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37种法定传染病和常见非法定传染病基本信息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50833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37种法定传染病和常见非法定传染病基本信息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整理37种法定传染病和常见非法定传染病基本信息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整理37种法定传染病和常见非法定传染病基本信息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整理37种法定传染病和常见非法定传染病基本信息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整理37种法定传染病和常见非法定传染病基本信息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整理37种法定传染病和常见非法定传染病基本信息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整理37种法定传染病和常见非法定传染病基本信息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整理37种法定传染病和常见非法定传染病基本信息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整理37种法定传染病和常见非法定传染病基本信息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整理37种法定传染病和常见非法定传染病基本信息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整理37种法定传染病和常见非法定传染病基本信息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整理37种法定传染病和常见非法定传染病基本信息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整理37种法定传染病和常见非法定传染病基本信息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整理37种法定传染病和常见非法定传染病基本信息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整理37种法定传染病和常见非法定传染病基本信息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整理37种法定传染病和常见非法定传染病基本信息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整理37种法定传染病和常见非法定传染病基本信息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整理37种法定传染病和常见非法定传染病基本信息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整理37种法定传染病和常见非法定传染病基本信息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整理37种法定传染病和常见非法定传染病基本信息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37种法定传染病和常见非法定传染病基本信息表.docx

《整理37种法定传染病和常见非法定传染病基本信息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37种法定传染病和常见非法定传染病基本信息表.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整理37种法定传染病和常见非法定传染病基本信息表.docx

整理37种法定传染病和常见非法定传染病基本信息表

37种法定传染病和常见非法定传染病基本信息表

传染病名称

病原

主要症状和体征

预防措施

1

鼠疫

鼠疫杆菌

起病急,高热寒战,体温迅速达到39-40℃,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伴有烦躁不安,意识模糊,心律不齐,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皮肤黏膜先有出血斑,继而大片出血及伴有黑便,血尿。

腺鼠疫:

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强迫体位;肺鼠疫:

咳嗽、胸痛、咯痰带血或咳血。

减少人被感染的蚤叮咬、直接接触被感染的组织或暴露于肺鼠疫病人的可能性;不私自捕猎疫源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其产品出疫区。

2

霍乱

霍乱弧菌

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

健康教育;加强饮用水和饮食卫生;对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要分别隔离治疗;对其吐泻物和污染环境、物品、饮用水进行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预防性服药。

3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

冠状病毒(SARS2CoV)

1、流行病学史:

1。

1与发病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属受传染的群体发病者之一,或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1.2发病前2周内曾到过或居住于报告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并出现继发感染病人的城市。

2、症状与体征:

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38℃,偶有畏寒;可伴有头痛、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常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

肺部体征不明显,部分病人可闻少许湿罗音,或有肺实变体征.3、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不升高,或降低;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4、胸部X线检查:

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呈网状改变,部分病人进展迅速,呈大片状阴影;常为双侧改变,阴影吸收消散较慢.肺部阴影与症状体征可不一致。

若检查结果阴性,1—2天后应予复查。

5、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

疑似诊断标准:

符合上述1+2+3条或2+3+4条.临床诊断标准:

符合上述1。

1+2+4条及以上,或1.2+2+3+4或1.2+2+4+5条。

生活、工作场所通风;注意个人卫生;不与患者或疑似患者接触;用肥皂和自来水(流动的水)洗手;在人群密度高或不通风的场所内戴口罩。

4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H5和H7亚型禽流感病毒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一周内:

1.是否到过国内外发生禽流感疫情的地区;

2.是否接触过病、死的鸡、鸭、鹅、鸽等禽鸟或其血液、尿液、粪便等分泌物、排泄物;

3.是否饲养、运输、销售、屠宰、加工鸡、鸭、鹅、鸽等禽鸟或食用过病、死禽鸟;

4.患者的亲朋、邻居或同事中有无此类病人;

5.是否为微生物实验室的工作人员。

①医学观察病例

  有流行病学史,1周内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者。

②疑似病例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分泌物M1(基质蛋白)或Np基因(特异性H抗原基因)检测阳性或其编码核酸阳性。

③临床诊断病例对疑似病例,无法取得标本或实验证据,而其共同接触史的人为确诊病例,并能排除其它诊断者.

④确诊病例

q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分泌物病毒或RT-PCR法检测阳性,或双份血抗体≥4倍上升.

q流行病学史不详,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特别是分离出病毒,或特异抗原、核酸检查阳性,或双份血清抗体≥4倍升高。

在发现疫情的地区,人们应尽量避免接触、触摸活的鸡、鸭、鹅等家禽和鸟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清洁,注意个人卫生,加强体育锻炼、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的食物.

5

炭疽

炭疽杆菌

皮肤型炭疽:

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泡,继而中央坏死形成溃疡性黑色焦痂,周围组织非凹陷性水肿,或直接发生大片水肿和坏死,伴有中度以上发热和该区域的淋巴结肿大;肠型炭疽:

急性发病,发热,肿胀,剧烈疼痛,腹泻,通常为血样便,恶心,呕吐,呕吐物中含血丝;肺炭疽:

高热,疲劳,全身不适,疾病初期持续2-3天后突然转为急性,病人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咳黏液血痰。

宣传教育,严禁剥食不明原因死亡的动物,死于炭疽动物的尸体必须焚烧;消除污染;免疫接种.

6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病毒

无症状性感染:

轻度疲倦或无任何症状;

顿挫型(流产型)脊髓灰质炎:

病人只有轻度发热、疲倦、嗜睡或伴以头痛、恶心、呕吐、便秘、咽痛等一般症状。

病人在数天内可完全恢复;

无菌性脑膜炎;

瘫痪型脊髓灰质炎。

隔离患者;做好日常卫生;接种疫苗。

7

病毒性肝炎

甲、乙、丙、丁、戊五型肝炎病毒

甲肝:

乏力、厌食、恶心、呕吐,腹泻,黄疸,小便深黄,大便灰白,皮肤巩膜黄染,肝脾肿大,体温升高。

乙肝:

全身乏力、疲乏、厌食、腹部不适、少数病人有恶心、呕吐症状,肝肿大,压痛、脾肿大、少数病人有肝区疼痛.

丙肝:

与乙肝表现相似.

丁肝:

和急性乙肝相同。

戊肝:

感染初期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乏力,发热黄疸.有时伴有呕吐腹泻,体症主要有肝脾肿大,肝区压痛,叩击痛,其表现与甲型肝炎相似。

控制传染源:

患者的隔离和携带者的管理

切断传播途径:

甲型和戊型重点在搞好卫生措施,乙、丙、丁型肝炎重点在于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

8

艾滋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1期:

急性感染,发热、全身不适、头痛、厌食、恶心、肌痛、关节痛和淋巴结肿大。

2期:

无症状感染。

3期:

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症.4期:

艾滋病期:

体质性疾病如发热、乏力、不适、盗汗、厌食、体重下降,除全身淋巴结肿大外可有肝脾肿大;神经系统症状;各种机会性病源体感染;因免疫缺陷继发的肿瘤;免疫缺陷病发的其他疾病。

患者的血液、排泄物和分泌物应进行消毒;加强宣传教育,严禁毒品注射,取缔娼妓,严格检查血液制品,医疗单位应对患者使用过的物品或医疗器械进行严格消毒;提倡进行婚前体检。

9

麻疹

麻疹病毒

有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典型症状是高热、皮疹及呼吸道卡他等炎症。

颊粘膜周围有红晕的小白点成为柯氏斑,玫瑰色丘疹,自耳后、发际、前额、面、颈部开始逐渐波及躯干和四肢手掌足底.

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10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全身酸痛、头痛和腰痛。

少数患者出现眼眶痛,头痛、腰痛、眼眶痛称为“三痛”.颜面、颈、胸部位潮红称为“三红”典型病例具有三大特征:

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

防鼠灭鼠,做好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注射疫苗。

11

狂犬病

狂犬病毒

前驱期,约1-4天,表现为中度发热、不适、食欲消失、头痛、恶心等,然后进入神经系统的症状期,约2-20天,出现应激性增高,胸部压迫感、胸痛、气流恐怖症(怕风),交感神经系统病损后出现多汗、流涎、狂燥行为、焦虑、痉挛性痛性肌肉收缩,在吞咽时咽喉等部位的肌肉痉挛而致怕饮水,故又称恐水症.

管理传染源;处理伤口;预防接种。

12

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病毒

病人症状以高烧、惊厥、昏迷为主要特征,病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

起病急,主要表现为全身不适、头痛、发烧、常伴有寒战,体温38℃-39℃。

头痛常较剧烈,伴有恶心、呕吐;急性脑炎期;恢复期。

控制传染源,灭蚊、防蚊及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

13

登革热

登革热病毒

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

防制和消灭伊蚊。

14

痢疾

志贺氏菌

起病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并有中度全身中毒症状。

管理传染源:

急性病人应隔离治疗。

切断传播途径:

对污染的水源和食品要及时消毒。

15

肺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

长期低热,午后傍晚开始,次日凌晨降至正常,倦怠乏力、食欲减退、夜间盗汗、体重减轻等。

咳嗽咯痰,咯血,胸痛,气急.

对管理病人登记管理,接种卡介苗.

16

伤寒、副伤寒

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

发病缓慢,体温上升,有持续性高热、无力、皮疹、肝脾肿大,中性颗粒细胞减少等中毒症状,典型病例可出现玫瑰疹,病程为3~4周,有的病愈后继续排菌3周~3个月副伤寒与伤寒临床不易区别,副伤寒症状较轻,病程短,1~3周即愈。

丙型副伤寒可引起食物中毒.病后均可获得较强的细胞免疫.

控制传染源:

隔离治疗病人,切断传播途径:

搞好水源和粪便管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提高人群免疫力:

免疫接种。

17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脑膜炎奈瑟菌

败血症期:

起病急,高热寒战,体温39-40℃伴头痛、全身不适及精神萎靡等毒血症症状,病人可有皮肤粘膜瘀点或瘀斑。

脑膜炎期:

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可因神经根受刺激而出现颈项强直,克氏症及布氏症阳性等脑膜刺激征.

管理传染源:

隔离治疗病人;切断传播途径:

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预防接种。

18

百日咳

百日咳杆菌

分卡他期、痉咳期、恢复期3个病程。

初起表现为呼吸道症状,有轻微的咳嗽、鼻炎等,约2周时间,其后咳嗽加剧、患儿连续咳嗽不止、头劲部静脉充血,面红耳赤或上唇紫绀和流鼻涕。

随后咳嗽停止,大量粘液或脓痰由气管排除,伴有呕吐,发出特殊高调的鸡鸣样吼声,如此发作,每日数次,多至十次,一般为4~6周,为痉咳期。

隔离治疗病人,流行期间少出门,不到公共场所活动,减少感染的机会,预防接种.

19

白喉

白喉杆菌

发病经过多为缓慢,一般为低热或中等度热,可有咽痛、吞咽困难,病人可有程度不同呼吸困难,咽、喉、鼻部粘膜充血、肿胀并有不易脱落的灰白色假膜形成.

健康教育,预防接种,针对传染源实行“三早”,病人的鼻咽分泌物及其污染物进行消毒。

20

新生儿破伤风

破伤风杆菌

新生儿破伤风早期症状可有牙关紧闭,吸乳困难,继之面肌痉挛呈苦笑面容.四肢肌肉阵发性强直性痉挛,腹直肌痉挛强直如板状,颈项强直呈角弓反张.呼吸肌、喉肌痉挛可致窒息、呼吸衰竭、心力衰竭。

孕妇应接受破伤风免疫注射,在接生时严格无菌操作,注意脐带端的清洁处理,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

21

猩红热

溶血性链球菌

起病急、发热、咽峡炎、弥漫性皮疹、继而脱皮。

初期舌被白苔,肿胀的舌乳头凸出覆以白苔的舌面,称为“草莓舌”。

加强宣传教育;发现病人早期隔离;对直接接触环境进行消毒,调查传染源及切断传播途径.流行期尽量不去公共场所,外出戴口罩,公共场所应空气流通,必要时可进行空气消毒。

22

布鲁氏菌病

布氏菌

发热,典型热型为波浪式起伏,故曾称布病为波状热;多汗,在晚上增多,出现盗汗,汗质较粘;关节肌肉痛,呈游走性,主要是在大关节.其他症状体征有乏力、精神不振、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睾丸肿大、关节肿大、皮下结节出现等。

健康教育;免疫接种;因布病人不传人,故对病人及接触者均不需隔离等处理,对患者所居住环境等也无需特殊处理,但应对周围人群进行布病检疫;对查出的可疑畜及乳肉制品等应及时有效处理。

23

淋病

淋病奈瑟菌

男性淋病:

表现为淋菌性尿道炎,尿道口红肿、尿道有脓性分泌物、尿痛、排尿困难。

少数病例感微热和疲乏。

累及两侧腹股沟淋巴结时,局部红肿疼痛。

女性淋病:

根据感染部位,如为尿道,则有尿频、尿痛及排尿烧灼感,可见尿道口红肿,有少量脓性分泌物;如为宫颈,则阴道排出物增加。

有触痛及性交痛。

偶尔腰痛及下腹痛。

前庭大腺感染时,腺开口红肿,有分泌物,严重者形成脓肿.

人群监测;人群预防:

设法保护高危人群;加强防治宣传教育,提倡洁身自爱,不搞性乱;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包括患者的衣物、毛巾、床单等用煮沸,浴盆、便盆等用消毒剂消毒。

24

梅毒

苍白螺旋体

螺旋体侵入部位首先发生硬下疳,即为一期梅毒,是圆形或椭圆形略高出皮面红色糜烂面或浅溃疡,皮肤黏膜损害是该期最常见的表现;螺旋体进入到血液循环,播散到全身各系统,如皮肤粘膜、肝、脾、骨骼及神经系统,形成梅毒性损害,出现各种临床表现,称为二期梅毒。

感染达2年以上则称为三期梅毒。

人群监测;人群预防:

设法保护高危人群;加强防治宣传教育,提倡洁身自爱,不搞性乱;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包括衣物、毛巾、被褥的清洗,水池、浴具和便具的消毒.

25

钩端螺旋体病

致病性钩端螺旋体

通常表现为“重感冒样"症状。

病人出现畏寒、发热、头痛、乏力、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全身肌肉疼痛特别是腓肠肌疼痛和触痛,有的病例尚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发展到中期,将出现不同程度的器官损害。

如鼻衄、咯血、肺弥漫性出血;皮肤粘膜黄疸或出血点;肾型患者出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肾功能损害;脑膜脑炎型患者出现剧烈头痛、呕吐、颈强直及脑脊液成分改变.

健康教育;免疫接种和预防服药;病人、接触者及环境的管理:

避免接触钩体疫水、预防服药、灭鼠、圈猪、水源消毒和对疫水设置警示牌。

26

血吸虫病

血吸虫

急性血吸虫病:

发热;过敏反应有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全身淋巴结肿大等;腹部症状有腹痛、腹泻等;肝脾肿大。

慢性血吸虫病:

多数无明显症状,部分病人表现为腹痛、腹泻.

健康教育,在流行区避免与疫水接触;灭螺;防止人粪和畜粪污染水源并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

27

疟疾

疟原虫

前驱期:

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畏寒。

发冷期:

手脚发冷,继而寒战、发抖、面色苍白、口唇指甲发绀。

体温迅速上升、此期可持续10多分钟至2小时.

发热期:

寒战后全身发热、头痛、口渴,体温可升至39oC或以上,有些病人可出现抽搐、此期可持续2-3小时.

出汗期:

高热后大汗淋漓,体温迅速下降,此期可持续1小时以上.

根治传染源(疟疾病人和带疟原虫者);防蚊、灭蚊;预防性服药;注意个人防护(如使用蚊帐)。

28

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毒

畏寒高热,显著乏力,头痛,轻度咽干痛,胸骨下烧灼感,多无鼻塞流涕.可有鼻衄,腹泻水样便。

急性热面容,面颊潮红结膜外眦充血,咽轻充血,肺部可有干啰音。

疫情监测;隔离治疗病人和疑似病人;在流行期间,公共场所加强通风,喷洒漂白粉液;疫苗接种;预防性服药

29

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炎病毒

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腮腺肿大或两侧腮腺同时肿大,2-3日内达高峰,局部疼痛、过敏,开口及咀嚼时疼痛明显,含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颔下腺、舌下腺及颈部淋巴结。

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以后逐日减退,全部病程约7一12日。

管理传染源,早发现,早隔离;隔离期从发病至腮肿完全消退为止;被患者污染的饮、食具需煮沸消毒;对集体儿童、学校、部队的接触者应检疫三周;应急接种疫苗。

30

风疹

风疹病毒

小的淡红色斑丘疹,先面部而后颈部,再躯干后四肢,通常24小时全身疹子出齐,2-5天疹退,不留色素。

出疹严重者热度一般为38℃左右,疹退后热退,有耳后、枕部、颈下和颈部淋巴结肿大。

健康教育,风疹显性和隐性感染对怀孕早期胎儿都有危害,重点预防孕妇特别是怀孕头3个月内感染;免疫接种;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流行期保持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进行空气消毒.

31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肠道病毒70型EV70或柯萨奇病毒A24型变种CA24v

接触传染源后2小时~48小时内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

自觉眼不适感1-2小时即开始眼红,很快加重。

明显眼刺激症状,刺痛、砂砾样异物感、烧灼感、畏光、流泪。

眼睑水肿,睑、球结膜高度充血。

眼分泌物初为水样、浆液性,重者带淡红血色,继而为粘液性。

健康教育,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做好个人预防;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应擦拭消毒、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病人的洗漱用品要严格做到与其他家庭成员或同居室人员分开。

32

麻风病

麻风分枝杆菌

主要症状是由麻风菌侵犯外周神经而引起所辖区的感觉(触、痛、温觉),营养(皮肤干燥、闭汗)和运动(肌无力、麻痹)的功能障碍。

早发现、早治疗、防止传播;对患者家属及近邻进行监测并向群众卫生宣教;对新病人的家属每年进行一次体查,看有无可疑症状,至少5年.

33

斑疹伤寒

普氏立克次体和莫氏立克次体

发热、头痛、皮疹和淋巴结肿大。

健康教育,搞好个人卫生,衣服要经常换洗,避免虱子孳生。

病人住所要进行灭虱、灭鼠、灭蚤,消灭传染源和媒介昆虫.

34

黑热病

杜氏利什曼原虫

发热、贫血、进行性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鼻衄及齿龈出血。

晚期则有消瘦、精神萎靡、头发失去光泽及脱落,面部萎黄及色素沉着,腹壁浅表静脉曲张,下肢浮肿等。

健康教育,消灭病犬,防蛉,灭蛉。

35

包虫病

棘球绦虫

肝囊型包虫病最为常见,主要表现是右上腹或上腹部无痛性肿块、表面光滑,质较硬.有时可压迫胆总管引起黄疸。

肺囊型包虫病可引起胸痛、咳嗽、痰血等,胸痛为持续性隐痛。

其他器官的囊型包虫病主要表现为站位性囊肿引起的压迫症状。

进行健康教育,纠正不良卫生习惯,改进环境卫生;家犬的登记管理和定期驱虫;加强屠宰管理,禁止用生的动物器官喂犬。

36

丝虫病

班氏丝虫与马来丝虫

早期:

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丝虫热,精索炎、附睾炎和睾丸炎;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综合症。

晚期:

淋巴结肿大和淋巴管曲张,峭膜腔积液,乳糜尿,象皮肿。

控制和消灭丝虫病应采取在流行区内开展乙胺嗪群体治疗以消灭传染源(即治愈微丝蚴血症者)为主导的防治策略。

在中、高度流行区可采用乙胺嗪全民服药或乙胺嗪药盐防治。

37

其他感染性腹泻病

病毒、细菌、真菌、原虫

炎症性腹泻:

为病原体侵袭上皮细胞,引起炎症而致的腹泻,常伴有发热,粪便多为粘液便或粘液血便。

分泌性腹泻指病原体或其产物作用于肠上皮细胞,引起肠液分泌增多和/或吸收障碍而导致的腹泻。

病人多不伴有发热,粪便性状为稀便或水样便。

健康教育,加强以预防肠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卫生宣传教育,搞好环境卫生、饮水卫生和饮食卫生.感染性腹泻的病人及病原携带者应及时到医疗机构治疗,在医院产科的婴儿室、儿科病房、托幼机构发现病毒性腹泻,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等时,及时隔离、治疗病人,对污染的环境进行消毒。

其他感染性腹泻病:

O157:

H7腹泻

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

H7

特发性、痉挛性腹痛;血性粪便(血水便或脓血便);低热或不发热。

预防措施主要是教育群众加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把住病从口入关;开展家畜监测,吃熟食;一旦发现类似病例,要及时报告,立即隔离治疗患者,对环境开展调查和消杀灭。

其他感染性腹泻病:

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

诺瓦克病毒

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

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h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粪检白细胞阴性。

原发感染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续发感染者,有些病人仅表现出呕吐症状,故在临床曾有冬季呕吐病诊断.此外,头痛、轻度发热、寒颤和肌肉痛也是常见症状,严重者出现脱水.

健康教育,加强以预防肠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宣传教育,提倡喝开水,不吃生的半生的食物,尤其是禁止生食贝类等水产品,生吃瓜果要洗净,饭前便后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抓好饮食卫生、饮水卫生;对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要分别隔离治疗;对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的吐泻物和污染过的物品、空气、饮用水、厕所等进行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