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54346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试题.docx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试题.docx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本试卷分问卷和答卷。

问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答卷上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年级、班级、学号、姓名等。

2.答题时,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书写,在问卷上作答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考生只需上交答卷,问卷自行收回保管。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答卷相应的表格内。

(每小题4分,共140分)

1.下列地点中,位于“北半球”、“中纬度”、“西半球”的是()

A.310W、400NB.150W、400NC.310W、290ND.1700E、400S

2.当长江遇到特大洪水时,下列城市受威胁最大的是 ()

A.广州   B.郑州   C.重庆   D.武汉

3.位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上的地形区是()

A长白山、云贵高原B天山、柴达木盆地

C阴山、吐鲁番盆地D武夷山、四川盆地

4.下列地区中,1月份平均气温最低的是()

A.四川盆地B.三江平原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

图1为我国三大自然区,据图完成5—7题。

 

5.图中A与C的界线大致是()

A.50毫米等降水量线B.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C.400毫米等降水量线D.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6.图中B与A的界线大致是()

A.昆仑山—祁连山—贺兰山B.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C.喜马拉雅山—祁连山D.昆仑山—阿尔金山—贺兰山

7.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

A.气候和地形B.气候和植被

C.地貌和土壤D.植被和水文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8-9题。

8.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9.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差异B.海陆位置不同

C.纬度位置不同D.山地阻挡作用

读图5,完成10-11题

10.甲、乙、丙三艘船同时出发驶向180o经线,而且同时到达,速度最快的是()

A.甲B.乙C.丙D.乙和丙

11.有关甲、乙、丙附近三个阴影区域比例尺大小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比例尺最小,丙的比例尺最大B.甲、乙、丙的比例尺相同

C.甲大于乙,乙大于丙D.乙的比例尺最小

12.秦汉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是东西方文明的重大发展和成熟时期。

这里的文明“发展”

和“成熟”的含义分别是()

A.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

D.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

13.《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一书指出:

宰辅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辅佐大臣,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

这三个阶段依次是()

A.三公制、三省制、军机制B.三公制、六部制、内阁制

C.三公制、三省制、六部制D.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

14.柏拉图认为,雅典民主政治“实际上是建立在事实上的不平等基础上的”。

得出这种结论的理由不包括()

A.工商业活动者均享有公民权B.妇女拥有不完整的公民权

C.奴隶和外邦移民无政治权利D.只有成年男性公民享受政治权利

15.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

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B.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16.“美国总统威尔逊本是国联的发起人和积极的鼓吹者,但是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结果美国没有加入国联。

”这体现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是()

A.民主原则B.联邦制原则C.分权制衡原则D.中央集权原则

17.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入侵内蒙古西部,成吉思汗陵的安全受到威胁,国共两党一致帮助成吉思汗陵榇(棺材)西迁至青海的塔尔寺。

这一行动最重要的历史意义是()

A.体现了国共两党民族平等政策B.有利于团结各族人民,共同抗日

C.促进了民族融合D.使文物免受日本侵略者的破坏

18.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使反动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

”这主要是由于它()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D.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19.1922年,孙中山说: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

……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

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

”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有 ()

①实现国共合作②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③提出“新三民主义”

④确定“三大政策”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⑤

20.1979年,(中国)“选举法”修订,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

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

1。

这表明()

A.我国的民主进程开始于1979年B.代表名额由偏向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

C.农村取得了与城市平等的发展权利D.代表名额由偏向农村转变为城乡平等

21.“一国两制”构想之所以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取得巨大成功,主要在于它符合()

①社会主义原则②祖国统一原则

③实事求是原则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原则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

22.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A.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B.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23.拉尔夫·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

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

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B.国家之间对抗激烈

C.世界联系日益密切D.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2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①毛泽东思想②邓小平理论③党的基本路线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①②③B。

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6.下列各项活动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有()

A.经济体制改革B.蜘蛛织网

C.中国科学家南极考察D.“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7.有人算过,比尔·盖茨每秒钟进帐2500美元。

但他没有坐享每秒钟2500美元的进帐。

他在42岁的精力旺盛时期,却悄然地“退居二线”,把公司的日常运作交给了他的“亲密战友”负责,自己则专注于未来新软件的开发,因为他清醒地认识到“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这表明()

A.不断创新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B.发展需要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

C.解放思想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关键D.财富总是属于头脑清醒的人

28.中国古人说:

“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说明:

()

A.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发展变化的D.事物的本质是由现象展示的

29.手机、互联网等各种现代化通讯传播手段在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困扰,如“信息焦虑症”。

上述材料表明()

A.事物是一分为二的B.矛盾具有必然性

C.矛盾具有特殊性D.事物的性质是不确定的

30.目前,废旧家电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其实,经过分门别类、集中处理后,废旧家电可以变成铜、铁、铝和塑料等资源。

这表明()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B.看问题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C.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31。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叫富”的观点,体现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

A.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B.自觉遵循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

C.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D.在劳动中创造价值

32.“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这一观点:

()

A.是诡辩论的观点B.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C.是相对主义观点D.是辩证法的观点

33.发展揭示了新陈代谢这一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发展的本质是()

A.变化B.增加C.创新D.运动

34.右边漫画“申报‘吉尼斯’:

世界最大的牙签”

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是发展的

B.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D.量变引起质变

 

35.朱熹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第Ⅱ卷主观题(共160分)

36、(26分)材料一:

王守仁: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偏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

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材料三:

某学生利用寒暑假深入农村进行社会调查。

期间,他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向农民认真了解农村基层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虚心求教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在此基础上,他撰写了4万多字的《乡村调查报告》,其中反映的农村真实情况以及提出的合理建议,为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自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

并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前述两种世界观。

(10分)

(2)请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三,分析该学生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完成反映真实情况的调查报告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16分)

37、(26分)材料一:

载人航天,是当今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从“神一”到“神九”,每一次发射都进一步优化,每一次飞行都有所完善改进,每一次空间试验都有新的收获。

越是伟大的工程,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就越多。

在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飞船之后,我国圆满完成“神舟6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神六“多人多天”飞行成功,无疑为下一步的航天员出舱活动,航天器交会对接以及建立空间站打下坚实的基础。

2008年我们实现航天员出舱和在太空行走。

2011年,我们发射“天宫一号”,并在在空间轨道上实施“神舟8号”与“天宫一号”的空间轨道交会对接技术。

2012年“神舟9号”与“天宫一号”实施我国首次手控交会对接,以便形成真正的空间站。

再向前发展,中国人将探测月球,甚至火星等更遥远的星体。

材料二:

一位航天人说:

“我在中学读书时就立志投身航天事业,至今无怨无悔!

”还有航天人说:

“我们团队中有许多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他们科学求实.勇于登攀.团结协作.淡泊名利.默默奉献。

问题: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

(15分)

(2)请运用人生观知识,分析航天人的话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11分)

38、(20分)2008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

他是新中国在国内、国际上有着广泛影响的政治家。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台湾的国民党官员对(尼克松)这样说“在内战时期,只要有周恩来一个人在我们这边,那今天在台湾流亡的可就是毛泽东了;安居于北京的则可能是我们。

(1)举出一例国共内战时期,周恩来领导的反抗国民党统治的重大斗争史实。

(4分)

材料二下言是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周恩来。

图一1951年6月18日。

标题是:

共产主义分子周恩来。

下面的小字是:

美国的敌人,也

是中国的敌人。

图二1971年11月8日。

左上角写着:

中国人来了。

(2)据图一指出“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这句话的历史背景。

(4分)

(3)图二中的“中国人来了”的最主要的依据应该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0世纪70年代,美国应对“中国人来了”的重大举措是什么?

(6分)

材料三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周恩来“具有的这种儒家精神的美德,使他赢得了中国人民对他的永久爱戴。

群众对他的热爱,在中国的政治上也变成了一股绝无仅有的力量。

(4)结合以上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周恩来赢得中国人民对他“永久爱戴”的原因有哪些?

(6分)

39、(32分)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

在世界不同的地区,由于不同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不同的民族和文化传统等因素,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

材料一在雅典,几乎所有的国家机构都对全体公民开放,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由全体公民组成,决定雅典的大政方针……议事会由500人组成,为行政权力而划分为10个主席团,轮流当职,但每个主席团仍有50人之多……

-------《走进古希腊文明》

材料二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座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历史上,故宫因火灾和其它原因曾多次重建,但基本格局没有改变,整个皇宫建筑分为前朝和后廷两部分……界限分明,不可随便逾越,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的等级分明、内外有别的伦理观念。

--------世界遗产目录(中国篇)

材料三代议制最早在英国产生,以后被欧美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效法。

代议制

英国美国法国德国

君主立宪制总统共和制议会共和制君主立宪制

材料四图一: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

图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图三:

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

图一图二图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填写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雅典民主制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哪些经验?

(12分)

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制

明清政治制度

政治基础

小国寡民

大一统帝国

特点

决策机构或人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英、美、法、德四国最终确立本国政体的共同形式是什么?

简述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作用。

(8分)

(3)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曾尝试走“美国人的路“请指出这次实践活动及其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6分)

(4)材料四反映了新中国初期的哪些政治制度?

(6分)

40.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28分)

(1)2003年北京时间12时52分,A地出现了太阳直射头顶的现象,由此可知该地的经度位置是____,此时海口市的人影朝向________。

(4分)

(2)图中B是新建的______铁路,该铁路线所经过地区是典型的______地貌区。

(4分)

(3)C河是我国正在建设的三大水电基地之一,简要分析该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_________。

(8分)

(4)圆圈所示范围内地势低洼地区特有的农业生产模式是_____,按农业的地域类型划分,这种农业属于_____。

(4分)

(5)图示区域为什么会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__________________

(8分)

41.读“三江并流”区域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28分)

 

(1)三江并流的三江是指、和长江,其中图中表示长江的序号是;注入印度洋的是。

(8分)

(2)该区域内山河并列,峡谷深邃,其形成的原因是

(6分)

(3)该地区动植物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是

(4分)

(4)该地区少数民族众多,民风民俗独特,这种文化的多样性的原因

(6分)

(5)根据该地区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背景来分析:

①你认为经济发展应以什么产业为主?

(2分)

②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2分)

风度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高二文综历史

第Ⅰ卷(每题4分,共12题48分)

风度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高二文综地理

41、(28分)

(1)澜沧江怒江③①(8分)

(2)高大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隆起,扭曲变形造成,峡谷是由于河水强裂下切形成的。

由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6分)

(3)该地区纬度较低,山高谷深,自然带垂直变化显著,动植物种类复杂多样。

(4分)

(4)山高谷深,交通闭塞,长时间民族之间文化交流太少,所以形成独特的民风、民俗。

(6分)

(5)①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开发旅游业(2分)②改变交通运输条件,使游人方便出入(2分)

材料一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它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是错误的。

材料二看到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但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不科学的。

(2)(16分)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该学生深入农村调查,真实反映农村实际情况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做到了主观思想符合客观实际。

②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该学生认真了解农村基层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说明他承认矛盾,不回避矛盾,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坚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

该学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实践中了解掌握农村真实情况,坚持在实践中求真务实。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该学生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坚持了群众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