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6192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加快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加快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加快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加快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加快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关于加快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关于加快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关于加快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关于加快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关于加快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关于加快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加快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加快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快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加快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加快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人大财经委、常委会预算工委课题组

 

为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工作情况的报告,进一步推动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贯彻落实,9月5~7日,市人大财经委组织部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各工作部门负责人,围绕《决定》中所确定的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重点对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调研。

调研组选取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为重点,听取了市发展改革委等6个部门的汇报;市财政局、市教委等17个部门向调研组提供书面报告;赴万州区实地调研了明镜潭污水处理厂、大全新能源硅锭片项目、重庆三峡医专、南滨公园、大桥溪音乐广场和重庆三峡如意纺织,深入了解万州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现代产业基地、社会发展等重点建设项目的推进情况;听取了万州区政府相关情况汇报。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市级部门和单位支持万州重大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落实情况

2010年5月即出台了《关于加快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的决定》(渝委发〔2010〕16号),明确了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围绕目标定位抓好的六大重点工作和44条重大政策。

6月,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的决定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渝委办发〔2010〕33号),及时将《决定》提出的重点工作分解成7个方面、77条,把项目、资金和政策落实到具体责任部门,细化到操作层面。

8月31日,市委、市政府再赴万州召开加快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工作进展情况汇报会,形成了专题会议纪要。

一年多来,市级相关部门和单位积极兑现政策、落实资金、实施项目,共有市发展改革委等91个市级部门和单位与万州签订合作协议或备忘录。

在落实《决定》中关于移民后续支持、财政、金融支持、要素安排等44项重大政策方面效果明显,154个重大项目均取得较快的进展。

(一)关于高水平规划建设百万以上人口特大城市问题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到2020年,力争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20平方公里以上、城区人口150万人左右”的要求,市规划局大力支持万州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改。

围绕“整体打造万州半小时城镇群,使‘万开云’地区成为渝东北地区最具增长潜力的重要经济板块”,牵头对“万开云”城镇群进行规划研究,提出了包括目标与策略、空间规划框架、协调机制等初步建议。

指导万州完成了《万州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和《滨江环湖地区城市设计》初步成果,开展了万州总体城市设计等一批重要规划设计项目。

市城乡建委大力支持万州加快道路桥梁、公共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支持万州加快城区综合改造,实施危旧房改造12万m2,城中村改造5.1万m2,5个旧居住校区综合整治建筑立面整治完成3.33万m2。

市市政委积极推进万州市政设施提档升级,扎实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提高行业管理能力,切实加强政策和资金支持。

(二)关于突出特色建设库区现代产业高地问题

市经济信息委积极推进移民生态工业园建设,协调重庆三峡银行授信20亿贷款,解决工业发展所需资金。

帮助万州工业园区上升为国家级开发区。

优先保障万州工业发展能源需求,在上半年全市能源异常紧张的情况下,万州基本没有拉闸限电、限气,确保了正常的生产生活。

加大资金协调支持力度,2010~2011年上半年,帮助万州65个项目安排和争取补助资金达5794万元。

市国资委根据万州资源配置、主体功能定位、产业规划布局和市场状况等因素,积极推动市能源集团、市化医集团、市轻纺集团、市机电集团、市农投集团、市渝惠集团等市属国有产业集团对万州盐气化工、机械电子、轻纺食品、节能减排等产业的开发和投入,推动万州产业发展。

市商委会同市级有关部门支持万州举办“中国.三峡中药博览会”等会展活动,实现商品交易额50.2亿元。

支持万州组织企业参加商务部举办的“渝洽会”、“西博会”、“中博会”等全国性会展活动,签约项目24个,协议投资60亿元。

市旅游局在全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把万州定位于三峡旅游服务中心和三峡旅游重要目的地,将锦绣三峡和青龙瀑布两个项目纳入重庆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市级重点项目。

同时拟在万州布局游艇专用码头,强力推进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建设。

市政府印发的《重庆市“十二五”基础设施及物流保障规划》中,将万州定位为市级重要物流枢纽,新田港口物流园区完成可研批复,千个储粮新型标准仓库建成,三峡现代医药物流交易配送中心主体工程完工。

(三)关于大力构筑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问题

高速公路方面,市交委支持万州加快形成“一环五射”高速公路网,在已建成的渝万、万云和万开3条高速公路基础上,2010年新开工万州至利川、万州至忠县、万州经开县至四川达州3个高速公路项目,并确保在“十二五”全面建成,使万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00公里,对外出口通道增加到5个,与周边区县全部实现高速公路相连。

铁路方面,市发展改革委已规划郑渝、达万、宜万、渝西(安)、沿江铁路经过万州,形成区域性铁路枢纽。

宜万、达万铁路已投运,渝万城际铁路开工,渝西(安)、沿江铁路已完成规划方案。

郑万铁路已纳入国家“十二五”铁路规划,将在“十二五”开工建设。

水运方面,推进新田等重点港口建设,到“十二五”末,使万州水运的货物年通过能力达到4000万吨,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100万标箱。

机场方面,万州机场改扩建已向国家民航局上报可研方案,争取年内批复。

综合运输枢纽建设,市交委重点推进纳入国家规划的万州汽车总站等4个一级客运站,万州龙宝等4个一级货运站的建设,充分发挥多式联运优势,降低物流成本,使万州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副枢纽。

(四)关于着力提升区域性公共服务功能问题

教育方面,市教委积极推进城乡学校标准化建设,在“校安工程”资金安排上给予倾斜,中央、市级专项资金达2053万元,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及学校扩容项目、农村薄弱学校治理等予以资金支持,已安排1491万元。

指导“万州田家炳中学”成功创建市级重点中学。

推进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基地及移民技能培训基地建设,支持重庆三峡学院新校区和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园扩建。

文化方面,市文广局推进三峡艺术中心和三峡移民纪念馆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计划将三峡移民纪念馆确定为全市博物馆管理体制创新改革试点馆。

率先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支持万州区图书馆新馆建设,将万州区文化馆申报为国家一级馆,年底将万州区所有镇乡综合文化站、街道文化中心设备配置全部完成。

卫生方面,市卫生局加快城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重点支持建设万州区人民医院、重庆三峡精神卫生中心、万州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万州区急救中心、万州区儿童专科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推进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011年申请国债资金建设村卫生室28个,总投资112万元。

扶持医院加快升级改造,重点规划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为全市区域性医疗中心,积极支持和推进万州区人民医院三甲医院创建工作。

科技创新方面,市科委为万州申报国家和市级科技项目55项,项目经费2448万元。

打造科技金融区域性分中心示范基地,正筹建万州区中小企业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拟投入规模4000万元。

促进万州优势科研院所发展,重点支持重庆三峡农科院468万元,万州区水产研究所800万元。

(五)关于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问题

市城乡建委指导和支持万州开展中心镇“561工程”建设,对分水、龙沙、龙驹、余家、武陵等市级中心镇实施“五个一”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实施实现“六个有”,全面提高中心镇综合承载能力。

市农委自2010年以来,共投入市级以上资金3.9亿元,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支持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发展循环农业,建设库区生态家园、实施“万元增收”工程,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深化农村土地改革,推进集约经营等六个方面促进万州城乡统筹发展。

支持万州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2家。

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确权颁证;扩大柑橘、生猪、家禽、草食牲畜等产业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将万州作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试点区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90个,并为万州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保贷款600万元。

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积极推进万州统筹城乡改革,分水镇、武陵镇列入全市统筹改革集中示范点,重点开展农民集中居住示范试点。

以万州经开区、大中专院校学生、农民工等为重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成4.2万农民转户。

(六)关于加快建设库区对外开放门户问题

市外经贸委积极配合万州完善城市开放功能,在万州已有海关、商检、外管等机构基础上,推动重庆到上海的“五定”班轮经停万州。

帮助万州利用外资,帮助万州大全新材料有限公司、重庆谭木匠成功在境外上市;围绕万州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全年引荐9批次境外投资客商到万州进行投资考察。

助推万州发展国际贸易,2010年共支持万州区及万州外经贸企业参加广交会、渝洽会等境内外市场开拓活动13批次;帮助万州创建鱼泉榨菜、蓝希洛猪肉、谭木匠、万光电池4个出口知名品牌。

帮助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帮助万州宏耀建设公司在新加坡承接建设工程1787万美元;帮助万州争取到中国援助利比里亚藤编项目等。

给予万州外经贸资金扶持,2010年共支持万州及其外经贸委企业资金463.2万元人民币。

主要用于发展国际贸易的市场开拓、品牌建设、出口基地建设、招商引资、对外合作等。

(七)关于加大对万州政策扶持力度问题

市移民局将移民安稳致富和库区产业发展作为三峡后续工作的重点,争取中央或市级预备费4.41亿元,帮助解决移民搬迁安置遗留问题;积极争取万州移民生态工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纳入三峡后续工作规划;连续七年在万州召开“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经贸洽谈会”,截至2010年底,累计对口支援万州到位资金149亿元(含主城区)。

2011年北部新区对口帮扶万州项目资金5315万元,同比增长46.5%。

市财政局全面兑现支持政策,将2010~2012年3年的重庆第二大城市建设专项资金共计3亿元提前落实到位,对万州从2010年起开始执行市级税收收入增量定比补助,为万州经开区落实启动资金7亿元。

市金融办积极支持万州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督促重庆三峡银行发挥三峡后续工作资金主办银行和法人银行作用,着力服务库区经济建设。

积极促进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在万州设立村镇银行。

支持重庆保监局在万州设立全市第一家保险监管组。

推动万州企业改制上市融资,目前,万州区有三峡水利等三家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13.4亿元人民币。

积极发展创新性金融机构,万州共有小额贷款公司7家,融资担保机构3家,居库区核心8区县中第一位。

推进三权抵押贷款,今年上半年万州区已发放“三权”抵押贷款22万元,实现农村“三权”抵押贷款“零突破”。

市国土房管局认真落实《决定》,将万州2020年城镇工矿用地规模调增到110平方公里,划定80平方公里有条件建设区。

优先保障万州重点项目建设和园区建设用地,2010年下达万州区新增建设用地计划249公顷,今年已经下达市级新增建设用地计划160公顷,在各区县中列第一位。

2011年在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范围内按“征转分离”方式已审批征地507公顷,及时保障了万州区重点区域用地。

市人力社保局在就业创业、人才工作、基础建设等方面给予万州区倾斜支持。

帮助万州新建农业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191个,落实万州岗位补贴、培训补贴和职业介绍补贴1468万元,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除。

支持创建劳务品牌,万州“三峡电焊”得到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批准,成为国家级劳务品牌。

二、万州区贯彻落实《决定》基本情况

万州历史上就是“万川毕汇、万商云集”之地,近年来,万州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上三峡工程后续工作的展开,有条件集中精力搞一些大建设。

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对万州是百年不遇的重大机遇,“天助自助者”,需要万州人民拿出更大的工作劲头,更强的奋斗精神。

一年多以来,万州区委、区政府把加快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作为全区首要任务和中心工作,按照“半年有个新面貌、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的要求,艰苦奋斗、开拓创新,高标准、大力度、快节奏推进重庆第二大城市建设,实现了良好开局,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均呈现出可喜的变化,同时为长远发展积蓄了力量,增强了后劲。

(一)万州区实施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围绕市委、市政府对重庆第二大城市建设提出的目标定位和战略任务,万州区委、区政府从去年10月下旬起到本届末,集中精力组织了“三大战役”,全力实施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重庆第二大城市建设。

从2010年10月下旬到春节前,大干100天,抓紧实施120项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半年有个新面貌。

“第一战役”展开以来,确定的120项重点项目中有100个完成了既定任务,20个项目完成了部分任务,达到了总体目的。

从春节到2011年“七一”,再大干150天,向建党90周年献礼。

“第二战役”实施重点项目175个,概算总投资850亿元。

主要建设好经开区、江南新区和塘坊片区、上坪片区、九池片区“两区三片”的开发建设;加速推进“一桥五路”、“四大工程”、“六大公建”;加快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园外工业、第三产业和农业;推进交通、农户万元增收和农村“六房”建设、能源水利、社会事业等民生项目。

从2011年7月到本届换届前,再大干180天,确保在本届任期内交一份圆满答卷。

“第三战役”实施重点项目173个,重点突出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管理方面。

进一步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精心编制控制性详规,强力推进“一桥五路”、“四大工程”、“六大公建”,增添设施设备硬件投入,抓好污染源头治理,确保城市整洁、清爽。

(二)万州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10年,万州区经济总量突破500亿元,连续四年增幅保持在20%以上,进入全市第一方阵;地方财政收入33.6亿元,比上年增长86.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0.4亿元,增长76.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375.2亿元,增长40.6%,利润增长48.6%,工业占GDP比重由2009年的44.5%提高到47%。

外贸进出口总额1.4亿美元,增长10.4%。

城乡居民收入16633元、5332元,分别增长11.5%、19.3%。

今年上半年,实现GDP296.4亿元,同比增长20.2%,总量及增速均列全市第四位。

1~8月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7.3亿元,增长70.1%。

1~7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增长40%,利润增长92.7%。

上半年新增贷款34.4亿元,比年初增长16.1%,同比增长32.6%,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9个百分点,贷款增量列主城区外32个区县第1位。

万州经开区按50平方公里左右规划建设,目前已完成建设及产业规划编制,已开发10平方公里,建成标准厂房53万平方米,在建25万平方米,光伏产业、盐气化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食品药品等五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正加速形成。

今年以来,对外签约重大项目21个,协议投资335亿元。

1~8月完成工业总产值214.2亿元,全年可实现360亿元。

万州高标准打造滨江环湖地区,委托中国城市规划院对滨江环湖地区进行了城市设计,对功能布局、建筑风格、建筑形态等进行优化。

拿出3300亩土地布局12个公园、8个广场及7个公共建筑,形成“玉带串珠”的滨水开放空间。

投资50亿建设“一桥五路”,投资20亿建设“六大公建”项目,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

开展绿化、灯饰、综合整治、公共空间工程,着力提升城市品质。

统筹城乡发展取得新进展,今年计划完成18万农民转户,5000亩建设用地复垦并报批。

财政注入1亿元资金成立农业融资担保公司,已发放抵押贷款2.15亿元。

新增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32万有劳动能力的农户有15万户实现万元增收目标。

社会事业取得显著进展,基本实现“普十二”,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和社区教育实验区。

职业教育在校学生规模保持在10万人以上,居全市第一。

成功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单位。

《三峡人家》荣获第十三届文华奖优秀剧目奖,现代川剧《鸣凤》主演荣获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民生保障有力,2010年全区新增城镇就业3.5万人,同比增长16.8%,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新增1.84万人,转移就业率100%。

发展微型企业3135户,总量全市第一,带动就业2.2万户。

建设公租房80万平方米,廉租房建成和在建42万平方米,征地拆迁还房完成拆迁3600多户、63万平方米。

三、进一步推动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的建议

市委、市政府提出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对于全市整体发展战略十分必要。

万州的经济地理条件有成为渝东北和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经济中心的先天优势,作为振兴“两翼”的战略节点通过对周边区县的辐射集聚带动作用,改变我市长期以来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减少库区其他生态比较脆弱地区的承载能力,有利于整个库区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与《决定》的目标定位相比,万州在交通枢纽建设、城区规模、财政与金融实力、城市集聚辐射能力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为进一步推动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各有关方面要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形成合力攻坚的良好局面

加快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是市委、市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着眼全局、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符合重庆的整体利益。

加快万州发展需要市级各部门和单位以及万州人民的共同努力,需要各方面集中智慧、创新思维,高标准、大力度、快节奏地推进各项工作,实现市委、市政府的战略意图。

市级各部门和单位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加大支持力度、为建成第二大城市提供指导和服务。

不折不扣地落实已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深入细致、务实高效地开展工作,对万州的发展不仅要投入资金、项目,也要投入智力,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定》。

万州要进一步树立不进则退的紧迫感,树立“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危机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新定位、新标准、新要求重新审视各项工作、科学谋划未来发展,充分估计各种困难和问题,做好打硬仗的准备。

努力克服镇乡换届、区级到届之年容易滋生的懈怠情绪,鼓足干劲、把握机遇,以良好的成绩画上圆满句号。

万州要将今后几年的任务逐项梳理、分解落实,积极主动对接落实好各项支持政策、项目,加强跟踪服务,争取尽早、尽快实施见效。

(二)进一步提升万州城市功能品质,严格落实各项规划

在万州总规实施、建筑风貌控制、重要公共建筑设计和公共开放空间品质已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下一步要高规格、高水平规划城市风貌和新区建设,加快构筑综合交通枢纽,着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功能。

一是做好北滨公园、四方井片区等依山、环湖、文物保护周边等重要片区的城市设计,建设独具特色的山水之城;二是继续加大力度实施公园及主干道绿化、灯饰、环境综合整治、城市广场及滨水公共空间等“四化”工作;三是做好江南新区城市设计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高标准建设城市新区;四是推进三峡移民纪念馆、体育中心、游泳馆、文化艺术中心、科技馆、会展中心等地标性公共建筑设计的实施及三峡学院新校区、三甲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塑造特色鲜明的城市标志,逐步完善城市功能;五是按照把万州建成成渝经济区及“西三角”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位要求,科学规划建设高速公路、铁路、航空、集装箱港口、陆路客运中心等交通基础设施,加快构筑综合性交通枢纽。

加强规划管理,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切实增强规划实施的约束力,确保规划的连续性和严肃性。

规划实施过程中,因经济社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确有必要调整的,建议须经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杜绝随意人为变更规划。

(三)强化产业和金融支撑,提高辐射聚集能力

依托万州工业园区这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平台,聚集各种资源,大力引进一批与万州工业发展总体规划目标相一致的项目与企业,加快培育产业集群,推进五大产业发展,建成“江南万亿工业走廊”重要核心和长江上游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

进一步加大工业投资,利用劳动力比较优势主动承接沿海加工贸易转移。

围绕柑橘、畜禽、蔬菜3大主导产业和中药材、林木、烟叶、水果、水产、花卉等6个特色产业,努力培植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推动长江山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加快推进一批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利用旅游产业发展聚集人气。

加快提高万州金融服务水平,强化金融对万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

采用宣介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势,吸引各类金融机构进入万州,利用外来金融机构发展本土金融。

在发展创新性金融机构方面对万州进行倾斜,大力发展地方金融机构,努力提高金融聚集度。

加强万州金融办职能和人员力量配置,为万州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提供机构保障。

(四)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攻坚力度

从万州来看,不论是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还是固有的二元结构和资源禀赋特征,抑或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对于万州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都显示万州发展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调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决定》提出,到2015年,基本建成三峡库区特大中心城市,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8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100万人以上,地区生产总值迈上千亿元级台阶。

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大力拓展城市、产业发展空间,要求万州在土地管理、户籍制度改革、公租房建设等领域切实加大改革力度。

积极稳妥实施万州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改革试点、在万州工业园区开展土地“征转分离”审批改革试点、对符合规划的城市生态隔离绿地实行“只征不转”试点,提高用地保障效率。

推动万州加快农村土地、房屋确权发证工作,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用好地票政策,落实转户居民农村土地推出与利用制度,推进万州户籍制度改革时大力推动服务业农民工的转移。

重庆近年来面对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大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增强改革的主动力作用,推出“民生十条”和“共富十二条”,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各方面要深刻理解、充分消化,结合实际推动农村“三权”抵押融资等多项改革举措在万州取得突破性地进展,努力把万州建成全市城乡统筹发展的特大城市。

切实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一要迎难而上,直面矛盾,拿出更大的勇气和魄力积极推进改革;二要拓宽视野理清思路,善于总结、借鉴和创新;三要抓要害重长效,多在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

同时,要把握好改革成果与成本、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民生,使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执笔人:

王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