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5 观测风教案教学设计 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56350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5 观测风教案教学设计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5 观测风教案教学设计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5 观测风教案教学设计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5 观测风教案教学设计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5 观测风教案教学设计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5 观测风教案教学设计 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5 观测风教案教学设计 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5 观测风教案教学设计 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5 观测风教案教学设计 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5 观测风教案教学设计 1.docx

《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5 观测风教案教学设计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5 观测风教案教学设计 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5 观测风教案教学设计 1.docx

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5观测风教案教学设计1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3.5观测风教案教学设计

5.观测风

【教材简析】

通过前面4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并且已经学会了气温和降水量的观测。

本节课主要研究风的观测,自制小风旗来测量风向和风速。

探索板块,简单介绍了利用地面物体来感知风,然后介绍风旗的制作,并利用自制的风旗测定风速和风向。

观察风吹动旗子的状态来估计风速,把风速分为无风、微风和大风三个等级。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比较对地面物体和小风旗的观测结果比较,从而体会简单工具对测量的作用。

拓展板块,拓展是一个小制作活动,利用简单材料制作一个风向标,并用自制风向标测风向和风速。

这也是一个很有意义而且适合小学生的制作活动。

【学情分析】

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定风向是一件困难的事,他们不清楚是把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向,还是把风吹去的方向确定为风向。

“蒲福风力等级”对学生来说相对复杂。

本课中,学生是通过制作风旗,观察风旗的状况确定风速的三个等级和风向,并用这种方法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风的观察和记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

自制简易小风旗。

用自制的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使用工具能使对风的观测更准确。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用自制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

难点:

利用身边事物对风向进行观测。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风向图、蒲福风力等级表、有关台风视频。

小组:

制作小风旗材料——1块长约35厘米,宽20厘米的轻薄软布、1张长30厘米,宽6厘米的硬纸板、1个订书器;制作风向标的材料——1根硬吸管、1张边长大约15厘米的硬纸板、大头针。

【教学过程】

一、聚焦:

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

一组风的照片]

1.出示生活中刮风的照片,提问:

观察照片,这些现象是如何引起的?

(预设:

是风引起的。

2.提问:

我们怎么知道风的存在?

(预设:

观察各种事物)

3.提问:

你能描述今天的风吗?

(生自由回答)

4.很多同学们说到了风向(风吹来的方向)和风速(风的大小)。

提问:

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风向和风速呢?

(生自由回答)

5.揭示课题:

观测风(板书)

二、探索:

风向和风速的观测(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

每组一套制作小风旗材料、学生活动手册]

1.出示图片,这面小风旗是用来测量风向与风速的简单装置,为了可以随时测量风速,每个人都来做一面小风旗。

2.学习教科书上自制小风旗的方法。

3.分发材料,小组合作完成小风旗的制作。

4.介绍用小风旗测风速的方法,让学生举起小风旗,用嘴吹气,分别制造无风、微风、大风,这三个等级可以分别用0级、1级、2级来代替,练习小风旗的使用。

5.介绍用小风旗测风向的方法,出示“风向图”介绍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强调“风吹来的方向表示风向”。

6.带领学生到室外测风向与风速。

带领学生到室外空旷的地方,如远离楼

房的操场中央,可将确定好的方位用粉笔画在操场的地面上。

学生在画有方位的地方进行两分钟测量并记录风向。

若出现方向不稳定的情况,就把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方向确定为此时的风向。

观测风旗的情况,让学生用0、1、2来表示当天的风速。

7.回到教室,汇总观测数据,将它记录在当天的天气日历上。

8.视频介绍蒲福风力等级表。

三、研讨:

实验发现(预设5分钟)

1.回顾观测活动,说说怎样利用自制的风旗测量风向与风速。

2.提问:

利用风旗或其他物体观测风向,观测结果相同吗?

(预设:

相同,若出现不同,可能因为风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改变。

四、拓展:

自制风向标(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

一套自制风向标材料]

1.出示自制风向标,我们还可以使用自制风向标来判断风向,演示风向标的使用。

提问:

它是怎么判断风向的?

(预设:

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2.使用自制的风向标测量风向时应注意:

第一,明确所在的方位是正确判断风向的基础。

第二,风向的观测活动一定要在室外空旷的地方进行。

3.出示讲解风向标制作过程,布置每个人课后制作一个风向标,比较风向标与小风旗在观测风时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

5.观测风

风向:

八个方位

风速:

三个等级(0级无风1级微风2级大风)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表格中的现象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记录,边活动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

2.风的方向一栏记录时,建议让学生先把观测时间内所出现过的方向都记录下来,然后再把出现次数最多的作为风向。

【作业设计】

1.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风速可以用简化的形式划分为( )等级。

A.三个B.四个C.五个

2.用简化的风速等级划分风速时,数“0”表示()。

A.无风B.微风C.大风

3.下列各种现象可以用来判断风向的是()。

A.汽车行驶的方向B.树叶飘动的方向C.足球滚向的方向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3.4测量降水量教案教学设计

4.测量降水量

【教材简析】

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元素。

学生从小就尝试着用他们的感官来观察并判断降雨情况:

小雨、中雨、大雨。

这种使用感觉器官来判断降水多少的方法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引出雨量器这一工具。

这一课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

为了激发学生观测降水的兴趣,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本课让学生亲自制作一个简易雨量器,并用此来测量、记录降水量。

聚焦板块,介绍大气中的水循环规律,了解降水的形式。

探索板块,主要是提出如何判定降水标准,然后自制简易的雨量器,并模拟降水,测定降水量,再通过自制雨量器测得的降水量与科学家测得的降水量进行比较,分析简易雨量器的改进之处。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降水量的概念。

通过研讨活动,判断雨量器中的冰或雪是否也是降水量的一部分,让学生明白下雪、下冰雹等也是降水,从而完善“降水”的概念。

拓展板块,布置了连续10天测量与记录降水量的任务,并要求用柱状图对降水量进行分析。

此活动的开展注重学生长时间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意识到对大气的认识是建立在长时间的观察与连续性的记录基础之上。

考虑到我国不同区域天气情况的差异,可能一些地区较长时间内没有降雨,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了解本地的降水情况。

【学情分析】

学生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生活体验,知道下雨是降水的一种形式,但较难理解下雪、下冰雹也是降水。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看似比较简单,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理解能力,雨量器的制作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导致测量降水量不准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降水量的测量会更精确。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制作简易雨量器,学会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难点:

课后长期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雨量器实物。

小组:

透明直筒杯子、刻度带(胶带)、喷壶、水槽、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

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

课件PPT]

1.出示水循环的图片。

提问:

你们能看懂这幅图吗?

(预设:

水通过阳光照射后蒸发到空气中,在空中形成云,最后变成雨降落到地面。

提问:

云除了会变成雨之外,还会变成什么降落到地面呢?

(预设:

云还会变成雪或冰雹降落到地面。

2.出示雨、雪、冰雹的图片。

提问:

这里三幅图,哪些是降水的形式呢?

(预设:

雨是降水的形式。

提问:

那么雪和冰雹呢?

(预设:

也算是降水的形式,因为它们都是从空中降落到地面。

3.提问:

你们如何判定雪和冰雹也是降水的形式?

(预设:

雪和冰雹从天空降落到地面,在地面最后会变成水。

4.引出降水量工具。

提问:

如果哪天降雨了,我们如何知道这一天的降水量?

如何测量呢?

5.揭示课题:

测量降水量(板书)

二、探索:

确定标准,制作和使用雨量器(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

每组透明直筒杯子、刻度带(胶带)、喷壶、水槽、学生活动手册]

1.确定标准。

出示书本第47页图片。

提问:

我们会把有时候的雨称为毛毛雨,我们也会把有些时候的雨称为倾盆大雨。

为什么?

(预设:

因为雨的大小不一样。

提问:

我们感觉到了雨的大小,那如何精准判断雨的大小呢?

(预设:

用一个标准的容器把雨水收集起来,再来测量。

在气象站中,这种收集雨水的容器叫做雨量器。

2.制作简易的雨量器。

出示书本第48页图片,再出示制作过程图。

提示:

为了更清楚如何制作简易雨量器,仔细阅读这些过程图。

(建议:

首先明确三个要求,容器必须是直筒,单位是毫米,刻度条要从底部贴起。

而后出示过程步骤。

过程:

①选一个直筒透明杯;

②在杯子外画一条垂直直线;

③沿着直线用透明的刻度条从底部贴起,0刻度对准杯子内底部。

学生活动,活动时间大约5分钟。

3.练习使用雨量器。

模拟下雨,测这场雨的降水量。

出示喷壶,视频播放使用喷壶的方法和技巧以及读数的方法。

提问:

你知道怎样正确使用喷壶和读数了吗?

(预设:

喷壶嘴与杯口保持大约5-10厘米距离均匀降雨。

学生活动,重复模拟降水三次,记录活动手册。

(建议:

活动时间大约15分钟。

4.提问:

自制模拟降水量与气象学家降水量等级标准进行比较,为什么不一样?

(预设:

气象学家制定的降水量等级标准是24小时的降水量。

三、研讨:

改进雨量器,测量雪的降水量(预设10分钟)

[材料准备:

课件]

1.改进制作。

提问:

制作雨量器要注意什么?

(预设:

直筒透明,杯子底部不要太厚,刻度条要贴直,“0”刻度对准杯子内底部。

2.改进模拟降水。

提问:

模拟降雨,测量降水量要注意什么?

(预设:

降水时喷壶嘴要远一点,要用花洒降水,降雨均匀,读数单位毫米不能忘记,不要把毫米记成毫升。

3.出示雨量器中是冰雹的图片。

提问:

天空中降冰雹了,这种降水形式怎么测量?

(预设:

先让这些冰雹全部融化成水,再来读数。

四、拓展:

连续十天测量降水量(预设10分钟)

[材料准备:

学生自制雨量器]

1.连续十天测量当地的降水量,并对照“降水量等级标准”确定降水等级。

如果这些天不下雨,查一查气象台报告的这一段时间的降水数据。

2.注意事项:

①雨量器摆放较开阔的地点,固定好雨量器,避免被风吹倒;

②每24小时记录一次降水量,做好记录,确定下雨的等级;

③记录后将雨量器内的水倒掉;

④如果当地10天内没有降雨,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当地的降水情况。

【板书设计】

4.测量降水量

降水形式:

制作:

模拟降水:

雨直筒透明放平

雪毫米平视

冰雹“0”刻度对齐毫米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课堂上填写用简易雨量器测量三次模拟降水的量。

2.课外利用自制的简易雨量器连续测量十天的降水量并记录在表中。

3.把测得的10天降水量数据绘制成柱状图。

(要求老师在下一次上课前做指导)

【作业设计】

1.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的单位是()。

A.厘米B.毫米C.毫升

2.选取制作雨量器的容器要求是()。

A.直筒透明B.上宽下窄C.不规则透明

3.刻度条“0”刻度必须与()对齐。

A.杯子外底部B.杯子内底部C.杯子顶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