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舆三高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53817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平舆三高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河南省平舆三高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河南省平舆三高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河南省平舆三高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河南省平舆三高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河南省平舆三高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河南省平舆三高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河南省平舆三高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河南省平舆三高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河南省平舆三高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河南省平舆三高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河南省平舆三高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河南省平舆三高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河南省平舆三高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河南省平舆三高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河南省平舆三高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河南省平舆三高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河南省平舆三高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河南省平舆三高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河南省平舆三高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平舆三高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河南省平舆三高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平舆三高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平舆三高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河南省平舆三高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

2015-2016学年度平舆三高第一次月考卷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150分钟试卷满分:

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准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春秋战国上下五百余载,是中国历史上最充满活力的黄金时代,是“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剧烈变化时代。

依今人之说,那是个大毁灭、大创造、大沉沦、大崛起,从而在社会整体上大转型的时代,这使得那个时代的人无论是政治家、思想家,还是军事家、教育家,是侠,是士,其生命状态无一不是饱满昂扬奋进向上的,充溢着一种不可遏止的进取精神和非凡的创造力。

那是个讲究谋略的阳谋时代,所以智慧丛生色彩斑斓;那是个本色人生的时代,所以仕学争鸣侠隐飘逸,摇唇鼓舌皆成风流;那是个实力竞争的时代,所以强国富民为本,虚伪的文过饰非的理论无法泛滥;那是个深刻思索、创造思想、成就学问、铸造精神的时代,是中华文化的原生代,所以出现了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灿烂辉煌的景象。

在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伟人中,有一半多的伟人属于那个伟大的时代,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科学、神秘文化……

几乎所有基本领域,都在那个时代开山立宗并创造了我们民族精神的最高经典,不仅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而且当之无愧地进入了人类文化的殿堂。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变革最为活跃的时代,五霸迭兴,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七雄兴衰,此起彼伏。

在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里,教育从戎与祀的礼制中挣脱出来,孔子私学,稷下学宫,最终实现“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学吏教育制度;文学形成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

文艺作品林林总总,诗歌、辞赋、小说、散文皆为后世之滥觞,这时期有《楚辞》的铺陈抒情、浪漫想象;有《论语》《孟子》的雍容和顺、灵活善譬;有《庄子》的想象丰富、奇气袭人;有《韩非子》的锋利峭刻、研箴析理。

艺术更见洋洋大观,青铜器绚烂多彩,金玉精琢叹为观止,铭文风韵为篆刻艺术之典范;宋音楚舞,边磬编钟,宫殿廓城,髹漆彩绘无一不在世界艺术史上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科学技术可谓灿烂辉煌,光学物理、阴阳五行、染色麻织、灌溉堤防、经络学说,春秋战国时代中国人所取得的科技成就绝对遥遥领先于世界;当时的争霸战已经是车步求再生的动力。

两千多年过去了,那个民族文化原生代所创造的精神,并没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渐行渐远,依然博大精深,风采依旧。

梳理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风云变幻及国家强弱兴衰之演变轨迹,窥探中国文化原生代的恢宏博大与灿烂辉煌,再现当年诸子百家和侠客名士的神采风流,以求我们在新的民族竞争面前,在国家民族的转型期把握住富国强民、团结奋斗的主调。

(选自安然《原生文化是民族精神生命之源》)

1.下列对“原生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原生文化”主要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那个既有大毁灭又有大创造、既有大沉沦又有大崛起的时代,这个时代在社会整体上是大转型的时代。

B.“原生文化”由于时代的剧烈变化,体现了饱满昂扬、奋进向上的生命状态,充溢着一种不可遏止的进取精神和非凡的创造力。

C.“原生文化”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教育、文学艺术、科学、神秘文化等几乎所有基本领域,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

D.“原生文化”是民族精神生命的源,对后世有着重要影响,如孙武、司马穰苴等伟大军事家的理论,时至今日对世界各国军事理论依然产生着巨大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春秋战国时代能够出现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灿烂辉煌的景象,是因为那是个深刻思索、创造思想、成就学问、铸造精神的时代,是中华文化的原生代。

B.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崇尚实力的时代,重视强国富民,追求竞争优势,所以,那些虚伪的文过饰非的理论没有产生的土壤。

C.春秋战国时代政治纷争不断,如五霸迭兴,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七雄兴衰等,此起彼伏,体现了那一时期政治变革的活跃。

D.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在当时遥遥领先于世界,这不仅表现在光学物理、阴阳五行、染色麻织、灌溉堤防、经络学说等方面,也表现在军事科学方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私学,稷下学宫,到最终“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学吏教育制度的实现,表明教育已从戎与祀的礼制中挣脱出来。

B.原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其体现的精神没有因为经历了两千多年就逐渐消退,当各种复杂的问题困扰我们的时候,每个人都能从中寻找到再生的动力。

C.社会大转型的时代,往往也是造就伟人的时代,几乎所有基本领域,都在春秋战国那个充满活力的黄金时代开山立宗并创造了我们民族精神的最高经典。

D.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就是了解我们民族精神的生命之源,有助于在今天这个国家转型期把握住富国强民、团结奋斗的主调。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郅都者,杨人也。

以郎事孝文帝。

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

尝从帝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

上目都,都不行。

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

“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

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

”上还,彘亦去。

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济南瞷氏宗人三百余家,豪滑,二千石莫能制,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

至则族灭瞷氏首恶,余皆股栗。

居岁余,郡中不拾遗。

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

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

常自称曰:

“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郅都迁为中尉。

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

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

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

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

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

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

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

匈奴患之。

窦太后乃竟中都以汉法。

景帝曰:

“都忠臣。

”欲释之。

窦太后曰:

“临江王独非忠臣邪?

”于是遂斩郅都。

(选自《史记•酷吏列传》)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野彘卒入厕卒:

最终B.上目都,都不行目:

以目示意

C.已倍亲而仕倍:

通“背”,离开D.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谢:

谢罪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

B.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

C.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

D.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

6.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汉时期郡的最高行政长官称为“太守”。

郅都被汉景帝提拔为济南郡太守后,雷厉风行地打击济南豪强,影响极大,周围十几郡太守对他衷心敬服,视他如上司。

B.郅都是西汉时期著名的酷吏,文景之治时期曾被誉为铁面无私的“苍鹰”。

“酷吏”一词具有褒扬之意,代表着对皇帝的高度忠诚、对社稷的绝对维护和对犯罪人的严惩不贷。

C.《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

“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D.郅都执法不阿。

临江王被传到中尉府受审,临江王请求郅都给他刀笔,欲写信直接向汉景帝谢罪,郅都不许。

临江王自杀,郅都也因此遭窦太后记恨,最终被处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

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

(5分)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寒菊

宋郑思肖①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①郑思肖,南宋末年爱国诗人,宋亡后隐居吴下,终身不仕,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之后。

8.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寒菊”形象?

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6分)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指点江山,,。

选自《沁园春·长沙》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不仁;,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3)“风萧萧兮易水寒,!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选自《荆轲刺秦王》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母亲不是圣人

张萍

前年,母亲生日那天,我买了一件衣服,又封了一个50元的红包,骑自行车回去送给母亲。

她连看都不看,就把红包放进口袋,把衣服放在桌上,不冷不热地说:

“坐吧。

我蹬自行车出了一身汗,又累又渴,还得自己倒茶喝。

正在这时,外面有小轿车的声音,那是大姐回来了。

母亲好像听到命令一样,立刻迎出门。

大姐一下车,母亲满脸笑容地请她进屋,问累不累。

大姐说:

“妈,我不累。

”大姐坐小车回来,怎么会累呢?

真正累的是我,母亲却没问我。

大姐也给母亲买了一件衣服,又漂亮,又贵重。

我在商场见过,最少要1000元,比我送给母亲的那件贵10倍。

大姐也给了母亲一个红包,比我的大得多。

母亲双手捧起大姐送的衣服,小心翼翼地摆在桌上最显眼的位置,再把那个大红包放在衣服上,让众人欣赏,又亲手给大姐倒了一杯茶。

母亲对大姐的亲热举动,刺痛了我的心。

我一头扎进厨房里,拼命地干活,油烟呛得我流下泪来。

第二年,母亲生日时,我不再回去,只托哥带了一点礼物给母亲。

明天又是母亲的生日,我依旧买了一点礼物,托哥哥带回去。

哥哥却说:

“去年,你没回去,已经有些不好。

明天,你再不回去,大家还以为你对妈有意见呢。

我说:

“我就是对妈有意见,她对大姐好,对我不好。

大姐钱多,能讨妈欢心;我钱少,讨妈嫌。

哥说:

“不会吧,妈不是那种人。

我委屈地说:

“你没尝过那种滋味,当然不会知道。

大姐回去,妈每次都到门外迎接;我回去,妈几时出门看过一眼?

我穷,没法跟大姐比,但还有一点自尊心。

你不帮我带东西给妈,我另找人带。

我一气之下,把东西拿回家。

刚回到家,哥哥就追来了。

他买了很多东西送给我,比我买给母亲的还多。

我说:

“买这么多东西干什么?

”哥不说话,放下东西,转身就走。

我送哥出门,一直送到楼下的马路边,哥说:

“以前,我来这里,你最多送我到门口;这回破例送到马路边,是不是因为我买的东西多?

我生气地说:

“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

哥说:

“我把你当成平凡人。

平凡人都会受到名利的影响,抽到大奖会高兴,丢失钱财会伤心。

这次,我送给你的东西多,你就陪我多走几步路,这很正常。

平凡的母亲也会受名利影响,哪个女儿给的东西多,她就会亲热一点;哪个女儿给的东西少,她就没那么亲热。

我知道,你希望妈对你和大姐一样亲热,但是,只有不受名利影响的圣人才能做得到。

那种道德高深的圣人,听说500年才出一个。

我们的妈不是圣人,但确实是个好母亲,你买的衣服,她一直穿在身上,袖口磨破了都舍不得丢。

妈并没有嫌弃你。

我的泪水无声地流出来,哽咽着说:

“别说了,我明天回去看妈。

母亲依然对大姐很亲热,对我没有那么亲热。

但我不再怪怨她。

因为我知道母亲不是圣人,大家都不是圣人。

(1)作者从哪些方面比较了母亲对“我”与对大姐不同的态度?

(6分)

(2)母亲对两个女儿态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6分)

(3)“我”为什么知道“母亲不是圣人”?

(6分)

(4)赏析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与作用:

(7分)

①我一头扎进厨房里,拼命地干活,油烟呛得我流下泪来。

②哥说:

“我把你当成平凡人……”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红学泰斗”周汝昌

2012年5月31日凌晨,95岁高龄的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悄然离世。

他的女儿对外表示,按照父亲遗愿,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让他安安静静地走。

1918年,周汝昌降生。

先生自幼聪慧,少年时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

然而,真正使他步上“研红”之路的,是著名学者胡适先生。

那是1947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兄长的信函,说他看到亚东版《红楼梦》卷首有胡适的一篇考证文章,其中有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他嘱周汝昌查证。

周汝昌遍查燕大图书馆,终于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那首《咏芹诗》。

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在《民国日报》发表。

看到文章的胡适当即复信周汝昌,自此,胡、周书信往来,切磋讨论《红楼梦》,成为现代红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从那时起,周汝昌开始了长达60来年的“红楼”之旅,因痴迷《红楼梦》,他的书斋就叫脂雪轩。

痴迷到什么程度?

痴到不记得自己和家人的生日,却对曹雪芹的生日、忌日记得一清二楚。

痴方能执著,方能锲而不舍。

曹雪芹当年创作用了10年,“十年辛苦不寻常”;周汝昌先生则用了近60年。

有两句诗为证:

“五十六年一愿偿,为芹辛苦亦荣光。

”几十年下来,研究硕果累累,著述等身:

1953年出版代表作《红楼梦新证》,以丰富翔实的内容,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此书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另一部代表作《石头记会真》是他历经50余载潜心努力、对11种《红楼梦》古钞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

另出版有《曹雪芹》、《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献芹集》等数十部专著,涉及红学领域各个层面。

尤其是晚年,研究成果呈现井喷的态势,令不少后学钦佩不止。

要知道,周汝昌先生继1954年双耳失聪之后,1974年又因用眼过度,两眼近乎失明。

可以想见,能取得如此丰硕的学术成果,先生要付出怎样的艰辛!

周汝昌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

他把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

由于崇尚实证,他的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

又因为崇奉实录,他把全部实证工作都作为论证实录的手段。

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乃至后来的“曹学”,其基本的方法论就是以历史上的曹家与小说中的贾府双向互证,在以历史材料推证小说本事的同时,又以小说情节反推历史,史学与文学合而为一。

正是从《红楼梦新证》开始,“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后来它被称作“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这年周汝昌35岁。

红学家梁归智认为周先生是一个“解味道人”,是解曹雪芹味道的人。

梁归智用“痴人”和“赤子”这两个词语形容周汝昌,他说周先生的一生全部投入到红学研究中,为红学发痴,为人单纯。

周汝昌不仅是红学家,还是中华文化学家。

他对中华文化、对学术真理,坚守不渝,穷追不弃。

“我喜欢‘国货’,喜欢民族风俗。

我喜欢民族建筑、民族音乐……对这些方面,也许有些人看我很保守、落后,甚至冥顽不化。

不了解这一切,很难理解我为何后来走上了红学道路,为何又如此地执著痴迷,甘受百般挫辱而无悔意,也不怨尤。

”周汝昌在其自传体色彩的著作《天地人我》中这样写道。

先生一生淡泊名利,一直蛰居在一幢小楼内,过着俭朴至极的晚年生活。

脂雪轩内陈设简单,唯一现代化的设备就是一台电脑,是他的女儿兼助手周伦苓帮他打印文稿用的。

先生快乐地沉浸在他的研究中。

“百读红楼百动心,哪知春夜尚寒侵。

每从细笔惊新悟,重向高山愧旧琴。

只有英雄能大勇,恨无才子效微忱。

寻常言语终何济,不把真书换万金。

”这便是这位泰斗级学者---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最值得骄傲的精神写照。

【相关链接】

①周汝昌读中学时研习宋词。

在燕大读书时,与顾随、张伯驹、钱锺书等都有唱和,其诗词功底颇得各位先生赏识。

他为刘旦宅先生《石头记人物画》中的40位人物每人配写了一首诗,令画册生色不少。

他在诗词上的造诣,使他选注的《范成大诗选》、《杨万里选集》一直为学林推重。

幼年时醉心欧楷笔法,20岁后又致力于唐人写经,深研《兰亭》后,得右军真脉,其“横逸飞动、作草如真”的周体书法,在众多书家中神采焕然。

②周汝昌大学毕业时,他的论文英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文赋》。

后来,他成为被燕大中文系研究院录取的第一名研究生,把《二十四诗品》译成英文介绍到欧洲,也把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以《离骚》的文体翻译成中文。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因为年轻时支持著名学者胡适的观点,并得到胡适的赏识,所以周汝昌走上了研究《红楼梦》的路。

当然兄长周祜昌的指点也很重要。

B.周汝昌研究“红楼”和“曹学”时,崇尚实证和实录,以历史上的曹家与小说中的贾府双向互证,在以历史材料推证小说本事的同时,又以小说情节反推历史,史学与文学合而为一。

C.作为中华文化学家,作为红学家,周汝昌喜欢民族风俗、民族建筑,喜好作诗和书法,因而有些人认为他保守落后,甚至冥顽不化。

D.周汝昌生长于乱世,身体多病,晚年双耳失聪,两眼近乎失明,生活简朴不富裕,但他不以为苦,因为他有追求,有目标。

E.《石头记会真》是周汝昌历经50多年的研究而完成的《红楼梦》古钞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

他也凭借众多的研究成果成为中国的“红学泰斗”。

(2)红学家梁归智用“痴人”形容周汝昌,他对红学研究的“痴迷”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周汝昌一生硕果累累,被誉为“泰斗”的他在学术研究方面上取得了那些成就?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周汝昌先生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纵观他的一生,这位大家的身上体现了哪些“最值得骄傲的精神”?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部队对报名参军的有志青年的检查是十分严格的,在应届高中毕业生中选拔军队院校学员更是------,除去高考成绩,身体、心理、政治审查也是检查的内容。

(2)到2008年,何炅已经担任北京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的辅导员十年,他的工资每月在五千元左右,远比不上他在电视台做一期节目的收入,对他一年近千万的广告代言收入来讲更是---------。

(3)据记者了解,职业网络游戏玩家每个月的收入最多时能有四五千元,而顶级电竞选手年收入可以达到百万元左右。

当然,能够每年赚到上百万元的只是---------。

A.凤毛麟角九牛一毛百里挑一B.百里挑一九牛一毛凤毛麟角

C.九牛一毛凤毛麟角百里挑一D.百里挑一凤毛麟角九牛一毛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B.林小云在学校有“心算第一人刀的美誉,有人说这是训练的结果,也有人说她的速算能力其实可以从家庭遗传的角度得以解释。

C.这种感冒新药经过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开封等地医院的400多个病例中临床试用,80%反映确实有疗效。

D.建立制度很重要,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把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还需要有制约和监督机制,以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近几十年,,,,,,。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

①也高于同时期世界的平均水平

②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③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④中国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

⑤尽管对增长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谁也无法否认增长的事实

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A.②④③⑥①⑤B.②⑤⑥③④①

C.⑥⑤④②③①D.⑥①②④⑤③

16.在下面这段文字的画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要求:

语意连贯,合乎逻辑。

(5分)

退一步说,①道德沦落是市场经济的错,②,今天大多数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早已陷入万劫不复、道德崩盘的深渊。

③,今天世界上其它一些市场经济先行国家④还能买到不放三聚氰胺的安全奶粉,可以买到不以鸡鸭鱼肉掺假的纯羊肉;恰恰源于,它们有一群诚实的公民,用诚实的制度努力打造了一个法治健全、平等竞争的成熟市场经济体系。

17.王蒙在《蚂蚁的哲学》中这样评价蚂蚁:

第一,永不放弃。

对障碍物要么翻过,要么绕道而行。

第二,未雨绸缪。

整个夏天都在为遥远的冬天做准备。

请你按照这种格式,写出另一种动物的“哲学”吗?

(6分)

六、作文(60分)

18.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了。

新鲜的高中生活让我们有了不一样的感觉,而我们自己也正在悄悄地改变着。

请以“改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注意:

不得抄袭,不得套题,不得出现班级、姓名。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同义成语的运用,只要弄清楚这几个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加以比较即可判断出答案。

百里挑一:

形容人才十分出众;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九牛一毛:

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考点: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D

【解析】A搭配不当,创造……的环境,提供……的服务。

B“可以”与“得以”重复,保留一个。

C暗换主语,应该为“病例中80%的人”。

3.A

【解析】

试题分析:

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此题理清逻辑关系,适当参照陈述对象一致的原则,可以得到答案。

⑥①中有“高于”和“也高于”两句肯定连接,排除BC,②是总体概述,后面是分别解释,应该在开头,由此断定选项A正确。

考点: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B5.B6.B

【解析】4.

试题分析:

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题干中问的是“对‘原生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同时还要注意题干中的问题。

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经比较即可得知:

B项,文章第一段说的是“这使得那个时代的人无论是政治家、思想家,还是军事家、教育家,是侠,是士,其生命状态无一不是饱满昂扬奋进向上的,充溢着一种不可遏止的进取精神和非凡的创造力”,由此可以知道,“体现”的主体是人,不是原生文化。

选项张冠李戴。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题干问的是“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

B项,“没有产生的土壤”错,文章第二段说的是“虚伪的文过饰非的理论无法泛滥”,由此可以知道,原文是无法泛滥;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化。

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浏览选项,然后回归文本,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仔细比较、分析,以发现问题之所在。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观点的辨析能力,题干问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

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等等。

学生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