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呼吸排泄.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64396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7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生物呼吸排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初一生物呼吸排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初一生物呼吸排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初一生物呼吸排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初一生物呼吸排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初一生物呼吸排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初一生物呼吸排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初一生物呼吸排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初一生物呼吸排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初一生物呼吸排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初一生物呼吸排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初一生物呼吸排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初一生物呼吸排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初一生物呼吸排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初一生物呼吸排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初一生物呼吸排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初一生物呼吸排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初一生物呼吸排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初一生物呼吸排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初一生物呼吸排泄.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生物呼吸排泄.docx

《初一生物呼吸排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生物呼吸排泄.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一生物呼吸排泄.docx

初一生物呼吸排泄

初一生物_呼吸&排泄

一、单选题:

每格1分、共70分

()1.食量;(乙)体热产生。

在天气寒冷时的情形是:

 (A)甲增加,乙减少 (B)甲减少,乙增加 (C)甲增加,乙增加 (D)甲减少,乙减少

答案:

C

()2.「血液内之二氧化碳含量应该维持一定」,你认为这一叙述如何?

 (A)对的,因二氧化碳含量一定,才能维持呼吸之频率 (B)对的,因为二氧化碳含量一定,可使呼吸加快、加深 (C)错误的,因为二氧化碳是废物,必须排除 (D)错误的,因呼吸时已将二氧化碳全部排除,不需再维持一定的含量

答案:

A

解析:

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时,流经脑干后,增加呼吸频率以呼出过多之二氧化碳。

()3.「清晨刚天明时,空气比白天来得清新,这和绿色植物有关」,这一说法你认为:

 (A)对的,因绿色植物夜间呼吸时会释放出氧 (B)对的,因光合作用可释放出氧 (C)不对的,因绿色植物在夜间不行呼吸作用 (D)不对的,因为绿色植物在夜间不会释放出氧

答案:

D

解析:

植物行光合作用,于光反应时分解根部所吸收的水分,产生氧经气孔扩散至大气中。

()4.下列有关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哪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甲)种子发芽时,呼吸作用旺盛;(乙)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丙)呼吸作用是利用氧使养分分解,而产生能量。

 (A)甲、乙 (B)乙、丙 (C)甲、丙 (D)甲、乙、丙

答案:

C

()5.大多数蔬菜的根部若浸水过久,很容易烂掉而死,请问植物烂掉死亡的原因为何?

 (A)缺二氧化碳 (B)缺养分 (C)缺氧 (D)细菌影响

答案:

C

解析:

根部无法行呼吸作用而死亡。

()6.天气炎热时,皮肤上的血管有何变化,以便调节体温?

 (A)血管收缩,减少体热散失 (B)血管收缩,增加体热散失 (C)血管扩张,减少体热散失 (D)血管扩张,增加体热散失

答案:

D

()7.水耕栽培植物和水族箱养鱼时,均须通气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A)提供温度 (B)帮助排泄 (C)提供氧 (D)清除水中杂物

答案:

C

()8.如果蚯蚓的皮肤上涂上一层奶油,不久后蚯蚓便会死亡,其致死的主要原因是:

 (A)奶油被蚯蚓吃掉 (B)细胞不能获得足够的氧 (C)体内水分不足 (D)细胞不能获得二氧化碳

答案:

B

解析:

蚯蚓靠皮肤呼吸-。

()9.有关体温恒定的叙述,何者错误?

 (A)内温动物对体温调节有一定限度 (B)内温动物体温变化小,有助于酵素的活动 (C)蜥蜴脑部有体温调节中枢 (D)蒸散作用可使植物降温

答案:

C

解析:

蜥蝪是变温动物。

()10.吹气至放有干燥的氯化亚钴试纸的广口瓶中,发现该试纸会变为:

 (A)蓝色 (B)蓝黑色 (C)粉红色 (D)黄褐色

答案:

C

()11.附表有关人体呼气与吸气的比较,其中哪一项不对?

答案:

C

解析:

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肋骨上升,横膈收缩而下降。

呼气时则相反。

()12.附图为神经系统的中枢神经简图,当小明睡着时,血液中的X物质仍持续刺激附图中的Y部位,而使小明仍能继续维持呼吸运动,则其中X物质及Y部位依序为:

 (A)二氧化碳-甲 (B)氧-乙 (C)二氧化碳-丙 (D)氧-丁

答案:

C

()13.玻璃瓶甲、乙、丙、丁,如附图,装置密封后置于黑暗中,30分钟后,哪一瓶中之二氧化碳含量最高?

表示蜗牛,

表示绿色植物)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C

()14.夏天时,狗常伸出舌头用力喘气,主要原因为何?

 (A)求偶 (B)帮助呼吸 (C)发散体温 (D)帮助排泄

答案:

C

()15.植物种子发芽时,何种作用最为旺盛?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散作用 (D)酦酵作用

答案:

B

()16.下列关于动物体温的恒定之叙述,何者错误?

 (A)内温动物对体温的调节仍有一定的限度 (B)内温动物主要是靠皮肤中的血管和汗腺来调节体温 (C)外温动物主要是藉由脑部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体温 (D)狗、猫是内温动物,而青蛙、蛇则是外温动物

答案:

C

解析:

(C)外温动物并无体温调节中枢。

()17.肺;(乙)咽喉;(丙)气管;(丁)支气管;(戊)鼻。

空气进入体内的信道顺序,何者正确?

 (A)甲乙丙丁戊 (B)戊乙丙丁甲 (C)甲丁丙戊乙 (D)戊乙丙甲丁

答案:

B

()18.发高烧至40℃以上,令人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而且逐渐失去意识,下列何项为主要的因素?

 (A)缺乏能量,影响生理反常 (B)因温度太高,而影响酵素的活动 (C)因温度升高,而影响酸碱性之改变 (D)因温度升高,会降低酵素之含量

答案:

B

()19.人的体温必须要维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而身体需要的热能主要是来自于:

 (A)心脏的搏动 (B)肌肉的收缩 (C)养分的氧化 (D)阳光的照射

答案:

C

()20.台北树蛙;(乙)无尾熊;(丙)眼镜蛇;(丁)国王企鹅。

以上四种生物若依体温是否恒定,可分为两大类,下列哪一组正确?

 (A)甲乙和丙丁 (B)甲丙和乙丁 (C)甲丁和乙丙 (D)甲和乙丙丁

答案:

B

()21.下列有关动物与植物呼吸作用的比较,何者正确?

 (A)前者吸入氧,后者吸入二氧化碳 (B)前者产生二氧化碳,后者产生氧 (C)前者消耗葡萄糖,后者产生葡萄糖 (D)前者与后者均日夜进行呼吸作用

答案:

D

()22.下列哪些是校园中的椰子树,在中午十二时,正进行的呼吸作用,要利用到的?

(甲)二氧化碳;(乙)水;(丙)氧;(丁)葡萄糖。

 (A)甲乙 (B)丙丁 (C)甲丁 (D)乙丙

答案:

B

解析:

呼吸作用利用氧和养分以产生能量。

()23.大热天时,赤脚走在草皮上为何不觉得烫脚?

 (A)植物的蒸散作用有降温的效果 (B)光合作用吸收了一部分太阳能 (C)叶片反射掉一部分光线 (D)以上皆正确

答案:

D

解析:

(C)叶片上有光亮的角质层,可以反射光线。

()24.小明由池塘采得一瓶池水,以显微镜观察结果,发现有许多草履虫、硅藻及单细胞绿藻,他将池水等量分装于甲、乙两个锥形瓶,甲瓶给予光照处理,乙瓶置于暗箱,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A)甲瓶中的生物只行光合作用不行呼吸作用 (B)乙瓶中的生物只行呼吸作用不行光合作用 (C)甲瓶中的生物不产生氧 (D)乙瓶中的生物不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

B

()25.小明在接受胸部X光照射时,放射师会要求他「吸一口气,闭住气,不要呼吸,不要动」,放射师的目的为何?

 (A)吸气时,肋骨及横膈上举,使胸腔扩大以利诊断 (B)吸气时,肋骨下降,横膈上举,使胸腔扩大以利诊断 (C)吸气时,肋骨及横膈下降,使胸腔扩大以利诊断 (D)吸气时,肋骨上举,横膈下降,使胸腔扩大以利诊断

答案:

D

()26.皮肤表面的微血管扩张时,所代表的生理意义是:

 (A)身体需要更多的热量 (B)可以帮助身体产生散热的效果 (C)体内养分不足需要补充 (D)个体处于寒冷环境下,所造成的结果

答案:

B

()27.法医如何判断水中尸体的死者是生前或死后落水?

 (A)前者其胃内会有水进入 (B)后者其胃内会有水进入 (C)前者其肺内会有水进入 (D)后者其肺内会有水进入

答案:

C

解析:

生前落水会将水吸入肺部,死后落水当然不会。

()28.附图为甲、乙两种动物的「环境温度与体温变化」曲线图。

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A)甲是外温动物,又称恒温动物 (B)乙是内温动物,又称变温动物 (C)甲动物可藉增加皮肤血液流量,以保持体温 (D)乙动物于温差大时会改变栖息环境

答案:

D

解析:

(C)要保持体温必须减少皮肤血液流量。

()29.关于生物体调节体温的方式,下列叙述何者错误?

 (A)蛙、蛇在天气寒冷时,会增加活动量来产热,以维持固定的体温 (B)人类在天气炎热时,皮肤血管扩张,流入皮肤的血液量增多,可以散热 (C)小狗在天气寒冷时,肌肉颤抖,可以产热 (D)水牛在天气炎热时,食欲减退、活动迟缓,可以减少体热产生

答案:

A

()30.工地发生钢筋刺穿工人胸腔的意外,造成他呼吸困难。

下列哪个说法并不合理?

 (A)刺穿横隔造成胸腔和腹腔的气压失去平衡 (B)伤到肺脏的肌肉,使肺脏无法顺利缩胀 (C)钢筋卡住肋骨,阻碍胸腔缩胀 (D)拔出钢筋会使呼吸更加困难

答案:

B

()31.下列何种植物的树皮和叶片表面的角质最发达?

 (A)一般陆生植物 (B)水生植物 (C)耐荫植物 (D)沙漠植物

答案:

D

()32.下列叙述何者错误?

 (A)运动可以出汗,出汗可以散热,所以发烧的病人应多做运动 (B)植物茎表面的树皮和叶表面的角质,有防止水分散失的作用 (C)蛙、蛇和龟等动物,其体温会随环境温度而改变,这类动物称为外温动物 (D)寒冷时,定温动物可藉肌肉之颤抖以增加体热的产生

答案:

A

()33.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水分的调节现象,何者错误?

 (A)生活于淡水中的单细胞动物,需设法排出多余的水分 (B)生活于淡水中的单细胞动物,细胞膜能阻止外界的水分进入细胞 (C)生活于海水中的动物,需设法使水分保留在细胞内 (D)陆地生物的体表大多有防水的构造

答案:

B

()34.生物由水生演化到陆生时,下列何者为其防止水分散失的方式?

 (A)爬虫类发展出鳞片或骨板 (B)陆生植物的叶出现气孔 (C)绿色植物出现维管束 (D)陆生动物的呼吸器官演变成肺

答案:

A

()35.植物从根部吸收的水分不经由气孔蒸散,而从叶的边缘或尖端泌出,是因为:

 (A)根部吸水太慢 (B)空气中湿度太低 (C)蒸散作用无法进行 (D)气孔数目太少

答案:

C

()36.关于动物体内水分和肾脏的关系,就如同植物体内下列哪一项的关系?

 (A)水分和矿物质 (B)水分和气孔 (C)水分和木质部 (D)水分和韧皮部

答案:

B

()37.工厂发生大火的事件频传,许多无辜的工人因逃生不及,造成皮肤大面积严重烧伤,留下难看的疤痕,甚至死亡,请问造成工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何?

 (A)皮肤受到破坏而无法防止水分向外流失 (B)消化系统受伤而无法吸收补充水分 (C)排泄系统受伤而排出大量水分 (D)烧伤过程中,水分大量蒸发而流失

答案:

A

()38.下列哪一项不是皮肤所能胜任的生理作用?

 (A)排泄废物 (B)接受刺激 (C)调节体温 (D)分泌激素

答案:

D

()39.人体内水分的散失途径中何者所散失的水分最多?

 (A)汗液中的水分 (B)粪便中的水分 (C)呼吸时散失的水分 (D)尿液

答案:

D

解析:

尿液含大量的水以稀释尿素。

()40.当人体内水分缺乏时,下列何者不是调节水分恒定的方式?

 (A)血液刺激脑部,引起「渴」的感觉 (B)脑垂腺分泌激素,调节肾脏减少尿量 (C)血液刺激脑部,引起「饿」觉,促进进食 (D)喝水量增加

答案:

C

()41.观察陆生植物叶片的上下表皮组织,发现「气孔大都分布于下表皮」,请问此特性对陆生植物而言有何意义?

 (A)防止水分由气孔的蒸散速率过慢 (B)防止水分由气孔的蒸散速率过快 (C)使保卫细胞无法行光合作用 (D)加快氧的吸收速率

答案:

B

()42.生长激素;(乙)甲状腺素;(丙)胰岛素;(丁)升糖素;(戊)肾上腺素。

上列哪些激素可以增加血液中的糖分浓度?

 (A)甲丁 (B)乙丙 (C)丙丁 (D)丁戊

答案:

D

()43.人体内血糖浓度降低时,下列何者不会发生?

 (A)血液流经胃部会感到饥饿 (B)会刺激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 (C)促使肝糖分解成葡萄糖 (D)会引起食欲并促使摄食

答案:

A

解析:

低浓度血糖的血液流经脑部后,引发饥饿感。

()44.下列有关生物恒定性的叙述,何者错误?

 (A)动物体表的鳞片和皮肤可以防止水分的散失 (B)人血液中的水分减少时,唾液分泌量会减少 (C)植物叶片表面的角质有防止水分散失的功能 (D)人饥饿时血糖会降低,肾上腺素分泌量减少

答案:

D

解析:

血糖降低时升糖素及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促使肝糖转变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中,使血糖浓度增加。

()45.血糖浓度的调节作用和哪些激素有关?

(甲)肾上腺素;(乙)胰岛素;(丙)雌性激素;(丁)升糖素。

 (A)甲乙 (B)乙丁 (C)乙丙丁 (D)甲乙丁

答案:

D

()46.附图是用餐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形。

胰岛素在下列哪一个阶段开始发生作用?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C

()47.参考附图,人体内能使血糖和肝糖互相转变的激素是由哪二种内分泌腺所分泌?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答案:

B

()48.目前所知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胰岛素的分泌量直接受到下列何者调控?

 (A)血糖浓度 (B)升糖素浓度 (C)肝糖的量 (D)脑垂腺所分泌的激素

答案:

A

解析:

升糖素的浓度也受到血糖浓度的调控。

()49.人体内若血糖过低时,身体将发生何种状况?

 (A)糖尿病 (B)精神亢奋 (C)昏迷或死亡 (D)血压上升

答案:

C

()50.体内的血糖库;(乙)储存养分;(丙)分泌胆汁;(丁)解毒作用;(戊)分泌胰岛素。

请问肝脏具有上列哪些功能?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戊 (C)甲丙丁戊 (D)甲乙丁戊

答案:

A

()51.人体内若血糖过高,糖分随尿液排出,则引起:

 (A)巨人症 (B)侏儒症 (C)糖尿病 (D)心脏病

答案:

C

()52.用餐后约半小时,血液中的葡萄糖会逐渐地增加,此时较高浓度的血糖,就开始刺激附图中哪一腺体,分泌降低葡萄糖的激素?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D

解析:

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浓度。

()53.附图是人体血糖变化的情形,假设丙曲线是正常,桃桃测得血糖如甲曲线,并被送往医院治疗,则甲曲线可能是哪一情况所造成?

 (A)数小时未进食 (B)突然受惊吓 (C)胰岛受损 (D)甲状腺机能亢奋

答案:

C

解析:

血糖一直维持高浓度,表示可能是胰岛有问题。

()54.饭前吃甜食,则吃饭时会感到食欲减退,此乃对何者所产生之反应?

 (A)血糖循环加快 (B)体内血糖平衡改变 (C)体内水分平衡改变 (D)呼吸频率降低

答案:

B

()55.关于胰脏的叙述,下列何者正确?

 (A)可以分泌胰液,经由血液送往小肠上端 (B)胃液中的盐酸,可以促使胰液中的酵素活动 (C)分泌过量的胰岛素,会导致糖尿病的产生 (D)可以分泌胰岛素,以维持血糖的恒定

答案:

D

()56.肾;(乙)尿道;(丙)膀胱;(丁)输尿管。

有关尿液排出人体的途径,依顺序排列为: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甲丁丙乙 (D)甲丙丁乙

答案:

C

()57.动物体内蛋白质经氧化分解后会产生氨,氨对细胞有毒必须迅速排除,关于动物对氨的排除方式,下列何者正确?

 (A)单细胞动物直接排到细胞外 (B)昆虫形成尿素随粪便排出 (C)人类在肾脏形成尿素并排氨 (D)鸟类形成尿酸由肾脏排出

答案:

A

()58.下列关于人体肾脏的叙述,何者正确?

 (A)属于消化器官 (B)具有长期贮存尿液的功能 (C)形成的尿液可经由尿道送入膀胱 (D)可将血液中的含氮废物由尿液排出体外

答案:

D

解析:

(A)排泄器官;(B)肾脏制造尿液,膀胱才是储存尿液;(C)输尿管。

()59.人体内「产生氨」、「形成尿素」、「形成尿液」的器官分别为何?

 (A)肝脏、肾脏、膀胱 (B)肾脏、输尿管、膀胱 (C)细胞、肝脏、膀胱 (D)细胞、肝脏、肾脏

答案:

D

()60.附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

关于此图,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A)甲功能若丧失可能使血液中废物累积过多 (B)尿液在乙处过滤形成 (C)丙是人体内唯一有排泄功能的器官 (D)尿液中大部分的水分,会于丁处再吸收

答案:

A

()61.人体代谢转换蛋白质时,会产生毒性极强的氨,须加以排除,请问甲:

在人体内何处将氨转变成尿素;乙:

再转运至何处形成尿液排出?

 (A)甲:

肝脏;乙:

肾脏 (B)甲:

胰脏;乙:

肾脏 (C)甲:

肾脏;乙:

肾脏 (D)甲:

肾脏;乙:

膀胱

答案:

A

()62.人体的哪一器官对体内水分的平衡、渗透压的维持、酸碱反应的调节有重要的作用?

 (A)肾脏 (B)肝脏 (C)胰脏 (D)脾脏

答案:

A

()63.人体摄取的食物中,哪一类会产生较多的含氮废物?

 (A)米饭、面 (B)西瓜、橘子 (C)牛肉、蔬菜油 (D)豆腐、鸡腿

答案:

D

()64.有关人体肾脏排出蛋白质和氧作用所产生的废物,下列何者正确?

 (A)氨从动脉进入肾,经静脉排出 (B)尿素从动脉进入肾,经静脉排出 (C)尿素从动脉进入肾,经输尿管排出 (D)氨从动脉进入肾,由肾合成尿素,再经输尿管排出

答案:

C

()65.有关含氮废物,下列叙述何者错误?

 (A)尿素毒性低于氨 (B)尿素易溶于水 (C)人体的膀胱可将氨转成尿素 (D)是由蛋白质分解而来

答案:

C

解析:

(C)将氨转为尿素的是肝。

()66.有关泌尿系统的叙述,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A)膀胱是形成尿液的地方 (B)此系统是人体唯一可排出含氮废物的地方 (C)当肾脏衰竭时会得糖尿病 (D)此系统和含氮废物的恒定有关

答案:

D

()67.我们无法从尿液筛检中获知哪一状况?

 (A)高血压 (B)糖尿病 (C)吃快乐丸 (D)肾脏病

答案:

A

附图是人体的泌尿系统,下列相关叙述何者正确?

 (A)甲处可以形成尿素 (B)乙处可以制造尿液 (C)丙处将血液送回血管 (D)丁处将尿液中的水分再吸收

答案:

B

解析:

甲─肾上腺,乙─肾,丙─输尿管,丁─膀胱。

()68.附表为大雄每日水分的平均摄入量与排出量,根据资料判断,下列推论何者错误?

 (A)水分主要靠尿液排出 (B)水分的摄入主要来自于饮水 (C)水分的摄入量及排出量维持平衡 (D)水分经由食物的摄入量高于尿液的排出量

答案:

D

解析:

(D)经食物摄入水分600c.c.,小于尿液排出量1450c.c.。

()69.蜥蜴排尿;(乙)毛毛虫排便;(丙)人体排尿;(丁)草履虫扩散;(戊)人体流汗。

以上具有排除尿素功能的是:

 (A)乙丙丁 (B)乙丙戊 (C)甲乙丙 (D)甲丙戊

答案:

D

解析:

(乙)尿酸,(丁)氨。

二、非选题:

每格1分、共30分

1.附图为测定植物呼吸作用的流程图,试问:

(1)由此实验得知,导入石灰水中的气体是:

 (A)氧 (B)二氧化碳 (C)甲烷 (D)氢

(2)承上题,瓶中澄清石灰水溶液变化的原因是:

 (A)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B)光合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C)呼吸作用消耗氧 (D)蒸散作用放出水蒸气

答案:

(1)B;

(2)A

2.将萌芽绿豆放于锥形瓶中,如附图,倒入100mL清水中,发现澄清石灰水会变混浊,试问:

(1)由此实验可知种子发芽时,何种作用最为旺盛?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散作用 (D)酦酵作用

(2)实验中倒入100mL清水,其目的在:

 (A)使种子行光合作用 (B)保持绿豆潮湿,以免细胞死亡 (C)使种子萌芽迅速 (D)将锥形瓶内的气体赶入试管中

答案:

(1)B;

(2)D

3.人类的体温必须维持在约摄氏36至37.5℃间,当人体的皮肤接触到外界温度时,会直接传导到延脑部位的体温中枢。

感觉热了,体温中枢就会支配交感神经兴奋而使皮肤毛细孔及汗腺孔张开散热、排汗;而感觉冷了,交感神经就会促使肢体各部位,包含牙关附近的肌肉打冷颤,令肌肉及脂肪细胞因紧收而产生热能抵御寒意,这也就是何以觉得冷时,人会直打哆嗦的原因!

如果从寒冷的地方沿途慢慢走向炎热的地区,或是从热带走到寒带,这种情况下,人体会自动调适以适应不同的温度,例如促进毛孔及汗腺孔的开放,加速体温散发及排汗,或是缩紧毛孔、收缩肌肉、加速新陈代谢产能御寒。

若在很短的时间内从寒带到热带,最多不过是不耐热,较易中暑而已,但若由热带到寒带则易造成外围血管收缩、心血管马力不足而造成心肌梗塞,或因血压升高造成心脏衰竭或中风,因此建议一下飞机不要急着出关,可以待在室内久一些,让身体适应一下环境温度,头、脸要特别注意保暖,尤其是老年人更应注意。

(1)由本文中推测延脑应位于下列何处?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2)下列何者是人体从南极走向赤道的反应?

 (A)皮肤毛细孔及汗腺孔张开 (B)肌肉及脂肪细胞紧缩 (C)周边血管收缩 (D)甲状腺素分泌增加

(3)冬天寒流来袭时,常有老年人中风送医,推测最可能的原因是:

 (A)交感神经失调无法调节体温 (B)周边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C)体温中枢遇到冷空气发生痉挛 (D)因年老代谢减慢无法御寒

答案:

(1)C;

(2)A;(3)B

4.李文推测水蕴草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有四种可能相对关系,如附图(a)。

李文做了实验,装置如附图(b),水溶液中加入0.1%BTB液,使溶液呈蓝绿色,照光一天后,溶液仍呈蓝绿色。

试问:

 

    图(a)      图(b)

(1)哪一种推测在自然状况下不会发生?

 (A)丁 (B)丙 (C)乙 (D)甲

(2)哪一个推测较符合李文的实验?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1)B;

(2)A

5.在「呼吸的探讨」活动中,分别进行了人体呼出的气体及植物呼出的气体等活动;现取A、B、C三个锥形瓶,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其图形分别装置如附图,试问:

(1)三个锥形瓶中,石灰水混浊的程度由快至慢是:

 (A)A>B>C (B)B>A>C (C)C>B>A (D)A>C>B

(2)石灰水与何种气体反应才会产生白色混浊物?

 (A)水蒸气 (B)氧 (C)二氧化碳 (D)氮

(3)萌芽的绿豆与干燥的绿豆,何者呼吸作用较旺盛?

 (A)萌芽 (B)干燥 (C)两者一样旺盛 (D)皆无呼吸作用

(4)由A瓶和B瓶的结果推测,动物和植物的呼吸作用时所排出的气体是否相同?

 (A)不同 (B)相同 (C)无法判断 (D)植物无呼吸作用

(5)若要检测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则可用下列何者?

 (A)蓝色氯化亚钴试纸 (B)粉红色氯化亚钴试纸 (C)澄清石灰水 (D)本氏液

答案:

(1)B;

(2)C;(3)A;(4)B;(5)A

解析:

(1)人呼出的气体中,CO2的含量最多。

6.请根据制作呼吸模型的活动,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呼吸模型中,保特瓶、瓶内的气球、底部的气球,分别相当于人体的哪些呼吸构造?

 (A)肺、胸腔、横膈 (B)横膈、肺、胸腔 (C)肺、横膈、胸腔 (D)胸腔、肺、横膈

(2)附图为人体呼吸运动时,胸腔的可能变化,试以图中代号回答「呼气」时何处上升?

 (A)A (B)B (C)AB皆上升 (D)与AB无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