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23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滑坡》说课稿湘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5475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23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滑坡》说课稿湘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23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滑坡》说课稿湘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23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滑坡》说课稿湘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23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滑坡》说课稿湘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23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滑坡》说课稿湘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23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滑坡》说课稿湘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23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滑坡》说课稿湘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23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滑坡》说课稿湘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23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滑坡》说课稿湘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23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滑坡》说课稿湘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23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滑坡》说课稿湘教版.docx

《高中地理《23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滑坡》说课稿湘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23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滑坡》说课稿湘教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23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滑坡》说课稿湘教版.docx

高中地理《23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滑坡》说课稿湘教版

《滑坡》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湘教版选修V第二章第三节内容中的《滑坡》。

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课标的理解与把握

滑坡是湘教版选修V第二章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和滑坡》中的一部分内容,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尤其在今年的新课标试题中出现对次生灾害的考查,学生得分率比较低。

本课时结合课标需要把握三个要点:

滑坡的成因分析;滑坡的危害;滑坡的防御。

鉴于课标是课程的最低标准,所以更高的要求是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最终掌握灾害分析的基本思路。

这样既有效拓宽了学生思路,又实现了知识能力的迁移,为加深学生印象我将本课时的标题丰富为:

山区的恶梦——滑坡。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上述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滑坡的发生条件;理解滑坡的危害;了解如何防御滑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片和动画的展示,介绍滑坡的发生过程,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当时的滑坡情景,了解滑坡的概况和危害;通过模拟实验和课件展示,使学生分析滑坡发生条件;通过滑坡灾后视频、图片的展示,让学生归纳滑坡的危害,并引入深层思考并设计滑坡的防御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相关滑坡视频及课件的学习,增强学生的防灾和抗灾意识;养成生活中学会珍爱生命,尊重自然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在教材和高考导向的前提下,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分析滑坡的概念及发生条件;归纳滑坡的危害及相关的防御。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将模拟实验与实际的滑坡类比,从而正确归纳出滑坡的发生条件;构建灾害分析思维模式。

三、学情分析

本节学习对象是高二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面对高考还急需提高其问题分析能力,建立稳定的思维模式。

结合学习金字塔理论(①“听讲”24小时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②通过“阅读”方式学习,保留10%。

③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保留20%。

④“示范”,保留30%。

⑤“小组讨论”,保留50%的内容。

⑥“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⑦“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记住90%的内容),本节课将重点放在模拟滑坡成因实验并结合试验分析滑坡发生的条件,培养学生动手和归纳能力。

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地理,并用于生活。

结合上述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和学情分析,我选择了如下的教法和学法:

四、教法和学法

根据新课程的特点,我坚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

在教法上,不仅要是让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得学生“知其所以然”。

关于滑坡这部分内容,学生对其不如地震等其他地质灾害的了解。

以往授课时多是把滑坡和泥石流放在一起讲,导致学生把两者混为一谈。

因此,在学本节课内容时,除了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外,我利用模拟实验及相关视频的演示来引导学生理解滑坡的发生条件和危害;而在分析滑坡的防御措施时,我选择让学生自己根据模型中发现的原因来找对策,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

在学法上,新课程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因此我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启发式教学,通过视频、模拟实验等启发学生思考,由学生提问,引出课堂的内容;并且通过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回答问题,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下面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共分5个环节:

开篇导言,定义恶梦;情景再现,感知恶梦;成因分析,揭示恶梦;恶梦过后,伤痕累累;梦醒时分,防患未然。

第一环节:

定义恶梦。

展示:

利用图片显示灾情报道让学生来说是什么灾害?

导入新课——滑坡。

在新课部分,我选择突出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滑坡的形成条件,因此这部分会采取模拟实验及相关的视频演示的方法来开展。

1.滑坡的概念

第二环节:

感知恶梦。

展示:

今年暑假中在鲁甸灾区的滑坡图片和视频,引入滑坡的概念。

(同学们不禁要问了,这些灾害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呢?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探讨)

第三环节:

揭示恶梦。

2.滑坡的发生条件

(老师拿出滑坡的模型并分组发下去,然后提出对每一组的要求)

模型介绍:

教师介绍模型的制作材料和注意点。

实验材料:

模型共6个。

其中1号坡度较小;2号相比一号坡度较大;3、4、5、6坡度差别不大,其中5号模型表面没有土层,6号上有类似植物的结构。

除5号模型上没有土层外,其余都有土层覆盖。

每组配发竹片用于拨动土层;备两瓶开口有喷水孔的水瓶,在实验时让学生选择使用。

实验:

学生分为6组,分别发给不同的模型。

老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滑坡?

结合课本内容,实验时间10分钟,找学生说出各组的结论(每组至少一人,可由同组人补充)

第一组:

一号模型。

第二组:

二号模型,在两组间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归纳坡度大小对滑坡的影响,得出“无坡不滑”的结论。

第三组:

通过工具的使用,沿坡下修筑公路、房屋时易导致坡度不稳,诱发滑坡。

第四组:

用水瓶模仿降水,较大的长时间的降水易出现滑坡。

第五组:

裸露的岩石,什么方法也不会滑坡,得出结论岩石破碎也是滑坡的必要条件。

第六组:

地表植被破坏,易诱发滑坡。

在分析该原因时,学生的分析角度可能不够全面,教师可做适当提示,如提示学生从模型本身的因素和外界因素(坡面物质、模型坡度和洒水)进行分析,辅助学生回答。

(以上是关于模型的分析,归因到影响因素:

模型的坡面物质、坡度以及洒水这个外界因素。

利用这个直观的模拟实验的展示,学生能够根据这些因素较容易地分析出模型产生现象的原因;之后再与实际的滑坡相联系,这样的过渡,学生较易接受)

小结: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形成条件并归纳为:

天、地、人三方面。

滑坡的形成条件:

天:

降水

地:

坡度(必要条件)

破碎的物质(必要条件)

地震

植被覆盖率

人:

人类活动

在这些因素中,哪些是必要条件,哪些是诱发因素?

其中人类活动在众多诱发因素中比较明显,具体有哪些人类活动易诱发滑坡呢?

课件展示出几种现象,让各组分别演示出来,并解释原因。

通过我们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滑坡灾害的发生既有天灾,也有人祸。

它的降临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以上是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重点的突破。

第四环节:

恶梦过后

3.滑坡的危害

介绍滑坡的危害时,采取学生自我感悟方式。

展示:

在展示滑坡的危害时,利用滑坡视频和图片,请学生感受滑坡的破坏力。

(这部分主要是情感教育,请学生静下心来感受滑坡灾害对人类带来的危害)

过渡:

滑坡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特别是对于一些山区地形来说,那么我们焦作是否会发生泥石流呢?

引出滑坡分布图(这样的过渡,将我们生活的环境联系与所学内容联系起来,能够牢牢吸引学生的眼球,听课积极性提高)。

4.滑坡的分布

展示:

中国滑坡分布,请学生根据图例分析滑坡的分布与地形、地震带有何关系?

中国哪些地区滑坡发生比较频繁?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讲解泥石流的分布特点。

(这里主要是为了顺带复习前个课时所学的地震,加强学生知识结构的联系)

看到这里很多学生长舒一口气,我们虽不在易发生区。

但有时我们外出旅行时也可能会遭遇到,这是我们应如何逃生呢

第五环节:

梦醒时分。

5.滑坡的防御措施

展示:

近年来的我国的滑坡案例,请学生思考如何防范和逃生?

引出滑坡的防御措施。

介绍一些滑坡的前兆,让学生结合书本了解。

过渡:

前兆并不能完全准确地预示滑坡,一旦发生了滑坡,我们该如何逃生呢?

过渡:

过渡到书本上的逃生路线的图,请学生判断出正确的逃生路线,教师讲解介绍逃生的注意事项和方法(老师展示几种错误的做法);并且展示图片,作为适当的自救知识拓展。

小组讨论:

根据滑坡的形成条件,有什么方法可以减少滑坡的发生或减小滑坡危害呢?

结合模型讨论滑坡的治理措施,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知识点。

此时新课的知识点已经完整。

(这个问题相当于课堂应用,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

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课堂小结则是根据本节课的滑坡的知识点完成相应的练习题;达到及时巩固的作用。

小结:

面对灾害我们应冷静对待,防患于未然。

提醒学生珍惜生活,尊重自然规律,进行适当的情感教育,体现本节课积极应对灾害的观点。

六、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板书设计如下:

滑坡成因地措施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

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   欣赏法:

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授法:

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   练习法: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

)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进行归纳: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

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

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

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

[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

]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

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