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合格自评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60830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合格自评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本科合格自评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本科合格自评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本科合格自评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本科合格自评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本科合格自评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本科合格自评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本科合格自评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本科合格自评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本科合格自评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本科合格自评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本科合格自评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本科合格自评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本科合格自评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本科合格自评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本科合格自评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本科合格自评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本科合格自评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本科合格自评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本科合格自评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本科合格自评报告.docx

《本科合格自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合格自评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本科合格自评报告.docx

本科合格自评报告

本科合格自评报告

  结合《山西大同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院任务》的要求,我院对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认真自评。

现将自评情况总结如下:

  学院秉承“教学工作是中心,人才培养是根本,自主创新是灵魂,服务社会是使命”的大学职责,逐步形成了“扎实基础、注重实践、强化应用、追求创新”的学院办学理念和“学科建设是龙头,专业建设是基础,队伍建设是保障,人才培养是目标”的发展思路,确立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立足晋北、辐射周边、面向全国”的服务面向定位。

学院现有的本科专业中,生物工程专业主要为大同市和山西省及周边地区培养生物制药、食品加工行业应用技术人才;生物科学专业主要为大同市和山西省及周边地区培养基础教育生物课程师资。

  XX年,学院成立之初制定了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通过四年多的努力,规划中的主要建设目标基本得到实现。

XX年,根据学院“十一五”规划的完成情况,以及学院未来发展的目标,又制定了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同时制定了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十二五”发展规划。

在制定各项工作的发展规划时,学院特别注重办学特色的培育,始终贯穿着开设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应用型专业,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理念。

几年来,学院围绕“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组织实施,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时重在突出规划的落实,对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积极争取学校和上级部门在政策和经费上的支持,保证了学院各项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

  在日常工作管理过程中,在执行学校相关管理规定的基础上,为了保证学院教学和其他工作的科学、有序、高效,学院制定了各项教学行政管理和党团学生工作规章制度,经过几年的实施和修订,使学院的规章制度逐步健全,管理工作不断规范。

  学院领导班子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认真落实学校和学院的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教育教学管理能力不断提高。

根据学院专业发展的实际,经学校批准,学院于XX年设立了生物工程系和生物科学系,分别负责生物工程专业和生物科学专业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用事业发展凝聚人心,鼓舞士气。

几年来,学院坚持实行党务公开和民主决策,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充分发挥教职工教育与管理服务的积极性,促进了学院各项事业的快速、高效、健康发展。

  学院坚持“一、二、三”工作思路,即一个中心,两手齐抓,做好三项工作。

一个中心即以本科教学为中心,两手齐抓就是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三项工作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不动摇,注重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积极落实学校和学院保证教学中心地位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如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评教、评学、评管制度,教学例会、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试卷、毕业论文、实验、实习检查制度,教学信息反馈制度等。

学院、教学系、教研室负责人责任明确,配合默契,服务态度好,服务水平高,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保障,在学院形成了“领导重视教学、政策倾斜教学、管理服务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的良好氛围,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学院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突出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山西省和大同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重点地发展应用型学科专业,加大了对生物制药、食品科学、生物科学等符合地方特色的专业方向的培育。

XX年,生物工程专业被评为校级特色专业。

通过深入企业、学校等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进行调研,聘请校外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进行论证,形成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学院领导强调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院依托现有的校级重点扶持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围绕晋北地区高寒植物研究,凝炼并形成了高寒区植物逆境生理和分子生物学、高寒区植物分子生态学、高寒区植物生物技术和矿区土地生物修复技术等4个学科方向和团队,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和合作。

学院先后与山西省农科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阳高县北农阳光都市农业示范园、山西梨花春酿酒集团、国药威奇达药业等10多家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通过合作攻关、技术培训、学生实习、毕业论文指导、直接就业等形式为地方服务。

  建院以来,学院积极实施人才强院战略,以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为重点,从学院专业布局和专业发展需求出发,花大力气引进高学历师资。

截止XX年7月,学院共有教师42人,全日制本科在校生745人,生师比:

1,达到国家办学条件要求。

各本科专业教师数量基本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专业负责人、主干课程教师、主讲教师等基本满足各专业教学需要。

班级授课规模一般在40人左右,大多数教师都能参与学生学习辅导。

  目前,学院教师队伍中专任教师3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0人,其余均具有硕士学位,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29%,学历学位结构合理。

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7人、讲师23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26%,讲师以上教师比例占93%。

专任教师中46-55岁的5人,占%;36-45岁的人4人,占%;35岁以下的25人,占%,且最后学历和学位全部来自外校,学缘结构相对合理。

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3人,其中具有食品检测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1人,具有兽医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1人,具有环境保护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1人。

项  目

XX-XX

XX-XX

XX-XX

学历结构

学历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博  士

6

9

10

硕  士

23

22

22

本  科

0

0

2

2

专科

及以下

0

0

0

0

0

0

合  计

29

100

33

100

34

100

职称结构

职  称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正高级

1

1

2

副高级

3

6

7

中  级

22

24

23

初  级

3

103

2

2

其  他

0

0

0

0

0

0

合  计

29

100

33

100

34

100

年龄结构

年  龄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35岁

及以下

24

24

25

36—45岁

3

4

4

46—55岁

2

5

5

56岁以上

0

0

0

0

0

0

合 计

29

100

33

100

34

100

学缘结构

学  缘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本  校

0

0

0

0

0

0

外  校

29

100

33

100

34

100

合  计

29

100

33

100

34

100

  学院主讲教师全部符合任职资格,新任教师全部参加并通过了岗前业务培训和考核,师资队伍发展趋势良好,高学历教师尤其是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增长较快,高级职称教师比例逐年提高,并有一定数量具备专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整体素质能够满足学院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建院以来,学院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高师德水平。

注重把师德师风建设贯穿于教学和管理的全过程,发挥师德典范的引导示范作用,努力提高师德水平,涌现出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

学院通过建立和完善教师教学业务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使全体教师都能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从严执教,关爱学生,言传身教,遵守学术道德风范,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较高。

XX年,学院一名教师被学校评为“最受学生欢迎教师”。

  学院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制度和措施,如《生命科学学院教师教学准入制度》、《生命科学学院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生命科学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生命科学学院课堂教学检查制度》、《生命科学学院多媒体教学使用及管理办法》等,通过开展教学技能竞赛,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和研究,有力地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目前,学院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达比例90%。

每学年有90%以上的教师参与实践教学指导。

教师课堂教学、实践指导总体能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师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基本满意。

  XX年以来,学院教师有1人在学校微课比赛获奖,4人在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获奖,2人在山西省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获奖。

XX年,学院一名教师被评为山西大同大学“教学名师”和山西省“教学名师”。

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省级教研项目1项,校级教研项目8项,承担省级科研项目8项,市级科研项目2项,校级科研项目26项,在各级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40多篇,主编、参编统编教材及著作10余部,获奖4项。

科研、教研项目的实施,推动了学院教师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的改革,促进了学院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为了加快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和能力,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出台了《生命科学学院教师教学准入制度》、《生命科学学院教学基本环节质量标准》、《生命科学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生命科学学院教师年度教学业务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制度。

通过加强岗前培训、教师资格认证、学历进修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管理,以及青年教师导师制、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同行评课等措施,加强青年教师教学理论和技能培训,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确保主讲教师质量。

XX年以来,学院共有5名教师外出攻读博士学位,1名教师攻读博士后,1名教师出国学习,国内访问学者2人,引进“211”院校博士3人。

  为了提升学院专业建设和科研水平,学院围绕重点学科和教学团队建设,加大了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

通过内培外引,在教学团队建设、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等方面初见成效。

现已形成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科学、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等3个教学团队,获批校级重点扶持学科1个,培养省级教学名师1人,专业带头人2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带头人1人,学科方向带头人4人,特色专业带头人1人。

  学院现有专业基础实验室11个,建筑总面积约1200m2,800元以上的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50余万元,仪器设备基本能满足本专业实验教学的要求,利用率较高。

今年学院还将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0万元。

此外,学院十分重视并有效利用社会办学资源,与校外对口单位或企业共建教学、教育实习基地10多个,实习场所基本稳定,能够满足教学基本要求。

  学院现有图书资料室1个,面积约m2,拥有专业书籍1000余册,期刊20余种,总价值8万多元。

学校图书馆拥有学院相关专业书籍5000余册,国内外学术期刊20余种。

近年来,学院图书、期刊经费每年递增10%,能够满足教学科研工作的基本要求。

此外,学院十分注重网站建设,制定了《生命科学学院网站建设及管理规范》,由专人负责学院网站的管理维护,网站内容更新及时,运行稳定,已成为学院对外宣传的主要阵地。

先后开通了网上课程5门,供学生学习和教师业务交流。

  学院共有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2176m2,其中教室767m2,阅览室m2,实验室1200m2。

另有为教学服务的行政办公用房169平方米。

校舍面积基本满足学院人才培养的需要。

  学院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特色建设为导向,以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产学研结合为纽带,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以实习就业为落脚点,积极推进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专业建设思路。

坚持发展应用型专业为主的原则,依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慎重申报新专业和调整专业结构。

学院共有农学、生物工程、生物科学3个本科专业,根据学校专业整体布局调整精神和招生就业的现实,XX年农学专业暂停招生,现招生专业为生物工程、生物科学2个专业,生物工程已有4届毕业生,生物科学已有1届毕业生,为新办专业,各专业均制定了专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根据教育部对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考虑到学院的专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导向,现有的两个专业均开设了不同的专业方向,生物工程专业开设了生物制药和食品科学2个方向,生物科学开设了生物技术和师范教育2个方向,扩大了现有专业的社会适应性,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此外,学院十分重视应用型专业的特色培育,经过多年建设,XX年,生物工程专业成功获批校级特色专业。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和普通高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意见,按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为了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院每两年全面修订一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每次修订都对相关用人单位进行广泛调研,聘请校外专家论证和校内专家研讨,明确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

目前使用的有XX版、XX版和XX版人才培养方案。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或修订中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全面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体现了强化基础与拓宽专业相结合、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突出特色、整体优化等原则。

  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充分体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能正确处理传授知识、突出能力和提高素质三者的联系,将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结合起来。

XX版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实施“三平台一环节”,即公共基础教育平台课、学科基础教育平台课、专业教育平台课和实践教学环节,突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课程结构实现模块化,构建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综合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其中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实验、野外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科研训练、社会实践,以及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校园文体活动、各类竞赛、资格证书等课外实践环节。

两个专业实践教学学分比例均达到了总学分的25%以上,专业教育实习周数达到12周。

  由于我院教师队伍学历学位层次较高,结构较为合理,教学设施和实验实习条件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加上学院为了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开课有计划,调整有程序,过程有监控,确保了人才培养方案的正常运行。

开课计划通过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在网络平台上运行,增加了执行过程的透明度和可控性。

教学过程中,学院通过院系领导听课制度、教学检查制度、教学工作例会制度、教学效果评价制度、教学信息反馈制度等的实施,对教学计划的执行进行全方位监控,保证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学院制定了课程建设“十二五”规划,提出了“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级建设,注重实效”的课程建设方针。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根据社会对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岗位能力、综合素质的要求,稳步推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

各专业均开设了足够数量的选修课,要求学生至少选修10个学分。

在教学内容中删除陈旧过时和过深过难的内容,吸收前沿科技成果,使教学内容基本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够反映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对各专业的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全面修订和完善,教学大纲规范完备,执行情况良好。

实施了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建立了基于网络的课程建设平台,目前已建成院级精品课程1门,网络课程4门。

  学院制定并严格执行《生命科学学院教材选用制度》,严格教材选用程序,由教研室提出教材选用申请,经学院教学工作会议评议,分管院长批准后上报学校教务处。

优先选用获奖教材、教育部规划或推荐教材及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特别注意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

同时坚持教材使用反馈制度,通过对任课教师、上课学生进行调查,遴选使用效果好、受欢迎的教材。

近三年优秀教材选用率达到20%以上。

同时,学院鼓励教师编写和出版教材,近年来学院教师参与编写教材3部,全部为规划教材。

  学院制定了《生命科学学院多媒体教室使用及管理办法》,通过更新教学设备,开展多媒体课件建设,不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比例逐年增大。

近三年学院开设课程应用多媒体辅助授课的比例达到60%以上,课件设计符合教学要求,并能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普遍认可,教学效果良好。

  学院出台了《生命科学学院教研活动管理办法》,对教研活动的内容、形式、组织、实施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并将教研活动作为学院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坚持每周开展教研活动,活动内容主要包括集体备课、教案检查、同行听课等,教师通过教研活动加强了交流,提高了教学水平。

学院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方法改革,参与教研室集体备课、观摩教学、平行课教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等活动,推动教师进行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教学,并将科研成果和经验及时引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参与教改项目10项,其中省级2项,校级8项。

生物科学专业的部分课程还以学生授课为主进行教学,鼓励学生上台试讲。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学院的整体教学方法发生了较大转变,课堂更加活跃,学生积极性更高,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更好。

  为了充分发挥课程考核在人才培养中的导向作用,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创造性,学院采取了多样化的考核方法,加大了对知识运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参与程度等方面的考核力度。

如将实验考勤成绩、实验操作成绩、实验报告成绩纳入到课程考核之中,部分选修课程采用课程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在师范类课程中通过理论授课和实验指导进行考核等。

近两年来,我院每学期有两门以上课程根据教学目的及对学生的要求,采用了大题制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的改革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考核改革给予了肯定。

  学院特别重视实验教学,现有实验教学指导人员34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9人,占%,人员全部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结构合理,指导规范到位,实验教学效果较好。

学院制定了一系列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对实验仪器设备使用和维护、耗材领用、实验指导、实验秩序、实验室开放等作了明确规定和具体要求。

XX年,学院对实验课程和教学大纲全部进行了修订,对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更新,使实验教学更加科学、规范。

目前,学院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13门;实验项目开出率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90%以上,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10门,占实验课程总数的%。

  此外,为了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在学校率先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并制定了《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细则》。

学生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或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使学生迟早接触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学院制定了《生命科学学院见习、实习管理规定》,对实习的组织、管理,实习的内容、方法,实习的考核、总结、经费使用等各个环节,都做出了明确规定,确保实习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

学院积极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实习实训,目前已建立了10多个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和多个野外实习基地。

实习内容严格按人才培养方案安排和进行,生物工程专业野外综合见习2周,企业见习4周,毕业实习8周;生物科学专业野外综合见习2周,教育见习1周,教育实习12周。

XX年以来,学院本科生共有400多人次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实训。

  各类实习实训工作均有学院带队老师管理,相关课程教师和实习单位派人负责业务指导,并有实习专项经费保证实习工作的顺利完成。

实习实训过程中,带队老师和指导教师都能认真贯彻执行实习计划,做好实习安全和纪律教育,督促和指导学生完成各项实习任务并及时处理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做好实习考核和成绩评定,保证了实习实训的质量和效果。

  学院将学生的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社会实践进行4周,占4个学分,实践内容要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

在历年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中,均由学院团委组织大二和大三学生到大同市周边县区的相关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实践,并有专业教师负责指导。

XX年,学院作为全校唯一的一支国家重点团队奔赴大同县瓜园乡黄花菜生产基地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获得了学校“暑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称号;XX年,学院组织学生到大同市奶牛厂和阳高县杏脯生产企业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再获学校“暑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称号。

学院还采取分散自愿形式,在寒暑假开展社会调查,参与率达到20%以上。

这些实践活动不仅推动学生提早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而且有助于使学生准确把握专业培养方向,了解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并为以后毕业论文实验和进入社会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了顺利完成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学院制定了《生命科学学院毕业论文工作暂行规定》,在毕业论文工作中严格选题、开题、实验、调查、写作、评阅、答辩等程序。

历届学生毕业论文都做到“一人一题”,涵盖了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应用理论研究、社会实践、工艺设计等类型,选题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多数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实践性选题比例占90%以上,其中与教师科研相关的选题达到50%以上。

在毕业论文期间,学院实验室全部对毕业生开放。

近三年来,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在实验、实习和调查等实践中完成的比例分别为%、%、98%,多数毕业论文难度和工作量适中,充分体现了专业综合训练的要求。

每位教师每年指导4-6名本科毕业生,多数教师能够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管理和指导,锻炼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院成立了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指导委员会,制定了《生命科学学院毕业论文核查制度》,督促教师认真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随时解决毕业论文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撰写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学院还制定了《生命科学学院优秀毕业论文评选办法》,坚持全员答辩和毕业论文质量的“三三三”监控制度,确保毕业论文质量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近三年来,学院每届本科生毕业论文均有5%被评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

  5.教学管理

  学院现有教学管理人员2人,由分管教学副院长、教学秘书组成,队伍基本稳定,2人全部具有硕士学位,其中教学副院长为教授职称,且多年在教学一线工作,岗位职责明确,整体素质较高。

学院十分注重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并支持教学管理人员积极开展教学管理研究和教学改革。

近年来,学院教学管理人员有5人次外出参加培训或会议,主持或参与教学改革和研究项目2项,获省级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1项。

此外,学院教学管理人员还积极为学生开展教学咨询、考研指导和就业教育工作,服务意识较强,工作成效较高。

  为了加强和规范学院教学管理,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XX年学院对XX年制定的《学院教学管理制度汇编》进行了全面修订,形成了比较规范、完备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包括教学会议制度、教师准入制度、教材选用制度、多媒体教学制度、教学检查制度、调课制度、课程考核制度、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等。

其中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涵盖了备课、讲授、实验、实习、毕业论文、课程考核等主要教学环节,加强了学院对教学过程的管理,体现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各种教学基本文件,如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表、教学进度表等材料齐全、填写规范。

此外,学院还成立了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了《生命科学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职责》和《生命科学学院教学工作例会制度》。

通过严格执行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特别是严格执行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并定期开展各项教学检查工作,及时通报教学检查情况,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例会,讨论和解决教学管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保证了教学运行的平稳有序。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