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师案例分析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2679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绘师案例分析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测绘师案例分析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测绘师案例分析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测绘师案例分析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测绘师案例分析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测绘师案例分析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测绘师案例分析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测绘师案例分析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测绘师案例分析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测绘师案例分析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测绘师案例分析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测绘师案例分析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测绘师案例分析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测绘师案例分析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绘师案例分析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

《测绘师案例分析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绘师案例分析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测绘师案例分析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

并说明资料用途。

2.简述制作真彩色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影像的基本过程?

3.简述本案例中空间参考系和影像质量检查的内容?

第三题(20分)

测绘单位承担了某测区基础控制测量工作,测区面积约1800km2,地势平坦,无CORS网络覆盖。

工作内容包括10个GPSC级点GPS联测,三等水准联测及建立测区高程异常拟合模型,测量基准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及1985国家高程基准。

测区已有资料情况:

测区周边均匀分布有3个国家GPSB级框架点,一条二等水准线路经过测区。

观测设备采用经检验合格的双频GPS接收机(5mm+1ppm)3台套,DS1水准仪一套。

技术要求:

GPSC级网按同步环边连接式布网观测;

按照三等水准联测GPSC级点;

采用函数()xyayaxayaxaayxf52423210,+++++=计算测区高程异常拟合模型。

经GPS观测、水准联测及数据平差处理,获取了各GPSC级点的CGCS2000坐标及1985高程成果。

某GPS三边同步环各坐标分量情况统计如下:

拟合方法:

利用GPSC级点成果计算测区高程异常拟合模型。

经检验,拟合精度为±

0.5cm。

1.本案例中,采用边连接布网时的同步环最少个数?

独立基线数?

2.计算案例中GPS三边同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WX、WY、WZ)以及独立环闭合差?

3.结合水准测量,简述建立测区高程异常拟合模型的基本步骤?

第四题(20分)

某水电站大坝长约500m、坝高约85m。

在大坝相应位置安置了相关的仪器设备,主要包括引张线、正垂线/倒垂线、静力水准仪和测量机器人等四类设备,以便于对大坝进行变形监测,保证大坝运行安全。

设备的安置情况如下:

(1)在大坝不同高程的廊道内布设了若干条引张线;

(2)在坝段不同位置布设了若干个正垂线和倒垂线;

(3)在坝段不同位置安置了若干台静力水准仪;

(4)现场安置了一套测量机器人自动监测系统。

在坝体下游400m处的左右两岸各有一已知坐标的基岩GPS控制点,控制点上有强制对中盘,在左岸基岩GPS控制点A上架设一台测量机器人(测角精度0.5秒,测距精度0.5mm+1ppm,单棱镜测程1km),在右岸基岩GPS控制点B上安置一圆棱镜。

为了使用测量机器人自动监测大坝变形,在大坝下游一侧的坝体不同高程面上安置了一批圆棱镜作为变形监测的观测目标。

系统自动监测前首先进行学习测量,然后按设定的周期自动观测,并实时将测量结果传输到变形监测管理系统。

在每个周期测量中,各测回都首先自动照准B点,并获取距离、水平读盘和垂直度盘读数。

1.安置于大坝上的四类设备的观测结果分别是什么?

2.在每个周期测量中,各测回为什么都要首先自动照准B点,并获取距离、水平度盘和垂直度盘读数?

3.测量机器人学习测量的目的是什么?

说明学习测量的详细步骤。

第五题(20分)

某单位在紧邻其围墙的旁边征用了一块土地,新建了一幢三层办公楼及附属设施,改建了单位内部道路、绿地等。

建设完工后,因土地权属变更登记和新建房屋产权登记的需要,某测绘单位承接了有关的变更地籍测量和房产测量任务。

已有的测绘资料:

城市高精度GPS平面控制网及CORS服务系统,高程控制网及似大地水准面模型。

执行的相关标准有:

①《地籍调查规程》(TD1001-2012);

②《房产测量规范第1单元:

房产测量规定》(GB/T17986.1-2000);

③《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测绘单位现有测量仪器设备:

GPS接收机、全站仪、手持测距仪、自动安平水准仪等。

变更地籍测量进行了权属调查、界址点测量、地籍图测量等工作。

其中地籍图测量采集了地籍要素和地形要素等内容;

界址点测量采用全野外测量方法,现场可直接进行角度观测和距离测量。

房产测量实测了新建成办公楼的有关数据。

包括隔层的外墙尺寸、一层的大厅尺寸、二层大厅挑空尺寸和三层阳台的外围尺寸,所有尺寸不考虑墙厚,详见下图(单位:

m)。

1.简述该项目界址点测量可采用的测量方法和使用的仪器设备。

2.简述该项目变更地籍测量中地籍要素和地形要素的主要内容。

3.根据途中所给尺寸计算办公楼的建筑面积。

(列出计算过程,结果取位至0.01m2)。

第六题(20分)

某地级市决定编制一幅全市地理挂图,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最新的测绘地理信息数据成果,以普通地图表现形式,反映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的基本特征及分布。

某测绘单位承接了该任务。

该市地处东经120°

50′-124°

00′,北纬28°

45′-30°

30′.中心城区东西宽12km,南北长8km。

近年新建了一些高铁、公路、市政道路及工业区,同时进行了旧城改造。

1.收集到的资料如下:

(1)2013年全市范围的航空正射影像数据,分辨率为0.5m;

(2)2010年更新的1:

5万数字线划图,包括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地貌、境界与政区等要素及相关属性;

(3)2011年更新的中心城区96km21:

1万数字线划图,包括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境界与政区、植被与土质等要素及相关属性;

(4)2013年采集的全市范围地名及兴趣点数据,包括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旅游点等;

(5)2009年至2013年12月期间行政区划及地名等变更文件。

2.编制挂图的部分要求如下:

(1)挂图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投影变形相对合理;

(2)挂图采用全开纸张,主图比例尺为1:

9.5万。

图上县级(含)以上居民地采用街区式图形符号表示(内置政府驻地),其余居民地采用圈形符号表示;

(3)图幅左下角插一幅该市中心城区放大图,内图廓尺寸为310mm×

200mm。

其中,表示的居民地及设施要素包括:

街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旅游点;

(4)主图和插图应相互协调;

(5)挂图要素的现势性达到2013年。

1.说明主图的地图投影宜采用3°

分带还是6°

分带的理由,计算确定宜选择的中央经线。

2.计算确定中心城区放大图的比例尺。

3.说明收集到的各种资料在编绘主图或插图中的用途。

4.简述对挂图中居民地及设施要素编绘质量进行检查的工作内容。

第七题(20分)

某测绘单位承接了某市市政管理数据库建设任务,包括收集整合已有的大比例尺基础数据、市政管理专题数据等,建立市政管理数据库,并开发市政管理信息系统,为市政管理工作服务。

1.已收集的数据:

(1)中心城区(500km2)2010年1:

2000地形图,包括房屋、交通、水系、植被、地貌、管线等要素,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高斯—克吕格投影。

(2)中心城区2013年地名地址点数据,包括坐标(x,y)、门牌号、名称等属性信息,1980西安坐标系。

(3)中心城区2010年市政专题空间数据,包括路灯、雨水井盖、污水井盖、自来水井盖、煤气井盖、电杆、变压器等不同类型的点状要素,CGCS2000。

(4)中心城区2013年表格形式的垃圾转运站、公共厕所,及其附近的门牌地址等市政专题数据。

(5)全市域(8000km2)2013年导航电子地图数据中的道路网和兴趣点信息,WGS84坐标系。

2.需完成的工作:

(1)从已收集的数据中选取房屋、交通、水系、地名地址、兴趣点等要素进行整合处理,形成中心城区范围的基础要素图层,坐标系与1:

2000地形图一致。

(2)对表格形式的市政专题数据进行处理,形成空间数据图层,并与已有的市政专题空间数据一同建库。

(3)对市政管理专题要素图层进行更新,涉及路灯、雨水井盖、污水井盖、自来水井盖、煤气井盖、电杆、变压器、垃圾转运站、公共厕所等,要求现势性达到2014年6月。

(4)将市政管理专题要素与最近的兴趣点进行关联,并将该兴趣点的名称转存入该市政要素的属性字段。

(5)开发市政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市政管理基础要素图层、市政管理专题要素图层的管理,进行分层叠加、查询、统计、分析等操作。

1.简述对表格形式的市政专题数据进行处理建库的过程。

2.简述市政管理专题要素更新的技术流程。

3.简述市政管理专题要素与最近的兴趣点进行关联和属性转存的方法及过程。

4.简述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统计某兴趣点周边500m范围内各种类型的市政要素数量的过程。

2014年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测绘案例分析真题参考答案

第一题:

1.角度闭合差计算过程如下:

2.本项目中应采集的地形特征点有:

①水池、塘、稻田、旱田等应采集泥面高程及其周边坎的高程;

②地形特征线,坎上、坎下高程;

③碎部点间距不宜大于计算要求的网格间距,地形变化处应加密碎部点;

④建(构)筑物应采集其周边高程及地坪高程⑤其他影响土石方量的地形、地物应采用碎部点控制其范围和高程。

3.方格网法计算开挖土石方量的步骤:

方格网计算土方前,须使用PLine复合线围取闭合的土方量计算边界,一定要闭合,但是尽量不要拟合。

用方格网法算土方量,设计面可以是平面、斜面、三角网。

①设计面是平面时的操作步骤:

选择“工程应用\方格网法土方计算”命令。

命令行提示:

“选择计算区域边界线”;

选择土方计算区域的边界线(闭合复合线)。

屏幕上将弹出方格网土方计算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选择所需的坐标文件(原始的地形坐标数据);

在“设计面”栏选择“平面”,并输入目标高程;

在“方格宽度”栏,输入方格网的宽度,点击“确定”,命令行提示:

最小高程=XX.XXX,最大高程10=XX.XXX总填方=XXXX.X立方米,总挖方=XXX.X立方米同时图上绘出所分析的方格网,填挖方的分界线(绿色折线),并给出每个方格的填挖方,每行的挖方和每列的填方。

②设计面是斜面时的操作步骤:

与平面的时候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在方格网土方计算对话框中“设计面”栏中,选择“斜面[基准点]”或“斜面[基准线]”A.如果设计的面是斜面(基准点),需要确定坡度、基准点和向下方向上一点的坐标,以及基准点的设计高程。

点击“拾取”,命令行提示:

点取设计面基准点:

确定设计面的基准点;

指定斜坡设计面向下的方向:

点取斜坡设计面向下的方向;

B.如果设计的面是斜面(基准线),需要输入坡度并点取基准线上的两个点以及基准线向下方向上的一点,最后输入基准线上两个点的设计高程即可进行计算。

点取基准线第一点:

点取基准线的一点;

点取基准线第二点:

点取基准线的另一点;

指定设计高程低于基准线方向上的一点:

指定基准线方向两侧低的一边;

③设计面是三角网文件时的操作步骤:

(适用于有多个不同设计高程的平整场地,使用该方式进行土方计算前,须使用设计高程建立DTM三角网,并使用“等高线/三角网存取/写入文件”保存为*.sjw文件)首先,在方格网土方计算对话框中,顶部选择所需的坐标文件(原始的地形坐标数据)。

选择设计的三角网文件(设计高程建立的三角网文件*.sjw),点击“确定”,即可进行方格网土方计算。

3.本项目土石方量测算精度的因素:

方格网法计算土方的误差主要来源是方格顶点高程的测量误差、场地面积的求积误差等,同时也跟方格网边长有关。

①方格网法计算土石方量的精度与采集数据密度的大小密切相关,碎部点间距不宜大于计算要求的网格间距,地形变化处应加密碎部点。

②须使用Pline复合线围取闭合的土方量计算边界,一定要闭合,但是尽量不要拟合。

因为拟合过的曲线在进行土方计算时会用折线迭代,影响计算结果的精度。

③理论上采用的方格边长越短,土方量计算越接近实际地面,精确会提高,但是工作量会呈数倍增长,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在平坦或坡度均匀的地形,方格网边长可取较大值,如10m或20m,相反,地形较复杂的地方,考虑绘图比例尺的关系,一般方格边长取5.0m为宜。

第二题:

1.本案例中,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图(DOM)需要利用:

该县2013年7月份0.5m高分辨率全色卫星影像数据和多光谱影像数据(红、绿、蓝、近红外)和该县分辨率为1m的航空摄影数据。

利用0.5m高分辨率全色卫星影像数据和多光谱影像数据,根据地区光谱特性通过试验选择合适的光谱波段组合,分别对全色与多光谱影像进行正射纠正;

利用该县分辨率为1m的航空摄影数据,根据影像控制点,对于高山地、山地,应用严密物理模型或者有理函数模型通过DEM数据进行几何纠正,对影像重采样,获取正射影像;

对于丘陵地可按情况利用低一等级的DEM进行正射纠正,对于平地可不利用DEM直接采用多项式拟合进行纠正。

2.制作真彩色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影像的基本过程如下:

资料准备、技术路线设定、定向建模、影像纠正、色彩调整、影像融合、影像镶嵌、图幅裁切、质量检查及成果提交等过程。

3.本案例中空间参考系和影像质量检查的内容如下:

①空间参考系:

涉及大地基准、高程基准和地图投影三个方面。

大地基准主要检查平面坐标系统是否符合要求;

高程基准主要检查高程基准是否使用正确;

地图投影主要检查地图投影参数是否正确,DOM分幅和内图廓信息是否正确和完整。

②影像质量:

主要检查DOM地面分辨率、DOM图幅裁切范围、色彩质量、影像噪声、影像信息丢失等。

第三题:

1.同步环计算:

最少同步图形数=1+INT(n-N)/(N-相邻同步图共点数),设C为观测时段数,n为网点数;

m为每点的平均设站次数;

N为接收机数。

①同步环个数计算:

对于此题相邻同步图共点数为2,所以同步图形数=1+INT(13-3)/(3-2)=11。

②独立基线数计算:

首先确定时段数,由C级网观测需要在一个点上观测两个时段,所以总时段数C=11×

2=22;

所以独立基线数:

J独=C×

(N-1)=22×

(3-1)=44。

2.分量坐标闭合计算如下:

h为正常高,由水准测量方法获得。

收集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区域的重力资料与数字高程模型资料,并按格网平均重力异常计算要求对数据进行整理。

可采用地形均衡重力归算等方法完成重力点归算与格网平均重力异常计算。

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参考重力场模型,采用移去---恢复技术完成重力似大地水准面计算。

最后采用融合技术消除或消弱高程异常控制点与对应的重力似大地水准面的不符值,完成与国家高程系统一致的似大地水准面计算。

第四题:

1.根据案例中,测量设备的安装情况可知:

①引张线测量的结果是大坝目标点水平位移观测值(位移观测);

②正垂线/倒垂线测量的结果是坝体不同位置的水平位移观测值,正垂线测量的是相对水平位移,倒垂线测量的是绝对水平位移,用以计算坝体水平或者竖直方向的弯曲度。

(挠度观测)。

③静力水准仪测量的结果是大坝目标点的垂直位移观测值(沉降观测);

④测量机器人自动监测系统的测量结果是获得大坝目标点的观测角度、距离、三维坐标以及相关影像信息等。

2.在每个周期测量中,各测回都要首先自动照准B点,是因为B处安置了强制对中盘,可以减小对中测角误差,同时可以检核归零差,提高测量精度。

3.通过初始的半测回学习,学习测量获取目标概略空间位置信息,以便在每个目标概略位置一定的视场范围内,计算机能控制测量机器人自动搜寻目标,顺利完成自动测量。

具体学习步骤如下:

首先进行测量机器人的检校,主要有2C互差、指标差和自动目标识别照准差的校正等;

进行测站控制限差的设置,如归零差、2C互差、方向值较差等,校正和设置好参数后,按下列步骤

①单击学习测量按钮,启动仪器测量监测点数据;

②输入监测点基本信息,如点名、备注等;

(输入任意2点)。

③单击保存结果按钮将监测点初始测量数据保存完成限差、测站设置并定向后,即可进行自动测量。

第五题:

1.根据案例所给条件,本项目界址点测量宜采用解析法测量方法,地籍图根控制点及以上等级的控制点均可作为界址点坐标的起算点。

可采用极坐标法、正交法、截距法、距离交会法等方法实测界址点与控制点或界址点与界址点之间的几何关系元素,按相应的数学公式求得界址点坐标。

所使用的主体测量仪器可以是手持测距仪、全站型仪、GPS接收机等。

2.本项目变更地籍测量中的地籍要素和地形要素如下:

1)地籍要素有:

①各级行政境界;

②地籍区与地籍子区界;

③宗地界址点与界址线;

④地籍号注记;

⑤宗地坐落;

⑥土地利用分类代码注记;

⑦土地权属主名称;

⑧土地等级;

2)地形要素:

围墙、办公楼及其附属设施、内部道路、绿地等等。

办公楼的建筑面积计算过程如下:

一层建筑面积:

30×

70=2100(m2);

二层建筑面积:

70-(20×

20)=1700(m2);

三层建筑面积:

70+1/2(70×

0.8)=2128(m2);

综上办公楼的建筑面积为:

70+30×

20)+30×

0.8)=5928.00(m2)。

第六题:

1.因该市地处东经120°

50′~124°

45~30°

30′.主图的地图投影宜用6°

分带,原因是3°

10'

>

;

图幅的中央经线应是靠近图幅中间位置的整数位的经线,位于图纸的中间,其余经纬线网格以它为对称轴分列两侧,所以应选择经线中央位置为宜,经线

2.用实地大小和内图廓尺寸分别相比,将数值较大的数取整,得到地图比例尺分母。

中心城区放大图长方向比例尺:

12×

106÷

310=3.871×

104;

中心城区放大图宽方向比例尺:

200=4.0×

因为3.871×

104<

4.0×

104,所以中心城区放大图比例尺宜为1:

40000。

3.①2013年全市范围分辨率为0.5m的航空正射影像数据,作为编图基本资料,用于进行数据更新;

②2010年更新的1:

5万数字线划图,包括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地貌、境界与政区等要素及相关属性,作为编图参考资料,用于主图的地理底图;

③2011年更新的中心城区96km21:

1万数字线划图,包括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境界与政区、植被与土质等要素及相关属性,作为编图补充资料,用于插图的地理底图;

④2013年采集的全市范围地名及兴趣点数据,包括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旅游点等;

作为编图时全市范围地名及兴趣点数据进行更新的参考资料。

⑤2009年至2013年12月期间行政区划及地名等变更文件,作为编图时对行政区划及地名名称进行更新的参考资料。

4.本案例挂图中居民地及设施要素编绘质量进行检查的工作内容如下:

①按居民地的行政等级、重要性(政治、方位、经济等)、密度对比和分布特征及与其他要素的相互关系进行选取表示,保持不同区域间居民地的密度对比关系。

②居民地名称要一致,较大面积的注图内,较小面积的注图外。

③居民地、水系、道路之间的相切、相割(通常为正割)、相离的关系,一般要保持与实地相对应。

当居民地紧靠在线状要素的一侧时,表示为相切关系,圈形符号切于线状符号的一侧;

当线状要素通过居民地时,圈形符号的中心配置在线状符号的中心线上;

居民地实际图形同线状物体离开一段距离,在地图上两种符号要离开0.2mm以上,同时在在设计居民地的圈形符号时,应注意符号的明显性和它的尺寸两种因素。

④应正确、充分地使用各种补充、参考资料对居民地及设施等要素进行增补、更新,符合制图时的实际情况,体现地形图现势性。

⑤居民地及设施要素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应协调、层次分明。

第七题:

1.表格形式的市政专题数据进行处理建库的过程:

①收集处理已有表格数据,对数据库进行物理设计和逻辑设计。

根据规范设定元数据和数据字典,为具体建库做准备。

②检查表格数据中的要素坐标数据,将其转换到CGCS2000坐标系统。

③根据要求建立相应数据库、表及其字段,其中特别有要素坐标等字段。

④将已有表格数据编辑、录入(导入)建好的数据库中,并进行数据检查。

⑤根据要素坐标字段中坐标生成空间数据库(与中心城区2010年市政专题数据库一致),根据要求建立空间数据图层。

⑥对建成数据库、图层、表进行检查和验收。

2.市政管理专题要素更新的技术流程:

①对中心城区2010市政专题空间数据库进行整理,将已整理好2013年表格形式数据库基于相同坐标系建立空间数据图层。

②对要素图层进行套合、更新、数据接边等

③根据最新数据进行必要的外业调查,对新增、变化要素进行补测、修测。

④根据外业成果对数据图层进行更新和检查,使得现势行达到2014年6月。

3.市政管理专题要素与最近的兴趣点进行关联和属性转存的方法及过程:

①将各专题要素层和兴趣点层进行检查、编辑,确定为坐标系统一致的空间数据层并有唯一值字段;

②在专题要素层建立市政要素属性字段

③利用空间分析,将要素与最近的兴趣点挂接,每个要素点都有最近的兴趣点与之匹配

④根据匹配将兴趣点名称字段赋予新建的市政要素属性字段中,使得市政要素属性字段值等于兴趣点名称。

4.统计某兴趣点周边500m范围内各种类型的市政要素数量的过程:

①将各专题要素层和兴趣点层进行检查、编辑,确定为坐标系统一致的空间数据层并有唯一值字段

②选择待分析的某兴趣点

③使用缓冲分析工具,选择图层、设置缓冲区范围为500米,进行缓冲区分析

④根据缓冲分析结果,统计缓冲区范围内的各要素层中要素数据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