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库换刀异常故障诊断与维修.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52627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刀库换刀异常故障诊断与维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刀库换刀异常故障诊断与维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刀库换刀异常故障诊断与维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刀库换刀异常故障诊断与维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刀库换刀异常故障诊断与维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刀库换刀异常故障诊断与维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刀库换刀异常故障诊断与维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刀库换刀异常故障诊断与维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刀库换刀异常故障诊断与维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刀库换刀异常故障诊断与维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刀库换刀异常故障诊断与维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刀库换刀异常故障诊断与维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刀库换刀异常故障诊断与维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刀库换刀异常故障诊断与维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刀库换刀异常故障诊断与维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刀库换刀异常故障诊断与维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刀库换刀异常故障诊断与维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刀库换刀异常故障诊断与维修.docx

《刀库换刀异常故障诊断与维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刀库换刀异常故障诊断与维修.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刀库换刀异常故障诊断与维修.docx

刀库换刀异常故障诊断与维修

第18章学习情境十一

刀库换刀异常故障诊断与维修

14.1加工中心刀库

14.1.1概述

数控机床为了能在工件一次装夹中完成多种甚至所有加工工序,以缩短辅助时间和减少多次安装工件所引起的误差,必须带有自动换刀装置。

数控车床上的回转刀架就是一种简单的自动换刀装置,所不同的是在多工序数控机床出现之后,逐步发展和完善了各类回转刀具的自动换刀装置,扩大了换刀数量,从而能实现更为复杂的换刀操作。

在自动换刀数控机床上,对自动换刀装置的基本要求是:

换刀时间短,刀具重复定位精度高,有足够的刀具存储量,刀库占地面积小及安全可靠等。

加工中心是为了满足产品的批量生产,通过自动更换不同的刀具在一次装夹中完成相应工序的全部加工,因此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

加工中心是通过自动换刀系统实现刀具的自动换取的,根据刀库选取的不同,换刀系统的控制方式也不同。

刀库按其结构的不同分为斗笠式和凸轮式。

斗笠式刀库的特点是换刀过程简单,但对刀库的定位要求高,而且在换刀过程中需要轴配合其动作。

凸轮式刀库换刀过程复杂,有两个机械手配合其动作,换刀速度快。

斗笠式刀库的换刀过程需要轴的参与,而PLC是无法直接参与数控轴的控制。

14.1.2刀具的选择方式

1.刀库系统

刀库系统是提供自动化加工过程中所需之储刀及换刀需求的一种装置,其自动换刀机构及可以储放多把刀具的刀库,改变了传统以人为主的生产方式。

藉由电脑程式的控制,可以完成各种不同的加工需求,如铣削、钻孔、镗孔、攻牙等。

大幅缩短加工时程,降低生产成本,这是刀库系统的最大特点。

数控机床所用的刀具,虽不是机床体的组成部分,但它是机床实现切削功能不可分割的部分,提高数控机床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刀具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应选用适应高速切削的刀具材料和使用可转位刀片。

为使刀具在机床上迅速地定位夹紧,数控机床普遍使用标准的刀具系统。

数控车床、加工中心等带有自动换刀装置的机床所用的刀具,刀具与主轴连接部分和切削刃具部分都已标准化、系列化。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制定了镗铣床用TSG刀具系统及刀柄标准(草案)。

TSG刀具系统的刀柄标准为直柄及7∶24锥度的锥柄两大类。

直柄适用于圆柱形主轴孔,锥柄适用于圆锥形主轴孔。

TSG刀具系统中还设计了各种锥柄接长杆和各种直柄长杆。

2.刀具的选择方式

根据数控装置发出的换刀指令,刀具交换装置从刀库中将所需的刀具转换到取刀位置,称为自动选刀。

自动选择刀具通常又有顺序选择和任意选择两种方式。

(1)顺序选择刀具

刀具的顺序选择方式是将刀具按加工工序的顺序,依次放入刀库的每一个刀座内。

每次换刀时,刀库按顺序转动一个刀座的位置,并取出所需要的刀具。

已经使用过的刀具可以放回到原来的刀座内,也可以按顺序放入下一个刀座内。

采用这种方式的刀库,不需要刀具识别装置,而且驱动控制也比较简单,可以直接由刀库的分度机构来实现。

因此刀具的顺序选择方式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等优点。

但由于刀库中刀具在不同的工序中不能重复使用,因而必须相应地增加刀具的数量和刀库的容量,这样就降低了刀具和刀库的利用率。

此外,对操作工人要求高,人工装刀操作必须十分谨慎,如果刀具在刀库中的顺序发生差错,将造成设备或质量事故。

(2)任意选择刀具

这种方式是根据程序指令的要求来选择所需要的刀具,采用任意选择方式的自动换刀系统中必须有刀具识别装置。

刀具在刀库中不必按照工件的加工顺序排列,可任意存放。

每把刀具(或刀座)都编上代码,自动换刀时,刀库旋转,每把刀具(或刀座)都经过“刀具识别装置”接受识别。

当某把刀具的代码与数控指令的代码相符合时,该刀具就被选中,并将刀具送到换刀位置,等待机械手来抓取。

任意选择刀具法的优点是刀库中刀具的排列顺序与工件加工顺序无关,相同的刀具可重复使用。

因此,刀具数量比顺序选择法的刀具可少一些,刀库也相应的小一些。

14.1.3刀具的编码与识别

1.刀具的编码方式

刀具的编码方式主要有刀柄编码方式、刀座编码方式和附件编码方式三种:

(1)刀柄编码方式

 这种方式是采用特殊的刀柄结构进行编码。

由于每把刀具都有自己的代码,因此,可以存放于刀库的任一刀座中。

这样刀库中的刀具在不同的工序中也就可重复使用,用过的刀具也不一定要放回原刀座中,这对装刀和选刀都十分有利,刀库的容量也可以相应的减少,而且还可避免由于刀具存放在刀库中的顺序差错而造成的事故。

刀柄编码的结构原理如图14-1所示。

在刀柄后端的拉杆上套装着等间隔的编码环,由锁紧螺母固定。

编码环既可以是整体的,也可由圆环组装而成。

编码环直径有大小两种,大直径为二进制的“1”,小直径的为“0”。

通过这两个圆环的不同排列,可以得到一系列代码。

例如由六个大小直径的圆环便可组成能区别63(26-1=63)种刀具的编码。

通常全部为0的代码不许使用,以避免与刀座中没有刀具的状况相混淆。

为了便于操作者的记忆和识别,也可采用二-八进制编码来表示。

图14-1编码刀柄示意图

1-编码环2-锁紧螺母3-拉紧螺杆

(2)刀座编码方式

这种编码方式对刀库中的每个刀座都进行编码,刀具也编码,并将刀具放到与其号码相符的刀座中。

换刀时刀库旋转。

使各个刀座依次经过识刀器,直至找到规定的刀座,刀座便停止旋转。

由于这种编号方式取消了刀柄中的编码环,使刀柄结构大为简化。

因此,刀具识别装置的结构不受刀柄尺寸的限制,而且可以放在较适当的位置。

另外,在自动换刀过程中,必须将用过的刀具放回原来的刀座中,增加了换刀动作。

与顺序选择刀具的方式相比,刀座编码方式的突出特点是刀具在加工过程中可以重复使用。

刀座编码的结构原理如图14-2所示。

图14-2编码刀座示意图

1-编码块2-刀座识别装置

(3)附件编码方式  

编码附件方式可分为编码钥匙、编码卡片、编码杆和编码盘等,其中应用最多的是编码钥匙。

这种方式是先给各刀具都缚上一把表示该刀具号的编码钥匙,当把各刀具存放到刀库中时,将编码钥匙插进刀座旁边的钥匙孔中,这样就把钥匙的号码转记到刀座中,给刀座编上了号码。

识别装置可以通过识别钥匙上的号码来选取该钥匙旁边刀座中的刀具。

钥匙编码的结构原理如图14-3所示。

图14-3钥匙编码示意图

1-钥匙2、5-接触片3-钥匙齿4-钥匙孔座

2.刀具识别装置

刀具(刀座)识别装置是可任意选择刀具的自动换刀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的有以下两种。

(1)接触式刀具识别装置

接触式刀具识别装置的原理如图14-4所示。

在刀柄上装有两种直径不同的编码环,规定大直径的环表示二进制的“1”,小直径的环表示“0”,图中编码环有5个,在刀库附近固定一刀具识别装置,从中伸出几个触针,触针数量与刀柄上的编码环个数相等。

每个触针与一个继电器相连,当编码环是大直径时与触针接触,继电器通电,其数码为“1”。

当编码环是小直径时与触针不接触,继电器不通电,其数码为“0”。

当各继电器都出的数码与所需刀具的编码一致时,由控制装置发出信号,使刀库停转,等待换刀。

接触式刀具识别装置的结构简单,但由于触针有磨损,故其寿命较短,可靠性较差,且难于快速选刀。

图14-4接触式刀具识码

(2)非接触式刀具识别装置

非接触式刀具识别装置没有机械直接接触,因而无磨损、无噪声、寿命长、反应速度快,适应于高速、换刀频繁的工作场合。

常用的识别装置方法有磁性识别法和光电识别法。

1)非接触式磁性识别法

 磁性识别法是利用磁性材料和非磁性材料的磁感应强弱的不同,通过感应线圈读取代码。

其编码环的直径相等,分别由导磁材料(如软钢)和非导磁材料(如黄铜、塑料等)制成,并规定前者编码为“1”,后者编码为“0”。

图14-5所示为一种用于刀具编码的磁性识别装置。

图中刀柄上装有非导磁材料编码环和导磁材料编码环,与编码环相对应的有一组检测线圈组成的非接触式识别装置。

在检测线圈的一次线圈中输入交流电压时,如编程环为导磁材料,则磁感应较强,能在二次线圈中产生较大的感应电压。

如编程环为非导磁材料,则磁感应较弱,在二次线圈中感应的电压就较弱。

利用感应电压的强弱,就能识别刀具的号码。

当编码的号码与指令刀号相符时,控制电路便发出信号,使刀库停止运转,等待换刀。

图14-5非接触式刀具识码

2)非接触式光电识别法 

非接触式光电识别法是利用光导纤维良好的光传导特性,采用多束光导纤维构成阅读法。

用靠近的二束光导纤维来阅读二进制编码的一位时,其中一束将光源投到能反光或不能反光(被涂黑)的金属表面上,另一束光导纤维将反射光送至光电转换元件转换成电信号,以判断正对这二束光导纤维的金属表面有无反射光,有反射光时(表面光亮)为“1”,无反射时(表面涂黑)为“0”。

在刀具的某个磨光部位按二进制规律涂黑或不涂黑,就可给刀具编上号码。

正当中的一小块反光部分用来发出同步增长信号。

当阅读头端面正对刀具编码部位,沿箭头方向相对运动时,在同步信号的作用下,可将刀具编码读入,并与给定的刀具号进行比较而选刀。

14.1.4常用刀库

加工中心的一个很大优势在于它有自动换刀装置,使加工变得更具有柔性化。

加工中心常用的刀库有斗笠式、圆盘式、链条式等。

1.斗笠式刀库

斗笠式刀库由于其形状像个大斗笠而得名,一般只能存16~24把刀具,斗笠式刀库在换刀时整个刀库向主轴移动。

当主轴上的刀具进入刀库的卡槽时,主轴向上移动脱离刀具,这时刀库转动。

当要换的刀具对正主轴正下方时主轴下移,使刀具进入主轴锥孔内,夹紧刀具后,刀库退回原来的位置。

斗笠式刀库具有体积小、安装方便等特点,在立式加工中心中应用较多。

2.圆盘式刀库

圆盘式刀库通常应用在小型立式综合加工机上。

"圆盘刀库"一般俗称"盘式刀库",以便和"斗笠式刀库"、"链条式刀库"相区分。

圆盘式的刀库容量不大,顶多二、三十把刀。

需搭配自动换刀机构ATC(AutoToolsChange)进行刀具交换。

3.链条式刀库

链条式刀库的特点是可储放较多数量之刀具,一般都在20把以上,有些可储放120把以上。

它是藉由链条将要换的刀具传到指定位置,由机械手将刀具装到主轴上。

换刀动作均采用马达加机械凸轮的结构,此设计之结构简单、动作快速、确实、可靠,但是价格较高。

14.2斗笠式刀库

14.2.1斗笠式刀库的主要装置

斗笠式刀库换刀步骤:

(1)刀库横移装置移动到主轴箱可以达到的位置;

(2)刀库分度装置进行选刀,通过精准地分度、定位,把下个工序所需的刀具送到指定位置;(3)主轴上的自动装卸机构准确取刀、送刀。

所以横移装置和分度装置是斗笠式刀库的重要组成部件。

1.斗笠式刀库横移装置

刀库的横移装置是在进行换刀的整个过程中,刀库从远离主轴的位置直线移动到主轴轴线位置,以实现换刀。

该机构运动的动力部件是刀库电动机,电机轴实现旋转运动,使刀库实现直线移动。

斗笠式刀库横移装置由2根圆柱导轨(滑杆)支撑,每根圆柱导轨由2个支架固定在连接板上,连接板固定在机床立柱上,实现刀库与机床立柱的连接。

整个刀库可以在2根圆柱导轨上滑动,实现刀库前后运动,以完成抓刀和返回动作。

而刀库前后运动的原动力是由电机通过拨杆和滑块实现的,刀库的横向移动示意图如图14-6所示。

图14-6刀库的横向移动示意图

1.连接件2.滑座3.连接板4.支架5.滑槽

6.滑块7.拨杆8.电机轴9.圆柱导轨10.刀库

当加工中心进行零件加工的时候,刀库远离主轴,停留在最左边极限位置1,即刀库处于原位。

收到换刀指令后,电机通过电机轴逆时针方向旋转带动拨杆转动(拨杆上带有滑块),滑块与拨杆联接,跟随拨杆回绕电机轴旋转,滑座上开有滑槽,滑块在滑槽中上下移动,带动滑座(即刀库)向右移动,从而使刀库运动到右极限位置2,到达换刀位置,等待取刀及放刀电机轴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使刀库返回。

2.斗笠式刀库分度装置

斗笠式刀库的分度装置使用的是经典的槽轮机构(即马氏机构),它具有结构简单、外形尺寸小、机械效率高,以及能较平稳地、间歇地进行转位等优点,但槽数多少直接影响到机构的柔性冲击和准确定位。

斗笠式刀库的分度装置如图14-7所示。

分度装置的电机输出轴轴线与定位法兰、分度盘、刀库鼓轮盘的回转轴线平行。

斗笠式刀库选刀时,首先由刀库回转电机得到旋转指令,输入轴通过联轴器带动定位法兰旋转,从而使在定位法兰上的圆柱滚子回绕法兰中心转动;当圆柱滚子转动一定角度,进入分度盘的分度槽中,拨动分度盘开始做转位运动;当分度盘转过一定的角度后,圆柱滚子从分度槽中脱出,刀库鼓轮盘(分度盘通过螺钉与刀库鼓轮连在一起转动见图14-7)即静止不动,并由定位法兰的锁止半轴定位。

定位法兰每回转一圈,就驱动分度盘转过一个槽。

电机是连续匀速运动的,从而带动定位法兰与圆柱滚子连续匀速转动。

但圆柱滚子是间断性地转入分度槽的,从而使刀库轮毂得到周期性间歇运动,起到了刀库的分度作用。

分度盘与刀库鼓轮同轴,分度盘的分度槽数与刀库鼓轮上的刀数一致。

定位法兰不断回转,分度盘就不停地进行分度,刀库鼓轮就不断重复上述的运动循环,从而将下一个工序所需刀具的刀位转到换刀位置上,以便让主轴进行换刀,实现刀库的自动换刀。

图14-7刀库的分度装置

1.刀库鼓轮2.刀具3.分度盘4.定位法兰5.滚子6.输入轴7.电机

14.2.2斗笠式刀库的动作与控制

1.斗笠式刀库的换刀动作简介

斗笠式刀库在换刀时整个刀库向主轴平行移动,首先,取下主轴上原有刀具,当主轴上的刀具进入刀库的卡槽时,主轴向上移动脱离刀具;其次主轴安装新刀具,这时刀库转动,当目标刀具对正主轴正下方时,主轴下移,使刀具进入主轴锥孔内,刀具夹紧后,刀库退回原来的位置,换刀结束。

刀库的换刀动作如下:

(1)轴移动至换刀坐标处,见图14-8a

(2)主轴准停

(3)刀库前进(抓旧刀),见图14-8b

(4)主轴松刀

(5)Z轴向上移动(让出刀库旋转尺寸),见图14-8c

(6)刀库旋转(选刀),见图14-8d

(7)Z轴向下移动(移动至换刀位置),见图14-8e

(8)主轴紧刀(抓新刀)

(9)刀库后退(换刀结束),见图14-8f

从换刀动作

(1)、(4)、(6)可以看出,斗笠式刀库的换刀需轴参与刀库控制,而PLC是无法直接参与数控轴的控制。

如果动作

(2)、(3)、(4)、(6)、(8)、(9)都采用M指令调用,那么编制零件程序时就需要6条M指令和3条G指令,使用很不方便。

采用NC程序编制换刀动作为一固定循环,就可以方便的使用一条指令调。

图14-8斗笠式刀库换刀过程动作图

2.采用NC程序编制换刀动作的原理

西门子802D的NC程序可以把轴控制与PLC控制有机的结合,它可以按一定的逻辑控制PLC和轴,从而实现包含轴移动的换刀控制。

设定参数

MD10715$MN-M-NO-FCT-CYCLE[0]=6;M06调用换刀固定循环

MD10716$MN-M-NO-FCT-CYCLE-NAME[0]=“TOOL”;换刀循环文件名

MD22550$MC-TOOL-CHANGE-MODE=1;利用M代码激活刀具参数

MD22560$MC-TOOL-CHANGE-M-CODE=96;激活刀具参数的M代码

当程序中出现M06时,系统自动调用换刀NC程序(TOOL)。

换刀NC程序:

%-N-TOOL-SPF;固定循环名

$PATH=/-N-CST--DIR;固定循环路径

PROCTOOLSAVEDISPLOF;固定循环定义

IF$PIF$P-ISTESTGOTOF-END;程序测试状态换刀不执行

G500;取消零点偏移

D0;取消刀具补偿

G75Z0;换刀点

SPOS=$MN-USER-DATA-FLOAT[0];主轴准停位置:

MD14514[0]

M80;刀库前进

M81;主轴松刀

G153G91G00Z115;Z轴向上移动

M82;选刀

G153G91G00Z-115;Z轴向下移动

M83;主轴紧刀

M84;刀库向后

M96;激活刀具参数

STOPRE;程序段搜索停止

MSG(“换刀结束”);信息显示

END:

;跳转标志

M17;子程序返回

该子程序还可加入判断刀具号是否小于0、大于最大刀号,编程刀具是否等于主轴刀号及判断结果、信息的显示等控制条件。

当执行换刀程序时,只需键入“T**M06”,循环启动即可。

NC预读T指令,送入PLC,再读入M06指令,便调用TOOL子程序。

首先判断程序是否处于测试状态,如是,则跳转至END标志,子程序结束并返回主程序,如不是则继续往下执行。

取消零点偏置和刀具补偿,以保证G75Z0到达的坐标位置为换刀的位置。

SPOS为主轴准停指令,$MN-USER-DATA-FLOAT[0]即MD14514[0]主轴准停角度(可由HMI人机对话界面设定)。

准停结束后,NC读入下一条指令M80并向PLC发出信号,PLC即刻调用刀库前进子程序并读入禁止,执行完刀库前进动作到位后恢复读入使能(读入使能的逻辑控制在子程序内部),读入下一程序段。

M81、M82、M83、M84原理同M80。

主轴松刀后,Z轴向上移动。

刀库在Z轴移动到位后,旋转当前刀位为编程刀位T**(PLC边旋转刀位边比较当前刀位和T指令,比较一致后停止旋转)。

Z轴向下紧刀,刀库后退。

至此换刀子程序结束。

3.斗笠式刀库控制中的几个难点

(1)主轴的定位精度斗笠式刀库在换刀过程中对主轴的定位精度要求是非常高的,这是由标准刀具BT600和主轴的结构决定的。

标准刀具BT600有两个对称的定位键槽,相应轴上有两个配合键。

这就要求主轴在换刀过程中始终定位到同一位置。

只用PLC控制是不能实现上述要求的,还需要主轴和NC程序的配合才能实现。

当系统检测到该程序执行M06TXX信号时,NC程序发出换刀准备和主轴定位信号,PLC控制主轴变频器使主轴定位,由主轴编码器反馈主轴位置给NC程序,由NC程序检测主轴是否定位到要求范围内,定位完成后NC程序发出换刀开始信号并传输给PLC。

控制流程图如图14-9所示:

图14-9刀库控制流程图

(2)Z轴的定位精度

Z轴的定位精度指的是Z轴准确定位到图14-8的(c)和(e)所示的位置,NC程序是通过Rapid命令快速定位到换刀点和上升点,坐标值是通过多次实验测量出来的。

定位完成后接近开关的信号传输给PLC,PLC将顺序执行下一动作。

(3)PLC与NC程序的配合

PLC在整个换刀过程中主要控制刀库的正/反转、刀库的前进/后退、松刀/紧刀阀的动作以及换刀动作顺序。

主轴的上升、下降和定位都是由NC程序控制的,所以在整个换刀过程中PLC与NC程序的配合是重点也是难点。

在整个换刀过程中动作顺序是由PLC控制的,应用PLC中的D存储器,D存储器中放置的不同数字代表换刀过程的不同动作,如表14-1:

表14-1换刀动作与数字

D800

换刀动作顺序

D800

换刀动作顺序

1

换刀开始

5

刀库回转到位

2

气缸前进到位

6

Z轴换刀点到位

3

松刀完成

7

紧刀完成

4

刀位信号读取完毕

8

换刀完成

从表14-1和图14-8中可以知道,NC程序和PLC的配合应该在D800=3和D800=5的动作。

当D800=3时,动作如图14-8(b)所示,下一动作如图14-8(c),Z轴上升,这就要求NC程序和PLC的配合,所以当松刀完成后,PLC会发出一个信号给NC程序,NC程序将控制Z轴上升。

当D800=5,动作如图14-8(d)所示,下一动作如图14-8(e),Z轴下降到换刀点,这就要求NC程序和PLC的配合,所以当刀盘回转到位后,PLC会发出一个信号给NC程序,NC程序将控制Z轴下降到换刀点。

当D800=8时,换刀完成,PLC会发出一个信号给NC程序,NC程序将执行M06TXX后的命令。

PLC和NC程序的配合体现在当换刀过程中需要Z轴动作时,PLC就会提前告诉NC程序,NC程序会根据PLC所给的条件判断该执行什么命令,NC程序执行完毕后会告诉PLC命令执行完毕,PLC将顺序执行下一动作。

PLC和NC程序的配合在整个换刀过程中至关重要,只有配合的恰到好处才能顺利完成整个换刀过程。

14.3常见故障分析

14.3.1斗笠式刀库换刀过程常见故障分析

数控机床刀库部分故障率相对较高,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对斗笠式刀库在换刀过程中常见故障现象及原因作以下总结分析:

例1故障现象:

数控系统发出换刀指令,刀库不动作。

原因分析:

(1)检查机床的操作模式是否正确?

机床是否锁住状态?

指令是否正确?

(2)检查数控机床的压缩空气,检查空气的气压是否在要求范围内?

一般数控机床常用的压缩空气压力在0.5MP~0.6MP之间,如果所提供的压缩空气压力低于这个范围,刀库在换刀过程中由于压力不够,造成不动作;

(3)检查刀库的初始状态是否正常,即检查传感器A、E的状态是否良好?

输送到数控系统PLC的入口信号是否正确?

可以通过数控系统提供的PLC地址诊断功能帮助检查。

例2故障现象:

刀库移动到主轴中心位置,但不进行接下的动作。

原因分析:

(1)检查刀库到主轴侧的确认信号传感器B、E是否良好?

发送到数控系统PLC中的信号状态是否正常?

此故障现象多由于传感器不良造成;

(2)如果传感器状态及信号都正常,请检查主轴刀具是否加紧?

(3)检查主轴定位是否完成?

(4)确认第一参考点返回是否完成?

例3故障现象:

刀库从主轴取完刀,不旋转到目标刀位。

原因分析:

一般刀库的旋转电机为三相异步电动机带动,如果发生以上故障,要进行以下检查:

(1)参照机床的电气图纸,利用万用表等检测工具检查电机的启动电路是否正常?

(2)检查刀库部分的电源是否正常?

交流接触器与开关是否正常?

一般刀库主电路部分的动力电源为3相交流380V电压,交流接触器线圈控制部分的电源为交流110V或直流24V,检查此部分的电路并保证电路正常;

(3)如果在保证以上部分都正常的情况下,检查刀库驱动电机是否正常?

(4)如果以上故障都排除,请考虑刀库机械部分是否有干涉的地方?

刀库旋转驱动电机和刀库的连接是否脱离?

例4故障现象:

主轴抓刀后,刀库不移回初始位置。

原因分析:

(1)检查气源压力是否在要求范围?

(2)检查刀库驱动电机控制回路是否正常?

刀库控制电机正、反转实现刀库的左、右平移,如果反转控制部分故障,容易出现以上故障;

(3)检查刀库控制电机;

(4)检查主轴刀具抓紧情况,主轴刀具抓紧通过加紧传感器D发出回馈信号到数控系统,如果数控系统接受不到传感器D发送的加紧确认信号,刀库不执行下面的动作;

(5)检查刀库部分是否存在机械干涉现象。

加工中心采用斗笠式刀库换刀,一般刀库的平移过程通过汽缸动作来实现,所以在刀库动作过程中,保证气压的充足与稳定非常重要,操作者开机前首先要检查机床的压缩空气压力,保证压力稳定在要求范围内。

对于刀库出现的其他电气问题,维修人员参照机床的电气图册,通过分析斗笠式刀库的动作过程,一定能找出原因,解决问题,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14.3.2其它加工中心刀库换刀过程常见故障分析

例1故障现象:

一台立式加工中心,配套SIEMENS6M系统,在换刀过程中发现刀库不能正常旋转。

故障分析:

通过机床电气原理图分析,该机床的刀库回转控制采用的是6RA系列直流伺服驱动,刀库转速是由机床生产厂家制造的“刀库给定值转换/定位控制”板进行控制的。

故障处理:

由于刀库回转时,PLC的转动信号已输入,刀库机械插销已经拔出,但6RA驱动器的转换给定模拟量未输入。

由于该模拟量的输出来自“刀库给定值转换/定位控制”板,由机床生产厂家提供的“刀库给定值转换/定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