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能力提升新版粤教沪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51785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能力提升新版粤教沪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能力提升新版粤教沪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能力提升新版粤教沪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能力提升新版粤教沪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能力提升新版粤教沪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能力提升新版粤教沪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能力提升新版粤教沪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能力提升新版粤教沪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能力提升新版粤教沪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能力提升新版粤教沪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能力提升新版粤教沪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能力提升新版粤教沪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能力提升新版粤教沪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能力提升新版粤教沪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能力提升新版粤教沪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能力提升新版粤教沪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能力提升新版粤教沪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能力提升新版粤教沪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能力提升新版粤教沪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能力提升新版粤教沪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能力提升新版粤教沪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能力提升新版粤教沪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能力提升新版粤教沪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能力提升新版粤教沪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能力提升新版粤教沪版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能力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1.广场舞是中国大妈非常喜欢的一种健身活动.但同时广场舞的音响运却给周边住宅楼休息的居民造成一定影响,下列在关广场舞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广场舞对周边休息居民造成影响,主要是因为广场舞的音调太高

B.广场舞对周边休息居民造成影响,主要是因为广场舞的响度太大

C.为使双方的利益得到尊重,和谐相处,有效并合理的方法是禁止广场舞活动

D.为使双方的利益得到尊重,和谐相处,有效并合理的方法是住宅楼的居民都戴上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2.唐朝诗人李益有一首诗叫《喜见外弟弟又言别》,其中描写道“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从“问姓”中想起初见的“旧容”,可见声音中有一种特征让诗人唤起了十年前的记忆,这种特征是()

A.音色B.响度C.音调D.振幅

3.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医生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

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4.用力敲鼓会比轻轻敲鼓声音大,这二次鼓面振动不同的是()

A.振动频率B.振动幅度

C.振动时间D.振动快慢

5.在一些“模仿秀”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6.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

A.音调低,响度大B.音调低,响度小

C.音调高,响度大D.音调高,响度小

7.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这里的“不同”是指()

A.音调B.响度C.音色D.以上都不对

8.关于扩音机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改变音调B.改变响度

C.改变音色D.改变频率

9.吉他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A.振幅B.响度C.音色D.音调

10.“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

B.“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C.“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

D.“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等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

B.“夜半钟声到客船”我们能听出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摩托车的消声器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2.如图是幼教机器人正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小朋友的声音是噪声

C.能区分机器人和小朋友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13.吉他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A.振幅B.响度C.音色D.音调

14.在一些“模仿秀”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15.萍萍帮妈妈涮洗餐具,演奏出锅,碗,筷,勺的“交响曲”,响声是由于餐具的产生的,根据声音的可以判断出是锅还是碗发出的响声.

16.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1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

C.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8.下列对于声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在忠县第二届运动会上用高音喇叭播放《运动员进行曲》,高音喇叭的主要作用是增大音调

B.我们能准确的判断自己熟悉的人是谁在讲话,主要是根据音色来辨别的

C.在太空中漫步的翟志刚可以在舱外和队友面对面交谈

D.进入城区禁鸣喇叭主要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二、填空题

19.联欢晚会上,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台下观众听到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传播的。

20.如图是一个纸盒、两支笔和四根宽窄不同的橡皮筋制作的“橡皮筋吉他”.拨动a、b、c、d四根橡皮筋,音调最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橡皮筋,橡皮筋发声的不同.

21.有几位同学在教室外聊天,教室内的同学听声音可以分辨出每句话是谁说的,这是因为每个人讲话的不同;在狭窄的空间燃放鞭炮比在野外燃放鞭炮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因为在狭小空间声波经过多次,使回声跟原来的声音混在一起造成的.

22.第四季“好声音总决赛巅峰之夜”于10月7日在鸟巢上演,我们不用看,只需听,就可以利用声音的分辨出示哪位歌手在演唱.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是通过传播的.

23.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有关.

24.“中国好歌曲”比赛现场,歌手弹奏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现场观众会将手机调成静音状态,目的是为了在减弱噪声.

25.声学知识在医学上有许多应用.当医生给病人检查腹部时,用手轻轻敲击,倾听声音,即为“叩诊”,这主要是根据来判断腹部是否有积水,当给病人检查心脏时,使用听诊器,目的是.

26.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上课时,老师单凭声音也能识别是谁在说话,这是由于讲话时每个人的不同,声音的三个特征是、、.

27.“中国好歌曲”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吉他时有时很轻柔,有时很用力,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观众在听音乐时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模式,这样做目的是为了在减弱噪声.

28.每一个物体都有它固有的频率.现有一音叉,它的频率是400Hz,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它的振动频率会不会因为重敲或轻敲而改变?

答:

三、简答题

29.音调的高低与发声振动的频率有什么关系?

30.小李领起水壶向暖水瓶中灌水,小张在一旁提醒他:

“小李,快满了!

”小李说:

“你怎么知道的?

”小张说:

“听出来的。

”小李迷惑不解,你知道小张是根据声音的哪个特性判断的吗?

原因是什么?

四、综合题

31.阅读下面故事回答问题.

趣味物理﹣﹣对牛弹琴

对牛弹琴是一个成语,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古代有一名著名的音乐家叫公明仪,他对音乐有很高的造诣,精通各种乐器,尤其弹得一手好琴,优美的琴声常使人如临其境.

一个春天的午后,公明仪在郊外散步,看见绿油油的草地上有一头牛正在低头吃草.这清新怡人的气氛让他有感而发,于是他决定要为牛弹奏高雅之曲.只见公明仪左手在弦上不同位置按压,右手娴熟地拨弦,琴声悠扬,非常富有感染力,可是那头牛却依然只顾埋头吃草,根本不会理会这悠扬美妙的琴声和正在弹琴的公明仪.

公明仪对此非常生气,认为牛太不懂事了.但是当他静静观察思考后,他明白了那牛并不是没有听到他的琴声,实在是不懂得高雅之曲.后人把这个故事叫做对牛弹琴,比喻说话不看对象,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也用来讽刺那些说话不顾对象的人.

听完故事,请回答下面问题:

(1)公明仪在弹琴时,琴弦发出声音;公明仪精通各种乐器,我们闭上眼也能区分琴声和啸声,这是因为这两种声音的不同.

(2)公明仪在弹琴时,右手拨弦,左手不停改变按弦的位置.他是通过改变弦的(选填“长短”或“松紧),从而改变琴声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以上三者都有.

五、实验题

32.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我们应改变,用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这是为了控制两次钢尺振动的相同.

33.物理老师用矿泉水瓶为同学们演示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矿泉水瓶内装半瓶沙子,拧紧瓶盖,用厚毛巾包住,手握毛巾用力快速晃动瓶子约五分钟后,沙子变热,这是通过的方式使沙子内能增加的(选填“热传递”或“做功”).

(2)用矿泉水瓶从饮水机接水的过程中,听到瓶中传出的声音的音调越来越.

(3)如图所示,将细线系在矿泉水瓶下部,沿水平方向拉动细线使其沿同一水平桌面匀速移动,发现拉满瓶水比拉半瓶水需要的力大,此现象表面在接触面的

相同时,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

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噪声响度比较大,广场舞对周边休息居民造成影响,主要是因为广场舞的响度太大,故选项A说法不正确,选项B说法正确;为使双方的利益得到尊重,和谐相处,有效并合理的方法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降低音响的响度,故选项C、D说法不正确.

考点:

减弱噪声的途径

2.A

【解析】解:

音色是不同的发声体本身所具有的一种特征,即不同的物体发声时,其音色一般是不同的,即通过音色我们可以辨别物体;所以该题中通过“问姓”想起初见的“旧容”,即通过说话的声音判断出以前的熟人,即是应用音色的缘故.

故选A.

【点评】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并能利用这三个特征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声现象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3.B

【解析】解:

A、发声体的振动幅度,决定声音的响度大小;不符合题意;

B、正常腹部除肝脾所在部位叩诊成浊音或实音外,其余部位均为鼓音;

肝脾或者其他实质性脏器极度肿大,腹腔内大量积液或肿瘤时,鼓音区缩小,病变部位可出现浊音或实音,当腹腔内有较多游离液体(在1000ml以上)时,为患者叩诊时会发现腹部有气体为鼓音当移至有腹腔积液的部位时有浊音,当鼓音变为浊音则提示有腹水的可能,而浊音是指的是音调,故符合题意;

C、当有病症时敲击会发出浊音,而与音色无关,不符合题意;

D、声音悦耳动听是指声音的音色,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音调,医生在“叩诊”时,有积水和无积水所发出的音调不同,所以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

4.B

【解析】解:

擂鼓时,鼓面振动发出声音.用力越大,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即振幅越大,响度也越大.所用力敲鼓会比轻轻敲鼓声音大,这二次鼓面振动不同的是振动幅度.

故选B.

【点评】该题考查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难度不大.

5.C

【解析】解:

不同的声源发出的声音,除了音调、响度之外,声音还有另一个特征﹣音色.听朋友打来的电话,凭声音就知道是谁,因为每个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在一些“模仿秀”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音色.

故选C.

【点评】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三个特征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6.A

【解析】解:

因为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所以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

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这里的“轻声伴唱”是指声音小;因为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所以说男低音比女高音响度大.

故选A.

【点评】本题的难点是音调和响度二者的区别,对于这两个的区别,要抓住声音的高低和大小进行区分.

7.C

【解析】解:

由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产生的声音的音色不同;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这里的“不同”是指音色;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8.B

【解析】解:

扩音机可以使声音增强,即增大了声音的响度;而声音的音调和音色不会变化;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9.D

【解析】解:

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的目的是调节物体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琴弦发声时的音调.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频率和音调关系的掌握情况,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10.B

【解析】解:

A、“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是音调,故A错误;

B、“呼麦”中的声音是声带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呼麦”中高音和低音都不是超声波或次声波,故C错误;

D、“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如何用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属于基本应用.

11.C

【解析】

试题分析:

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②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③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解: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响度大,选项说法错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选项说法错误;

B、“夜半钟声到客船”我们能听出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选项说法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选项说法正确;

D、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对声音的考查较为全面,要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及声音的特征进行分析解答,是中考的热点,属于易错题目.

12.C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声音的产生、噪声的定义、声音的特性以及传播速度等,对选项中的内容逐一判断即可.

解:

A、所有的声音都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从物理学角度,发声体不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是噪声,从环保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的休息的声音是噪声,故小朋友的声音不一定是噪声,故B错误;

C、能区分机器人和小朋友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故C正确;

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光速在真空中才是3×108m/s,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与声音相关的基础知识,包括声音的产生、噪声、音色以及声速等,难度不大.

13.D

【解析】

试题分析:

音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解:

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的目的是调节物体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琴弦发声时的音调.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频率和音调关系的掌握情况,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14.C

【解析】

试题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是辨别不同声音的依据.

解:

不同的声源发出的声音,除了音调、响度之外,声音还有另一个特征﹣音色.听朋友打来的电话,凭声音就知道是谁,因为每个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在一些“模仿秀”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音色.

故选C.

【点评】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三个特征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15.振动;音色

【解析】

试题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我们常用音色来区别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

解: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响声是餐具的振动产生的;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能判断出是锅还是碗发出的响声,这是因为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

振动;音色.

【点评】不同的乐器可以发出相同音调、相同响度,但音色一般不同.16.B

【解析】

试题分析:

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当发声体的振幅越大时,发出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解:

由题意可知,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这是因为用力不同时,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故选B.

【点评】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尤其是能根据实验的操作特点得出用不同的力是为了改变音叉的振幅,进而改变响度,是解答的关键.

17.B

【解析】

试题分析:

人耳的听觉是有一定范围的,只有频率在20~20000Hz之间,且过到一定响度的声音人耳才能听到;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可根据各自的定义做出判断;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

A、只有频率在20~20000Hz之间,且过到一定响度的声音人耳才能听到,因此并不是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故A错误;

B、“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故B正确;

C、声源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而不是音调越高,故C错误;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与声现象相关的多个知识点,包括声音的特性、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以及声音的传播等,属声学综合题,难度不大.

18.B

【解析】

试题分析:

(1)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2)同的发声体因材料和结构不同,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就不同,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重要依据;

(3)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媒介.真空不能传声;

(4)考查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

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接收处.

解:

A、高音喇叭的主要作用是增大声音的响度,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不同的人由于声带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也是不同的,故可以通过音色进行辨别自己熟悉的人是谁在讲话,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所以人之间不能直接对话,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禁止鸣喇叭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声音的传播条件的了解和掌握,有关噪声问题和音色是声学中常见考点,还要和实际生活结合,是一道基础题.

19.音色空气

【解析】

试题分析: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音色不同,口技演员模仿各种声音,当音色相近或相同时,模仿的才像,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音色。

台下观众听到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

考点:

声音的特征

20.a;响度;

【解析】解:

如图是一个纸盒、两支笔和四根宽窄不同的橡皮筋制作的“橡皮筋吉他”,由于a最细,所以a振动时,频率最大,音调最高;

同时当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橡皮筋,橡皮筋振动的幅度是不同的,故响度是不同的;

故答案为:

a;响度;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

声音产生的条件,以及音调的高低、响度的大小的影响因素,是一道基础题.

21.音色;反射.

【解析】解:

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

在狭窄的空间燃放鞭炮比在野外燃放鞭炮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因为在狭小空间声波经过多次反射,使回声跟原来的声音混在一起造成的.

故答案为:

音色;反射.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22.音色;空气.

【解析】解:

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我们不用看,只需听,就可以利用声音的音色分辨出示哪位歌手在演唱;

现场观众欣赏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故答案为:

音色;空气.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音色的应用,属于声现象中的重要知识点,要熟练掌握基本特点或规律.

23.高;频率.

【解析】解:

硬纸片在木梳上快速划过,木梳齿振动快,频率大,音调高.

故答案为:

高;频率.

【点评】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

音调、音色和响度.掌握三个特征的影响因素.

24.音调;声源处.

【解析】解:

(1)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即改变声音的音调,

(2)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

音调;声源处.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三要素以及防止噪声的途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进行分析解答.

25.音调;减小声音的分散,提高声音的响度.

【解析】解:

当病人腹部有积水时,当敲击患者腹部,振动频率会发生变化,音调就不同,所以可以根据音调判断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

听诊器是利用声音在管内空气中集中传播,减小声音的分散,提高声音的响度,从而可以听到更清楚的声音,然后根据经验判断是否有病症.

故答案为:

音调;减小声音的分散,提高声音的响度.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26.振动;音色;音调、响度、音色.

【解析】解:

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发出的;因为不同发声体有不同的音色,因此老师闻其声便能识别说话者,是通过讲话时人的音色不同进行识别的;声音的三个特征是音调、响度和音色.

故答案为振动;音色;音调、响度、音色.

【点评】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三个特征,并且能够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本类题的关键是牢记相关的知识.

27.响度;声源处

【解析】

试题分析:

(1)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

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解:

(1)吉他手弹奏吉他时有时很轻柔,有时很用力,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

响度;声源处.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三要素、以及防止噪声的途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进行分析解答.

28.音叉每秒钟振动400次,不会

【解析】

试题分析:

解决此题要知道频率的物理意义是指每秒振动的次数,每一个物体都有它固有的频率.

解:

音叉,它的频率是400Hz,表示的物理意义是音叉每秒钟振动400次;

它的振动频率不会因为重敲或轻敲而改变,重敲或轻敲只会改变声音的响度;

故答案为:

音叉每秒钟振动400次,不会.

【点评】解决此类题目要知道频率的定义及物理意义,每一个物体都有它固有的频率.

29.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发声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越高,发声体振动得越慢,频率越低,发出的音调越低

【解析】

试题分析: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

答: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发声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越高,发声体振动得越慢,频率越低,发出的音调越低.

【点评】此题考查了频率与音调的关系,是一道基础题.

30.音调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音调。

原因是往暖水瓶中倒水时,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随着水越来越多,空气柱越来越短,振动越来越快,频率越来越大,音调越来越高。

考点:

声音的要素

31.

(1)振动;音色;

(2)长短;A

【解析】

试题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我们常用音色来区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2)掌握声音的三要素:

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够搞清影响它们的因素:

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弹琴时,琴弦振动而发出声音;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