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因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46878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危害因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职业危害因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职业危害因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职业危害因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职业危害因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职业危害因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职业危害因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职业危害因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职业危害因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职业危害因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职业危害因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职业危害因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职业危害因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危害因素.docx

《职业危害因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危害因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职业危害因素.docx

职业危害因素

IMBstandardizationoffice【IMB5AB-IMBK08-IMB2C】

 

职业危害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代码

生产性粉尘

代码

生产性粉尘

1、生产性粉尘

FC1

矽尘

FC2

煤尘(游离SiO2含量<10%)

FC3

石墨尘

FC4

炭黑尘

FC5

石棉尘

FC6

滑石尘

FC7

水泥尘(游离SiO2含量<10%)

FC8

云母尘

FC9

陶瓷尘

FC10

铝尘(铝、氧化铝、铝合金粉尘)

FC11

电焊烟尘

FC12

铸造粉尘

FC13

棉尘

FC14

其他粉尘

2、化学毒物

金属及其化合物

HX1

铅及其化合物(不含四乙基铅)

HX2

汞及其化合物

HX3

锰及其化合物

HX4

镉及其化合物

HX5

铍及其化合物

HX6

铊及其可溶性化合物

HX7

钡及其化合物

HX8

钒及其化合物

HX9

铀及其化合物

HX10

铬及其化合物

HX11

镍及其化物(不含羰基镍)

HX12

四乙基铅

HX13

羰基镍

HX14

氧化锌

HX15

有机锡

HX16

磷及其化合物(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除外)

类金属及其化合物

HX17

磷化锌

HX18

磷化铝

HX19

氰化钠、氰化钾

HX20

砷及其化合物(不含砷化氢)

HX21

氟及其化合物(不含氟化氢)

刺激性气体

HX22

甲醛?

HX23

氮氧化合物

HX24

碳酰氯(光气)

HX25

二氧化硫

HX26

氨气

HX27

氯气

HX28

硫酸二甲酯

HX29

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

HX30

一甲胺

窒息性气体

HX31

硫化氢

HX32

磷化氢(膦)

HX33

一氧化碳

HX34

砷化三氢(胂)

HX35

氰化氢

酸、碱

HX36

氟化氢

HX37

硫酸

HX38

硝酸

HX39

盐酸

HX40

氢氧化钠

有机溶剂

HX41

HX42

甲苯

HX43

二甲苯

HX44

正己烷

HX45

汽油

HX46

二硫化碳

HX47

二氯乙烷

HX48

三氯甲烷(氯仿)

HX49

氯乙烯

HX50

氯丙烯

HX51

三氯乙烯

HX52

氯丁二烯

HX53

四氯化碳

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

HX54

苯胺

HX55

N-甲基苯胺

HX56

N-异丙基苯胺

HX57

对硝基苯胺

HX58

对硝基氯苯/二硝基氯苯

HX59

二苯胺

HX60

二甲基苯胺

HX61

联苯胺

HX62

硝基苯

HX63

二硝基苯(全部异构体)

HX64

二硝基甲苯

HX65

三硝基甲苯

酚、醇、醚类化合物

HX66

苯酚

HX67

对苯二酚

HX68

多氯酚(含五氯酚)

HX69

硫氯酚

HX70

甲醇

HX71

乙醇

HX72

醚类化合物

HX73

氯甲醚

多环芳烃类化合物

HX74

多氯联苯

HX75

氯化萘

HX76

多氯萘

HX77

HX78

蒽醌

HX79

吖啶

HX80

HX81

荧光素

HX82

荧光增白剂

油类、合成树脂

HX83

油彩

HX84

柴油

HX85

煤油

HX86

蒽油

HX87

木酚油

HX88

松节油

HX89

润滑油

HX90

焦油

HX91

环氧树脂

HX92

尿醛树脂

HX93

酚醛树脂

农药及药物

HX94

有机磷类农药

HX95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HX96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HX97

杀虫脒

HX98

溴甲烷

HX99

六氯苯

HX100

氯丙嗪

HX101

氯噻嗪

HX102

酚噻嗪

HX103

异丙嗪

其他

HX104

聚氯乙烯

HX105

丙烯酰胺

HX106

丙烯腈

HX107

肼类化合物(含肼)

HX108

二甲基甲酰胺

HX109

沥青

HX110

焦炉逸散物

HX111

肥皂添加剂

HX112

合成清洁剂

3、物理性因素

WL1

高温

WL2

噪声

WL3

局部振动

WL4

高气压

WL5

低气压

WL6

高湿

WL7

紫外线

WL8

激光

WL9

电离辐射(α、β、γ、χ射线等,包括放射性物质可能产生的各种射线)

4、生物性因素

SW1

炭疽

SW2

森林脑炎病毒

SW3

布鲁式杆菌

SW4

嗜热性放线菌

SW5

寄生虫类:

螨、羌、蚤

职业危害因素分类表代码检索表

职业病危害因素

代码范围

生产性粉尘

FC1~FC14

化学

毒物

金属及其化合物

HX1~HX16

类金属及其化合物

HX17~HX21

刺激性气体

HX22~HX30

窒息性气体

HX31~HX35

酸、碱

HX36~HX40

有机溶剂

HX41~HX53

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

HX54~HX65

酚、醇、醚类化合物

HX66~HX73

多环芳烃类化合物

HX74~HX82

油类、合成树脂

HX83~HX93

农药及药物

HX94~HX103

其他

HX104~HX112

物理性因素

WL1~WL9

生物性因素

SW1~SW5

职业危害因素分类简介

蒽[ēn]油

煤焦油分馏中280度~360度的馏分称之为蒽油,粘度较大,室温下有固体洗出,是制造涂料、电极、沥青焦、炭黑、木材防腐油和杀虫剂等的原料,主要用于提取粗蒽、苊、芴、菲、咔唑等化工原料。

用于配置碳黑原料油、筑路沥青或燃料油等,也可用于木材防腐和制取。

矽[xī]尘

结晶型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

矽尘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肺部,对人体产生危害,可造成的职业病称为矽肺。

长期吸入高浓度粉尘可引起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出现气短、胸闷、胸痛、咳嗽、通气功能减退等。

煤尘

煤矿防尘是指防止煤矿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矿物细微颗粒的总称。

煤尘的危害极大,它不仅污染作业环境,影响矿工的身体,而且煤尘的爆炸还会造成重大人身伤亡事故。

石墨尘

石墨粉尘是由石墨磨成的粉末,具有金属光泽。

石棉尘

是一种天然的结晶,其化学成分是含有、、、、等元素的复合物。

具有耐酸、碱,隔热,绝缘等特性,在工业上用途很广。

石棉矿的开采、选矿、运输工,石棉加工厂的分类、弹棉工,石棉制品的绝缘、隔热材料制品工等都可因长期吸入石棉粉尘而发生职业性石棉肺。

发病工龄一般在10年左右。

临床上,患者主要出现、肺气肿的症状,如、、、胸胀痛等,晚期出现肺和肺心病的症状和体征,患者痰内可检见。

滑石尘

滑石是一种含水硅酸镁。

较纯的滑石呈片状或,工业用滑石常含有各种硅酸盐,、、硫化物和常伴存于滑石之中,甚至含有一定量的。

滑石用途广泛,、纺织、、造纸、、化妆品、油漆、农药、高级绝缘材料等生产中均使用滑石粉作为填料、防粘剂和不良导体。

当粉尘被吸入人体的呼吸道之后,人体通过鼻腔、气管粘膜分泌物、支气管粘膜上皮的纤毛运动,伴随往外移动运送出去,并通过咳嗽反射排出体外。

人体通过自身的滤尘、运送和防御清除功能,可将97%~99%的粉尘排出体外,只有1%~3%的尘粒在体内,进入肺组织中的尘粒多数在直径5微米以下,其中进入肺泡的主要是2微米以下的尘粒。

但是人体对粉尘的清除作用是有限度的,长期吸人大量粉尘可使人体防御功能失去平衡,清除功能受损,而使粉尘在呼吸道内过量沉积,损伤的结构,导致肺组织,造成肺组织纤维化。

水泥尘

羰基镍

羰基镍(Nickeltetracarbonyl)主要用于制高纯,也用于电子工业,及制造塑料中间体,也用作催化剂,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并有全身毒作用,可导致肺、肝、脑损害。

如抢救不及时,可引起死亡。

氧化锌

氧化锌是的一种。

难溶于水,可溶于和。

氧化锌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添加剂,广泛地应用于塑料、硅酸盐制品、合成橡胶、、油漆涂料、药膏、粘合剂、食品、电池、等产品的制作中。

氧化锌的能带隙和激子束缚能较大,透明度高,有优异的常温发光性能,在半导体领域的液晶显示器、薄膜晶体管、发光二极管等产品中均有应用。

此外,粒的氧化锌作为一种纳米材料也开始在相关领域发挥作用。

有机锡

是锡和直接结合所形成的金属有机化合物。

通式RnSnX4-n(n=1-4,R为烷基或芳香基)。

有和芳香基化合物两类。

其基本结构有一取代体、二取代体、三取代体和四取代体(指R的数目)。

锡产量中的10-20%用于合成有机锡化合物。

磷化锌

灰色结晶粉末,不溶于水和醇类,溶于酸、和。

在1100℃氢气中升华。

常温空气中发生磷臭味,但不着火。

遇水和潮湿空气会缓慢分解,遇酸则剧烈分解放出剧毒的气体,易着火。

与接触即被氧化并发生爆炸。

吸入、误服磷化锌可致磷化氢中毒,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胃肠症状,以及发热、畏寒、头晕、兴奋及心律紊乱等。

严重者有气急、少尿、抽搐、休克及昏迷等。

磷化铝

磷化铝是用和铝粉烧制而成。

因杀虫效率高、经济方便而应用广泛。

用作粮仓熏蒸的磷化铝含量为%~%,片的规格较多。

薰蒸每吨粮食只需3~7片,每立方米仅用1~2片。

磷化铝主要为遇水、酸时则迅速分解,放出吸收很快、毒性剧烈的气体。

与的混合物可作为一种,也用于焊接。

本品遇水或酸产生而中毒。

吸入气体引起头晕、头痛、乏力、食欲减退、胸闷及上腹部疼痛等。

严重者有中精神症状,脑水肿,肺水肿,肝肾及心肌损害,心律紊乱等。

口服产生中毒,有胃肠道症状,以及发热、畏寒、头晕、兴奋及心律紊乱,严重者有气急、少尿、抽搐、休克及昏迷等。

甲醛

甲醛,化学式HCHO,式量,又称。

无色气体,有特殊的刺激气味,对人眼、鼻等有刺激作用,气体相对密度(空气=1),液体密度cm3(-20℃)。

熔点-92℃,沸点℃。

易溶于水和乙醇。

的浓度最高可达55%,通常是40%,称做甲醛水,俗称(formalin),是有刺激气味的无色液体。

有强还原作用,特别是在溶液中。

能燃烧,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7%-73%(体积)。

着火温度约300℃。

甲醛可由在、等金属催化下脱氢或氧化制得,也可由烃类氧化产物分出。

用作农药和,制、、、、和染料等的。

甲醛的主要危害表现为对的刺激作用,甲醛在室内达到一定浓度时,人就有不适感。

大于的甲醛浓度可引起眼红、眼痒、咽喉不适或疼痛、声音嘶哑、喷嚏、胸闷、气喘、皮炎等。

新装修的房间甲醛含量较高,是众多疾病的主要诱因。

氮氧化合物

氮氧化物(nitrogenoxides)包括多种化合物,如(N2O)、(NO)、(NO2)、(N2O3)、(N2O4)和(N2O5)等。

除二氧化氮以外,其他氮氧化物均极不稳定,遇光、湿或热变成二氧化氮及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又变为二氧化氮。

因此,职业环境中接触的是几种气体混合物常称为硝烟(气),主要为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并以二氧化氮为主。

氮氧化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

氮氧化物中氧化亚氮()作为吸入,不以工业论;余者除二氧化氮外,遇光、湿或热可产生二氧化氮,主要为二氧化氮的毒作用,主要损害深部呼吸道。

尚可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

人吸入二氧化氮1分钟的MLC为200ppm。

碳酰氯(光气)

光气,又称碳酰氯,高毒,不燃,化学反应活性较高,遇水后有强烈腐蚀性。

微溶于水,溶于芳烃、苯、四氯化碳、氯仿、乙酸等多数有机溶剂。

由一氧化碳和氯气的混合物通过活性炭制得。

光气常温下为无色气体,有腐草味,低温时为黄绿色液体,化学性质不稳定,遇水迅速水解,生成氯化氢。

是氯塑料高温热解产物之一。

用作有机合成、农药、药物、染料及其他化工制品的中间体。

脂肪族氯烃类(如氯仿、三氯乙烯等)燃烧时可产生光气。

环境中的光气主要来自染料、农药、制药等生产工艺。

健康危害:

主要损害呼吸道,导致化学性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

急性中毒:

轻度中毒,患者有流泪、畏光、咽部不适、咳嗽、胸闷等;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加重外,患者出现轻度呼吸困难、轻度紫绀;重度中毒出现肺水肿或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泡沫痰、呼吸窘迫、明显紫绀。

肺水肿发生前有一段时间的症状缓解期(一般1~24小时)。

可并发纵隔及皮下气肿。

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化学式SO2)是最常见、最简单的。

之一。

爆发时会喷出该气体,在许多工业过程中也会产生二氧化硫。

由于和通常都含有硫元素,因此燃烧时会生成二氧化硫。

当二氧化硫溶于水中,会形成。

若把亚硫酸进一步在存在的条件下氧化,便会迅速高效生成硫酸(的主要成分)。

这就是对使用这些燃料作为能源的环境效果的担心的原因之一。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工业上常用二氧化硫来漂白纸浆、毛、丝、草帽等。

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是由于它()能与某些有色物质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这种无色物质容易分解而使有色物质恢复原来的颜色,因此用二氧化硫漂白过的草帽辫日久又变成黄色。

二氧化硫和某些含硫化合物的漂白作用也被一些不法厂商非法用来加工食品,以使食品增白等。

食用这类食品,对人体的肝、肾脏等有严重损伤,并有致癌作用。

氨气

氨气,Ammonia,NH3,无色气体。

有强烈的刺激气味。

密度。

相对密度(空气=)。

易被成无色的液体。

在常温下加压即可使其液化(℃,临界压力兆帕,即大气压)。

沸点℃。

也易被固化成雪状固体。

熔点℃。

溶于水、和。

在高温时会分解成气和气,有还原作用。

有催化剂存在时可被氧化成。

用于制、、、铵盐和类等。

可由氮和氢直接合成而制得,能灼伤皮肤、眼睛、呼吸器官的粘膜,人吸入过多,能引起肺肿胀,以至死亡。

氯气

氯气,化学式为Cl2。

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易压缩,可液化为黄绿色的油状,是的主要产品之一,可用作为。

氯气中混和体积分数为5%以上的氢气时遇强光可能会有爆炸的危险。

氯气能与有机物进行和生成多种。

氯气在早期作为造纸、的。

注意氯酸盐与盐酸不能用来制备氯气[1],因为会生成大量难以分离且易爆炸的

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它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并溶解在黏膜所含的水分里,生成和盐酸,对上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

次氯酸使组织受到强烈的氧化;盐酸刺激黏膜发生炎性肿胀,使呼吸道黏膜浮肿,大量分泌黏液,造成呼吸困难,所以的明显症状是发生剧烈的咳嗽。

症状重时,会发生,使循环作用困难而致死亡。

由食道进入人体的氯气会使人恶心、呕吐、胸口疼痛和腹泻。

1L空气中最多可允许含氯气,超过这个量就会引起人体中毒。

硫酸二甲酯

硫酸二甲酯,有机化合物,无色或微黄色,略有葱头气味的油状可燃性液体,在50℃或者碱水易迅速成硫酸和甲醇。

在冷水中分解缓慢。

遇热、或氧化剂可燃。

硫酸二甲酯是可使的试剂。

经甲基化后,DNA可在甲基化位置被降解。

用于制造染料及作为胺类和醇类的剂。

有机合成,甲基化试剂。

溶剂。

其蒸气毒性强,曾用作战争毒气。

用作测定类的试剂,在有机合成中用作甲基取代剂。

无色至微棕色油状液体。

有醚样气味。

能被分解。

18℃时100ml水中能溶解18g,并迅速。

溶于乙醇、、、和类,微溶于和类。

(d204)。

熔点-27℃。

沸点约188℃(分解)、76℃()。

(n20D)。

83℃。

中等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440mg/kg。

有致癌可能性。

有腐蚀性。

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

有2,4-甲苯二异氰酸酯和2,6-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两种异构体。

按两种异构体含量的不同,工业上有三种规格的产品:

(1)TDI-65含2,4-TDI65%,2,6-TDI35%;

(2)TDI-80含2,4-TDI80%,2,6-TDI20%,最为常见;(3)TDI-100含2,4-TDI100%。

与水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易与含有活性氢原子的化合物作用。

与二元醇作用而成线型聚氨基甲酸酯或聚氨酯树脂

本品具有明显的刺激和致敏作用。

高浓度接触直接损害呼吸道粘膜,发生喘息性支气管炎,表现有咽喉干燥、剧咳、胸痛、呼吸困难等。

重者缺氧、紫绀、昏迷。

可引起肺炎和肺水肿。

蒸气或雾对眼有刺激性;液体溅入眼内,可能引起角膜损伤。

液体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引起皮炎。

口服能引起消化道的刺激和腐蚀。

慢性影响:

反复接触本品,能引起过敏性哮喘。

长期低浓度接触,呼吸功能可受到影响。

一甲胺

一甲胺(methylamine,CH3NH2)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比重为空气的倍。

易燃、易爆、有强烈刺激性氨样臭味。

碱性程度较氨强。

一般加压成液体贮存或运输。

一甲胺可经呼吸道、胃肠道及皮肤吸收,在体内转化成或氧化生成,二甲胺对人体的毒作用类似一甲胺,且作用更强。

一甲胺对眼、皮肤和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和,对机体全身有拟交感神经作用。

一甲胺有广泛的工业用途,主要用作医药(激活、、麻黄素等),农药(、、等),染料(茜素中间体、等),炸药及燃料(、等),、促进剂、以及、照相化学品和溶剂等的原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