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46746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点》.docx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点》.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点》.docx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点》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点》

1、“十二五”所处的重要时期

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二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2、“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性

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利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对“十一五”成绩的概括

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4、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和国际国内形势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6、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五个坚持”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台又好又快发展。

7、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8、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工作任务

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9、必须逐步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10、全党必须增强的五种意识

全党必须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大力发扬真抓实干精神,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十位专家解读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点

五中全会,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关乎中国未来,同时牵引着世界目光;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等决议,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三个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也拉开了中国下一个30年的改革大幕,实现发展模式的全方位转型。

五中全会主题重大,内容丰富,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

全会有一系列新提法、新观点、新思想,新目标、新要求、新部署,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意义深远。

学习要讲究方法。

既要全面把握,也要突出重点。

如何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精准把握要点和精髓,深入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五中全会精神,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做好当前和今后的工作至关重要。

本期特别策划我们邀请胡鞍钢、刘国光等十位国内各领域知名专家对五中全会的要点和精髓进行了深度解析,给人以深刻启发。

——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

五中全会要点整理

一个“主题”——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一条“主线”——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两个“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三大“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四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四个方面的“改革”——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

五个“坚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五大“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六大“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五中全会亮点评论:

中国的发展绝非偶然

胡鞍钢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所提出的关于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勾画了中国今后五年的宏伟蓝图,充分反映了国家战略目标,集中体现了全体人民的最大利益,精心构建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五大建设”的总体布局,前瞻性地指明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方向和重要途径。

可以认为,过去三十年中国能够成为世界上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经济发展速度最快、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最明显、社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国家,这绝非是偶然的,更不是什么“幸运”,它的公开秘密所在就是充分利用了决策正确、执行有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政治优势。

其中最好的案例之一就是中国没有废掉五年计划作为发展的手段,而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改革、不断完善这一“看得见”手段,更加积极地利用市场经济机制和开放经济竞争的“看不见”手段。

五年规划的制定过程就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过程,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力,已成为中国特色的公共决策民主化、制度化的成功案例。

对“十一五”时期的基本评价。

经过五年努力奋斗,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五中全会一方面对“十一五”时期做出了总体评价,另一方面也首次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给出了清晰的界定,由“十一五”纲要所界定的“四位一体”,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为“十二五”的“五位一体”的新格局,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此外还包括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的政治条件即党的建设。

这反映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有了国家发展规划的总体布局。

从“一五”到“五五”计划就是“国民经济五年计划”,从“六五”计划之后改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将社会主义现代化从经济现代化扩展为经济和社会现代化。

从“十一五”规划之后,首次提出“四位一体”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

从xx、周恩来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到“五位一体”的现代化,这反映了我们对什么是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和实践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全面,这就为二十一世纪上半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奠定了基础性和全面性框架,这如同建设世界巨型建筑群的地基和构架。

对“十二五”时期的特点和性质做出了清晰的界定。

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未来十年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最后十年,因此未来五年时间至关重要,十分紧迫,它将起着决定性作用。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xx年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xx年重要目标之一,但同时也进入到所谓“改革疲劳期”,在进行各方面利益格局调整的同时,也形成了改革的胶着状态,因而成为“攻坚时期”,这就需要进一步改革开放。

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从极低收入、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阶段(指人均gdp在1000-10000美元),同时也会遇到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各类要素价格迅速上升,靠大量生产要素投入驱动经济增长难以为继,依靠大量出口国际市场维持高增长的模式受到极大限制,各个利益集团进一步分化,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社会凝聚力在下降,环境污染成为十分突出的问题,这就迫使我们必须主动转型。

对今后五年国内外形势的基本判断: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这非常符合“挑战—应战”模式。

尽管是什么挑战并没有说明,哪些是可以预见,哪些是难以预见,中国都会主动应战,积极应战,在应战中捕捉新的机遇。

为此就需要强化两个意识:

机遇意识与忧患意识。

实际上在xx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就明确指出,“纵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从二十一世纪的前十年来看,由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面对外开放,全面参与世界竞争,使我们充分利用了世界资源,大大开拓了世界市场,在面临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时果断决策、及时应对,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地缩小了我们与世界强国的差距。

展望未来十年,对中国而言,发展机遇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

但是机遇仍大于挑战,即使我们还会遇到不可预见的、不可控制的比国际金融危机更加险恶的巨大挑战,我们仍有将挑战转化为新的巨大的机遇的可能。

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当代中国的时代主题。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xx同志明确提出,“发展是硬道理”。

这既是党中央的政治共识,突出反映在党的十四大报告的标题上,即“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也是全社会共识,“加快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的主题仍然是发展,但是我们对发展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加全面、更加符合中国国情,从20年前的“发展是硬道理”转变为“科学发展是硬道理”,反映了党中央的新的政治共识,也表达了全社会新的社会共识,这是中国的自我超越、自我前进。

“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二五”规划的五项基本方针。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这是对中国发展与转型的新认识,是对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全球转型的新行动。

xx年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规定为“九五”计划的一项基本任务;xx年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又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结构“升级”规定为“十五”计划的主线之一;xx年中共十六届“十一五”规划,明确将“必须加快转变增长方式”作为六条指导方针之一。

xx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更广泛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这次全会明确指出: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发展必然引起转型,转型也是发展。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正是转型最快的时期;而转型成功的时期也正是发展成功的时期。

中国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发展带动了转型,转型促进了发展。

转型是发展的结果,也是发展的手段,还是发展的途径。

上述方针指明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基本方向、主要目标、重要内容,成为指导和设计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各篇章的基本依据,从而有力地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型。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对全球转型具有积极的国际意义和重大的推动力。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国率先推出四万亿元扩大内需的“中国新政”,率先经济复苏、贸易复苏,率先调整贸易结构,降低贸易顺差,对全球经济贸易不平衡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十二五”时期,中国能够按照上述方向加速转型,不仅大大地缓解国内经济的不平衡性,而且还大大地缓解国际经济的不平衡性。

最重要的是,中国将在全球和亚洲转型中“先行一步”,争取更加主动的机会、占据更加有力的地位,从而明显地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作者为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知识链接

我国的三代发展战略

第一代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经济发展战略(1950年—1977年)。

20世纪50年代中期,xx同志提出“超英赶美”的战略设想,6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设想,实行“高积累、低消费”的政策,优先发展重工业包括军事工业,采取了资本密集技术路线,实行高度保护的进口替代方针,社会发展指标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地区差异扩大趋势。

第二代是经济转轨期的经济发展战略(1978—xx年)。

1978年后,中国经济起飞,开始了空前的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xx同志先后提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两步走设想”和“三步走设想”,逐步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市场竞争,创造了中国的经济繁荣和持续的高增长。

这一战略始终是以追求经济高增长为最重要、最优先的目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不平衡发展”为战略思路,以“先富论”为手段,出现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地区间发展差距扩大,以及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程度不断上升等情况。

第三代以科学发展观为代表的新发展战略(xx年以后)。

进入21世纪,随着新领导人的执政,中国提出了第三代发展战略,即科学发展观。

它已经不同于“第一代发展战略”,也超越了“第二代发展战略”,充分吸收了前人的成功之处,调整了前人的不合理之处,突破了前人的历史局限性。

如何理解“三个时期”的论述

刘应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xx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xx年10月党的十七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推动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xx年翻两番,我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态环境良好、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对外更加开放的国家。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经走过了xx年的路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xx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5%,其中“十一五”时期前四年年均增长11.4%,今年前三季度增长10.6%,预计“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可以达到11%以上。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xx年,经济增长仍然达到9.1%。

在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情况下,能够保持这样的发展势头实属不易。

今年我国经济总量有望超过日本而居世界第二位,对外贸易中出口额去年已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一,国家外汇储备达到2.65万亿美元,主要工业品,如钢铁、煤炭、水泥等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去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

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现在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还有xx年时间,“十二五”时期的5年是一个关键时期,决定着能否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我国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十一五”时期改革开放有了新的重要进展。

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利用外资质量不断提高,对外投资步伐加快,开放型经济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xx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18.6%,其中出口增长19.1%,进口增长18.1%。

今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7.9%,其中出口增长34%,进口增长42.4%。

我国现在已经是对外开放度很高的国家,平均进口关税税率已经下降到9.8%。

随着与东盟等地区和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议,实行零关税的货物品种会越来越多,中国将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大市场。

xx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更大的空间。

我国改革开放还处在攻坚时期。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面临着许多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性矛盾,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构建新的体制机制。

对外开放面临着许多复杂的矛盾和问题,依靠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大量生产低端廉价商品出口的外贸发展方式已经遇到越来越大的挑战,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面临着艰巨的任务。

我们要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加快改革攻坚步伐,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要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向进口和出口、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坚定不移地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冲击,从根本上说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

长期以来,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消费增长相对缓慢,内需动力不强。

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我国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数量扩张型的粗放式增长,能源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付出的代价大,面临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突出矛盾。

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必须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形成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今后五年,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

国际大环境总体上对我国有利,国际金融危机虽然对世界经济增长带来前所未有的严重影响,但并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

从一个长期的国际战略眼光来看,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正在改变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从g8峰会到g20峰会就是一个重要标志。

世界经济格局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既给我国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也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与和平崛起的历史阶段,具备了许多支持发展的有利条件。

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城乡、区域经济加快发展,国内市场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大幅增加,中国经济发展总体上还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空间,能够在“十二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内保持快速发展。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把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长期保持下去。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为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综合司司长)

发展方式转型涉及哪些重大问题

迟福林

“十一五”提出了以扩大内需为重点的推进发展方式转型的目标。

但是现在来看,大部分目标的实现程度都非常有限,“十一五”提出的目标可以说一部分要落空。

从今天的情况来看,这种部分落空所造成的影响,从表面上看还是有限的。

可是,“十二五”如果再继续这种态势,发展方式转型滞后带来的严重影响就不可能是有限的了。

“十二五”很多问题已经不能绕过去了,如果还像“十一五”这样提出好的基本目标,但在实践中不能落实,就会对我国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的负面影响。

发展方式转型和改革到底涉及哪些重大问题,我想至少需要讨论四个问题:

消费主导时代的转型与改革。

乐观地看,未来五年左右,我国消费率提高10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率提高15个百分点,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