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课件715.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52256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5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课件71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财政学课件71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财政学课件71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财政学课件71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财政学课件71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财政学课件71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4页
财政学课件71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4页
财政学课件71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4页
财政学课件71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4页
财政学课件71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4页
财政学课件71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4页
财政学课件71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4页
财政学课件71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4页
财政学课件71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4页
财政学课件71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4页
财政学课件715.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4页
财政学课件715.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4页
财政学课件715.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4页
财政学课件715.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4页
财政学课件715.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4页
亲,该文档总共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学课件715.docx

《财政学课件71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课件715.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财政学课件715.docx

财政学课件715

第七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

 

第一节财政收入分类

第二节财政收入(预算内)规模分析

第三节财政收入构成和预算外资金分析

 

Chapter7

Thescaleandstructure

offiscalrevenue

 

7.1Fiscalrevenue’sclassifications

7.2Thescaleoffiscalrevenue(intro-budgetaryrevenue)

7.3Thestructureoffiscalrevenueandanalysisof

extra-budgetaryrevenue

 

第一节财政收入分类

●一、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

●(classificationsbytheformoffiscalrevenue)

●二、按财政收入来源分类

●(classificationbytheoriginoffiscalrevenue)

●三、按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分类

●(classificationbythemanagementmethodoffiscalrevenue)

 

第一节财政收入分类

●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2种分类法)

●1.税收,收费,债务收入,铸币收入(铸币税),通货膨胀收入(通货膨胀税)。

●2.经常性收入和非经常性收入。

(1)经常性收入主要是税收和各种收费

(2)非经常性收入主要包括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

 

第一节财政收入分类

●按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分类

●1.预算内资金收入

●2.预算外资金收入

第二节财政收入(预算内)规模分析

●一、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

●(leadingfactorsintheeffectontherevenuescale)

●二、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趋势的实证分析

●(theincreasingtrendsoffiscalrevenueinChina)

●三、我国当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分析和判断

●(analysisandestimationofChineseactualrevenuescale)

 

第二节财政收入(预算内)规模分析

●一、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

(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二)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

●(三)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第二节财政收入(预算内)规模分析

●时序回归模型公式:

●Gmt=a+bGDP,

●式中Gmt代表不同年份的财政收入

●我国财政收入和GDP的回归方程:

●Gmt=0.1448GDP+31.42003807

●R²=0.920975(单位:

亿元)

●(以1980-2002年各年份财政收入和GDP的数值计算得出)

 

第二节财政收入(预算内)规模分析

●GDP平减价格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其中,名义GDP按当年价格计算,实际GDP按不变价格计算。

 

●实际财政收入=名义财政收入/GDP平减价格指数

财政收入名义增长和实际增长的对比

 

图7-1财政收入名义增长和实际增长的对比

第二节财政收入(预算内)规模分析

●二、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趋势的实证分析

(一)总体评估

(二)1978-1995年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逐年下降的原因及其影响

●(三)“九五”时期实现财政收支的良性循环

 

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和占

GDP比重变化趋势示意图

 

第二节财政收入(预算内)规模分析

●1978-1995年间财政形势的特点:

●1.从预算内财政收支来看

●2.从财政与各部门关系来看

●3.从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来看

●4.从财政与银行关系来看

财政支出增长的来源

 

财政支出增长额

(1)

财政收入增长额

财政赤字增减额

(由国债弥补)

绝对数

增长率

(1)

的比重

绝对数

增长率

(1)

的比重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1113.83

1296.01

1564.62

2389.49

2698.83

3034.08

3109.00

1165.79

1243.15

1224.81

1568.13

1951.15

2990.81

2528.00

18.7

16.8

14.2

15.9

17.0

22.3

-15.45

104.66

95.92

78.28

65.63

72.30

99.16

81.31

-51.96

52.86

339.81

821.36

747.68

25.27

581.00

-8.94

9.98

58.34

82.78

42.88

1.02

21.30

-4.66

4.08

21.72

34.37

27.70

0.84

18.68

财政收支良性循环图

 

第二节财政收入(预算内)规模分析

●三、我国当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分析和判断

(一)财政收入规模水平

(二)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政策思路

第二节财政收入(预算内)规模分析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增长的弹性系数、增长的边际倾向三者的关系以公式: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财政收入增长的边际倾向

财政收入增长的弹性系数

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弹性和边际倾向

年份

财政收入弹性(系数)

财政收入边际倾向(%)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1978

0.10

3.0

28.2

1980

0.10

2.8

25.5

1985

0.88

20.0

22.2

1990

1.03

16.2

15.7

1995

0.75

9.7

10.3

2000

1.60

21.0

13.5

2001

2.12

28.6

14.9

2002

1.58

23.5

15.7

2003

1.16

18.15

16.0

2004

1.22

19.5

16.5

2005

1.41

23.3

17.3

表7-3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弹性和边际倾向

 

第三节财政收入构成和预算外资金分析

●一、我国财政收入构成

●(thestructureoffiscalrevenue)

●二、税收与收费

●(taxandusercharges)

●三、预算外资金分析

●(analysisofextra-budgetaryrevenue)

 

我国财政收入构成示意图

 

第三节财政收入构成和预算外资金分析

●二、税收与收费

(一)收费的性质

(二)收费的特殊作用

●(三)收费占财政收入比重的分析

 

第三节财政收入构成和预算外资金分析

●表7-4世界各类国家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比例的比较

我国收费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第三节财政收入构成和预算外资金分析

●三、预算外资金分析

(一)预算外资金收入的含义和现状

(二)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三)积极、稳妥地推行税费改革

1978年以来预算外收入变化情况

●表7-61978年以来预算外收入变化情况

年份

预算外收入

预算外资金收入(亿元)

相当于预算内财政收入的比例(%)

1978

347.1

30.7

1980

557.4

48.1

1985

1530.0

73.3

1990

2708.6

92.2

1995

2406.5

38.5

2000

3826.4

32.1

2001

4300.0

26.3

2002

4479.0

23.7

2003

4566.8

21.0

2004

4699.2

17.8

 

本章小结

●【关键词】

●1.财政收入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

●2.财政收入增长弹性系数

●3.财政收入增长边际倾向

●4.收费

●5.预算外资金

●6.税费改革

 

本章小结

●【复习与思考】

●1.试分析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的趋势。

●2.试分析和评估我国当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

●3.试述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思路。

●4.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起决定作

用?

●5.如何判断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分配体制和分配格局变化对财

政收入增长趋势的影响。

●6.如何分析价格与财政收入的关系?

●7.试述收费不同于税收的特殊作用。

●8.试述我国预算外资金的现状及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措施。

 

第八章 税收原理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第二节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第三节 税收原则

第四节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Chapter8

Theprinciplesoftaxation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thenatureoftaxation)

●二、税收的“三性”

●(the“threefeatures”oftaxation)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马克思--“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

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

●西方经济学--主要溯源于托马斯•霍布斯

(T.Hobbes)的“利益交换说”

(Benefit-Exchange-Theory)

 

第一节什么是税收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二、税收的“三性”

(一)税收的强制性

(二)税收的无偿性

●(三)税收的固定性

 

第二节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一、税收术语

●(theterminology)

●二、税收分类

●(theclassification)

 

第二节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一、税收术语

(一)纳税人

(二)课税对象

●(三)课税标准

●(四)税率

●(五)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

●(六)起征点与免征额

●(七)课税基础

税率的划分--

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

 

全额累进税与超额累进税比较

 

第二节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二、税收分类

(一)所得课税、商品课税和财产课税

(二)直接税与间接税

●(三)从量税与从价税

●(四)价内税与价外税

●(五)中央税与地方税

 

第三节 税收原则

●一、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

●(equityandefficiencyfortax)

●二、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

●(equitycriterionandefficiencycriterion)

●三、税收中性(neutrality)问题

●(taxneutrality)

 

第三节 税收原则

●一、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

(一)税收原则的提出

(二)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

 

第三节 税收原则

●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

●1.税收应以公平为本

●2.征税必须考虑效率的要求

●3.税收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

 

第三节 税收原则

●二、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

(一)公平类税收原则

(二)效率类税收原则

 

 

第三节 税收原则

●三、税收中性(neutrality)问题

●1.税收中性的含义

●2.税收超额负担或无谓负担

(excessburdenordeadburden)

 

第二节税收原则

 

第四节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一、税负转嫁与归宿概述

●(summaryoftaxshiftingandtaxincidence)

●二、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

●(thelawoftaxshiftingandtaxincidence)

●三、我国的税负转嫁

●(taxshiftinginChina)

第四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一、税负转嫁与归宿概述

(一)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含义

(二)税负转嫁方式

 

第四节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税负转嫁方式

●1.前转方式

●2.后转方式

●3.其他转嫁方式

(1)混转(散转)

(2)消转

●(3)税收资本化

 

第四节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二、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

●1.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

●2.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

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

●3.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转

嫁。

●4.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

较难转嫁

●5.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

 

 

第四节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三、我国的税负转嫁

(一)我国已经存在税负转嫁的经济条件

(二)有关税负转嫁的政策性问题

第四节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有关税负转嫁的政策性问题

(一)深入研究税负转嫁的机理有重要意义

(二)税负转嫁和制定税收政策及设计税收制度有密切关系

●(三)税负转嫁会强化纳税人逃税的动机,应强化税收征管工作

●(四)自然垄断行业的税负转嫁居于优势,应加强对这些行业的价格管理

●(五)提高所得课税比重,缩小税收转嫁的范围和空间

●(六)实行价外税,有利于增强商品课税税负归宿的透明度

本章小结

●【关键词】

●税收的强制性税收的固定性 税收的无偿性 

纳税人 课税对象课税标准比例税率 累进税率 起征点和免征额 

税收基础 商品课税 所得课税 财产课税 直接税与间接税 

从量税与从价税 价内税与价外税 

前转 后转 混转  

本章小结

●【复习与思考】

●1.简述税收的“三性”。

●2.简述税收的分类。

●3.简述税收的效率类原则。

●4.简述税收的公平类原则。

●5.简述税收中性和超额负担。

●6.试分析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

●7.试述研究税负转嫁的现实意义。

 

第九章税收的经济效应

 

第一节税收经济效应的作用机制

第二节税收的经济影响

第三节税收与经济发展

Chapter9

Theeconomiceffect

oftaxation

 

9.1Thetheoryoftheeconomiceffectoftaxation

9.2Theeffectoftaxationineconomy

9.3Economygrowthandtaxation.

第一节税收经济效应的作用机制

●一、税收的收入效应

●(theincomeeffect)

●二、税收的替代效应

●(thesubstitutioneffect)

第一节税收的经济效应作用机制

●一、税收的收入效应

第一节税收的经济效应作用机制

●二、税收的替代效应

第二节税收的经济影响

●一、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theeffectinlaborsupply)

●二、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theeffectinsaving)

●三、税收对投资的影响

●(theeffectininvestment)

●四、税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

●(theeffectinindividualincomedistribution)

第二节税收的经济影响

●一、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一)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

(二)我国的实际情况

 

比例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效应

 

第二节税收的经济影响

●二、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一)税收对居民储蓄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二)我国的实际情况

第二节税收的经济影响

●三、税收对投资的影响

(一)税收影响投资的原理

(二)税收对投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分析

●(三)税收对吸引国外直接投资的影响

 

征税对投资的替代效应

 

税收对投资的收入效应

 

第二节税收的经济影响

●四、税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

●1.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的最有力工具

●2.税收支出也是影响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

●3.社会保险税是实现收入再分配的良好手段

●4.所得税指数化是减轻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扭曲

效应的一种方法

 

第三节税收与经济发展

●一、税收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观点

●二、供给学派的税收观点

●三、减税政策评析

第三节税收与经济发展

●一、税收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观点

●1.古典经济学的观点

●2.社会政策学派的观点

●3.凯恩斯学派的观点

第三节税收与经济发展

●二、供给学派的税收观点

(一)供给学派的三个基本命题

(二)拉弗曲线

●(三)马斯顿的经验分析

 

第三节税收与经济发展

 

第三节税收与经济发展

●拉弗曲线的经济含义:

●1.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也不一定

要实行高税率

●2.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

税率

●3.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

个重要条件

样本国家宏观税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对比

 

第三节税收与经济发展

●三、减税政策评析

(一)对供给学派税收主张的理论争议

(二)美国减税政策实例分析——减税政策并非万

能的灵丹妙药

本章小结

●【关键词】

税收的收入效应

税收的替代效应

“拉弗曲线”

本章小结

●【复习与思考】

●1.试述税收的收入效应。

●2.试述税收的替代效应。

●3.试述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4.试述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5.试述税收对投资的影响。

●6.试述供给学派的税收观点。

●7.试述说明“拉弗曲线”及其说明的原理。

●8.试述评析减税政策。

 

第十章税收制度

 

第一节我国税收制度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商品课税

第三节所得课税

第四节资源课税与财产课税

 

Chapter10

Thetaxsystem

10.1ThehistoricaldevelopmentoftaxsysteminChina

10.2Taxesoncommodities

10.3Taxesonincomes

10.4Taxesontheuseofnaturalresources

andtaxesonassets

 

第一节我国税收制度的历史演变

●一、税收制度概述

●(summaryoftaxsystem)

●二、我国税制的历史演进

●(thehistoricalevolutionoftaxsysteminChina)

 

第一节我国税收制度的历史演变

●一、税收制度概述

(一)税收制度的组成

(二)税收制度的发展

1985年所得税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关关系

 

按人均收入

水平分类

占中央政府经常收入的比重(%)

 

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平均数(美元)

所得税、利

得税和资本

收益税

社会保险税

低收入国家

中低收入国家

中高收入国家

发达国家

16.8

34.8

20.3

40.8

0.2

3.6

13.6

30.5

200

820

1850

11810

表10-11985年所得税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关关系

 

第一节税收制度的组成与发展

●二、我国税制的历史演进

(一)1994年之前的税制演进

(二)1994年的工商税制改革

 

第二节商品课税

●一、商品课税的特征和功能

●(thefeaturesandfunctionsofcommoditytaxes)

●二、我国现行商品课税的主要税种

●(maincategoriesinChina)

 

第二节商品课税

●一、商品课税的特征和功能

●1.商品课税的特征

●2.商品课税的功能

第二节商品课税

●商品课税的特征:

●1.课征普遍

●2.以商品和非商品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

●3.实行比例税率

●4.计征简便

第二节商品课税

●二、我国现行商品课税的主要税种

(一)现行增值税

(二)现行消费税

●(三)现行营业税

第二节商品课税

●增值税--就商品价值中增值额课征的一个税

种,是我国商品课税体系中的一个

新兴税种。

●1.增值税概述

●2.我国现行的增值税制度

 

第二节商品课税

●消费税--课税对象是消费品的销售收入,是我国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中新设置的一种商品课税。

开征消费税,主要是为了调节消费结构,引导消费方向,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1.征收范围

●2.征税办法

(1)从价定率

(2)从量定额

第二节商品课税

●营业税--以纳税人从事经营活动的营业额(销售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属于商品课税的范畴,主要特点是计算征收较为简便。

●1.征税范围

●2.税率设置(四档)

●3.应纳税额一般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营业额(销售额)×税率

第三节所得课税

●一、所得课税的特征和功能

●(thefeaturesandfunctionsofincometaxes)

●二、我国现行所得课税的主要税种

●(maincategoriesofincometaxesinChina)

第三节所得课税

●一、所得课税的特征和功能

(一)所得课税的特点

(二)所得课税的功能

●(三)我国所得课税的特点

第三节所得课税

●二、我国现行所得课税的主要税种

(一)现行企业所得税

(二)现行个人所得税

●(三)现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四)现行土地增值税

第三节所得课税

●现行个人所得税

●1.个人所得税的课税对象和纳税人

●2.我国现行个人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