、38#、32#、6#、南车2#);

2.1.2电气化部分

施工范围:

G4DK1223+749.445~G4DK1225+371.236。

其中软横跨钢柱基础浇制62处,软横跨安装31组,拆除32组,下锚柱倒锚16处,承导线架设12.65公里。

2.1.3电务部分

本次大花岭站场改造,大花岭车站室外需配合工务拆除既有道岔1组,新增加安装道岔7组,拆除既有信号机5架,新增加安装信号机15架,其中出发4架,进站及预告5架,调车信号机6架,既有XNB信号机增加绿灯显示,修改相应的轨道电路。

室内微机连锁所有设备新设,本站与与工业站间采用自动闭塞方式。

2.5工期计划

大花岭货场工程营业线施工计划于2014年6月15日开始,至2014年10月31日完成,总工期为4.5个月,施工计划见:

“营业线施工进度计划表”。

营业线施工进度计划表

序号

项目

开工时间

结束时间

计划时(天)

说明

1

施工准备

2014.6.15

2014.7.1

15

管线、设备改移、

协议签订、三通

2

既有线防护

2014.7.1

2014.7.15

15

临近既有线施工

3

临近营业线路基施工

2014.7.31

2014.9.30

60

地基处理、路基填筑

4

既有涵洞接长

2014.7.1

2014.8.15

45

涵洞接长

5

一号路中桥

2014.7.1

2014.8.1

30

防护、框架施工

6

2*48m转体

2014.7.1

2014.10.1

90

防护、梁体施工

7

轨道工程

2014.9.15.

2014.10.31

45

轨道、道岔施工

施工总时间4.5个月(含施工准备)。

3、施工组织机构

3.1站前专业施工组织机构

为确保工程安全、优质、高效的完成,成立大花岭站站改施工领导小组:

组长:

范海波(项目经理)联系电话:

副组长:

张安营(总工)联系电话:

倪浩建(安全总监)联系电话:

为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施工现场成立保障小组:

(1)技术组:

组长:

张安营

组员:

段选邦、吕连忱、丁笃斌

(2)施工组:

组长:

赵怀壮

组员:

孙东明、冯善忠

(3)物资供应组:

组长:

王鹏

组员:

龙嘉伟

(4)安全调度组:

组长:

倪浩建

组员:

吕连忱、孙东明

(5)后勤保障组:

组长:

聂秋顺

组员:

彭锦

(6)工地调度:

张兰桥联系电话:

3.2四电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组长:

张万全(项目经理)

副组长:

程纪平(党工委书记)

豆强(副经理兼项目总工)

陈刚(项目副经理兼计财部长)

范双桥(项目副经理兼物资部长)

刘德义(副经理)

陶立新(副经理(主管机械))

唐世坤(安全总监)

占必桂(总会计师兼综合部长)

组员:

刘小龙(副总工)

张世峰(工程部长)

杨洋(安质部长)

周景斌(中心库主任)

3.2.1接触网施工作业小组

1.技术组组长:

陈章玉;组员:

何恩迪、鞠乐章、王加恒

2.施工组组长:

刘德义;副组长:

税昌飞;

3.物资供应组:

曾湘林

4.安全调度组:

田仁辉

5.后勤保障组组长:

邹俊义

6.工地调度:

张晟魁

3.2.2信号专业施工小组

组长:

朱要军(主管副经理)联系电话:

康钦文(信号分部经理)联系电话:

副组长:

刘鸿(信号分部副经理)联系电话:

程浩(信号分部总工)联系电话:

袁龙强(安质部长)联系电话:

为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施工现场成立保障小组:

(1)技术组:

组长:

程浩

组员:

陈林普、鲁鹏、刘伟

(2)施工组:

组长:

刘斌

组员:

申和鑫

(3)物资供应组:

组长:

郑海生

组员:

曾祥杰

(4)安全调度组:

组长:

万少雄

组员:

王文欣许燕

(5)调度:

王文欣联系电话:

3.3职责划分

3.3.1技术保障组职责

工务:

负责的管段内的扣件、轨枕、钢轨的拆除及拆除后放置在指定位置,拆除轨道后道床的标高及整平工作,控制水平、中线。

电务:

登、消记内容的核对,新旧信号设备倒接配线核对,锁试验内容核对。

3.3.2安全监控组职责

(1)负责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及培训工作,指导现场安全生产活动,确保现场各项施工生产均在安全可控状态下开展;

(2)认真贯彻各项制度和规定,认真抓好施工队伍全体人员的岗前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对未经培训和考试不合格人员,拒绝安排上岗作业;

(3)时刻督促施工人员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牢记营业线施工必须注意的安全事项,发现问题当场予以纠正和制止,遇到重大隐患,积极向上级反映改进,确保行车和作业人员安全。

3.3.3施工防护组职责

(1)工地防护员在收到驻站络员发出的列车预报并确认后,要立即通知作业负责人,同时应加强警戒,监视来车;

(2)在任何情况下,如施工地点未达到列车放行条件而列车临近时,防护员应立即向列车显示停车手信号,使列车停车;

(3)防护用通信设备必须妥善保管,经常检查试用,保证在使用时性能良好。

如与驻站络员系中断3分钟视为有车,立即停止施工;

(4)与驻站络员通话时,须严格执行复诵制度,防止错听,并及时记录通话内容;

(5)夜间施工的施工防护工作。

3.3.4物资保障组职责

负责施工材料的供应和机具的输送等工作。

3.3.5驻站络员职责

(1)在封锁施工慢行开始前,提前50分钟到达车站运转室,负责办理(工务、电务)施工要点登销记手续,认真填写《运统-46》行车设备施工登记薄;

(2)及时了解车站值班员办理区间闭塞或接到邻站发车及办理本站发车前、开车后等手续以及临时变更情况,确认后,立即向工地防护员发出预报,确保或变更通知;

(3)须坚守岗位。

防护用通信设备必须妥善保管,经常检查试用,保证在使用时性能良好。

与现场防护员通话时,须严格执行复诵制度,防止错听,并及时记录通话内容。

3.3.6营业线施工登销记

施工负责人应确认已做好一切施工准备,于开始前40分钟,由施工负责人(驻站联络员)在车站《行车设备施工登记簿》内登记,通过车站值班员向列车调度员申请施工。

施工单位应在实际施工调度命令的起止时间内完成作业,施工单位作业完成后,经施工、设备管理单位检查达到放行列车条件,由施工负责人(驻站、驻调度所联络员)、设备单位检查人(或设备单位指定人员)办理开通登记(施工销记),车站值班员(或列车调度员)签认后,按规定开通线路

4、安全风险管理

4.1安全风险分级

根据《武汉铁路局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武汉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及安全管理补充规定》及站场指挥部《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文件要求,营业线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划分如下表

营业线施工施工等级及安全风险等级划分表4-1

施工内容

施工等级

安全风险等级

备注

路基帮宽

临近营业线C类

中度

涵洞接长

临近营业线C类

中度

一号路中桥

临近营业线C类

中度

T构转体施工

营业线Ⅲ类

极高度

4.2对营业线的影响范围及内容

里程为营业线里程,根据营业线施工的相关内容,施工过程中,影响范围为前后各50m。

影响项目为既有线路基稳定,既有设备的安全。

里程

防护范围

受影响的既有设备

采取措施

备注

K1224+010.6

K1223+950-K1224+100

路基稳定、通信电缆、贯通自闭线、接触网,行车安全。

人工挖孔桩

涵洞施工

K1224+039.2

K1223+950-K1224+100

路基稳定、通信电缆、贯通自闭线、接触网,行车安全。

人工挖孔桩

涵洞施工

K1224+915.6

K1224+850-K1224+970

路基稳定、通信电缆、贯通自闭线、接触网,行车安全。

人工挖孔桩

涵洞施工

K1225+218.1

K1225+150-K1225+280

路基稳定、通信电缆、贯通自闭线、接触网,行车安全。

人工挖孔桩

涵洞施工

K1224+408

K1225+340~K1225+475

路基稳定、通信电缆、贯通自闭线、接触网,行车安全。

人工挖孔桩

一号路中桥

K1227+000

K1226+900~K1227+100

路基稳定、通信电缆、贯通自闭线、接触网,行车安全。

人工挖孔桩

T构转体

K1227+000

K1226+900~K1227+100

路基稳定、通信电缆、贯通自闭线、接触网,行车安全。

人工挖孔桩

T构转体

4.3施工安全风险源识别

路基施工风险源表4-2

序号

区域、场所、过程

路基帮宽施工

危险源

可能导致的事故/事件

过程、活动

危险级别

1

施工前未开挖探沟

挖断电缆影响行车

现场勘察

2

既有线防护树砍伐过程中,杂物扔进既有线。

物体侵入安全限位界影响行车安全

既有边坡清表

3

既有设施拆除前没有做好防护措施

影响既有线路基稳定,影响行车

设置防护措施

4

既有设备迁移后未设专人防护

施工过程中误伤既有设备,影响行车

整个施工过程

5

施工机具无安要求摆放

机械设备侵限,影响行车安全

整个施工过程

6

开挖机械未专人监控

侵入安全限界,最高端距接触网距离小于2m,影响行车

基坑开挖

7

无安要求设置安全防护人员

违反营业线施工管理细则

整个施工过程

8

监护人员不到位施工

违反营业线施工管理细则

整个施工过程

9

钢轨桩施工

侵入安全限界,最高端接触网安全距离不足2m,影响行车

设置防护阶段

桥涵施工安全风险源4-3

序号

区域、场所、过程

涵洞接长施工

危险源

可能导致的事故/事件

过程、活动

危险级别

1

施工前未开挖探沟

挖断电缆影响行车

现场勘察

2

既有线防护树砍伐过程中,杂物扔进既有线。

物体侵入安全限位界影响行车安全

既有边坡清表

3

既有设施拆除前没有做好防护措施

影响既有线路基稳定,影响行车

设置防护措施

4

既有设备迁移后未设专人防护

施工过程中误伤既有设备,影响行车

整个施工过程

5

施工机具无安要求摆放

机械设备侵限,影响行车安全

整个施工过程

6

基坑开挖机械未专人监控

侵入安全限界,最高端距接触网距离小于2m,影响行车

基坑开挖

7

无安要求设置安全防护人员

违反营业线施工管理细则

整个施工过程

8

监护人员不到位施工

违反营业线施工管理细则

整个施工过程

9

人工挖孔桩钢筋笼安装

侵入安全限界,最接触网安全距离不足2m,影响行车

设置防护阶段

10

基坑开挖未按规定放坡

造成施工塌方

施工过程

11

T构转体施工转动速度过快

梁体倾覆

转体过程中

极高度

4.4风险源应对措施

项目上成立风险源控制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总工任副组长,工程部、安质部长、架子队队长、安全防护组组长为成员。

在项目部内部坚持风险预控,过程监控,结果可控的方针。

在风险源控制领导小组的带领下,以安质部为主体,积极展开与各站段签订施工安全配合协议,既有设备迁改施工协议及相关的各种各项准备工作,取得各站段专业人员的大力支持。

为既路基施工创造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

同时加强现场核查,并针对各个风险源制定风险预控措施,与各站段协同配合,作好各既有设备的防护工作。

由项目总工任组长,成立路基施工防护措施制定小组,编制可实性较强的防护方案,再进行实施,做到防护措施,方案先行的原则。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以下的制度,即:

①施工方案未经批准、审核不准施工;②施工单位未与设备管理单位签订施工安全协议不准施工;③各种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不准施工;④施工单位的施工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监理不到施工现场不准施工;⑤临时支护未满足设计、规范要求不准拆除涵洞翼墙等附属设施;⑥既有设备迁改不到位不准施工;⑦非迁移设备防护措施不完善不准施工;⑧没有接到命令不准施工;⑨涉及到既有线安全时,一定停止作业,全力确保既有线安全,保障行车安全。

关键程序盯控措施:

1路基帮宽前做好钢轨防护桩,开挖台阶及高度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执行,从底层向上逐层施工,并及时填筑夯实。

2机具、材料、弃土等推放在指定的安全区域内。

3在营业线路基限界外设置牢固的栏栅防坠落的防护设和安全标志。

4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

5砌筑圬工基础时,搭脚手平台和运料走道,严禁从平台及边坡上往下抛滚石块。

6模板及其支撑系统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临时固定设施,严防倾覆。

5、施工准备

5.1施工调查

施工前,全面熟悉设计文件,了解其内容和设计意图,核对现场地形、地貌和地质等情况。

作好沿线调查,收集施工段内管线、交通、通信设施及情况。

5.2贯通测量

施工复测、贯通闭合线路中线、水准点、施工中线及边界桩,并及时报验。

5.3现场准备

做好施工场地的“三通一平”,建好各种材料存放,供料场地及临时运输通道。

对进场的机具,设备等做好试运行和保养工作。

(1)修建好进入预铺场地的施工便道,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用水准备就绪,平整预铺场地,搭设好预铺平台;

(2)线上料的运输方案:

道砟采取汽车运输;钢轨、道岔、轨枕、岔枕等均采用铁路运输,直接从生产厂家发货至大花岭车站。

在大花岭车站要点卸车,,利用既有(3)道作为卸车线,直接卸车至新建5股道外侧的路基上。

5.4培训学习

(1)管理人员及驻站联络员和现场防护员持证上岗。

(2)储备好施工人员,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全员岗前安全、质量教育;

(3)进行工前交底,工后总结。

6、施工方案

工务

先做安全隔离防护网及防护桩,然后施工涵洞和路基,再进行线路轨道和站场改造部分的施工。

6.1路基工程

施工前探明地下电缆,对施工影响段电缆槽挖出改迁出施工范围并用槽钢进行防护;施工前先做好与既有京广铁路的隔离防护网,按设计图纸要求插打钢轨桩,保持路基稳定和京广线运营安全;路堑开挖前施工先施工先安排进行天沟、排水沟施工,永临结合做好地表排水系统;沿既有李纸路布置土石方作业的施工便道。

施工前与各设备管理单位的安全协议和施工配合协议需签署完毕;与设备管理单位共同将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各种管线探测迁改完毕,防护方案已经过各设备管理单位审批,并做好了防护措施;防护应急物资准备及防洪应急物资均已准备到位。

6.1.1营业线路基施工

站线改移段路基在到发线拆除、与正线安全隔离后进行,首先使用小型机械挖除原路基至设计换填标高,人工清理基底后小型运输车至换填地段,采用小型压路机或打夯机机分层打夯后回填至设计高程。

路基断面图(K1224+500)如下所示。

6.1.2临近营业线路基施工

按照施工顺序大致分为10个施工工序,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流程组织施工,待上一道工序施工完成达到相应质量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主要工序流程如下图:

 

6.1.3路堤施工

路堤填筑执行《铁路路基填筑压实施工工艺》,按四区段、八流程,水平分层填筑施工。

各区段和流程内,不允许集中工序交叉作业。

(土方填筑工艺流程见图示)

每道工序完成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路堤填筑工艺流程

 

层不合格

筑合格

 

6.1.4基底处理

(1)用推土机或人工清除地表草皮及腐植土,清除后用地面压路机碾压,进行基底承载力检测,并报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既有路堤帮宽时,要自下而上在斜坡上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0m,并分层填土采用蛙式打夯机进行夯实。

6.1.5路堤填筑

(1)分层填筑

按路堤横断面全宽度纵向水平分层填筑,每层采用同一种填料,不得将两种以上的填料混填。

为保证边坡压实质量及机具安全,填筑是路堤两侧各加宽0.3m。

填土分层厚度根据所采用的压力机机型、填料及密实度,经过试验确定。

使用不同类填料填筑路堤时,采取以下措施:

a将渗水性较大的土填于渗水性较小的土层上时,在渗水性小的土层面上做成向两侧1~4%的横坡以利用排水,相反情况则在渗水性较大的土层面保持水平坡面。

b渗水与非渗水土不混杂填筑,避免路基内形成水囊。

(2)摊铺整平

填土区段完成一层填筑后,先用推土机摊平整平,使填土层面在纵向和横向平顺、层厚均匀,保证压路机滚轮均匀接触地面进行压实。

推土机摊铺平整的同时,对路肩进行初步压实,保证压路机压倒路肩时不致滑坡。

(3)碾压夯实

碾压前向压路机司机进行交底,其内容包括碾压范围、压实遍数、走行速度、碾压线路等。

碾压前对填筑层的分层厚度和平整程度进行检测,确认厚度和平整度符合要求后,再进行碾压。

压实顺序按先两侧后中建、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压的操作程序进行。

各区段交接处互相重叠压实,区段搭接长度为两米。

沿线路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0.4m。

路肩部分的碾压,按照《路堤路肩施工工法》施工。

压路机行走方向与线路中线成45°角正反碾压,确保路肩部位的密实度。

施工时要严格严格控制填料的含水量在最优含水率+2%~-1%范围内。

含水量低于要求时,可以经过计算晒水增大填料的含水量,含水量高于要求时,则应晾晒后使用。

另外,在取土场要做好引排水措施,填料含水量过大时,取土坑挖沟拉槽降低水位和推土机松土器拉松晾晒相结合的办法,或将填料提前摊铺晾晒。

压实地段经密实度检测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的进行补压,然后再做检测,直到合格为止。

(4)碾压标准

采用K30承载板及核子密度仪检查碾压密实度。

基床及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层压实质量的检验数量、检查方法

填料种类

检验数量

检验方法

各种土类

每填高0.9m,纵向没100m检查2个断面4个点,距路基边缘2m处2点,中间2点,不足0.9m亦检查2个断面四个点。

K30平板荷载仪

6.1.6既有路基帮宽填土施工

⑴当路基帮宽△b≤0.5m时,采用高度不大于1.0m的干砌片石垛加宽,不需填土,片石圬工坡度1:

1,与既有路基边坡相接;

⑵当路基帮宽0.5m<△b≤1.0m时,改建线路道床碴脚未进入新帮宽路基,帮宽时,先沿既有路堤坡面挖成宽度不大于1.0m台阶。

填A、B、C组土帮宽,填料性质比照既有线或比既有路堤渗水性强;

⑶当路基帮宽1.0m<△b时,改建线路道床位于新旧路基接触面,填A、B、C组土帮宽,填料性质比照既有线或比既有路堤渗水性强。

当改建线间距小于9m时,对既有路基面以下0.5m挖除并换填为级配碎石,路基面向外设4%横向排水坡.当改建线线间距大于9m时,改建线之间能够设置线间排水沟,此时换填级配碎石路基面高于既有路基面,换填也为0.5m。

换填范围为改建后新线中心向里2.75m处开始向外至新线路肩.帮宽时,先沿既有路堤坡面挖成宽度不大于1.0m台阶.当△b<2.0m时,在每一层台阶上铺一层土工格栅。

为了保证新旧路基的良好连接,将既有边坡1m范围内土挖除后再挖台阶,台阶宽度1m。

路基顶面做4%横坡排水;

新路基与原路基衔接处加强碾压,新路基充分考虑预留沉落量。

6.1.7过渡段施工

6.1.7.1路基与桥梁过渡段

填方桥台台尾路基设置倒梯形过渡段,底宽3.0m,其后按照1:

2放坡,过渡段长度为L=2(H-0.6)+3,过渡段填筑A组填料应满足基床底层压实标准,过渡段形式如下图:

6.1.7.2路基与横向构筑物过渡段

当横向构筑物顶部距路基面的高度h≥2.0m时,应在构筑物侧面顶面以上设置倒梯形的A组填料过渡段,过渡段A组填料应满足基床底层压实标准,过渡段形式如下图:

6.1.8路基支挡结构

支挡工程主要类型有:

路肩、路堤重力式挡墙结构施工前,作好上方截、排水及防渗设施;雨季施工搭设雨棚。

地下水发育路堑地段,首先做好截排水措施。

施工采用的水泥、骨料、外加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