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妇女节征文4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63834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八妇女节征文4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三八妇女节征文4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三八妇女节征文4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三八妇女节征文4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三八妇女节征文4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三八妇女节征文4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三八妇女节征文4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三八妇女节征文4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三八妇女节征文4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三八妇女节征文4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八妇女节征文4篇.docx

《三八妇女节征文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八妇女节征文4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八妇女节征文4篇.docx

三八妇女节征文4篇

三八妇女节征文精选4篇

【篇一】

刚结婚时,我对婆婆印象很差,明明家里经济条件很好,堪称十里八乡的首富,却不肯多掏一分钱,让我和老公举行了一个简单而寒酸的婚礼,使得我在同事和亲友面前丢尽了脸。

结婚后,婆婆更是变本加厉,明知道到我们两口子经济不宽裕,却从不肯仲出援手,让我们两个人为了生活四处奔波。

不仅如此,婆婆还规定,从我们结婚那天起,她和公公的生活费、医药费都要我们两个负担,谁让她供老公读大学了呢?

她认为孝敬他们二老都是应该的。

后来,儿子出生了,家里的经济更是捉襟见肘,有一次,孩子奶粉钱不够了,我鼓足勇气跟婆婆借了五十元钱,第二个月刚开工资,婆婆就堵在单位门口要我还钱,我那天掏出五十元钱还给她,然后含泪回了家跟老公哭诉,老公也很无奈,只能劝我说:

“我妈年轻时就这样,对我们几个儿女都狠的下心,小学的时候每天回到家都要干农活,不然就不给零花钱,对我们兄妹儿个,从来不娇惯一分。

”这是不娇惯吗?

这明明是冷酷无情。

为了给儿子挣奶粉钱,老公节假日甚至去给别人打零工,春天的时候去稻田里插秧、挑苗,把肩膀压的起了一大堆大水泡......灯下,我

一边给老公敷药一边恨恨地想:

这样的婆婆不要也罢,等她老了我绝对不会养她!

几年后,公公去世了,老公担心婆婆一个人孤单,让她搬过来和我们一起住住,她却不肯,自己开了一家食杂店,每天忙着进货卖货,日子过得很是充实。

我的妈妈和婆婆正好相反,十足的慈母,对我和弟弟简直宠上了天。

弟弟二十多岁了,什么也不想干,整天就在家扛着鱼竿四处钓鱼。

地里的庄稼活妈妈是决不允许弟弟碰一分的。

用妈妈的话说:

“我年轻时受了太多的苦,绝不让我的儿女在受这样的苦,宁肯我自己苦点累点,也不让孩子遭罪。

”好在我考上大学,很快有了工作,不再让妈妈操心。

弟弟却不爱学习,干什么工作也没长性,总是拈轻怕重。

每次我一训斥弟弟,妈妈就阻拦说:

“他还小呢,等结了婚有人管就好了。

一转眼,弟弟二十多了,十里八村的人一打听弟弟在家不爱干活,都不愿意给介绍对象,妈妈这才有了危机感,开始考虑多买些耕地让弟弟的种。

弟弟没干过这些活,到最后还得妈妈爸爸陪着每天去地里干活,看着日益憔悴的父母,我简直不知该说些什么。

二十六岁那年冬天,弟弟终于结了婚,这下妈妈开心了,从以前只宠弟弟变成了连弟媳妇一起宠,从弟弟结婚开始,就不让弟媳妇干活,弟弟缺啥,妈妈立即去买,从不让弟弟花钱。

弟媳妇生了孩子,妈妈更是乐开了花,孩子没日没夜的抱着,不让弟媳妇了累一丝一毫,足足让她做了四十五天的月子才下地。

用妈妈的话说:

“你弟弟媳妇就算是石头,我也会把她捂热了,我就不信,人都是有良心的,我这么对她,她还能不孝顺?

”每每回娘家,看到弟媳妇躺在床上玩手机,七十多岁的妈妈在厨房里满头大汗的忙碌,我就劝妈妈:

“你这么大年纪了,身体也不好,不用什么都替他们做。

”妈妈从来不听,依然忙前忙后乐此不疲。

去年冬天,婆婆因为高血压住院了了,我和老公赶到医院,婆婆已经办完了住院手续,正在接受检查。

我拿出银行卡准备去交费,婆婆却阻止说:

“不用了,我手里还有钱,我和你爸爸以前就说过,等我们老了生病了,先花自己的积蓄,实在没有再跟儿女要,你们的小家又要还房贷,又要供孩子上学,也不宽裕呀。

”婆婆看出我眼中的诧异,笑着解释说:

“我从小就没爹没妈,一切都靠自己,知道生活不易呀。

你们刚结婚那会儿,我看你们花钱大手大脚的,怕你们不知道过日子的艰难,所以才让你好好摔打摔打,现在你们日子越过越好,我也就放心了,再说我这几年开食杂店也没少挣钱,不能再要你们的钱了。

”我紧紧的握着婆婆的手,感动的说不出话来。

不久,妈妈也病了,到了医院,我看到弟弟一个人在,弟媳妇没了踪影。

刚想问,就见爸爸冲我直眨眼睛。

我压下心底的疑惑,跟爸爸来到走廊,问:

“咋就弟弟自己呢?

他媳妇呢?

”爸爸紧蹙着眉头说:

“她说她没干过伺候人的活,不肯来......”我忍着心头的火气,

说:

“那我请几天假吧,在这儿照顾妈妈。

”爸爸点点头,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我问:

“爸你有事儿啊?

”爸爸说:

“你带钱了吗?

你妈这病得花好几万,我手里的钱不够。

”“不够?

”怎么可能呢?

爸爸是退休教师,每月工资四千多元,再加上家里有耕地,每年承包出去也是一笔收入,算上我每月给的生活费,不会事到临头,连几万元都拿不出吧?

爸爸看到我疑惑的目光,小声解释说:

“年前你弟弟非要买车,我拿了十三万个给他买车了。

”见我不吭声,爸爸又说:

“你侄子从出生到现在的奶粉钱一直是我承包,上幼儿园的学费一年就两万多,再加上一家五口的生活费,你弟弟去年要开烧烤店,我和你妈给买的冰柜、消毒柜,前年你弟弟要开饺子馆,我和你妈给租的店面,你弟媳妇说骑自行车累,我又给她买了个电动车......”看着爸爸嗫嚅的小声说着,我简直是恨铁不成钢,只好交了住院费,在医院照顾妈妈。

半个月后,母亲出院了,我把她送回家,看到了冷锅冷灶的,心里更寒了。

我悄悄对她说:

“要不你和爸爸搬出来单过吧。

”没想到妈妈立刻把头摇的像个拨浪鼓:

“不行不行,我可舍不得离开我的大孙子,再说你弟媳妇啥也不会做,我搬走了,家务活都得你弟弟干......”看到妈妈固执的样子,我简直不知该说什么。

回到家后,我跟老公感慨道:

“当年婆婆对咱俩不管不顾的,咱们奋斗了这么多年,日子越过越红火。

再看我弟弟,处处依靠我爸妈,到现在还不能独立顶门过日子,这对美式婆婆中式妈,倒是给咱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家庭教育课!

【篇二】

此刻,我的眼前一片五彩缤纷:

苞谷黃了,辣椒红了,田里栽秧,绿了,稻谷晒场,金了;小鸡跳了,小狗跑了,爷爷编篓编出雀羽了,奶奶绣花绣出花瓣儿了;小鸟在枝头欢唱了,牛车吱吱呀呀走远了......

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那是熟悉也陌生的味道,好闻极了。

而我最喜欢的,是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沿着它,好像既可以一直走一直走,走到天边,也可以一直走一直走,走进往昔,走进乡村田间地头,再走进一条条乡间小路,走进浓浓的乡愁......

走着走着,就走进了李水仙的世界。

李水仙,这个听起来虽略有些“土”气的名字,还是让人不由地想到黄庭坚“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的水仙花,以及侠女秋瑾的诗:

“洛浦凌波女,临风倦眼开。

瓣疑是玉盏,根是谪瑶台。

嫩白应欺雪,清香不让梅。

余生有花癖,对此日徘徊”。

她那细腻的笔触,充满了诗意的温暖,想来这该是一个温婉、娴静、美丽的女子吧?

初见她时,在临街二楼一间小屋。

正值春天,木格窗外,开得正盛的樱花、海棠在春风里招摇,落英缤纷,好不热闹。

她静静地坐在临窗桌子前,低着头,像在想心事。

见到我,她只笑了笑,打了个招呼,没动。

我坐了下来,这才发现她身边放着一付拐杖。

这让我十分意外,她怎么了?

她有怎样的故事?

我心里充满了各种疑问。

她长得并不好看,甚至可以说很普通,普通到没有什么让人注意的地方,和“水仙花”的意象也截然不同。

但就她那淡淡一笑,恍如窗外掠过的春风,让我觉得心里暖暖的。

她的声音很轻,语速不快也不慢,恰好能听清——

四十多年前,她出生在昆明官渡区一个普通农民家里。

父母的疼爱,原以为会让她的童年很快乐。

一岁时,她患上了小儿麻痹症,还没学会走路,就不能好好走路了。

如果不是这场病,她的人生也许会和村里其他女孩子一样,读上几年书,帮家里做做活计,再找个好婆家,嫁人,生孩子。

从懂事起,她就知道自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

这种不一样,让她特别羡慕那些每天背着书包去上学的小伙伴。

说是小伙伴,其实也只能说是同龄的孩子,她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和伙伴。

别人玩躲猫猫、跳皮筋时,她只能在家里听着门外的打闹声,没人愿意跟她一起玩。

一开始,她也吵着要出去玩。

可父亲只叹口气,把她抱起来,一言不发。

一个字一个字从她嘴里缓缓飘落,让我想起窗外那纷扬的花瓣。

春天,花都开了呢。

不能出去玩,渐渐地,她不再哭闹,喜欢上了画画。

家里墙上贴着满满当当的画,她就照着画。

她拿个泥块,在家里地上画,在墙上画,到处画。

最喜欢画的是仙女,这或许是每个小女孩从小就有的梦。

身体的残疾,并不妨碍她对生活充满幻想与向往。

李水仙的幸运,是父亲从没有放弃过她。

每天从田里干活回来,来不及拍干净身上的泥土,抱起她,看看她画的画,再教上几笔,她觉得满足极了。

每天沉浸在画画的乐趣中,生活变得充实有意义起来,父亲的眉头也渐渐舒展开,日子就这么平平淡淡地过着。

十九岁那年,她到了市残联美术工艺厂,先学做根雕,后来又跟着厂里专门从广西美院请来的专业画家学画工笔画。

老师的要求极其严格,很多同事吃不了那个苦,慢慢就放弃了。

老师一笔一画地教,她一笔一画地学。

有时候,为了画出线条的弹性,几天都在反复琢磨,反复画线。

她学得很认真,很努力——有梦的人生,从来都是这样。

在工艺美术厂那段时间,她每天沉浸在画画的愉悦中,生命似乎也在无形中变得丰满起来。

很多时候,一个小小角落,就是一个世界。

美好的日子总是不长久,1993年工艺美术厂倒闭了,明媚的日子一下子变得混沌。

到2000年,恰逢区文化馆培训民间画,她第一次接触到了民间画。

从工笔画的精细,到民间画的粗犷,一开始,她怎么也转不过那个弯,而她又是一个内心浪漫、细腻、温柔的人。

她第一幅作品《小院子》几经周折完成后,竟意外地获了奖,这让她充满了信心。

童年的回忆,像一粒小小的种子,被一缕阳光唤醒,开始慢慢生长......从

此,只要一拿起笔,家乡的山水、田园风光,常见的人和事,一幕幕都会浮现出来,变成一幅幅过去与现在,现实与想象,尽在眼前。

过去与未来才是永恒的,人生的质感与趣味所在。

她的每一幅画都是她曾经的生活,她的画既保留了国画的留白风格,又吸取了民间画的色彩运用,画面清新自然,乡土味重,凸现出了民间画的纯真、自然、稚拙与清新。

以这样一种方式表达内心,原来是一件如此愉快的事情。

或许有意,或许无意,她的画面干净、清雅,总让人想起她的名字。

那淡淡的冷色调,宛如一道薄如蝉翼的阳光,淡淡地洒下来,照亮了往日的情怀。

不知为何,在某一个瞬间,竟然起一片青苔来。

那片青苔长在一垄矮墙上,厚厚的青苔毛绒绒的,像一片绿草地,一根根细细密密的“松针”,顶着星星点点的白色小花,后来才知道,那就是苔花。

香草美人,无不是人与自然的缠绵。

青苔,总是生长在万千世界的最低层,总是长在那些不起眼的地方,那些最让人想不到的地方。

袁枚有诗《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可不是像极了李水仙?

眼前这女人,低调、简单、朴素,虽不像水仙花的清丽高雅,但那瘦瘦的、有些变形的身躯,无形中却让人感到一种生命力,那是一种由内向外的力量。

她从骨子里透出来的自信,足以让我抛开初见她时的不安、怜悯。

我的面前,她就是一个健康、阳光的女人,我甚至暗暗有些惭愧。

一片青苔,何其卑微?

何其清美?

苔花再小,也旖旎,也芬芳,也敢和牡丹争艳。

生命有长有短,生活有苦有甜,人生有完美,也有残缺,有多少人默默无闻地活了一辈子,就像苔花一样,最寻常的人生,虽然渺小,尽管困苦,往往有着最长久的生命。

他们自生自落,一直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滋生着故事。

那一片盎然凝绿的青苔,是长在大自然里的,也是长在李水仙心里的。

当然,还有我的心里。

【篇三】

又是一场梦,还是关于您。

梦里并不觉得痛,因为都是您慈爱的眼神,关切的话语。

醒来才发现那痛深深地印在心里,即便多年了仍旧无法抹去。

二十多年的疼爱与呵护在心里如烙印般深刻,最近并没有太多想念,您却频繁入梦,是您想我了吗?

清明节刚回去看过您的,已经整整十五年了,可是我仍然无法忘记那个可怕的噩梦…愚人节那天,老天爷和我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您永远的离开了我。

那时候我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没有几天,突然接到妈妈的电话“赶紧回来,你爸出车祸了。

”我不知道怎么回去的,只记得当时看见血肉模糊的爸爸躺在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里,一句话都不能说,己经轻度昏迷。

医生尽力抢救,也不过维持了爸爸两周的生命…伤势太重,并发症频频出现,无力挽救,永远的走了。

我的哭喊,我的呼唤,我的歇斯底里,都若昨天,这世间,再也没有了疼爱我的您,那种连呼吸都会痛的痛,深入骨髓,让我畏惧到好多年都不敢回头去想。

自从爸爸走后,我最害怕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妈妈说的:

如果你爸还在......如果爸爸还在,已经是今生永

远都无法实现的梦!

十五年了,我在慢慢地成长为您所期许的样子,只是,您已经看不到。

如果您还在,您会不会为我骄傲,你的女儿己经长大成人,并且有了自己的孩子。

您对我的要求从来都不高,只是现在的我却深深得遗憾,因为再也没有机会报答您给我的爱,还有深厚的养育之恩。

如果您还在,我会带您去旅行,您曾说过有生之年要带我走遍所有我想去的地方,现在我长大了,可以带着您去,像小时候您带着我一样。

您说女孩子要多见世面,要见识过世界上所有最好的东西是什么样子,不一定要去拥有,却可以培养自己的品质,对什么好的东西都可以做到不为所动;不要贪图占别人的便宜,自己从内心想要的东西要自己努力去争取;不一定凡事做到最好,但一定要尽心尽力,不一定要做一个特别成功的人,但起码要有思想有志气,懂得自尊自爱,用功努力;要做一个善良、正直、温柔、心中有爱的女孩子。

…这是爸爸对我的教诲,也是爸爸留给我的最美最好的礼物!

在我的印象里,从小到大二十多年,似乎从来都没对爸爸说过一句:

爸爸,我爱你;爸爸,谢谢您!

记得从大学开始我离开家的三年里,每次给家里打电话,如果是您接电话,从来都是问我妈呢,您也总是一句话:

钱够花吗?

听到我说够然后就把电话给妈妈。

可是每次寒暑假回家,听妈妈说您不知道在门口看了多少次,等了多久。

直到远远地看到我的身影,甚至我都没发现您呢,您就飞快的跑回家给妈妈报信“你闺女回来了”,然后您就在家等着,让妈妈出来接我。

如果不是后来妈妈告诉我,我都不知道您如此盼着我回来,每次都是在门口抱着妈妈说:

“妈,我想死你了”,进了家却从来没和您说过这句话,您也是一句淡淡的“回来了”,然后就若无其事一样给我做好吃的,让我和妈妈聊天。

那个时候,从来都不懂父亲内敛和深沉的爱,只是觉得您真的不像妈妈那样爱我。

中国式的父子父女关系,总是难以言说。

父亲心中饱含的爱意从不肯轻易表露半分,或许只有等我们长大成人也变成了父母亲,才会在自己的倔强中,体味到血脉相连的亲情。

就如中学时我们都读过朱自清的《背影》,很多人也被字里行间的父爱所感动。

但其实朱自清和父亲朱鸿钧的关系,也和很多中国父子一样,幼时依赖,少年叛逆,成年嫌弃,直到中年或自己成为父亲时,才明白父亲的不易。

有很多年,因为思想不同朱自清与父亲的关系都比较冷淡。

后来朱自清在北大任教授,突然接到许久未见的父亲从老家寄来的家信。

父亲在信中提到:

“身体不行了,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接到这封信,朱自清悲痛不己,悔不当初。

于是,回忆着八年前与父亲离别的情景,含着泪水,写出了父子情深的《背影》。

朱自清在父亲有生之年,达成了父子之间的和解。

朱自清的三弟朱国华在他的文中提到,说父亲是在看到《背影》以后去世的,但他是带着满足的微笑离开的。

很多人与父亲的感情,就像朱自清和他的父亲一样,表面平淡,心底深藏,即便曾经怎样地“相爱相杀”,最终还是会明白:

这种深沉的、含蓄的、从来都不善于表达的父爱有多珍贵,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来。

现在的我己为人母,深深地知道养儿育女的艰辛和不容易,懂得为人父母的责任和义务,明白了世界上最无私的爱就是血浓于水的亲情。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世界上最让人痛心和遗憾的事就是无法报答逝去的亲人的爱。

痛心的是他曾是你最坚强的后盾,却在某一刻突然不见了;遗憾的是不能重来,纵然再有能力,也无法报答。

可很多感情,都是懂得时却为时已晚,就像李宗盛新推出的《新写的旧歌》中唱到的不怕你晓得

那个以前的小李曾经有多傻呢先是担心自己没出息然后费尽心机想有惊喜等到好像终于活明白了已来不及......

这首歌名字和内容都很特别,是李宗盛写给己逝父亲的,花甲之年的李宗盛,看透了许多从前不明白的事情,也开始倍加思念生前未与之好好交流的父亲。

初闻不识曲中意,听懂己是曲中人。

自省和来不及,这两样东西,一旦相遇,便酸涩无比。

六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所有父亲的节日。

趁还来得及,对你的父亲说一声我爱你吧!

如今的我,已经

没有机会,只能遥祝远在天堂的父亲---一切安好,告诉您这一句从未对您说过的话:

爸爸,我爱你!

爸爸,我想你了!

【篇四】

我的婆婆,是一个勤劳朴实的农村老太太,在我印象里婆婆时常说的话就是:

“我来我来”、“我能干,拿得动”。

婆婆总是想要为我们付出她所能付出的一切,什么都事情都想帮我们做,并把最好的东西都给了我们。

先生是湖北人,第一次去先生家的时候是冬天,婆婆怕我路上累了,让我啥都不用带,而她却把我从脖子上戴的围巾到脚上穿的袜子都给备齐了,就连贴身的内衣内裤都没落下,还怕我嫌不好,专门买了些大品牌价格不便宜的产品。

我觉得我并不是个好媳妇,从去湖北一直回到海南,都没有好好表现过,没煮过一顿饭,没洗过一个碗,没扫过一次地,甚至连自己的衣服都没洗过,每次澡还没洗好,婆婆就已经把我换下的衣服都抱去洗了,衣服晾干后叠放整齐再拿到我们卧室里。

公公和婆婆担心我吃不惯湖北菜,总是问我想吃什么,这菜怎么做,菜做出来后还问味道怎么样,有什么需要改进的,生怕我吃不饱,还专门偷偷买些零食藏在梳妆柜里给我吃。

离我生宝宝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婆婆就特意到海南照顾我,从她到海南的那天起,我又开始过上了猪一样的生活,至今没有做过一顿饭,没有洗过一个碗,没有扫过一次地,婆婆煮好饭菜就盛出来,并碗筷摆好等我们上桌吃饭,饭后婆婆就已经站在厨房门口等洗碗了。

生宝宝的时候由于只能选择剖腹产,婆婆在产房外面等待的时候都哭了,这还是娘家人告诉我的。

还没生宝宝之前,婆婆曾经创下两天就看完一部60集电视剧的纪录,可是自从宝宝生下来后,婆婆就再也没有那么悠哉了,月子里不止照顾我,还要管着宝宝,宝宝拉屎拉尿次数特别频繁,基本都是婆婆处理。

婆婆白天要做家务,夜里还要起来帮忙收拾宝宝的屎尿。

记得一次,婆婆脸正对着擦屁股的宝宝,谁知刚拉完屎的宝宝不知从哪来的屎,直接喷到了婆婆脸上,我换作是,我可能会呕吐至死吧,可是婆婆并没有当一回事,而是一脸搞笑的样子。

产假期间我每天的任务就是睡觉和给宝宝喂奶,而婆婆总是忙个不停的做这做那。

产假结束后,我回到了工作岗位,白天我上班的时候婆婆要帮忙带孩子,宝宝晚上是和婆婆睡在一起,半夜醒了要喝奶,都是婆婆自己起来弄,我和先生都没操心过,每天下班回到家,大部分时间婆婆都己经给宝宝洗好澡喂好饭,而我就只要抱宝宝和宝宝互动互动;有时候工作没完成,回家需要加班,婆婆就带着宝宝到外面玩,直到宝宝困了才带回来睡觉。

每次带宝宝和婆婆出门,婆婆总是抢着抱宝宝,如果有重的东西要拎,婆婆也是抢着拿。

婆婆虽然没读过多少书,可是肚子里的道理却是满满的,从来不会倚老卖老,特别感激婆婆在我们给宝宝取名字这件事上,由于当时和先生在给宝宝取名字时发生争执,我特别霸气了一回对先生说:

“如果是吃你的奶,你来取,现在吃的是我的奶,我来定”。

因为这件事,我们闹得不可开交,在这点上婆婆也从来没有指责过我。

特别是在育儿方面,我们年轻人总是会考虑科学的育儿方法,婆婆有时也会说“我们当年这样那样也能把孩子带大”这种观点,但是从来没有要求我们按她的方式来。

有一次我和先生起了口角,婆婆没有帮先生说话,也没有很正儿八经的摆出家长式作风劝架,而是用一种比较幽默的方式把我们给逗乐了。

在婆婆的观念里,家庭氛围幸福和谐‘婆婆’要担负很大的责任。

婆婆也有小女人的时候,记得在湖北的某一天,那天天很冷,我们起床后,看到婆婆还赖在床上,我心想这不是婆婆的风格呀,正当我疑惑的时候,看到公公端着早餐送到婆婆跟前,我以为婆婆生病了,一问才知道公公舍不得婆婆挨冻,让婆婆多睡一会儿不要起床,当时我说了一句话:

“公公婆婆你们好恩爱哦”,婆婆的脸一下子红了起来,连说话都结巴了。

说起婆婆,都是婆婆对我们的好,哪怕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在这里愿我的公公婆婆能健康长寿,事事顺心如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