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第5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62115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第5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春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第5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春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第5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春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第5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春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第5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春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第5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春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第5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春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第5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春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第5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春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第5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春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第5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春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第5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春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第5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春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第5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春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第5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春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第5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春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第5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春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第5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春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第5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春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第5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第5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docx

《春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第5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第5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春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第5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docx

春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第5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第5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第1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36页例题及第37页练一练第1,2,3,4,5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了解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

2.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学会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

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学会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学会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生谈话,引出要解决的问题。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喝酸奶吗?

(喜欢)

今天我们就来解决一个和酸奶有关的实际问题。

2.观察情境图,鼓励学生说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

请同学们看图,说说你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生1:

图的左边有3排酸奶,每排有10瓶,图的右边有5瓶酸奶。

生2:

图的左边共有30瓶酸奶,右边共有5瓶酸奶。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提出“一共有多少瓶”的问题,学生列式计算,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师:

同学们想一想要求“一共有多少瓶”该怎么列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

30+5=。

师: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算一算。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2.交流学生各自不同的算法,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学生的不同算法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予鼓励。

师: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1:

从30往后一个一个地数,数5个就是35。

生2:

30+5=35,我想30就是3个十,3个十加5个一,等于35。

生3:

很简单,30加5就等于35。

3.在计算的基础上认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在30+5=35这个算式中,每个数都有名字,30和5都叫作加数,35叫作和。

教师边讲边板书。

  30 + 5 = 35

﹕  ﹕  ﹕

加数 加数  和

4.观察35-5的情境图,让学生说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提出“还剩多少瓶?

”的问题,学生列出算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师: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幅图,谁来说一说你从这幅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生:

原来有35瓶酸奶,有人拿走了5瓶。

师:

同学们想一想要求“还剩多少瓶”该怎么列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

35-5=。

师: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算一算。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5.交流学生各自不同的算法,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只要算法合理就充分肯定。

师: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1:

35-5=30,我想35里有3个十,5个一,减去5个一,等于3个十,就是30。

生2:

因为30+5=35,所以35-5=30。

生3:

35去掉5就剩下30。

6.在计算的基础上认识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师:

和上面的加法算式一样,这个减法算式中的每个数,也都有自己的名字。

35叫作被减数,5叫作减数,30叫作差。

教师边讲边板书。

 35 - 5 = 30

 ﹕  ﹕  ﹕

被减数 减数  差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1.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重点检查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2.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说一说图中告诉了什么,求什么,再自己写算式并计算。

3.练一练第3题,是以表格形式呈现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练习,同时复习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先让学生明白题意,再自己做,然后交流。

4.练一练第4题,教师读题,学生独立完成。

5.练一练第5题,可以两个人一组进行对口练习,其中一人说题,另一人说算式和得数。

四、应用创新,体验生活

鼓励学生自主编题,记录在自主小天地里,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五、课堂小结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布置作业

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30 + 5 = 35    35 - 5 = 30

﹕  ﹕  ﹕    ﹕  ﹕  ﹕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我通过电脑演示摆小棒的过程,让学生根据演示过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运用小棒的拼摆,不仅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理解,而且也初步培养了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习的意识。

[不足之处] 就是教师说得太多,让学生说得太少。

[再教设计] 以后注意多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第2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38页例题及第39页练一练第1,2,3,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经历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把整十数看作几个十进行计算的方法,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3.在自主尝试计算的过程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道理。

【教学准备】

  PPT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我会算。

3+2=      2+7=      9-4=  

30+7=98-8=9+60=  

学生:

举手回答。

教师:

用幻灯片显示答案。

2.我会填。

(1)30里面有(  )个十,60里面有(  )个十,4个十是(  ),9个十是(  )。

(2)5个十是(  ),7个十是(  ),10个十是(  )。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师出示教材第38页的情景图,说明水果店中原来有一箱苹果装有20个,这时又送来一箱装有30个苹果。

师:

现在有多少个苹果?

仔细观察,说出图意,并解答。

生:

左边一箱装有20个苹果,右边一箱装有30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列式是20+30。

2.教师提问:

如何进行口算呢?

请大家先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是怎样摆的,然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先组内说,再汇报。

(1)学生按教师要求自己操作摆小棒,边摆边说。

(2)学生按图进行操作、交流、表达,然后汇报交流。

一捆小棒是10根,两捆加上三捆是五捆,五捆是50根,三个十加两个十是五个十,五个十是50。

所以20+30=50。

  3.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追问怎样算出的,并板书:

20+30=50。

教师讲解加数、加数、和。

让学生重复这些内容,你能举例说说吗?

学生举例认识加数、加数、和。

4.回到情境图,教师边演示边提问,分给小班20个,还剩多少个苹果?

怎样列式计算?

你是怎样想的?

交给学生讨论。

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算理。

讲解被减数、减数、差。

学生举例认识被减数、减数、差。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完成练一练的1,2,3,4题(可采用多种形式练习)。

第4题,要求学生看图说题意,并列式计算。

四、课堂小结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

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0+30=50

50-20=30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创设了有意义的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不足之处] 自己的语言还需要精炼和规范,要挤出时间还给学生。

[再教设计] 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出他们喜欢的小游戏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练习中来,在欢乐中巩固学习的新知识。

第3课时 两位数加整十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40页例题及第41页练一练第1,2,3,4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学习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会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加法。

3.初步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操作、试算的过程中,学习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会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

【教学准备】

  PPT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复习:

27可以分成(  )和(  ),42可以分成(  )和(  )。

口算:

70+6=     90+4=     6+30= 

教师谈话引入,创设一个采摘园的情境:

同学们,你们喜欢采摘吗?

今天老师就领你们去采摘园看一看。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师出示教材第40页的情境图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师: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图上画着什么?

生:

这是一个猴子摘桃的故事。

师:

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呢?

生:

一个猴子摘了16个,树上还剩20个,树上原来有多少个?

师:

怎样列式呢?

生: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

20+16=。

2.提出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的要求,给学生充分操作和计算的时间。

师:

下面,请大家用小棒摆一摆,边摆边算。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学生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想法。

师:

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结果是多少?

学生可能出现:

(1)我是边摆边算的。

1捆小棒是10根,20就摆2捆小棒,16就摆1捆零6根,合起来,就是3捆零6根,20+16=36。

(2)我先摆再算的。

先摆出2捆小棒,再摆1捆零6根,把整捆的放在一起,是3捆零6根,就是36根,所以20+16=36。

(3)我摆小棒以后这样想:

2捆加1捆就是2个十加1个十是3个十,3个十加6个一就是36,所以20+16=36。

如果学生说不出方法(3),教师可启发:

师:

把2捆和1捆合在一起,实际上就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呢?

生:

2个十加1个十,是3个十。

师:

同学们通过摆小棒算出20+16=36。

你们发现了吗?

大家摆小棒的时候,都是先把整捆的加在一起,也就是先算20+10。

现在,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不摆小棒,你会计算吗?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说:

①先算20+10等于30,再算30+6=36。

②这样想:

16里面有1个十、6个一,把16分成10和6,先算20加10等于30,再算30+6=36。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完成练一练的1,2,3,4题(可采用多种形式练习)。

第4题,小动物回家,先展示三个小动物,后展示他们的家,提问:

每个小动物要回哪个家?

然后设计试题。

(把全班学生分成三组,每组代表一种动物进行口算,使每个学生都有口算的机会)。

四、课堂小结

师:

这节课,聪明、热心的小朋友们的表现都很突出,即将下课了,你能说一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吗?

五、布置作业

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两位数

20+16=36

2个十加1个十是3个十,3个十加6个一就是36,所以20+16=36

20+10=30,30+6=36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节课要求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算法与同学进行交流。

[不足之处] 学困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还没有理解。

[再教设计] 课堂上要多关注学困生,多给他们交流和练习的机会。

第4课时 两位数减整十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例题及第43页练一练第1,2,3,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操作、试算、交流等学习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简单减法问题中数量问题的关系,学会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3.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在操作、试算的过程中,学习两位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会口算两位数减整十数。

【教学准备】

  PPT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

同学们,老师知道许多同学都喜欢做纸花,今天,我们来看一个同学们做纸花的问题。

(课件动态呈现问题情境)

师:

从同学们做纸花的事情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1:

同学们一共做了46朵花。

  生2:

送给幼儿园小朋友一些后还剩20朵。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师:

说一说求送给幼儿园多少朵纸花,可以怎样解答呢?

生:

用做纸花的总数减去还剩下的20朵,就是送给幼儿园的。

师:

怎样列式呢?

教师板书算式:

46-20。

2.师:

46减去20等于多少呢?

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操作,学生会出现不同想法:

(1)46里面有4个十、6个一,去掉2个十,剩2个十、6个一,就是26。

(2)把46分成40和6,先算40减20等于20,再加6等于26。

(3)直接从40里减20得20,20加6等于26。

(4)从被减数十位上4减去2,个位上的6不变。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算法。

3.小结。

师:

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算出了46减20的差,你觉得哪种计算方法好呢?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学生观察情景图,从中获取数学信息,列式并口算。

(教材第43页练一练)

第1题,先说想法,再口算。

第2,3题,制成活动片,让学生反复进行口算。

第4题,以故事的形式导入,展示情境图。

四、自主小天地

今天我们学习了像46-20这样的减法算式的计算方法。

请小朋友们想一想,46是几位数?

(两位数)20又是什么样的数呢?

(整十数)那么你能把生活中发生的,类似这样的问题说给全班小朋友们吗?

(即两位数减整十数)

五、课堂小结

师:

这节课,聪明、热心的小朋友们的表现都很突出,即将下课了,你能说一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吗?

六、布置作业

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整十数

46-20=

(1)46里面有4个十、6个一,去掉2个十,剩2个十、6个一,就是26。

(2)把46分成40和6,先算40减20等于20,再加6等于26。

(3)直接从40里减20得20,20加6等于26。

(4)从被减数十位上4减去2,个位上的6不变。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教材上的数学信息,在充分操作和做题的基础上,经过师生、生生的交流,学会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算法。

[不足之处] 课堂中,对学生的活动情况的观察不够细致。

[再教设计] 要认真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适当指导。

第5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44页例题及第45页练一练第1,2,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2.学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加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体验算法多样化,初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的道理。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初步了解竖式和算理的联系。

【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初步了解竖式和算理的联系。

【教学准备】

  PPT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教师谈话,鼓励学生说一说做过哪些室外劳动。

2.(教师出示教材图片,小兔子采蘑菇)让学生观察、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提出“一共采多少个蘑菇”的问题,师生列出算式。

生1:

兔宝宝采了4个蘑菇。

生2:

兔妈妈采了23个蘑菇。

学生说,教师板书:

23+4=。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提出“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的要求,给学生独立思考、解答问题的时间。

2.交流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

先交流用小棒计算的,再交流口算的。

使学生体会把单根的放在一起,与先算4加3的联系。

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可板书。

生1:

先摆出2捆零3根,又摆出4根,把3根和4根合在一起是7根,2捆零7根就是27根,所以23+4=27。

生2:

23里面有2个十,3个一,再加上4个一就是7个一。

2个十,7个一是27,所以23+4=27。

生3:

把23分成20和3,先算3+4=7,再算20+7=27。

3.教师演示用计数器计算,边说边拨珠。

师:

我们已经会用计数器表示数,计数器也可以帮助我们计算。

这样做先在个位上拨3个珠,十位上拨2个珠,表示23。

23加4就在计数器的个位再拨上4个珠。

现在,计数器的个位上有7个珠,十位上有2个珠,表示:

23+4=27。

4.教师介绍用竖式计算的全过程。

边说边板书,并结合摆小棒的过程,使学生初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的道理。

师:

先写第一个加数23,再写“+”和另一个加数4。

因为4表示4个一,所以要和23个位上的3对齐,在数学上这叫做“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竖式写出来了,怎样计算呢?

想想刚才大家摆小棒的经验,先把单根的合在一起,

也就是先算3加4,得7,7写在3和4的下面。

先算3加4,在数学上叫“从个位加起”。

再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只有2,就把2落下来。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练一练(教材第45页)。

第1题,完成竖式。

第2题,可设计多种形式来进行练习。

第3题,要求学生看图,弄清题意,并列式计算。

四、课堂小结

师:

你能说一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吗?

五、布置作业

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

23+4=27

23里面有2个十,3个一,再加上4个一就是7个一。

2个十,7个一是27,所以23+4=27

把23分成20和3,先算3+4=7,再算20+7=27

  2 3

 + 4  

  2 7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讨论、交流的时间。

在抓住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同时,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

[不足之处] 对学生算理的口头表达训练不够。

[再教设计] 除了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理以外,还要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6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46页例题及第47页练一练第1,2,3,4题。

【教学目标】

1.在操作、试算的过程中,经历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过程。

2.学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加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初步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的道理。

【教学重点】

  在操作试算的过程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初步了解竖式和算理的联系。

【教学准备】

  PPT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教师直接说明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并利用课件出示问题情境。

2.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了解图中的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3.教师说明本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师生列出算式。

(1)唱歌、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2)唱歌比跳舞的多多少人?

(3)跳舞比唱歌的少多少人?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师提出27+8等于多少的问题,鼓励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2.全班交流。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摆的,再给学生展示个性化操作方法的机会。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算法:

(1)先摆出2捆零7根,再摆出8根;把8根和7根放在一起是15根,把其中的10根捆成一捆,是3捆零5根,一共是35根。

(2)先摆出2捆零7根,再摆出8根,从7根中取2根和8根凑成10根捆成一捆,一共是3捆零5根,是35根,所以:

27 + 8 =35

3.提出“如果不摆小棒怎样算”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教师可结合学生交流板书: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方法一:

先算7+8=15,再算20+15=35。

方法二:

把8分成5和3,27+3=30,30+5=35。

方法三:

把27分成20和7,把8分成5和3,3和7相加得10,20+10+5=35。

4.提出“想一想,怎样用竖式计算”的问题,在回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

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生:

先写27加8的竖式,要注意,相同数位上的数(8和7)对齐。

要使学生明白:

(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练一练(教材第47页)。

1.练一练第1题,列竖式计算:

74+9=      7+46=      56+4=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进行算法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找出个别错题,分析错误原因,改正过来。

2.练一练第2题。

(投影出示)谁来读一读已知条件和问题。

学生读题后,列出算式,并解答。

3.练一练第3题和第4题,教师可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练习。

四、自主小天地

把自己编的题或算式写在书上,并和同桌说一说。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呢?

六、布置作业

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27 + 8 = 35

   2 7

 + 18  

   3 5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多让孩子说说这个结果是怎么算出来的?

让学生讲出27+8的计算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述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理解。

[不足之处] 强化训练不到位,造成会的不讲已懂,不会的还是不会,课堂教学效果不够好,还有很多地方有待提高。

[再教设计] 多关注学困生,加强训练,让更多的孩子学会算理。

第7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50页例题及第51页练一练第1,2,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情境,经历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

2.学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够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初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的道理。

【教学重点】

  结合问题情境,在自主尝试的过程中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初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的道理。

【教学准备】

  PPT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教师拿出课前准备的画片,让学生说出画片中的内容。

2.教师谈话引出教材上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了解图中的信息。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师提出:

“小强还有多少张”的问题,请学生列出算式,然后鼓励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

2.教师提出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的要求,让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3.交流学生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然后提出:

如果不用小棒,怎样用口算?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不同的想法。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教师演示用计数器计算。

边操作边说拨珠、计算的过程。

师:

我们用计数器计算过加法,计数器同样可以进行减法计算。

这样算:

计数器个位上有6个算珠,十位上有4个算珠,表示46,减去4就从个位上去掉4个算珠,还剩2个算珠……

5.竖式计算。

在充分交流口算方法后,教师用竖式计算。

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