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69998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

备课时间:

月日上课时间:

月日

课题:

5、苹果里的五角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1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在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准备:

苹果1个、小刀(注意安全)。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1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出示橡皮头铅笔和无橡皮头的铅笔:

这两种铅笔有什么不同?

大家都知道,铅笔和橡皮原来是分开的,有一天美国人威廉到朋友家玩,看到他的朋友正在用铅笔画画,铅笔的一端绑着一块橡皮,于是得到了启发,产生了“要是有一种带橡皮的铅笔,人们使用起来不是就方便了吗?

”的想法,通过努力终于发明了橡皮头铅笔。

2、去过张家港市步行街商业大厦的人有没有注意过那里的一架装在楼外的电梯?

这种电梯的发明源于一位清洁工的设想,有一家酒店的电梯不够用,打算增加一部。

于是酒店请来了建筑师和工程师研究如何增设新的电梯。

专家们一致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每层楼打个大洞,直接安装新电梯。

方案定下来之后,两位专家坐在酒店前厅商谈工程计划。

他们的谈话被一位正在扫地的清洁工听到了。

清洁工对他们说:

“每层楼都打个大洞,肯定会尘土飞扬,弄得乱七八糟。

”工程师瞥了清洁工一眼说:

“那是难免的。

”清洁工又说:

“我要是你们,我就会把电梯装在楼的外面。

”工程师和建筑师听了这话,相视片刻,不约而同地为清洁工的这一想法叫绝。

于是,便有了近代建筑史上的伟大变革——把电梯装在楼外。

3、这两个故事带给你什么启发吗?

4、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板书:

苹果里的五角星,学生读题。

相信这一课的学习会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什么叫“创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检查字词:

A:

幼儿园藏着瞧着横切鲜为人知

B:

生疏清晰感触图案循规蹈矩

3、指名分节读课文

重点指导朗读一二三自然段中对话:

第一自然段结合讨论:

这是个怎样的

孩子?

(活泼天真、好奇心强)指导读好神态、语气等。

第二自然段重点感受

我的不以为然和不假思索。

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像孩子的动作,并体会孩子急

切地想告知秘密的快乐心情。

4、齐读全文,讨论: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苹果里的五角星给了我们什

么启示?

三、拓展延伸

1、默读课文,说说你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想到了什么?

2、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3、推荐名言:

4、总结语:

生活中,创造无处不在,无处不需要创造。

愿我们每一个同学从小敢于创造,学会创造,将来用你们善于创造的双手去改造整个世界!

 

备课时间:

月日上课时间:

月日

课题:

5、苹果里的五角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以“循规蹈矩”一词为切入口,体会文中切苹果的两种不同方法,逐步感悟“创造”的真正含义,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过程:

一、笑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前几天,颜老师让咱们班的同学用三言两大语说说颜老师的外貌,大部分

同学都这样写:

我的鼻子怎样,我的眼睛怎样,我的嘴巴怎样……最后总结出:

穆老师还是挺潇洒的。

可有一位同学却这样写:

你认识刘德华吗?

如果你见了

我们的穆老师,你一定会说:

刘德华这人怎么会长那么丑呀!

这个故事让我深有感触:

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

就是换一种写作文的方法,或是换一种拍马屁的方法。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苹果里的“五角星”》这一课,他会让我们更加深

刻地理解什么叫“创造”。

板书课题,学生读题,问:

你觉得题目怎样?

(有意思)再读题,要读得

有意思。

二、复习字词,引出“循规蹈矩”

1、听写本课五个生字,订正,认读。

2、给五个生字组词(课文中的词语),认读。

这些词语中你最难理解的是

哪个词?

(循规蹈矩)

3、谁知道什么叫“循规蹈矩”?

我们理解词语有两种方法:

一是查字典,二是联系上下文。

请同学们找出

文中带有“循规蹈矩”的那句话,认真地读一读。

指名读。

指名回答:

什么叫“循规蹈矩”?

(遵守规矩)

4、想想,生活中那些做法属于“循规蹈矩”的做法?

例:

每周一升旗仪式;每天早晨起来漱口;烧饭总是白米加白开水……

三、比较做法,初步体会“创造”

1、那么,课文中“循规蹈矩”的做法是什么?

找出相关的句子读。

(竖切苹果,请同学上黑板画图示范)

2、课文中不“循规蹈矩”的做法是什么?

找出相关的句子读。

(横切、或拦腰切苹果,再请同学上黑板画图示范)

这种做法的结果是什么?

(发现里面有“五角星”)

这真是一个意外的——(惊喜、发现、收获)

这也是什么的结果?

(创造)

板书:

创造。

齐读:

创造

3、指名读3、4自然段。

利用文中插图指导朗读。

4、你觉得第一次这样切苹果的人怎样?

他怎么会想到这样切的呢?

(用表示估计的一个词:

也许)

四、读悟感触,深入领会“创造”

1、作者对这件事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找出关键的一句话)

反复指名读这句话。

读懂了吗?

懂得什么了?

什么叫往小处说?

往大处说呢?

2、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老师有过:

通常人们炒蔬菜不放酒,也许是出于无意,也许是出于好奇,

有一次我炒蔬菜放了点儿酒,竟然发现炒出来的蔬菜更加碧绿、更加可口。

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炒蔬菜的方法。

学生照着老师讲的自由说,先练说,再指名说。

五、练习造句,实践总结“创造”

1、回过头来理解“清晰”和“魅力”,并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注意:

当学生造的句子雷同时,要提醒学生:

创造。

2、总结语:

生活中,创造无处不在,无处不需要创造。

愿我们每一个同学从小敢于创造,学会创造,将来用你们善于创造的双手去改造整个世界!

教学反思:

 

备课时间:

月日上课时间:

月日

课题:

6、最佳路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问题,围绕“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激发兴趣,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一座梦幻城堡,那里居住着许多我们喜欢的动画人物。

看,他们来了!

(出示动画人物图片:

白雪公主米老鼠唐老鸭小鹿斑比爱丽斯等)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创造的吗?

(出示图片:

美国动画大师——沃尔特·迪斯尼)

2、简介沃尔特·迪斯尼和迪斯尼乐园

3、简介格罗培斯

然而你们知道迪斯尼乐园是谁设计的吗?

(出示图片:

建筑大师格罗培斯)

①通过预习你对格罗培斯有了哪些了解呢?

出示句子:

A:

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的迪斯尼乐园,经过3年的精心施工,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

B:

格罗培斯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

(总结:

世界建筑大师功绩卓著业绩辉煌)

②老师补充资料

(出示:

格罗培斯:

美国哈佛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现代主义大师和景观建筑方面的专家,他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在世界各地留下70多处精美的杰作。

4、揭示课题,质疑。

A: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不是“迪斯尼乐园”,不是“动画大师——沃尔特·迪斯尼”,也不是“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而是——?

(师指课题,齐读)

B:

解释课题:

什么是路径?

什么是最佳?

“最佳路径”是什么意思?

(最佳路径:

就是最好的路线。

C:

两个享誉全球的人物,一个散发着无穷魅力的乐园,无论哪个都是夺人眼球的焦点,可作者为什么避而不谈,单单要介绍微不足道的迪斯尼乐园路的径设计呢?

看到这个题目,你们头脑中产生了哪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读书情况。

指名分节通读全文,正音:

滨、窄、踩,

多音字:

吆喝(hè)、看(kān)管、调转(diàozhuǎn);

理解词意:

漫山遍野微不足道启发优雅

辨别形近字:

功课奔驰焦躁催促

攻克松弛干燥摧残

指导书写:

踩(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注意左右配合)

窄(上下结构,上大下小,注意竖中线)

 3、交流初步阅读后能解答的问题,也可提出新的问题。

 4、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5、理清课文层次

 6、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练习朗读,挑战“朗读大王”。

(读得最流利读得最有感染力读得最准确读得最投入等)

 

备课时间:

月日上课时间:

月日

课题:

6、最佳路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的阅读,了解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怎样产生的。

2、认识设计大师格罗培斯,体会他一丝不苟、追求完美的工作作风,以及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格罗培斯在设计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时,

(板书:

路径),他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一次买葡萄的经过,今天,就让我们跟

着格罗培斯的汽车,一起到法国的葡萄园去买葡萄。

二、了解路径的诞生

(一)自读3-4节,理解格罗培斯的灵感。

1、请大家打开书本,默读课文的3、4两小节,找找哪些地方在卖葡萄?

怎么卖的,边读边完成下面的练习。

地点

卖主

办法

2、组织交流(评价:

真会读书,能在长长的文字中抓关键的读)

3、你想去哪儿买葡萄。

4、老师就让你去无人看管的葡萄园买葡萄啦!

出示图片

引导学生交流:

你喜欢在这个地方买葡萄吗?

为什么?

自由、快乐、信任

评价:

那是老太太对你的信任……尊重了你的选择

5、小结:

其实,所有来葡萄园买葡萄人跟你们是一样想的,所以,在这

绵延上百里的葡萄产区,总是她的葡萄最先卖完。

引读这一句话。

理解“绵

延百里”的意思,书上有个词语跟这个词语的意思接近,是哪一个词语?

6、老太太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

板书给人自由,任其选择。

给“任其

选择”中的“其”换一个词语(多好的老太太呀,她给人自由、给人信任、给

人尊重)

7、此刻,一直为路径设计焦躁不安的格罗培斯看着老太太这样卖葡萄的

方法,心头一亮,他想到了什么?

(这是老太太卖葡萄的做法,也是格罗培斯

获得的灵感,一起读读这句话。

(二)精读5节,体会格罗培斯的做法。

1、过渡:

有了这样的灵感,格罗培斯回到驻地,马上给施工部拍了一份电

报,读读电报的内容:

撒下草种,提前开放。

2、同学们,知道电报是什么吗?

那是以前,没有电话、手机、小灵通、电脑的时候,传递信息最快的一种方法,电报以字数收费,所以一般人在拍电报

的时候,越简洁越好。

你觉得这封电报能够让人看懂吗?

你能把电报的意思说

给大家听吗?

学生试着说说电报的内容。

(三)引读6节,欣赏路径:

施工部按要求……小草……在迪斯尼乐园提前开放的半年里,……这些踩出的小路有宽有窄,优雅自然。

(1)游人踩出来的路为什么有宽有窄呢?

(板书:

有宽有窄)

(2)(出示课件)老师拍下的游人自己才出来的路,你觉得游人踩出来的

路有什么特点呢?

(3)师小结:

游人踩出来的路不仅有宽有窄,而且优雅自然!

(板书)。

斯尼乐园的路就这样踩出来了。

(4)继续引读:

第二年,格罗培斯就让人……

四、拓展训练:

过渡:

《最佳路径》的故事,其实是商家信任、尊重他人的经典故事,在今

天的生活中,很多商家也在利用这样的思想,为旁人服务,举例来说说。

五、板书设计:

给人自由,任其选择

最佳路径

有宽有窄,优雅自然

 

备课时间:

月日上课时间:

月日

课题:

7、人类的“老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说说第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4、通过“质疑问难,确定目标上网浏览,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合作学习激发情感拓展延伸”的模式进行教学。

能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说说第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板书课题,读题。

2、激趣

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人类的老师是谁?

人类可以在“老师”那里学到什么?

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

过渡:

那就请大家带着好奇心去读一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分小组朗读课文在小组内评议,正音,不熟的地方再多读几遍。

正音:

“碎”是平舌音;“超、省”是翘舌音;“鲸、亡”是后鼻音;“某”的韵母是“ou”不是“u”。

3、同学们刚才读得真热闹,谁愿意来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指名分节朗读)

4、课文读到这里,大家一定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了吧?

谁愿意来告诉大家?

(指名回答)

自然界种种生物(板书)

你是从文中的哪句话知道的?

(齐读最后一句)

三、精读课文,导读引悟

过渡:

师:

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呢?

(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1、分配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任务

2、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回点拨

(1)第一大组:

从课文第一、二、六、七自然段读懂了什么?

(2)第二、三、四大组:

“老师”是谁?

“老师”教给人类什么?

人类向“老师”学习的结果如何?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提示注意点:

“碎”的一竖从两个“人”的下面起笔;

“匀”要写得方正、舒展,而做“均”的部件时,左右要压缩;“省”的上面的一点不能少。

2、学生描红。

五、作业。

 

备课时间:

月日上课时间:

月日

课题:

7、人类的“老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

1、精读课文,导读引悟

过渡:

师:

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呢?

(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二)组织交流,评议导向

读懂并讲述清楚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三个方面向生物是如何学习的?

过渡:

怎样?

有收获吗?

可能也有疑问吧!

请同学们把你的收获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当然,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提出来,讨论讨论,行吗?

好,畅所欲言吧!

1、第一大组汇报探究情况,其他组补充或提出异议

(1)第一自然段

(2)第二自然段

①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很多,“何止”即远远不止,可见其多。

②这一段既承接上文,又统领下文。

(3)第六自然段

①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

②人们模仿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③人类模仿自然界的很多生物,发明了很多东西。

(4)第七自然段

①人类从生物哪儿得到启示,或有所发现,或有所改进,或有所发明,“真是”、“好”写出了人类对生物的赞美。

②这句话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2、第二大组汇报探究第三自然段情况,其他组补充或提出异议

(1)科学家研究鸟儿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

(2)从蜻蜓那找到防止机毁人亡事故的方法。

(3)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动物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4)飞机的发明、改进、创优几乎都是从自然界中相关生物的相应特点得到的启示的。

3、第三大组汇报探究第四自然段情况,其他组补充或提出异议

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4、第四大组汇报探究第五自然段情况,其他组补充或提出异议

(1)实物演示:

鸡蛋捏不碎

(2)分析捏不碎的原理:

将压力均匀地分散

(3)建筑师根据“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二、拓展延伸

1、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只有这些吗?

你是从文中哪看出来的?

“......”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2、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你还知道有哪些?

3、理解最后一句话

(1)齐读最后一句

(文中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的确是人类的好老师。

(2)学到这,你对这句话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能用自己的话说吗?

(3)齐声朗读,再来赞一赞这人类的老师

4、小结

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啊!

经过对许多动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更多的奥妙还有待我们去发现。

三、课外迁移

四、作业超市

1、课外自己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儿童科普读物。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