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67828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docx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docx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二语文

说明:

1.本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2.第Ⅰ卷答案将序号填在第Ⅱ卷第5页的答题卡内,第Ⅱ卷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3.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9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菲薄(fěi)诧异(chà)桀骜(ào)屠戮(lù)数见不鲜(shù)

B.颓废(tuì)嗜好(shì)兑现(duì)编纂(zuǎn)熠熠发光(yì)

C.怪癖(pì)褒义(bǎo)恬淡(tián)解剖(pōu)噤若寒蝉(jìn)

D.歆羡(xīn)平仄(zè)不肖(xiào)偌大(ruò)饿殍遍地(piǎo)

2.下列各组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措辞宫阙厘定粗鄙心悦诚服

B.奥秘睿智罪孽暇疵纷乱致极

C.辨护圆寂婀娜湮没声名狼藉

D.菜肴禅让国萃轩冕芸芸众生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张国荣版的优雅美艳,余小群版的刚柔有度。

黎明版的梅兰芳虽不尽人意,但从做派上看,也下了不少工夫。

B.设立公共信息栏,可以使一些有用的服务信息无偿地或以较低的成本让市民知悉,同时也可以遏止小广告的泛滥。

C.持之以恒地学习使他受益匪浅。

他虽然仅念完了高中课程,但现在所具有的学历已经达到了大学本科水平。

D.魏格纳为了替大陆漂移说寻找证据,只身前往北极地区,进行了横跨格陵兰的考查,获得了大量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人骑铜牛,外国人不骑,骑就是一种陋习;中国人骑铜牛,外国人也骑,国人的行为就无以复加。

这是一种病态心理。

B.两首诗的妙处在于故事后面的情趣,以及抓住这种简朴而隽永的情趣,用一种恰如其分的简朴而隽永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艺术本领。

C.一般来说,一首诗可以有多个意象,但不是诗中每一事物都能成为意象。

那需要作家处心积虑地发现那些富有深意而又形象生动的事物。

D.因为程毅志耳提面命,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他的文章,所以鲁迅才写了这篇文章,奉上自己的悲哀与尊敬,将自己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诗人陆游目睹祖国河山惨遭践踏、百姓蒙受深重苦难的历史,在《书愤》中喷发出强烈的爱国之情。

B.从古至今,艳艳红梅倾倒了多少诗人!

咏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传统题材,象征了中华民族坚强乐观、不屈不挠的品格。

C.有些评论家说,中国的文人学者和诗人,都带着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

D.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而在培养出纯正的趣味。

培养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需逐渐把本非我所有的变为我所有的。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认为,中国的历史只有两个时代:

“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这一种循环,也就是‘先儒’之所谓‘一治一乱’”。

B.然而我还是最爱阿拉伯诗人所编的故事:

“天使的眼泪,落入正在张壳赏月的牡蛎体内,变成一粒珍珠。

C.文章结构匀称指的是部分(头尾主体)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比例要协调,主体中内容的主次详略的安排要恰当。

D.辛弃疾的词多用典故,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用了不少典故,如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和廉颇。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全唐诗》,所录作家凡二千三百余人,诗凡四万八千余首。

从这么多的作家和作品中只选出三百多首诗来,而且要比较准确而概括地反映唐诗的全貌,自然不是件容易事。

但《唐诗三百首》的选辑者基本上是完成了这个使命的。

初唐四杰和沈、宋等人的律诗,初、盛之间作为李、杜前驱的陈子昂、张九龄等人的古诗,这个选本中虽选得不多,却篇篇都有代表性。

盛唐的重要作家也都已网罗在内,而且所选的诗也都是精品。

中唐的刘长卿、韦应物以及元、白、韩、孟,晚唐的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等人的作品,在这个选集里也都占有一定的篇幅。

这可以看出,选辑者的态度是非常公允的,而去取之间也相当审慎精确。

这正是我们肯定《唐诗三百首》的主要原因。

另外,这个选本还有几个值得称赞的特点。

我们知道,唐诗最突出、最优秀的部分是盛唐诗;没有盛唐诗,唐诗就不会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和评价。

《三百首》的选辑者抓住了这个特色。

照我的体会,他的选诗标准是以作品能代表“盛唐气象”与否为取舍的。

就是他在选初、中、晚唐各个阶段的作品时,也大抵以符合“盛唐气象”的标准为依归。

过于冷僻怪诞或虽有独特风格而缺乏普遍意义的诗篇,如李贺、卢仝、皮日休、陆龟蒙等人的作品,就都没有入选。

但入选的诸家,也并不因过分强调“盛唐气象”而抹煞他们带有独特风格的佳作,比如李商隐的“无题诗”就选了好几首。

另外,选辑者对于同一作家的某些在风格、手法上不尽相同的作品,也能统筹兼顾,各选若干,而不失于偏执狭隘。

因此,我们在《三百首》中虽只读了这个作家几首诗,也能略窥其整体。

这对于我们了解一个作家是大有帮助的。

比如王维,除选他的自然山水诗之外,还选了《老将行》和《洛阳女儿行》,这样,我们就可看出王维的风格在恬静幽闲之外还有雄健、清丽的两个方面。

又比如韩愈,除选他的《石鼓歌》以见其怪诞突兀的风格外,还选了《山石》;这样,我们就可看出韩愈的风格也有清新流畅的一面。

再比如李商隐,除选他的“无题诗”外,也选他的《韩碑》;这样,我们就可看出李商隐的风格除浪漫绮艳的一面之外,还有雄浑苍劲的一面。

第三个特点是选辑者不仅着眼于有名的作家,还注意到若干篇突出的有名的作品。

比如五言古诗选了元结的《贼退示官吏》,七言古诗选了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五律选了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七律选了崔颢的《黄鹤楼》,五绝选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些具有概括性、示范性的作品的入选,都足以说明选辑者的眼光、见解的正确和全面。

再者,选辑者有意照顾初学的人,使他们在开始接触唐诗时不致遇到太大的阻力。

比如选李白的五、七言古诗不算少,而“古风五十九首”却一首也没有选。

因为初学的人读这一组诗是比较吃力的,而且这些诗也不如《长相思》《月下独酌》等篇容易引起读者更大的兴趣和更多的联想。

又如选杜诗,舍《北征》《奉先咏怀》而取《望岳》《赠卫八处士》和《兵车行》;选白诗,舍“新乐府”而取《长恨歌》《琵琶行》,也是同一道理。

7.下列不属于作者肯定《唐诗三百首》选本的原因的一项是

A.从众多的作家作品中只选出三百多首诗来,且比较准确而概括地反映了唐诗的全貌。

B.不选过于冷僻怪诞、或虽有独特风格而缺乏普遍意义,不符合“盛唐气象”的诗篇。

C.对于同一作家的某些风格、手法上不尽相同的作品能统筹兼顾,而不失于偏执狭隘。

D.不仅着眼于那些有名的作家,还注意到若干名气不太大的作家的突出的有名的作品。

8.下列理解和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诗三百首》中,盛唐重要作家的作品都网罗在内,盛唐诗是其最突出、最优秀、最具代表性的部分。

B.李商隐的“无题诗”虽不符合“盛唐气象”的标准,但具有浪漫绮艳、雄浑苍劲的独特风格。

C.李白的《长相思》《月下独酌》,杜甫的《望岳》《兵车行》,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对于初学的人来说,能引起他们更大的兴趣和更多的联想。

D.陈子昂、崔颢、王之涣等作家的作品虽然不多,但《登幽州台歌》《黄鹤楼》《登鹳雀楼》等作品具有概括性和示范性而入选《唐诗三百首》。

9.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依赖于最优秀、最突出的盛唐诗歌,盛唐诗又影响着其后的诗歌发展。

B.雄健奔放、积极进取的“盛唐气象”促进了诗歌的繁荣,使得诗歌题材更加丰富,风格更加多样。

C.任何公允的审慎的唐诗选本也只能基本上概括地反映唐诗的全貌,窥豹于一斑,难免顾此失彼,挂一漏万。

D.生活的丰富多彩使所有的唐代诗人在创作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主导风格,并在此基础上呈现出风格的多样化。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尹师鲁墓志铭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

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

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

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

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

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

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

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

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

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

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

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

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

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

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

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

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

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

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

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

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

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

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

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

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节选自《欧阳修集·居士集卷二十七》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多:

赞美。

B.处穷达,临祸福穷:

缺少衣食财物。

C.知伊阳县知:

掌管。

D.舁至南阳求医舁:

抬着。

1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隐几而坐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B.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C.盖其名重当世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D.享年四十有六以卒遏其生气,以求重价

1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分别直接表现师鲁“博学”和“敢为”的一组是

A.①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②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B.①通知今古,长于《春秋》②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

C.①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②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D.①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②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可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

这不单是因为他有才能,也由于他的“忠义之节”。

B.师鲁中进士后为官许多年,仕途不很顺利,多次被调动官职、贬官,有时还不得已辞官,其原因不仅有他正义直言、敢作敢为,也有“遭父丧”。

C.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师鲁军事方面的才能,他在著作中表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和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可惜未能全部施行。

D.师鲁在潞州任职,可谓勤政爱民,百姓都拥戴他;在渭州任职时的所作所为,堪称秉公执法,后被人借事中伤,遭贬官。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座号

高二语文

题号

一二三

(1-13)

(14-16)

(17-20)

(21)

(22)

总分

合分人

得分

第Ⅰ卷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1分)

得分

评卷人

四、(26分)

14.把第Ι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⑴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

译文:

⑵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译文:

⑶将吏有违其节度者。

译文: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新晴野望[唐]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氛垢:

尘埃。

⑴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字?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⑵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答: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①                 ,靡有朝矣。

(《卫风·氓》)

②日月忽其不淹兮,               ,         ;

恐美人之迟暮。

(《离骚》)

③                      ,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风急天高猿啸哀,                。

(《登高》)

⑤楼船夜雪瓜州渡,                      。

(书愤》)

⑥想当年,金戈铁马,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⑦苟以天下之大,                   ,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论》)

⑧               ,               ,岂独伶人也哉?

(《伶官传序》)

得分

评卷人

五、(2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20题。

书窗上的那轮明月

王清铭

假如能透过书窗窥见古人窗前的那轮明月,精明的现代人才算拥有完整意义上的聪明。

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有什么比滋养心智更需要的?

现代城市里的楼房越高,离月亮的距离越远。

都市的灯光早已把明月挤压为昏黄的一片,明月照样从海上升起,但共此时的都市蜗居里,投射过来的只是高楼斑驳的影子。

如果有几片月光挤进霓虹灯光、白炽灯光留出的缝隙,也如受污染的水;汽车笛声、影视音响、电话铃声,将月光搅得更加浑浊,不留下一小片安静,来安放一张书桌。

偌大的城市,月光和书很难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

门是生活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都市的天空被高楼割裂了,明月也难以进出喧嚣都市人动荡的心灵。

即使是在闭门索居的日子,有几个人端坐书窗前,让月光布满内心空间?

何况天上的那轮明月,只徘徊在都市边缘,在城里办理不到一份“暂住证”。

钱钟书先生说:

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现代都市人进出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门,却极少去拥有一框用以心灵眺望的窗子,更无闲人闲读书的闲情去掬一把透过书窗的月光,洗涤心灵的尘垢。

偶然记下宋代刘子军的两句诗:

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

明月不知读书人已去,淹没在都市的红尘中;明月夜深来照的,也不是书声朗朗的书窗了,有的只是装潢和功利。

都市也有读书人,但读书时想的是文凭、职称、职位,急功近利的他们懂得用描谱仪鉴定金钱的金黄色的纯度,却无暇顾及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的皎洁银白。

临月漫披卷,凭栏且数星,看不见月和星的都市人咀嚼书中文字为腹内经纶,想到的只是经世致用,读书蜕变为苦事。

月窗搀烛影,风叶乱琴声,聒耳的大概是名利裹挟着的喧嚣吧。

月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开了窗邀约清风明月进来占领,其实是拥有一轮属于自己的明月。

钱钟书先生还说,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

我以为书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书窗的退化乃至消失是现代人沦落的一种方式,让高楼大厦侵占了心灵的家园。

读书本是一件赏心乐事。

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写到书窗玩月的情景: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我想,还有半墙的明月大概都筛落他飘逸的心头吧。

闲读书、读闲书、读书闲,注重的是读书时的闲逸、闲散,把读书当休闲,忘却虚名浮利,获得一种周国平先生所说的“丰富的安静”。

并不是休闲时才读书,而是读书时读出闲情逸致,把知识化为脑中的智慧,滋养心灵。

淡去功名之心,以休闲的心态去读书,让书窗上的那轮明月将思绪漂白、沉淀。

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照古人,亦照今人。

灯红酒绿的繁华并不完全拒绝栖居的诗意,倚南窗以寄傲,也寄托闲情。

明月多情,随人处处行。

17.结合上下文,解释“现代城市里的楼房越高,离月亮的距离越远”的意思。

(4分)

答:

  

18.文章第六段引用钱钟书先生的话“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联系全文,

①指出“窗”和“门”在文中各有什么含义?

(6分)

答:

  

②作者把这二者对比提出有什么用意?

(2分)

答:

19.“精明的现代人”在读书方面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概括。

(4分)

答:

  

20.作者认为在“灯红酒绿的繁华”中该怎样“诗意地栖居”?

(6分)

答:

  

得分

评卷人

六、(3分)

21.为这段话写一个合适的答案,使语段完整严密。

(25字以内)(3分)

大凡成就卓越的作家,都是用人格和个性抒写作品,用作品表现人格和个性。

当我们吟诵李白、杜甫、白居易诗篇的时候,自然会感受到他们的人格风貌和个性特征在字里行间涌动和闪耀;当我们捧读鲁迅、巴金、郁达夫作品的时候,自然要被他们的人格力量和艺术魅力所征服。

究竟是他们的人格魅力,还是他们的作品魅力使他们名垂千古,成为永恒?

我想,答案就是:

得分

评卷人

七、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懂得感恩,就懂得了生命的真味,就懂得了人性光辉之所在,就懂得了生命的终极意义;反之,忘恩负义,见利忘义,卑鄙猥琐……便是其必然形态。

假如人人都永怀感恩之心,这个社会就会如一部和谐的交响乐,就会演奏出动听的乐章;假如人人都永怀感恩之心,美好的人间就会春色常驻,风光无限。

请以《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愫》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不得抄袭。

 

07~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一、(18分,每小题3分)

1.D(A数shuò;B颓tuí;C褒bāo,癖pǐ)

2.B(A中无错;B中“暇”应为“瑕”,“致极”应为“至极”;C中“辨”应为“辩”;D中“萃”应为“粹”)

3.A

4.B(A.应为“无可厚非”;C.处心积虑:

长期谋划,用尽心机。

此处贬词错用于褒义。

;D.耳提而命:

多用以指长辈对晚辈,老师对学生,上级对下级的恳切的教导,用在此处显然不当。

5.D(A“目睹……历史”“喷发……爱国之情”搭配不当。

B“咏梅诗成为……题材,象征……品格”搭配不当。

C“文人学者”和“诗人”概念交叉。

6.B(A.冒号错用,范围不清;C.括号内“头尾”与“主体”之间应加顿号;D句的引号应该为书名号。

) 

二、(9分,每小题3分)

7.B(是选本的客观事实,但不是肯定选本的原因)

8.C(A项,文说“盛唐的重要作家都已网罗在内”而非“作家的作品”;B项,“雄浑苍劲”是李商隐《韩碑》的风格,不是“无题诗”的风格;D项,“陈子昂、崔颢、王之涣等作家的作品虽然不多”原文无此信息)

9.D(“所有的”不当,“在此基础上”也不当)

三、(12分,每小题3分)

10.B(困境,没有出路)

11.C(盖:

副词,表揣测)

12.C(A项①句不是直接表现“博学”B项②不能表现师鲁“敢为”D项两句均与题干不符)

13.C(“可惜未能全部施行”这一说法错。

原文表述的是都未能施行)

四、(26分)

14.(8分)

⑴他与人谈论,肯定对的,否定错的,一定要把道理说透彻才罢休。

(共3分,第一个“是”和第一个“非”及“已”各1分)

⑵他被世人称赞的原因,也是被人嫉恨的原因,因此他最终处境艰难而死。

(共3分,“所以……者”“见……于”“卒”各1分)

⑶有违背他管理(节制、调度)的将吏。

(共2分,“节度”1分,句式1分)

15.(8分)

(1)答:

分别是“明”和“出”。

诗人在这里用了“明”和“出”,充分呈现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

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4分,点出2分,分析2分。

(2)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

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

给前面所绘的一幅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4分,景象2分,分析2分。

16.(10分,每空1分,多字、少字、错字均不得分)

①夙兴夜寐②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④渚清沙白鸟飞回⑤铁马秋风大散关⑥气吞万里如虎

⑦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⑧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五、(22分)

17.(4分)现代社会物质日益丰富,但人们的心智无法得到滋养(精神生活越贫乏)。

(答案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一方面2分,共4分。

18.(6分)①“窗”在文中是人心灵世界的写照,是人类精神生活的象征,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而“门”是指世俗生活,象征人对物质的追求。

(6分)(1点3分,共6分。

若答“‘窗’是人类心灵的空间,人类文明的标志”,可得3分;若答“‘窗’是天的进出口”,“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得2分;若答“‘门’是生活的进出口,表示欲望”,得2分。

②二者形成一种对比(反衬)关系,旨在突出现代人注重物质生活而忽视了精神追求的现状。

(2分)(“对比”或“反衬”1分,作用1分。

19.(6分)①现代人读书的目的只为经世致用(急功近利、带有功利色彩)。

②现代人缺少闲情逸致,视读书为苦事。

③现代人只在休闲时读书。

(一点2分)

20.(6分)①忘却虚名浮利(或“淡去功名之心”),②拥有闲情逸致,通过读书把知识化为脑中的智慧,滋养心灵,获得一种“丰富的安静”。

(意思对即可)(一点3分,共6分。

六、(3分)

21.人融入文,文表现人,达到人文合一的境界。

(3分,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七、作文(60分)22.评分标准:

参看2007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一等

(20—16分)

二等

(15—11分)

三等

(10—6分)

四等

(5—0分)

20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20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工整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体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20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略显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缺题目、不足字数、错别字、用错标点酌情减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尹师鲁墓志铭

师鲁,河南人,姓尹,名洙。

可是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

世上了解师鲁的人,有的推崇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